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定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4
XXXX100MW风电工程220kV升压站详勘技术要求XXXXXXXXXXX有限责任公司2017-11-21.220KV升压站勘察任务的技术要求:①勘测工作应满足有关专业规程规范的要求,达到升压站技施设计深度要求,并满足相关专业对成果的使用要求。
②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一般勘探孔的深度以能控制地基主要持力层为原则,建议为15米左右,控制性钻孔35米左右。
勘探点应满足20~30米一个布置。
升压站主变、综合楼、配电室、水泵房等建筑物位置需重点勘察。
③220kV升压站的安全等级为一级。
2.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①查明地层分布情况及各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承载能力、地基土变形特性。
②查明工程区范围内地质构造与地震地质条件。
③查明各土层的渗透性、地下水埋藏深度、分布及补给规律、对混凝土的侵蚀性。
④查明工程区范围内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⑤提出各开挖边坡(永久及临时)的坡比建议值。
⑥为拟建建筑物提供安全、经济、合理的地基方案以及拟建建筑物基础设计、施工所需的有关参数(桩基础要提供预制桩和钻孔灌注桩的每层土的侧摩阻力及桩端持力层的允许承载力)。
⑦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⑧测定该地区土壤的电阻率。
⑨提供拟建建筑物处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以上勘察工作具体技术要求参照相关国家及当地标准执行。
4、成果要求①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附图,包括钻孔平面布置图,工程地质剖面图;②升压站进行土壤电阻率实测;③地质勘察成果需满足山西省当地审查要求及当地勘察备案要求。
以上要求地形图测量提供优盘电子版文件1份、蓝图6份,地质勘察报告6份。
坐标系采用西安1980坐标系统,高程系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风电场工程地质勘察技术流程第一部分:工程地质勘察总流程图第二部分:勘察阶段1、可行性研究勘察即选址勘察,其主要任务是对拟选场址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岩土工程评价,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和方案比较,满足确定场地方案的要求。
勘察方法:在搜集、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踏勘,了解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如果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已有资料不足以说明问题时,应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和必要的勘探工作。
2、初步勘察对场地稳定性作出确切的评价结论,确定建筑物的具体位置、结构形式、规模和各相关建筑物的布置方式,并提出主要建筑物的地基基础、边坡工程等方案。
如果场地存在不良地质现象,影响场地和建筑物的稳定性时,还要提出防治工程方案。
勘察方法:在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根据需要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并以勘探、物探、原位测试为主。
原则上每一岩土层应取样或进行原位试验。
3、详细勘察按不同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所需的岩土设计参数。
如评价地基稳定性和承载力;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沉降、差异沉降或整体倾斜;判定高烈度地震区场地饱和砂土(或粉土)的地震液化,计算液化指数;桩基设计所需参数,单桩承载力等。
勘察方法:勘探和原位测试为主。
勘探点一般沿建筑物轮廓线布置。
对于规模不大且工程地质条件简单的场地,可简化勘察阶段,进行一次性勘察。
第三部分:勘察的方法或技术手段1、工程地质测绘1)测绘范围的确定a)工程建设引起的工程地质现象可能影响的范围b)影响工程建设的不良地质作用和发育阶段及其分布范围c)对查明测区地层、地质构造、地貌单元等问题有重要意义的临近区d)地质条件特别复杂的可适当扩大范围2)比例尺的确定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主要取决于设计要求。
一般规定为a)可研阶段:1:50000~1:5000,小、中比例尺b)初勘阶段:1:10000~1:2000,中、大比例尺c)详勘阶段:1:2000~1:200,大比例尺3)地质点距离的确定根据《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查技术规定》地质点在图上的距离,宜控制在3~5cm,即若1:2000的地形图,地质点实际距离在60~100m。
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公布日期】2003.09.30•【文号】发改能源[2003]1403号•【施行日期】2003.09.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电力及电力工业,矿产资源正文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2003年9月30日发布发改能源[2003]1403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管理,统一和规范工程地质勘察内容、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提高勘察成果质量,制定《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规划建设的大型风电场项目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其它风电场项目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应根据勘察任务书或合同的要求确定。
第四条承担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任务的单位,应在收集和了解场址区地形、地质资料以及现场踏勘的基础上,结合设计方案,按本规定的要求编制工程地质勘察大纲。
第二章勘察任务和内容第五条在风电场场址规划选点的基础上,为选定风电场场址及风电机组等建筑物的布置方案,提供有关的地形和工程地质资料。
第六条预可行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应包括下列内容:1、提供风能资源评估和选址所需的场区地形图。
2、对风电场场址的区域构造稳定性作出评价。
3、初步查明风电场场址的工程地质条件,对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作出初步评价。
4、根据需要进行天然建筑材料勘察。
5、根据需要进行施工和生活用水水源的调查。
第七条确定风电场场址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
第八条初步查明场址区的基本地形地质条件,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场址区的地形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和特征。
2、地层的成因类型、地质年代、岩性、岩层产状、风化程度及分带、岩土层接触面特性等。
3、土的成因类型、物质组成、层次结构、分布规律、水平向和垂直向的均匀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等。
风电场基础工程的规范要求与施工管理风电场基础工程是指建设风力发电设备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包括风机基础、电缆综合通道、变电站等。
为了确保风电场的安全运行和有效发电,规范的要求和科学的施工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风电场基础工程的规范要求与施工管理的相关内容。
一、风机基础规范要求1.地质勘察与设计:在开展风机基础工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下地层情况,以决定合适的基础形式。
同时,根据地质勘察结果进行基础设计,确保基础承载力满足要求。
2.基础施工工艺:风机基础的施工需按照相关规范执行,包括混凝土配比、浇筑工艺、养护措施等。
同时,对于大型风机基础,采用预制构件提前浇筑的方式,可以提高施工速度和质量。
3.基础质量检验:基础施工完成后,必须进行质量检验。
包括对混凝土强度、基础平整度、垂直度等指标进行检测,确保基础满足要求。
二、电缆综合通道规范要求1.通道设计与布置:根据风电场的布局和电缆线路的走向,合理设计综合通道的位置和布置。
通道宽度、深度以及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2.材料选用与安装:通道的材料应选用耐候、耐腐蚀的材料,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安装。
同时,通道的盖板、防护设施等也需要符合相关标准。
3.通道维护与管理:风电场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通道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包括定期清理、检查通道的破损情况,确保通道畅通无阻。
三、变电站规范要求1.建筑设计与布局:变电站建筑设计需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包括建筑结构的稳固性、消防安全设施的设置等。
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变电站的布局进行科学规划。
2.设备安装与调试:变电站的设备安装需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保证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在安装完成后,还需要进行设备的调试与验收,确保正常运行。
3.运维管理与检修:变电站的日常运维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必须建立完善的设备档案,进行定期的设备巡检与维护。
对于出现的故障,需要及时处理并记录。
四、风电场基础工程施工管理1.项目管理与进度控制:风电场基础工程的施工需要制定合理的项目计划,合理安排资源,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风电场场址选择技术规定正文:---------------------------------------------------------------------------------------------------------------------------------------------------- 风电场场址选择技术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2003年9月30日发布发改能源[2003]1403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统一和规范风电场场址选择的内容、深度和技术要求,制定《风电场场址选择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规划建设的大型风电场项目,其它风电场项目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工作内容和深度第三条风能资源1、建设风电场最基本的条件是要有能量丰富、风向稳定的风能资源,选择风电场场址时应尽量选择风能资源丰富的场址。
2、现有测风数据是最有价值的资料,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部分省区的有关部门绘制了全国或地区的风能资源分布图,按照风功率密度和有效风速出现小时数进行风能资源区划,标明了风能丰富的区域,可用于指导宏观选址。
有些省区已进行过风能资源的测量,可以向有关部门咨询,尽量收集候选场址已有的测风数据或已建风电场的运行记录,对场址风能资源进行评估。
3、某些地区完全没有或者只有很少现成测风数据;还有些区域地形复杂,即使有现成资料用来推算测站附近的风况,其可靠性也受到限制。
在风电场场址选择时可采用以下定性方法初步判断风能资源是否丰富。
1)地形地貌特征判别法可利用地形地貌特征,对缺少现成测风数据的丘陵和山地进行风能资源粗估。
地形图是表明地形地貌特征的主要工具,应采用1:50000的地形图,能够较详细地反映出地形特征。
a)从地形图上可以判别发生较高平均风速的典型特征是:--经常发生强烈气压梯度的区域内的隘口和峡谷;--从山脉向下延伸的长峡谷;--高原和台地;强烈高空风区域内暴露的山脊和山峰;--强烈高空风,或温度/压力梯度区域内暴露的海岸;--岛屿的迎风和侧风角。
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管理探讨摘要:风电机组高耸且受力复杂,风电场勘察设计时则有其他行业所不能比拟的特点和难点。
与泛泛的直觉不同,风电场的地质条件更为复杂,宏观条件上的勘察要点是需要对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水、塌陷等问题进行逐一排查,因为对任何一种地质灾害存在疏忽时,结果都可能是灾难性的,本文就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风电是风能发电或者风力发电的简称。
属于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
风力发电是风能利用的重要形式,风能是可再生、无污染、能量大、前景广的能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是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
按我国国家产业政策总体规划,风电将和核电、太阳能等一起成为我国目前和未来十年大力发展的新兴能源,内蒙古、河北、江苏及西北等几个省份正在规划风电基地建设。
为了确保风机地质勘察质量,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定》颁布以来,对加强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管理,统一和规范工程地质勘察内容、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提高勘察成果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在实际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
风电场勘察现状现行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主要依照《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定》进行的,但该技术规定仅适应于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
而风电场设计不仅设计面积广、难度大、风险系数高等特点,而且一座座高耸的风电机组要接受360°风力吹拂,其基础着力点的受力情况就和其他建筑物不同了。
再加上电机组受力独特之外,风电场所处位置也是各种各样,有山区、平原、滩涂和海洋,地层条件千差万别,除一般岩土外,还有湿陷性、膨胀性、盐渍土、软土等特殊岩土。
受力独特、地质条件复杂。
而《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定》对其他各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没有相应规范规定,多依照相关行业技术规范执行,因此不同行业的地质专家对技术规定有不同的理解,同一个风电场经不同行业的专家审查,会出现截然不同的审查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风电特许权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办法及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2003年11月24日发改能源〔2003〕14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委(发改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改委,国家气象局、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为了加强风电前期工作的管理,提高风电前期工作水平,促进风电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结合我国风电建设与管理的实际,特制定了《风电特许权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办法》、《风电场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风电场场址选择技术规定》、《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定》和《风电场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附件:一、风电特许权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办法二、风电场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三、风电场场址选择技术规定四、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五、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定六、风电场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二○○三年九月三十日附件一:风电特许权项目前期工作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风电特许权项目前期工作,建立和健全风电特许权项目前期工作管理机制,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电特许权项目,是指需通过公开招标选择投资者建设的风力发电项目。
第三条风电特许权项目前期工作包括风能资源评价、风电场选址和风电场预可行性研究。
第四条风电特许权项目前期工作实行国家统一管理,各省(区、市)具体负责的管理体制。
第二章工作内容第五条风能资源评价是根据有关气象资料,并结合必要的测量手段,对风能资源进行研究、分析和评价。
第六条风电场选址是在风能资源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地形、地质及有关社会经济等条件进行综合比选,确定符合建设条件的风电场场址。
第七条风电场预可行性研究工作是对选定的风电场进行风资源测量、地质勘探、工程布置、投资估算和经济性评价。
第三章工作管理第八条全国风电特许权项目前期工作管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各省(区、市)风电特许权项目前期工作管理由各省(区、市)计委(发改委)负责,可以委托有关技术单位承担具体工作。
风电场地质勘察技术研究风电场分布范围广,且主要分布在北方平原、南方长江中下游平原、西南云贵高原等风能资源较丰富地区。
地处风能资源匮乏地区的勘察单位,一般距风电场场址距离远,且平常在这些工程区范围从事勘察活动较少,这就要求勘察单位在进场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便较为顺利地完成该项目勘察工作。
在勘察队伍出发前,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接到勘察任务后,勘察技术人员应根据设计提供的地形图、风机位坐标等资料,确定风电场所在地的准确地理位置,了解场区的大致交通情况、气候条件、风土人情等,做好去现场的人员安排(部分风电场分布在高海拔或高寒地区,人员安排时要考虑其身体适应能力)及后勤生活保障准备。
(2)收集场地附近区域地质、区域构造资料,对场地地层岩性作出初步判断,以便钻探人员准备相应器材。
(3)了解工程区附近有无具备资质的岩土试验现场,岩土试验最好就近委托试验单位实施,避免和减少样品在搬运途中的损坏。
(4)对于经初步确定为环境恶劣、条件艰难的场地,建议先派有经验的人员到现场进行实地踏勘,编写作业计划书和勘察大纲。
对于一般简单场地,可以直接安排人员进场工作。
勘察要求与方法风电场场址勘察包括宏观的区域构造稳定性分析评价、微观具体建(构)筑物(风机位、换流站、道路、输电线路)工程地质条件勘察、天然建筑材料勘察、施工和生活用水水源调查。
1区域构造稳定性分析评价对区域构造稳定性、区域性断裂稳定性作出评价,提出工程区地震动参数。
主要工作方法包括:收集分析工程区附近一定范围内区域构造背景资料和区域性断裂资料(一般收集1∶20万区域地质图和区域构造图及相应测区报告),辅以现场踏勘和调查,对区域构造稳定性和区域性断裂稳定性作出评价;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图A1、图B1)及修改单等资料提取工程区地震动参数。
2微观建(构)筑物基础地质勘察要求查明场址区的地形地貌形态、其成因类型及特征,地层的成因类型、地质年代、岩性、岩层产状、风化程度及分带、岩土层接触面特性等;土的成因类型、物质组成、层次结构、分布规律、水平向和垂直向的均匀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等;软土层、粉细砂层、膨胀性土层、显陷性黄土层、易崩解性土层、红黏土、盐渍土层、填土层、冻土层等特殊性土层的分布范围以及分层厚度、结构、天然密实度和物理力学性质等;断层破碎带的产状、规模、性质、延伸情况、充填和胶结情况,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产状和分布规律;不良地质作用下的发育程度、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和规模;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地下水位,地下水与地表水、大气降水的关系;提出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地基承载力。
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 2003年9月30日发布发改能源[2003]1403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管理,统一和规范工程地质勘察内容、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提高勘察成果质量,制定《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规划建设的大型风电场项目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其它风电场项目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应根据勘察任务书或合同的要求确定。
第四条承担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任务的单位,应在收集和了解场址区地形、地质资料以及现场踏勘的基础上,结合设计方案,按本规定的要求编制工程地质勘察大纲。
第二章勘察任务和内容第五条在风电场场址规划选点的基础上,为选定风电场场址及风电机组等建筑物的布置方案,提供有关的地形和工程地质资料。
第六条预可行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应包括下列内容:1、提供风能资源评估和选址所需的场区地形图。
2、对风电场场址的区域构造稳定性作出评价。
3、初步查明风电场场址的工程地质条件,对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作出初步评价。
4、根据需要进行天然建筑材料勘察。
5、根据需要进行施工和生活用水水源的调查。
第七条确定风电场场址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
第八条初步查明场址区的基本地形地质条件,主要包括下列内容:1、场址区的地形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和特征。
2、地层的成因类型、地质年代、岩性、岩层产状、风化程度及分带、岩土层接触面特性等。
3、土的成因类型、物质组成、层次结构、分布规律、水平向和垂直向的均匀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等。
4、址区的软土层、粉细砂层、膨胀性土层、湿陷性黄土层、易崩解性土层、红粘土、盐渍土层、填土层、冻土层等特殊性土层的分布范围、分层厚度、结构、天然密实程度和物理力学性质等。
5、场址区断层破碎带的产状、规模、性质、延伸情况、充填和胶结情况。
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产状和分布规律。
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管理,统一工程地质勘察内容、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提高勘察成果质量,制定《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规划建设的大型风电场项目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其它风电场项目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应根据勘察任务书或合同的要求确定。
第四条承担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任务的单位,应在收集和了解场址区地形、地质资料以及现场踏勘的基础上,结合设计方案,按本规定的要求编制工程地质勘察大纲。
第二章勘察任务和内容第五条在风电场场址规划选点的基础上,为选定风电场场址及风电机组等建筑物的布置方案,提供有关的地形和工程地质资料。
第六条预可行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应包括下列内容:1提供为风能资源评估和选址所需的场区地形图。
2对风电场场址的区域构造稳定性作出评价。
3初步查明风电场场址的工程地质条件,对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作出初步评价。
4根据需要进行天然建筑材料勘察。
5根据需要进行施工和生活用水水源的调查。
第七条确定风电场场址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
第八条初步查明场址区的基本地形地质条件,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场址区的地形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和特征。
2 地层的成因类型、地质年代、岩性、岩层产状、风化程度及分带、岩土层接触面特性等。
3 土的成因类型、物质组成、层次结构、分布规律、水平向和垂直向的均匀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等。
4 场址区的软土层、粉细砂层、膨胀性土层、湿陷性黄土层、易崩解性土层、红粘土、盐渍土层、填土层、冻土层等特殊性土层的分布范围、分层厚度、结构、天然密实程度和物理力学性质等。
5 场址区断层破碎带的产状、规模、性质、延伸情况、充填和胶结情况。
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产状和分布规律。
6 场址区不良地质作用的发育程度、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和规模。
7 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地下水位,地下水与地表水、大气降水的关系。
陆地和海上风电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岛外风电场工程地质勘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地质工程勘察活动,其目的是在规定的范围内勘查海域地质特征,发现具有投资价值的海洋风力发电项目和研发海洋风力发电技术的先进性。
在国家层面和本土组织层面,岛外风电场工程地质勘察应当坚持以下规范:
一、组织规范。
地质工程勘察组织要解决技术组织、组织责任、指挥统筹、装备配备等问题,健全决策仓促流程、勘察计划框架等,确保海外地质工程勘察工作的顺利完成。
二、技术规范。
主要包括海洋地质、海底地貌、海底地表情况等多个方面,以及环境污染调查、海洋能源开发、各种政府部门的管理规定等方面的专业技术,确保岛外风电场工程安全,节能,绿色。
三、技术咨询规范。
应定期与政府部门沟通,包括海洋部门及其他利益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同研究实施政策和对策,防止可能的侵权和滥权行为,防止或减少工程建设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环境保护规范。
岛外风电场工程地质勘察应根据相关规定,全面考虑风电场影响水环境、海洋生物环境、风景环境等,及时有效地避免和缓解不利影响,确保海洋风电工程能够节能环保。
以上就是岛外风电场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这些规范为开发海洋风电资源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充分保护了海洋资源环境,从而促进了风电发展。
风电场场址选择技术规定引言: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和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风电成为当前发展最迅猛的清洁能源之一、风电场要发挥最佳的发电效益,正确选择合适的场址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风电场场址选择的技术规定,包括对地理环境、气象条件和电网接入的综合评估等内容,旨在提供科学且可靠的指导。
一、地理环境评估1.地质条件:要选择坚硬的地层作为风电塔基的承载层,避免在软弱地层上建设而带来的工程安全隐患。
同时,需评估地层岩石的稳定性,防止可能存在的地震风险。
2.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对风力资源的利用具有重要影响。
山地、峡谷、海岛、湖泊及近岸等地形地貌对风场的形成有利,能够增加风能的聚集效应。
同时,需考虑不利地形地貌如沙丘、丘陵等,避免风场资源稀缺。
3.气候条件: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包括平均风速、年平均气温等因素,并结合历史气象数据进行分析。
选址适合的气候条件将有助于提高风电场的发电效率。
二、气象条件评估1.风能资源评估:通过测量和收集当地的风速和风向数据,对风能资源进行评估。
常用的方法包括:风廓线仪、地面测风系统、卫星遥感等。
评估结果将为风电场的规模、布局和发电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2.湍流强度评估:湍流强度是指风场中湍流气流的强度和波动程度。
合理评估湍流强度,选择适合的风机类型和风电场布局,能够降低设备的疲劳损伤,提高长期稳定的发电效率。
3.风向分布评估: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象数据,对风向的分布进行分析。
特别是在复杂地形和海洋环境中,风向的分布会受到显著的影响。
合理选址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资源,提高发电效益。
三、电网接入评估1.电力系统情况:评估当地电力系统的负荷、输电线路情况、变电站容量等因素,以及是否有足够的容量接纳风电场的并网发电。
同时,需考虑电网稳定性和可靠性等因素,确保风电场能够稳定输出电力。
2.电网接入点选择:根据电网系统情况和电力需求,选择合适的电网接入点。
评估选址与电网接入点的距离,考虑导线造价、能量损耗等因素,确保接入点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风力发电场及风力发电机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风力发电场及风力发电机组岩土工程勘察的程序和要求,以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风力发电场及其相关设备的岩土工程勘察。
2. 勘察前准备2.1 勘察任务确定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前,应明确勘察任务的范围、目标和要求。
包括对风力发电场区域进行地质、地貌、土层和地下水等方面的勘察。
2.2 勘察方案编制根据勘察任务,制定详细的勘察方案。
方案应包括勘察区域划定、勘察方法、勘察点布设以及勘察参数的确定等内容。
2.3 勘察人员组织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的相关人员组织和分工。
确保勘察人员具备相应的岩土工程勘察背景和经验,并按照规定进行培训。
3. 勘察方法和技术要求3.1 地质勘察对勘察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和描述,包括地层类型、岩性、构造特征等。
通过地质勘察数据,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3.2 地貌勘察研究风力发电场区域的地貌特征,包括地表形态、坡度、地貌演化等。
评估地貌对风力发电机组的影响。
3.3 土层勘察采取现场取样和实验室分析等方法,对勘察区域的土层进行详细的物理力学参数测试,包括土壤类型、密实度、承载力等。
分析土层的稳定性和透水性。
3.4 地下水勘察调查地下水位、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地下水对风力发电场的影响以及抗渗措施的需求。
4. 勘察报告编制根据岩土工程勘察的结果,编制详细的勘察报告。
报告应包括勘察任务、勘察方法和结果、地质地貌土层等描述、分析评价以及建议等内容。
5. 质量控制在岩土工程勘察的全过程中,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
包括勘察人员的资质审核、现场质量控制、数据分析和报告审查等环节。
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结论本规范为风力发电场及风力发电机组岩土工程勘察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和要求。
在实际勘察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勘察结果将为风力发电场的建设和运营提供重要依据。
风电场建设施工中的场地地质勘查与风资源评估技术研究场地地质勘查和风资源评估是风电场建设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对于风电场的选址和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场地地质勘查和风资源评估技术在风电场建设施工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对可再生能源的关注度提高,风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风电场的建设施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步,而合理选址和高效评估是风电场建设的基础。
场地地质勘查场地地质勘查是风电场建设前的必要环节。
通过对地质环境的调查研究,可以确定风电场建设的可行性,为后续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依据。
首先,场地地质勘查需要关注的是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
地质构造对于风电机组的布局和工程设计有直接影响,须找到适合建设风电厂的地质构造,避免因地质灾害导致风电设备的损坏或运行不稳定。
地形地貌影响着风荷载分布和风电机组的布置,需寻找地形平缓、无阻挡的区域,才能确保风电机组正常运行。
其次,场地地质勘查还需要研究地下水情况。
地下水对风电场建设和运行有直接影响,要确保场地在地下水位低且水质优良的条件下进行施工,以避免地下水对风电场运行的不利影响。
同时,应准确了解地下水的含水层位置及其厚度,以确保风电机组的地基建设稳定。
最后,场地地质勘查需关注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
风电场设施的安全可靠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投入产出,需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准确评估,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保证风电场的安全运行。
风资源评估风资源评估是风电场建设的另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风资源评估,可以确定风电场的发电潜力和运营效益,为风电场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依据。
首先,风资源评估需要选取合适的测风点。
测风点的选择应符合风能资源的分布规律,并考虑到场地地形地貌的影响。
只有选择合适的测风点,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风资源数据。
其次,风资源评估需要采集并分析风资源数据。
风资源数据的采集可以通过搭建测风塔或使用卫星遥感技术等方法进行,以获得各个高度上的风速和风向数据。
风力发电建筑工程的地质勘察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风力发电成为了一种受欢迎的能源选择。
风力发电是利用风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通过风轮转动发电机来产生电力。
然而,为了确保风力发电设备能够稳定而高效地运行,地质勘察在风力发电建筑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质勘察是评估和研究地下和地表条件的过程,以确认地质情况对风力发电工程的影响,并确定相应的工程措施。
在进行地质勘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质地形调查是地质勘察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调查地表的地形特征,可以确定风力发电场的适宜位置和布局。
例如,选择平坦的地面可以更容易地建造风力发电设备的基础,并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地质地形调查还可以确定周围地区的地质风险,例如地震、山体滑坡等,以评估工程对自然灾害的容忍能力。
其次,如同其他建筑工程一样,地质土壤调查也是风力发电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
通过对土壤的力学性质、承载能力以及渗透性等进行研究,可以为风力发电设备的基础设计提供有力的依据。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基础工程的要求不同,如软土需要采取加固措施,以确保风力发电设备的稳定性。
此外,对土壤的化学成分分析也是必要的,以评估土壤的腐蚀性,避免腐蚀对风力发电设备产生不利影响。
第三,地下水状况的勘察也是风力发电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地下水的存在对于基础的设计和工程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通过测量地下水位、流域的渗透性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可以确定地下水与基础建筑的关系。
地下水的上升和下降可能会对土壤的力学性质产生重要影响,并对基础设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在风力发电建筑工程中,地下水情况的调查至关重要。
最后,地质勘察还需要考虑风力资源的评估。
风力资源的评估是通过对地区的风速和风向进行监测和分析,以确定可发展的风能资源量。
合理的风力资源评估可以帮助规划者选择最佳的风电场地点,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风力发电设备的效益。
此外,风力资源评估还可以预测风能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化,帮助规划合适的设备容量和布局。
风电场岩土工程勘察发表时间:2019-12-12T10:12:27.210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19年第15期作者:杨小康[导读] 近年来,我国对电能的需求不断增加,风电场建设也越来越多。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电能的需求不断增加,风电场建设也越来越多。
本文对风电场岩土工程勘察中所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且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性建议,从而实现风电场项目设计合理、施工快速、质量有保证。
关键词:风电场;岩土工程;勘察问引言风电场建设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较长、风险较大。
若由于岩土工程问题引起风电场建(构)筑物质量或安全事故,轻者将带来工程返工加固、停产治理的经济损失,重者则附带人员伤亡、声誉受损的生命或形象损失。
这类损失,多是由于不重视岩土工程勘察或勘察成果低劣而造成的。
总之,无论是从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及规范的角度看,还是从保证工程质量、避免损失的角度看,都要重视、做好风电场项目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1风电场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常见问1.1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勘察纲要在实际工作,很多勘察单位长期沿用一套勘察纲要,没有针对具体的项目特点对勘察纲要进行调整和优化,导致勘察纲要不具备借鉴意义和实用性,难以有效保障工程的稳定开展。
并且随着新型勘察技术的应用,传统的勘察纲要很难体现新型勘察技术的特点,难以从勘察纲要中找到解决新型技术问题的方法,技术人员也难以通过纲要了解新型技术的操作标准,导致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受到影响。
1.2针对地下水问题处理不严谨影响勘察岩土的深度对于地下水位的测量是影响岩土勘察工程中的重要因素,地下水水位的高低、地下水流动规律及水质是否含腐蚀性化学物质,均会对岩土的勘察产生影响,若地下水位较浅,会降低对岩土的勘察深度,达不到标准深度会对后期的岩土勘察报告造成影响。
地下水中若含有腐蚀性较强的物质,易造成岩土抽样检测不准确。
针对地下水位的检测若被忽视,直接导致工程的安全性降低,近年来由于地下水位发生变化导致的建筑安全事故屡见不鲜,轻至底层建筑地板开裂,地面上拱,严重会导致建筑倒塌。
风电场地质勘察技术研究风电场分布范围广,且主要分布在北方平原、南方长江中下游平原、西南云贵高原等风能资源较丰富地区。
地处风能资源匮乏地区的勘察单位,一般距风电场场址距离远,且平常在这些工程区范围从事勘察活动较少,这就要求勘察单位在进场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便较为顺利地完成该项目勘察工作。
在勘察队伍出发前,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接到勘察任务后,勘察技术人员应根据设计提供的地形图、风机位坐标等资料,确定风电场所在地的准确地理位置,了解场区的大致交通情况、气候条件、风土人情等,做好去现场的人员安排(部分风电场分布在高海拔或高寒地区,人员安排时要考虑其身体适应能力)及后勤生活保障准备。
(2)收集场地附近区域地质、区域构造资料,对场地地层岩性作出初步判断,以便钻探人员准备相应器材。
(3)了解工程区附近有无具备资质的岩土试验现场,岩土试验最好就近委托试验单位实施,避免和减少样品在搬运途中的损坏。
(4)对于经初步确定为环境恶劣、条件艰难的场地,建议先派有经验的人员到现场进行实地踏勘,编写作业计划书和勘察大纲。
对于一般简单场地,可以直接安排人员进场工作。
勘察要求与方法风电场场址勘察包括宏观的区域构造稳定性分析评价、微观具体建(构)筑物(风机位、换流站、道路、输电线路)工程地质条件勘察、天然建筑材料勘察、施工和生活用水水源调查。
1区域构造稳定性分析评价对区域构造稳定性、区域性断裂稳定性作出评价,提出工程区地震动参数。
主要工作方法包括:收集分析工程区附近一定范围内区域构造背景资料和区域性断裂资料(一般收集1∶20万区域地质图和区域构造图及相应测区报告),辅以现场踏勘和调查,对区域构造稳定性和区域性断裂稳定性作出评价;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图A1、图B1)及修改单等资料提取工程区地震动参数。
2微观建(构)筑物基础地质勘察要求查明场址区的地形地貌形态、其成因类型及特征,地层的成因类型、地质年代、岩性、岩层产状、风化程度及分带、岩土层接触面特性等;土的成因类型、物质组成、层次结构、分布规律、水平向和垂直向的均匀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等;软土层、粉细砂层、膨胀性土层、显陷性黄土层、易崩解性土层、红黏土、盐渍土层、填土层、冻土层等特殊性土层的分布范围以及分层厚度、结构、天然密实度和物理力学性质等;断层破碎带的产状、规模、性质、延伸情况、充填和胶结情况,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产状和分布规律;不良地质作用下的发育程度、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和规模;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地下水位,地下水与地表水、大气降水的关系;提出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地基承载力。
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定
发改能源[2003]1403号
【收藏】【转发】【打印】【关闭】
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定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03年9月30日发布发改能源[2003]1403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管理,统一和规范工程地质勘察内容、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提高勘察成果质量,制定《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定》(以下简称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规划建设的大型风电场项目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其它风电场项目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应根据勘察任务书或合同的要求确定。
第四条承担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任务的单位,应在收集和了解场址区地形、地质资料以及现场踏勘的基础上,结合设计方案,按本规定的要求编制工程地质勘察大纲。
第二章勘察任务和内容
第五条在风电场场址规划选点的基础上,为选定风电场场址及风电机组等建筑物的布置方案,提供有关的地形和工程地质资料。
第六条预可行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应包括下列内容:
1、提供风能资源评估和选址所需的场区地形图。
2、对风电场场址的区域构造稳定性作出评价。
3、初步查明风电场场址的工程地质条件,对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作出初步评价。
4、根据需要进行天然建筑材料勘察。
5、根据需要进行施工和生活用水水源的调查。
第七条确定风电场场址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
第八条初步查明场址区的基本地形地质条件,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场址区的地形地貌形态、成因类型和特征。
2、地层的成因类型、地质年代、岩性、岩层产状、风化程度及分带、岩土层接触面特
性等。
3、土的成因类型、物质组成、层次结构、分布规律、水平向和垂直向的均匀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等。
4、址区的软土层、粉细砂层、膨胀性土层、湿陷性黄土层、易崩解性土层、红粘土、盐渍土层、填土层、冻土层等特殊性土层的分布范围、分层厚度、结构、天然密实程度和物理力学性质等。
5、场址区断层破碎带的产状、规模、性质、延伸情况、充填和胶结情况。
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产状和分布规律。
6、场址区不良地质作用的发育程度、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和规模。
7、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地下水位,地下水与地表水、大气降水的关系。
8、提出场址区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地基承载力。
第九条对场址区地基持力层的埋深、不均匀沉降、湿陷、抗滑稳定、边坡稳定、地震液化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作出初步评价,并提出地基处理建议。
第十条根据风电场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的种类、数量和质量,进行天然建筑材料的勘察工作。
第三章风电场场址分类
第十一条根据风电场场址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可将场地划分为三类:
1、简单场地。
符合下列条件者,为简单场地:
1)地层结构简单,岩性均一,无特殊性岩土层。
2)地质构造简单,地层产状稳定,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
3)地下水埋藏较深,对地基基础无不良影响。
4)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
2、中等复杂场地。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中等复杂场地:
1)地层层次较多,有特殊性岩土层,岩土性质变化较大,岩体风化较强,基岩面起伏大,场地内有可能发生地震液化的地层。
2)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局部有不良地质作用存在。
3)地下水埋藏较浅,且可能对地基基础的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
4)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0.3g。
3、复杂场地。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复杂场地:
1)地层层次较多,岩性不均一,岩相变化大,地基以全、强风化岩体或不均匀的特殊性土层为主。
2)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和节理裂隙发育,不良地质作用发育。
3)地下水埋藏浅,且对地基基础的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
4)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4g。
第四章勘察方法
第十二条根据设计的需要,收集或实测比例尺为1:50000和1:10000-1:5000的地形图。
当场址区地形图为实测时,应同时提供电子版的地形图。
第十三条工程地质测绘的范围应包括场址及存在有可能影响场址工程地质条件的各种地质现象的地段。
第十四条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为1:10000-1:5000。
第十五条地质点应具有代表性,布置在地貌单元分界线、地层界线和地质现象上,应能满足调查场址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初步评价的需要。
第十六条地质点在图上的距离宜控制在3cm-5cm。
第十七条物探工作应根据勘察任务书的要求,结合风电场场地的地形地质、探测对象与周围介质的物性差异等,选择合适的物探方法。
第十八条物探工作可结合地质测绘进行,并为布置勘探工作提供信息。
第十九条利用物探可探测覆盖层厚度、岩体风化带厚度、断层破碎带、不良地质作用的范围和规模、地下水位等内容。
第二十条勘探工作应在工程地质测绘和物探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勘察任务书的要求、场地类别和需调查的内容,选用钻探、坑探或槽探。
第二十一条勘探工作应以能控制场址区的地层分层、性状、断层破碎带的分布和不良地质作用的范围为原则。
每个地貌单元、不同地层、主要地质构造和不良地质作用处均应布置有勘探点。
第二十二条勘探点的间距不应大于1000m。
当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应视具体情况缩小勘探间距。
第二十三条勘探点的深度应以控制建筑物附加应力影响的范围和抗倾覆要求为原则。
勘探点的深度可按下表确定:
场地类别一般勘探点(m)控制性勘探点(m)
复杂场地≥30(>8)≥50(>15)
中等场地20-30(5-8)30-50(8-12)
简单场地15-20(3-5)20-30(5-8)
注:括号内数值为基岩场地的勘探点深度。
第二十四条钻进方法可根据地基岩土类别和地下水位等具体情况选用。
第二十五条应选择一定数量的钻孔观测地下水稳定水位。
第二十六条岩石地基可根据岩体风化程度取样进行室内试验。
第二十七条土基应根据土的类别进行室内常规项目的试验和原位测试,包括动力触探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等。
第二十八条取代表性的地下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第五章勘察成果
第二十九条在预可行性研究阶段,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应包括正文、附图和附件。
第三十条正文应包括绪言、区域构造稳定性、场地基本地质条件、场地工程地质评价、结论与建议。
第三十一条附图包括工程地质平面图、工程地质纵、横剖面图。
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