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第2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2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 格式:ppt
- 大小:2.60 MB
- 文档页数:37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这说明( )A.真理是普遍的B.真理是有条件的C.真理是主观的D.真理是绝对的【解析】真理具有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题干强调其适用范围则是强调条件,B 符合题意;A、C、D均与题意不符。
【答案】 B2.毛泽东说过:“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
”这句话表明( )A.对同一事物,人们的认识都是相同的B.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C.真理就是科学理论D.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真理【解析】毛泽东这句话说明真理只有一个,谁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谁就发现了真理,可见,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故答案选B。
A、C、D观点错误,应排除。
【答案】 B3.即使像1+1=2这样简单的公式,也有它不成立的地方。
例如在布尔代数中,1+1=0。
而布尔代数在电子线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这说明( )A.人的认识只能是近似正确的B.真理的客观性是相对的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解析】题中材料“即使像1+1=2这样简单的公式,也有它不成立的地方”,表明真理是有条件的,故C项符合题意;A项否认了人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错误;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它在形式上是主观的,但它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故B错误;D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答案】 C4.爱迪生说:“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
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段话表明( ) 【导学号:25520100】A.真理和谬误不容混淆B.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C.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D.真理与谬误是无法分开的【解析】A、C两项不符合题意。
D项表述错误。
B项正确且符合题意。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深化高考改革,在争议中前行①从2010年底开始,考试招生改革组的专家团队,先后到上海、浙江、福建等十六个省市进行调研,召开了近百场座谈会。
②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成绩”等多项具体化措施被明确提出。
③2017年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制定工作再次展开。
针对各方争论的焦点问题,方案经过反复讨论,多方征求意见,全面推进。
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设问】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深化高考教育改革方案的制定过程体现的哲理。
第一步:获取信息,调动知识实第二步: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通过专家调研,多方征求意见,制定并完善高考教育改革的方案。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针对各方争论的焦点问题,经过反复讨论,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的多项具体化措施在实践中被明确提出。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新的高考制度改革方案顺应了当前教育的实际,达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基础巩固1.“吃就吃新鲜的”,这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通常情况下,对大多数食品而言,越新鲜,味道越好,其营养价值也越高。
但对黄花菜、海蜇、木耳等食品而言,“新鲜”往往意味着可能存在导致食物中毒的隐患。
上述材料说明( )①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②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③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④真理与谬误无明显的界限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故①②符合题意;③④观点错误。
答案:A2.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都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
可是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并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星期【课标解读】1. 本框知识点:(1) 识记真理的含义。
(2) 理解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3) 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4).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追求真理的永恒信念,确信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把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作为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学习重点、难点】: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作业反思】【知识梳理】〖自主学习〗1. 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人们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______。
真理是标志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范畴。
2.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______,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_________来说的,都是主观与______、理论与_______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______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______是难免的。
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________________。
3.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
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_____________。
认识受到各种_____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________,再从_______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______。
作为认识主体的______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_______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____________。
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一、选择题1.漫画讽刺了( )A.没有坚持真理的客观性B.没有坚持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C.没有看到认识具有多样性,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有差别D.没有看到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解析:A 公鸡能下蛋显然不符合客观事实,违背了真理的客观性。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2.(2017·广东七校联合体联考)古人认为蜾蠃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
因此,人们以“螟蛉”比喻义子。
后来人们发现,蜾蠃把螟蛉衔回窝中,用自己尾上的毒针把螟蛉刺个半死,然后在其身上产卵。
原来螟蛉并非义子,而是被用作蜾蠃后代的食物。
人们对蜾蠃的认识表明( ) ①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②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受制于主客观条件③只有在实践中获取的认识才具有真理性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D 古人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得出蜾蠃不产子的错误结论,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得出螟蛉被用作蜾蠃后代的食物这一结论,表明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②④符合题意。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没有终极真理,①说法错误。
③说法过于绝对,在实践中获取的正确认识才具有真理性,别人的经验如果是正确的,也是真理。
故选D。
3.歌德说:“我们对于真理必须经常反复地说,因为错误也有人在反复地宣传,并且不是有个别人而是有大批的人反复宣传。
”这说明( )A.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B.少数人的意见才是真理C.真理与谬误是相互融合的关系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解析:A 本题考查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说法错误,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C说法错误,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D说法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材料反映了真理同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A符合题意。
4.德国思想家、文学家莱辛曾说:“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者自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2课时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2课时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第2课时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的全部内容。
第2课时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识记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属性.2.理解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
3.理解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了解并认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
2。
科学精神:能够运用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现象。
一、真理是客观的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错误!主观同错误!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正确反映。
2.真理的基本属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错误!客观性。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3.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由于人们的错误!立场、错误!观点和错误!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错误!不同的认识,但是,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错误!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错误!条件和错误!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错误!谬误。
2.真理都是具体的(1)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错误!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错误!客观、理论与错误!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开展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在对同一确定的对象的不同认识中,真理只有一个解析:A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构造、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确定的对象的认识可能有多种,但真理只有一个,即真理面前人人平等,A正确。
2.培根说过:“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
〞他主张打破“偶像〞,铲除各种偏见和梦想。
这说明( )C.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解析:D 真理是客观的,尽管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不管人们的地位如何,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所以D项正确,C项错误;不能简单地认为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A项错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项错误。
3.认识具有反复性,是因为( )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②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③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④人们不可能认识事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A 人们的认识由于受到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限制,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屡次反复才能完成。
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因此,④错误。
4.改革从一开场就挑战着既定格局,也无可防止地伴随着“不同声音〞。
无论当年的联产承包,还是今天的官员财产公示、垄断行业改革,改革总是在争议乃至非议中前行。
这说明( )B.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限开展解析:C “改革总是在争议乃至非议中前行〞表达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C符合题意,B与题意不符;A错误,真理只有一个;D内容题干未涉及,不选。
5.“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珍贵。
〞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解析:C 之所以说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珍贵,是因为人的认识是不断开展的。
过去占有的真理,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就可能不再是真理,因此要求人们不断地追求真理、不断地扩展和深化认识,应选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