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八年级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期末复习知识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127.00 KB
- 文档页数:12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期末复习知识要点一、选择题1.下列卫生习惯与预防蛔虫病无关的是()A.早晚刷牙、洗脸B.不吃没有洗干净的瓜果、蔬菜C.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D.不随地大小便【答案】A【解析】【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详解】蛔虫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其传播途径为饮水和食物。
由分析可知,不吃没有洗干净的瓜果蔬菜、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大便,都能有效的预防蛔虫病;早晚刷牙、洗脸,与预防蛔虫病无关,A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蛔虫病属于消化道传染病,明确该病的传染途径。
2.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A.传染源B.传播途径C.易感人群D.以上缺一不可【答案】D【解析】【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详解】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其中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流感患者等;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如老人和小孩等。
所以传染病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就流行不起来。
故选:D。
【点睛】知道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即能正确答题。
3.下列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的是 ( )A.传染病人要及时隔离B.病死的动物要深埋C.按时做好预防接种D.生吃瓜果要洗净【答案】C【解析】【分析】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详解】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健康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对健康人进行预防接种等措施就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生物: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复习要点汇编(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一、传染病及其预防1、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如空气、饮食、生物媒介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二、免疫和计划免疫1、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组成——皮肤、黏膜和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等;功能——阻挡和杀死病原体,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等功能——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第三道防线:组成——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功能——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其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针对多种病原体都具有防御作用,因此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性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叫做抗原。
2、免疫:最初含义: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现代含义: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已”成分,从而破坏的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坏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
免疫的主要功能:①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②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③免疫监视(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血液中吞噬细胞吞噬各种病菌B.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C.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菌作用D.皮肤和黏膜的保护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详解】“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因此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患过天花的人以后不会患天花”,是因为体内产生了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患过天花的人以后不会患天花”。
故选B。
【点睛】理解掌握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2.下列急救措施中,不正确的是()A.发现因煤气中毒而昏迷的患者,应立即将其转移到通风处B.对溺水造成呼吸停止的患者,应首先清除口、鼻内污物C.户外活动时遇到突发心脏病,呕吐且四肢厥冷的患者,要立即将其搬至屋内D.因外伤造成下肢出血时,可根据出血特点采取不同的止血方法【答案】C【解析】【分析】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急救方法有:拨打“120”急救电话、人工呼吸等。
【详解】A.煤气中毒又叫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大得多,血红蛋白的数量是有限的,这样,就使氧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因此,发现有人煤气中毒,迅速关紧煤气阀,打开门窗通风,降低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快速移到通风处,再救治,A正确。
B.人工呼吸是一种常用的急救方法,用于救助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停止呼吸的病人,以挽救病人的生命。
人工呼吸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首先清除口、鼻内污物,以保持呼吸道畅通,B正确。
【人教版】生物初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当遇到一些突发紧急情况时,我们应力所能及的予以救助,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A.发现因意外事故发生骨折的病人,应立即将病人移至安全的地方并尝试使骨折复位B.发现有人煤气中毒时,立即设法将其转移到通风处C.发现有人心脏病发作,不要随意搬动病人并拨打“120”急救电话D.用指压、加压包扎等措施帮助外伤出血的人尽快止血【答案】A【解析】【分析】对溺水、触电、煤气中毒导致呼吸暂停者,应马上拨打“120”,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详解】A、骨折发生后,应该马上把他送医院或立即向老师报告或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或用简单有效的方法紧急救助,如有伤口,先用现场最干净的布包扎伤口,千万不能帮他现场复位,防止骨骼发生移位,不好医治,A符合题意;B、发生意外事故,人会出现突然停止呼吸的状况,若不及时进行抢救大脑和心脏供氧不足会造成死亡,因此要立即打开门窗,将其转移到通风处,在拨打“120”之后,要进行人工呼吸的方法来进行急救,人工呼吸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
B不符合题意;C、遇到心脏病发作患者要迅速拨打“120”,同时帮助其服药或采取胸外心脏挤压以及人工呼吸进行救助,不要随意搬动病人,C不符合题意;D、用指压、加压包扎等措施帮助外伤出血的人尽快止血,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关爱生命,永保健康,是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
2.将减毒处理的蛇毒注射到马体内,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重复注射,重复注射若干次后,可从这些马的血液中获得抗蛇毒血清。
被毒蛇咬伤的患者,医生会注射抗蛇毒血清到患者体内,以减轻蛇毒的毒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给患者注射抗蛇毒血清的方式称为预防接种B.抗蛇毒血清本质上是一种高效的蛇毒疫苗C.上述治疗毒蛇咬伤的方式属于人工免疫D.注射抗蛇毒血清的目的是引发患者产生抗蛇毒抗体【答案】C【解析】【分析】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教版】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归纳一、选择题1.下图所包含的信息和相关知识正确的是()A.图中的病毒是抗体B.该免疫类型是非特异性免疫C.该免疫细胞可以产生抵抗该病毒的抗体D.该免疫细胞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答案】C【解析】病毒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图中的病毒起抗原作用,A错误;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B错误;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该免疫细胞会产生抵抗病毒的抗体,C正确;该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病毒结合后导致病毒失活,然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掉,而不是该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D错误。
2.下列传染病与其病原体的配对正确的是()A.肺结核与结核病毒B.血吸虫病与钉螺C.足癣与细菌D.天花与天花病毒【答案】D【解析】【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详解】A.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故A错误。
B.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引起的传染病,血吸虫病的病原体是血吸虫,钉螺属于传播途径,故B错误。
C.足癣是真菌寄生引起的传染病,足癣的病原体是真菌而不是细菌,故C错误。
D.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天花的病原体是天花病毒,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病原体。
3.将减毒处理的蛇毒注射到马体内,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重复注射,重复注射若干次后,可从这些马的血液中获得抗蛇毒血清。
被毒蛇咬伤的患者,医生会注射抗蛇毒血清到患者体内,以减轻蛇毒的毒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给患者注射抗蛇毒血清的方式称为预防接种B.抗蛇毒血清本质上是一种高效的蛇毒疫苗C.上述治疗毒蛇咬伤的方式属于人工免疫D.注射抗蛇毒血清的目的是引发患者产生抗蛇毒抗体【答案】C【解析】【分析】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物八年级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要点一、选择题1.人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后就可能感染狂犬病,发病后死亡率几乎100%,全世界每年数万人死于狂犬病。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被猫、狗咬伤后注射疫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抗毒血清含有抗体,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C.家里饲养的猫、狗等宠物应及时接种疫苗D.被咬伤后要及时注射抗毒血清和狂犬病疫苗【答案】A【解析】【分析】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详解】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相当于抗原。
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
因此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的患者,注射的抗毒血清属于抗体,狂犬病疫苗属于抗原,保护人体不被狂犬病病毒侵袭,维持人的身体健康,而对其它病原体无效,这种免疫类型只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故B、C正确,A错误;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目前该病无法治愈,只能预防,所以被狗、猫等咬伤要及时注射狂犬病抗毒血清和狂犬病疫苗进行防治,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注意区分疫苗和抗病毒血清,并了解其意义。
2.去年年底,全国大范围爆发流感,疾控中心监测出主要三种病毒,其中以乙型流感病毒为主。
关于流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流感病毒具有细胞结构B.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有利于减少流感传播C.从传染病角度看,乙型流感病毒属于传染源D.在病情多发期,尽量避免去人多的场所,教室内要紧闭门窗,防止感冒【答案】B【解析】【分析】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叫做传染病。
生物八年级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要点一、选择题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提出“阳光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目的就是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更好地生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运动能使肌肉收缩,协调能力增强B.运动能使呼吸得到锻炼,促进肺活量增长C.运动能增强心脏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D.饭后运动能使消化系统得到充分锻炼,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答案】D【解析】【分析】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影响:①能使肌肉的收缩、协调能力增加;②肺活量增大,呼吸功能加强;③心肌发达,搏动有力;④能使关节灵活、牢固.【详解】A、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对骨骼肌的血液供应,从而使肌细胞获得更多的营养。
长期锻炼,骨骼肌纤维逐渐变粗,肌肉体积增大,收缩有力,协调能力增加,A正确。
B、经过长期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就能加强呼吸肌的收缩力量,扩大胸廓的活动范围,增多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
其结果是肺活量增大,呼吸功能加强,B正确。
C、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肌发达,搏动有力,每搏输出的血量比一般人的要大,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比一般人的慢,C正确。
D、饭后立即剧烈运动,会使肌肉内的血流量增大,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减少,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降低,分泌的消化液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D错误。
故选:D。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体防线的是()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C.皮肤的屏障作用D.口服抗生素消灭体内病原体【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液、胃液)除异物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特异性免疫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不符合题意。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不符合题意。
C.皮肤的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某同学体验时,发现体内没有乙肝抗体,遵照医嘱及时注射了乙肝疫苗预防乙肝,其注射的乙肝疫苗和采取的预防措施分别属于()A.抗原、控制传染源B.抗体、控制传染源C.抗体、保护易感人群D.抗原、保护易感人群【答案】D【解析】【分析】抗体: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由淋巴细胞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抗体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给某同学注射的乙肝疫苗,进入某同学体内后可以刺激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乙肝病毒的抗体,因此其注射的乙肝疫苗属于抗原;该抗体对乙肝病毒有免疫作用,可以有效避免乙肝病毒的感染,因此采取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者。
故选D。
2.下列传染病与其病原体的配对正确的是()A.肺结核与结核病毒B.血吸虫病与钉螺C.足癣与细菌D.天花与天花病毒【答案】D【解析】【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详解】A.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传染病,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故A错误。
B.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引起的传染病,血吸虫病的病原体是血吸虫,钉螺属于传播途径,故B错误。
C.足癣是真菌寄生引起的传染病,足癣的病原体是真菌而不是细菌,故C错误。
D.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天花的病原体是天花病毒,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常见传染病的病原体。
3.免疫是人体的一种机能,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注射牛痘预防天花B.泪液中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C.皮肤具有保护作用D.白细胞(吞噬细胞)将病原体吞噬【答案】A【解析】【分析】非特异性免疫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作用范围广,针对多种病原体都有效;特异性免疫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具有专一性。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一、选择题1.图中的四幅漫画寓意人体免疫的防线,其中属于第二道防线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保护人体的三道防线【详解】①是溶菌酶、④是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②是皮肤、③是黏膜,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此外还有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免疫细胞核免疫器官。
2.传染病的传染源是指()A.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B.患病的人或动物以及病原体携带者C.能使人患传染病的病原体D.能散播病原体的各种各样的媒介物【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传染病的概念,是基础性的题目,思考解答。
【详解】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即传染病患者或携带者;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故选:A。
【点睛】注意区分传染源和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3.下列有关传染病和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一种或几种病原体引起的B.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属于计划免疫C.能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D.抗体具有特异性,抗体一旦在体内产生即可终生存在【答案】D【解析】【分析】(1)传染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2)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初中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在人体的第二、第三道防线中均能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或细胞是()A.胃液B.溶菌酶C.吞噬细胞D.淋巴细胞【答案】C【解析】人体的防卫功能由三道防线组成。
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是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所以在人体的第二、第三道防线中均能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或细胞是吞噬细胞。
2.在一次车祸中,一青年左大腿股骨骨折,皮肤受到创伤,失血200毫升。
对这样的伤员,下列治疗措施没有必要的是A.股骨复位固定B.输血200毫升,及时补充血量C.皮肤伤口做止血处理D.注射抗菌素,防止伤口感染【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青年左大腿股骨骨折,皮肤受到创伤,应及时股骨复位固定,以帮助骨头快速正确愈合,故A正确;皮肤伤口做止血处理,以防止流血过多,故C正确,但是失血200ml不会对身体由太大的影响,所以无需输血。
故B错误;应及时注射抗菌素,防止伤口感染,故D正确。
3.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这种病于1981年在美国发现,现已在全世界传播蔓延。
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与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接触,不会使人感染艾滋病。
那么艾滋病患者属于()A.病原体B.传染源C.传播途径D.易感人群【答案】B【解析】传染病流行需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源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
艾滋病患者是能够散播爱滋病病毒的人,因此艾滋病患者属于传染源。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流行的环节。
4.图中的四幅漫画寓意人体免疫的防线,其中属于第二道防线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保护人体的三道防线【详解】①是溶菌酶、④是吞噬细胞吞噬病菌,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生物初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可经按蚊叮咬传播,其感染人的过程如图所示。
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能有效治疗疟疾患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按蚊是引发人体感染疟疾的病原体B.肝脏和红细胞是散播疟原虫的传染源C.控制按蚊数量能有效预防该病的传播D.用青蒿素治疗患者是保护易感人群【答案】C【解析】【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
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隔离、治疗、及时处理等)、切断传播途径(清洁、开窗通风、消毒等)、保护易感人群(加强锻炼、预防接种等)。
【详解】A、从传染病角度分析,疟原虫是疟疾的病原体,A错误;B、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因此,疟疾患者是散播疟原虫的传染源,B错误;C、按蚊是能够传染病原体的动物,因此按蚊属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中的传播途径生物媒介。
所以控制按蚊数量能有效预防该病的传播,C正确;D、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用青蒿素治疗患者是控制传染源,D错误。
故选C。
【点睛】掌握病原体、传染源及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是解题的关键。
2.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A.传染源B.传播途径C.易感人群D.以上缺一不可【答案】D【解析】【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详解】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其中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流感患者等;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如老人和小孩等。
生物八年级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期末复习知识要点一、选择题1.注射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型肝炎,被毒蛇咬之后需要及时注射抗毒血清。
疫苗和抗毒血清中的有效成分在免疫学中分别属于A.抗原、抗原B.抗体、抗体C.抗体、抗原D.抗原、抗体【答案】D【解析】【分析】(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
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3)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
【详解】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相当于抗原。
而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
因此疫苗和抗毒血清中的有效成分在免疫学中分别属于抗原、抗体。
故选D【点睛】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
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
2.去某些热带国家旅游时,需要接种黄热病等传染病疫苗获得“国际预防接种证明书”。
黄热病是由黄热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以高热、头痛、出血等为主要症状,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传染性强、死亡率高。
下列关于黄热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黄热病毒是黄热病的传染源B.黄热病毒的遗传物质位于细胞核中C.消灭伊蚊可切断黄热病的传播途径D.接种黄热病疫苗可使机体产生抗原【答案】C【解析】【分析】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
抗原能引起人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
抗原是外来的,而不是自身的,如病菌、病毒和其他的病原微生物、异体血液和某些药物都是抗原。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期末复习知识要点一、选择题1.给狗注射狂犬疫苗,可以预防狗得狂犬病.其中的疫苗和免疫类型分别属于()A.抗体特异性免疫B.抗体非特异性免疫C.抗原特异性免疫D.抗原非特异性免疫【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因此“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
所以,给狗注射的狂犬疫苗属于抗原.抗体具有特异性,注射狂犬疫苗产生的抗体,只能对狂犬病毒有免疫作用,因此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
考点:抗体和抗原。
2.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A.传染源B.传播途径C.易感人群D.以上缺一不可【答案】D【解析】【分析】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
【详解】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其中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流感患者等;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如老人和小孩等。
所以传染病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就流行不起来。
故选:D。
【点睛】知道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即能正确答题。
3.学校明令规定学生不可以吸烟,更不允许吸毒,下列关于吸烟、吸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尼古丁、焦油可以诱发呼吸道疾病B.吸毒严重会影响社会安定C.吸毒一旦染上很难戒除D.吸烟提神并促进脑发育【答案】D【解析】【分析】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首先危害呼吸系统的呼吸道的黏膜,然后侵入肺泡,再通过循环系统继而侵害其它的系统,会引起包括肺癌在内的呼吸系统疾病。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期末复习知识要点一、选择题1.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
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B.移植的器官被排斥C.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答案】D【解析】【分析】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详解】免疫的功能包括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当免疫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疾病;例如防御感染的功能过强时,对进入人体内的某些药物和食物会发生过敏反应,当自身稳定的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时人体可能会发生肿瘤。
所以题干中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移植的器官被排斥和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都属于免疫的功能,而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不属于免疫的功能。
故选D。
【点睛】人体的免疫功能指的是:防御、自我稳定、免疫监视.防御是指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
2.下列有关出血急救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出血一般不易诊断,如怀疑有内出血,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救治B.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从伤口渗出或像水珠一样流出,一般能自行止血C.鲜红色血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涌出时,应及时按压破裂血管远心端D.若大静脉或动脉出血,首先拨打急救电话,同时用手指、止血带或绷带压迫止血【答案】C【解析】【分析】动脉出血的特点,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毛细血管出血,血液缓慢渗出。
【详解】A.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
因此应马上上医院检查,A正确。
B.毛细血管是连接最小静脉和动脉的血管,血流速度极慢,因而出血时是渗出并像水珠一样的流出,一般在血小板的作用下可自行凝固止血,不用包扎,只要稍作消毒即可,B正确。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血液中吞噬细胞吞噬各种病菌B.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C.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菌作用D.皮肤和黏膜的保护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详解】“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因此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患过天花的人以后不会患天花”,是因为体内产生了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患过天花的人以后不会患天花”。
故选B。
【点睛】理解掌握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2.下列四种人体反应依次属于()(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2)某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可导致严重发病(3)某人感染某种细菌后,体内产生抗体向它进攻,并进攻心脏瓣膜(4)细菌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抗体与之结合,使细菌聚集而失去活性①正常免疫②自身免疫病③免疫缺陷④过敏反应.A.④②①③B.④③②①C.④②③①D.④③①②【答案】B【解析】【分析】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详解】免疫具有以三个方面的重要功能: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维护人体健康)、免疫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1)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属于④过敏反应。
(2)某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可导致严重发病属于③免疫缺陷;(3)某人感染某种细菌后,体内产生抗体向它进攻,并进攻心脏瓣膜属于②自身免疫病;(4)细菌进入人体后,体内产生抗体与之结合,使细菌聚集而失去活性属于①正常免疫。
【人教版】初中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刚出生的婴儿通过接种卡介苗疫苗可以预防结核病。
接种的“卡介苗”和通过接种卡介苗获得的免疫类型分别是()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B.抗体、非特异性免疫C.抗原、特异性免疫D.抗体、特异性免疫【答案】C【解析】【分析】(1)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2)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
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3)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详解】接种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增强抵抗力,从而避免传染病的感染。
因此疫苗属于抗原。
接种卡介苗以预防肺结核原因是体内产生了抵抗肺结核杆菌的抗体,抗体具有特异性,因此其免疫类型剩余特异性免疫。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疫苗免疫的原理、抗体、抗原的特点。
2.医学上“现场初步急救基本技术”包括:通气、止血、包扎、固定及转运等五项。
下列有关急救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人发生溺水事故时,应立即采取图一所示的方法急救B.图一所示急救方法中人工呼吸的频率越快越好C.图二中伤口处血液颜色鲜红,随心跳涌出,应在伤口A端用止血带止血D.发现有人煤气中毒时,应先将其移到通风处,然后拨打“120”【答案】D【解析】【分析】在遇到意外时,我们要拨打急救电话,还要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如胸外心脏挤压、人工呼吸、止血等常用的急救措施。
图一为心肺复苏;图二为血管破裂。
【详解】A.当人发生溺水事故时,首先请设法拨打号码120急救电话,清除口和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实施人工呼吸帮他恢复呼吸,故A错误。
生物初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复习知识点一、选择题1.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这种病于1981年在美国发现,现已在全世界传播蔓延。
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与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接触,不会使人感染艾滋病。
那么艾滋病患者属于()A.病原体B.传染源C.传播途径D.易感人群【答案】B【解析】传染病流行需同时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源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
艾滋病患者是能够散播爱滋病病毒的人,因此艾滋病患者属于传染源。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流行的环节。
2.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A.杀菌B.接种疫苗C.对传染病人进行集中治疗D.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答案】B【解析】【分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疾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详解】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叫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可以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儿童的预防保健工作,关心儿童的健康成长,在全国大力推广计划免疫工作,计划免疫(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最有效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对传染病人进行集中治疗是控制传染源。
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利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选B。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是预防接种。
【人教版】生物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知识点归纳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能够吞噬抗原,并将抗原清除B.抗原和抗体结合属于非特异性结合C.抗原被清除后,身体不再产生抗体D.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特殊蛋白质【答案】D【解析】【分析】抗体是抗原进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能抵抗病原体的特殊物质。
其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详解】A、抗体在抗原颗粒和吞噬细胞间“搭桥”,使吞噬细胞易于接近和吞噬抗原,而抗体不能吞噬抗原,A错误;B、一种抗体只能消灭一种抗原物质,抗原和抗体结合属于特异性结合,B错误;C、抗原被清除后,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机体产生抗体的速度比初次侵入人体时快,迅速将抗原消灭,C错误;D、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D正确。
故选D。
【点睛】考查特异性免疫的内容,正确理解抗原与抗体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下列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说法是()A.偶尔喝醉酒不防碍身体健康B.油炸食品好吃,可以多吃C.高蛋白食品营养丰富,吃得越多越好D.不吸烟,远离毒品【答案】D【解析】【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据此解答。
【详解】现代入的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
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作息有规律、保证均衡营养、一日三餐按时就餐、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运动、不吸烟、不酗酒、拒绝毒品、不吃油炸食品等。
高蛋白食品虽然营养丰富,但并非吃得越多越好,要合理膳食,可见,D属于健康生活方式。
【点睛】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3.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措施,骨髓的捐献者称为供体,接受供体骨髓的病人称为受体,受体做完移植手术后要在无菌隔离区度过一段时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移植的供体骨髓对受体来说相当于抗原B.移植手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C.移植手术后,受体需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D.目前预防白血病最简便易行的手段是注射疫苗【答案】D【解析】由于不同的人体之间抗原决定簇不同,所以输入患者体内的异体骨髓相当于抗原物质,A 正确;移植手术后造成排斥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B正确;移植手术后的排斥反应,克服方法是通过药物抑制排异反应,然后待它们慢慢嵌合,C正确;白血病又称血癌,病人产生大量的异常白细胞,而正常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产生量减少。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期末复习知识要点一、选择题1.早在10世纪,我国就有人将轻症天花病人的痘浆接种到健康人身上,以预防天花,其中痘浆预防天花的方法分别属于()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B.抗原、特异性免疫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D.抗体、特异性免疫【答案】B【解析】【分析】免疫是指人体对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的抵抗力,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前者是指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后者是指出生后产生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
【详解】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抗原,是指抗原物质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
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或几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
如患过天花的人,不再患天花病。
轻症天花病人的痘浆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天花病毒的抗体,抗体把天花病毒消灭后,抗体仍然存留体内(约60年),以后就不在患天花病了。
因此痘浆属于抗原,这种免疫方法属于特异性免疫。
【点睛】理解掌握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及抗体和抗原的概念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关于用药和急救的做法,正确的是()A.伤口缓慢流出暗红血液,指压血管近心端止血B.非处方药可以由患者自我诊断后购买和使用C.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是15:1D.患流感时,可以使用抗生素杀灭体内病毒【答案】B【解析】【分析】(1)血管有三种: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
动脉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去的血管,血流速度最快,应该在近心端进行止血、包扎急救。
(2)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3)对溺水、触电、煤气中毒导致呼吸暂停者,应马上拨打“120”,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4)抗生素能杀灭体内细菌,对病毒无效。
【详解】伤口缓慢流出暗红血液,是静脉出血,指压血管的远心端止血,A错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B正确;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结合时,要先做30次心脏按压,并保持气道通畅,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
所以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是30:2,C 错误;流感是有病毒引起的,抗生素是杀菌的,不能杀死病毒,D错误。
【点睛】考查学生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3.传染病的传染源是指()A.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B.患病的人或动物以及病原体携带者C.能使人患传染病的病原体D.能散播病原体的各种各样的媒介物【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传染病的概念,是基础性的题目,思考解答。
【详解】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即传染病患者或携带者;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故选:A。
【点睛】注意区分传染源和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4.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艾滋病不会通过蚊子进行传播B.当人体的免疫功能过弱时,会出现过敏反应C.注射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疾病,所以,从免疫的角度来看,注射的疫苗属于抗体D.卡介苗可以预防麻疹,百白破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答案】A【解析】【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免疫具有三方面的功能:防御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自我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免疫监视: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详解】A.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静脉注射吸毒、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不会通过蚊子进行传播,故A正确。
B.当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在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某些食物、药物)的刺激下,人体就会发生过敏反应,故B错误。
C.注射疫苗可以预防某些疾病,所以,从免疫的角度来看,注射的疫苗属于抗原,疫苗进入人体内刺激免疫细胞产生特殊的蛋白质叫抗体,故C错误。
D.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所以卡介苗可以预防肺结核,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这三种病,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免疫的功能,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体防线的是()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C.皮肤的屏障作用D.口服抗生素消灭体内病原体【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和免疫的特点如表: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不符合题意。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不符合题意。
C.皮肤的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不符合题意。
D.口服抗生素消灭体内病原体,是药物直接杀死病原体,不是人体防线,符合题意。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6.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A.花粉过敏与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B.抗体是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才产生的C.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都是人生来就有的D.抗原被清除后,体内相应的抗体不会立即消失【答案】C【解析】花粉过敏是免疫的功能过强形成的,A正确;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B 正确;免疫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C错误;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抗原清除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还将保持产生抗体的能力,D正确。
7.学会急救方法在遇到危急情况时可救人一命。
以下心肺复苏步骤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②①【答案】B【解析】【分析】掌握急救常识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心肺复苏的步骤正确是先拨打急救电话,然后开通气道,保持呼吸道畅通,然后进行人工呼吸。
【详解】病人在生命垂危时,会出现突然停止呼吸、心跳的现象,我们要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如人工呼吸、人工胸外心脏挤压,人工呼吸是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借助外力使患者的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从而引起肺被动扩张和回缩的患者恢复呼吸。
常用方法有:口对口吹气法、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
图中施救的先后顺序应是①③②,B 正确。
【点睛】掌握人工呼吸这种常用的急救措施,既解决题目,又会在必要的时候能用于救助他人。
8.某研究团队发现疟原虫对小鼠恶性肿瘤(俗称癌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下列关于该研究的推断合理的是()A.对小鼠免疫系统而言,疟原虫和肿瘤细胞都是“自己”成分B.疟原虫入侵后,小鼠淋巴细胞会产生抗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疟原虫入侵后,可能会激活更多免疫细胞识别、杀死异常细胞D.这一研究成果可以直接推广到人的肿瘤防治上【答案】C【解析】【分析】(1)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
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2)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详解】免疫是指动物体的一种生理功能,疟原虫和肿瘤细胞都是“异己”成分,A错误;疟原虫入侵后,小鼠淋巴细胞会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疟原虫入侵后,可能会激活更多免疫细胞识别、杀死异常细胞,因此对小鼠恶性肿瘤(俗称癌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C正确;由于该项研究成果不够成熟,是否对人的肿瘤防治上有效果,因此不能直接推广到人的肿瘤防治上,D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并结合题意,灵活答题。
9.今春,新冠肺炎席卷全球,共有200多个国家70多万人被感染,引起该病的是()A.肺炎双球菌B.非典病毒C.新冠病毒D.狂犬病毒【答案】C【解析】【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
【详解】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和动物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
今春,新冠肺炎席卷全球,共有200多个国家70多万人被感染,引起该病的是新冠病毒。
故选:C。
【点睛】掌握传染病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0.下列有关传染病或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传染源B.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办法进行预防C.对食物过敏是人体抵抗抗原侵入功能过强造成的D.溶菌酶破坏病菌细胞壁使其溶解属于特异性免疫【答案】C【解析】病原体是指能够引起传染疾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A错误;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传染病,但并不是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如艾滋病,B错误;当免疫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疾病;例如防御感染的功能过强时,对进入人体内的某些药物和食物会发生过敏反应,当自身稳定的功能异常时人体会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时人体可能会发生肿瘤,C正确;溶菌酶能够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其溶解,属于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
点睛:人体具有免疫功能,但免疫并不是总对人体有益的。
11.下列关于安全用药的作法中,正确的一组是()①生病买药时首先明确病情、病因②即使是治疗同一种病的药也不能随意组合使用③病情好转就可以立即停药④服药时不可以随意增加用量⑤发烧时可以直接使用退烧药⑥用药前应关注药品使用说明书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⑥C.①②④⑥D.①②④⑤【答案】C【解析】【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详解】①生病买药时首先要明确病情、病因,对症下药,正确;②即使是治疗同一种病的药也不能随意组合使用,因为治疗同一种病的药名称不同,但可能成分相同,正确;③病情好转不能立即停药,一定要遵从医嘱,错误;④服药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不可以随意增加用量,因为药品有毒副作用,正确;⑤发烧时不可以直接使用退烧药,要咨询医生,根据病情对症下药,错误;⑥在用药前要关注药品使用说明书,按照说明书要求用药,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