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之家
首页
教学研究
幼儿教育
高等教育
外语考试
建筑/土木
经管营销
自然科学
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
个体行为动机与激励
个体行为动机与激励
格式:ppt
大小:311.50 KB
文档页数:64
下载文档原格式
下载原文件
/ 64
下载本文档
合集下载
下载提示
文本预览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 3、行为的特征 ♫ 主动性:一个人在社会的行为是主动的, 而不是被动的,经常是自动发动、自觉自 愿的,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 动机性:人的任何一种行为的产生都是有 起因的,这个起因就是动机,起因可分为 内在原因(人的需要引起的)和外在原因 (外部刺激等)。
26
♫ 目的性:人的行为是有目的,而不 是盲目的。 ♫ 可塑性:人的行为是有意识的,因 而也是可以改变的。人的主观认识 和客观实际有时不一致,因而其行 为就会受挫折。为了避免受挫折或 受挫折后及时改变行为,往往采用 学习、训练和总结等方式改变原来 的认识,调整自己的行为。
9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 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爱和归属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10
二、动机
1、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行为的心理动力,它引发行 为指向一定的目标,并由于行为后的有利 结果而强化行为。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但 需要一般并不直接引起行为,只有当需要 转化为动机后,才能发动和维持行为。人 的需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着人的动机 的复杂性。
23
个体的行为除了受动机的支配外, 还受外部环境状况的影响。 ♫ 动物实验发现,已经吃饱、停 止进食的小鸡看到另一只非常饥饿、 刚刚开始进食的小鸡时,也会跟着 吃,而且会多吃50%。 ♫ 同样,如果一名员工想晋升当 经理,但公司短时期内不会有空缺 职位,他也只是想想而已。 ♫
24
2、管理学中行为的分类 (1)个体的行为和组织的行为 (2)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行为 (3)工作中的行为:朝着组织目标的适 宜行为;背离组织目标的不适宜的行为。 (4)心理行为和物理行为
30
♫ (3)强化律 ♫ 预期目标或有利结果作为强化物增大了 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
♫ (4)遗传律 ♫ 一个人的行为特征部分决定于从父 母双亲那里获得的基因的状况。如果遗传 基因有缺陷,将导致人类行为的变态。 ♫ 例如,先天愚型病人有严重智力障 碍,是因为第21组染色体不是正常的一 对,是三个。 ♫ 某些男性的社会行为(如暴力犯罪)可 能与他们的性染色体中存在过多的X有关。
3
第一节 需要与动机
♫ 一、需要的基本内涵 ♫ 1、什么是需要? ♫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 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 的欲求。 ♫ 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 泉。
♫ 管理心理学中,需要是指人对某种目的期 望获得的愿望。
4
♫ 2、需要的产生 1、刺激因素: (1)内部刺激 (2)外部刺激 2、产生机理
28
♫ 4)环境的影响
♫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人类行为取决于 内在需要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当人们的需 要尚未得到满足时,个体就会产生一种内 部力场的张力,而周围环境(外在因素) 起导火线作用, 行为公式:B=f(P×E) B——行为 P——个人的需要(内在心理因素) F——代表系数 E——外界环境的影响(自然、社会) 行为B是个人P与环境E交互作用所发 生的函数或结果,或者说行为是人与环境 的函数。
如个人自身对工作的兴趣对组织目标的认同责仸心工作挑戓性等1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生理的需要13事动机1动机的概念动机是行为的心理动力它引収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幵由二行为后的有利结果而强化行为
个体行为动机与激励 ——需要 动机 激励
世纪良科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连接 器、区域网络接插器为主的大型企业,员工以小 组为单位进行操作。 由于国际竞争的激烈和新生产的发展,管 理部门开始建立新工厂,包括最新的复杂技术和 机器设备。向工人公布这一规划时,他们很乐观, 因为他们相信新的生产方法和技术应用能够提高 生产率和工作效率。 新工厂完工后,工人们从事的工作特点发 生了急剧的变化。工作的自动化程度提高了,对 工人的技术和能力的要求降低了。以往四人一组 的工作单位被取消,代之以沿着装配线每个人在 各自的岗位上干活,不允许替换或者离开;工人 们不再负责检验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再衡量 自己的生产率如何。产品从流水线的终端被整理 和运输部门统一处理。
人的本能及心理活动 内部
刺激
客 观 环 境 外部
需要
5
♫ 3、需要的特点 ♫ (1)目标性、紧张性与动力性:需要总 是指向一定的目标,不存在无指向物的需 要。 ♫ (2)无限性与不满足性:人的需要是多 种多样的,每个单独的个体总是处于需要 状态之中。 ♫ (3)共同性与个体性:人都需要金钱、 地位等,这是需要的共同性。在这种共同 性之下,每个人的需要又各不相同,对同 种东西,每个人的需要程度也有不同。 ♫ (4)发展性: 需要的发展是无止境的。 有低层次的需要,也有高层次的需要。
22
♫ 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认为心理科学 的研究对象应是人和动物的行为,而不是 心理或意识。他将有机体应付环境的所有 活动统称为行为,而行为最基本的成分是 肌肉收缩与腺体分泌,两者均是机体对内 外部刺激的反应。 ♫ 华生极力贬低神经系统尤其是脑的作用, 认为神经系统不过是感受器与反应器之间 的联络器,除传递刺激外别无它用,华生 把人的心理过程完全简化为肌肉与腺体的 活动。
11
♫ 2、动机的分类
♫ (1)根据动机产生的途径 ♫ 内部动机:来源于工作本身的 兴趣、成功的满足感和创造的愉悦 感。 ♫ 外部动机:由外部刺激(如物 质条件、奖惩制度等)对人诱发出 来的动机,如职工为了获得奖酬和 晋升而努力。
12
♫ (2)按动机在活动中所起作用大小: ♫ 主导动机:在复杂的活动中, 往往存在着多种动机,有一个最为 强烈、最稳定的处于支配地位的动 机,它支配、激励、影响行为,决 定了动机的特征。主导动机支配人 的行为。 ♫ 辅助动机:其它起补充作用的 动机。微弱,不稳定,处于次要地 位。
18
♫ 动物行为学家洛伦兹: ♫ 认为本能是某种动物所特有的一种天 生的固定的动作模式,特点是: ♫ (1)天生; ♫ (2)不随时间而改变; ♫ (3)在物种所有成员身上普遍存在; ♫ (4)为某种动物所特有。 ♫ (5)本能也并非无缘无故地释放,它由 刺激引起。
19
♫ 英国学者麦独孤:
♫ 本能是一种遗传的或是先天性的心理 倾向,人类的一切动作都可视为基本的遗 传的本能。 不论是个人的还是集体的先天的遗传 倾向,是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基本源泉或动 力,是在个人与民族的性格和意志的理智 能力引导下逐渐发展形成的基础”。 人类十大本能:逃避、拒斥、好奇、好斗、 自尊、自卑、生殖、群聚、创造、贮取。
♫ 快乐是我们天生的最高的善,但我 们并不选取所有的快乐,当某些快 乐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痛苦时,我 们常放过这些快乐,如果我们忍受 一时痛苦而可以有更大的快乐随之 而来,我们就认为某些痛苦比快乐 还好。
17
♫ 2)本能学说 ♫ 生物学家威廉· 詹姆士: ♫ 根据低等动物表现出来的大量复杂的 先天行为,推论出人类意识之外的非理性 成分,他认为人类有许多非习得本能,如 哭喊、好奇、模仿、妒忌、爱、同情等, 都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并影响人的行为。
29
5、人类行为一般规律
♫ (1)目标律 ♫ 任何行为都指向一定的目标。这些目标 可能是主体之外的任一客观事物,如金钱、 住房、轿车、职位、名誉等。目标 “拉动” 人们付出努力去获得。 ♫ (2)动机律 ♫ 所有行为均有动机“驱动”。动机启动 并维持人类行为的生理、心理状态,如欲望、 需要、兴趣、信念、情绪等。人的行为在动 机的驱动下指向目标。
15
♫ 他把人的欲望分为三类: ♫ (1)既非自然的也非必要的,如获得 荣誉等; ♫ (2)自然而非必要的,如准备一点奶 酪,想吃时可以享口福,这种欲望并不能 增加新的快乐; ♫ (3)既自然又必要的,如饿了要吃饭, 渴了要喝水等。只有第三种欲望才是重要 的,满足这种欲望,才能获得快乐和幸福。
16
8
♫ (4)按满足方式: ♫ 外在性需要:由外界环境来支 配的,即是靠组织所掌握和分配的 资源(如奖酬)来满足的。 ♫ 内在性需要:层次较高,要用 友谊、尊重、认可、表扬、荣誉等 社会感情性的资源来满足,不能靠 外部组织分配资源来直接满足。如 个人自身对工作的兴趣、对组织目 标的认同、责任心、工作挑战性等 等。
13
♫ (3)根据动机出现的时间: ♫ 先天性动机:基于人的生理平 衡而产生的原始动机,如需要食物、 趋乐避苦等; ♫ 习得性动机:经过后天学习而 获得的动机,如对地位、权力的获 得欲望。
14
♫ 3、动机理论 ♫ 1)快乐主义理论 ♫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快乐是 指肉体的健康和灵魂的平静。人的本性就 是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人生的快乐、幸 福是人们生活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是评判一切的标准,是人生的基本原则。 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 终目的仍是得到快乐。
31
பைடு நூலகம்
♫ (5)环境律 ♫ 一个人的行为特征决定于遗传与环 境的相互作用。 ♫ (6)发展律 ♫ 个体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行为 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如能力的提高、性格 的改变、知识的积累等。、 ♫ 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艾里克森把人 一生的行为发展分成八个阶段:
32
基本信任一基本不信任(1岁前); ♫ 自主一害羞、怀疑(1岁~3岁); ♫ 创造一罪恶(4岁~5岁); ♫ 勤奋一自卑(6岁一11岁); ♫ 自我认同一角色混乱(12岁~20岁); ♫ 亲密一孤立(21岁一24岁); ♫ 关心后代一自我关注(25岁~65岁); ♫ 自我整合一失望(66岁后)。 ♫ 每一阶段都存在一种危机,如果每一 阶段的危机得到积极解决,则会产生良好 的人格特质,否则相反。
35
2、激励模式 ♫ 未满足的需要→紧张→ 驱力 → 寻 求行为→需要满足→ 紧张降低
♫ 成功激励三要素:需要→努力→组 织目标
36
激励产生的内因与外因
♫ 内因:人的认知(需求、价值观、
行为准则、对行为对象的认知等)
♫ 外因: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水土、阳光、空气、
27
♫ 4、行为的影响因素 1)兴趣 ♫ 决定动机行为所要达到的目标方向。 2)价值观 ♫ 代表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好坏、善恶以及 重要性的评价。它决定人们期望、态度和 行为的心理基础。 3)抱负水准 ♫ 是指一种想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某种质量标 准的心理需求。决定着动机行为要达到的 程度。有三个因素影响抱负水准:成就动 机的强弱,过去的经验和第三者的影响。
♫
33
♫ (7)差异律 ♫ 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人格特质、价值 观、兴趣、动机等方面存在差异,源于遗 传、环境、情景等影响。劳动力多样化有 利于组织绩效的提高。 ♫ (8)本我律 ♫ 虽然一个人在行动时考虑到法律与道 德的约束,但在本质上个体只顾追求自己 的利益、自己的目标。
34
四、激励
♫ 1、激励的概念 ♫ 激励是指影响人们的内在需求或动 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行为的 活动或过程。 ♫ 激励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影响,把原 本不属于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主体化, 以产生超常的作用和力量。
2
♫ 新工厂运转几个月以后,生产率和 产品质量开始下降。公司在新设备 和技术上巨大的投资并没有以生产 率的提高获得更多利润,反而工人 那里出现不断的抱怨,旷工率也上 升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管理层 决定增加工资,以期望激励员工更 有效地完成工作。实行新的工资方 案以后,员工的生产率和他们对工 作的满意度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
20
♫
♫ 4、动机的功能 引发功能:动机引发行为,充当行 为的直接原因。 导向功能:使有机体的行为指向一 定目标进行和发展。 强化:由于行为带来有利结果而使 行为的努力程度、出现频率得以巩 固和增强,或因为行为导致的不良 后果而使行为受到抑制。
21
三、行为
1、什么是行为
就是人的活动,指人或动物表现的和 生理、心理活动紧密相联的外显运动、动 作或活动。行为由一连串的动作组成,基 本单元是动作。 管理心理学中指:个体或组织为了 实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有意识的活动过程。
6
4、需要的分类
♫ (1)按性质:
♫ ♫
这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又叫生理需要。
如对文化、地位、成就、归属的需要等, 又叫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对食物、金钱等的需要, 精神需要:对文化、道德等的需要,
7
♫ (2)按迫切程度: ♫ 间接需要:比较概括的、抽象 的需要,它是以理想、志向的形式 表现出来。 ♫ 直接需要:目前最迫切的、具 体的、也较易获得的需要。 ♫ (3)按范围: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 应统一。
文档推荐
最新文档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本章测评2
电子政务作业答案
到韩国学校交流访问发言稿
珲春去韩国交流发言稿
教师德能勤绩廉个人总结(11篇)
哥哥教我画画作文
实木地板如何选购
万科物业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800字【5篇】
江西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试题E卷 (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