汉语言文学专业1102班魏晋南北朝文学
- 格式:pptx
- 大小:344.41 KB
- 文档页数:158
考生考试规则:1.考生应在考试前15分钟随带学生证和身份证进入指定考场。
2.考生必须按照桌贴就座。
入座后,将证件放在座位的左上角,以便监考教师核查。
3.考生除了带必要的文具(如铅笔、圆珠笔、钢笔、直尺等)外,任何提包、书籍、笔记、资料、报刊、草稿纸、电子记事本、手机、小灵通等与考试无关的物品,应集中放在讲台上或监考教师指定的地方(座位和抽屉内均不得放置)。
4.考试前必须关闭手机、小灵通、BP机等通讯工具,保持考场安静。
5.考生在答卷前必须在试卷、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认真填写专业、姓名、学号等栏目。
6.考生不准擅自离开座位、不准交头接耳、左顾右盼、互相借用文具、偷看、夹带、抄袭、换卷、代答、传递纸条、替考等。
考生必须严格遵守考试纪律,服从监考人员的管理。
若出现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将参照《学生手册》相关条例处分。
7.考生迟到15分钟以上者,不得进入考场参加本场次考试。
考试开始30分钟后,考生方可交卷离开考场。
已经交卷出场的考生,不得以任何理由哦返回考场,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喧哗、交谈等。
8.考生如遇试卷分发错误或试题字迹不清等问题可举手询问,涉及试题内容的疑问,不得向监考人员询问。
9.考试结束时间一到,考生一律停止答卷,将试卷顺序整理放在桌上。
等监考人员收齐、清点无误后,方可离开考场。
监考教师注意事项:1.请各监考教师仔细阅读并核对监考时间,如有冲突,请及时提前通知教务处俞芳处。
2.请各监考教师于考前30分钟到教务处办公室领取试卷、考场记录表,并提前20分钟进入考场。
3.考场记录表必须用黑色签字笔填写,两位监考教师需认真填写后亲自签名。
4.监考教师必须认真履行监考职责,认真核对学生有效证件,不得擅自离开考场或做与监考无关的事情。
5.若遇到试卷缺损,可向左右试场调剂,如发生其他突发事件,应即时与巡考教师联系。
6.监考结束后,监考教师应收齐试卷和答题卷,一同交到教务处清点无误后方可离开,若考场发生舞弊事件,应认真填写考场记录表并附上情况说明。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文学常识_500字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
魏晋南北朝文学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第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特点
1. 吸收外来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比如佛教文化、
匈奴文化等,这些外来文化的影响丰富了当时的文学创作。
2. 蠡纺文风:这一时期的文学以辞赋和谶语为主要体裁,充满了豪放的气息和真挚
的情感,文风较为奔放,反映了当时社会和精神生活的特征。
3. 论辩文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也兴起了一些辩论文学,比如司马迁的《资治通鉴》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之一。
第二,魏晋南北朝文学代表作
1. 《世说新语》:这是一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品,由刘义庆编撰,记录了当时社会上的许多典故和佳话,被后人誉为“儒教之奇书”。
2. 《杂诗》:这是一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歌集,该诗集收录了当时不少优秀的诗人的作品,展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丰富多彩。
3. 《庄子》:这是一部道家哲学经典,作者是庄子,他将自己的哲学思想融入到了这部作品中,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文学作品之一。
魏晋南北朝文学对后世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后世的文学创作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比如宋代文学家苏轼受到了庄子的思想启发,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明代文学家冯梦龙
对《世说新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他的作品中广泛地运用其中的典故和佳话。
这些
都表明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史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史编号:0014213 学时:54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编者姓名: 康保成夏晴职称:教授讲师主审姓名:吴承学职称:教授授课对象:中文系本科生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二年级编写日期:二○○二年十二月一、课程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确立面向21世纪的教育战略,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通过系统地介绍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文学发展概况,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古代文学的修养,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弘扬其精华,批判其糟粕,为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学服务。
本课程要求学生牢固掌握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及其优秀作品,深入分析、把握作家创作的基本风格,以及从史的视角、用美学的方法,去评析此期的重要文学现象、文学规律,和各种文学样式(诗、文、小说、词)要求一般掌握二流作家及其作品,一般了解三流作家作品和文学衰落消沉时期的概况。
二、课程内容上编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概说(0.5学时)在了解本时期的社会政治与思想状况的基础上,主要讲授此期文学发展的概貌,重点说明这是中国文学逐步走向自觉和成熟的时期,是高潮的准备阶段。
其主要标志在:1、文学观念的树立;2、诗歌向更讲求审美价值的文人化诗发展;3、文学体裁的独立和多样化;文艺性散文从先秦文史哲混为一体的状态中脱离出来,五言诗主盟文坛,志怪小说与轶事小说大量出现;4、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空前繁荣。
第一章建安文学(3.5学时)第一节开一代诗风的曹操第二节文士气的曹丕诗第三节建安之杰曹植第四节建安七子与蔡琰本章主要讲授上述诗人诗歌的风格特征,说明建安时期是本时期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成就辉煌,对后代影响深远,具有“建安风骨”之称。
这个时期还开启了文人诗的新时代。
本章的重点是三曹诗歌的创作特点和概念“建安风骨”。
曹操开一代诗风,利用乐府诗写时事,真实反映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表现统一天下奋发进取的精神,风格梗概多气、慷慨悲凉。
曹丕多写游子思妇题材,写有最早的七言诗,诗风有文士气,明显表现出从乐府民歌向文人化转变的新动向。
魏晋南北朝文学一、课程性质1、《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
2、文学史vs 思想史、批评史、文艺理论。
二、学习目标1.系统了解中国文学自魏晋至隋唐的发展演变历史;2.把握重要作家作品的创作特征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3.准确掌握各种文学流派及文学团体创作风格及创作主张;4.理解文学史上各种文体的演变、文学思潮的兴替。
三、教学内容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文学。
四、考核内容共分三个层次,不同内容应达到不同的能力层次要求:(一)识记:客观知识点、常识——准确、清晰地识记认识;(单选、多选题、填空题)(二)理解:基本术语概念及较单纯明晰的文学现象——深入理解、准确解释;(名词解释)(三)应用:作家作品创作特色、文体发展演变、文学思潮内涵影响等——综合理解、全面阐释。
(简答、论述题)五、参考书目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1年(一)魏晋南北朝文学刘义庆,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汤用彤《魏晋玄学》中华书局1985年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王运熙,杨明《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2006年逯钦立《陶渊明集校注》中华书局1979年赵东栓《魏晋南北朝文学》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二)隋唐文学陈伯海《唐诗汇评》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999年程千帆《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上海古籍1984年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上海古籍1989年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概况•1、时代基本特点•2、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不是基于官职的高下或财产的多寡,而是基于宗族的血统。
《中国古代文学(二)》课程(C 卷),第2页,共4 页4、太康诗风:陆机、潘岳是两晋诗坛的代表,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两晋诗风。
(2分)繁缛,是太康诗风的特征。
(1分)5、骈文:文体名。
指用骈体写成的文章,别于散文而言。
(1分)起源于汉魏。
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易于讽诵。
(1分)迨南北朝,专尚骈俪,以藻绘相饰,文格遂趋卑靡。
唐代以来,有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者,称四六文,即骈文的一种。
(1分)三、翻译,并指出出处(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共8分) 1、出自贾谊《过秦论》。
(1分)然而秦凭借小小的土地就获得帝王的权势,排列雍州以外的八州,使原与秦地位相同的诸侯来朝见。
(1分)……一个普通人造反就使秦朝的宗庙毁坏,秦二世和子婴都被人所杀,为什么呢?(1分)就在于秦统一天下后不施行仁义,不知夺天下与守天下的形势不同。
(1分)2、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分)既然自己已经认识到心神被形体所役使,为什么还独自惆怅悲伤呢?(1、5分)趁着迷途不远,感觉现在辞官归田是正确的,而以往所为皆不对。
(1、5分)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1)司马迁的家学渊源与他本人的转益多师,为他写作《史记》打下深厚的学术基础:(1、5分)(2)司马迁三次漫游,搜集历史材料,对历史获得了亲切的感性认识;(1、5分)(3)公元前98年,李陵败降匈奴,司马迁因替他说情而遭受宫刑。
此后忍辱负重,继续写作。
李陵事件(李陵之祸),促使与司马迁修史观念发生转变:从立言不朽转向了发愤著书。
(2分)2、张衡《归田赋》的文学史意义在于:(1)是汉大赋向抒情小赋过渡的里程碑;(1、5分)(2)是我国今存的第一篇骈赋;(1、5分)(3)是第一篇田园赋,为后世文学表现田园题材提供了艺术借鉴。
(1、5分)3、《汉书》与《史记》相比有如下不同特点:(1)笔法精密,史实记载更详尽严谨;(1、5分)(2)内容丰富,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1、5分)(3)评述人物重点在忠君保皇,而《史记》重豪侠尚义;(1分)(4)注重交代事件的始末、在篇末缀以轶闻佚事,往往意味深长。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从公元196年(汉献帝建安元年)至公元589年约近四百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北朝,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魏晋南北朝文学,也有称为中国中古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是一个承上启下,走向繁荣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在文学思想、文学的题材、体裁以及整体风貌上,都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又是同这一时期的时代特点、哲学思想、文艺思潮密切相关的。
一、时代特征、哲学思想与文艺思潮(一)时代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可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乱世”。
这近四百年间,除了西晋短暂的统一外,一直处于分裂、动荡之中,汉末动乱,代之而起的是三国鼎立。
公元265年,司马炎篡魏建立西晋王朝,至280年灭吴而统一全国,但至316年即由于“八王之乱”而灭亡。
317年,司马睿在江南建立东晋王朝,420年又为刘裕所篡。
此后便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北方是十六国的混乱局面,南方则宋、齐、梁、陈几个朝代频繁更迭。
这一时期除了西晋的统治时间较长外,其余的朝代均为时较短,最短的萧齐政权不过20余年,王朝更迭带来的争斗以及南北对峙带来的相互攻伐,使这一时期战乱不断,少有宁日。
战乱使很多人丧生,也带来了饥馑、瘟疫及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文人的心态与精神风貌,同时也影响到整个文学创作的主题、题材与作品的基调。
因为战争造成的大量的人口死亡,使心灵敏感的作家与文人普遍地感受到了人的生命的脆弱、命运的多变难卜,人生祸福无常以及生命个体面对多变的时代风云的无能为力,于是,我们便在魏晋南北朝文学里看到了一些集中的文学主题,如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及隐逸的主题。
在乱世之中,文人的生活方式或表现为或慷慨悲歌、或任诞放达、或及时行乐,追求声色,而文学风貌也呈现出或梗概多气、或隐约曲折、或绮丽华靡的特点,这些都不能不说和特定的时代背景相关。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社会动荡不宁外,其另一值得注意的特点则是门阀制度。
魏晋南北朝文学方向博士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
期的文学方向在博士点上有着丰富的内容。
首先,魏晋南北朝时期
的文学以文言文为主,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创
作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们以《诗》、《赋》、《文》等
形式进行创作,其中以《诗》最为重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作
品具有浓厚的个性化特点,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动荡和人们的思想
感情。
在文学批评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们对古代文学进
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批评,形成了独特的文学批评理论,为后世文学
批评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方向在博士点上还涉及到文学思
想和文学理论的研究。
在文学思想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
们提出了许多新的文学观念和理论,如“气质”、“风度”等概念,对后世文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理论方面,魏晋南北朝
时期的文学家们对文学创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归纳,提出了许多
关于文学创作的原则和方法,对后世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方向在博士点上涉及到文学
创作、文学批评、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等多个方面,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魏晋南北朝文学基础知识浅说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首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尤其是五言诗的创作达到了空前的高峰。
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有曹操、曹丕、陶渊明、谢灵运等,他们的诗歌作品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艺术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散文创作也十分活跃,尤其是骈文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有王粲、陆机、左思等,他们的散文作品语言优美,形式多样,富有艺术感染力。
此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创作也有一定的发展,如《搜神记》、《世说新语》等,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在艺术形式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创作注重音韵和节奏的和谐,追求形式的完美和内容的丰富。
同时,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也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许多作品都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总的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的出现和发展对于推动中国文学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汉语言文学的社会历史背景分析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发展与社会历史的变迁紧密相连。
深入探究汉语言文学的社会历史背景,对于理解其内涵、价值以及未来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汉语言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殷商时期。
当时,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较为成熟的文字系统的形成,为汉语言文学的萌芽奠定了基础。
在那个时代,文字主要用于占卜、祭祀等宗教活动,记录的内容也多与神灵、祖先有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周朝时期,诗歌开始盛行,《诗经》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诗经》中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劳动、爱情、战争等,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是研究当时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大繁荣的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各种思想流派纷纷著书立说。
这一时期的汉语言文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儒家的经典《论语》《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等,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影响着后世。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人生哲理以及政治治理等问题,语言表达也更加丰富和灵活。
秦汉时期,国家实现了大一统,政治上的统一对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始皇统一文字,使得汉语言的书写更加规范和统一。
汉朝时期,赋这种文学体裁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作品,以华丽的辞藻、宏大的篇幅展现了汉朝的强盛与繁荣。
同时,这一时期的史书《史记》也是汉语言文学的经典之作,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气魄,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但文学却在这种环境中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这一时期,文学开始逐渐摆脱经学的束缚,走向自觉。
诗歌方面,出现了以陶渊明为代表的田园诗派和以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诗派。
散文方面,骈文盛行,讲究对仗工整、声律和谐。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更多地反映了文人对人生的思考、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
唐诗宋词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