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5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55.75 KB
- 文档页数:2
565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发表时间:2012-10-15T16:47:38.9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4稿作者:姚文冰时嘉琪
[导读] 因此,建议各相关机构加强对中药制剂生产、工艺的监督及临床使用的管理。
姚文冰时嘉琪(广西北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536000)
【摘要】目的分析北海市2009-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北海市2009-2010年收集565例ADR/ADE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65例ADR/ADE中,女性多于男性;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易引发药品不良反应最多;涉及的药物种类以抗微生物药物居首位;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保证公众用药安全。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4-0283-02 近年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呈不断上升趋势,特别是一些严重的ADR/ADE,可能会导致重要器官损害、致畸甚至危及生命或死亡。为了保障患者安全用药,对北海市2009-2010年收集565例ADR/ADE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本市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北海市2009-2010年各监测单位上报北海市ADR中心的565例ADR/ADE报表,按照国家卫生部下发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采用Excel电子表格筛选,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类别、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类型、给药途径、药品不良反应的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
565例ADR/ADE病历报告表中,男性219例(占44.07%),女性316例(占55.93%);年龄最小30天,最大81岁。
2.2 引起ADR/ADE药品给药途径与分布情况
565例发生ADR/ADE的患者中,以静脉滴注为主,443例(占78.41%);其后依次为口服50例(占8.85%);皮下注射25例(占4.42%);肌内注射19例(占3.36%);静脉注射14例(占2.48%);眼内用药5例(占0.88%);局部外用5例(占0.88%);皮内注射3例(占0.53%);吸入1例(占0.18%)。
2.3 引起ADR/ADE的药品种类及构成比
565例ADR/ADE报表中,共涉及药品9大类,其中抗微生物药所占比例最大,278例(占49.20%)其次是中药制剂128例(占
22.65%);生物制品45例(占7.96%);消化系统用药14例(占2.48%);抗病毒药11例(占1.95%);抗癫痫药/抗惊厥11(占
1.95%);呼吸系统用药10例(占1.77%);循环系统用药9(占 1.59%);其他59例(占9.03%)。
2.4 累及器官/系统以及主要临床表现
根据《WHO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1],565例ADR/ADE中,ADR/ADE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见表1。
表 1 ADR/ADE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主要临床表现
累及器官/系统例数(n) 构成比(%)主要临床表现
皮肤及其附件损害 251 44.42% 皮疹,瘙痒,红斑疹,皮肤脱落
全身性损害 104 18.41% 过敏样反应,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紫绀,寒战、高热,无力
消化系统 83 14.69%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
神经系统 49 8.67% 头晕,头痛,心悸,烦躁不安,抽搐,锥体外系病
循环系统 18 3.19% 头晕,潮红,静脉炎,面部水肿,下肢
水肿
呼吸系统 17 3.01% 呼吸困难,喉水肿,胸闷、气促,咳嗽
局部损害 17 3.01% 注射部位脓肿,局部麻木,注射部位疼痛
其他 26 4.60% 视觉异常,晕厥,白细胞减少,死亡
合计 565 100
2.5 涉及ADR/ADE的结果
药品不良反应的结果有痊愈、好转、未好转、不详、有后遗症及死亡[2]等情况,565例ADR/ADE报告中,痊愈237例(占41.95%),好转327例(占57.88%),死亡1例(占0.18%)。
3.讨论
3.1 患者一般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在565例ADR/ADE报告中,1~4岁的幼儿133例(占23.54%)。因为婴幼儿各个器官的生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对药物的敏感性较高,耐受性也较差,极易发生ADR/ADE,因此,婴幼儿在用药时应严格掌握药品的适应症和正确的用法用量。
3.2 给药途径与ADR/ADE发生的关系从统计数据看,引起ADR/ADE的主要给药途径是静脉滴注443例(占78.41%),这与药物经静脉给药后直接进入血液系统,药液中的微粒、内毒素、PH值、渗透压等均易诱发ADR/ADE,同时药物浓度、滴注速度等与ADR/ADE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在临床给药时应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静脉”的给药原则,尽量减少静脉给药。
3.3 ADR/ADE涉及的药品种类
565例ADR/ADE报告中,抗微生物类药物的ADR/ADE发生率居首位(占49.20%),其次为中药制剂。抗微生物类药物中以头孢菌素类药物(包括复方制剂)的发生率最高107例(占38.49%),头孢菌素类药物因其疗效确切,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较小,临床使用率高,是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原因。中药制剂引发的不良反应也较多共128例(占22.65%),高于国内文献报道[3~5]。由于中药制剂绝大多数为复方制剂,成分复杂,少数杂质难以去除,尤其是注射剂,质量难以控制,与其他药物配伍后极易发生ADR/ADE。因此,建议各相关机构加强对中药制剂生产、工艺的监督及临床使用的管理。
4.结论
通过本文数据的分析,抗菌药物和中成药应列为我市药品不良反应的重点监测药物,在使用此类药物时,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指南》合理用药,同时对婴幼儿和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用药的安全性应加强监测,以正确评估ADR/ADE,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WHO药品不良反应术语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
[2] 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S].2004:3.
[3] 苗会青,林昌文.2010年海南省1568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1,8(9):562~565.
[4] 杨月平.310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调查[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164~165.
[5] 药物不良反应编辑部.2010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概况[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1,13(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