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千年水文化助力文化中心建设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5
让千年文脉奔涌不息
——扬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中共扬州市委党校 吴玲
摘要:历史上的扬州,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今天的扬州,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在打造高颜值的生态运河、打造高品味的文化运河、打造高效益的经济运河上下功夫,“深耕细作”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利用。
关键词:生态运河;文化运河;经济运河
扬州是大运河的发祥地,是大运河申遗牵头城市和遗产点段最多的城市,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理应成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示范城市。大运河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是扬州永恒的课题,那么如何让大运河这一千年文脉奔涌不息,扬州近些年来重点在“三个高”上下功夫。
一、打造高颜值的生态运河
聚焦高颜值,就是要进一步彰显扬州的生态优势,争做运河遗产保护的示范。从总体上看,扬州在大运河保护上处于沿线城市的前列。在8年申遗过程中,扬州在文物本体保护、环境整治、保护规划编制、地方法规研制等方面率先行动,为沿线城市作出了示范和带动,积累了丰富的跨区域城际间牵头协调经验。体现在三个方面特点:
一是顶层设计。扬州市通过立法制定了《大运河世界遗产保护条例》和《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并认真遵守,成为运河全线首家公布实施保护法规的城市,规定各类遗产点、河段不得因建设项目遭受新的建设性破坏。
二是系统推进。扬州在运河遗产保护方面坚持“整体性”保护的原则,不是仅仅保护修复16个遗产点段,而是以10个遗产点、6段河道为基础,沿线保护其余周边街区、古镇、村落、河道,使他们成为一个整体,共同繁荣。并以此为工作方针,扬州迁走了运河沿线污染企业,停止了仪扬运河两岸工程、高邮明清运河故道房地产开发项目等有可能破坏运河遗产的建设工程,为沿线城市保护大运河做出了示范。
水文化的演讲稿通用7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汇报材料、自我鉴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方案大全、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presentation materials, self-evaluation, documentary evidence, contract agreements, reflections, comprehensive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天津文化中心调研报告
调研地块A区
此次调研我选择了天津文化中心的A地块,也就是银河公园的三天月广场。天津银河公园坐落于河西区友谊
路上,采用日本川口卫建筑构造设
计事务所设计的“三天月”方案。
银河公园采用独特的平面半下沉
式设计、立体灯光效果设计、园林
绿化造型设计、游人需求服务设计
等。特别是公园主体建筑“三天月”
广场的灯光设计,更是独具匠心,
夜晚犹如三面银光闪闪的弯月降
落地面,卫星拍摄的画面不用任何技术放大,也可清晰识别,名副其实地成为天津市标志性建筑。
环境质量
2001年10月,本市开始向世界征求银河公园的设计方案。这是本市继天津博物馆后第二个向国际公开招标的项目,10个竞标者均为世界一流的设计所,其中包括国际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的设计所。10个方案个个新颖独特,个个优秀漂亮。市委、市政府研究后,将最后的决定权交给了专家与群众。经过来自全国的专家组成专业评审,由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的民意评选等程序,最后日本川口卫建筑构造设计事务所设计的“三天月”方案以全票绝对优势取胜。
外部空间
银河公园由满月、母月、子月构成的三天月广场;高50米的满月塔;八个功能各异的小广场,以及公园内璀璨的万盏明灯,巧遇天成“三五八十”的有趣数字,成为本市“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实现的历史记录,反映了广大市民对“三五八十”四大目标的提前实现,给天津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的真切感受,表达了全市人民加快实施“三
步走”战略目标,开创天津更
加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心和力
量。三天月广场位于整个公园
的中心位置,总面积2.99万平
方米,由满月塔、满月湖、母
如何建设好被展示的水文化
笔者最近阅读了英国学者贝拉·迪克斯写的《被展示的文化——当代“可参观性”的生产》一书,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文化是一个可以观赏的去处”,“文化是生产可参观性的核心,因为它使某一场所成为可被观赏的去处”。
水文化被展示的必要性
当前,改善以水利工程为主体的水域景观以及水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这是因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开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同时,人们的公共环境意识和对居住环境品质的要求也日益增强。于是,数千年来人们对水利的需求,从防洪保安和生产生活用水的基本保障等功能,开始在重视水利建设的同时,也注意考虑改善以水利工程为主体的水域景观和水生态环境等功能转变。建设美丽河流、美丽湖泊、美丽湿地,将成为现代水利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水域空间营造、建筑设施表达、水工建筑美化、文化体验设计等,把建筑艺术元素和生态景观元素结合起来,使水利工程和水域环境具有独特的人文特色和艺术美感,成为水文化展示的载体,从而满足人们亲水、戏水和休闲娱乐等需求,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全新领域。
但是,现代水利的景观建设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单纯注重绿化面积和侧重视觉美化效果阶段,与考虑场所特点,综合多元文化内容,结合生态学理念进行设计建设尚有很大距离。具体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很多地方对水利景观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往往在工程完成后,觉得缺乏文化意蕴,临时添加一个雕塑、水景、花坛等,存在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且形态单一、内容肤浅、造型乏味,缺少时代感,削弱了水利景观的视觉吸引力。
做好乐山“水文章” 拓展文旅新业态新空间
【摘要】
乐山市位于四川盆地腹地,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悠久的水文化传统。本文从乐山市发展水文化的意义和水资源优势出发,详细探讨了乐山市水文化的历史渊源、水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前景展望。论述了水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及创新模式,强调乐山市水文化产业对于打造新型文旅业态的重要性。结论部分强调乐山市应加大对水文化产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以促进当地经济增长,使水文化产业成为乐山市经济的新引擎。这些措施将为乐山市的文化旅游业注入新活力,推动乐山市水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
乐山市,水文化,文旅业态,水资源,历史渊源,产业发展,前景展望,融合发展,创新模式,新型文旅业态,投入支持力度,经济增长,新引擎。
1. 引言
1.1 乐山市发展水文化的意义
乐山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水资源的城市。发展水文化不仅可以挖掘乐山市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可以为当地的旅游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文化的载体,乐山市发展水文化可以让市民和游客更深入地了解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同时也可以为城市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乐山市发展水文化的意义不
仅在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更在于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通
过挖掘和利用水资源,乐山市可以打造独具特色的文旅产业,提升城
市形象和吸引力,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乐山市发展水文化有着
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将成为推动城市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1.2 乐山市水资源优势
乐山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南边缘,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是四川省
书名:水文化导论
作者:蒋涛吴松秦素粉
ISBN:9787564351533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2
定价:38元
展之间的关系。第二篇侧重水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内容涵盖第四章到第七章,主要介绍了各大河流域塑造的人类文明,包括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长江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明确了水与人类文明发展相伴相生。第三篇主要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与水相关的民俗与思想,内容包括第八章到第十一章,主要介绍了古代水文化相关的故事、民俗、思想、治水、事迹等内容总结了水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精神内涵。第四篇主要讲述了著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主要包括芍陂、郑国渠、灵渠、都江堰、京杭大运河等。第五篇从人水关系的角度出发,从水患、水利2个角度说明和谐的人水关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结合现代社会城市发展探究了现代社会城市发展下的“驭水之道”,推动现代社会人水和谐的实现。该书围绕水文化相关内容,对水文化的形成、发展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关系展开了深度探究,内容详略得当,既可以作为高校水利专业相关教育资料,也可以为水利行
水文化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推动作用。由第八章可知,水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与长江、黄河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发展离不开水利工程的建设,在此过程中,中国古代人民兴水之利,除水之害,创造了流传
水利工程建设是充分了解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加以运用并进行改造的有效途径。考虑到水与人类生产生活联系的紧密相,与水相关的文化观点也不胜枚举。特别是在我国古代时期,水文化中的思想观点与水利设施建设密不可分。在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的设计与建造过程中,都江堰建设的第一期工程中,需要将岷江的水进行分流,使其进入成都平原,从而达到防洪抗旱的目的。在将岷江水引入成都平原之后,形成了系统完善的灌区渠系网络,不仅解决了成都平原的灌溉排水问题,同样也解决了雨季和旱季的用水问题。
浅析中国古代的水文化
“天生一,一生水,水生万物”(《易经》),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文明之源。水,不仅孕育了华夏民族,而且还影响了中华文明的产生,并在中华文化的演进历程中演绎出丰姿多彩的面貌,形成了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水文化。中华传统水文化的突出代表———中国语言文字中的“水”、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水”、中国古代宗教思想中的“水”等,都流淌着丰富的内涵。
水自古就与中国人密切结合,水在很早以前就体现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我关系的处理。水就像一位博学的老师,以它无声的语言教会我们认识世间万物、认识自我,让我们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以最简单的形式保持最真实的自我。
一、中国古代的水文化体现了水与人的和谐关系
在生产力比较低下的古代社会,水一直是人类的灾害,人一直在与水作斗争,但也正因为如此,人类不断探索着水的秘密,寻求着人与水如何达成和谐的方法。因此,中国的水文化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人与水的和谐关系的问题。
1、中国古代水文化是中国古代先民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的以水为载体的物质财富的总和。
一切与水有关的物质财富都是古代先民认识水、利用水、治理水的智慧结晶。古代先贤总是不断推出成功而辉煌的水利工程,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水利物质财富。战国时期水利家李冰父子,在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岷江中上游特殊的地理环境,建造了都江堰工程,成为古代先贤成功治水的光辉典范。
公元前214 年,在杰出的水利家史禄的主持下,连接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
运河———灵渠在广西境内凿成通航,由于其设计与布局都很科学,赢得了“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此外,还有古老的大型蓄水工程———鉴湖及隋唐大运河等,都是中国古代先贤建造的辉煌水工程,都是中国古代水文化的物质承载者。
浅谈水文化、水利文化和水利行业文化
2012-11-05
何为水文化
何为水文化?我个人理解,一言以蔽之,就是人水关系的文化。
水文化是一个非常古老而十分新颖的文化形态。说它非常古老,是因为在我们这个星球上自从有了人类的活动,有了人类与水打交道的“第一次”就有了水文化:说它十分新颖,是因为在我国把水文化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提出来进行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的事。
“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管子》)水是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上分布最广的一种物质,浮天载地,高高下下,无处不在。水是生命之源,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万千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现代人经常仰望星空,叩问“哪个星球上有水?”因为有水的地方才会有生命的存在。“水生民,民生文,文生万象”。水养育了人类,人它给人类带来的恩惠远远超过世间万物;人类作为大自然的骄子(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其繁衍生息须臾离不开水,创造文化更少不了水的滋润和哺育。
当然,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是创造文化的主体。而水作为一种自然资源,自身并不能生成文化,只有当人类的生产生活与水发生了关系,人类有了治理、利用、保护、管理水以及亲近水、鉴赏水等方面的实践,有了对水的认识和思考,才会产生文化。比如,大禹治水“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思路,明代潘季驯“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理黄河方略,等等,这些都是治水文化(治水文化是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精华。同时,水作为一种载体,通过打上人文的烙印即“人化”,可以构成十分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物质的——如黄河大堤、都江堰、大运河等水利工程,精神的——如“上善若水”、“智者乐水”、“水滴石穿”、“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曾经沧海难为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等“水性哲学”。与此同时,这些“人化”的东西,反过来又起到“化人”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摘要】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依托吴江“千年水天堂”的独特地理优势,充分发掘水的文化内容和教育意蕴,创立“水文化”校本课程。课程以水的高尚品质为育人目标,以水科学、水文学、水精神和水审美为课程内容,通过以水资源优化教学、用实践活动活化学习、借课题强化实验和凭案例研讨深化研究等路径与方式进行系统的课程实施。
【关键词】校本课程建设;“水文化”校本课程;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6-0015-04
【作者简介】孙建兵,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江苏苏州,215200)校长,高级教师。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学校品牌的主要标识。为此,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山湖花园小学秉持“育诚朴之德,启灵慧之智”的办学理念,依托吴江这个“千年水天堂”的独特地理优势,努力构建“水文化”校本课程,旨在从“水文化”入手,将水的特质与学校教育相融合,开启学校课程建设新思路。
一、“水文化”的基本内涵
水不仅是一种自然资源,还是一种文化库存。我国古代儒家崇尚“智者乐水”、道家倡导“上善若水”、佛家坚守“善心如水”,都是从水中获得至高至深的生命智慧。一般而言,“水文化”主要指人们以水和水事活动为载体,在与自然、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发生联系的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类
将水事活动作用于自然界则产生物质形态的“水文化”;作用于人本身则产生精神形态的“水文化”。二者交融互汇,彼此依存,各有侧重。
二、“水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缘由
·研究探讨·
240水文化对城市建设与居民生活的影响
——以嘉兴市为例
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4 张微笑 梁上东 罗紫慧 杨抒涵
【摘要】嘉兴作为著名的鱼米之乡,水文化历史悠久,其城市建设与居民生活都受到水文化的影响。本文立足于水文化来探讨嘉兴市的城市建设,探讨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关于水文化影响下的城市建设。
【关键词】水文化;城市建设;居民生活
一、概况 (一)水文化论述 1.水文化的定义 水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与水有关的科学、人文等方面的精神与物质的文化财产。“水”分为很多种,其中包含自然水,科学之水,哲学之水,宗教之水,人文之水……其中,水利灌溉技术等就属于水文化中的科学之水,文学作品中的多数以水的物理属性做的比喻属于哲学之水,而由水延伸或在自然水的影响下产生的传统文化则多数隶属于人文之水。 2.水文化的历史与背景(传统文化) 说到嘉兴历史与文化起源,不得不和嘉兴的地理环境因素联系起来。人类,亦可说是环境的产物;它的活动、分布及各方面的发展,均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和影响。研究一种文化区域的历史地理特色,阐释其环境与文化的关系,将会使一种地
域文化研究推进到一个理性的层面。因为“地理环境为文化的
发展提供某种可能性,而人文因素是使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
性的选择动力”。[2]嘉兴是个遍布河流的城市,因此亦有“河城”
之称,吴楚文化多起源于绍兴、嘉兴一带,而在嘉兴一带以越文化最为突出。 (二)嘉兴市概况 1.嘉兴市地理概况 嘉兴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的杭嘉湖平原,东部及北部与
上海、苏州市毗邻,西部与杭州、湖州市接壤,东南滨临杭州
第16卷 第11期 中 国 水 运 Vol.16 No.11 2016年 11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November 2016
收稿日期:2016-08-10
作者简介:卢庆文(1996-),女,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本科生,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浅谈城市水文化建设
卢庆文
(河海大学 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摘 要:伴随“生态水利”的提出,水文化建设已是水资源利用保护中比较热门的话题。本文以水文化的内涵和水文化建设的意义为前提,概述了水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之处,从水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角度分析了城市水文化建设的一个具体立足点,并提出了详细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水文化建设;中国传统文化;城市建设
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6)11-0088-02
一、引言
随着中国水利事业的飞速发展,中国的水利建设体系已经较为成熟。现如今,人们在满足防洪排涝和水资源基本利用的要求下,又进一步提出水生态、水文化建设的要求。中国的很多城市已相继实行“生态水利”,力求能在生态文明、人文精神、城市景观建设等方面综合发展水利,促进人水和谐发展。
二、水文化的内涵和建设水文化的意义 1.水文化的内涵
作为生态水利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水文化建设在近十几年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究竟何为水文化?中国的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对水文化做了诠释:广义来说,水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与水有关的科学、人文等方面的精神与物质文化成果的总和;狭义来说,水文化是指人们对水事活动的一种理性思考或者说人们在水事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社会意识。若对水文化进行详细的分类,又可分为与水相关的艺术作品、名著典籍、精神思想、水利文化、水景观文化、水运文化等等[1]。笔者认为,从推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促进人水和谐的角度来看,水文化的根本还是在于“文化”二字,即人类对水的感性、理性的认识以及从中提炼出的精神文明。只有人们真正了解了这种以文化为载体的水文化,其他形式的水文化才能持续地发展蓬勃起来。
关于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下的城市有机更
新策略浅析
摘要: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软实力,加快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是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需要辩证地看待,粗放式扩张已
经成为过去,存量时代需要内涵式发展。未来城市的竞争力将会以文旅融合作为
城市更新发展模式的重要抓手,可以快速实现城市形态、城市业态、城市文态和
城市生态的优化升级,形成精神与市场双地标,树立文化品牌与经济价值。
关键词:文旅融合产业导入更新策略有机更新
1城市有机更新的政策背景
“文旅融合”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抓手。《“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提出“着力推进文旅融合、努力实现创新发展。”中
国共产党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实
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基于此,成都在文旅融合
发展的基础上强化政策顶层设计,制定了“决定-意见-方案-行动”四级政策体系,不断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赋能提效,出台了《关于弘扬中华文明发展天府
文化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决定》、《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国际
消费中心城市的意见》、《关于发展全市夜间经济促进消费的实施意见》等一系
列文旅融合发展的政策文件。
根据《都江堰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6-2035年)》提出的发展目标,
片区旨在打造“城中有景,景中有城,半山半城”的世界水文化旅游古城。根
据都江堰市新型智慧城市“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推进都江堰经济社会数字化、
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全面发展融合数字经济,打造数据开发智慧应用场景,构建旅游智慧化服务体系,打造“云上都江堰”,加快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催生更多新经济形态。对标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评价标准,将都江堰景区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