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套(完整)教案50240
- 格式:docx
- 大小:24.82 KB
- 文档页数:11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一、教学目的1、了解亚欧等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并能结合已学的知识,运用图表、资料获取信息,从而培养学生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2、通过阅读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的河流特征,读人口图说明各大洲人口的分布,分析人口不均的原因,对学生进行环境理念教育3、了解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极地等区域的位置、地形、人口、物产及人类生产活动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4、了解主要国家经济状况,培养学生认识所学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主要特征,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二教学内容分析本期为区域地理部分,内容较为容易,从体系来看,本书按照“洲—地区—国家”的体系,由整体到局部逐一展示地理知识。
本书中有许多有关区域地理的数据、地图、图片,通过这些资料逐步学习并掌握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并且以点带面,大洲中只在正文中介绍了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极地地区,国家中侧重介绍了日本、埃及、俄罗斯、法国、巴西、澳大利亚几个国家,通过学习这些代表性区域,让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和分析国家的方法三教学课时安排第一章认识大洲 13课时第二章了解地区 10课时第三章走近国家 19 课时四教学对象分析本期所教学生是198班学生,通过上一期的学习,学生对世界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但尚不够全面,对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联系理解还不够深刻,对于如何从地理图表、地理资料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还不够强,本期教学,将针对上述方面,尽可能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五教学要求1、上课之前深入挖掘教材,勤阅资料,力争备好每一堂课。
2、上课时精讲细讲,突破重难点,讲练结合,落实巩固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思路第一章认识亚洲[教学目的]1、了解亚、欧两洲的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的特点。
通过读图能分析亚欧两洲的地形特点,能理解亚欧两洲复杂多样的气候特征,记住亚欧两洲的著名湖泊并能在地图上熟悉其位置2、了解亚、欧两洲的主要国家及民族,学会分析亚欧两洲的人口分布特点及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4篇,希望大家喜欢。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1“地球和地球仪”【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时内容】认识纬线和经线【教学过程】(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学生活动)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1、纬线的特点,经线的特点。
2、认识地轴、南极、北极。
(提问)地球真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学生活动)(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球仪上的经线”、“地球仪上的纬线”(引导学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经线呈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2、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
让学生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的度数。
(展示地图)五带分布图(学生活动)1、引导学生继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
2、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00、300、600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的划分。
(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纬、中纬、高纬的三个区域。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片“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0E和200E组成的经线圈。
(提问)1、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2、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容易,让学生说出。
东西半球的划分比较难,教师指图引导,让学生充分想象、理解。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边提问、边启发与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
不同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呢让学生完成教材的“活动”中第二问题“小明的暑期夏令营”,问:小明能否找到夏令营地点为什么(总结:找不到该点,400的纬线南北半球各有1条,1160的经线有2条。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亚洲及欧洲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
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3、教育目标: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二、重点:掌握亚洲气候的特点三、难点:学会分析各大洲的气候特点四、教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讨论归纳法五、教学用具:亚欧人口分布图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课程设计:1、导入:复习回忆世界气候的分布特点。
(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2、自学提纲:一、看“亚欧气候类型图”分析亚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形成的?活动:复习回忆:(1)地球上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2)亚洲的纬度范围如何?(3)亚洲地跨哪几个温度带?(4)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哪些?(5)亚洲的海陆位置如何?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6)亚洲的地形特征如何?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1、复杂多样性2、大陆性特征显著3、季风气候显著3、析疑点拨:请证明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并分析原因。
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找出亚洲缺少什么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原因: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复杂,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
为什么亚洲大陆性气候显著?跨经度广,东西跨度大,面积广阔,大陆内部距海远,海洋影响不显著。
为什么亚洲东部季风气候显著?(重点)(1)成因。
出示Flash动画,解说。
(2)为什么显著?(3)风向如何改变?读图1-7讨论分析欧洲气候特点。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已整理)亚洲及欧洲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
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3、教育目标: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二、重点:掌握亚洲天气的特点三、难点:学会分析各大洲的气候特点四、教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讨论归纳法五、教学用具:亚欧人口分布图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课程设计:1、导入:复回忆世界气候的分布特点。
(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2、自学提要:一、看“亚欧气候类型图”分析亚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形成的?活动:复回忆:1)地球上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2)亚洲的纬度范围如何?3)亚洲地跨哪几个温度带?4)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哪些?5)亚洲的海陆位置如何?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6)亚洲的地形特征如何?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1、庞大多样性2、大陆性特征显著3、季风气候显著3、析疑点拨:请证明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并分析原因。
原因: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复杂,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
为什么亚洲大陆性气候显著?跨经度广,工具跨度大,面积广阔,大陆内部距海远,陆地影响不显著。
为什么亚洲东部季风气候显著?(重点)1)成因。
出示Flash动画,说明注解。
2)为什么显著?3)风向如何改变?项目发源地风向性质对气候的影响读图1-7会商阐发欧洲天气特点。
1)欧洲有热带气候吗?为什么?2)哪种气候面积最广?3)欧洲天气为什么有显著的陆地性?4)完成课本活动44、归纳总结:欧洲天气特点:2)海洋性特征显著3)温带陆地性天气,地中海天气分布典型5、析疑点拨:对比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特征。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册共110页)目录《亚洲及欧洲》◆教材分析《亚洲及欧洲》是世界区域地理的第一节,也是大洲地理中最重要的一节。
教材在编排上的基本原则是“掌握亚洲,学会欧洲”,所以说,学会综合、比较、联系、分析的方法是学习区域地理的首要任务。
地形特征是大洲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让学生学会利用区域地图、数据和图片等资料分析大洲自然地理特征方法,从地形类型、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分布以及特色地形等方面分析地形特征,是本节的重点任务和基本的教学策略。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材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3、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区时和日期换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教学方法: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归纳法等。
2、充分利用大量的数据、景观图片以及各种专题地图,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读图、分析图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学会简单的区时和日期换算 2、通过读图、分析地图了解亚洲地形特征、主要地形区,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
3、总结欧洲地形的特点4、区时和日期的换算。
【教学难点】1、 区时和日期的换算。
2、 3、四季的形成。
1、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请大家看一组图片,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和欧洲的图片资料,如长城、死海、喜马拉雅山脉、伦敦、阿尔卑斯山脉等)学习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这是我们居住的大陆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
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
有着我们的家园亚洲和风景秀美的欧洲。
板书: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讲授新课】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亚洲和欧洲名称的由来有什么故事吗?那么,让我们走进亚欧大陆,认识一下亚洲和欧洲。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册)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3.通过分析亚洲气候特征,使学生掌握气候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气候的特点。
4.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5.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3.亚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二)教学难点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2.亚洲和欧洲的气候及成因。
3.亚洲及欧洲河流特点的成因。
教学方法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媒体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6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第1课时(课堂导入)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讲授新课)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
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阅读。
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湘教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5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中学地理教案设计以现阶段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不良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带来的湘教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湘教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1南亚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分布区,,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三的产自,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3、通过读图分析恒河恒河判断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重点:1、控制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难点:1、显现出来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通过读图分析剖析印度河亚穆纳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重点和疑点三、师生探究、共同理解课文㈠、位置与国家1、让大学生通过读图找出学生南亚地理位置:位于亚洲的南部,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南被印度洋包围。
北回归线穿过中部。
2、主要国家、城市:印度——新德里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孟加拉国——达卡尼泊尔——加德满都锡金——甘托克不丹——廷布斯里兰卡——科伦坡马尔代夫——马累3、学生阅读课文“南亚次大陆’㈡、三大地形区1、地形特征通过分析地形图,着重强调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特点:⑴、东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⑵、中部是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⑶、南部是德干高原2、在地图中找出南亚两条主要的河流——印度河、恒河通过阅读南亚等高线,并对照南亚地形图分析湖泊的流向、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和流经国家。
印度河:发源地:喜马拉雅山北麓;流经的国家:中国,印度,巴基斯坦;注入的海洋:阿拉伯海。
恒河:发源地:喜马拉雅山南麓;流经的国家:印度,孟加拉国;注入的海洋:孟加拉湾。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全册教案亚洲及欧洲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
,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能力。
读“亚欧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人口分布,分析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3、教育目标: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二、重点:掌握亚洲气候的特点三、难点:学会分析各大洲的气候特点四、教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讨论归纳法五、教学用具:亚欧人口分布图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课程设计:1、导入:复习回忆世界气候的分布特点。
(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2、自学提纲:一、看“亚欧气候类型图”分析亚洲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是怎样形成的?活动:复习回忆:(1)地球上的五带是怎样划分的?(2)亚洲的纬度范围如何?(3)亚洲地跨哪几个温度带?(4)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哪些?(5)亚洲的海陆位置如何?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6)亚洲的地形特征如何?对气温、降水有什么影响?归纳总结:亚洲的气候特点:1、复杂多样性2、大陆性特征显著3、季风气候显著3、析疑点拨:请证明亚洲气候的复杂多样性并分析原因。
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图”找出亚洲缺少什么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原因: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复杂,海陆兼备的地理位置。
为什么亚洲大陆性气候显著?跨经度广,东西跨度大,面积广阔,大陆内部距海远,海洋影响不显著。
为什么亚洲东部季风气候显著?(重点)(1)成因。
出示Flash动画,解说。
(2)为什么显著?(3)风向如何改变?项目发源地风向性质对气候的影响读图1-7讨论分析欧洲气候特点。
第 1 周课时教案年月日第 1节总第 1课时课题第一节亚洲及欧洲备课人安秀丽课型新授课时 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学会世界上不同时区之间,时间的相互换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换算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重点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难点不同时区之间的时间换算教法指导自学、讲练结合教具学具教学挂图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展示目标自主学习激情互动复习提问:1、地球上的七大洲、四大洋分别是什么?导入:这节课我们将深入认识一下世界的大洲——亚洲。
组织学生口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思考以下问题:1、简述亚洲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2、时区时如何划分的?如何计算不同地区的区时?组织各小组交流自主学习结果回忆,思考回答倾听,激起对新知识的探索熟悉学习目标,以便在学习中有的放失。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以培养学生任务型阅读的习惯。
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激情展示精讲点拨强化识记当堂检测反馈纠正拓展延伸组织各小组代表发言针对学生展示中的疑难问题讲解组织学生强化识记主要知识点组织学生达标检测题组织学生结合答案,自查自纠,必要时教师给以指导和帮助组织学生结合本节内容,谈谈心得与收获。
组代表发言倾听,学习分析疑难问题的方法。
利用各种方法识记。
做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根据答案,进行自测。
畅所欲言,与大家分享收获的喜悦。
板书设计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1课时)一、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2、纬度位置3、海陆位置二、时区和区时教学反思讲练结合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巩固和提高。
第 2 周课时教案2016年3 月1 日第 2节总第 2课时课题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第2课时)备课人安秀丽课型新授课时 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运用亚洲地形图,能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过程与方法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欧洲地形的特点。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精选7篇)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研究国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2.教学难点: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为什么呈现“海洋性”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一组图片,回答一个问题:这些图片来自于哪个国家?(二)展示目标学生集体诵读学习目标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自主学习1.日本的地理位置①半球位置②纬度位置③海陆位置2. 日本的领土范围①日本的陆地是由什么组成的?(提示:陆地一般由大陆、半岛、岛屿等组成)②自北向南分别是什么?③日本周围的邻国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日本的首都3. 日本的地形读地图册32页:日本群岛地势及日本地形面积比较①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②日本第一高峰在哪里?③日本的平原是什么?4. 日本的气候读图课本第10页:亚洲气候类型分布①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②日本的气候有什么特点?5.日本的资源尝试描述日本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及矿产资源(提示:是丰富还是不足)(四)合作探究要求: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将探究结果写在老师发的纸上面;时间5分钟。
1. 阅读课本55页图8-1-3、地图册32页日本在地震带中的位置,尝试分析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2. 展示材料,日本2011年的3.11地震与中国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相比,损失要小很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们学习?3.东京和济南都位于36°N附近,下表为两个城市的气象数据。
①完成表格②对比济南的气象数据,描述东京的气候特点? 造成此气候特点的原因是什么?(五)风采展示将合作探究的结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5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俄罗斯》教案教学目标1.俄罗斯的位置、面积、邻国。
2.俄罗斯的地形特点以及气候。
教学重难点重点:俄罗斯的位置、地形特点难点:俄罗斯的气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的邻居中,有文化同源但现在无论在国际政治上、经济上相互竞争的日本,也有和我国一样的人口大国——印度。
还有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俄罗斯。
俄罗斯是我们北面的邻居,历史上,我国的中原政权多次面对来自北方草原的威胁。
当北方草原与中原逐渐融合之后,俄罗斯成为我们北方的邻居。
俄罗斯的中心在欧洲,当他们的眼光往西看时,而我们头枕着俄罗斯,放眼东南的时候,中俄相依相随,整个世界就在他们的脚下。
虽然,俄罗斯是侵占我们领土最多的国家。
但是,为了抗美、为了将来,中俄只能合作,在中俄交恶的时候,当我们面对北方威胁的时候,那是我们最大的威胁。
在珍宝岛事件上,原苏联想对中国动“核”,对此,许多中国将领的反应是以“核”对核,而则是你打我家,把我家打烂了,那我就去你家过年,组织10亿往北往西去俄罗斯的土地上生活。
你总不能给你的土地上扔核弹吧!后来原苏联的领导者不得不放弃了那个念头。
从这个例子看。
只有中俄结盟,才是最好的选择。
但实际上,中俄却因为总是存二心,难以形成紧密的结合,因此,美国才成为世界上最爱指手划脚的国家。
中国与俄罗斯,既是大国,又是邻居。
合则同利、分则两损我们今天学习了解神秘的国度:第四节俄罗斯二、新课讲解:(一)、横跨亚欧大陆北部1、位置:出示PPT,学生说说俄罗斯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1)、纬度位置:出示PPT,总结:大部分位于50°N~70°N,绝大部分属于北温带,小部分在北寒带;位于北半球,跨东西两半球。
七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计划一、教学目的1、了解亚欧等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并能结合已学的知识,运用图表、资料获取信息,从而培养学生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的能力2、通过阅读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的河流特征,读人口图说明各大洲人口的分布,分析人口不均的原因,对学生进行环境理念教育3、了解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极地等区域的位置、地形、人口、物产及人类生产活动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4、了解主要国家经济状况,培养学生认识所学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主要特征,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二教学内容分析本期为区域地理部分,内容较为容易,从体系来看,本书按照“洲—地区—国家”的体系,由整体到局部逐一展示地理知识。
本书中有许多有关区域地理的数据、地图、图片,通过这些资料逐步学习并掌握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并且以点带面,大洲中只在正文中介绍了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极地地区,国家中侧重介绍了日本、埃及、俄罗斯、法国、巴西、澳大利亚几个国家,通过学习这些代表性区域,让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和分析国家的方法三教学课时安排第一章认识大洲 13课时第二章了解地区 10课时第三章走近国家 19 课时四教学对象分析本期所教学生是198班学生,通过上一期的学习,学生对世界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但尚不够全面,对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联系理解还不够深刻,对于如何从地理图表、地理资料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还不够强,本期教学,将针对上述方面,尽可能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五教学要求1、上课之前深入挖掘教材,勤阅资料,力争备好每一堂课。
2、上课时精讲细讲,突破重难点,讲练结合,落实巩固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和思路第一章认识亚洲[教学目的]1、了解亚、欧两洲的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的特点。
通过读图能分析亚欧两洲的地形特点,能理解亚欧两洲复杂多样的气候特征,记住亚欧两洲的著名湖泊并能在地图上熟悉其位置2、了解亚、欧两洲的主要国家及民族,学会分析亚欧两洲的人口分布特点及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202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自然地理环境课时一:自然地理环境的认识教学目标:- 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和组成要素- 掌握七大洲及其特征教学内容:1. 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和组成要素2. 七大洲及其特征教学活动:- 图片展示法介绍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和组成要素- 使用地图呈现七大洲及其特征- 小组讨论七大洲的相似和不同之处课时二:地球的构造和地球运动教学目标:- 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和外部特征- 了解地球运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内容:1. 地球的内部构造和外部特征2. 地震、火山和地壳运动3. 地球运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活动:- 实物模型演示地球的内部构造- 观察地震、火山爆发和地壳运动的图片和视频- 讨论地球运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二单元:人文地理环境课时一:人文地理环境的认识教学目标:- 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概念和特征- 掌握人口和城市的概念和特征教学内容:1. 人文地理环境的概念和特征2. 人口和城市的概念和特征教学活动:- 图片展示法介绍人文地理环境的概念和特征- 分析人口和城市的数据图表- 讨论人口和城市的变化趋势和影响课时二:农业与人类生活教学目标:- 了解农业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掌握农业种植和畜牧的基本知识教学内容:1. 农业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 农业种植和畜牧的基本知识教学活动:- 观察农田和农作物的图片和视频- 实地考察农场和畜牧场- 组织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实践活动...(继续撰写教案,直至完成800字以上的文档)。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全册)亚洲及欧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学会世界上不同时区之间,时间的相互换算。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换算能力3.教育目标:通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重点、难点重点: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讲授式教学用具:投影仪,亚欧地形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泰国景观、蒙古人摔跤、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学生发言:中国、亚洲、日本……板书: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二、讲授新课: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
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阅读。
教师进行总结。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大洲名称的由来2、亚欧大陆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
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3亚洲的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的学习,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先进性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二、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1 、地方时把太阳位置最高的时候定为当地的12点,并依此推定一天的时间。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章认识大州教案第一节亚洲及欧洲【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时区【学情分析】:很多同学在上学中地理成绩不够好,对学习地理产生了畏难情绪,如果不化解这种心理情绪,对以后的地理教学有阻碍作用。
本期教材编写从简,从大洲、地区、国家三个方面介绍世界地理,不再注重系统的知识介绍,而是从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对一些常用知识和重要的地理科学方法的介绍和运用,重在对新课标教材的解读,增加了教学难度,也释放了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1)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了解时区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时区换算。
【教学过程】:【板书】:开学第一课目标一: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方法:与学生课聊如:1)请几位学生叙述假期作了哪些有意义的事?(依据回答,做一些引导和肯定,如果有外出旅游的经历,可引导叙述有哪些人文风情,地理事物等)2)介绍各班的成绩状况,树立学习榜样;鼓励向周围的同学学习。
3)谈论学习地理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作一些总结,板书如下)【板书】:一、地理学习方法①预习并认真听课②及时完成作业③增加知识,进行课外阅读目标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趣味提问如:1)小明接爸爸回家小明的爸爸在日本从大阪回北京,通知小明9点钟去机场迎接,8点30分时,小明正准备出门,却发现爸爸正站立在门口,小明觉得很奇怪,这到底怎么回事呢?2)NBA直播的时间差NBA球赛一般在大城市的晚上开始,每次看到姚明上场的时候都是当地万家灯火的时候,可我们中国正好是上午时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3)妹妹比哥哥早一天过生日有一对双胞胎兄妹,妹妹出生在5月4日,哥哥出生在5月5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通过这样的提问,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出“地方时”的概念)目标三:了解地方时的概念方法:提问引导法过程:1)阅读课本第三页的“阅读活动题”2)提问:为什么会有地方时的产生?(人们习惯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作为一天中的12时,依据太阳高度确定各个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地方时)3)提问:由上面的知识,地球有360°经度,地方时是不是就有360个呢?(引导学生思考时区的划分:每15°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只有一个地方时,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准;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1 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第一章认识大州教案第一节亚洲及欧洲【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时区【学情分析】:很多同学在上学中地理成绩不够好,对学习地理产生了畏难情绪,如果不化解这种心理情绪,对以后的地理教学有阻碍作用。
本期教材编写从简,从大洲、地区、国家三个方面介绍世界地理,不再注重系统的知识介绍,而是从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对一些常用知识和重要的地理科学方法的介绍和运用,重在对新课标教材的解读,增加了教学难度,也释放了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1)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了解时区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时区换算。
【教学过程】:【板书】:开学第一课目标一: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方法:与学生课聊如:1)请几位学生叙述假期作了哪些有意义的事?(依据回答,做一些引导和肯定,如果有外出旅游的经历,可引导叙述有哪些人文风情,地理事物等)2)介绍各班的成绩状况,树立学习榜样;鼓励向周围的同学学习。
3)谈论学习地理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作一些总结,板书如下)【板书】:一、地理学习方法① 预习并认真听课② 及时完成作业③ 增加知识,进行课外阅读目标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趣味提问如:1)小明接爸爸回家小明的爸爸在日本从大阪回北京,通知小明9点钟去机场迎接,8点30分时,小明正准备出门,却发现爸爸正站立在门口,小明觉得很奇怪,这到底怎么回事呢?2) NBA直播的时间差NBA球赛一般在大城市的晚上开始,每次看到姚明上场的时候都是当地万家灯火的时候,可我们中国正好是上午时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3)妹妹比哥哥早一天过生日有一对双胞胎兄妹,妹妹出生在5月4日,哥哥出生在5月5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通过这样的提问,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出“地方时”的概念)目标三:了解地方时的概念方法:提问引导法过程:1)阅读课本第三页的“阅读活动题”2)提问:为什么会有地方时的产生?(人们习惯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作为一天中的12时,依据太阳高度确定各个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地方时)3)提问:由上面的知识,地球有360°经度,地方时是不是就有360个呢?(引导学生思考时区的划分:每15°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只有一个地方时,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准;每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 1 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第一章认识大州教案第一节亚洲及欧洲【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时区【学情分析】:很多同学在上学中地理成绩不够好,对学习地理产生了畏难情绪,如果不化解这种心理情绪,对以后的地理教学有阻碍作用。
本期教材编写从简,从大洲、地区、国家三个方面介绍世界地理,不再注重系统的知识介绍,而是从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注重对一些常用知识和重要的地理科学方法的介绍和运用,重在对新课标教材的解读,增加了教学难度,也释放了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1)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了解时区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时区换算。
【教学过程】:【板书】:开学第一课目标一:化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方法:与学生课聊女如:1 )请几位学生叙述假期作了哪些有意义的事?(依据回答,做一些引导和肯定,如果有外出旅游的经历,可引导叙述有哪些人文风情,地理事物等)2)介绍各班的成绩状况,树立学习榜样;鼓励向周围的同学学习。
3)谈论学习地理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作一些总结,板书如下)【板书】:一、地理学习方法广①预习并认真听课V②及时完成作业③增加知识,进行课外阅读目标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趣味提问女如:1 )小明接爸爸回家小明的爸爸在日本从大阪回北京,通知小明9点钟去机场迎接,8点30分时,小明正准备出门,却发现爸爸正站立在门口,小明觉得很奇怪,这到底怎么回事呢?2)NBA直播的时间差NBA球赛一般在大城市的晚上开始,每次看到姚明上场的时候都是当地万家灯火的时候,可我们中国正好是上午时间,这是怎么一回事呢?3)妹妹比哥哥早一天过生日有一对双胞胎兄妹,妹妹出生在5月4日,哥哥出生在5月5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通过这样的提问,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出“地方时”的概念)目标三:了解地方时的概念方法:提问引导法过程:1)阅读课本第三页的“阅读活动题”2)提问:为什么会有地方时的产生?(人们习惯以当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作为一天中的12时,依据太阳高度确定各个时刻,不同经_度_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地方时)3)提问:由上面的知识,地球有360。
经度,地方时是不是就有360 个呢?(引导学生思考时区的划分:每15 °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只有一个地方时,以中_央_经线_的_地_方_时为准;每隔一_个_时区,时间相差1_小时;东边的时间早_于_西边的时间。
)【板书】:二、地方时的概念1、不同经_度_的地方就有不同的地方时;2、每15 °经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3、每个时区只有一个地方时,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准;4、每隔一_个_时区,时间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目标四:能进行简单的时间换算方法:练习巩固法过程:1)由“小明接爸爸”的故事知道,北京时间要晚,大阪的时间要早,北京在大阪的西面,因此:T知道东面时间,算西面时间,要减去时差数;■知道西面时间,算东面时间,要加上时差数。
2)由“妹妹比哥哥早一天过生日”的故事知道,妹妹出生在国际日期变更线东侧,哥哥出生在西侧。
国际日期变更线■西侧东侧减去一天--------------加上一天练习:08年北京奥运会定于8月8日20 : 00举行开幕式,请问加拿大多伦多这个城市的人们该什么时候收看直播?(对照第四页世界时区图)(作业计算步骤:由北京向东过日期变更线至多伦多共有11个时区,相差11个小时;故北京时刻要加上11个小时,多伦多时刻为8月9日7: 00由西侧向东侧过日期变更线,减去一天,故多伦多日期应该为8月8日多伦多直播时间应该是8约8日7: 00)【板书】:三、时间换算1、知道东面时间,算西面时间,要减去时差数知道西面时间,算东面时间,要力卩上时差数2、国际日期变更线西侧东侧减去一天加上一天教学总结:第二课时亚洲和欧洲的位置及地形特征【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2)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重难点】:1)确立地理位置的方法2)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教学过程】:【板书】:第一节亚洲和欧洲目标一: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方法:趣味引导识图法女口:1)由“亚细亚”和“欧罗巴”两大洲名称的来^引导学生观察第二页中得分层设色地形图,找寻相关位置。
(“亚细亚”和“欧罗巴”两大洲的地理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一乌拉尔河一大高加索山脉一土耳其海峡;)2)亚欧大陆的分布范围。
(面积分布最广的大陆:5000多万平方公里)3)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本初子午线〜180。
经线-主要在东半球赤道附近〜北极圈内 -主要在北半球,地跨热、温、寒三个温度带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南面印度洋,北靠北冰洋,西接欧洲,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南通过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邻。
)4)请同学们自己分析一下欧洲的地理位置(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面地中海,东接亚洲,西南通过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望。
)【板书】: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洲名的由来2、亚欧大陆3、亚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4、欧洲的地理位置目标二: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方法:读图分析法过程:1)观察图1-1,由颜色的变化总结亚洲的主要地形。
(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找寻主要的山脉和高原;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等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高原)、伊朗高原、蒙古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等)2)观察亚洲的地形的变化。
(中部有高大的山脉和高原,四周有低平的平原;珠穆朗玛峰:8844米,死海湖面:—400米,相对高差大;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3)观察亚洲河流的分布,总结地势的特征。
(主要河流有:注入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澜沧江)等;注入印度洋:印度河、恒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等注入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共有的分布特征:由中部咼原咼山区向周围发散流入大海f地势中部高,四周低)4)一些特殊的地理事物。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世界最低处:死海;世界最深的湖:贝加尔湖;世界最大的湖:里海;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东部和东南部有一系列的岛屿和群岛:日本群岛、台湾岛、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等)【板书】:二、亚洲的地形1、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2、地势起伏大,高低悬殊;3、地势中部高,四周低;目标三:通过教材中阅读资料和分析资料总结欧洲地形特征方法:小组讨论法,练习巩固。
过程:1)阅读第5页到第6页的内容,分析欧洲的地形特征;(由图1-6,看出欧洲小于200米的地面比重约占57% ―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读图1-5可看出欧洲平均海拔是个大洲中最低,同学们可以算出各大洲的相对高差,比较分析—地面起伏不大、相对高差小;在图1-1种找到斯堪的纳维亚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由山脉分布分析—欧洲地势的特征:南北高,中间低。
)2)练习:填表欧洲和亚洲的地形差异亚洲欧洲平均海拔除南极洲外,海拔最高的大洲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相对高度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地面起伏小,相对高差小主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为主平原为主地形分布特点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分布在中部,平原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南北高,中部低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平原主要分布在中部【教学总结】:第三课时亚洲和欧洲的气候、河流、国家和人口【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能力。
2)通过地形图引导学生分析亚洲河流特征,并找出亚洲境内著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气候和地形入手解释欧洲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的河流。
3)读“亚洲人口分布图,说明亚洲的人口分布,分析亚洲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了解亚欧两洲的人种和民族的组成,学会阅读“亚欧政区图”。
【重难点】:1)亚洲的各种主要气候的分布以及季风气候形成原因;2)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原因;3)亚洲和欧洲河流的分布特征。
【教学过程】:【板书】:第一节亚洲和欧洲目标一:了解亚洲的气候分布及形成原因方法:问题探索法过程:1)亚洲南北跨了那几个温度带?(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三带,北温带、北寒带的范围很广)2)亚洲的气候种类很多,主要有哪些?(亚洲的气候很齐全,除了温带海洋性气候没有,其他均有;北回归线附近(由西向东):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东部沿海地带(由北向南):冰原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广泛的两种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3)亚洲的东部收季风的影响非常显著,为什么呢?(读图1-8和图1-9分析冬季风和夏季风的特征:夏季风冬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