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贵阳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联考(六)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 格式:docx
- 大小:25.54 KB
- 文档页数:14
贵州贵阳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联考(六)语文试
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贵阳市五校2023届高三年级联合考试(六)
语文
贵阳八中贵阳九中贵阳民中贵州省实验中学贵阳二中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工智能机器人写的诗、画的画、作的曲并不能被称作艺术品,因为艺术是创作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其主观情感的呈现,而艺术活动更多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它充满感性色彩,人类艺术创造最大的特征就是情感化。
而人工智能是理性的,它整套艺术生产逻辑基于数据,即便人工智能的文艺创作开始加入情感激发和随机化模块,但创作的内容仍然是从大量作品中提取、分解、组合而成,这种重组方式不能称为情感化的艺术创作。
人工智能目前没有可能创造与人类智力相当或者超过人类智力的作品,因为极具个人色彩的创造性活动是无法复制的。
人类对人工智能文艺创作能力的抗拒和排斥,一方面基于主观情感上的“一时难以接受”,因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文学艺术可能会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留给人类的最后一片施展才华的乐园;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文艺方面的“造诣”,尚处在“低幼”阶段,离人类的文艺创作水平还差很远,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难以跟人类匹敌。
以微软机器人“小冰”的绘画作品为例,乍一看,颇具“艺术色彩”,
但仔细观察会发现那些作品仍然难以摆脱元素堆砌的痕迹。
就像“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这个主题,小冰所画的内容基本上都在“建筑”“人”“家具”这几个模棱两可的元素上来回重复。
而即便是输入“城市”这个关键词,小冰依旧会把城市跟椅子、时钟这类元素联系到一起,画作也不算完整,甚至过于抽象。
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生存现实基础的改变,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作家和艺术家在艺术活动中的地位、艺术存在的意义及其终极走向等一系列问题。
正如艺术批评家李心沫所言,在人类的绘画作品和运用人工智能程序绘制的作品已经很难被人进行区分的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对人工智能视而不见,一味地唯我独尊或排斥是没有意义的。
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同频共振的趋势下,艺术世界将会发生巨大改变,并重塑艺术的边界,其未来是否会影响到艺术家的主体性身份?是否原本只有人类可以胜任的艺术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取代?这些问题,只有交给时间来回答。
从积极的角度看,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虽然给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挑战,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人类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很好地利用人工智能,来丰富自己的文艺创作。
人工智能科学家李开复在《人工智能》一书中就指出,人工智能时代,程式化的、重复性的、仅依靠记忆与练习就可以掌握的技能将是最没有价值的,几乎一定可以由机器完成。
最体现人的综合素质的技能,比如人对于复杂系统的综合分析、决策能力,对于艺术和文化的审美和创造性思维,基于爱、恨等情感与他人互动的能力,则在人工智能时代最有价值,也是最不容易被替代的。
无论是今天的被动输出,还是未来通过持续深度学习实现主动表达,人工智能为人类的文艺创作都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对文艺家而言,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助其一臂之力,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在极短的时间内阅遍人间所有的艺术精华,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人工智能机器人还可以为艺术家锦上添花,分析素材,增强和丰富艺术表现手法,让他们的艺术创作更上一层楼,给人类多彩的文学艺术世界增添更加绚丽的色彩,让文化消费者能体味更
为赏心悦目的艺术之美。
(摘编自韩业庭《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的艺术创造力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是理性的,但它在文艺创作中的情感激发和艺术家文艺创作中的感性创造是相同的。
B.人类对人工智能文艺创作的能力排斥甚至否定,是因为主观情感上的难以接受。
C.文艺创作是一种极具个人色彩创造性活动,有可能是人工智能机器人无法取代的最后一个领域。
D.人工智能作品过于抽象,不够完整,即便是颇具“艺术色彩”绘画作品也只不过是元素的堆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既有对人工智能艺术创作的分析评价,也有对人类在人工智能时代的主体价值意义的思考,立论深广。
B.文章采用典型例证,对人工智能机器人艺术创作的水平进行评价,事例翔实,分析深入透彻。
C.文章在引证时,选用了艺术批评家和人工智能研究者对立双方的观点,使立论更加全面,令人信服。
D.文章在论证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艺术创造力时,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论证周密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时代,人工智能迅速发展,有些运用人工智能程序绘制的作品与人类的绘画作品已经很难区分。
B.面对人类被人工智能超越、替代的趋势,我们应珍惜、维护自己独有的对于艺术和文化的审美和创造性思维。
C.人工智能不断发展,它的艺术创作可能由今天的被动输出,到未来通过持续深度学习实现主动表达。
D.人工智能给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艺术家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来学习和创作。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科院科学家在新疆利用遥感技术探测地下遗迹:追寻湮没的古长城
记者喻思奕
曾经的新疆长城遗址因为风沙水流侵蚀,在地表上几乎看不到踪影。
而在1000多年前,新疆还有呈点状、片状分布的长城,它们保护着边疆的安定和商路的畅通。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简称中科院遥感地球所)科研人员利用现代遥感技术,分析了长城在该地区的分布情况,并“复原”出新疆古代长城的样貌。
遥感考古,简单地说就是利用电磁波等传感器对地表及地下遗迹进行远距离观察、探测的手段。
航空航天的发展,尤其是遥感卫星分辨率的提高,让遥感考古有了更高精度、更高效的平台和载体。
遥感技术如何用于考古?中科院遥感地球所研究员聂跃平介绍,地面不同植被、土壤、地貌特征等与遗址产生的电磁波波谱特征不同,这些差异通过肉眼看不出来,但在航天飞机、卫星、无人机等遥感平台上,观测设备可以获取它们的电磁波数据。
将这些信息经过计算机处理,研究员们就能了解观测地的植被、土壤、地形等状况,进而提取考古目标信息。
目前新疆已经发现了600多处古长城遗址,而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中科院遥感地球所副研究员于丽君介绍,我们根据这些造址已初步勾勒出条长城资源分布线,并正透过追感和三维技术“复原”新楼古长城透迹的样貌。
中科院遥感地球所研究员王心源说,遥感考古就像破案,先发现疑似地点的线索,田野考古再跟进发掘,所以前期案头工作非常关键。
他表示在遥感考古过程中,需要使用“组合拳”。
比如,在发现米兰古屯田灌溉系统过程中,王心源团队不仅采集、处理了遥感影像,分析了植被指数,还与《史记》《汉书》等历史文献比对,确认疑似区域,并在遥感影像的精准导航下,对疑似遗址点实地勘探验证。
近年来,随着卫星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可以全天候获得遗址的遥感数据。
通过卫星对地面的俯视,从而对一个地区的地貌进行全方位观察,不会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
同时,遥感图像成像尺度变化范围
大,既可纵览全貌,又能细看局部,有利于人们对所得图片进行研究。
曾有人统计,在相同范围内,用遥感技术是传统的踏查方法效率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过去的田野调查主要依靠人力,工作量巨大。
如果是大范围普查,就很难看清楚区域的全貌。
尤其是遇到沙漠、草原等特殊环境,实地调查已经非常困难,想得到准确调查结果更是难上加难。
考古发掘本身就是对文物的一种破坏,但是许多抢救性发掘又势在必行。
遥感考古利用遥感图像,可以在尽可能减小文物破坏的前提下,了解遗址和墓葬的构造。
在聂跃平看来,目前我国还有大量有待探明的遗址,遥感考古不仅可以高效地探明各种大型古代聚落、古城,而且可以尽可能地对其进行保护和监控。
但他同时认为,遥感考古不会代替田野考古,因为它解决不了遗址的年代、出土器物的研究等问题,两者相互补充,才能事半功倍。
除了观察地面遗址,探地雷达等技术将遥感探测的触角延伸到地下。
比如水下遗址探测,聂跃平介绍,遥感手段能测量水下地形,反演历史条件下的水下地形信息,确定遗址的位置和范围,进而推测古地理、古气候和古代社会的发展情况。
聂跃平介绍,面对古人给我们留下的众多遗址,如果仅仅依靠历史记录或偶然发现来寻找是不够的。
此外,即使发现了一些遗址,也大多七零八落,难以从整体上和空间上了解古人的社会生活。
正因为如此,过去数十年中,国内外科学家纷纷应用遥感技术开展考古工作。
(摘编自3月20日《人民日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1000多年前,新疆的长城呈点状、片状分布,如今地表上已难见踪影。
它们曾发挥保护边疆安定和商路畅通的作用。
B.遥感考古就是利用电磁波等传感器对地表及地下遗迹进行远距离观测的手段,航天航空的发展为其提供平台和载体。
C.遥感观测设备通过获取考古目标所产生的电磁波波谱数据,然后经过计算机处理数据,就能得到考古目标的准确信息。
D.遥感考古并不是单纯地使用遥感技术,而是多种考古手段“组合”,既需要比对历史文献,还需要传统考古手段的跟进。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通过科学家根据新疆长城遗址数据初步勾勒出的长城资源分布线,参照样貌已复原影像,可以看到部分长城在新疆境内的走向。
B.遥感考古可以高效探明考古目标的植被、土壤、地形等信息,但解决不了遗址的年代、出土器物的研究等问题,这些问题依附于田野考古。
C.遥感探测技术在探测地下地形时,在测量水下地形方面更具优势,能够根据水下地形信息精准确定遗址的位置和范围,减少投入。
D.我国还有大量有待探明的遗址,利用遥感技术探明遗址,从整体上和空间上了解古人的社会生活,正是这则新闻材料的主旨所在。
6.遥感考古具有哪些优势?请简要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刘教妻
佟掌柜
老鸥回家的时候,脸色像猪肝,黑红黑红的。
一进门,鞋往地上一甩,摘下口罩,把里面垫的三层纱布扔进垃圾袋,喷上84消毒液,扎好口,然后冲进卫生间关上门。
老鸥进门的脸色,大刘看在眼里,知道媳妇一定是在单位惹了气。
老鸥本名赵晓鸥,今年五十二岁,是长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会计。
地平时说话粗声大气的,还好打抱不平,单位的同事都喊她老鸥。
她不知道这是夸她多些还是损她多些,也不在意,谁喊老鸥她都应。
大年初一晚上,她正照顾卧病在床的老爸吃饺子,接到院长电话,“老鸥,局里发通知了,从明天开始,财务科长必须天天到岗。
”
“什么情况?大年初二就上班?”
“现在疫情严重,各医院都要上报防疫物资,建立防疫物资库房管理制度。
明天你来单位,有些具体问题还得跟你研究下。
”
第二天一大早,老鸥早早来到单位。
院长正在门口,看见她来了,说:“昨天局里通知,在我院成立全区唯一一家发热门诊。
为了避免医护人员和发热患者的更多接触,发热门诊设在大厅入口处。
”他指
了指对面的收款处,“收款处这些天一定不要有人离岗。
”
老鸥一听,眉头皱起来。
年前,收款处两个人请假回家探亲,还有一个孕妇,特殊时期她想上班也不能让她上啊。
她咬咬牙,这时候不能说困难,自己顶个白班就是。
“领导放心,财务科不会给领导添乱。
”
从初二开始,老鸥的单位基本停诊,但有不少人来问这问那,也有发烧患者前来就诊的,虽然都被送去市级医院了,但她总觉得有病毒飞出来。
一天洗手、消毒无数次,本来就粗糙的手背,如今更像起了皮,摸着都刺手。
她很害怕,别因为自己不小心被传染,再把别人传染上。
一晃十多天过去了。
前天老鸥跟大刘说:“官方发文要给疫情补助了,按二线算这十多天还能给2000多元。
钱到手给女儿买件衣服,过年都没舍得给她添新衣。
”
晚上,两口子关紧卧室的门,大刘压低声问她:“媳妇,受啥气了?看你进屋那脸,跟猪肚子似的。
”
“太气人了!疫情补助没我们啥事!做表的时候,我心里这个堵。
一线医护人员,给多少都应该,这没啥说的。
我生气的是,天天让我们上班,咋到给钱的时候没有我们了?不给其实也没什么,那咋有的管理人员有?再说,没有我们可以,收款处应该有啊!”老鸥紧压着心中的怒气,声音都有些走调。
“你跟院长喊了?”
“喊了,要不得憋死我!”
“院长说啥了?”
“他没搭理我。
看着我喊了半天。
”
“你呀,怪不得成大姑娘,也就我娶你……”
“滚!你说气人不气人,我生气不对吗?”
“老鸥,我必须得说你,你的性子还得收!这样下去我真怕你不能陪我到老。
这是什么时候?跟那些遇难的人比,这点事算个什么事?你再想想那些公交车司机、快递小哥、卖菜的店员,谁给他们补助?你说你喊完有用吗?能改变这个结果吗?抬头三尺有神明,咱们老百姓,不给国家、政府、单位、别人添乱,做好自己就好。
”
老鸥眨巴着眼睛,久久没说话。
好半天,叹了口气,把后背给了大刘。
“睡吧,明天我还得早起上班呢。
”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在选材上紧扣现实生活,选择普通人的生活琐事,以小见大,来表现为人处世的大道理。
B.小说塑造人物手法多样,除正面描写外,还通过大刘、院长等其他人物的衬托塑造老鸥形象。
C.小说采用倒叙手法,开头即描写老鸥生气,后文再揭示生气原因,先抑后扬,使情节有起伏。
D.佟掌柜擅长长事短叙,能巧妙地把多余东西剔除,使情节更为紧凑,本文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8.没有矛盾就没有小说,本文围绕老鸥写了哪些矛盾?
9.囿于篇幅限制,小说往往把艺术的表现力放在最后,本文结尾一段有何妙处?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明帝太和二年夏五月,吴王使鄱阳太守周鲂密求山中旧族名帅为北方所闻知者,令谲挑扬州牧曹休。
鲂曰:“民帅小丑,不足杖任,事或漏泄,不能致休。
乞遣亲人赍笺以诱休,言被谴惧诛,欲以郡降北,求兵应接。
”吴王许之。
时频有郎官诣鲂诘问诸事,鲂因诣郡门下,下发谢。
休闲之,率步骑十万向皖以应鲂。
帝又使司马懿向江陵,贾逵向东关,三道俱进。
秋八月,吴王至皖,以陆逊为大都督,假黄钺,亲执鞭以见之。
以朱桓、全琮为左右督,各督三万人以击休。
休知见欺,而恃其众,欲遂与吴战。
朱桓言于吴王曰:“休本以亲戚见任,非智勇名将也。
今战必败,败必走,走当由夹石、挂车。
此两道皆险厄,若以万兵柴路,则彼众可尽而休可生虏。
臣请将所部以断之,若蒙天威,得以休自效,便可乘胜长驱,进取寿春,割有淮南,以规许、洛,此万世一时,不可失也。
”权以问陆逊,逊以为不可,乃止。
逊自为中部,令朱桓、全琮为左右翼,三道俱进,冲休伏兵,因驱走
之,追亡逐北,径至夹石,斩获万余,牛马骡驴车乘万两,军资器械略尽。
初,休表求深入以应周鲂,帝命贾逵引兵东与休合。
逵曰:“贼无东关之备,必并军于皖,休深入与贼战,必败。
”乃部署诸将,水陆并进,行二百里,获吴人,言休战败,吴遣兵断夹石。
诸将不知所出,或欲待后军,逵曰:“休兵败于外路绝于内进不能战退不得还安危之机不及终日贼以军无后继故至此令疾进出其不意贼见吾兵必走若待后军,贼已断险,兵虽多何益?”乃兼道进军,多设旗鼓为疑兵。
吴人望见逵军,惊走,休乃得还。
逵据夹石,以兵粮给休,休军乃振。
初,逵与休不善,及休败,赖逵以免。
九月,长平壮侯曹休上书谢罪,帝以宗室,不问。
休惭愤,疽发于背,庚子,卒。
帝以满宠都督扬州以代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吴侵淮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休兵败于外路/绝于内进/不能战/退不得还/安危之机/不及终日/贼以军无后继/故至此/今疾进/出其不意/贼见吾兵必走/
B.休兵败于外路/绝于内进/不能战/退不得还/安危之机/不及终日/贼以军无后继/故至此/今疾进出/其不意/贼见吾兵必走/
C.休兵败于外/路绝于内/进不能战/退不得还/安危之机/不及终日/贼以军无后继/故至此/今疾进出/其不意/贼见吾兵必走/
D.休兵败于外/路绝于内/进不能战/退不得还/安危之机/不及终日/贼以军无后继/故至此/今疾进/出其不意/贼见吾兵必走/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牧,是“管理人民”之意,州牧是一州之长,扬州牧即扬州最高的行政长官。
B.黄钺,以黄金为饰的斧。
古代为帝王所专用,或特赐给专主征伐的重臣。
C.表,中国古代官员向上级或皇帝进言陈事的一种文书,主要用以陈说忠心和愿望。
D.宗室,皇帝的宗族,常以与皇帝父系的血缘亲疏关系来确定是否列入宗室之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王想让山里为曹魏知晓的旧族名帅去欺骗挑唆曹休,周鲂认为这些人不可靠,一旦事情泄露,就无法成事。
B.曹休进军皖城后,遭遇东吴大军,知道自己被骗了,但自恃兵多,又仗着后援充足,于是准备与吴军交战。
C.朱桓认为若派兵截断曹休退路,就可生擒曹休并全歼其所率魏军,孙权没有采纳这个建议,因为陆逊认为这不可行。
D.贾逵和曹体的关系并不好,但在曹休落败奔逃时,还是兼程进军对其施以援手,曹休靠贾逵的援助得以脱险。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乞遣亲人赍笺以诱休,言被谴惧诛,欲以郡降北,求兵应接。
(2)休本以亲戚见任,非智勇名将也。
今战必败,败必走,走当由夹石、挂车。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夜行
张九龄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
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注】生。
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注】露华:霉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描绘了月夜缓缓行船见到的美丽景象,抒发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B.第五、六句描写环境的寂静无扰,河水清澈,从侧面表现诗人品格的高尚。
C.第七、八句,诗人想象回到家中,林中的树木已经长出了新叶,满怀乡愁,一人独坐,不觉寒露渐生。
D.最后两句写在暗夜与黎明的分际,突然传来一声鹤鸣,给人悲
凉、恐怖之感。
15.明人胡应麟《诗薮》中说:“张子寿(张九龄)首创清澹之派。
”“清澹”即“清淡”,请简析本诗“清澹”的特点。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白处。
(1)庄子《逍遥游》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宋荣子不因外界的赞誉和非难而动摇的心志。
(2)《赤壁赋》中用比喻正面描写悲凉幽怨的箫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疫情时期,全球携手努力,世界必将扫除障碍,焕发新生,正如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状元笔记”的热销,究其原因,是国人的“状元”情结在作祟。
今天,虽然高考与科举大相径庭,但作为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寄寓着千百年来国人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的,学习“状元笔记”并不能让人步入精英行列,这个道理众人皆知。
()说到底,他们内心深处还是有“状元崇拜”情结。
“状元笔记”凝聚着“学霸”的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倘若“状元笔记”名副其实,学生将其拥有的文化资本进行利益变现。
然而,目前网上的“状元笔记”大都是“赝品”。
商家往往为迎合家长、学生的需求,将一些所谓尖子生的笔记贴上“状元笔记”的标签,,进行营销。
可见,对于“状元笔记”,消费者应理性地对待。
一方面,“状元笔记”质量参差不齐,学生难分好坏,很容易上当受骗。
另一方面,学生之间具有很强的差异性,“状元笔记”即便是真的,也不是每人都适用的“考试秘籍”。
与其,捧着一本不属于自己的“秘籍”而顶
礼膜拜,不如学习状元们求真务实、刻苦钻研的精神。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国人在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寄寓着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B.但在从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附着着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C.但从全国性最严格的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看到了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D.但在从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充满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这些跟“状元光环”擦点边的东西也会让那些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当成制胜的法宝。
B.虽然那些东西跟“状元光环”只是擦点边,但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也会将此当成制胜的法宝。
C.但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对哪怕是跟“状元光环”擦点边的东西,也会当成制胜的法宝。
D.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之所以会当成制胜的法宝,是因为这些状元笔记跟“状元光环”擦点边。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一蹴而就无可厚非鱼目混珠拾人牙慧
B.一蹴而就无可非议鱼龙混杂亦步亦趋
C.一挥而就无可厚非鱼目混珠亦步亦趋
D.一挥而就无可非议鱼龙混杂拾人牙慧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20.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对于国人来说,目前对于整形、“医美”的话题已经不再讳莫如深,②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正推动着当下诸多产业的发展生态,③而“颜值经济”更是其中最为特殊的存在。
④在新氧科技发布的《2020医美行业白皮书》中显示,⑤受疫情影响,⑥中国医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