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 格式:docx
- 大小:36.22 KB
- 文档页数:14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钟卫华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定义述评
1. 领袖人物给马克思主义下的定义
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这一定义是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来加以界定的,突出了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贡献,但是没有揭示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和本质,也没有揭示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同时会被人误解为只要是马克思的言论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会把马克思主义不同时期形成的成熟的、不成熟的观点都当作真理性的东西。斯大林则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被压迫和被剥削群众的革命的科学,是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切国家中胜利的科学,是关于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这个定义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本质属性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但同样没有揭示马克思主义这门完整科
学的研究对象,只强调了自然和人类社会,而把思维领域排除在外。可见,列宁
和斯大林是从不同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定义的。
2. 国内学者给马克思主义下的定义
国内学者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根据自己的知识、阅历和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定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高放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国际无产阶级领袖和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
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这个定义是简洁的一个定义,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某些
精髓,但不够完整。
吴江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历史科学,是一门迄今为止我们所获得的具有最高视野的阐述人类历史发展的科学,也就是一门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大史学,其中包括着关于人类解放的学说。”这一定义有其合理性,但同样会让人
发生误解,很多人就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产物,随着特定历史条件的消失和环境的变化,对今天马克思主义是否还适用提出了质疑,甚至以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产物来否定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适用性。
段若非也给马克思主义下了一个定义,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世界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更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这一定义正如有的研究者所言,并没有反映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状况,并且这个使用了“特别是、更特别是”的递进副词,这就“把关于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理论,看成不
是马克思主义‘特别’、‘更特别’的内容;即使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
律理论,也被看成不是马克思主义‘更特别’的内容。”
程恩富则认为,经过数十年国内外知识界对马克思主义定义的探讨和争论,
可以给出马克思主义四层面的新定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从创立主体层面界定),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
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术思想和科学体系(从学术内涵层面界定),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指导思想和科学体
系(从社会功能层面界定),是关于人生信仰和核心价值的社会思想和科学体系(从价值观念层面界定)。”除此之外,还有梅荣政、赵家祥、梁树发、郭大俊、桑志达等学者也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以上几种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有合理和创新的地方。但是,相比
较而言,本人认为程恩富从四个方面来定义马克思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比较科学、全面、完整的概括。第一,这个定义既强调了这一理论的创立者是马克思和
恩格斯,又强调了后继者对这一理论的发展及贡献,解决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否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问题。第二,点明了这门科学的研究对象。任何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也有自己的研究对象,这个对象就是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第三,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实现人的解放的理论,但人的解放必须根植于实践的过程中,人的解放是一个过程,必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自己的政权,剥夺剥夺者,并发展生产力,实现共产主义才能最终完成。第四,第一次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信仰和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既是一种人生信仰,也是进步社会传播核心价值的重要基石。
二、马克思主义的内涵阐释
1.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后继者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
这是从创立和发展的主体层面来界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时代需要与继承人类文明成果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了相当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已基本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特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以后,整个资本主义的物质财富像泉水般涌现出来。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巩固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另一方面也使其自身的内部矛盾不断显现出来。自1778 爆发局部经济危机后,经济
危机就周期性显现,劳资矛盾不断激化,工人运动频频爆发。这促使生活在这一
时代的马克思、恩格斯去思考这些现象产生的背后原因,并在吸收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及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创立以后,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这种丰富和发展首先是马克思、恩格斯本人根据实践的发展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不断充实和完善。其次,其继承者根据不同的国情和实践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的丰富和发展。而第二种情况又表现为两个层次:一是领袖人物层次,二是学者层次。
从领袖层次讲,列宁首先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深刻分析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世界历史条件的前提下,创立了帝国主
义论。在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作斗争的过程中,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的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和新的理论概括。在总结俄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基本原则。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帮助中国的知识分子重新思考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并导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并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
重大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除苏联和中国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如朝鲜、越南、古巴、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人物也对马克思主义
理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朝鲜实际相结合形成的金日成“主体思想”,与越南实际相结合产生的“胡志明思想”,与古巴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卡
斯特罗思想等,以及未执政的许多国家共产党领袖(或领导集体)的马克思主义各国化的重要思想,均属世界不断发展着的广义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