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线路设置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10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配电设置及应急电工必须经过国家现行标准考核合格后,持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
安装、巡检、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设备和线路必须由电工完成,并应有人监护。
电工应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的性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使用电器设备前必须穿戴和配备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应检查电器装置和保护设施,严禁设备带“缺陷”运转。
2、保管和维护所用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解决。
3、暂时停用设备的开关箱必须分断断路器开关,并应关门上锁。
4、移动电器设备时,必须经电工切断电源并做妥善处理后进行。
比如将开关箱箱门锁好,在开关箱箱门位置悬挂“正在检修,请勿合闸”等。
使用材料:五芯电缆、四芯电缆、三芯电缆、单股电线、黄绿相间双色专用PE线、配电箱、电表、断路器、漏电保护器、PE线端子排、N线端子排、接地极等。
一、外电线路的架设
所有在建工程不得在外电架空线路的正下方施工、搭设作业棚、建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架具、材料及其它杂物等。
结构物(含脚手架)的周边与外电架空线路之间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小于1KV为4米、1~10KV为6米,A1、A2通道存在这种情况。
外电线路与机动车道路面垂直最小安全距离为:小于1KV为6米、1~10KV为7米,A1、A2也存在。
吊车(含被吊物件)或砼泵车的任何部位与架
空线路的最小安全距离为:小于1KV为1.5米,1~10KV为3米。
A1、A2也存在。
施工现场不得使用裸线、花线。
埋地线路最小埋设深度为0.7米,并在埋设电缆上方插警示牌(下有电缆)。
电缆不得直接敷设在钢筋、钢管、槽钢等金属构件上,必须这样敷设时,应加穿塑料套管保护并保证电缆不受力。
穿越道路时,电缆需穿钢管保护。
所穿套管的内径不得小于被穿电缆外径的1.5倍。
埋地电缆出、入地面时也必须穿管保护,管道长度出地面直接接用电机具或不小于2米。
二、接地(PE线)
本工程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即:工作零线(N线)与保护零线(PE线)分开设置的接零保护系统。
通俗讲就是“三相五线制”在变压器位置把零线和地线分开接,然后引至施工现场。
从变压器接出之后,严禁把零线和地线混淆使用或者接在一起。
地线(PE线)为黄绿相间的双色铜芯线,严禁与相线、零线互用或混用。
施工现场严禁利用大地做相线(火线)或零线。
开关箱(三级箱)至机具使用的PE线最小截面面积不得小于2.5mm2。
开关箱(三级箱)至照明灯具外壳的PE线最小截面面积不得小于1.5mm2。
PE线(地线)上严禁装设开关、熔断器、漏电保护器等,严禁通过工作电流,且严禁断线。
PE线的接线顺序为:变压器处的配电箱→施工现场的总配电箱(一级箱)→分配电箱(二级箱)→开关箱(三级箱)→机具、照明灯具。
若没有从变压器处的配电箱引PE线(地线)接法为:在施工
现场总配电箱旁边垂直向下打入两根接地极(圆钢、角钢、扁钢,严禁使用螺纹钢)长度为2米,2根接地极间距为1.5~2米,将两根接地体串联起来引至施工现场总配电箱(一级箱)→分配电箱(二级箱)→开关箱(三级箱)→机具、照明灯具。
接地极与PE线连接处使用螺栓连接,在接地极顶部向下3~5cm的位置,将螺栓垂直于接地极,使用电焊焊接。
PE线引至所有电箱内的PE线端子排之后(PE线端子排安装在电箱里面,出线口位置或侧面),再用专用线把箱体、箱门、固定断路器的金属底板和PE线端子排做电器连接。
在每台机具的位置加设接地极(圆钢、角钢、扁钢)与机具连接,接地极的做法同上,接地极长度为1.5米。
接地极垂直向下打入。
三、配电箱设置
1、总配电箱(一级箱):箱体、箱门、架体必须完好,安放端正、牢固,配电箱的底皮距地面距离为1.3~1.5米。
露天安放的电箱必须设置防护棚,防止雨水漏入和人员随便接近电箱。
电箱内的电器元件:电表、断路器、漏电保护器、PE线端子排、N线端子排。
接线顺序为:相线、零线(N线)进电表、地线不能进电表直接接PE线端子排→相线、零线进断路器→相线、零线断路器出来之后接漏电保护器,零线断路器出来之后直接接N线端子排。
断路器的参数根据现场用电量确定,大概在250A左右。
漏电保护器参数为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小于等于15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小于等于0.2S。
2、分配电箱(二级箱):箱体、箱门、架体必须完好,安放端正、牢固,配电箱的底皮距地面距离为1.3~1.5米。
露天安放的电箱必须设
置防护棚,防止雨水漏入。
电箱内的电器元件:断路器、PE线端子排、N线端子排。
接线顺序为:总配电箱漏电保护器引来的相线,PE、N线端子排引来的PE、N线→相线和N线进断路器(断路器根据需要设置数量,可以是2个、3个等)PE线直接接PE线端子排。
断路器的参数为150A左右。
3、开关箱(三级箱):箱体、箱门、架体必须完好,安放端正、牢固,配电箱的底皮距地面距离为1.3~1.5米。
移动式配电箱底皮距地面距离最小不小于0.6米。
露天安放的电箱必须设置防护棚,防止雨水漏入。
分配电箱距开关箱的直线距离不得大于30米,开关箱设置在用电机具3米半径范围之内,动力开关箱、照明开关箱必须单独设置,不得混用或互用。
一个开关箱只能控制一台机具。
电器元件:断路器、漏电保护器、PE线端子排、N线端子排(N线端子排只有照明和手持式电动机具需要)。
接线顺序为:分配电箱引出五芯电缆(三相电机只需要四芯)至开关箱→相线、零线进断路器,PE线直接接PE线端子排→相线、零线进漏电保护器。
断路器参数为100A,漏电保护器参数为: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小于等于30mA,动作时间小于等于0.1S。
4、所有断路器均使用透明式外壳断路器,能看见断路器内触点明显断开。
5、漏电保护器不能当做开关使用,每天使用前应按一次试验按钮,看漏电保护器能否跳闸,不能跳闸时应当更换。
四、其它要求
1、施工现场配电采用“三相五线制”、“三级配电二级保护”、“一机
一闸一箱一漏一接地”。
三相五线制:三根相线(火线)、一根零线(N线)、一根地线(PE线)。
相线用L表示L1、L2、L3。
零线用N表示。
地线用PE表示。
共计五根线。
三级配电二级保护。
三级配电指三种电箱,即一、二、三级箱,也叫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
二级保护:指首末端保护,就是在配电线路的总配电箱和开关箱加设漏电保护器。
一机一闸一箱一漏一接地:指每台用电机具必须单独使用一个开关箱,开关箱内必须有一个断路器、一个漏电保护器,每台用电机具必须增设一个接地极。
2、各种电箱必须上锁,钥匙由电工专人保管。
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必须随时都锁着,开关箱在无人操作用电机具时必须上锁。
3、供电系统断电顺序:先切断所有开关箱中的断路器,再切断分配电箱中的断路器,最后切断总配电箱中的断路器。
送电顺序:先合总配电箱中的断路器,再合分配电箱中的短路器,最后合开关箱中的断路器。
4、严禁带电维修电器设备、接线或拆线,不知道有没有电一律视为有电。
5、电线不得从电箱上口、侧面、箱门处进出,必须从箱体下面洞口处进出。
6、施工现场不得使用插座。
电箱内也不得安装插座。
7、尽量减少电缆接头,接头处必须包扎好,同一根电缆接头不得设
置在同一截面上,必须错开。
8、配电箱、开关箱的电源进线端严禁采用插头或插座做活动连接。
9、对配电箱、开关箱进行定期检查、维修时,必须将其前一级相应的断路器分闸断电,并悬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停电标志牌,并锁好箱门,严禁带电作业。
10、电箱内不得放置任何杂物,并应保持整洁。
不得随意挂接其它用电设备。
11、照明灯具的金属外壳必须与照明开关箱的PE线连接,灯具安装距易燃易爆物(木材、油等)距离不宜小于5米。
五、触电事故应急处理
1、触电事故的应急措施
施工现场发现触电事故后,应立即采用绝缘措施切断电源,并对受伤人员进行正确抢救,同时立即电话通知架子队派救援小组进行抢救,对于受伤严重的要立即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抢救。
2、伤病员心跳骤停的急救
在施工现场的伤病员心跳呼吸骤停,即突然意识丧失、脉搏消失、呼吸停止,在颈部、喉头两侧摸不到大动脉搏动时的急救方法如下:(1)口对口(口对鼻)人工呼吸法
伤员取平卧位,冬季要保暖,解开衣领,松开围巾或紧身衣服,解松裤带,以利呼吸时胸廓的自然扩张,可以在伤员的肩背下方垫以软物,使伤员的头部充分后仰,呼吸道尽量顺,减少气流时阻力,确保有效通气量,以防舌根陷落而堵塞气流通道。
然后将病人嘴巴掰开,
用手指清除口腔中的异物(如假牙、分泌物、血块、呕吐物等),使呼吸道顺畅。
抢救者跪卧在伤员的一侧,以近其头部的一手紧捏伤员鼻子(避免漏气),并将手掌外缘压住额部,另一只手托在伤员的领后,将面部上抬,头部充分后仰,呈鼻孔朝天位,使嘴巴张开准备接受吹气。
急救者先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嘴巴紧贴伤病员的嘴巴口吹气,一般先连续、快速向伤病员口内吹气四次,同时观察其胸部是否膨胀隆起,以确定吹气是否有效和吹气适度是否恰当。
吹气停止后,急救者头稍微侧转,并立即放松捏紧鼻孔的手,让气体从伤病员的肺部排除。
此时应注意胸部复原情况,倾听呼吸声,观察有无呼吸道梗阻。
如此反复而有节律地人工呼吸,不可中断,每分钟吹起频率应掌握在12~16次。
注意事项:
A、如遇到口鼻紧闭者,则可改用口对鼻吹气,吹气时可改用捏紧
伤病员嘴唇,急救者用嘴紧贴鼻孔吹气,吹气时压力应稍微大点,时间也应稍微长些,效果相仿。
B、整个动作要正确,力量要恰当,节律要均匀,不可中断,当伤
病员出现自主呼吸,方可停止人工呼吸,但仍然要严密观察伤病员,以防止伤病员再次停止。
(2)体外心脏挤压法
体外心脏挤压是指通过人工方法,有节律地对心脏挤压(每分
钟60~80次),来代替心脏的自然收缩,从而达到维持血液循环的目的,进而以求恢复心脏的自主节律,挽救伤病员的生命。
使伤病员就近仰卧于硬板上或地上,以保证挤压效果。
注意保暖,解开伤病员的衣领,使头部后仰侧偏。
抢救者站在伤病员左侧或跪跨在伤病员的腰部。
抢救者以一手掌根部放置于伤病员的胸骨下1/3段,即中指对准颈部凹陷的下缘,当胸一手掌,另一手掌交叉重叠于该手背上,肘关节伸直,依靠体重和臂、肩部肌肉的力量,垂直用力,向脊柱方向冲击性地用施压胸骨下段,使胸骨下段与其相连的肋骨下陷3~4cm,间接压迫心脏使心脏内血液搏出。
挤压后突然放松(注意手不离开胸骨)依靠胸廓的弹性使胸骨复原,反复有节律地(每分钟60~80次)进行,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注意事项:
A、操作时定位要准确,用力要垂直适当,要有节奏地反复进行,要注意防止因用力过猛而造成继发性组织器官的损伤或肋骨骨折。
B、挤压频率一般控制在60~80次/分左右,但有时为了提高效果可增加挤压频率到100次/分。
C、抢救时必须同时兼顾心跳和呼吸,及时只有一个人,也必须同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挤压,此时可以先吸两口气,再挤压,如此反复交替进行。
D、在送往医院路途中,也一定要继续进行抢救,边救边送。
E、如果发现伤病员嘴唇稍有启合,眼皮活动或吞咽动作时,应注意
伤病员是否已有自动心跳和呼吸。
F、如果伤病员经抢救后,出现面色好转,口唇转红,瞳孔缩小,打动脉搏动触及,血压上升,自主心跳和呼吸恢复时,才可暂停数秒进行观察。
如果停止抢救后,伤病员不能维持正常的心跳和呼吸,则必须继续进行体外心脏挤压,直到伤病员身上出现尸斑或身体僵冷等生物死亡征象时,或接到医生通知伤病员已经死亡时,方可停止抢救。
一般在心肺同时复苏抢救30分钟后,若心跳自主跳动不恢复,瞳孔仍然散大且光反射仍消失,说明伤病员已经进入组织死亡,可以停止抢救。
心脏胸外挤压的适应症:
体外心脏挤压通常适用于因电击引起的心脏骤停抢救,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情况都可引起心脏骤停,都可以用体外心脏挤压法来进行复苏抢救,如雷击、溺水、呼吸窘迫、窒息、自缢、休克、过敏反应,煤气中毒、麻醉意外,某些药物使用不当,胸腔手术或导管等特殊检查的意外,以及心脏本身的疾病如心肌梗塞、病毒性心肌炎等引起心跳骤停等。
但在高处坠落和交通事故等损伤性挤压伤时,伤员伤势复杂,往往伴有多种外伤存在。
如肢体骨折、颅脑外伤、胸腹部外伤伴有内脏损伤、内出血、肋骨骨折等。
这种情况下心跳停止的伤病员就忌用体外心脏挤压。
此外,对于触电同时发生内伤,应酌情处理,如果不危及生命的外伤,可放在急救后处理,而伴有出血者,还应先行止血防止伤口感染,并予以清理包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