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贬永州
(一)
顺宗下台、宪宗上台,革新失败,“二王刘柳”和其他革新派人土都随即被贬。宪宗八月即位,柳宗元九月便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这次同时被贬为司马的,还有七人,所以史称这一事件为“二王八司马事件”。
永州地处湖南和广东交界的地方,当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岁的老母、堂弟柳宗直、表弟卢遵。他们到永州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在一位僧人的帮助下,在龙兴寺寄宿。由于生活艰苦,到永州未及半载,他的老母卢氏便离开了人世。
柳宗元被贬后,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造谣诽谤,人身攻击,把他丑化成“怪民”,而且好几年后,也还骂声不绝。由此可见保守派恨他的程度。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确表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
永州之贬,一贬就是10年,这是柳宗元人生一大转折。在京城时,他直接从事革新活动,到永州后,他的斗争则转到了思想文化领域。永州十年,是他继续坚持斗争的十年,广泛研究古往今来关于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撰文著书,《封建论》、《非〈国语〉》、《天对》、《六逆论》等著名作品,大多是在永州完成的。
(二)
作者:郭新庆
公元805年八月四日,顺宗禅位。八月五日,改元永贞。宪宗李纯等不及登基,六日就下诏,贬王伾为开州(今四川开县)司马,王叔文为渝州(今四川重庆)司马。转月十三日,革新派其他成员也都被贬出了京城。先是被贬为远州刺史。走在半路,这一年十一月十四日,因朝廷守旧派大臣议论王叔文党贬罚太轻,又加贬为远洲司马。柳宗元由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改为永州(今湖南永州市) 司马。韦执谊因是宰相杜黄裳的女婿,杜黄裳反对永贞革新,韦执谊借丈人的光,数月后才去贬崖州(今海南琼山县)做司马。他和王伾一样,到任不久就忧郁地病死了。
贬官是罪臣,带罪之身形同囚徒。唐朝对贬官的处置是极其严酷的。永贞元年(公元805年)九月十三日,柳宗元遭贬。接到贬诏,他带着年近七旬的老母卢氏,母亲的侄子,表弟卢遵和堂弟柳宗直等人踏上了贬谪的路程。柳宗元和刘禹锡这些人,是宪宗皇帝和权宦们刻骨仇恨的罪人,其贬放
路上遭遇的惨烈,必然远甚过一般人。可对此,柳宗元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的记述,这可能与他的为人气节有关,他不愿低声下气地去哀怨自己的苦痛。大概连柳宗元自己也没有想到,从他踏上了这条贬途起,他一生再也没能从这里走出来。
古时永州地处今天湖南、广东和广西三省交界的地方,远离京城长安三千五百多里,辖零陵、祁阳、湘原、灌(guàn)阳四县,郡治在零陵。境内有南岭的支脉九嶷山,湘江和潇水在这里汇合,绿水青山,景色秀丽。但当时永州却很荒僻,人烟稀少,疾病流行,虫蛇出没,令人生畏。柳宗元住处的四周,毒蛇、毒蜂遍地,仰空视地,让人寸步劳倦。水边还有一种叫射工的毒物,也称射影,传说从水中射人,中者生疮,连中人影子也会得病,由此得名。还有是一种虫怪沙虱,传说会害人。安史之乱后,永州人口锐减至六千三百四十八户,人口二万七千五百八十三人。到元和初年,永州仅有八百九十四户。柳宗元说它是“小州”。柳宗元从四品刺史贬为正六品司马,形同罪犯。以前交往的人都作鸟兽散,亲朋也“羞与为戚”,平时追慕他的人,毁灭书信,隐去交往的痕迹。一时间,让人犹如跌进万丈深渊,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整天“与囚徒为朋”,行如有绳索捆绑,处如戴脚镣和手铐,不敢越雷池一步。每天见到的除了家人就是和尚,孤寂的寺庙生存坏境,让柳宗元痛不欲生。只能一息尚存地苟活着,象老鼠一样惊恐万状地挨着牢狱般生活,朝不保夕。荒蛮里与毒蛇野兽杂居,每天吃了上顿没下顿,连薄粥也接不上。要不是为了家族的存续,早就一死了之了。母亲的死几乎让柳宗元绝望了。他人樵悴的如干枯的树枝条,精神委靡不振,象石头一样,柳宗元已经看不到有出头的一天。刚来永州时,因为司马是编外官职,柳宗元在永州没有固定的办事和住的地方,幸得有他早年在长安结识的重巽(xùn)和尚的帮助,才在龙兴寺住了下来。可人只能围着龙兴寺游走。
在永州的前几年,柳宗元与外界音信断绝,朝中的故臣旧友因怕受其牵连没有人敢给他写信,直到四年后柳宗元才陆续收到京城里的书信。《柳集》卷三十收录了六封元和四年(公元809年)起他写的书信,都是回复亲故好友的,信中详细地述说了贬谪以来的痛苦生活和心境。这六个人中有他父亲的旧友许孟容。许孟容文章写的很好,又极有口辩之才,他在做皇帝身边谏官给事中时,以仗义执言闻名朝野,深受人敬重。柳宗元岳父杨凭被贬临贺尉时,许孟容接任京兆尹。其间他做了一件震惊朝野的事,让宦官和权贵目瞪口呆。当时神策军官
吏李昱(yù),借人钱不还,许孟容遣吏捕获后,责斥说: 如不按期还钱你就得死。此语一出,一军尽惊。这简直是在老虎口里拔牙,以前没人敢这样做。宪宗下诏要把人交禁军议治,许孟容执意不放人。他说:我这是为陛下抑制豪强,不还钱,我死不从命。宪宗没法嘉其守正,李昱只好还钱息事。自此京师豪强大族收敛多了。许孟容为人刚正不阿,柳宗元很钦佩。许孟容写信安慰柳宗元,这应是父亲先友的情意,可也是要付出很大勇气的,这让柳宗元非常感动。居蛮荒五年与外界隔绝的柳宗元忽然收到许孟容的来信,欢喜跳跃,恍惚象在梦里一样,“捧书叩头”,惊喜地战栗着,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其间写信安慰柳宗元的还有岳父杨凭和以前在京时的好友。有个叫李建的两次写信问候柳宗元,还给他带去治病的药饵,并写信让在常州做刺史的哥哥李逊关照柳宗元,这让“蛮夷中”的柳宗元,“闻人足音”,就高兴地说不出话来。
“长为孤囚,不能自明。” 这是柳宗元《与顾十郎书》里的一句话。当年向柳宗元求利求进不得者,这时借八司马遭贬之机,蓄意煽惑,诽谤诋毁,尽为仇敌。他们和宦官、藩镇一起,指责、攻击革新派。一时间,谤言四起,以至多年以后还追着柳宗元等人不肯散去。无罪遭谤,精神压抑痛苦,使柳宗元百病缠身。柳宗元在给亲友的信里说:“罪谤交积,群疑当道,诚可怪而畏也。”荒乱耗竭,人昏昏沉沉连走路都不知东西。“残骸余魂,百病所集,痞结伏积,不食自饱。”这里说的痞结,是一种腹中结块的病症。犯病时,忽冷忽热,水火互至,肌骨一点点被消损掉了。加上遭遇丧母等大变故,忧恐失神,想读书可随之又遗忘了。永州多火灾,五年之间,柳宗元遭遇到四次大火。人虽光脚跑出来了,可墙倒窗毁。书籍散乱毁裂,不知所往。每次遇大火,人整天迷糊,一句话都不说。元和七年夏天永州频发火灾,多时日夜数十次,少时也有五六次,一直过了三个月才停息。转年夏天又是这样。火灾时人无处安身,一些老弱者被烧死了。早晨人不敢烧火煮饭,夜里也不敢点灯,人都坐在屋顶上,左右环视,彻夜不能安歇。说到大火,《柳集》有一篇《逐毕方文》。毕方,是传说中的怪鸟。《山海经》说:“(章莪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huì嘴),名曰毕方。”毕方是火神,常衔火在人家作怪灾。“柳宗元戏作《逐毕方文》,以驱火神。常年居蛮夷中,人已经习惯炎毒了。眼睛昏花,手足肿痛,这都是很平常的事。恶劣的贬放生活,柳宗元疾病缠身,气虚体弱,痛苦的精神折磨,让
他“人事百不记一”,整日除了忧惧,就是疲惫地昏睡。开始时一二日发病,后来一月发病二三次。由于服药太过,伤了中气,走路膝颤,坐时肢体疼痛或麻木。一遇北风晨起,寒气中体,人就发烧畏寒,头发脱落稀疏,猛然注视,怪异的样子让人害怕,一点不像北方人。楚、越间声音特异,说话鸟语,现在听来也不觉怪异了,自己和当地蛮夷人一样了。囚徒一样的牢狱生活,一年都洗不上一次澡,“一搔皮肤,尘垢满爪。忧恐悲伤”,都没法和人说。最让柳宗元痛不欲生的是荒蛮中无婚配子嗣,每想起这件事柳宗元就“摧心伤骨,若受锋刃”。像刀割一样。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柳宗元想做一个老百姓,耕田艺麻,取老农女为妻,生男育女。柳宗元在永州有《觉衰》诗说:“齿疏发就种,奔走力不任。出门呼所亲,扶杖登西林。”不到四十岁,就像一个衰竭的老翁一样。后来贬放到柳州情况并不比永州好多少。当时柳州阴森野葛蔽日,树上挂满了像葡萄一样的毒蛇。柳宗元刚来时,社会治安不好,缚壮杀老,整夜嚎哭不断。柳宗元这时病的瘦削如箭杆一样,就差死神向身上拔毛了。柳宗元在柳州为刺史,虽是有实权的地方官,但还是贬吏,压抑的心情始终也挥之不去。柳宗元《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诗说:“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沈德潜称此篇为柳诗七绝“压卷”之作。诗中姓曹的侍御史不知为何人,应是柳宗元熟悉的朋友。象县是柳州的属县,离州衙龙城应不算远,大概有一百几十里路。朋友路过,在船上写信给柳宗元。可柳宗元却回赠诗说“遙”不能见,说他自己想采一朵白蘋花送给朋友表达心意,都因不自由而做不到。正话反说,本来近在咫尺,却反说遙不可及。一个“遙”字隔绝了近在眼前的好友,把遭贬没有自由和怀念友人不得相见的痛苦绝妙地收在了一个“遙”字里,这反而更加倍增其哀痛。柳宗元在离开永州时,曾有诗寄送给为他饯行的亲友说:“无限居人送独醒,可怜寂寞到长亭。荆州不遇高阳侣,一夜春寒满下庭。”诗中独醒句是用典,引之屈原《楚辞?渔夫》:“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柳宗元这是说,送行的诸公根本不会体会到他此时此地的心境和情感。高阳侣,是说晋代的山简。他为征南将军,都督荆湘交广四州军事时,不理政事,整日沉溺醉饮高阳池上。汉代郦食其说:自己是“高阳酒徒,非儒人也。”读这首诗,让人百感交集。柳宗元与屈原有相似的人生经历,在昏恶的社会里,他们都为觅不到知音而痛苦和孤独。
屈原被逼疯了,投了汨罗江。柳宗元一声不吭地强忍着,人一点一点被折磨耗尽了,可至死也不低头。痛苦无奈,柳宗元恨不得找一酒鬼,与之一醉方休。
“今不得志,著书传后。” 柳宗元感叹人生短暂,他对复出为官已经绝望了。永州地处荒蛮,但景色幽美。为了舒缓压力,柳宗元常与朋友出去游走。为记游事舒心志,柳宗元在在永州陆续作《永州八记》等光彩耀世的华章,开创了文人游记的先河。虽然出游遇到幽树好石,会暂得一笑,可其乐只是一时,为什么呢?柳宗元说这就像关在监狱里的犯人遇和美景色,会靠墙搔痒,伸展支体,得一时之乐一样:而后顾地窥天,不过寻丈很小的地方,终不得出。想到这怎么会感到舒畅呢? 永州荒蛮牢狱之境并没让柳宗元屈服。柳宗元在给许孟容的信里说:自己早年就 “唯以中正信义为志,以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他说自己思想的本意就是这样,他不会因遭难就改变。柳宗元通晓历史,他说:自古贤人才士,因坚持志向,遵守本分,被谤议不能自明者,有数以百计。“贤者不得志于今,必取贵于后,古之著书者皆是也。”他也要这样做。但每一次拿起笔来想写点东西,就因“神志荒耗,前后遗忘,不能成章。”他每次读古人的书传,只看了数页,就看不下去了。等再翻看时,连名字都忘掉了。他拖着病体,坚持读“经史诸子数百卷”,常常是惊悸梢定,就伏案苦读,从中得见圣人用心,贤士君子的思想。久而著书数十篇。柳宗元后来说:在永州“自贬官来无事,读百家书,上下驰骋”,通晓了作文章的利病,从而成就了他的文学成就。柳宗元曾对李建说:贫穷是读书人的常态,我现在虽瘦弱而气力不足,但能坚守此道,也感到像吃糖一样甜。“贫者士之常”,这话出之《列子?天瑞篇》:“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说读书人安心贫困终生是很正常的事,没有什么可忧伤的。柳宗元遭贬,贫病交加,可想到“贫者士之常”这一君子之道,心境开朗多了。在那样恶劣的困境里能坚守此道,自古没见有第二人。其苦痛哀乐是常人没法想象的。
“亲朋凋落,孤雁悲鸣。”贬来永州前,柳宗元所敬重并影响一生的陆质病死了;转年,贬在渝州的王叔文被赐死杀害了;王伾病死在开州。韦执谊最晚贬出京城,两年后也郁闷死在崖州。来永州不久,柳宗元又遭丧母之痛。元和五年(公元810年)随行的女儿又病死了。元和三年,八司马之一的凌准在连州病死了。元和六年(公元811年),柳宗元的好友吕温死于衡州,四十岁。在永州,两个姐夫及众外甥也都死了。后
来在柳州,柳宗元的亲友几乎都丧亡殆尽。从父弟宗直,在柳宗元遭贬时,他一直陪侍在身边。柳宗元再贬柳州,他又跟着来了,可没想到来柳州刚二十天,就染病死了,年仅三十三岁。这对柳宗元的打击非常大。他慨叹自己只能老死在柳州了。这时与柳宗元相处的难友都离去了,遭贬的八司马也陆续都“量移”得到了升迁,只剩下柳宗元一人还孤苦伶仃地留在贬地,痛苦地挨着日子。施子瑜《柳宗元年谱》说:柳宗元在死前一二年,“心绪绝劣,则自知不寿”。人性也有脆弱的一面。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也就是距柳宗元死前的一年,与柳宗元交好的李夷简召为御史大夫,进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作了宰相,为此柳宗元写心给他,乞请援引。他在书中说:“日号而望者十四年矣”,“仰望于道,号以求出”。用词卑屈迫切。看来柳宗元至死也没有放弃想复出做一番事业的念头。可李夷简在相位不过三个月,此事自然也就没了后音。十四年贬放至死,是柳宗元人生最痛苦难耐的经历,可它却奇迹般地铸就了柳宗元的人生辉煌,使他成了那个时代以至以后的历史都没有人能摸其项背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柳宗元是有唐以来的大儒,他的思想光耀千古;他的文章同屈原的《楚辞》和司马迁的《史记》一样,永存史册。自古以来,为人灵活者受人喜欢,而严肃谨慎者受人敬重。柳宗元是后者。下一讲我们介绍柳宗元的思想,欢迎收看。
二、被贬柳州
站在柳侯祠内,望着身材高大、昂首挺立的柳宗元的雕像,我怎么也喜兴不起来。心里总是在想:47岁,47岁正当盛年,对于一个人的一生,尤其是对于一个怀有远大理想的人的一生,应是何等的年华,而胸有抱负的柳宗元却客死他乡,怎叫人不悲愤心怜?端详着“荔子碑”,看着后人对柳氏的哭诉,我的思绪也不由得回到了唐朝……
柳宗元青年时代就立下雄心壮志,仰慕“古之夫大有为者”,向往于“励材能,兴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他25岁时已是“文章称首”的长安才子,刚考中了博学弘辞科,又与礼部郎中杨凭之女新婚,逐步成为文坛领袖,政坛新锐。在其后的几年里,柳宗元又成为了当时皇帝的老师王叔文革新派的中坚分子,以热情昂扬、凌厉风发的气概,准备施展自己“辅时及物”、“利安开元”的抱负。然而,由于顺宗皇帝李诵即位时就已经中风,说话也不清楚,虽然有心改革朝政,但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加上官宦与藩镇势力强大,所以革新实行了几个月就以失败而告终。元和四年八月,反对革新的太子李纯即位,九月,柳宗元立刻被贬邵州刺
史,行未半路,朝议认为处之太轻,又改贬永州司马。当时同时被贬的包括他的好友刘禹锡等人共有八位,史称“八司马事件”。以柳宗元的才情和抱负,为一革新贬来谪去,心里很是愤懑和莫名的悲哀。初涉柳州,柳宗元在城头写下《登柳州城楼寄漳汀连四州》一诗:“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然而,在接触了柳州勤劳淳朴的各族人民,了解当地人民的困苦生活后,柳宗元的心情释然了,他看淡了革新的切肤之痛,官场的勾心斗角,下决定在柳州做一番事业,为柳州人民办些实事。
从元和十年的六月到元和十四年十一月,43岁的柳宗元被贬柳州的四年时间里,从实际出发,推行教化,为民办实事,得到柳州人民的信赖。唐元和十年八月,柳宗元刚到柳州两个月即着手重修被损的文宣王庙。这一工程在历史上受到人们称道。同时还兴办学校,普及教育,广收学子,亲自授课。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曾写道“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柳宗元到柳州时,柳州人都是从江河里取水饮用,不知道打井取水。江岸陡峭,取水艰难,到了旱季,取水路途更加遥远。千户人家,万户人口,吃水用水都是背负着小口大肚子的罂瓶,极其困难地沿着狭窄的崖路上下往返到柳江边汲水。第二年三月,柳宗元与谈康和尚、副将米景等人经过考察选址,在城壕边打井,挖下六丈六尺深找到泉眼,历时一月水井凿成,一举解决了柳州城内民众的饮水困难。
唐朝时期的岭南一带有一种通行的做法,就是用子女做抵押借钱。约定如不按时还钱取赎,等到利息累积到和本钱相等时,就把抵押的子女没收,永远成为债主的奴婢。当时柳州不少劳动人民在大地主和高利贷者的盘剥下,交不起租税,还不清债务,被迫以子女做抵押品,到期无力赎回,便沦为奴婢。柳宗元了解情况后做出决定,规定凡是沦为奴婢的人,可按照当奴婢的时间计算工钱,如应得工钱已达到所欠租债的数目,便可以赎身回家。这项措施在柳州一带推行后,仅一年时间内,就使上千奴婢获得了自由。当时管辖广西各州的观察使将柳宗元的这一做法推广到广西其他州,亦大见成效。
柳宗元还在柳州城西北隅“手种黄柑二百株”,拉开了柳州开荒植树、种果、修路的序幕。最终形成了今天柳州一带“香柑遍地,绿柳成行”“柳侯泽惠,万世流芳”的胜景。
“永贞革新”的失败和其之后的被贬,对政治上踌躇满志
的柳宗元是沉重的打击,但对于他在文学创作方面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孔子简简单单一句“学而优则仕”却成了历代文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和传统。直到文学鼎盛,士子莘莘,造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高峰的唐代,众多的文人志士兼容并包,博古通今,为中国文学增添了绚烂的色彩。他们中有的漫游山川边塞,洒脱不羁,有的读书寺观山林,风流飘逸。但是更多的则依然选择了入仕,立志从政为国,他们中有的也许一帆风顺,才华得以施展,却也有很多怀才不遇,惨遭贬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便是后者中的一个。
认识文人的柳宗元是从他的《小石潭记》、《捕蛇者说》、《永州八记》和《江雪》、《渔翁》开始,而真正进入政治的和文人的柳宗元的心灵还要从柳侯祠开始。
我们知道,文人贬谪而形诸歌吟,自屈原而后,历代不断,但从未像唐代一样拥有如此之多而且如此好的贬谪作品。李白贬夜郎途中,王昌龄龙标之贬,刘长卿的两次贬谪,都有很好的诗。贬谪的悲愤不平,孤独寂寞,凄楚忧伤,和对于生命的执着,对于理想的追求,构成了贬谪文学丰富多样的内涵,拥有这样内涵的贬谪文人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柳宗元。
在以诗为荣的唐代文学中,柳宗元的诗,大都写作于被贬之后,在大家辈出,百花争艳的唐代诗坛上,是存诗较少的一个,但却多有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受基础上,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创造出一个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代表当时一个流派的杰出诗才。
正如前面提及的子厚在《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写道的,诗中没有故作哀愁的无病呻吟,有的是巨大人生感恨形成的刻骨凄怆;憔悴的容颜,销魂的别恨,遥无际涯的愁思,肝肠寸断的哀怨,印证着被谪诗人的苦难,充溢着他们掺和着血泪的悲伤意绪。难怪清人贺裳评其诗谓曰:“柳五言诗尤能强自排遣,七言则满纸涕泪。”
在人们耳熟能详的两首柳诗中,一首是《渔翁》,另一首是《江雪》。
当暗淡的冷色调与词语尖利的峭硬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无论是作品的基调,还是作者的感受,都势必呈现出冷峻的风格。这种特征,便集中体现在被誉为唐人五言绝句最佳者《江雪》中: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那忧愤,寂寞,孤直,激切的心性情怀,在这峻峭的诗境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闪现着一种深沉凝重而又孤傲高洁的生命情调。
但是,被贬的柳宗元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只是悲怆,《渔翁》就给我们展现了诗人淡泊纡徐的一面:
“渔翁夜傍西岩宿,
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这首诗造语平实,设色淡雅,情志悠闲,境旷意远,但又不同于陶渊明的平和旷达与韦应物的怡悦清丽,淡泊中寓幽怨,见峭厉。尽管诗人有意将此幽怨淡化出去,但是痕迹却未能全消。
郁郁不得志的文人自古至今都在演绎着一段段离合悲欢,但是,每当谈到柳宗元,心里总会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我想,真正感动着我们的,应该是那个逆境中脆弱伤感而又坚强不息的灵魂吧。
寂处观群动,独立自吟诗。——这就是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代宗大历八年出生于京都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史称柳河东或柳柳州。贞元九年考取进士步入官场,几年之后因为参与改革失败被贬永州、柳州,开始了悲惨的贬谪生涯,长期的贬谪,沉重的政治压抑和思想苦闷,使柳宗元享年不永,47岁即卒于柳州贬所。
三、王叔文为人
王叔文(753年-806年),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朝中期政治家。
苏州司功出身,善围棋。唐德宗时,担任太子李诵侍读,“常为太子言民间疾苦”,获太子喜爱。永贞元年(805年)正月,唐德宗驾崩,顺宗即位后,即授叔文翰林待诏兼度支使、盐铁转运使,联合王伾、刘禹锡等人,有意推行政治改革。拉拢德宗朝宰相兼度支使盐铁使的杜佑,但实际主导政事;再以世族出身、时任监察御史的柳宗元出任礼部员外郎,作为缓和官僚反弹之手段。
在内侍省则以东宫系统的李忠言对抗神策军系统的俱文珍、刘光琦,但由于以整肃宦官为诉求,无法在内侍省得到支持。王叔文着手减免税赋,罢诸道速奉,废止宦官把持的宫市,史称“市里欢呼”,“人情大悦”。三月,俱文珍联合裴钧等人迫使顺宗立李淳(李纯)为太子,而王叔文随后与西川节度使韦皋决裂,韦皋投靠太子一方。八月,扶立宪宗,以顺宗为太上皇,是为“永贞内禅”,贬王叔文为渝州司户,元和元年(806年)赐死。王伾被贬为开州司马,不久病死。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韩晔、凌准、程异及韦执谊等八人先后被贬为边远八州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二王前后掌权一百四十六天,史称“永贞革新”。
中文名
王叔文
国籍
唐朝
民族
汉
出生地
唐越州山阴(今绍兴)
出生日期
753年
人物生平
侍奉太子
王叔文是越州山阴县人。因棋艺任翰林院
待诏,略知诗书,喜欢谈论治国方略。
唐德宗命他侍奉太子李诵。李诵曾和侍读们议论政事,谈到宫市的弊端,李诵说:“我见皇上时,将尽力陈述这看法。”众侍读称赞李诵的仁德,只有王叔文不说话。众人散去,太子对王叔文说:“刚才谈论宫市,为什么只有您不说话?”王叔文说:“皇太子侍奉皇上,除按礼节问候饮食身体外,不应擅自干预宫外事务。皇上在位年岁已久,如果有小人离间,说太子收买人心,那么自己怎能辩解?”李诵感谢他说:“如果没有先生,我怎能听到这话!”从此看重他,宫中的事情,倚仗他来决断。
王叔文常在回答李诵问话时,就说:“某人可任宰相,某人可任将军,希望今后任用他们。”他秘密结交想寻机快速升迁的当时知名人士,和韦执谊、吕温、李景俭、韩晔、韩泰、陈谏、柳宗元、刘禹锡等十几人,结为生死之交;凌准、程异又通过他的党羽结识了他;将帅王公,也有秘密送礼请求结交他的。
渐掌大权
唐德宗驾崩,李诵依遗诏,是为唐顺宗。当时唐顺宗病倒很久了,不再干预众多政务,住在宫中挂着帘幕,宦官李忠言、美人牛昭容在左右侍候,百官呈上奏议,唐顺宗从帘幕中决定是否可行。
王伾经常劝皇帝委政王叔文,宫中宦官逐渐都知道了这事。一天,皇帝把王叔文从右银台门召进宫中,进入翰林院,任学士。王叔文与吏部郎中韦执谊要好,就请求任命韦执谊为宰相。王叔文依靠王伾,王伾依靠李忠言,李忠言依靠牛昭容,相互勾结。政务交给翰林院,王叔文决定取舍,在中书省宣读昭令后,让韦执谊在外承旨执行。又与韩泰、柳宗元、刘禹锡、陈谏、凌准、韩晔相呼应,互称管仲、诸葛亮、伊尹、周公。凡是他们的党羽都洋洋得意,认为天下无人匹敌。
永贞革新
王叔文未掌权时,常说钱财和粮食是国家根本,掌握好可控制军费赋税,可操纵市场和士人。王叔文刚进入翰林院,从苏州司功参军升任起居郎,不久就兼任度支、盐铁副使,任命杜佑为使,实际上王叔文掌权。几个月后,又任尚书省户部侍郎,仍旧任副使、学士。宦官俱文珍讨厌他玩弄权势,就免去了他学士的职务。命令发出,王叔文大惊,对人说:“我必须不时到这里商量公务,如不挂这职务,没办法进入内廷。”王伾为他请求,才允许三五天进一次翰林院,终于免去了内廷职务。王叔文刚进内廷,私下筹划,机谋不露声色,靠以言辞褒贬升任罢免官员。人们没看出本质,相信他是奇才,等到他掌管两使的权力,供职外廷,愚者智者都说:“城墙中的狐山中的鬼,必定夜晚号叫躲在洞里才能给人祸福,人们才认为
它们神奇可畏,一旦白天出来在路上跑,无能是必然的。”
王叔文在官署里,不再履行公务,召集他的党羽私议,策划夺取宦官兵权。就任命原将军范希朝统领京城西北各镇行营兵马使,韩泰任他的副手。开始,宦官还没觉察,等到边境诸位将领各自打报告向神策护军中尉道别,并说将隶属范希朝,宦官才察觉兵权被王叔文夺去了,神策护军中尉就命诸将不要把兵马交出。
范希朝、韩泰已抵达奉天,诸将不去参见,就回京了。不久,王叔文母亲去世了。前一天,王叔文在翰林院摆下酒菜,宴请诸位学士和宦官李忠言、俱文珍、刘光奇等人,饮酒间,王叔文对诸位说:“我母亲病重了,近来尽心竭力处理国家事务,不推辞得罪人和困难事的原因,是想报答皇上的重用。如一旦服丧离职,各种坏话都来了,谁是肯帮我说句话的,希望诸位不带偏见地评价我。”又说:“羊士谔诽谤我,我想用杖刑杀死他,但因韦执谊懦弱而没成。我生平不认识刘辟,他就转达韦皋的意愿请求掌管三川,刘辟闯门求官,想抓住我的手,难道不是行凶者吗?我已令人打扫木场,将要杀他,韦执谊坚持不让。每次想到放走了这两个家伙,就让人不高兴。”又自述掌管度支以后,兴利除弊,当作自己的功劳。俱文珍接着他的话驳斥他,王叔文无言以对。
惨遭杀害
王叔文不想立皇太子。唐顺宗既然久病不愈,百官、京城和各地请求立太子,不久诏书颁下立广陵王李纯为太子,全国人都高兴;只有王叔文面有忧色,但也不敢说这事,只是吟诵杜甫题诸葛亮祠堂诗末句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接着哽咽流泪,人们都私下嘲笑他。皇太子代理国政,贬他任渝州司户参军。
元和元年(802年),王叔文惨遭杀害。
历史评价
《旧唐书》:“执谊、叔文,乘时多僻,而欲斡运六合,斟酌万几;刘、柳诸生,逐臭市利,何狂妄之甚也!章武雄材睿断,翦削厉阶;洎逐群、度而相异、镈,盖季年之妖惑也,夫何言哉!”
《新唐书》:“叔文沾沾小人,窃天下柄,与阳虎取大弓《春秋》书为盗无以异。宗元等桡节从之,徼幸一时,贪帝病昏,抑太子之明,规权遂私。故贤者疾,不肖者媢,一偾而不复,宜哉!彼若不傅匪人,自励材猷,不失为明卿才大夫,惜哉!”
刘禹锡:“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既得用,自春至秋,其所施为,人不以为当非。”
冯梦龙:“叔文固憸险小人,此论自正。”
张燧:“王叔文以不良死,而史极意苛谪,以当权奸之首,至与李训辈齐称,抑何冤也!观顺宗即位之初,所注措如罢官市,却贡献,召用陆贽、阳城,
贬李实,相杜佑、贾耽诸耆硕,革德宗大敝之政,收已涣之人心,皆叔文启之也。其所最要者,用范希朝为神策行营节度使,韩泰为司马,夺宦官之兵而授之文武大吏。卒为宦官所持,遂亟贬至砣死,而祸亦最烈,实由于此。当刘辟为韦皋求三川,至许以死,相助金钱,溢于进奏之邸。使叔文小有欲,不难为所饵,顾叱而欲斩之,抑何牡也!皋以逆知叔文之失宦者心,故敢抗疏直言其失而亡所顾忌,岂得为定论耶!嗟乎!叔文诚非贤人君子,然其祸自宦官始,不五月而身被恶名以死,此其情有可原者,故为表之。 ”
王夫之:“王伾、王叔文以邪名古今,二韩、刘、柳皆一时之选,韦执谊具有清望,一为所引,不可复列于士类,恶声一播,史氏极其贬诮,若将与赵高、宇文化及同其凶逆者,平心以考其所为,亦何至此哉!自其执政以后,罢进奉、宫市、五坊小儿,贬李实,召陆贽、阳城,以范希朝、韩泰夺宦官之兵柄,革德宗末年之乱政,以快人心、清国纪,亦云善矣。”“所可憎者,器小而易盈,气浮而不守,事本可共图,而故出之以密,谋本无他奇,而故居之以险,胶漆以固其类,亢傲以待异己,得志自矜,身危不悟,以要言之,不可大受而已矣。因是而激盈廷之怨,寡不敌众,谤毁腾于天下,遂若有包藏祸心为神人所共怒者,要亦何至此哉!”
王鸣盛:“叔文行政,上利于国,下利于民,独不利于弄权之阉臣,跋扈之强藩。”
李慈铭:“史称叔文非有枭杰之恶,磐石之势,徒藉久侍东宫之故,乘顺宗风痦,乃倚王坯,结李忠言,以通牛昭容,辗转为奸,遂据势要。后日宦官一怒,太子监国,叔文就死,如磔孤雏。”
蔡东藩:“王叔文非真无赖子,观其引进诸人,多一时知名士,虽非将相才,要皆文学选也。王伾与叔文比肩,较为贪鄙,招权纳贿,容或有之,乱政误国,尚未敢为,观其贬李实,召陆贽阳城,罢进奉宫市五坊小儿,举前朝之弊政,次第廓清,是亦足慰人望,即欲夺宦宫之柄,委诸大臣,亦未始非当时要着,阉寺祸唐,已成积习,果能一举扫除,宁非大幸?误在材力未足,夸诞有余,宦官早已预防,彼尚自鸣得意,及叔文请宴自陈,王伾卧床长叹,徒令若辈增笑,不待宪宗即位,已早知其无能为矣。韦执谊始附叔文,终摈叔文,卒之同归于尽。八司马相继贬窜,数腐竖益长权威,加以韦皋裴均严绶等,上表请诛伾文,复开外重内轻之祸,自是宦官方镇,迭争权力,相合相离,以迄于亡,可胜慨哉!”
史书记载
《旧唐书·列传第八十五》
《新唐书· 列传第九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