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作文“好故事是有力量的”解析及范文
- 格式:docx
- 大小:22.63 KB
- 文档页数:5
2023年高考新课标Ⅰ卷作文“好故事是有力量的”解析及范文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2023年新高考全国一卷作文属于话题式材料作文,主要围绕“好故事的力量”来阐述。
独段材料对“好的故事”内涵并没有作具体的阐释,仅从“好的故事”的作用(四个可以)阐述,暗中限制着话题的方向是“好的故事”,跟材料最后一句“故事的力量”相呼应,构成了“好的故事的力量”这个写作主题。
从立意上来看,此次作文并没有设置审题障碍,让每一个考生都能明确知道写什么;从文体也没作明确要求和限制,考生可选文体自由多样;从情境设置上,此次作文也更为开放自由,没有明确的情境,考生可以自己设置;从考查能力和目标的角度,此次话题体现了高考立德树人的宗旨,考查学生对社会生活、对时代与国家发展的关注与思考,以及作为一个新时代新青年应有使命意识。
【参考立意】
1、故事的力量,在于好与讲好
2、借助故事力量,树立中国形象
3、好的故事,让世界更精彩
4、且以故事的力量,搭建世界之桥梁
5、故事伴我成长,更展民族形象
【下水文】
且以故事的力量展我大国之形象
——在中国青年论坛上的发言
青年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华夏学校的小李,很荣幸作为一名青年代表在这里发言。
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且以故事的力量,展我大国之形象。
在座的朋友们,我相信大家经历都差不多一样,在我们成长的路上,都会有故事陪伴着我们身旁。
我们伴着故事入睡,因故事而茁壮成长。
可以说故事让我们认识这个世界,故事启迪了我们的智慧,故事给了我们力量。
大家都知道,故事分好故事和坏故事。
故事的好坏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认为,好的故事,不仅在于它有很好的表达和沟通,它的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它能触动心灵,启迪智慧。
而好的故事的力量,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更能展现一个民族与国家的形象。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大家都知道这是杜甫写的《春夜喜雨》,其实好的故事就像这润物无声的春雨,给我们以智慧和力量,我们在故事中启迪智慧,在故事中汲取营养,在故事中获得力量,找到人生的方向,从而改变我们的一生。
雷锋的故事传了多少代,便感动多少人,感染多少心。
有不少人以他为榜样,走到哪,好事就做到哪,不计名利,不计回报,一心只为人民服务。
又有多少孩子因为一个科幻的故事而迷上了科学,走上了科学探索的大道!可见好故事的力量是无穷无形的。
好的故事还能展现一个民族形象,一个大国形象。
我们知道,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更有着无数感天动地震撼人心的好故事。
从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治水到新时代愚公移山治沙的故事;从万里长城到万里长征的故事,从红船精神到延安精神的故事,从爱国志士到时代楷模的故事,从站起来到春天的故事,再到人类命运与共的故事.....一个个好故事无不在向后人叙述着华夏民族的过往,在向世界讲述着中国今日之辉煌,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不忘初心。
青年朋友们,好的故事还需要善讲。
只有向世界讲好中国的好故事,才能更好地展现中国形象。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应当义无反顾责无旁贷地担负起这个光荣的历史使
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唱响奋进凯歌,凝聚民族力量”,把中国工匠故事、上天入海的故事、美美与共的故事讲好,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形象屹立世界。
好故事有力量,好故事更能展我大国形象。
我们不仅要将好故事代代传承,更应讲好中国好故事,向世界展现中国形象。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
谢谢!
【考场佳作】
赓续历史文脉,讲好中国故事
“历史灰烬之处有余温”,好的故事能予人以“雄关漫道”的如铁之气,予民族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如山壮志。
且看,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的才华横溢,勉励多少才子潜心修学;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志在新民”,引得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
窃以为,破浪而前的征途上,我们需以好的故事为舵、为帆。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牢记故事绝非是作茧自缚、因循守旧,而是于先贤的箴言中含英咀华,汲取人生力量;反之,若缺席了故事的引领,便易行入歪路甚至是邪路,纵使走得再高再远,他日必如大厦般轰然坍塌。
君不见,袁隆平殚精竭虑,“留取三尺卧榻“,只为“梦成万千稻香”;君不见,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深潜大海无声有为,只为中国核潜艇遨游深洋;君不见,谢军深入不毛之地,栉风沐雨,只为中国北斗他日能惊艳世界。
这些故事无论是令人惊叹、震撼或是感动、暖心,最终都会融入每个人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语言,而这正是故事何以重要,时代何以需要故事。
由是观之,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回顾历史,去粗取精,让华夏民族五千年来的吉光金羽能为世人所诚心而待之、倾心而随之。
然而,好的故事本身并不能为带来力量,故事也需好的讲诉者、传承者。
“物换星移几度秋”,时代在变,人的观念、社会的架构也在不断变化,尤其是在“新故相推,日生不滞”的当代社会,倘或将古人的文化糟粕照搬不误,则必不能为世人所接受;即使是本应被奉为圭臬的先贤箴言,若缺少好的讲述媒介,或也难“飞入寻常百姓家”。
故吾认为,故事应以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真正能打动人、激励人。
如央视的“平语近人”节目以习主席讲话中的典故引用为切入点,让我们能在前辈的谆谆教诲中感受古人“读书本意在元元”的家国情怀和“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时代强音,为青年所接受、
所喜爱,为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树立了一个标杆。
故唯有故事有了好的讲述者,方能绽放出其璀璨光芒,引后人赓续传承。
望来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先贤的移山壮志与智慧方法正是我们前进的底气与动力;念今朝,华夏民族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故事定要讲得好、传得开;展未来,时代号角正击鼓催征,吾辈青年当于故事中汲取磅礴伟力,做好故事的传承者。
你看,风已正、帆正悬,你我何不带上好的故事,踏浪行、逐浪动。
【点评】
此文开宗明义,标题即是观点,主体叙述大致可以分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好的故事”和如何讲述好、传承好故事两部分,结尾已诗化的语言重申观点,照应标题结构清晰明确。
此外,文章词藻华丽而不流于形式,引用大量典故而不浮于表面,文字典雅生动的同时行文又有着很强的内在逻辑,可谓贯穿古今、论据精当,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给人以美的熏陶且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詹佩老师)
在故事的迷宫下,寻找自己的故事
如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一书中说的,人类文明能够从大自然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与其自身“叙事”的能力息息相关。
从远古时期的原始神话到古希腊的英雄史诗,在故事的传诵中,人类得以发展出超越自身生存维度的理念。
正因如此,人类拥有了除动物本能外的对抗死亡,或者说是对抗虚无的能力。
故事,在人类历史上有着不可须臾或缺的重要地位。
然而,在现代,故事在各种不同叙述主体的叙述下变得错综复杂,形成了故事的迷宫,要想在迷宫中找到出路,就必须对当下多种叙事加以考察。
首先,对当下盛行的“英雄崇拜”的英雄叙事不可盲目追崇。
从荷马史诗里的奥德修斯,到如今如各种各样的“成功学”明星,英雄叙事无处不在。
这样的叙事方式,固然能给人激励,但同时其也宣扬个体的无限性。
在英雄崇拜的狂热情绪下,是一种后现代的严格规训。
无数“逆天改命”的案例,和“成功学”讲师们的花言巧语,使得人们相信自己身上存在着无限的“希望”和“可能”,而自己的失败全然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
在这样的叙事结构下,我们都成为了想象中“英雄化”的自我,而这种虚假的自我形象构建恰恰是一种病态的意识形态幻想,使我们每个人都走上了自我奴役的“努力之道”。
此外,对“整体至上”的宏大叙事也应当加以反思。
诚然,宏大叙事能使个体间团结
齐心,但同时宏大叙事其存在就意味着对个体意识的剥削和压抑。
宏大叙事的手段是构建出虚假的“大众语体”,在所谓的“最大公约数”背后对个体施行专制的暴政。
其极端形式就有如雅各宾派专权下的法国大革命,最终走向的是流血无数的恐怖统治。
在宏大叙事其密不透风的话语权垄断下,是高度集权的后现代专制。
正如杨朱的“一毛不拔”之理,我们必须反思,在个体叙事都被剥夺殆尽后的大众叙事又能剩下些什么。
无论是古代的传说故事,还是现代的英雄叙事,抑或是整体主义的宏大叙事,都是一种神话化的故事,本身就带着赋魅的力量。
回归当下,要想在故事嵌套的迷宫内出逃,我们必须带有一种祛魅的思想,回归到真正的“个体叙事”。
个体叙事,并不是对前面内容的全盘否定,更不是自我主义者的功利姿态,而是能承认自身的有限性。
在此之后,仍然能以一种积极的姿态投入社会实践当中,以实现个体与整体利益的统一。
此外,承认个体有限,还意味着对于自己无限欲望的克制。
真正的个体叙事,反而是一种最积极的人生姿态,是在自己真实的生活中为自己开拓出一片自我创造的空间,而写出自己的故事。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作为当代青年,要写好自己的故事,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当然,个人叙事并不拘于一格,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有正能量、也要有感染力。
让我们共同实现向善青年的充盈人生,去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华丽篇章!
【点评】
此文最大特点在于思维清晰,有思辨意识。
开篇建构了对“故事”的理解,“如何找到出路”是文章主要解决的问题。
主体部分对当下盛行的“英雄崇拜”的英雄叙事与“整体至上”的宏大叙事加以考察、进行反思,简洁准确高效地阐明论题,最终提出“个体叙事”这一出路。
行文不是纯粹的否定两种叙事方式,而是在两种叙事缺点指陈的基础上,既强调它们的价值,还能做自我观点的校准。
此文语言简练,说理清晰、深刻,章法结构颇为讲究,但具身认知与现实针对性较弱,现实价值体现不够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