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压缩文段专题突破(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91 KB
- 文档页数:4
高考复习:压缩文段专题突破
“压缩语段”常见的考查形式有:下定义、提炼要点、提取关键词、填充式概括、新闻概写。
题型1 下定义
根据给出的文字,按要求为其中某一概念下定义。
有的试题回避了“下定义”的概念,但实质上是变相要求“下定义”。
下定义是揭示事物(概念)本质属性的一种逻辑方法,可以用“被定义概念(种概念)=该事物的本质特征(种差)+邻近的属概念”的语言形式(格式)表达。
现在这种题型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考查,需要考生把相关概念的本质特征先找出来,然后根据下定义的公式再写出来,难度增加了。
下定义需要使用判断句。
[例题1] 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创造”下定义,不超过30字。
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
创造一定要获得成果。
形形色色的创造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认识;另一类是物质性的,即新的事物。
这些创造成果不管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都必须具备“首次获得”这个必要条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语段可知,“创造”邻近的属概念是“思维和行为活动”,该事物的本质特征(种差)是“获得成果”,这“成果”又分为“精神性的”和“物质性的”两种,而且必须具备“首次获得”这个条件。
把这些信息整合到一起就构成了“创造”的本质属性。
答案:创造是人首次获得精神或物质成果的思维和行为活动。
题型2 提炼要点
按题干要求对语段内容的要点加以提炼,需要进行3个关注:
①关注话题。
任何语段,总是围绕一个话题展开,体现话题的句子或词语往往是要点之一。
②关注中心句或关键句。
语段中的有些句子起着关键的作用,或提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承上启下,或总领全篇。
抓住这些句子,就能明确关键信息的方向,顺藤摸瓜,找到相应的要点。
至于那些为了说明某些必要信息,不得不加上的说明性、修饰性的内容,则应删除,以便凸显主要信息。
③关注同类信息或高频词语。
有一些语段,其中有一些较多的相同词语或者内容相近的语句,我们只要把这些相同的词语或相近的内容逐一合并,提炼要点就方便多了。
一些重要的内容会在语段中反复强调,或多方论述,或全面介绍,而关键词语必然会反复出现。
[例题2][2018·江苏卷]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
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
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D.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解析:语段主要论述偏见对于思想的作用,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述。
前两句从正面论述偏见与思想的关系——对于有无思想的人的不同作用。
最后一句从反面论述,用比喻说明“不能怀挟偏见”的缺憾。
A、B两项表述以偏概全。
C项陈述主体错误。
答案:D
题型3 提取关键词
筛选材料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语,这些负载关键信息的词语往往是材料的要点。
提取关键词是为适应现代互联网搜索功能而产生的,并为科研学术论文和机关团体公文广泛采用的一种提要形式。
提取的关键词要扣住主要信息,即说明(论述)的对象及其特征,说明(论述)的目的或事物自身价值。
具体方法为:
①仔细研读材料提供的信息,弄清其内在关系。
明确材料所陈述的对象或议论的中心观点,然后尽可能简练地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②将相同与相近的信息进行归类总结,提取概括材料中最主要的信息,可用一句话将材料的内容概括出来。
③在概括出来的主要信息中做进一步的筛选,从中提炼出最能反映材料内容的关键词。
将关键词按题干要求的顺序、数量逐一提取出来即可。
④对所选关键词来一个回头看。
先看一下关键词中内容有无重复,再看一下信息要点全不全。
[例题3] 提取所给材料的主要信息,在横线处写出四个关键词。
引力全称万有引力,指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加速靠近的趋势,简单说就是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力。
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视野里,引力等价于弯曲的时空。
而引力波就是在弯曲的时空这个大背景下,当发生有质量的物体加速运动导致的扰动时,由此产生的波动如波纹一样向外传播的现象。
一个世纪前,爱因斯坦预测了引力波的存在,但近百年来,科学家们并未找到证明它存在的直接证据。
华盛顿当地时间2019年2月11日,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台(LIGO)实验组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首次直接观测到了由两颗恒星级黑洞13亿年前并合产生的引力波。
这是科学史上又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
引力波的发现对普通人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科学家们表示,一个新的重大科学发现,总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无法预估的发展。
18世纪描述电磁波的麦克斯韦理论确认的时候,也没有人知道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但是现在不管是电视机还是移动电话,都与电磁现象有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此题,应提炼语段的主要内容。
第1段由万有引力引出引力波的概念;第2段介绍引力波被发现的过程;第3段论述引力波的发现会对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影响。
把握各段的主要信息,可以提取关键词:引力波(主要陈述对象),“首次”或“美国”,“发现”(引力波被发现的主要信息),“影响”或“意义”(第3段的主要信息)。
参考答案:引力波首次(或“美国”) 发现影响(或“意义”)
题型4 填充式概括
在给出的材料中的指定位置用总起句、总结句、评价句等对语段内容进行概括。
①先明确整个语段的中心话题。
②根据所处的位置,明确待填充的句子在语段中的作用(总起、总结、评价等)。
③联系前后句子,厘清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要求作答,要做到语言简明、准确,语意连贯。
[例题4] 请在下面画线处补写一句恰当的话,使它与后面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文段。
不得超过20个字。
音乐作品的“深度”有不同的表现形态。
比较重要的形态通常有两种:一是“深刻”,二是“深邃”。
大致说来,“深刻”是就作品的主题而言;“深邃”是就作品的意蕴而言。
“深刻”诉之于意义,比较理性;“深邃”诉之于体验,比较感性。
“深刻”如同在二维平面上的篆刻,是静态的;“深邃”却似三维空间中的景致,是动态的。
西方音乐以“深刻”见长,中国音乐则以“深邃”著称。
解析:这是一段议论性文字,要补写的句子位于段首。
段首补写的内容多是表总领。
横线后面的主要内容是“音乐作品的‘深度’有不同的表现形态”,由此可知,整个语段是围绕“音乐‘深度’”展开的,因此,横线处所填句子应该是引出话题“音乐‘深度’”。
参考答案:作为一门艺术,音乐也要追求“深度”//音乐作品也需要追求“深度”
题型5 新闻概写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拟写一句话新闻、拟写新闻标题和拟写新闻导语三种。
新闻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文体,有如记叙文一样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原因、结果。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有时还有背景资料)和结语四个部分。
把握六要素,厘清结构,是新闻概写的关键一步。
①一句话新闻,六要素应尽可能具备,以传达出最主要的信息,一般采用“人物”和“事件”构成的主谓陈述式。
②拟写新闻标题,要高度概括出内容,还要讲求语言形式的优美,有文采。
通常应具备两个必备要素——人物、事件。
③导语一般包括:新闻单位名称,消息发出地名称,发出时间,主体事件,(主体事件发生的必要)条件或原因,主体事件的简约过程、状态、结果、影响或发展趋势。
拟写新闻导语时,可以舍去某些内容,将舍去的内容留到正文中说。
[例题5][2019·全国卷Ⅰ]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和欧洲的陶瓷贸易始于明代。
近日英国杜伦大学证实,该校考古系与中国故宫博物院考古所,联合整理研究了在西班牙萨拉戈萨等地出土的十余件中国唐代至宋代早期的陶瓷器残片,表明这些陶瓷是当时随阿拉伯商人经印度洋与红海贸易到达地中海地区的。
这就将中欧陶瓷贸易的起始时间大大向前推进了,证明了“海上丝绸之路”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考查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科素养。
在解答题目之前,需要注意的是题目中的字数限制。
字数限制表面上是一个答题要求,实际上也给考生提供了一个答题暗示。
一般而言,规定不超过多少字,意味着答案接近于这个数字。
如果自己的答案非常长,比规定数字多许多,一定是有问题的。
这则材料是一则新闻报道,材料共三句话:第一句交代传统观点;第二句交代这次考古发现的内容;第三句是根据这次考古发现做出的推断。
概括时,首先要简
洁交代发生了什么事,然后要把研究的重大发现概括进去,因为这些重大发现正是这个事情最有价值的地方。
答案:关键信息:①中英联合考古研究;②中欧陶瓷贸易起始时间不晚于唐代;
③“海上丝绸之路”在唐代已延伸至西欧。
例题6.[2019·全国卷Ⅱ]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019年的永定河补水工程于3月13日启动。
本次补水工程加大了补水力度,到4月2日,已累计输水3100万立方米。
另外,拦截在河道上的官厅水库发电站、珠窝水库下马岭发电站、落坡岭水库的下苇甸发电站全都停用,以保证补水全部灌入河道。
目前,门头沟区域内102公里的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实现全线通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一是要明确新闻报道的特点,抓住时间、地点、事件等新闻要素;二是要以句为单位,抓住句中关键信息,并概括整合。
本题材料共有四句话。
第一句交代主要事件及其时间2019年3月13日,永定河补水工程启动;第二句交代本次补水工程加大了补水力度;第三句交代为保证补水全部灌入河道,停用发电站;第四句交代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实现全线通水。
据此提炼出关键信息即可。
答案:关键信息:①2019年3月13日;②永定河补水工程启动;③加大补水力度,停用发电站;④永定河山峡段近40年来首次全线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