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双十中学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一章内能经典练习题(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13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线可知()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C.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D.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
2.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0℃的冰没有内能B.冬天在火炉边取暖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内能
C.物体温度越高,所含有的热量越多D.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一定升高
3.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体具有的内能就是物体具有的热量
B.物体内能增大,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C.物体内能减小时,温度可能不变
D.气体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内能一定减少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天的中午时分,海边沙子比海水热,是因为沙子吸热多,海水吸热少
B.在寒冷的冬季,地窖里面放桶水能防止冻坏蔬菜,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放热多C.物质的比热容跟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D.在盛夏的夜晚,微风一般从陆地吹向海洋
5.关于分子动理论及有关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比冷水中快,说明热水比冷水的分子运动更剧烈
B.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C.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D.海波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6.如图甲、乙所示,相同容器中装了相同的纯净水,用不同电加热器加热,忽略散热损失,得到如图丙所示的水温与加热时间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相同时间,两杯水吸收的热量相同
B.吸收相同的热量,甲杯中水的末温比乙杯的高
C.升高相同温度,甲杯中水吸热比乙杯的少
D.相同时间内,甲杯中加热器放热比乙杯中的多
7.如图装置,用铁夹将温度传感器、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两试管装有质量相同的不同种液体,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与试管内的液体良好接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在计算机上得到的实验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比热容比乙大
B.同时加热相同时间,甲吸收热量多
C.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甲吸收热量多
D.乙吸热升温比甲慢
8.如图所示,下列描述内能的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厚玻璃筒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不变
B.图乙:用打气筒向瓶内不断打气,瓶内气体内能变小
C.图丙:被冲出的塞子是烫的,这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D.图丁: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气体内能减少
9.下列事实能够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A.冬天里雪花飞舞B.公园里花香四溢
C.扫地时尘土飞扬D.天空中乌云翻滚
10.一位同学用相同的酒精灯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时,根据结果描绘温度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A.甲物质比乙物质升温快
B.两种物质的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
0t时间内,甲物质比乙物质吸收热量多
C.0
D.乙物质的比热容大于甲物质的比热容
11.关于运动与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能够闻到花的香味,说明花香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B.草原上奔跑的马群,说明马的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C.运动场上奔跑的运动员不具有能量
D.教室内亮着的电灯,不具有能量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的温度若保持不变,其内能可能会改变
B.一个物体如果从外界吸收热量,其温度一定会升高
C.一个物体的内能如果增大,其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D.夏天剥开包装纸的冰棒周围冒出“白气”属于汽化现象
13.重庆美食名扬四方,吸引全国各地旅客来“打卡”,如图所示是大家常见的美食,其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
A.小面——刚煮熟的小面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B.酸辣粉——酸辣香味四溢是由于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
C.回锅肉——炒肉时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肉和菜的内能增加
D.重庆火锅——当汤沸腾以后,把炖汤的火调小是为了降低汤的温度
14.下列实验过程中,物体内能的改变方式与其他三个不同
..的是()
A.甲图中,活塞下压玻璃筒内的空气,空气内能增大
B.乙图中,烧瓶内的空气将瓶塞推出,空气内能减小
C .丙图中,烧杯内的水被电加热器加热,内能增大
D .丁图中,试管内的气体推出橡胶塞,试管内气体内能减小
二、填空题
15.春天走进公园闻到百花香,说明分子在______,在城市里修建人工湖,来适当降低周边地区夏天过高的温度,是利用了水的______特点,质量10kg 的湖水,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为______J 。
16.A 、B 两物体质量相等,温度均为15℃,甲、乙两杯水质量相等,温度均为55℃,现将A 物体放入甲杯,B 物体放入乙杯,热平衡后,甲杯水温降低了4℃,乙杯水温降低了8℃,则A 、B 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
17.个旧市制药厂制药时,全城都能闻到药味,这是_______现象;个旧市城区气候宜人,冬暖夏凉,主要得益于城中心有个旧湖,这是因为水的_________大,对气温起到了调节作用.
18.妈妈在厨房炖排骨汤,小明还没进门就闻到了排骨汤的香味,这是一种______现象。
切菜前妈妈把菜刀放在磨刀石上磨了几下,发现菜刀的温度______了(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这是用______的方法在改变物体的内能。
甲、乙两物体的初温相同,质量之比为5∶2,放出相同的热量后,它们降低的温度之比为4∶3,那么,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_。
19.如图是一款名为“软质液体电热宝”,袋内是一种______和沸点都比水高的特殊液体,因此它的储热效果也比普通热水袋更好。
20.生活中用铁锅加热食用油,食用油的温度很快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增加了食用油的内能;用热油炒菜时,远远的就闻到炒菜的香味,这是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_________。
三、解答题
21.已知铝的比热容是 0.88×
103 J/(kg·°C ),这表示质量是 1 kg 的铝块温度升高 1 °C 时吸收的热量是 0.88×103 J 。
请计算:把质量为 2 kg 、温度为 30 °C 的铝块加热到100 °C ,铝块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2.已知煤油的比热容是3o
2.110J/(kg C)c =⨯⋅煤油,当煤油吸收了4.2×105 J 的热量,煤油温度升高了 20℃ 。
(1)煤油的质量为多少?
(2)若这些热量被10 kg 的铜块吸收,则铜块升高的温度是多少?
[取 3o
0.410J/(kg C)c =⨯⋅铜]
23.奇瑞汽车是安徽的骄傲。
今年3月24日奇瑞官方宣布新型发动机ET15B 研制成功,并宣称该发动机的热效率高达36%,即该发动机可以将所消耗汽油能量的36%转化为机械能。
若安装了该发动机的汽车质量为1.5t ,匀速行驶时所受的阻力为车重的0.1倍,则该车匀
速行驶120km至少需要消耗汽油多少kg?(q汽油=4.7×107J/kg;假设所输出的机械能均用于克服行驶阻力)
24.周日小红去商店购买电热水壶,售货员给她一份推销××牌电热水壶的宣传广告,其内容如下表。
根据广告提供的信息求:[c 水=4.2×103 J/(k g•℃)]
(1)电热水壶正常工作 6min 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2)请通过计算说明此广告是否科学?
(3)若此广告是真实的,电热水壶的额定功率至少应该是多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A
4.D
5.D
6.D
7.D
9.B
10.C
11.A
12.A
13.B
14.C
二、填空题
15.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比热容大42×104
16.4∶9
17.扩散比热容
18.扩散升高做功3:10
19.比热容
20.热传递运动
三、解答题
21.
22.
23.
24.
【参考解析】
一、选择题
1.A
A .由图,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的加热时间更长,吸收的热量更多,根据公式ΔQ cm t ,质量、升高的温度一定时,吸收的热量和物质的比热容成正比,甲吸收的热量多说明甲的比热容大,故A 符合题意;
B .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的加热时间更长,吸收的热量更多,故B 不符合题意;
C .同一热源加热,相同的时间内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故C 不符合题意;
D .由图,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相同的时间,乙的温度升高值更大,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2.B
解析:B
A .内能是物体所有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0℃的冰也有内能,故A 错误;
B .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冬天在火炉边取暖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内能,故B 正确;
C .热量是过程量,不能用含有,故C 错误;
D .晶体熔化时吸热,内能增加,温度保持不变,故D 错误。
故选B 。
3.A
解析:A
A .内能和热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内能是一个状态量,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故A 错误,符合题意;
B .做功与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内能增加,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晶体的凝固过程中,虽然放热,内能减小,但温度不变,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气体体积膨胀,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气体的内能一定减少;故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点睛】
特别注意: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
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热量传递等
4.D
解析:D
A .夏天的中午时分,海边沙子比海水热,是因为沙子比热容小,吸收热量后温度升的较快,故此项错误;
B .在寒冷的冬季,地窖里面放桶水能防止冻坏蔬菜,是利用水在凝固时会放出热量,故此项错误;
C .物质的比热容跟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故此项错误;
D .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故晚上海水温度下降慢,海水的温度高于陆地温度,使得海水上
方的热空气上升,陆地的冷空气补充,故在盛夏的夜晚,微风一般从陆地吹向海洋,故此项正确。
故选D 。
5.D
解析:D 【分析】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状态,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分子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有关。
A .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比冷水中快,说明热水比冷水的分子运动剧烈,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隙缘故;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海波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虽然保持不变,但是部分海波会熔化成液态,海波的状态发生变化,所以内能增大,故D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
6.D
解析:D
A .加热时间能够反应吸收热量的多少,相同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则吸收的热量相同,但不同的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吸收热量不同,故A 错误;
B .甲、乙装了相同的纯净水,装了相同的纯净水,根据Q cm Δt =可知,温度变化量相同,由图可知初温相同,则末温也相同,故B 错误;
C .甲、乙装了相同的纯净水,升高相同温度,根据Q cm Δt =可知,甲、乙两杯水吸收热量相同,故C 错误;
D .甲、乙装了相同的纯净水,加热器不同,由图丙可知,相同时间内,甲杯中水的温度变化量比乙杯大,根据Q cm Δt =可知,甲杯中水吸热比乙杯的多,忽略散热损失,即甲杯中加热器放热比乙杯中的多,故D 正确。
故选D 。
7.D
解析:D
A .由图可知加热相同时间后甲的温度升高较大,则根据吸热公式Q cm t =∆吸可知甲的比热容比乙小,故A 错误;
B .实验中采用同一套加热装置,同时加热相同时间时二者吸收热量一样多,故B 错误;
C .根据吸热公式Q cm t =∆吸可知,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时,甲吸收热量少,故C 错误;
D .根据吸热公式Q cm t =∆吸可知,对二者进行加热时,乙升温比甲慢,故D 正确。
故选D 。
8.D
解析:D
A.厚玻璃筒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故A错误;
B.用打气筒向瓶内不断打气,对瓶内气体做功,瓶内气体内能变大,故B错误;
C.被冲出的塞子是烫的,是试管内水蒸气给塞子加热变烫的,不能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故C错误;
D.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气体对活塞做功,内能减少,故D正确。
故选D。
9.B
解析:B
分子热运动是微观世界的微小粒子的运动,人眼直接无法观察到的,花香四溢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雪花飞舞、尘土飞扬、乌云翻滚是人眼直接观察得到的,是宏观的机械运动,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解析:C
A.由图可知,相同时间,甲温度升高比乙快,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酒精灯给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时,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内能,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0t时间内,时间相同,甲乙两物质吸收热量相同,故C错误,符合题意;
C.0
D.由图可知,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质吸收相同热量,甲物质升温较快,比热容较小,乙物质的比热容较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A
解析:A
A.人能够闻到花的香味,这是扩散现象,说明花香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故A正确;B.草原上马群的奔跑,是机械运动,不能说明马的分子在不停的运动,故B错误;C.运动场上奔跑的运动员具有动能,故C错误;
D.教室内亮着的电灯具有光能,故D错误。
故选A。
12.A
解析:A
A.一个物体的温度不变,其内能可能不变,也有可能改变,如果是晶体在熔化的过程,其温度不变,但要持续吸热,其内能增大,故A正确;
B.一个物体如果从外界吸收了热量,其有可能升高,也有可能不变,譬如水在沸腾时,要从外界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B错误;
C.物体内能增大,有可能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也有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故C错误;
D .冰棒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故D 错误。
故选A 。
13.B
解析:B
A .“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 错误;
B .闻到香味是由于食品中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故B 正确;
C .炒肉时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肉和菜的内能增加,故C 错误;
D .当汤沸腾以后,温度保持不变,把炖汤的火调小是为了节省燃料,故D 错误; 故选B 。
14.C
解析:C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活塞下压玻璃筒内的空气、烧瓶内的空气将瓶塞推出、试管内的气体推出橡胶塞过程中内能增大或减小都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而烧杯内的水被电加热器加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与其他三个不同,故C 项符合题意。
故选C 。
二、填空题
15.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比热容大42×104 解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比热容大 4.2×
104 [1]春天走进公园闻到百花香,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在城市里修建人工湖,来适当降低周边地区夏天过高的温度,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3]质量10kg 的湖水,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为
344.210J/(kg C)kg 10211.0J C 4Q c m t ⨯⋅=∆=︒⨯︒⨯=⨯水吸16.4∶9
解析:4∶9
物体A 放入甲杯水后,它们的共同温度为
55℃−4℃=51℃
水放出的热量
Q 放1=c 水m 水Δt 水1
A 吸收的热量
Q 吸1=c A m A Δt A
不考虑热量的损耗,则Q 放1=Q 吸1,即
c 水m 水Δt 水1= c A m A Δt A
代入相关数据得
c A =
1A
A ΔΔt c m t m ⨯
水水水=45115-℃
℃℃
×A c m m 水水=A 19c m m ⨯水水
物体B 放入乙杯水后,它们的共同温度为
55℃−8℃=47℃
水放出的热量
Q 放2= c 水m 水Δt 水2
B 吸收的热量
Q 吸2=c B m B Δt B
不考虑热量的损耗,则Q 放2=Q 吸2,即
c 水m 水Δt 水2= c B m B Δt B
代入相关数据得
c B =2
B ΔΔt t 水×B c m m 水水=84715-℃℃℃×B c m m 水水=14×B
c m m 水水 因为A. B 两物体质量相等,即m A =m B ,所以
A B c c =1914=49
A 、
B 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4∶9。
17.扩散比热容
解析:扩散 比热容
[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个旧市制药厂制药时,全城都能闻到药味,这是扩散现象;
[2]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吸收或者放出大量的热量,温度变化不大,所以个旧市城区气候宜人,冬暖夏凉.
18.扩散升高做功3:10
解析:扩散 升高 做功 3:10
[1]还没进门就闻到了排骨汤的香味,是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故是扩散现象.
[2]切菜前妈妈把菜刀放在磨刀石上磨了几下,克服摩擦力做功,温度升高。
[3]由于发生了能量的转化,故是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4]根据比热容公式Q cm t =∆吸可知,比热容为
=
Q c m t
∆吸 比热容之比为 2211121122
1233====15410
Q Q m t c m t Q c Q m t m t ∆∆⨯⨯∆∆1吸
1吸2吸2吸 故比热容比值为3∶10。
19.比热容
解析:比热容
电热宝袋内的液体与水比较应在放出相同热量时,降温比水更不明显,才能很好的保暖效果,这就要求袋内液体的比热容比水的大。
20.热传递运动
解析:热传递 运动
[1]用铁锅将食用油加热,是热源通过铁锅将热量传递给食用油,即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了内能。
[2]炒菜时,闻到香味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跑到鼻子里,于是闻到了香味。
三、解答题
21.
51.23210J ⨯
由题意可知,铝块吸收的热量是
()()350.8810J/kg 2kg 100-30 1.23210J Q cm t =∆=⨯⋅⨯⨯=⨯吸℃℃℃
答:铝块吸收的热量是51.23210J ⨯。
22.
(1)10 kg (2)105 ℃
【分析】
(1)利用热量公式Q cm Δt =的变形公式Q m c t =
∆求煤油的质量; (2)利用Q cm Δt =的变形公式Q t cm
∆=计算铜块升高的温度。
(1)煤油吸收的热量:54.210J Q =⨯吸,煤油的比热容3o 2.110J/(kg C)c =⨯⋅煤油,煤油升
高温度o
=20C t ∆煤油
由Q cm t =∆吸得煤油的质量 53o o 4.210J =10kg 2.110J/(kg C)20C
Q m c t ⨯==∆⨯⋅⨯吸煤油煤油煤油 (2)铜块质量m 铜=10kg ,比热容3o 0.410J/(kg C)c =⨯⋅铜,铜块吸收热量54.210J Q =⨯吸
由Q cm t =∆吸得铜块升高的温度
5o 3o 4.210J 105C 0.410J/(kg C)10kg
Q t c m ⨯∆===⨯⋅⨯吸铜铜铜 答:(1)煤油的质量为10kg ;
(2)若这些热量被10 kg 的铜块吸收,则铜块升高的温度是105℃。
23.
6kg
【解析】
(1)汽车的重力:
G =mg =1.5×103kg×10N/kg =1.5×104N ,
因为汽车匀速运动,
所以F 牵=f 阻=0.1G 总=0.1×
1.5×104N =1500N , 牵引力做的功:
W =F 牵s =1500N×120×103m =1.8×108J ; 根据ηW Q
=知, 汽油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
881.810Q 510η36%
W J J ⨯===⨯,, 根据Q =mq 知, 汽油的质量:87510m 10.64.710/Q J kg q J kg
⨯==≈⨯。
答:该车匀速行驶120km 至少需要消耗汽油10.6kg 。
24.
(1)3.6×
105J (2)不科学(3)1866.7W 【解析】
(1)电热水壶正常工作6min 产生的热量:
51000W 660s 3.610J 放Q W Pt ===⨯⨯=⨯ ;
(2)一壶水的体积:3332L 2dm 210m V -===⨯ ,由m V ρ= 可得,水的质量:33331.010kg/m 210m =2kg m V ρ-==⨯⨯⨯,6min 烧开水需要吸热:()350- 4.210J/kg ℃()(2kg 100℃-20℃=6.7210J )吸Q cm t t ==⨯⋅⨯⨯⨯ ,因Q 放<Q 吸,所以此广告不科学、不可信;
(3)若此广告是真实的,则电热水壶应产生的热量:56.7210J 放吸Q Q '==⨯ ,则电水壶最小额定功率:56.7210J 1866.7W 660s 放Q W P t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