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工实习数控报告(共6篇)
- 格式:doc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29
金工实习数控报告〔共6篇〕
第1篇:数控金工实习报告数控金工实习报告范文
“金工实习〞是一门实践性的技术根底课,是高等院校工科学生学习机械制造的根本工艺方法和技术,完成工程根本训练的重要必修课。
它不仅可以让我们获得了机械制造的根底知识,了解了机械制造的一般操作,提高了自己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而且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了工程素质。
这是一次我们学习,锻炼的好时机!通过这次虽短而充实的实习我懂得了很多。
在实习期间,我先后参加了车工,数控机床,钳工,焊工,刨工的实习,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珍贵的东西,它让我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
一、车工
车工是在车床上利用工件的旋转和刀具的移动来加工各种回转体的外表,包括:内外圆锥面、内外螺纹、端面、沟槽等,车工所用的刀具有:车刀、镗刀、钻头等,车销加工时,工件的旋转运动为主的运动,刀具相对工件的横向或纵向移动为进给运动。
面对着庞大的车床,我们除了好奇外,对它也十分陌生,老师给我们细心的讲解车床的各个部件的名称和操作细那么,我们逐渐熟悉车头,进给箱,走刀箱,托盘等主要部件的控制,老师要求我们先不开动车床,重点进行纵横向手动进给练习,要求到达进退动作准确、自如,且要做到进给动作缓慢、均匀、连续。
到一定程度后可开车练习,每项操作都进行到我们熟悉为止。
经过师傅的讲解和我们的实际操作,我们对于车床的加工范围和工件的加工顺序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了什么样的结构在车车床上是可以轻松而精确加工的,哪些是比拟难加工的,这样如果我们需要做一些简单的设计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使结构尽可能合理,易于加工。
同时实际操作也增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二、数控机床
数控车床的操作是我们实习的第二个工种。
就是通过编程来控制车床进行加工。
通过数控车床的操作及编程,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数字化控制的方便、准确、快捷,只要输入正确的程序,车床就会执行相应的操作。
比起我们前两天车床的
操作要方便的多,可以让机床自动连续完成多个步骤,同时在加工之前还可以进行模拟加工,如果不成功的话,可以修给程序,这样就减少了因为误操作而带来的原料的浪费。
并且,只要完成程序的编辑就可以用来重复加工,大大的提高了加工效率。
通过老师清晰明了重点突出的讲解,我们很快掌握了数控机床编程软件的应用,对常用的功能能够熟练操作,并且学会根本语法和常用的编程语句,能够进行简单的编程操作。
随后我们开始按照图纸进行程序编辑工作,开始的时候不太熟悉,总是出现加工出错的情况,经过反复的研究和修改,第一个程序终于顺利完成了,看着界面上成功模拟出加工的过程,加工出成品,心中陡然升起一股成就感。
三、钳工
钳工是我们这次金工实习中相对最累的一个工种,我们的任务是要将一块条形的坯料加工成一个锤头。
在操作之前师傅先给我们讲解了有关钳工工种和所用工具的一些内容,我们了解到,钳工的种类是很多的,例如说装配钳工、划线钳工等,钳工是金属加工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工种,在产品的加工、机械维护以及修理中都需要钳工的参与。
钳工所用的工具最重要的就是虎钳了,还有手锯条,锉刀,以及钻床。
我们知道了钳工的主要内容为刮研、钻孔、攻套丝、锯割、锉削、装配、划线;了解了锉刀的构造、分类、选用、锉削姿势、锉削方法和质量的检测。
首先要正确的握锉刀,锉削平面时保持锉刀的平直运动是锉削的关键,锉削力有水平推力和垂直压力两种。
锉刀推进时,前手压力逐渐减小后手压力大那么后小,锉刀推到中间位置时,两手压力相同,继续推进锉刀时,前手压力逐渐减小后压力加大。
锉刀返回时不施加压力。
这样我们锉削也就比拟简单了。
四、焊工
老师具体向我们介绍了几种连接方法,焊接的概念、过程,常用焊接方法,特别是手弧焊,交流弧焊机,焊条的种类、型号、组成和作用,工艺参数的选择等,详细讲解了焊接的操作:引弧、运条、焊缝收尾,并一一向我们演示,指出各种大家易犯的错误,还说明了一些情况的处理。
最后,老师讲述了一些考前须知,焊接所产生的气味和刺眼的光对人体都是有害的,我们在操作时要懂得保护自己,带好手套和面罩。
从老师的讲解中我了解到:焊条的角度一般在七十到八
十之间,要按照螺旋线来运条,运条的速度,要求当然是匀速,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是不快那么慢,很难保持匀速,因此焊出来的结果是很不流畅的,有的地方停留时间短那么当然没有焊好,还有裂纹,停留时间长的地方,那么经常会出现被焊透的毛病,出现了漏洞。
焊条的高度要求保持在二至四毫米,然而在自己刚开始的时候也是漏洞百出,因为在运条的同时,焊条在不断的减短,因此要不断的改变焊条的原有高度,这控制起来就有些困难了,高了那么容易脱弧,而低了那么容易粘住。
以前在金属工艺学上就学过有关焊接的知识,但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的认识,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们更直接的认识了焊接设备,掌握了手工电弧焊最根本的一些操作方法,虽然跟师傅比差的相当的多,但我们所练习的是最根本也是最实用的东西,我想如果以后真的遇到需要的情况,我能够成功的应付一些简单的情况了。
五、刨工
最后的两天我们组实习的工种是刨工。
我们所用的设备是老式的牛头刨床,老师给我们讲解了牛头刨床的结构和根本特性以及牛头刨床的加工范围。
这种牛头刨床具有比拟典型的摆动导杆机构,这种机构具有急回特性,在进刀加工的时候运行速速比拟平稳,速度较慢,复位的速度较快。
老师说这是仿照当年苏联的机床制造的,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算是比拟先进的设备了,但是现在看来已经很落伍了,生产效率相当的低。
我们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用刨床为钳工加工出做锤头所用的坯料,把圆柱状的钢件刨出四个平面,使之成为规那么的方形柱状。
总结
短的十天的实习生活结束了,我们的蓝领之行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这样的时机,同时更要深深感谢我们的老师,从他们的言传身教中我们受益匪浅,从刚开始的什么都不懂,到现在对各种机器的深刻认识,并掌握一些根本操作。
本次的金工实习——令人难以忘怀。
十天的金工实习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我们所接触到的那些操作技能,也不仅仅是通过几项工种所要求我们锻炼的几种能力,更多的那么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实习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感悟,去反思,勤时自勉,有所收获,使这次实习到达了他的真正目的。
数控金工是工科中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实习可以缩小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差距,同时告诉我们只有在拥有科学知识体系的同时,熟练掌握实际能力,包括机械的操作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才能把知识灵活、有效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分享到:
第2篇:毕业生数控金工实习报告毕业生数控金工实习报告范文毕业生数控金工实习报告范文
实习是每一个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根底,是我们走向工作岗位的好的程序输入到与加工中心相连接的电脑上,接下来就是加工中心的操作了,由于只有一台设备,所以我们都没有能够自己动手操作,大家都认真的看了老师示范了一次。
2、线切割:
主要是利用移动的细金属丝作为工具电极,然后再金属丝与工件间通以脉冲电流,利用脉冲放电的电腐蚀作用对工件进行切割加工。
线切割加工出来的工件很漂亮,因为是用细金属丝作为工具电极,所以浪费极少,加工一些贵重的金属就再也不好过了。
不过有个缺点,就是加工的速度太慢了。
如果设计的图形过于复杂的话,那就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加工。
3、车削加工:
车削加工主要用到的是数控车床,全称是数字程序控制车床,它集通用性好的万能型车床、加工精度高的紧密型车床和加工效率高的专用型普通车床的特点于一身。
我们主要任务是熟悉车床的各个部位,正确的使用ldmdi面板来进行对刀等操作。
数控车床和其他的数控机器一样,都是把你所要的加工的零件的程序输入到装置中,然后进行自动加工。
比机械加工里面的车削加工简单得多,而且方便、精准,加工出来的零件更加漂亮。
4、pl:
pl是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
学习了这一工种之后,对于红绿灯又有了新的认识。
也就是通过pl来控制红绿黄灯按一定的时间的变换。
它把你需要表达的东西用灯光表达出来,很神奇的一个工种,对我来说。
5、电火花:
电火花加工的原理是基于工具盒工件之间脉冲性火花放电时的电腐蚀现象来蚀除多余的金属,以到达对工件的尺寸、形状及外表质量预定的加工要求。
它可以加工任何难加工的金属材料和导电材料,还可以加工形状复杂的外表,对于对薄壁、弹性、低刚度、微细小孔、异形小孔等有特殊要求的零件也可以加工。
6、热处理:
热处理是指将钢在固态下加热、保温、冷却,以改变钢的内部组织结构,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
在热处理的时候,根据你所需要的零件的形状、大小、材料及其成分和性能要求,采用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如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及外表热处理等。
钢材含碳量不同,它们的内部结构也不同,需要用显微镜才可以观察出来。
也可以根据钢材在磨削时候的火花来判断是何种钢材。
7、快速成型:
快速成型技术又称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它可以自动、直接、快速、精确地将设计思想转变为具有一定功能的原型或直接制造零件,从而为零件原型制造、新设计思想的校验等方面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本钱的实现手段。
主要是通过材料的堆积成实体原型。
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加工的时间太长了。
如果工件再大一点,需要几天的时间甚至更多。
8、铣削加工:
数控铣削加工主要用到的是数控铣床。
相对于加工中心来说,数控铣床少了一个自动换刀装置,必须要人工换刀。
数控铣床能够完成根本的铣削、镗削、钻削、攻螺纹及自开工作循环等工作,可加工各
种形状复杂的凸轮、样板及模具零件等。
总的操作过程和加工中心一样,先画出所需要加工的图形,然后用poermill编程,形成ug文件,最后放到铣床的系统中,完成自动加工。
经过了为期三周的实习生活后,对于机械工程我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总的来说,数控主要是先画图,然后编程,再把程序接入到机器上,然后简单地操作一下机床,完成准备工作,最后机床自动加工。
说是简单,但是要学好这一门专业,不仅仅需要过硬的理论知识,也必须全面地掌握各种机器的操作以及各种数控软件的操作,实践才是真理。
这也为我在下个学期选专业方向上有了比以往都清晰的选择。
在最后,感谢一路教导我们的老师们,你们辛苦了。
附送:
毕业生施工员实习周记20篇
毕业生施工员实习周记20篇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毕业生实习周记20篇,仅供参考!施工员周记1 大三开始我们就要走上工作岗位实习了,些许好奇,些许憧憬,些许不舍。
这次实习是我们学习理论知识以来的想协作与团结,看来实习不仅仅是理论知识与实际相印证的过程,还有经验和交际,生活与学习融入社会的过程。
为此我制定了接下来六个月的实习方案:
1按时上班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领导交给我的工作内容;空闲的时候多看看图纸,熟悉熟悉图集;晚上把学校的课本看看,将理论和实际印证;挤时间将学校的实习期间要将的材料完成。
呵呵,我很期待!当然也必须期待。
施工员周记2 时光如梭,一周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周我把工程部经理交给我的任务熟悉了一下:
专业线工,呵呵,本来觉得放线是个没技术含量的活,但一周的工作让我改变了想法:
1放线首先要熟悉图纸;2放线可以熟悉工程的具体流程;3放线可以学习工程进行过程中技术标准4放线的工作最简单也最容易入门,完成后空闲时间多,可以多学学其他东西。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嘛,知识是个积累的过程,技术员的学习也一样,所以不应该小看放线的工作,应该多从中学习,多看,多问,多想。
而且只有把小工作做好,领导才会给咱大工作,嘿嘿。
组织设计才有针对性,也才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进行现场实地考察要了解以下一些主要内容:
1.现场供电情况; 现场供水、排水情况; 3.现场道路畅通情况; 4.现场可供利用的建筑物情况; 5.现场已有地下管线情况; 现场周围城市测量控制点情况等。
如果是外地工地,还应了解当地施工期间的气温、降雨量、风力、风向以及地震烈度、地方资源、地方交通运输、地方施工协作单位以及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建筑市场的管理文件等。
施工周记4 这周,我们工地的隔壁工地有个工人从12楼掉到了5楼的平安网上,工程部的领导和监理单位都对此进行了平安工作强调,我也学习到了不少施工现场作业平安知识:
悬挂标牌与平安标志。
施工现场的人口处应当设置一图五牌,即:
工程总平面布置图和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及监督电话牌、平安生产规定牌、消防保卫牌、文明施工管理制度牌,以接受群众监督。
在场区有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等危险局部应悬挂平安标志牌。
施工现场四周用硬质材料进行围档封闭,在市区内其高度不得低于
1.8m。
场内的地坪应当做硬化处理,道路应当坚实畅通。
施工现场应当保持排水系统畅通,不得随意排放。
各种设施和材料的存放应当符合平安规定和施工总平面图的要求。
施工现场的孔、洞、口、
沟、坎、井以及建筑物临边,应当设置围档、盖板和警示标志,夜间应当设置警示灯。
施工现场的各类脚手架应当按照标准进行设计,采取符合规定的工具和器具,按专项平安施工组织设计搭设,并用绿色密目式平安网全封闭。
施工现场的用电线路、用电设施的安装和使用应当符合临时用电标准和平安操作规程,并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架设,严禁任意拉线接电。
施工单位应当采取措施控制污染,做好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
施工现场应当设置必要的生活设施,并符合国家卫生有关规定要求。
应当做到生活区与施工区、加工区的别离。
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配戴平安帽;攀登与独立悬空作业配挂平安带。
施工周记5 周三晚上进行三层楼板的浇筑,师傅给我讲了一下混凝土的裂缝原因,然后我又从网上查了一些资料,总结如下:
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模板变形,根底不均匀沉降等。
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外表引起拉应力。
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根底或老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
气温的降低也会在混凝土外表引起很大的拉应力。
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
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外表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
施工周记6 这周我总结了混凝土裂缝处理的知识:温度的控制和防止裂缝的
措施:
为了防止裂缝,减轻温度应力可以从控制温度和改善约束条件两个方面着手。
控制温度的措施如下:
采用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混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拌合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碎石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浇筑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通入冷水降温;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气温骤降时进行外表保温,以免混凝土外表发生急剧的温度梯度;此外,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加强养护,防止外表干缩,特别是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防止裂缝是十分重要,应特别注意防止产生贯穿裂缝,出现后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施工中应以预防贯穿性裂缝的发生为主。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为了提高模板的周转率,往往要求新浇筑的混凝土尽早拆模。
当混凝土温度高于气温时应适当考虑拆模时间,以免引起混凝土外表的早期裂缝。
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防止开裂,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正确使用外加剂也是减少开裂的措施之一,例如可以使用减水防裂剂。
施工周记7 这周天气太热,经常给浇筑好的板上浇水,因此我总结了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对混凝土的裂缝的影响:
1、实践证明,混凝土常见的裂缝,大多数是不同深度的外表裂缝,其主要原因是温度梯度造成寒冷地区的温度骤降也容易形成裂缝。
因此说混凝土的保温对防止外表早期裂缝尤其重要。
2、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浇捣后,之所以能逐渐凝结硬化,主要是因为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而水化作用那么需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因此为了保证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使其强度不断增长,必须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混凝土浇注后,如气候炎热、空气枯燥,不及时进行养护,混凝土中水分会蒸发过快,形成脱水现象,会使已形成凝胶体的水泥颗粒不能充分水化,不能转化为稳定的结晶,缺乏足够的粘结力,从而会在混凝土外表出现片状或粉状脱落。
此外,在混凝土尚未具备足够的强度时,水分过早的蒸发还会产生较大的收缩变形,出现干缩裂纹,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整体性。
所以混凝土浇筑后初期阶段的养护非常重要,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干硬性混凝土应于浇筑完毕后立即进行养护。
工程部新工地也进行到了回填土阶段,我上网查了下回填土的材料选择: 1、回填土:
且优先利用基槽中挖出的优质土。
回填土内不得含有有机杂质,粒径不应大于50mm,含水量应符合压实要求。
2、石屑:
不应含有有机杂质。
3、填土材料如无设计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
碎石、砂土爆破石碴;可作表层以下的填料。
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的粘性土,可作各层的填料。
4、碎块草皮和有机含量大于8%的粘性土,仅用于无压实要求的填方。
淤泥和淤泥质土一般不能用作填料,但在软土或沼泽地区,经处理其含水率符合压实要求的,可用于填方中的次要部位。
5、含有机质的生活垃圾土、流动状态的泥炭土和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粘性土等,不得用作填方材料
施工周记9 回填土的施工注意的一些问题:
1、回填土应按规定每层取样测量夯实后的干容重,在符合设计能回填上层。
2、严格控制每层回填厚度,禁止汽车直接卸土入槽。
3、严格选用回填土料质量,控制含水量、夯实遍数等是防止回填重要环节。
4、管沟下部、机械夯填的边角位置及墙与地坪实,并应使用细粒土料回填。
5、雨天不应进行填方的施工。
如必须施工时,应分段尽快完成,且宜采用碎石类土和砂土、石屑等填料。
现场应有防雨和排水措施,防止地面水流入坑内。
6、路基、室内地台等填土后应有一段自然沉实定后才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施工周记10 这周学习到了后浇带的有关简单知识:
在通常情况下,当砌筑墙体长度超过40~60m时,按标准要求应设置贯穿的后浇施工缝。
当地面有建筑时,后浇带的设置应该根据地面建筑的要求确定,预留宽度为800~1000mm。
后浇带宜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到达42天后,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其配合比应该由试验确定,强度需高于两侧混凝土一个等级。
因为,后浇带留置的时间比拟长,积存的建筑垃圾、杂物比拟多,所以,必须要专门安排人员负责
清理干净。
施工前,将接缝处的砼凿毛,用压力水冲洗干净,保持湿润,并刷水泥浆。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要加以覆盖并浇水湿润,养护时间不少于28天。
施工周记11 这周学习到了变形缝的有关简单知识:
设置变形缝是为了防止混凝土因收缩或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缝,沉降引起的裂缝也称为沉降缝。
人防地下室的出入口与主体结构连接处一般设置沉降缝,是人防工程变形缝的主要形式。
主体与室外出入口因基坑开挖深度和地基承载力的不同而遭成沉降不均匀,导致橡胶止水带撕裂或沉降缝隙过大而难以修补。
因此,应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施工,对埋设好的止水带由专人全数检查,保证沉降缝的施工质量。
施工缝:
受到施工工艺的限制,按方案中断施工而形成的接缝,被称为施工缝。
混凝土结构由于分层浇筑,在本层混凝土与上一层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隙,就是最常见的施工缝。
所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缝,而应该是一个面; 伸缩缝:为克服过大的温度应力而设置的缝,根底可不断开; 抗震缝:为使建筑物较规那么,以期有利于结构抗震而设置的缝,根底可不断开。
沉降缝:指同一建筑物上下相差悬殊,上部荷载分布不均匀,或建在不同地基土壤上时,为防止不均匀沉降使墙体或其它结构部位开裂而设置的建筑构造缝。
沉降缝把建筑物划分成几个段落,自成系统,从根底、墙体、楼板到房顶各不连接。
缝宽一般为30~70毫米。
将建筑物或构筑物从根底至顶部完全分隔成段的竖直缝。
借以防止各段不均匀
下沉而产生裂缝。
通常设置在建筑上下、荷载或地基承载力差异很大的各局部之间,以及在新旧建筑的联接处。
施工周记12 充实忙碌中时间过的很快。
周
二,工程部经理叫我和他一起去开标,难得见识一下,我屁颠屁颠的跟去了。
交投标文件,资格审查,评标,宣读结果。
开标程序一项一项的进行,我感觉很新鲜,也有许多迷惑,晚上我百度了一下:
建筑工程招投标主要经历这么几个阶段:招标、投标、开标、评标、中标。
招标:
需要编制招标文件,编制文件里应该有对投标人的资质、要求、以及投标文件的要求、开标时间、地点、投标保证金等等等等。
招标又分公开招标和邀请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