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区域特色如何成为可能——以巴金与巴蜀文化关系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413.71 KB
- 文档页数:6
《巴蜀文化概览》阅读随笔目录一、巴蜀文化概述 (2)1.1 巴蜀地区的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 (3)1.2 巴蜀文化的定义与特点 (4)二、巴蜀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5)2.1 巴蜀文化的起源 (6)2.2 巴蜀文化的发展历程 (7)三、巴蜀文学与艺术 (9)3.1 巴蜀文学的主要形式与特色 (11)3.2 巴蜀艺术的种类与特点 (12)四、巴蜀宗教与信仰 (13)4.1 巴蜀的主要宗教信仰 (14)4.2 巴蜀宗教文化的特色 (16)五、巴蜀民俗与风情 (17)5.1 巴蜀的民俗活动与习俗 (18)5.2 巴蜀的风土人情 (19)六、巴蜀历史文化名人 (21)6.1 巴蜀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与贡献 (22)6.2 巴蜀历史文化名人的影响与意义 (23)七、巴蜀文化与现代社会 (25)7.1 巴蜀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26)7.2 如何传承与发扬巴蜀文化 (27)八、结语 (28)8.1 巴蜀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29)8.2 对巴蜀文化未来的展望 (31)一、巴蜀文化概述源远流长,独具魅力。
作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蜀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远古时期到现代,巴蜀文化历经数千年的积淀与传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
巴蜀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文明时期。
在这片土地上,先后孕育了三星堆文化、金沙遗址等古代文明,这些文明的遗迹为我们揭示了巴蜀文化的初始面貌。
随着历史的演进,巴蜀地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为巴蜀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巴蜀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深受地理环境、民族交融、历史变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地理环境方面,巴蜀地区地势复杂,气候宜人,这使得巴蜀文化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也吸收了周边文化的精华。
民族交融方面,巴蜀地区多民族聚居,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为巴蜀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历史变迁方面,巴蜀地区历经多次战乱与迁徙,这使得巴蜀文化在历经磨难的同时,也得以不断革新与发展。
巴金的文学风格与叙事技巧巴金是我国著名的作家,他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叙事技巧而备受瞩目。
巴金的作品中常常描绘出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深入探讨人性与社会问题。
他有着独特的叙事手法,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和观点。
首先,巴金的文学风格非常细腻而现实。
他的作品中往往描写生活中的平凡人物和事件,却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他善于通过真实的描写表达出人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例如,在他的作品《家》中,透过对普通家庭故事的叙述,他深刻地表达了对封建家族道德观念和科举制度的批判。
他的写作风格鲜明地反映出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其次,巴金的叙事技巧独特而出色。
他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和人物描绘,在文字中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他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角色的思想和情感变化。
在他的小说《家》中,他通过对人物心理的细腻描写,展现出了家庭关系中的苦与甜、伤与欢,并引发了对家庭道德的深思。
另外,巴金在作品中经常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使故事更富有深度和内涵。
他以鲜明的形象和有力的符号代替直接的叙述,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他的观点。
比如,在他的小说《家》中,他通过用门窗、婚礼等元素来象征人物的命运和精神状态,揭示了人性的脆弱与坚强。
此外,巴金的作品中还常常出现反转、悬念的手法,在情节发展上给读者带来新鲜感和惊喜。
他善于通过精心构思的故事情节引起读者的关注。
他的小说《家》中,通过描写主人公的生活起伏和家庭矛盾,紧扣事件的发展展开,引人入胜,成功地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总的来说,巴金的文学风格和叙事技巧独具特色。
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叙事手法,使他的作品充满了现实主义的力量和人文关怀。
他的作品深入剖析了人性与社会问题,引导读者思考和反思。
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对我们了解和思考社会现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因此,巴金的文学风格和叙事技巧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欣赏他的作品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节:巴蜀艺术与审美艺术(一)1、巴蜀文化的特点2、什么是巴蜀文化3、巴蜀的地理环境对巴蜀文化、艺术有哪些影响。
一、什么是巴蜀文化?四川大学考古学林向教授的说法:认为巴蜀文化由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指中国西南地区以古代巴蜀的先民所留下的历史文化,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及其临近地区,时间上讲想相当于春秋战国到秦汉,共近千年。
这是从考古学角度上来讲的。
广义:包括今天四川盆地及其附近地区的,以历史悠久的巴文化和蜀文化为主体的,同时包括域内各少数民族文化在内的,从古到今的地区文化的总汇。
二、巴蜀文化区域与行政区划的关系巴蜀文化区域和行政区划不等同。
古代巴蜀文化区: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包括四川省、重庆市,以及民族民风与巴蜀基本相同的汉中盆地、黔涪高原、湖北的西南、湘西等区域。
(陕西、汉中、南郑与四川相似)巴蜀文化是中华大文化的地域文化,大文化系统中的小系统。
要看到巴蜀文化的个性、还要看出巴蜀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共同性、共通性。
三、巴蜀文化的特点a、谭先生、刘先生:巴蜀文化具有开放性、整体性、开创性与完美性的结合。
b、谭先生:神奇的自然世界、神秘的文化世界、神秒的心灵世界。
c、罗志田:包容性:具体体现易学、道学、易经之学发达、文风很盛。
d、袁廷栋:由移民文化为载体而表现的兼容性。
e、无具体提出者:巴蜀文化绵长久远、神秘,蜀人从容却含惰性,巴人明快失之浅薄。
四、总体上巴蜀文化的特征:1、文化生态特征:指巴蜀文化生成的独特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这种地理环境造就了巴蜀文化。
神奇、多样性(地貌、地形、气候、植被)、向心(围绕长江水系,十字的地位,交织的文化)。
2、巴蜀文化载体上的特征:易学、道学、宗教、史学、文学,雕塑、绘画、音乐也很突出。
3、巴蜀文化精神:双重性、混合型,善变(创新、“川剧变脸”)、守旧,进取和闲适的混合,聪敏与固执,重虚与务实。
三、巴蜀的地理环境对巴蜀文化艺术有怎样的影响?1、丰富多样的地理环境,为巴蜀文化的产生有很大影响。
《论巴金的创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_文学的渊源关系》.docx巴金说:“在所有的作家中,我可能是最受西方文学影响的一个”。
然而,作为一个中国作家,他文学的根,不可能离开中国文化、文学的土壤,不管巴金是否意识到这一点。
在他的创作里,在他的神经系统内,在他的灵魂中,在他的精神气质里,我们可以随时随处找到他与传统文化、文学的内在精神联系。
莫达尔在他的《爱与文学》一书中这样说:“我们祖先的情感方式和思考方法在某些方面仍然被我们运用着。
我们承袭着他们的灵魂,不是个别的,而是集合的整体;我们是他们罪恶及德性的产物;我们具有他们的特异体质、心灵构造,以及情绪倾向;我们身上印着种族、国家、宗教的特征。
”由此可见,作为炎黄子孙的巴金,从他的社会观、政治观、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等方面,均可窥见传统文学、文化的精魂。
就拿巴金的创作思想、文化观来说,这种影响就十分鲜明,可以说,己金是一位最具中国人文精神的作家。
诚然,巴金没有专门谈论他的文艺思想和创作见解的大块文章,但从他所写的序、跋、后记、创作回忆录、书信、作品中,可窥见他对文艺的独特见解,而这些见解,和中国文学、文化的优秀传统一脉相承,下面从几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坚持文艺战斗的功利目的,创作与“为艺术而艺术”绝缘文学创作为了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回答是不同的,有的是“为艺术而艺术”;有的则是为了茶余饭后的消遣。
但以上的认识在中国文坛上往往站不住脚。
`大多数作家则认为文学创作应具有它战斗的功利目的,主张“为人生的艺术”,自古至今,许多作家都抱着这样的创作宗旨。
唐代的陈子昂、元结,白居易的“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创作准则就十分著名。
这里的“时”即指“时代”、“社会”;“事”则指与国家人民有关的社会事件。
白居易主张写文章、写诗歌都应反映民生的疾苦和指责时政的弊病,写诗要于“时”于“事”起讽喻作用,用讽刺诗作武器。
他还提出诗歌应具有“补察时政”和“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用以影响人的思想意识和改变现实。
巴金语言风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巴金,原名李尧棠,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
他的文学作品,如《家》、《春》、《秋》等,深受读者喜爱,并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巴金的语言风格是其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影响不可忽视。
首先,巴金的语言风格独特,富有表现力。
他的作品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他的文字简练明快,不事雕琢,却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这种语言风格使巴金的文学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让读者深入地理解人物和情节。
其次,巴金的语言风格也具有时代意义。
巴金所处的时代是中国的现代转型期,他的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殊历史背景和社会矛盾。
他的语言风格简洁明快,直抒胸臆,符合那个时代文学的发展趋势。
巴金的文学作品为后来的现代文学树立了典范,其语言风格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巴金的语言风格还具有人文精神。
巴金的文学作品关注人性的复杂性,他通过生动的情节和细腻的描写,揭示了人性的弱点。
同时,他也通过作品传达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究,这种人文精神是巴金作品的重要特色。
总的来说,巴金的语言风格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他的语言风格独特、富有表现力,具有时代意义和人文精神,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在当今文学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巴金的文学作品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其语言风格仍然值得我们
深入研究和欣赏。
巴蜀方言与文化(精选5篇)第一篇:巴蜀方言与文化10.31 一.方言在语法方面表现出更强的地域性,在语言系统中受到社会因素影响最直接的也最能反映该语言所使用的地域、社会、文化的历史和现状及其变迁过程的是词汇。
巴蜀汉语方言说“清早起来三道快,猴子老虎与妖怪”。
巴蜀汉语方言也不例外,迷信的人特别忌讳说凶猛的动物和鬼怪,尤其是早晨。
旧时巴蜀人尤其忌讳说老虎。
主要原因与清初巴蜀闹虎患有关。
只要沾了与“虎”同音的字,往往说成“猫儿”。
“栽秧的女婿,打谷的舅子”。
第一:巴蜀习俗:主人盛情款待栽秧人,每日吃五顿,有酒肉之类。
第二:打谷时伙食相对差些,但饭管饱,菜品较简单。
第三:因平时善待女婿,一般比款待舅子好。
固有此谚语。
二.“喂年饭”1.旧时腊月三十晚上吃完年夜饭后给果树喂年饭,也说“挨刀饭”2.一般是家庭主妇右手拿刀,左手端一碗汤菜饭,带上两三个小孩走进自家院子的果树,大人问:“结不结?”小孩答:“结。
”大人又问:“结好多?”小孩答:“千是千,万是万。
”大家同唱“砍两刀,抹点饭”俗以为以后果子会丰收。
三.语言与历史文化的关系学术界早有论述,罗常培不仅指出了语言学的研究要扩大范围,要联系其他社会现象和意识,阐扬语言学的原理,而且还写作了国内将语言与文化结合起来研究的第一部专著《语言与文化》四.今天在巴蜀地区汉语方言的主体是官话方言。
其中有两个主要的分支:一支分布在成都,重庆,等广大地区;另一支沿岷江而下,分布在岷江以西及以南区域。
这两支分别是:湖广话和南路话 11.13 一.巴蜀地名1.地名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们给自然、地理、实体、人群聚居地以及后来的行政区划所起的别称。
2.巴蜀的地名是巴蜀人在生产活动、社会交往中用来为区域内某个具体地点进行指称的专有名称。
与巴蜀自然和人文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也是巴蜀历史和巴蜀地区的人们生活的忠实记录者。
3.巴蜀地名的形成:有两个主要的途径:①是历朝统治者的命名;②是巴蜀老百姓在生产生活中的约定俗成。
巴金作品特色的分析巴金作品特色的分析巴金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作家。
巴金原名李芾甘,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知道他是四川一个望族子弟。
他虽从小生活富足,却偏爱与一班贩夫走卒做朋友,因而懂得了许多下等社会的艰辛,对他们抱以深切的同情(《家》及《将军》自序中)。
巴金可以说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他的著作有《灭亡》、《海行》、《海底梦》、《电椅》、《光明》、《雾》、《复仇》、《家》、《新生》、《春天里的秋天》、《死去的太阳》、《萌牙》、《沙斗》、《雨》、《将军》等等。
从特色上讲,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富于虚无主义色彩。
虚无主义,也可以说成是安那其主义。
“巴金”这个笔名就是采用安那其主义者巴枯宁(Bakunin)的首音和克鲁鲍金(Kropokin)尾音合成的。
虚无主义否认一切原理原则,否认一切政治权威,将大众置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上,倾向思想和言论甚至行为绝对自由。
巴金的处女作《灭亡》,虚无主义色彩表现的最为浓厚:文中主人公为了爱怜人类转而憎恨人类,为了憎恨人类以至于采取了对大众复仇的举动。
许多批评家都指出巴金笔下的革命家带着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和罗曼蒂克情调,即指此而言。
第二、提倡憎恨哲学。
托尔期泰、泰戈尔等宣传“爱的哲学”,中国新文学作家多爱其影响,冰心是其中的代表。
而巴金竟以“憎”代替“爱”,宣传“憎的哲学”。
这种思想在《灭亡》中表现的最为清楚,李冷和其妺原是“爱的哲学”的信徒,但杜大心则加以强烈反对:你们这班诗人天天专门讲什么爱呀、和平呀、自然美丽呀,天天歌颂造物者的功德呀,其实这种所谓爱、所谓和平、所谓自然美丽,都被你们几个占据了去,至少在我、在那些被汽车碾死的人、在那无数冻死饿死的人,这些东西都是不存在的,所以我要诅咒人生……而你们呢,却拿温柔的话来欺骗人,麻醉人。
……我已经叩遍了人生的一扇扇门,但每一扇门都涂满了无辜者的鲜血。
在这些血迹被洗去之前,谁也不配来赞美人生……。
在《爱与恨》一章,这种思想发挥得更是痛快淋漓:至少在这人掠人、人压迫人、人吃人、人骑人、人打人、人杀人的时候,我是不能爱谁的,我也不能叫人们彼此相爱的……凡是曾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痛苦上面的人都应该灭亡的……我发誓,我拿整个心灵来发誓,那班人是应该灭亡的,至少应该在他们灭亡之后,众才能相爱,才配谈起爱来,在现在是不能够的。
巴金的创作道路、艺术风格和特色巴金传记巴金姓李,名尧棠,字芾甘。
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
“巴金”是他1928年8月写完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时启用的笔名,这个笔名使用的次数最多、时期最长,因此广为人们熟知。
此外,他还用过萧甘、佩竿、余一、王文慧、欧阳镜蓉等二十几个笔名。
一、一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李家的祖籍是浙江嘉兴。
自巴金的高祖李介菴到四川,算到巴金这一辈,李家定居四川已有五代人了。
巴金出生时,三世同堂的李家已是一个长幼五十多人的大家庭了。
在这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的高墙深院里。
巴金作为第三代少爷,受到生活最初的教育。
1919年,伟大的“五四”运动发生了。
随着反帝爱国运动的发展,新思潮在中国大地上迅速传播。
巴金和他的哥哥、姐姐一道,贪婪地读着各种新书新刊。
由各种不同倾向汇聚而成的批判旧世界、改造旧世界的时代思潮,敲击着他的心灵,打开了他的眼界,唤起了他的觉醒,使他的生命焕发出光彩。
1920年9月,在祖父死去半年之后,巴金得以和三哥一道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
这是他在新思潮鼓舞下迈出的第一步。
他并不以此为满足,渴望着参加社会活动,投身社会革命。
巴金对于有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的问题的思考和关注,决心为改造社会的事业和理想而献身的志向,为他以后走上文学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尽管他参与的刊物,加入的团体,写的文章,都带有明显的无政府主义色彩,但从斗争矛头和社会效果看,他实际上从事的是反对军阀统治、反对封建传统思想文化的斗争。
这些活动作为“五四”时期成都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时代要求的。
为了寻找新的朋友,迎接新的生活,1923年5月,不满十九岁的巴金和三哥尧林一道,告别了亲人和家乡,乘木船去重庆,从重庆转赴上海。
在南京、上海求学和养病的三年半时间里,巴金结识和联系了更多的信仰无政府主义的青年,并在1925年初,开始同寓居美国的俄国著名无政府主义者爱玛·高德曼通信。
这一时期,巴金翻译了克鲁泡特金的论著《面包略取》,还翻译和编译了其他一些阐述无政府主义的文章,并在《民钟》、《民众》、《学汇》等报刊上发表了一些以宣传无政府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浅析巴金的文学创作观巴金的文学创作观是20世纪中国文坛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表达思想的同时也勾勒出一种美好的审美观。
巴金的文学创作观以实用主义、情感主义和现实主义为特色,秉承了以下要素:1. 传统民俗文化:巴金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反映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把他家乡民间的传奇传说、民间故事等作品都写进了他的文学作品中,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注社会:巴金的文学作品中多贴近社会现实,他总是尝试着把自己的文学作品放在实际的社会背景之中,把社会的历史变迁以及当下社会上的变化,写进他的文学作品中以展现他对社会的关注。
3. 人性描述:巴金把当时常见病毒式传染性的社会现实和深刻地描摹出人性的两面性,正如他的名言“人性,既有天堂的光荣,又有地狱的暴政”,并以此把人性的魅力表现的淋漓尽致。
4.实表达:巴金的文字表达力非常强,他总是充分利用他的文字,把丰富的思想和情感运用到他的文学作品中,展现出真实的社会现实和精神的深邃。
5.节构思:巴金的作品情节构思极为巧妙,他充分利用对比,把错综复杂的事情描述出来,同时也在情节构思中加入了诗意的情调,令人着迷。
在文学理论上,巴金曾说:“创作一部文学作品,要学会把自己的灵魂让位于事实之上,让文学对真实的表现起到激发作用,而不是限制它的自由。
”这句话是巴金成为现实主义作家的根本出发点。
他的文学作品既有激情,又有温柔,既有悲哀,又有欢乐,使他的文学作品充满了有趣的景象和感受。
巴金的文学创作观不仅反映出他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也注重社会变迁,关注人性的双重性,以及对写实表达和情节构思的坚持。
他的文学创作观充满了创新与审美,在表达思想的同时也勾勒出一种美好的审美观,他启迪了后人,拓宽了文学的领域。
因此,通过对巴金的文学创作观的分析与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巴金文学创作观反映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对社会变迁和人性双重性的关注,以及对写实表达和情节构思的坚持,这一文学创作观令他的文学作品充满了有趣的景象和感受,引发了文学革命,被誉为“现实主义之父”,对20世纪中国文坛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学的文化背景民族特色地域文化与文学创作的关联文学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反映了社会的现象和个人的情感,还承载着浓厚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特色。
地域文化作为文学创作的源泉和灵感,与文学创作有着密切的关联。
本文将探讨文学的文化背景、民族特色以及地域文化与文学创作的关联。
一、文学的文化背景文学的创作离不开特定的文化背景,它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环境和特定民族风俗的集合体现。
文学作品以绘制社会风貌、揭示人性弱点、表达情感体验等方式,将文化的内涵传达给读者,激发读者对文化的思考。
以中国文学为例,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独特的文化背景。
古代的《诗经》、《论语》等经典作品,反映了当时的孔孟之道,传统的礼仪制度以及人际关系的规范。
现代的《红楼梦》等作品,则展示了清朝贵族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性特征。
文学作品通过真实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了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二、民族特色与文学创作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质和价值观念,这些特质和观念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形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学风格和特点。
民族特色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的独特表达。
例如,中国古代文学中常有意境深广、含蓄内敛、倾向于抒发情感的特点。
中国古诗词中的意象丰富多样,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体现了中国人的感性情怀和哲学思考。
而俄国文学则以冲突和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以及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作品,展现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特性格和思想意识。
民族特色是文学作品独特的标志,它使文学作品更具有辨识度,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理解。
三、地域文化与文学创作的关联地域文化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来源,它包括特定地区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历史背景等。
作家常常以地域文化作为创作的题材和背景,通过小说、散文、诗歌等形式展现特定地区的文化特点和独特魅力。
以中国为例,不同地区的文学作品常常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如四川地区的文学作品常常以川剧、川菜等元素为背景,展示川人的豪爽个性和独特风情。
巴蜀文化与文学教学大纲巴蜀文化与文学教学大纲巴蜀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在文学教学中,巴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本文将从巴蜀文化的历史渊源、文学特色以及在文学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巴蜀文化的历史渊源巴蜀地区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文化发源地之一,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蜀国。
蜀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独立王国,其文化在秦汉时期达到了鼎盛。
蜀国的文化特色主要表现在宗教、艺术和文学等方面。
例如,巴蜀地区盛行的道教信仰就是蜀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巴蜀地区的石刻艺术也是蜀国文化的独特表现。
二、巴蜀文化的文学特色巴蜀文化的文学特色主要表现在诗词、小说和戏曲等方面。
在诗词方面,巴蜀地区孕育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如李白、杜甫等。
他们的诗作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表达了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在小说方面,巴蜀地区的蜀本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流派之一,其作品以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为特点,深受读者喜爱。
在戏曲方面,巴蜀地区的川剧是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其音乐、舞蹈和表演形式独特,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三、巴蜀文化在文学教学中的应用巴蜀文化在文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
首先,可以通过选取巴蜀文化的经典作品,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登高》等,让学生了解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次,可以通过讲解巴蜀文化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相关作品。
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巴蜀文化的创作活动,如写巴蜀地区的风景、描绘巴蜀文化的人物形象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文学教学中,巴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学习巴蜀文化,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因此,我们应该将巴蜀文化纳入文学教学大纲,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总结起来,巴蜀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文学特色。
教案二:了解巴金的文学风格和思想。
一、巴金的文学风格巴金的文学作品风格独具特色,代表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现代小说发展的最高水平。
他的小说清新朴素,语言质朴自然,但又不失优美。
他将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对心灵的深刻领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用独特的叙事手法和丰富的语言表现力,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受和共鸣。
巴金的小说情节严谨,最小限度地运用情节曲折,而是通过人物细节和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同时又不显得冗长和厌烦。
人物形象不仅具有立体感,而且符号性强烈,使人们能够从中领悟到更深层次的意义。
另外,巴金的小说也非常注重细节描写,这不仅是对人物心理和环境细致地描写,而且也在正是细节中表达了他对思想、人性的深刻思考,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进而更深层次地理解它。
二、巴金的思想巴金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观念深刻,对于现代文学、现代文化、社会问题等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他的思想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注人性与社会巴金认为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社会环境对每个人都有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中表现出对人类生命性质和社会问题深刻的关注和思考。
他关注人的尊严,反对人的精神瓦解和人的形而上学的肤浅思维。
他的思想深入人心,对读者产生了不可替代的教导意义。
2、追求真理的探究巴金的小说并不只是关注人的生活和社会现实,更重要的是他通过小说的形式进行思辨探究,对诸如战争、革命、宗教、文学艺术的问题等作出深刻而独特的思考。
例如,他在《家》和《子夜》等作品中,表达了生命尊严和自由的主题思想,深刻地揭示了抗战时期人们内心的真实状态。
在《天上人间》中,他以独特的手法表达了思想倒退和理想低落的观察和反思。
3、追求人道巴金始终在追求人道的过程中思考现实,他所追求的人道也不是简单的悲情化,而是更加自觉地承认人性和人生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矛盾性。
他尊崇人的内心真实自觉,反对对人或事物的偏见、片面和扭曲的理解,因此他的思想深刻而且实用。
4、探索生命巴金关心生命的独立性和平等性,他捍卫人类自由和尊严,并提出了追求人生价值和真正意义的命题。
巴金小说中的社会批判与人性开拓的多元文化思考与体现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他的小说作品中常常融入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对人性的开拓。
这种多元文化思考与体现,不仅体现在他对不同社会群体的描写上,也体现在他对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话上。
巴金的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一个主题就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他通过对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等不同社会群体的描写,展现了他们所处的困境和不公平的待遇。
比如在《家》这部小说中,巴金通过对一个农村家庭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下农民的苦难和压迫。
他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农民们的辛苦劳作和无尽的痛苦,从而引发对社会不公的思考。
巴金的小说中还经常揭示了官僚主义、腐败等社会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揭露和批判,他希望能够唤起人们的思考和改变社会的现状。
除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巴金的小说中还体现了对人性的开拓。
他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设计,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家》这部小说中,巴金通过对主人公的刻画,展现了一个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坚强和勇敢。
她不仅要面对家庭的压迫,还要面对社会的偏见和歧视,但她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并为之奋斗。
这种对人性的开拓,不仅体现在主人公身上,也体现在其他角色身上。
巴金通过对不同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他们的善良、勇敢、智慧等多样的品质,从而呈现了一个多元的人性世界。
巴金的小说中还体现了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话。
他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回顾和反思,展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在《家》这部小说中,巴金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描写,展现了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塑造。
同时,他也不回避传统文化中的弊端和局限性,通过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话,展现了一种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冲突。
这种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话,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展现了巴金对文化多元性的思考和关注。
综上所述,巴金的小说中融入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的开拓。
他通过对不同社会群体的描写,展现了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
巴蜀文化的特点及形成与发展内容摘要:所谓巴蜀文化,即巴文化与蜀文化,巴蜀文化的发展形成了自身的特点,而巴蜀文化的特点又限制了自身的发展。
巴文化与蜀文化有着各自的特点和明显的区别,却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割舍不断的关系。
本文由巴文化与蜀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展开,从而探讨她们的特点以及她们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巴蜀文化特点四川重庆联系巴蜀地区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是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
今天的重庆市和四川省古称巴蜀,所谓“巴”,即大致指今盆地东部(即川东地区);所谓“蜀”,即大致指盆地西部和中部地区一级整个盆地连同周边地区。
巴蜀文化是一种内涵丰富,特色独具,影响深远的文化,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的洗练和变革,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特点,并在历史的浪涛中,将会变得更加意蕴深厚。
一、巴蜀文化的特点1、巴蜀文化的地域特点巴蜀山川,自古有雄险幽秀之称: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阁天下险,夔门天下雄。
巴蜀,即巴和蜀。
“蜀”,以成都为中心,包括盆地西部及陕南、滇北一带;“巴”,即盆地东部及附近地区。
巴蜀文化区是指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兼及周边地区而风俗略同的地区。
由于涵盖范围甚广,巴蜀地形复杂多样,含盆地、平原、丘陵、山地、高原、高山诸多类型,大致可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部盆地四面环山,而西面则是高原,地形复杂,海拔悬殊。
2、巴蜀文化区的气候特点巴蜀文化区因地形的多样,自然也拥有了比较多变的气候。
成都平原,古称“广都之野”,适宜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长,这里自古即是山清水秀,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适于农耕的美丽富饶之地。
巴蜀地区的东部盆地,由于四面环山,冬季寒潮不宜入侵,夏季焚风现象显著,具有冬暖、夏热、春旱,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秋季多绵雨的特点。
而巴蜀地区的西部高原,由于海拔悬殊,因而气候变化比较很大,有多种类型,具有干雨季分明、日照充足的特点。
3、巴蜀文化区的自然资源巴蜀文化区正是由于地形的复杂导致了气候的多变,而气候的多变则导致了地理资源的丰富和生物圈的多样性。
浅谈巴金与巴蜀文化的关系——以《激流三部曲》为例一、前言严家炎曾讲过,“要研究四川文学与巴蜀文化,选择巴金也不太合适”①,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是川籍文人中的特例,同李劼人、沙汀和艾芜等其他出色的川籍文人相比较而言,他在作品中表现巴蜀文化特有的文字相对较少。
研究区域文化与作家之间的关系之时,我们也常常会忽视巴金这类作家的存在,巴金与故乡虽然始终保持着距离,但不可否认的是,巴蜀文化对他有所熏陶,更不可忽略他与四川成都之间的血脉联系,巴金的作品必然也会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巴蜀文化特征,与其他川籍文人所表现的不同之处是他对待巴蜀文化的态度,他的作品中更多的是批判和控诉巴蜀文化落后的一面。
二、成长的印记——巴蜀文化对巴金的熏陶带有巴金本人些许自传性质的代表作品《激流三部曲》的背景设置在成都的市井生活中,他把创作的激情全部融入到文字中,拥有川籍作家普遍的创作激情,在作品中展示出了巴蜀地区特有的人文特色:川戏、方言,以及川人的社会生活等,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巴金童年时代的成长环境——成都,成都作为巴蜀文化最为浓厚的中心区域,在巴金的整个思想发展史中,蜀中地区特有的人文精神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脑海中,即使后来远离成都也无法抹去这一印记。
1904年,巴金出生在成都的一个封建大家庭,直到后来去上海求学,这十多年的日子都在巴蜀地区度过。
由于祖父做官,巴金从小的生活足够富余与殷实,在成都的大家庭里度过了衣食无忧童年和少年时光,而成都作为巴蜀文化最为浓厚的地区,自小生活在此的巴金自然受到巴蜀文化的浸染。
1923年,春巴金离开故乡,从此以后一直定居在外,经过后来的种种回忆,身处外乡的他总是心系成都,《激流三部曲》是巴金离开成都以后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陆续完成的,作品从成都传统的封建大家庭展开叙述,时常贯穿着巴蜀世界独有的内容,透露着巴金本人对故乡的怀念,常年在外的生活又使得他能够以旁观者的姿态去审视家乡文化的糟粕,给小说的主题赋予了批判旧思想旧道德的内蕴。
时间空间地域:对巴金小说地域文化弱化的再探讨康鑫【摘要】与李劼人等其他川籍作家对巴蜀文化精神的主动接受不同,在巴金的小说中,广阔的生存空间下徐徐展开的地域性生存样貌被激流奔进的时代话语所消解.在叙事策略上,巴金有意将具体的意象、空间化的叙述要素纳入到时间的进程之中,其小说表现出对时间的独特体验和空间场景描写时间化,使得文本叙事时间维度强化,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和消弭了以地域意识为主要特征的空间维度.这是造成巴金作品地域色彩弱化的极为重要的原因.【期刊名称】《黎明职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1(000)001【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巴金;地域文化;弱化;时间;空间【作者】康鑫【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2文学博士论巴金(主持人:李怡教授)编者提示:北京师大李怡教授组织与主持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研讨巴金的一组论文,我刊上期已刊发2篇,本期续发余下文章。
地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是自然要素与人文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体。
地域与“空间”概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以说,在小说叙述中空间维度首先表现了一种自发的地域意识。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少四川作家以其创作中鲜明的地域特征、独特的地域体验崛起于中国文坛,他们的作品讲述着一个个地道的“四川故事”,展现出西南一隅别具意味的生活图景。
然而当我们考察四川籍文学大家巴金时,发现与李劼人、沙汀、艾芜不同的是,巴金的作品中却很少显示出地域色彩。
在“地域文化”表现上与其他四川作家的差异,无疑能引发我们对巴金作品的再审视。
为避开“反地域性”一词,笔者更愿意用“地域性弱化”来表述巴金的作品。
因为作为四川人的巴金在其深层的精神层面或生命追求上与巴蜀文化不可避免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其作品不着力展示地域生存样貌。
作为现代四川文化的重要代表,巴金与巴蜀文化的关系一度成为学界力图发掘的课题,一批学人致力于研究巴金与巴蜀的密切关联,其中代表性的论文如邓经武《巴金与巴蜀文化》、谭兴国《悠悠故乡情——巴金与成都》、赖武《巴金与成都正通顺街》。
巴蜀⽂化巴蜀⽂化巴蜀⽂化,指四川盆地的地域⽂化。
是灿烂的中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巴⽂化以达州、巴中地区为中⼼。
活动于四川东部、湖北西部、陕西南部及贵州北部。
巴⽂化国家重点保护遗址有:罗家坝遗址(四川宣汉县)、城坝遗址(四川渠县)。
蜀⽂化则由三个古族融合⽽成,以德阳、成都地区为中⼼。
蜀⽂化国家重点保护遗址有:三星堆遗址(德阳⼴汉市)、⾦沙遗址(成都市青⽺区)。
蜀国后成为西周封国,含川西、陕南、滇北⼀带。
巴、蜀交融已是战国之后。
商⾄西周时,蜀⼈与黄河流域民族已有⽂化交流。
出⼟商代后期陶器如深腹⾖形器、⾼柄⾖、⼩平底钵等,虽具地⽅特⾊,但铜镞、铜⼽、铜⽭却为黄河流域常见器形。
出⼟的西周⾄春秋的⽟⽯礼器与中原所出者⼀致。
2018年12⽉,教育部认定四川⼤学巴蜀⽂化传承基地为第⼀批全国普通⾼校中华优秀传统⽂化传承基地。
巴蜀⽂化的发展形成了⾃⾝的特点,⽽巴蜀⽂化的特点⼜限制了⾃⾝的发展。
巴⽂化与蜀⽂化有着各⾃的特点和明显的区别,却在⼀定程度上有着割舍不断的关系。
纵观全局,中国⽂化是⼀个更⼤的概念,它的特点是:中⼼稳定,边缘波动。
⽽巴蜀⽂化,也同样遵循着这个准则,它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保持着稳定性,但是,也适度的容纳着外来⽂化。
这种特性可以从三星堆到⾦沙的出⼟中看得出来,它拥有着⾃⼰的区域特⾊,与中原地区的特点截然不同。
但是,这些⽂化却⼜与中原⽂化有着丝丝⼊扣的联系。
四川的整体地形是盆地,⽣活在这样的地⽅四川⼈便时常抬头向上看,尽⼒地汲取来⾃四⾯⼋⽅乃⾄于头顶上传来的信息与⽂化。
因⽽,巴蜀⽂化就充满了⽆限的可能与⽣机。
除此之外,巴蜀⽂化还有⼀个特性,那就是关于《易经》的传统深厚⽽浓郁。
宋明理学家程颐,曾说过“易学在蜀”这句话,⼀直到晚清时期,张之洞来到四川,依然能随处可闻关于易学的谈论。
这⾜以证明,易学早已深深的植根在了巴蜀⽂化之中。
可能是因为四川⼈过于独⽴的思考能⼒,巴蜀地区的经学传统,⼀直很薄弱,不像中原地区和清朝的江南地区,发展得红红⽕⽕。
文学中国的巴蜀地域因素一 巴蜀文化的战略位置在重庆跟学界的朋友们欢聚一起,切磋交流“地域文学”的命题,是机会难得,可以就地取材,启动丰富的学术思路。
这是蒙古骑兵西征时,以合川钓鱼城之役,改变文艺复兴以前世界史进程的英雄城;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以坚韧的胆魄承受日本无区别的狂轰滥炸,陷大量日军于中国泥潭而改变世界格局的英雄城。
李白有《送友人入蜀》,讲的是从剑阁山路进入四川盆地:“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展示了巴蜀文化之古老和巴蜀地势之险要。
李白又有《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讲的是对巴蜀山水明月的留恋,以及出川的痛快淋漓。
在如此一个有英雄城可把守,有险峻可拱卫,有江流可进取的地方,谈论地域文化与文学,材料不难随手拈来,实在是令人体验到“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得其所哉。
我出发之前,起码在北京、上海、杭州有五个会议,包括马上要在中南海启动的传统文化讲座。
于此忙碌繁杂中来到重庆,山城的热情给我许多亲切感。
记得四年前,在这里召开抗战六十周年纪念会的时候,我在会上讲了关于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阐发了文学地理学的思路及其与重庆的深刻渊源。
我近年一直在探讨“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学术工程,之所以用“地图”这个概念来讲中国文学,就是讲求在文学发展的完整性上展开其巨大的运行空间,展开其地域文化脉络的丰富性,展开其中的民族、家族、作家个人及其群体的生存流动聚散等空间上的联系,从而动员更加丰富生动的资源,探讨我们民族文学发展过程中完整、丰富、异彩纷呈的文923文学中国的巴蜀地域因素 化精神谱系。
在重绘中国文化地图的命题中,重庆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生命持续发展,没有中断,跟巴蜀地区非常有关系,而且是一种关键性的关系。
蜀中也为中国文学的盛世输送了司马相如、李白、苏轼等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大家。
李白《蜀道难》算得上“蜀中第一诗”,贺知章一见,就称赞李白为“谪仙人”。
巴蜀文化特色特色独具影响深远(巴蜀文化为何如此
特别)
巴蜀文化,又称为四川文化,源远流长已有5000余年发展历程,在中国上古三大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与齐鲁文化、三晋文化等地地域文化共同构成辉煌灿烂的中国文明。
巴蜀大地是中华民族的又一摇篮,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巴蜀是一种特定的称谓,如今已分为巴蜀和蜀。
在战国以前,巴与蜀是分称的,泾渭分明。
"巴"的古义为"吞食大象的巨蟒",中心区域为川东(含重庆)及鄂西地区,涵盖陕南、汉中、黔中和湘西等地;"蜀"的古义为"葵中之蚕",主要地理位置涵盖四川盆地川中西部平原地区。
由是观之,巴蜀的核心区域即为如今的四川省和重庆市四川话是流行于四川、重庆(巴蜀地区)及周边省份临近地区的主要汉语言,包括汉语西南官话中源自古蜀语。
四川话约有1亿6千万的使用者,数量次于日语,多于德语。
四川话也十分有趣。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文学的区域特色如何成为可能——以巴金与巴蜀文化关系为例
作者:李怡, Li Yi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创新研究基地,四川,成都,610064
刊名:
社会科学研究
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 RESEARCH
年,卷(期):2010(5)
1.臧克家少见太阳多见雾 1981(01)
2.老舍我所认识的沫若先生 1986
3.巴金书信·致沙汀19630105 1994
4.巴金书信·致沙汀19630105 1994
5.老舍我所认识的沫若先生 1986
6.臧克家少见太阳多见雾 1981(1)
7.T·艾略特传统与个人才能 1988
8.马识途青峰点点到天涯 1993(2)
9.艾芜我的青年时代 1984
10.黄裳记巴金 1981
11.巴金谈《憩园》 1983
12.巴金《家》初版后记 1985
13.巴金爱尔克的灯光 1990
14.巴金爱尔克的灯光 1990
15.巴金《家》初版后记 1985
16.巴金谈《憩园》 1983
17.黄裳记巴金 1981
18.艾芜我的青年时代 1984
19.马识途青峰点点到天涯 1993(02)
20.T·艾略特传统与个人才能 1988
本文链接:/Periodical_shkxyj201005028.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