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全纪录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10
1955年授衔元帅大上将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0人)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10人)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57人,1956年和1958年各补授1名)王平、王震、王宏坤、王建安(1956年补授)、王新亭、韦国清、乌兰夫、邓华、叶飞、甘泅琪、吕正操、朱良才、刘震、刘亚楼、许世友、苏振华、李达、李涛、李天佑、李志民、李克农、李聚奎(1958年补授)、杨勇、杨至诚、杨成武、杨得志、肖华、肖克、宋任穷、宋时轮、张宗逊、张爱萍、陈士榘、陈再道、陈伯钧、陈明仁、陈奇涵、陈锡联、周桓、周士第、周纯全、赵尔陆、洪学智、钟期光、贺炳炎、郭天民、唐亮、陶峙岳、阎红彦、黄永胜、董其武、彭绍辉、韩先楚、傅钟、傅秋涛、谢富治、赖传珠。
董其武、陈明仁、陶峙岳是被授予上将军衔的起义将领上将:董其武(1899—1989)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司令员山西省河津县人。
1919年入太原学兵团。
1924年参加国民军第二军,任第八混成旅二团排长、连长、营长,第九混成旅中校副官。
1927年转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加了北伐,任少校侦察队队长,先遣纵队支队长。
1928年秋到天津傅作义部,先后任上尉、少校参谋、干部政治训练所队长。
1930年4月任国民党陆军第三十八师八十九团中校副团长,陆军第二十八师上校团长。
“九一八”事变后,率部参加长城、绥远抗战,后任国民党陆军第六十八师二一八旅少将旅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了平型关战役、忻口会战,后历任陆军第一0一师中将师长,陆军第三十五军中将军长,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部副司令员,绥远省主席兼保安司令,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
1949年率部起义。
后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任绥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绥远省人民政府主席,绥远省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司令员,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九军军长。
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全纪录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全纪录1955年9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议。
毛泽东主席向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10人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据统计,十大元帅中直接或间接参加过南昌起义的就有7位:朱德、贺龙、刘伯承、聂荣臻、陈毅、林彪、叶剑英。
授予粟裕、黄克诚、谭政、肖劲光、王树声、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徐海东、张云逸10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授予55人上将军衔,授予175人中将军衔,授予801人少将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57名上将:肖克李达张宗逊李克农王震许世友邓华彭绍辉张爱萍杨成武韩先楚李涛傅秋涛王平吕正操傅钟肖华甘泗淇宋任穷赖传珠洪学智周士第郭天民周纯全杨至成陈再道陈奇涵王宏坤苏振华刘亚楼刘震陈锡联韦国清陈士榘陈伯钧钟期光宋时轮朱良才董其武唐亮叶飞杨得志王新亭黄永胜李天佑陈明仁贺炳炎阎红彦谢富治陶峙岳乌兰夫周桓杨勇李志民赵尔陆王建安(56年补授)李聚奎(57年补授)肖克同志已于近日辞世,目前健在的上将只有吕正操一人。
[/M]1、朱德(1886-1976)四川仪陇县人朱德,由于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极为特殊,今天人们对他的误解也最多。
朱德字玉阶,1886年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农家。
少年下田劳作并读过私塾,20岁时到成都考取了高等师范,毕业后回县城当了体育教员。
看到社会黑暗和时局动荡,他徒步跋涉三个月到昆明,考入由留学日本成为“士官三杰”之一的蔡锷所主办的云南讲武堂。
在讲武堂中,朱德参加了反清革命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
朱德毕业后,在滇军中由少尉排长干起,在讨袁和军阀混战中一直升至少将旅长,名震川滇。
当时他与别的将领不同,对黩武争权深感厌倦,喜好音乐,在家中广泛接纳青年军官及学生,并读过《新青年》等杂志。
1921年,朱德主动离开月收入大洋数以千计的军界,外出学习。
翌年,朱德到上海见到孙中山,提出革命不能靠与军阀结盟。
1955:高级将领评级授衔浅析作者:来源:《党史天地》2016年第03期1952年干部评级1950年11月,全军第一次干部大会决定:我军干部先评定排连营团等军队级别。
1951年2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关于干部评级工作的指示》,明确提出全军所有干部评定个人级别,并为今后实行军衔制度奠定初步基础。
主要评级依据是“德、才、资”。
1952年3月确定军队干部级别分9等21级。
当时部分高级将领评级情况如下(仅列举1955年9月27日授衔者):正兵团级(36人):王树声、许光达、萧克、张宗逊、王震、许世友、邓华、杨成武、傅钟、萧华、甘泗淇、宋任穷、赖传珠、王宏坤、苏振华、刘亚楼、陈锡联、陈士榘、宋时轮、叶飞、杨得志、黄永胜、谢富治、杨勇、李达、周士第、韦国清、朱良才、王新亭、周桓、李志民、赵尔陆、董其武、陶峙岳、陈明仁、徐立清。
副兵团级(42人):李克农、彭绍辉、张爱萍、韩先楚、李涛、傅秋涛、王平、吕正操、洪学智、郭天民、周纯全、杨至成、陈再道、陈奇涵、刘震、陈伯钧、钟期光、唐亮、李天佑、萧向荣、张经武、张震、刘志坚、阎揆要、钟赤兵、唐天际、谭希林、莫文骅、刘道生、陶勇、吴法宪、成钧、程世才、李天焕、廖汉生、郭化若、唐延杰、张南生、杜义德、王必成、王近山、贺晋年。
准兵团级(57人):贺炳炎、万毅、王诤、孙毅、朱明、王宗槐、蔡顺礼、邱会作、张令彬、饶正锡、倪志亮、梁必业、李作鹏、赵启民、方强、罗舜初、王秉璋、罗元发、聂凤智、曹里怀、周赤萍、邱创成、匡裕民、向仲华、谭家述、李寿轩、崔田民、欧阳毅、冼恒汉、王恩茂、张国华、萧望东、丁秋生、赖毅、邝任农、林维先、周贯五、刘先胜、刘培善、彭嘉庆、黄火星、刘兴元、文年生、詹才芳、梁兴初、吴克华、毕占云、陈正湘、彭明治、姚喆、杜平、甘渭汉、曾思玉、郑维山、袁也烈、解方、段苏权。
另有正军级203名,副军级215名,准军级345名,正师级446名。
1955年评衔标准1955年1月23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评定军衔工作的指示》,指出应以干部1952年评定级别为主要依据,并参照编制军衔的规定,进行全面衡量。
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原来是这样排名的授衔简介:一九五五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了军衔制。
在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授予朱德等十人元帅军衔;周恩来授予粟裕等十人大将军衔。
中国军队著名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由此确立。
1、元帅——朱德(1886-1976)四川仪陇县人朱德,无论从哪个方面思考,第一把元帅交椅非他莫属由于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极为特殊,今天人们对他的误解也最多。
朱德字玉阶,1886年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农家。
少年下田劳作并读过私塾,20岁时到成都考取了高等师范,毕业后回县城当了体育教员。
看到社会黑暗和时局动荡,他徒步跋涉三个月到昆明,考入由留学日本成为“士官三杰”之一的蔡锷所主办的云南讲武堂。
在讲武堂中,朱德参加了反清革命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
朱德毕业后,在滇军中由少尉排长干起,在讨袁和军阀混战中一直升至少将旅长,名震川滇。
当时他与别的将领不同,对黩武争权深感厌倦,喜好音乐,在家中广泛接纳青年军官及学生,并读过《新青年》等杂志。
1921年,朱德主动离开月收入大洋数以千计的军界,外出学习。
翌年,朱德到上海见到孙中山,提出革命不能靠与军阀结盟。
他又见到陈独秀,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个旧军队的将军想入党,这使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大感惊讶,尽管鼓励朱德追求进步,却未同意。
1922年秋,朱德乘船赴欧,到德国学习战术,并研究社会主义理论。
在那里,他见到了周恩来。
翌年,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了共产党。
1925年,朱德又入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并在军训班学习。
在那里,他提出回国后如打不赢就上山,令苏军的教官惊讶。
1926年朱德回国后,利用旧关系到川军、滇军中动员北伐,并秘密做共产党的工作。
1927年南昌起义时,朱德率领滇军教育团一部参加,任第九军副军长。
起义军南征潮汕失败时,他在危境中率领“铁军”余部近千人进入粤北、湘南,于1928年4月走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合,建立了红四军并任军长,成为全国第一支主力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员。
开国授衔:一场没有完美谢幕的盛宴文/齐 风1955年,新中国虽然不是处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太平盛世,但暂时已无大的战事可言。
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事业的蒸蒸日上大大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新国家的信心和热情;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败了世界头号强国美国,一战扬名。
此种情形下,酝酿已久的开国授衔正式实施,可谓正当其时。
55年前的开国授衔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与世界的“接轨”,这既是军队走向正规化建设的必然结果,也是向苏联老大哥“看齐”的必然要求。
在此之前,以“小米加步枪”著称的人民军队有着自己的优良传统,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挺过了十年漫长的土地革命战争,赶跑了日本帝国主义,打垮了几百万国民党正规部队。
回首55年前的那段授衔历史,我们发现:这个将帅名单的出炉,既非纯粹的“论资排辈”,也非简单的“论功行赏”,而是综合平衡的结果。
而那些战功卓著的将军们,在授衔过程中,面对功过和心态的考量,或为这份难得的荣誉感慨万千,或高风亮节地提出让衔;有人为此流下了眼泪,有人甚至遗憾终生……那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中高级将领,大多戎马半生,经历过无数次的战争洗礼。
军队里的很多人还有着“万里长征吃过糠,抗日战争扛过枪,解放战争负过伤,抗美援朝渡过江”的传奇革命经历。
他们或出于学堂,或起于行伍,更多的则是穷苦子弟。
正因为出身经历、个人素养的不同,在评衔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跑衔要衔的现象。
这也为解放军首次军衔制的一波三折直至十年后被取消埋下一些隐患。
此后,军衔制逐渐成为众矢之的,很多人认为它妨碍了我军官兵平等、官兵一致的优良传统,所以在贺龙请示毛泽东是否取消军衔制时,毛泽东立即同意,说早看那些牌牌不顺眼了。
1965年,授衔仅10年,军衔制度被取消。
直到1988年10月,佩戴军衔标志的人民解放军官兵又出现在中国街头,废止了23年的军衔制度才得以恢复。
不过那已是后话了。
1955年实行的军衔军衔等级设置1952年初,总干部部和苏联专家酝酿的方案是设6等20级,即:元帅3级:大元帅、国家元帅、兵种元帅。
将官4级:上将、准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3级: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4级:上尉、一级中尉、二级中尉、少尉。
军士4级:准尉、上士、中士、下士。
兵2级:上等兵、列兵。
195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条例(草案)》对上述方案作了修改:增加大校一级;将上将、准上将改称大将、上将;将上尉、一级中尉、二级中尉改称大尉、上尉、中尉;其它不变。
1955年正式实行军衔制时,共设6等19级,比1953年条例草案减少了兵种元帅、准尉两级,即:元帅2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将官4级:大将、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4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4级: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军士3级:上士、中士、下士。
兵2级:上等兵、列兵。
但实际授衔时,应毛泽东本人的要求,增加授予准尉军衔,这是考虑到当时我军有十几万副排级干部,军委决定暂时增加准尉衔,以解决副排级干部的衔称问题。
军官职务编制军衔1955年的军官服役条例明确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每一军官职务,均须在定员编制表内规定其相当的军衔。
”国防部1956年下发了《军官职务编制军衔表》,规定军官编制军衔为一职一衔和一职二衔。
1955年首次授衔时,评衔条件掌握较严,结果普遍存在实际军衔低于编制军衔一到两级的现象。
如:军长的编制军衔是中将,而64名在职的军长、政委中,只有8人被授予中将军衔,54人被授予少将军衔,还有2人被授予大校军衔,低于编制军衔者占87.5%。
师长的编制军衔是少将,但73名在职的师长、政委中,只有3人被授予少将军衔,70人被授予大校军衔,占95.9%。
而且,由于授衔后不少军官又得不到正常晋级,致使这一现象有增无减。
1960年,国防部重新制订了《军官职务编制军衔表》,取消了一职一衔的规定,改设一职多衔,大多数职务设三衔,实际上,主要是将原编制军衔的下限降低了一、两级。
55年授衔军衔偏低的开国将军⼤集合⼀九五五年,建军近三⼗年的中国⼈民解放军实⾏了军衔制,百战归来的战将们终于戴上了象征着战功和资历的将星。
当时,共有⼀千多⼈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其中有⼗元帅、⼗⼤将和五⼗七位上将。
这要从⾸次授衔时留下的不平衡说起:那次授衔,元帅⼀级授的合理。
⼗⼤元帅个个都是叱咤风云、彪炳史册的⼈物。
⼤将以下的军衔授的不尽合理,从军衔上不能完全反映⼀个将军在历史上的功绩。
换句话说:那次授衔摆的不是很平。
粟裕⼤将粟⼤将军是共和国第⼀⼤将,其战功远远⾼于其他⼤将,甚⾄于⾼于某些元帅。
授粟裕元帅衔可能是⾼了⼀些,授⼤将衔显然⼜委屈了他。
徐海东在红军时期是战功显赫的军团长;黄克诚担任过新四军第三师的师长兼政治委员,是独当⼀⾯的战将;陈赓在解放战争中的战功在⼤将中仅次于粟裕;萧劲光在东北担任过林彪的副职,并长时期担负兵团⼀级的作战指挥之责;张云逸是百⾊起义的领导⼈之⼀,⼜是新四军的副军长。
上述五⼈授⼤将军衔应⽆⾮议。
王树⽣在红军时期担任过红四⽅⾯军的副总指挥,此后再也没有担任过显赫的军职,似乎也没有取得过显赫的战功。
不过其作为红四⽅⾯军的代表⼈物,获授⼤将衔也⽆可厚⾮。
可以说:上述⼤将的威名是打出来的,是历史形成的。
谭政、罗瑞卿⼀直从事政治⼯作,是政治⼤将。
许光达在解放战争时期长期担任纵队司令的职务,四九年⼆⽉全军统⼀整编时他担任第三军军长,六⽉才当上第⼆兵团的司令员。
就是说,在解放战争期间,许基本上是⼀个军级指挥员,没有独⽴指挥过⼤的战役。
他的职务在⼤将中是最低的,甚⾄⽐⼀部分上将还要低。
授谭、罗、许⼤将军衔,⼀些资深上将的⼼⾥⼤概不会坦然。
肖克上将肖克在红军时期是红六军团的军团长和红⼆⽅⾯军的副总指挥,他和贺龙的部队⼀度并称贺肖红军。
在抗战时期,肖克曾担任⼋路军⼀⼆0师的副师长。
⼋路军其它两个师的副师长分别是聂荣臻和徐向前。
可见,那个时期,肖克与⼀些元帅级的⼈物是齐名的。
在解放战争时期肖是聂的副⼿,也当过林彪的助⼿,授他⼤将衔可谓名正⾔顺。
[键入文字]55 年解放军授衔有哪些开国元勋?1955 年9 月27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第一次授衔仪式,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10 大元帅;授予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10 大大将;授予李克农、许世友等55 位上将,徐立清、肖向荣等175 位中将,解方、陈沂等798 位少将。
当天被授衔的将帅共计1048 人,他们被称为开国将帅。
在这1048 人中,经过认真梳理,小编有了一系列的发现,今天要说的就是这些开国将帅们的籍贯。
先看一下十大元帅,朱德、刘伯承、陈毅、聂荣臻四人是四川人,彭德怀、贺龙、罗荣桓是湖南人,林彪、徐向前和叶剑英,分别是湖北、山西和广东人。
因此出元帅最多的省是四川,有4 位,占40%,其次是湖南3 人。
再说开国大将,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许光达6 位都是湖南人,开国大将中湖南人占据60%,湖南是出大将最多的省份,开国元帅和大将最多的自然也就是湖南省,占据了9 人,近一半。
此外,湖南还有19 位上将、45 位中将,分别占据上将和中将榜第一,难怪会有无湘不成军的说法。
最后看看开国将军(含大将、上将、中将和少将),在1038 位将军中,有325 位来自江西,其中上将3 名、中将38 名、少将284 名,占将军总数近三分之一,江西因此被称为中国第一将军省;其次是湖北,一共诞生232 位将军,其中上将14 位、中将31 位、少将187 位,占将军总数近四分之一;湖南以202 名开国将军位居第三(虽然湖南大将、上将和中将人数都是最多,但少将只有132 位)。
此外还有出将军最多的十个县,分别是湖北红安61 人,安徽金寨55 人,江西兴国54 人,湖南平江52 人,江西吉安46 人,江西永新41 人,湖北大悟37 人,河南新县35 人,安徽六安34 人,湖南浏阳30 人。
此外,福建上杭27 人,湖北麻城26 人。
1955年元帅和大将上将授衔条件本文摘自《学习时报》2012年11月5日第7版作者:朱冬生1955年首次实行军衔制,1614名授少将以上军衔的领导干部,基本上都是战功卓著的老一辈革命家。
除去几位率部起义的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和4位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八路以外,其余都是老红军。
这批将帅在战争年代全部都是身经百战的师以上领导干部,他们的赫赫战功被大多数中国人所熟悉,因而相应的授衔等级也被大多数中国人所认可。
可能是首次授衔距今已有50多年,人们对过往的历史已经不太熟悉,因此今天常常能听到,某某大将应该授元帅衔而被授予了大将,某某上将应该授大将衔而被授予了上将,某某中将应该授上将衔而被授予了中将,某某少将应该授中将衔而被授予了少将。
这些疑问绝对是一件好事,说明这1614名将帅都不是寂寂无名之辈,能被大多数中国人所认知,就是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辉煌历史的认可。
至于对个别将帅军衔是否对等,恐怕和人们对当时授衔条件不清楚有关。
笔者长期从事党史军史人物研究,在总政干部部,笔者有两年多的时间参加了为《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书军事人物卷》我军高级将领列传的工作,看到过相关的历史文件,也差不多看过全部少将以上领导干部的履历档案表,因而对1955年高级将领的军衔评定及授予条件是清楚的。
元帅重要武装起义的领导者或参加者。
10位元帅都分别是为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人民军队的建立而发动的重要武装起义,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黄麻起义、桑植起义、平江起义等的领导者或参加者。
中央及各主要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和主要负责人。
10位元帅都分别是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和主要负责人。
中央军委及主要红军部队的创建者或领导人。
10位元帅一般都分别是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或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及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创建者、总指挥或领导人。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主要抗日武装的领导人。
中国军衔等级1955年9月27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议。
毛泽东主席向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10人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布命令,授予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10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授予55人上将军衔,授予175人中将军衔,授予801人少将军衔。
1956年、1958年又分别授予王建安、李聚奎上将军衔。
1956年至1965年,共授予将官以上军衔1614人。
1965年军衔制度被取消。
1988年恢复军衔制后,中央军委先后于1993年6月7日、1994年6月8日、1996年1月23日、1998年3月27日、1999年9月29日、2000年6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月21日、2002年6月2日、2004年6月20日举行仪式,授予高级军官警官上将军衔警衔。
1996年4月至年底,中央军委授予数万名预备役军官军衔。
这是首批预备役军官被授予军衔。
至2004年9月25日,人民解放军自1988年恢复军衔制以来,中央军委共授予98名高级军官警官上将军衔警衔。
至2004年9月25日,1955年我国首次实行军衔制和1988年人民解放军恢复军衔制以来,我军已有154位高级军官警官被授予上将军衔警衔。
至2009年7月20日,随着马晓天、刘源、张海阳三位上将的晋升,我国已有174位高级军官、警官获上将衔。
[编辑本段]■军衔制的发展建国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两次拟议实行军衔制度,一次是抗战初期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一次是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之后。
两次拟订的军衔等级都与当时国民党军队的军衔制度相同,但由于受当时环境的制约,两次拟订的军衔制度都未能实行。
建国后,为加强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实行军衔制的问题很快被重新提上议事日程。
1950年9月总干部部管理部成立时,就设置了“军衔奖励处”。
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是在1955年。
当时,主要参考了苏联、朝鲜等国的军衔体系,共设6等19级。
其中:元帅两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将官四级:大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四级: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四级: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军士三级:上土、中士、下士;兵两级:上等兵、列兵。
1955年9月27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议》。
当日下午5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授衔典礼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亲自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的命令状,分别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10人。
同日,国务院隆重举行了授予解放军将官军衔的典礼仪式。
周恩来总理分别把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军衔的命令状,授予粟裕等在京将官。
次日,国防部举行授予校官的典礼,彭德怀部长授予在京部分校官军衔。
之后,贺龙、聂荣臻、叶剑英等元帅及其他高级将领分别代表国务院和国防部,在解放军各军兵种和各军区相继举行的授衔典礼上,授予这些单位的将官、校官和尉官军衔。
同时,各部队还举行了授予士兵军衔的典礼。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55年10月1日起,开始佩带军衔肩章、军兵种和勤务符号,并按新的服装制式着装。
1955年授衔时,人民解放军全军共有60余万名干部获得了准尉(为安排十几万副排职干部而暂设的一级军衔)以上军衔。
其中元帅10人,大将10人,上将55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1名),中将175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补授1名),少将802人(1956年和1958年又各授4名,1961年至1964年由大校晋升少将533名)。
1955年授衔时,元帅的平均年龄为57.1岁,大将平均年龄为51.7岁,上将平均年龄为47.7岁,中将平均年龄45岁左右,少将平均年龄43岁左右。
在当时我军的将官中,还有女将军1人,少数民族将军34人(包括壮、蒙、维、满、回和土家族),解放战争中起义的原国民党将领14人。
1955年:共和国大授勋作者:来源:《华声文萃》2022年第10期1955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了《关于规定勋章奖章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的决议》。
决议规定,将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军勋章分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军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战争的有功人员。
勋章的诞生1955年2月12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通过了《关于规定勋章奖章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的决议》和《中華人民共和国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的勋章奖章条例》。
决议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全国人民一起,英勇地进行了长期革命战争,战胜了国内外反革命武装力量,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对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有着卓越的功勋。
”决议规定将八一勋章和八一奖章、独立自由勋章和独立自由奖章、解放勋章和解放奖章,分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工农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战争的有功人员。
当日,毛泽东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正式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的勋章奖章条例》。
1955年9月23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的勋章奖章条例》,审议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提议授予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的第一批名单,决定授予朱德等131人以一级八一勋章、授予朱德等117人以一级独立自由勋章、授予朱德等570人以一级解放勋章。
根据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于同日发布授勋命令。
勋章的故事1955年中南海授勋1955年9月27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衔授勋典礼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
1955年开国将帅授衔仪式珍贵纪实图⽚
1955年开国将帅授衔仪式珍贵纪实图⽚
1955年9⽉27⽇⽑主席为⼗⼤元帅授衔,周总理为⼗⼤将授衔。
1955年9⽉27⽇,中南海怀仁堂,拉开了中国⼈民解放军陆海空军三军⾸次⼤授衔的序幕。
从元帅到将军,从将军到⼠兵,授予军衔,佩带勋章。
军衔等级为六等⼗九级。
军官军衔评定的五要素:任职、素质、能⼒、资历、军功。
既不是纯粹的“论资排辈”,也不是简单的“论功⾏赏”。
坚持公道合理。
颁发勋章、奖章,从元帅到⼠兵,共享巨⼤荣誉。
共和国⼗⼤开国元帅
1955年被授予中华⼈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位军事家。
他们分别是: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
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共和国⼗位⼤将
1955年被授予中华⼈民共和国⼤将军衔的⼗位军事家。
他们分别是: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共和国五⼗七名上将
1955年中国⼈民解放军上将排名
萧克李达张宗逊李克农王震许世友邓华彭绍辉张爱萍杨成武韩先楚李涛傅秋涛王平吕正操傅钟萧华⽢泗淇宋任穷赖传珠洪学智周⼠第郭天民周纯全杨⾄诚陈再道陈奇涵王宏坤苏振华刘亚楼刘震陈锡联韦国清陈⼠榘陈伯钧锺期光宋时轮朱良才董其武唐亮叶飞杨得志王新亭黄永胜李天佑陈明仁贺炳炎阎红彦谢富治陶峙岳乌兰夫周桓杨勇李志民赵尔陆
王建安(56年1⽉25⽇授予)李聚奎(58年4⽉授予)
红⾊将帅,战功卓越!开国将帅,军魂永耀!。
1955年实行军衔制前我军各军军长和政委的名单–铁血网1955年9月底首次授衔时,当时在职的各军军长、政委军衔如下:[ 转自铁血社区/ ]?陆军第12军军长李德生少将政委(缺)陆军第13军军长陈康中将政委张力雄大校[ 转自铁血社区/ ]?陆军第14军军长范朝利中将政委陈鹤桥少将陆军第15军军长(缺)政委廖冠贤少将[ 转自铁血社区/ ]?陆军第20军军长廖正国少将政委谢云晖少将陆军第22军军长张秀龙少将政委王六生少将[ 转自铁血社区/ ] ?陆军第26军代理军长张銍秀少将政委何志远少将陆军第27军军长孙瑞夫少将政委曾如清少将[ 转自铁血社区/ ] ?陆军第28军军长詹大南少将政委张闯初少将陆军第31军军长朱绍清少将政委汪少川少将[ 转自铁血社区/ ] ?陆军第38军军长江拥辉少将政委吴岱少将陆军第39军军长张竭诚少将政委(缺)[ 转自铁血社区/ ] ?陆军第40军军长邓岳少将政委李伯秋少将陆军第41军军长王东保少将政委李丙令少将[ 转自铁血社区/ ] ?陆军第42军军长胡继成少将政委陈德少将陆军第47军军长张天云中将政委陈少发少将[ 转自铁血社区/ ] ?陆军第50军军长曾泽生中将政委(缺)陆军第55军军长陈明仁上将政委王振乾少将[ 转自铁血社区/ ] ?陆军第60军军长饶子键中将政委刘暄大校陆军第63军军长傅崇碧少将政委黄作珍少将[ 转自铁血社区/ ] ?陆军第64军军长刘金轩中将政委(缺)陆军第65军军长成少甫少将政委帅荣少将[ 转自铁血社区/ ] ?陆军第66军军长杜文达少将政委萧思明少将陆军第67军军长李水清少将政委(缺)[ 转自铁血社区/ ] ?陆军第68军军长陈坊仁少将政委(缺)陆军第69军军长董其武上将政委裴周玉少将[ 转自铁血社区/ ] ?空军第二军军长王德贵少将政委(缺)空军第三军军长刘丰少将政委栗在山少将[ 转自铁血社区/ ]?空军第四军军长高厚良少将政委韦祖珍少将空军第五军军长(缺)政委裴志耕少将[ 转自铁血社区/ ]?防空军第一军军长(缺)政委罗维道少将志愿军第一军军长黄新廷中将(在军事学院学习)政委颜金生少将[ 转自铁血社区/ ] ?志愿军第16军军长潘炎少将政委吴保山少将志愿军第21军军长吴咏湘少将政委吴融峰少将[ 转自铁血社区/ ] ?志愿军第23军军长兼政委钟国楚少将志愿军第24军军长梁金华大校政委谢福林少将志愿军第26军[ 转自铁血社区/ ] ?军长萧全夫少将政委张秀川少将志愿军第54军军长丁盛少将政委谢家祥少将以上所列军长、政委职务,基本上以1955年9月为准,个别特殊情况的为1955年10月的任职。
1955年实行军衔制,全军军长政委任职名单,授衔情况及照片大全1955年9月27日,我军首次实行军衔制,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历次整编、裁撤和转隶,全军一共编为39个军,其中陆军34个军、空军4个军、防空军1个军。
此时的海军和公安军,以及炮兵、工程兵、装甲兵、铁道兵等诸兵种都没有“军”的编制。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39个军的军长、政委任职名单,授衔情况,以及各自的戎装照片。
陆军第1军军长:黄新廷(中将)任职时间:1952年7月—1956年6月黄新廷(1913年—2006年),湖北沔阳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政委:颜金生(少将)任职时间:1955年9月—1955年10月代理颜金生(1918年—1994年),湖南茶陵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第12军军长:李德生(少将)任职时间:1955年3月—1955年9月实任,1955年9月—1957年9月代理。
李德生(1916年—2011年),河南新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政委:(缺编)第13军军长:陈康(中将)任职时间:1952年8月—1956年7月陈康(1910年—2002年),湖北武穴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政委:张力雄(大校)任职时间:1954年5月—1955年11月张力雄(1913年出生),福建上杭人,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
截止2021年12月,健在的开国将军仅存6位,张力雄将军是其中之一。
第14军军长:范朝利(中将)任职时间:1955年4月—1956年10月范朝利(1914年—2012年),河南新县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政委:陈鹤桥(少将)任职时间:1954年5月—1960年5月陈鹤桥(1914年—2008年),安徽霍邱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第15军军长:(空缺)政委:廖冠贤(少将)任职时间:1954年4月—1961年6月廖冠贤(1914年—1983年),江西宁都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55年授衔标准
首先,我们来看55年授衔标准的制定背景。
1955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六个年头,正值国家处于军队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
为了更好地规范军官选拔任用工作,提高军队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中国人民解放军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任职条例》,明确了军官的选拔条件、晋升标准和评定程序等内容,为军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们来分析55年授衔标准的内容要点。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任职条例》明确规定了军官的选拔条件,包括政治素质、军事技能、工作表现等多个方面。
在晋升标准方面,标准更加具体,不同军官职务的晋升条件和程序都有详细规定。
此外,评定程序也得到了严格的规范,确保了军官选拔任用工作的公平公正。
这些内容要点的制定,为军官的选拔任用提供了明确的依据,保障了军队干部队伍的稳定和壮大。
最后,我们来谈谈55年授衔标准对军队建设的影响。
55年授衔标准的出台,使军官选拔任用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有利于选拔出更加优秀的军事人才,为军队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同时,标准的制定也提高了军官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有利于提
升军队的战斗力和执行力。
可以说,55年授衔标准的实施,对于加强军队建设、提高国防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55年授衔标准的制定是中国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为军官选拔任用工作提供了明确的依据,促进了军队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科学化、规范化。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当深入学习和贯彻55年授衔标准,不断完善选拔任用制度,为军队建设和国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1955年新中国第一次授衔全纪录1955年9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决议。
毛泽东主席向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10人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据统计,十大元帅中直接或间接参加过南昌起义的就有7位:朱德、贺龙、刘伯承、聂荣臻、陈毅、林彪、叶剑英。
授予粟裕、黄克诚、谭政、肖劲光、王树声、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徐海东、张云逸10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授予55人上将军衔,授予175人中将军衔,授予801人少将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57名上将:肖克李达张宗逊李克农王震许世友邓华彭绍辉张爱萍杨成武韩先楚李涛傅秋涛王平吕正操傅钟肖华甘泗淇宋任穷赖传珠洪学智周士第郭天民周纯全杨至成陈再道陈奇涵王宏坤苏振华刘亚楼刘震陈锡联韦国清陈士榘陈伯钧钟期光宋时轮朱良才董其武唐亮叶飞杨得志王新亭黄永胜李天佑陈明仁贺炳炎阎红彦谢富治陶峙岳乌兰夫周桓杨勇李志民赵尔陆王建安(56年补授)李聚奎(57年补授)肖克同志已于近日辞世,目前健在的上将只有吕正操一人。
[/M]1、朱德(1886-1976)四川仪陇县人朱德,由于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极为特殊,今天人们对他的误解也最多。
朱德字玉阶,1886年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农家。
少年下田劳作并读过私塾,20岁时到成都考取了高等师范,毕业后回县城当了体育教员。
看到社会黑暗和时局动荡,他徒步跋涉三个月到昆明,考入由留学日本成为“士官三杰”之一的蔡锷所主办的云南讲武堂。
在讲武堂中,朱德参加了反清革命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
朱德毕业后,在滇军中由少尉排长干起,在讨袁和军阀混战中一直升至少将旅长,名震川滇。
当时他与别的将领不同,对黩武争权深感厌倦,喜好音乐,在家中广泛接纳青年军官及学生,并读过《新青年》等杂志。
1921年,朱德主动离开月收入大洋数以千计的军界,外出学习。
翌年,朱德到上海见到孙中山,提出革命不能靠与军阀结盟。
他又见到陈独秀,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个旧军队的将军想入党,这使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大感惊讶,尽管鼓励朱德追求进步,却未同意。
1922年秋,朱德乘船赴欧,到德国学习战术,并研究社会主义理论。
在那里,他见到了周恩来。
翌年,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了共产党。
1925年,朱德又入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并在军训班学习。
在那里,他提出回国后如打不赢就上山,令苏军的教官惊讶。
1926年朱德回国后,利用旧关系到川军、滇军中动员北伐,并秘密做共产党的工作。
1927年南昌起义时,朱德率领滇军教育团一部参加,任第九军副军长。
起义军南征潮汕,1928年4月走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合,建立了红四军并任军长,成为全国第一支主力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员。
1930年,朱德成为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翌年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
此后几十年间,“总司令”在党内成为朱德的代称。
在红军长征时,他有时也担负具体作战指挥。
抗战初期,他率八路军总部前往太行山前线。
1940年回延安后,因年纪已大,主要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局,不过1947年攻克石家庄时他曾亲临前线指挥。
建国后,朱德先后任国家和党的副主席、人大委员长,76年7月,朱德以90岁高龄去世。
毛泽东曾称他是“红司令”,并说,“朱毛,朱毛,我是你身上的毛啊!”2、彭德怀(1898-1974)湖南省湘潭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者,军事家,共和国元帅。
1922年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学堂,参加过北伐战争,后升为团长。
1928年4月参加共产党,组织了平江起义,率部上了井冈山。
担任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参加了历次反“围剿”。
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副总指挥。
解放战争中任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
解放后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
抗美援朝战争中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
1955年被授元帅军衔。
彭德怀元帅为中国革命以及国家和军队的建设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3、林彪(1906-1971)湖北黄岗县人林彪,第四野战军的代表,十大元帅中他的战绩和指挥能力都堪称第一。
但他在十人中的资历倒数第二,位列第三是由于当时他是十人中除朱德外唯一的政治局常委。
林彪原名林育蓉。
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在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连长。
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营长、团长,第一纵队司令员,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军团长,红军大学校长。
参加了红军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师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指挥了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司令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
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第七、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副主席,第九届中央副主席。
71年9月13日乘飞机外逃,在蒙古温都尔汗地区坠机身亡。
4、刘伯承(1892-1986)四川开县人刘伯承,第二野战军的代表,军事生涯仅次于朱德。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人,现代军事家。
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入学生军,参加了护国、护法战争。
加入中国共产党后,组织过沪顺起义、南昌起义,先后任过中央红军总参谋长、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军事学院院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
他对中国革命军队的建立和壮大,对革命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对我军向正规化现代化的迈进都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他在军事指挥和学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对中国军队正规化的影响最大。
白崇禧称他是“共军第一号悍将”。
授衔时刘在党内军内已无实权,位列第四的原因一是因他的资历,二是他在军中人望甚高。
5、贺龙(1896-1969)湖南桑植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军事家,共和国元帅。
1916年起义参加护国战争。
在北伐战争中任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
南昌起义总指挥。
192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湘鄂边区根据地的创始人。
率部参加了长征。
抗战时期,先后任120师师长,晋西北军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晋绥野战军司令,西北军区司令等职。
全国解放后,任西南军区司令员。
指挥部队解放昌都,促进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借助南昌暴动总指挥和红二方面军总指挥的资历成为元帅。
授衔时他在军委中位置仅次于彭德怀和林彪,庐山会议后他更担任了军委第二副主席,成为毛泽东牵制林彪的首要人物,65年取消军衔制就出自他的手笔。
6、陈毅(1901-1972)四川乐至县人一身代表着南方三年游击战、新四军、第三野战军三个派系。
他是半路出家从军的文人。
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1年回国。
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在武汉中央军校担任政治工作。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72年1月6日,因患肠癌在北京逝世,终年71岁。
7、罗荣桓(1902-1963)湖南衡山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者,军事家,共和国元帅。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秋收起义。
上过井冈山,经历长征。
到延安后,任军委后方政治部主任。
抗日战争中,先在晋冀边区建立抗日根据地,后建立了山东抗日根据地。
抗战胜利后率军创建东北革命根据地,参与指挥了辽沈战役。
1949年1月任第四野战军政委,参与指挥了平津战役。
建国后两任总政治部主任。
为我军的政治工作建设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他是十人中学历最高的,上过大学。
8、徐向前(1901-1990)山西五台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者,共和国元帅,军事家。
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
参加了北伐,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了广州起义。
1929年受命开创鄂豫边区根据地。
1932年底开创川陕根据地。
第一、四方面军会师后,任红军前敌总指挥。
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副师长,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
全国解放后,曾先后出任过总参谋长、国防部长等职同贺龙类似,借助红四方面军总指挥的身分成为元帅。
他的资历仅高于林彪和罗荣桓,在黄埔一期毕业生中原是不被看好的人物。
他的军事业绩最显著之处是曾指挥过一度是红军中最强的红四方面军。
由于红四方面军这一派系人数众多,必须在元帅中有代表人物,曾为总指挥的徐向前就是最佳人选了。
9、聂荣臻(1899-1992)四川江津县人聂荣臻,华北野战军的代表。
曾在黄埔军校任职。
1922年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19年10月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4年到苏联学习。
次年9月回国,任黄埔军校秘书兼政治教官。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92年5月在北京逝世,终年93岁. 他一生的军事业绩中,凡辉煌之处往往与林彪有关。
10、叶剑英(1897-1986)广东梅县人1917年入云南讲武堂。
曾参与筹建黄埔军校,任教授部副主任。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2年获哥伦比亚众议院授予的特级大十字民主勋章.1986年10月2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9岁。
确定叶剑英为元帅在于他的特殊地位和资历,从北伐直到建国,他一直充当着“中共军方在政坛上的代表”这一角色,除他之外党内军内再无他人有这种特殊地位了。
而在资历方面,他的军事生涯仅次于朱德和刘伯承。
自云南讲武堂毕业后,他在粤军中长期担任高级幕僚的职务,当他协助老蒋率黄埔学生军第一次东征时,林彪还没进黄埔的大门呢;长征中他一度接替刘伯承任红军总参谋长;解放战争三年,他又任总参谋长直至建国。
[/M]1:粟裕(1907-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
2:王树声(1905-1974)原名王宏信。
湖北省麻城县人。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任区、县农民协会组织部长。
1927年参与领导黄麻起义。
3:许光达(1908-1969)原名许德华。
湖南省长沙市人。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入黄埔军校学习。
4:陈庚(1903-1961)原名陈庶康。
湖南省湘乡县人。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
5:罗瑞卿(1906-1978)四川省南充县人。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
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6:张云逸(1892-1974)原名张运镒,又名张胜之。
广东省文昌县人。
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曾参加辛亥革命和讨袁护国战争。
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7:肖劲光(1903-1989)湖南省长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