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3
供给需求曲线1. 定义供给需求曲线是经济学中用于描述市场上商品供给和需求关系的图形表示。
供给曲线表示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通常是一个向上倾斜的曲线;需求曲线则表示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通常是一个向下倾斜的曲线。
通过分析供给需求曲线的交叉点,我们可以了解到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2. 供给曲线供给曲线是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当商品价格上升时,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也会增加;反之,当商品价格下降时,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会减少。
这个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Qs = a + bP其中,Qs表示提供的商品数量,a表示供给曲线的截距,b 表示斜率,P表示商品价格。
斜率b表示了供给曲线的斜率。
13.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当商品价格上升时,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会减少;反之,当商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也会增加。
这个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Qd = c - dP其中,Qd表示需求的商品数量,c表示需求曲线的截距,d表示斜率,P表示商品价格。
斜率d表示了需求曲线的斜率。
4. 市场均衡在市场上,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交叉的点称为市场均衡点。
在这个点上,商品的供给数量等于需求数量。
通过解方程Qs = Qd,我们可以求出均衡价格和数量。
均衡价格是使供给和需求相等的价格,均衡数量是在此价格下供给和需求相等的商品数量。
5. 影响供给需求曲线的因素供给需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因素:•成本:生产成本的变化会影响供给曲线位置和斜率。
2•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会使生产更有效率,从而影响供给曲线的位置。
•收入: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会影响需求曲线的位置和斜率。
•偏好和趋势: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和趋势会影响需求曲线的位置和斜率。
6. 替代品和补充品的影响替代品和补充品对供给需求曲线也有影响。
总需求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总需求曲线是指在某一经济体中,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价格水平与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总需求曲线通常呈现出向上倾斜的趋势,这是因为当价格水平上升时,人们更倾向于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然而,总需求曲线的影响因素有许多,包括国内生产总值 (GDP) 增长率、失业率、利率、货币供应量等。
国内生产总值 (GDP) 增长率是影响总需求曲线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 GDP 增长率上升时,人们的需求也会增加,从而推动总需求曲线
向上倾斜。
然而,当 GDP 增长率下降时,人们的需求也会减少,从
而推动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失业率也是影响总需求曲线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失业率下降时,人们的需求会增加,从而推动总需求曲线向上倾斜。
然而,当失业率上升时,人们的需求会减少,从而推动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利率也是影响总需求曲线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利率上升时,人们的利息成本会增加,从而推动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然而,当利率下降时,人们的利息成本会减少,从而推动总需求曲线向上倾斜。
货币供应量也是影响总需求曲线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市场上的资金会变得充足,从而价格水平下降,进而推动总需求曲线向上倾斜。
然而,当货币供应量减少时,市场上的资金会变得紧缺,从而价格水平上升,进而推动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总需求曲线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国内生产总值 (GDP)
增长率、失业率、利率、货币供应量等。
正确分析这些因素,可以帮
助政府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考研经济学2025年供需曲线知识点精讲在考研经济学中,供需曲线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知识点,理解和掌握它对于应对考试以及深入理解经济学原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咱们就来详细讲讲这一知识点。
一、需求曲线需求曲线,简单来说,就是展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的曲线。
它通常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这意味着价格越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就越多;价格越高,愿意购买的数量就越少。
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时,对于正常商品的需求通常会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如果收入减少,需求曲线则向左移动。
再比如消费者的偏好,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增强,需求就会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则向左移动。
此外,相关商品的价格也会对需求产生影响。
如果两种商品是替代品,比如牛肉和鸡肉,当牛肉价格上涨时,人们会更多地购买鸡肉,鸡肉的需求曲线就会向右移动。
如果两种商品是互补品,比如汽车和汽油,当汽车价格下降时,汽车的需求增加,同时汽油的需求也会增加,汽油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预期也会对需求产生作用。
如果消费者预期未来商品价格会上涨,他们可能会在当前增加购买,从而使当前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如果预期价格会下降,需求曲线可能向左移动。
二、供给曲线供给曲线则是展示在不同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的曲线。
一般来说,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价格越高,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就越多;价格越低,提供的数量就越少。
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成本。
当生产成本上升时,比如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生产者在相同价格下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会减少,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反之,成本下降,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生产技术的进步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使生产者在相同价格下能够提供更多的商品,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生产者的预期也会影响供给。
如果生产者预期未来价格会上涨,他们可能会在当前减少供给,等待价格上涨后再出售,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如果预期价格会下降,可能会在当前增加供给,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总需求曲线的名词解释
总需求曲线是指在某一经济体中,对于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总需求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的图形表示。
总需求曲线通常呈现为向上倾斜的直线或曲线。
这是因为随着价格的上升,消费者的需求会随之增加,从而导致总需求增加。
总需求曲线的测量通常采用总需求函数来表示,该函数描述了价格与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总需求函数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D(p) = f(p)
其中,D(p) 表示总需求量,f(p) 表示价格与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在经济学中,总需求函数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一般性的函数,它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商品和服务。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劳动力市场的变化、通货膨胀率的变化、税收政策的改变等。
这些因素可以影响消费者的需求和支付能力,从而导致总需求的变化。
总需求曲线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对市场供求关系的一个定量描述,同时也是制定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重要依据。
如果总需求曲线向上倾斜,这意味着市场供求关系失衡,通货膨胀压力可能存在,政府可能需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相反,如果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这意味着市场供求关系失衡,可能会出现通货紧缩,政府可能需要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缓解这种情况。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介绍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用来描述市场中商品或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关系。
供给曲线表示不同价格下,供应商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数量,而需求曲线表示不同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数量。
通过比较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关系,我们可以分析市场的平衡情况以及价格和数量的变化。
供给曲线供给曲线是描述供应商愿意提供商品或服务数量变化的图形表示。
通常,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这意味着供应商愿意在价格较高时提供更多的商品或服务。
供给曲线的倾斜是基于供应商的生产成本和期望利润。
当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上涨时,供应商往往会愿意提供更多的商品或服务,以获取更高的利润。
相反,当价格下降时,供应商可能会减少生产量或退出市场,以避免亏损。
供给曲线通常被表示为一条向上倾斜的线。
价格在数量的y轴上,供给量在价格的x轴上。
当价格上涨时,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表示供应量增加。
当价格下降时,供给曲线向左移动,表示供应量减少。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描述消费者愿意购买商品或服务数量变化的图形表示。
需求曲线通常是向下倾斜的,这意味着消费者愿意在价格较低时购买更多的商品或服务。
需求曲线的倾斜是基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偏好和替代品的可用性。
当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感到更有吸引力,会愿意购买更多的商品或服务。
相反,当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可能会减少购买量或转向其他替代品。
需求曲线通常被表示为一条向下倾斜的线。
价格在数量的y轴上,需求量在价格的x轴上。
当价格上涨时,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表示需求量减少。
当价格下降时,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表示需求量增加。
市场平衡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表示市场的平衡点,也称为市场均衡。
在市场均衡点上,供给量等于需求量,价格也是相应的均衡价格。
在市场均衡点上,既没有供应过剩也没有供应不足。
这意味着市场上的供应商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消费者也愿意购买供应商提供的商品或服务。
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供应量将超过需求量,导致供应过剩。
市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分析市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是微观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用于描述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需情况和价格变动。
本文将对市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进行分析,并探讨它们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一、市场需求曲线的分析市场需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
一般而言,当商品价格上升时,消费者愿意购买该商品的数量会减少;相反,当商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愿意购买该商品的数量会增加。
这种反映价格与需求之间关系的曲线就是市场需求曲线。
在市场需求曲线中,价格通常位于纵轴上,需求量则位于横轴上。
曲线的形状一般为向下倾斜。
这是因为随着价格的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减弱,导致需求量减少。
需求曲线的变动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消费者收入水平、市场趋势、代价变化等。
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需求曲线会向左或向右移动。
例如,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市场需求曲线可能向右移动,表示消费者更愿意购买更多的商品或服务。
二、市场供给曲线的分析市场供给曲线则描述了生产者在不同价格下所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数量。
通常情况下,当商品价格上涨时,生产者的利润会增加,鼓励他们提供更多的商品或服务;而当商品价格下跌时,生产者的利润减少,可能会减少供给量。
与市场需求曲线类似,市场供给曲线也常以价格为纵轴,供给量为横轴。
曲线的形状通常是向上倾斜,这是因为生产者在价格上升时愿意提供更多商品。
市场供给曲线的变动同样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如技术进步、生产成本、政府政策等。
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供给曲线会向左或向右移动。
例如,当新技术的发展使得生产成本降低时,市场供给曲线可能向右移动,表示生产者能够提供更多的商品或服务。
三、市场运行的分析市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汇点称为市场均衡,该点确定了商品的最优价格和最优交易量。
市场均衡的价格和数量取决于供需关系,反映了市场运行的状态。
当市场需求超过供给时,价格通常会上涨,促使供给增加以满足消费者需求。
相反,当供给超过需求时,价格通常会下降,进一步刺激消费者购买。
经济学中的供求曲线及相关知识点总结
供求曲线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来描述市场上商品的
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关于供求曲线及相关知识点的总结:
1. 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商品的供给数量与商品价格
之间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即随着价格的
上升,供给数量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高价格能够鼓励生产者增加生产,从而提供更多的商品。
2. 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商品的需求数量与商品价格
之间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即随着价格的
上升,需求数量会减少。
这是因为高价格会减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从而降低商品的需求。
3. 市场平衡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的点被称为市场平衡点,也被称为市
场均衡价格和市场均衡数量。
在市场平衡点上,供给数量和需求数
量是相等的,从而实现供求的平衡。
如果价格低于市场平衡价格,需求将超过供给,市场将出现短缺;如果价格高于市场平衡价格,供给将超过需求,市场将出现过剩。
4. 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
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人口变化、收入水平、相关商品价格变动、技术进步等。
这些因素的改变会导致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整体上的向左或向右移动,从而影响市场的供求关系和均衡价格。
总结:供求曲线是描述市场供给和需求关系的重要工具。
了解供求曲线及其相关知识点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市场的运作机制,预测市场变化,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均衡价格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均衡价格的关系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用来描述市场中商品或服务的供需关系。
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随价格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供给曲线表示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量随价格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
在市场中,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交汇的点称为均衡点,对应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
需求曲线通常是向下倾斜的曲线,即价格上涨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减少,价格下跌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增加。
这可以归因于弹性需求的概念,即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当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可能会寻找替代品或减少购买量,反之,当价格下跌时,消费者可能会增加购买量或升级购买。
而供给曲线通常是向上倾斜的曲线,即价格上涨生产者愿意提供的数量也增加,价格下跌则生产者愿意提供的数量减少。
这可以归咎于成本和利润的关系。
当价格上涨时,生产者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鼓励其提供更多的商品或服务;反之,当价格下跌时,利润减少,生产者可能会减少供给量。
均衡价格是市场上供需达到平衡时的价格,也就是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的点。
在这个点上,市场上提供的数量等于消费者需求的数量,市场达到供需平衡。
这时的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对应的供给量和需求量被称为均衡供给量和均衡需求量。
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和均衡价格在市场经济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帮助我们理解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如何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当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发生变化时,均衡价格也会随之变化。
此外,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相对位置还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市场上价格的趋势,并为经济政策制定者提供有关调整供求关系的参考依据。
需求曲线、供给曲线、均衡价格在市场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和理解这些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预测市场价格的变动,并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
需求曲线是描述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随价格变化的关系。
一般来说,需求曲线呈现向下倾斜的趋势。
这是因为当价格上涨时,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往往会有所下降。
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当谈及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时,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描述了市场中商品或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关系,并对价格变动产生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定义、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 供给曲线供给曲线是指在市场中,供应商根据不同价格确定所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数量。
供给曲线通常是向上倾斜的,这意味着供应商在价格上升时愿意提供更多的商品或服务。
这可以解释为供应商在商品价格上升时,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因此增加供给。
反之,当价格下降时,供应商可能减少供给以避免损失。
2.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指在市场中,消费者根据不同价格确定所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数量。
需求曲线通常是向下倾斜的,这意味着消费者在价格上升时愿意购买更少的商品或服务。
这可以解释为价格上升导致消费者购买能力的下降,从而降低了需求。
反之,当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可能会增加购买以获得更多的利益。
3. 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相交点当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时,就形成了市场的均衡点。
这个点的价格和数量被称为市场均衡价格和市场均衡数量。
在均衡点上,供给的数量等于需求的数量,市场不会出现供过于求或需求过于供应的情况。
4. 影响供给和需求的因素供给和需求曲线的形状和位置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供给受到生产成本、技术水平、生产者预期和政府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而需求则受到产品价格、消费者收入、市场需求预期和宣传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对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影响,使供给和需求曲线发生变化。
5. 市场的扩张和收缩当市场的供给曲线或需求曲线发生变化时,市场可能会发生扩张或收缩。
扩张是指供给曲线向右移动或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导致市场均衡点的价格和数量增加。
收缩是指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或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导致市场均衡点的价格和数量减少。
6. 市场失衡的情况当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不能达到均衡状态时,就会出现供需失衡。
供给过剩指的是供给大于需求,导致价格下降和供应超过需求。
完全竞争行业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名词解释需求曲线是指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市场上所有买方对产品的需求情况的总和。
它描述了不同价格水平下,市场上买方愿意购买的产品数量。
需求曲线通常是向下倾斜的,即价格上升,买方对产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则增加。
这主要是因为价格上涨会导致消费者购买能力的下降,而价格下跌则会增加消费者购买的动力。
需求曲线的形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些因素有:1. 市场规模和人口数量:市场规模和人口数量的增加,将导致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例如,如果某个城市的人口增加了,市场上买房的需求曲线就会向右移动。
2. 收入水平:收入水平的增加将提高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因此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时,他们往往可以购买更多的产品。
3. 替代品价格:如果替代品的价格下跌,消费者可能会转而购买更便宜的替代品,从而减少对原产品的需求量。
因此,替代品价格的变化会影响需求曲线。
4. 个人喜好和偏好:个人的喜好和偏好也会影响需求曲线。
例如,如果某个产品因为健康风险或其他原因不再受欢迎,消费者对其的需求将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虽然需求曲线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很重要,但它仅表达了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情况。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供给曲线也起着关键作用。
供给曲线描述了在各种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产品数量。
供给曲线通常是向上倾斜的,即价格上升,生产者愿意提供的产品数量也会增加。
供给曲线的形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样是市场规模、生产成本、技术进步、纳税政策等等。
当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的点称为市场均衡点。
在这个点上,市场上的产品供需达到平衡,没有过剩也没有短缺。
当市场上的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将会有供给超过需求,形成过剩;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会出现需求超过供给的状况,形成短缺。
需求曲线对于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供需关系、价格形成、资源配置等方面都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在理解了需求曲线的基础上,企业才能进行市场定位、产品定价、预测市场变化等决策。
按教材上的讲解,一般商品的需求量是与自身价格成方向变动的,因此需求曲线一般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所以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前面通常有一个负号——以免需求价格弹性值为负);但个别商品如吉芬商品和炫耀类商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这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商品,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大,其收益必然随自身价格的提高而增加。
因此,对于价格提高收益反而减少的企业的商品的需求曲线:一是不可能向右上方倾斜的;二是不可能为垂直线,因为垂直意味着需求量不随价格变,故当价格提高时必然收益增加;三是不可能为水平线,因为水平表示价格既定。
综上,对于价格提高收益反而减少的企业的商品的需求曲线,按一般情况应推知其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当然,商品的需求曲线有可能既不向下倾斜也不向上倾斜、也不垂直或水平,但这毕竟超出了教材所讲的范围。
经济学基础需求曲线1.需求曲线简介需求曲线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描述的是消费者对某个商品所表现出的需求关系,即在不同价格下,消费者购买该商品的数量。
需求曲线通常呈倒U型或者从左上到右下的下降趋势,这是由于价格上升而导致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的数量减少。
2.需求曲线的定义和特点需求曲线的定义是,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根据列出的价格依次对该商品提出的需求量构成的折线成为该商品的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的特点有:(1)需求曲线是负斜率的。
即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需要的数量随着价格降低而增加。
(2)需求曲线的形状通常是递减或倒U型的,表达了价格高时,消费者需求量越小;价格下降时,消费者需求量逐渐增加。
3.需求曲线的影响因素需求曲线的形态不仅与价格有关,还与一系列影响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变化,例如:(1)消费者收入:收入上升,人们的消费能力增强,消费需求也会上升,导致需求曲线右移;反之亦然。
(2)相关商品价格:若同一类商品价格降低,会导致其代替品需求下降,需求曲线左移。
(3)消费者口味和偏好:消费者偏好变化将导致需求曲线变形,例如对一种食品的健康意识提高,将增加较为健康的食品的需求。
(4)广告宣传:优秀的广告宣传能提高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从而增加商品需求曲线的向右移动。
4.需求曲线的应用需求曲线是每个经济学家都必须熟悉的概念,它是价格与销售之间的关键指标。
需求曲线的应用包括:(1)制定营销计划:找到消费者对于制造和销售的特定商品的需求量和偏好,帮助企业制定具有吸引力和有效的品牌战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期望。
(2)预测市场需求:利用历史数据、消费趋势、变化的社会因素和大众意见等信息,预测需求曲线的变化,帮助企业得到更精准、更准确的市场预测。
(3)定价策略:分析需求曲线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最佳的销售价格,确保在最大范围内满足市场需求,并最大化企业利润。
5.需求曲线的局限性需求曲线虽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工具,但它也有其局限性。
经济学中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曲线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曲线是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工具,用于描述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和供给关系。
市场需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在不同价格下愿意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市场供给曲线则反映了生产者在不同价格下愿意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这两条曲线相交的点即为市场的均衡点,决定了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
一、市场需求曲线市场需求曲线是描述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的图形表达。
它是通过将不同价格下的消费者需求总和到一起所得出的曲线。
在市场需求曲线上,价格通常作为横轴,数量作为纵轴。
根据需求理论,当价格较低时,消费者愿意购买更多的商品或服务,需求量相应增加;当价格较高时,消费者愿意购买较少的商品或服务,需求量相应减少。
因此,市场需求曲线呈现出向下倾斜的趋势。
除了价格,市场需求曲线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消费者收入、商品相关性以及消费者偏好等。
这些因素可以在需求曲线上进行平移,反映不同条件下的市场需求变化。
二、市场供给曲线市场供给曲线是描述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的图形表达。
它是通过将不同价格下的供给者提供数量总和到一起所得出的曲线。
在市场供给曲线上,价格仍然作为横轴,数量作为纵轴。
根据供给理论,当价格较低时,生产者愿意提供较少的商品或服务,供给量相应减少;当价格较高时,生产者愿意提供更多的商品或服务,供给量相应增加。
因此,市场供给曲线呈现出向上倾斜的趋势。
与市场需求曲线类似,市场供给曲线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生产成本、技术水平、生产者预期等。
这些因素同样可以在供给曲线上进行平移,反映不同条件下的市场供给变化。
三、市场均衡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点即为市场的均衡点。
在市场均衡点上,供需两者相等,既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也满足了生产者的利益。
当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价格会自动调整到一定的水平,该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
与均衡价格相对应的数量即为均衡数量。
简述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规律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是经济学中常用的图表,用于描述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和供给关系。
它们之间的规律可以总结如下:
需求曲线:
1. 需求曲线向下倾斜:需求曲线通常以向下倾斜的形态表示,即价格越高,需求越低;价格越低,需求越高。
2. 需求曲线是负相关:需求与价格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这意味着价格上升时需求下降,价格下降时需求增加。
供给曲线:
1. 供给曲线向上倾斜:供给曲线通常以向上倾斜的形态表示,即价格越高,供给越多;价格越低,供给越少。
2. 供给曲线是正相关:供给与价格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价格上升时供给增加,价格下降时供给减少。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交汇点:
1. 市场均衡点: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汇点被称为市场均衡点。
在该点上,需求和供给相等,市场没有过剩或短缺,价格和数量都稳定。
2. 价格调节:当需求和供给曲线发生变化时,市场均衡点会随之移动。
如果需求增加或供给减少,市场均衡点会向上移动,导致价格上升。
反之,如果需求减少或供给增加,市场均衡点会向下移动,导致价格下降。
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规律总结了价格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帮助人们理解市场经济中的供需关系以及市场价格的形成过程。
供给和需求曲线的画法
供给曲线(supply curve)和需求曲线(demand curve)是经济
学中常用的图示工具,用于描述市场上商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它们的画法步骤:
1. 准备坐标系:在画图纸上准备一个二维坐标系,横轴代表商品的数量,纵轴代表商品的价格。
2. 画需求曲线:根据市场上的消费者需求情况,画出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通常是向下倾斜的,表示随着价格的上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减少;反之亦然。
需求曲线的具体形态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不同。
3. 画供给曲线:根据市场上各供应商提供商品的能力和愿望,画出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通常是向上倾斜的,表示随着价格的上升,供应商愿意提供的数量增加;反之亦然。
供给曲线的具体形态可以根据供应商的随价供应程度而不同。
4. 标注价格和数量:在图中标注出几个重要的价格和数量点,比如平衡价格(市场供需达到平衡时的价格)和平衡数量(市场供需达到平衡时的数量)。
5. 可选的操作:可以根据需要在图中添加其他辅助线或标记,比如价格上限和价格下限等。
最后,通过观察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相对位置,可以推测出
在不同价格下的供求关系以及市场供需达到平衡时的价格和数量。
lm曲线向上倾斜的条件LM曲线向上倾斜的条件主要与货币市场的均衡有关。
在经济学中,LM曲线描述了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当LM曲线向上倾斜时,表明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为了维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也需要上升。
以下是导致LM曲线向上倾斜的详细条件:1.货币需求增加:当国民收入增加时,人们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通常也会增加。
这意味着人们需要更多的货币来进行日常交易和应对不确定性。
如果货币供应保持不变,这种增加的货币需求会导致利率上升,从而使LM曲线向上倾斜。
2.货币供应不变或减少: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应通常由中央银行控制。
如果中央银行决定维持当前的货币供应量不变或减少货币供应,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的增加将导致利率上升。
这是因为有限的货币供应需要满足更高的货币需求,从而推高了借款成本。
3.投机需求的变化:除了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外,人们还持有货币作为投机需求,即为了抓住未来的投资机会。
当预期未来利率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当前的消费和投资,将更多的货币持有在手中,以期待未来更高的回报。
这种投机需求的增加也会导致当前利率上升,使LM曲线向上倾斜。
4.通货膨胀预期:当国民收入增加时,如果人们预期通货膨胀率也会上升,他们可能会要求更高的利率来补偿预期的购买力损失。
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也会上升,导致LM曲线向上倾斜。
5.国际因素的影响:在开放经济中,国际资本流动和汇率变动也会影响国内货币市场的均衡。
如果本国货币升值或国际资本流入增加,这将增加国内的货币供应。
为了维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在国民收入增加的情况下,利率可能会上升,从而导致LM曲线向上倾斜。
综上所述,LM曲线向上倾斜的条件与国民收入增加时货币需求的变化、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投机需求、通货膨胀预期以及国际因素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在国民收入增加的情况下,为了维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也需要相应上升。
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相互关系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是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反映了市场中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给曲线表示一种商品或服务在不同价格下生产者愿意提供的数量,而需求曲线则表示消费者在不同价格下愿意购买的数量。
本文将探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市场的影响。
一、供给曲线供给曲线是描述市场上企业愿意提供的某种商品或服务数量随价格变动而变化的曲线。
它显示了价格与供给数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一般来说,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即价格越高,供给数量越多;价格越低,供给数量越少。
供给曲线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生产成本、技术进步和生产者预期等。
当生产成本上升或技术进步时,供给曲线会向左移动,表示供给数量减少;反之,当生产成本下降或技术退步时,供给曲线向右移动,表示供给数量增加。
此外,生产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也会对供给曲线产生影响。
二、需求曲线需求曲线表示市场中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数量随价格变动而变化的曲线。
需求曲线反映了价格与需求数量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一般来说,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即价格越高,需求数量越少;价格越低,需求数量越多。
需求曲线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收入、个人偏好、替代品价格和补充品价格等。
当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偏好改变时,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表示需求数量增加;反之,当消费者收入减少或偏好转变时,需求曲线向左移动,表示需求数量减少。
此外,替代品价格和补充品价格的变动也会对需求曲线产生影响。
三、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相互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和商品数量的平衡。
当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于某一点时,市场实现了价格和数量的平衡,这一点被称为市场均衡点。
市场均衡点是供给和需求两者确定价格和数量的平衡点,是市场上买卖双方达成共识的结果。
在市场均衡点上,供给的数量等于需求的数量,市场供需达到了平衡状态。
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供给数量将超过需求数量,市场将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相反,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需求数量将超过供给数量,市场将出现需求过于供给的现象。
需求曲线可以“经常向上”
姜奇平
【期刊名称】《互联网周刊》
【年(卷),期】2004(000)010
【摘要】关于是否存在“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国内经济学界已经争论多年。
争论以汪丁丁与张五常的观点为代表。
前者认为存在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后者认为需求曲线必定向下。
随着双方参战的盟友或学生越来越多,最近又热闹起来。
【总页数】3页(P65-67)
【作者】姜奇平
【作者单位】《互联网周刊》名誉主编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
【相关文献】
1.向上,向上,向上!——茅盾《白杨礼赞》一文的赏析 [J], 肖莉
2.解析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 [J], 马腊梅
3.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定义和不同需求价格弹性与对应需求曲线不匹配问题及修正[J], 吕宁
4.解析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 [J], 马腊梅
5.需求曲线向上倾斜的经济学和社会学解释——汪丁丁、罗卫东、叶航三人对谈录[J], 汪丁丁;罗卫东;叶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有没有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
汪丁丁
我记得这个问题是我在1993年参加上海三联书店组织的经济学年会上提出来的,所针对的现象是那一阶段国营企业的“过度需求”行为。
当时樊纲对这一问题表达了特殊的兴趣,我们交换了意见。
我的看法是:在特定的成本分摊方式和激励机制下,确实可以出现“越贵越买”的现象。
许多年过去了,1999年我在《财经》“边缘”专栏提出类似观点:对“文凭”的需求,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可以出现“向上倾斜”的情况。
在制度经济学家看来,这一论调本来不希奇,因为激励不同,行为自然会不同,教科书经济学只告诉我们:在信息完备和有效私有制度的条件下,“越多越好”的偏好序性质自然导致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边际收益递减”(作为最优解的“二阶条件”)自然导致对生产投入品的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但当制度条件改变时,教科书从来没有证明过上列结论永远成立(教科书也不可能证明这一点)。
薛兆丰首先发难,于去年写了“走火入魔的汪丁丁”,流传甚广。
我应《万科周刊》网站之请,对薛的“走火入魔”给予了适度批评。
今年5月初,又见薛文同一栏目下贴出张五常在河北大学演讲中“反复强调需求曲线下倾是经济学基本原理,向上倾斜的需求根本不是需求,”暗示汪丁丁所论“荒唐”。
无奈,权当饭后茶余算术练习,于草稿纸上演示了“诱致性需求向上倾斜”的最简单情况,借《经济学消息报》就教方家,以正天下学术清名。
(1).教科书情形,诱致需求向下倾斜的推导:
(){}wx x pf x -max ,0>x f ,⇒0≡-w pf x (一阶条件),
0<xx pf (二阶条件)。
⇒0*=-dw dx pf xx ⇒ 01*<=xx pf dw dx 。
(2).诱致需求向上倾斜的简单情况:
()(){}wx x f w p x -max ,0>x f ,0>w p ⇒ 0≡-w pf x (一阶条件),
0<xx pf (二阶条件)。
⇒0*=-+dw dx pf dw f p xx x w ⇒ 01*>-=xx x w pf f p dw dx ,若 1>x w f p 。
图一刻划了这一简单情况,注意这里的自变量是投入品价格w ,边际产出价值的曲线x w f p 与45度线的交点表示1=x w f p 。
在此点之前的阶段里,企业对投入品的需求曲线向上倾斜,在此点之后的阶段里,需求曲线恢复向下倾斜的正常状态。
借用劳动经济学的语言,我们可以称这样的需求曲线为“up-ward bending demand ”(前端上倾需求),其形状如图二所示。
我们不难在中国社会现实里发现大量满足(2)的条件0>w p 的情况,例如传统计划经
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初期国营企业行为的所谓“价格刚性”(投入品价格上升成为产出价格上涨的理由),例如按总成本的一定比例提取回扣的交易行为,例如“炫耀性消费品”价格上升导致消费者炫耀能力的上升,等等,等等。
(3).比(2)更一般的情况:
(){}wx w x f x -,max ,0>x f ,0>xw f ⇒ 0≡-w f x (一阶条件),
0<xx f (二阶条件)。
⇒0*=-+dw dx f dw f xx xw
⇒ 01*>-=xx xw f f dw dx ,若 1>xw f 。
这里假设了投入品价格w 为相对价格,故产出价格可以单位化为1。
图一和图二的阐释仍然成立。
条件0>xw f 的含义是投入品的边际产出与投入品价格成正比,尽管因价格而增加的实际边际产出量可以是递减的(如图一)。
如果我们同意教育的“screening ”理论(至少用在目前中国社会算是恰当),那么我们可以认为上学的目的是通过考试拿到标志“能力”等级的“文凭”(而不是人力资本积累),学生与学校投入的努力总量(即此处的投入量x )为一常量,但文凭价格可以变动,毕业生的能力为不可观测量,雇主根据“文凭”判断雇员能力,工资总额(贴现后)减去学费总值(贴现后)是“文凭”投资的利润。
在这些假设下,我们不难想象雇主对雇员能力的判断会受到文凭价格的影响,而且这影响往往表现为能力判断与文凭价格之间的正比关系。
于是很可能出现文凭价格与对文凭的需求之间的正比关系(即前端上倾的需求)。
这篇短文旨在说明现实世界的经济学远比教科书经济学来得丰富和深刻。
教科书里面的供求分析仅仅是“局部分析”,现实经济里的价格都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一般均衡价格”,上列案例所据,无非产出价格与投入价格之间相互依赖而已,只此假设便打破了所谓“需求曲线向下倾斜的必然性”。
世界上没有一门社会科学是“先验”的(“必然性”的哲学定义),所以,没有一个经济学定理可以自称“万古不变”,因为经验是流变的,所以社会科学的“定理”总是概然的,而不是必然的。
此为康德《逻辑学》比黑格尔《逻辑学》逊色之处。
---2001年5月4日,赴浙江大学前夜读康德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