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和白居易唱和诗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16
元白和诗,指的是元稹和白居易的诗歌。他们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也是好友,彼此的诗歌风格相近,常常相互唱和,形成了许多和诗。以下整理几首元白和诗:
1、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所得唯元君,乃知定交难。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之子异于是,久要誓不谖。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杆。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白居易《赠元稹》
2、昔公怜我直,比之秋竹竿。秋来苦相忆,种竹厅前看。失地颜色改,伤根枝叶残。清风犹淅淅,高节空团团。鸣蝉聒暮景,跳蛙集幽阑。尘土复昼夜,梢云良独难。丹丘信云远,安得临仙坛。瘴江冬草绿,何人惊岁寒。可怜亭亭干,一一青琅玕。孤凤竟不至,坐伤时节阑。——元稹《种竹》
[白居易和元稹的友谊]唐朝诗坛好友元稹和白居易
唐代诗坛中最好的一对朋友,应该是白居易和元稹,今天的文学史上,白居易的地位比元稹高得多,可在当时,两人合称“元白”,元在白前。而他们两人的友情之深,远不止场面上的唱和,而是一种梦相交、情相融的状态。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网上有人总结唐诗的特点:“田园有宅男,边塞多愤青。咏古伤不起,送别满基情。”虽是戏谑之言,倒也精确地说出了唐诗常见的题材:田园、边塞、怀古和友情。
中国人情感流露含蓄应该是元以后的事,唐宋时期的中国人特别是诗人,情感的表露之炽烈一点不亚于西方诗人。譬如李白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如果搁在今天,那还不会让人怀疑他们之间“基情”满满呀
唐代诗坛中最好的一对朋友,应该是白居易和元稹,今天的文学史上,白居易的地位比元稹高得多,可在当时,两人合称“元白”,元在白前。而他们两人的友情之深,远不止场面上的唱和,而是一种梦相交、情相融的状态。
白居易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元稹生于大历十四年(779),两人同年登科,在长安同朝为官,一有闲暇就在一起诗酒征逐,互相唱和的诗歌实在太多太平常了,那频次堪比今天的好友在微信和微博上相互点赞。
最离奇一次是两人的心有灵犀,没有电话没有手机更没有微信朋友圈里晒风光照,他们同一天作诗思念对方。
唐元和四年(809),元稹时任监察御史,奉旨前往东川,走到古梁州时,写了一首《梁州梦》:
梦君同绕曲江头,
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
忽惊身在古梁州。
诗中说我正梦见和白居易等朋友在京城曲江旁游玩,一起走进慈恩院。突
元稹和白居易唱和诗
和乐天赠樊著作
君为著作诗,志激词且温。璨然光扬者,皆以义烈闻。千虑竟一失,冰玉不断痕。谬予顽不肖,列在数子间。因君讥史氏,我亦能具陈。羲黄眇云远,载籍无遗文。煌煌二帝道,铺设在典坟。尧心惟舜会,因著为话言。皋夔益稷禹,粗得无间然。缅然千载后,后圣曰孔宣。迥知皇王意,缀书为百篇。是时游夏辈,不敢措舌端。信哉作遗训,职在圣与贤。如何至近古,史氏为闲官。但令识字者,窃弄刀笔权。由心书曲直,不使当世观。贻之千万代,疑言相并传。人人异所见,各各私所遍。以是曰褒贬,不如都无焉。况乃丈夫志,用舍贵当年。
顾予有微尚,愿以出处论。出非利吾已,其出贵道全。全道岂虚设,道全当及人。全则富与寿,亏则饥与寒。遂我一身逸,不如万物安。解悬不泽手,拯溺无折旋。神哉伊尹心,可以冠古先。其次有独善,善己不善民。天地为一物,死生为一源。合杂分万变,忽若风中尘。抗哉巢由志,尧舜不可迁。舍此二者外,安用名为宾。持谢著书郎,愚不愿有云。
和乐天感鹤
我有所爱鹤,毛羽霜雪妍。秋霄一滴露,声闻林外天。自随卫侯去,遂入大夫轩。云貌久已隔,玉音无复传。吟君感鹤操,不觉心惕然。无乃予所爱,误为微物迁。因兹谕直质,未免柔细牵。君看孤松树,左右萝茑缠。
既可习为饱,亦可薰为荃。期君常善救,勿令终弃捐。
和乐天折剑头
闻君得折剑,一片雄心起。讵意铁蛟龙,潜在延津水。风云会一合,呼吸期万里。雷震山岳碎,电斩鲸鲵死。莫但宝剑头,剑头非此比。
论元稹、白居易代书百韵唱和诗两首
作者:赵馨怡
来源:《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8年第4期
论元稹、白居易代书百韵唱和诗两首
赵馨怡
(陕西理工大学,陕西汉中723000)
摘要: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和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这组代书百韵
唱和诗详细描写了两人登科初遇、长安宦游和官场遭际一系列相识、相处的经过,表达了对往
昔的追忆和对彼此的思念之情。这组唱和诗由白居易赠诗,元稹以高难度的次韵相酬和,铺排
对偶,法律井然,诗中运用了诸多典故史实,在创作形式上始开风气之先,并且对中唐时期
“元和体诗”的诞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元白;百韵唱和诗;情感内容;艺术表现;文学史价值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白居易和元稹是中唐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两位诗人,由于两人有着相似的仕途经历、政治目
标和诗歌主张,故视彼此为志同道合的知己。元、白等中唐诗人非常重视诗歌的交际功能,把
诗视作自己生活和情感的直接展现。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道:“与足下小通则以诗相戒,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出则以诗相娱。”[1]327元稹和白居易相隔两地之时
常以诗为信,有一段以“诗筒”传诗的佳话。白居易寄予元稹的《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和元
稹的和诗《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这两首代书百韵诗,“承载了文人诗艺竞争与切磋的功能,展现了文人之间诗歌交际的逞才面貌,比书信更在实际交际效果之外增添了情趣。”[2]21从元白的这一组唱和诗中,不但可以洞悉诗人人生的苦闷,再现诗人现实的生活,也可从中
感受到两人深厚的情谊和不凡的诗才。
白居易和元稹的一生情
中国历史上文人相交之事甚多,然文人之情,莫甚于元白者。不同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友情,子期伯牙的是知己之情——这世间只有你理解我,所以我愿意为你不再抚琴,所谓心心相惜是也。而元稹和,以志同道合为始,却以更为真挚深刻感情结束,两人唱和长达三十年,诗篇加起来有近千首,堪称一对“极品”好友。
白居易与元稹相识于贞元十七年
公元801年,当时白居易进士及第,元稹则考中了明经,后来通过了吏部的“书判拔萃科”考试,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同时被授予校书郎的官职。这是个没什么事可做的闲职,二人便一起游山玩水、饮酒吟诗,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
那时的白居易和元稹,尚未真正踏上仕途,只是在翰林院编书,对官场黑暗腐败,当朝者昏聩无能,宦官横行朝野只是旁观。相伴他们最多的,是长安紫陌、高堤垂柳、翰墨花月,这也是他们一生中仅有的一两年欢乐平稳时光。二人深厚的友谊由此开始,好的形影不离,流连于花前月下,有诗为证:“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月夜与花时,少逢杯酒乐”,“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慈恩塔、皇子陂、直城路、曲江池、杏园……他们一路玩一路唱和,长安的每一寸地方,他们都一一走过。
后来元稹虽然因娶妻而前往洛阳,但校书郎的职位还在,屡次来往于洛阳与长安之间,直到贞元二十一年稳定在长安。
元白两人相交的原因
白居易在《酬元九对新栽竹有怀见寄》里说过:“昔我十年前,与君始相识。曾将秋竹竿,比君孤且直”。
“孤且直”!
透过这首诗,我们能想象当时还未而立之年的元稹抱着一腔热血,踏进庙堂,面对黑暗朝堂时不屈又执拗的身影,令人称赞的风骨,耿直且孤高,也易倒。
论元白体的艺术特色
摘要:元稹、白居易的唱和诗为世人所称赞,其二人唱和之作不仅在当时社会轰动一时,而且对后世唱和诗歌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二人的唱和诗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写作手法和语言上都有着属于“元白体”独有的艺术特色。唱和诗在他们的诗作中有了新的意义,他们二人虽未开唱和诗之始,却将唱和诗推向了高潮。
关键词:唱和诗艺术特色元稹白居易
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元稹、白居易并称“元白”,二人以诗歌往来形式表情达意的酬唱诗篇占其作品的大部分。本文通过研究元、白互相唱和的小碎篇章,从形式的多样性、次韵手法的大量运用和语言通俗易懂三个角度展开论述。
一、形式多样,以长篇律诗为主
元白唱和诗将唱和运用到了所有的诗歌体裁上,有古体诗唱和,如元稹《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及白居易《初与元九别后,忽梦见之。及寐而书适至,兼寄桐花诗。怅然感怀,因以此寄》;有乐府诗唱和,如白居易《和〈除夜作〉》及元稹《除夜酬乐天》;有律诗唱和,如白居易《初除户曹喜而言志》及元稹《和乐天初授户曹喜而言志》。然而最多、最主要的还是元白唱和的“小碎篇章”以及长篇律诗,可见其形式的多样性。
到元和年间,出现了比一般唱和更进一步的以长篇排律和次韵酬答来唱和的形式,元稹和白居易便是这种形式的创始者。[1]在元白前后交往的30年中,其二人唱和诗不计其数,相交之初便有互相酬答的作品,那时候主要是表达政治上的观点和想法;而后在生活境遇上,二人分别被贬,通州和江州之间路途遥远却并未能阻隔二人感情的表达,他们频频寄诗,互相勉励和关心对方,从此,在文学史上也就有了“通江唱和”。
中国国学网--《长恨歌》、《琵琶行》与元、白唱和诗的艺术
成就
贞元、元和之际,伴随着传奇小说的蓬勃发展,诗坛也出现了一些带有故事性、抒情性的长篇叙事诗,如元稹的《琵琶歌》、《连昌宫词》,李绅的《悲善才》,刘禹锡的《泰娘歌》等等。被白居易归入“感伤”类的《长恨歌》和《琵琶行》乃是这些作品中最优秀的两篇。
《长恨歌》作于元和元年,主要根据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传说来结构全篇,但也受到佛教变文乃至道教仙化故事的影响,同时,其中还有作者因与自己所爱女子不能结合而产生的深挚恋情、憾恨之情的投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已脱离了历史原貌,成为一篇以咏叹李、杨爱情为主,充满感伤情调的“风情”诗了。在创作中,作者打破了他写讽谕诗所坚持的“其事核而实”、“不为文而作”的规则,在叙事过程中一再使用想象和虚构手法,浓烈的抒情贯穿于叙事的全过程,为情而作,非为事而作,使得全诗风情摇曳,生动流转,极富艺术感慨力。
诗的开篇部分写玄宗好色废政,杨妃恃宠而娇,终至引发安史之乱。这既是对历史事实的基本概括,也是诗题“长恨”的因由,其中或许包含有一定的讽刺意图,但作者并没将这一意图贯彻下去。自“黄埃散漫风萧索”、玄宗逃蜀、杨妃身亡始,诗情即为沉重哀伤的悲剧氛围所笼罩,周详的叙事一变而为宛曲的抒情,极力铺写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的种种感触,并借四季景物的变换和孤寂的环境衬托他苍凉伤感的情怀: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细说唱和诗:中华诗歌园中的一朵鲜花
唱和诗是古代诗歌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由两位或者两位以上诗人通过诗来进行互动的一种创作方式,其特点是拥有共同主题和意义,但又不是同时完成的一种诗歌体裁。
唱和诗的起源很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出现一种类似对歌或者劳动号子形式的短句,由一方起头高唱,另一方附和。《诗经》中也有这种古老诗歌体裁的多处记载。这是因为最早的诗歌是作为一种情感交流和社会交际的工具,是社会生产的产物。今天我们仍然能在西南很多少数民族的对歌中看到先人们留下的这一传统的影子,而《刘三姐》更是以善对山歌闻名天下,其实她与其他人对的山歌,正是唱和诗的源头。
自从文字出现后,诗歌的交际功能更为突出。其实很少有诗歌是作者写给自己看的,诗人们创作诗歌的本意也是想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期望得到社会和其他人的认可。孔子说过,诗的特点有四个,分别是“兴、观、群、怨”,其中的“群”就是指诗歌的交际功能。诗歌在流传过程中,如果能得到读者的共鸣,形成与读者的互动,更是每一位诗人梦寐以求的。正因为如此,诗歌中的唱和逐渐形成了一种普遍的现象,唱和诗在古诗中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一、唱和诗的概念与特点
唱和诗,是指诗人创作的作品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得到另外诗人的附合,并以同样或者相近的主题进行唱和。唱和诗与原诗可以在韵脚上有差异,但是意境不能相差太远,内容上要互相配合,要求“和意不和韵”,所以相对“唱”诗来说,“和”诗更难写好。因为“唱”诗无内容、体裁的限制,自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而“和”诗却没有这个自由,它不仅在诗意上,而且在题材乃至风格上,均要与“唱”诗保持一致。如不一致,也就无所谓“一唱一和”了。
以下诗歌属于元白唱和之作
1、元稹:“我在山馆中,满地桐花落。”
白居易:“桐华半落时,复道正相思。”
2、白居易:“曾将秋竹竿,比君孤且直。”
元稹:“怜君别我后,见竹长相忆。”
3、白居易:(给元稹寄药)“且图遥慰病中情。”元稹:(收到药之后)“唯有思君治不得。”
4、白居易:“努力各自爱,穷通我尔身。”
元稹:“人亦有相爱,我尔殊众人。”
5、白居易:“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回梦见君。”元稹:“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6、元稹:“与君后会知何日,不似潮头暮却回。”白居易:“知在台边望不见,暮潮空送渡船回。”
7、元稹:“闲夜思君坐到明,追寻往事倍伤情。”白居易:“分袂二年劳梦寐,并床三宿话平生。”
8、白居易:“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里游。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元稹:“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元稹唱和诗的艺术特色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古人唱和诗词欣赏
在中国诗歌史上,诗词唱和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且形式多样,风格各一,特色独具。唱和诗词的基本特性是同题共作,由其形式可分联句(一首诗由两人或多人共同创作,每人一句或数句,联结成一篇)、酬和(诗词应答)、赓和(续用他人原韵或题意唱和)、追和(根据前人所写诗或词的原韵或诗意而作)、和答、分韵(作诗时先规定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作诗)、和韵(包括依韵——同韵不同字、用韵——用原韵脚但不必按次序、次韵——与原诗韵序相同也称步韵)等多种。唱和诗词对诗歌学习、交流与提高都大有裨益。
残冬寂寞,也没啥怡情场景可供一诌,于是摆渡一些诗词先贤酬唱之作,与网友闲来同赏。
一、李白与杜甫
李白与杜甫作为中国文坛双璧,自是惺惺相惜,相互间有多首念怀和酬唱之作存世。一次,两人从隐士范十家同返鲁城,李白口占一诗相谑,杜甫也回作笑骂,不过从唱和中后人倒是体会了仙、圣间相知之深。
《戏赠杜甫》《赠李白》
饭颗山头逢杜甫,秋来相顾尚飘蓬,
头戴笠子日卓午。未就丹砂愧葛洪。
借问别来太瘦生,痛饮狂歌空度日,
总为从前作诗苦。飞扬跋扈为谁雄。
二、王维与裴迪
诗佛王维晚年隐居长安郊区辋川别墅,与同住此地的田园诗人裴迪相善,时常同游并唱和,著名的《辋川集》二十首就是二人同题之作。
《辋川集》二十首录四
《华子冈》
王维裴迪
飞鸟去不穷,落日松风起,
连山复秋色。还家草露晞。
上下,云光侵履迹,
惆怅情何极。山翠拂人衣。
《临湖亭》
迎上客,当轩弥滉漾,
悠悠湖上来。孤月正裴回。
当轩对尊酒,谷口猿声发,
四面芙蓉开。风传入户来。
《柳浪》
分行接绮树,映池同一色,
元稹与白居易的故事
元稹与白居易之间,再三不晓渠何意,半是交情半是私。下面一起看看元稹与白居易直接有着怎样的故事吧。中国历史上文人相交之事甚多,然文人之情,莫甚于元白者。不同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友情,子期伯牙的是知己之情——这世间只有你理解我,所以我愿意为你不再抚琴,所谓心心相惜是也。而元稹和白居易,以志同道合为始,却以更为真挚深刻感情结束,两人唱和长达三十年,诗篇加起来有近千首,堪称一对“极品”好友。
白居易与元稹相识于贞元十七年,
公元801年,当时白居易进士及第,元稹则考中了明经,后来通过了吏部的“书判拔萃科”考试,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同时被授予校书郎的官职。这是个没什么事可做的闲职,二人便一起游山玩水、饮酒吟诗,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
那时的白居易和元稹,尚未真正踏上仕途,只是在翰林院编书,对官场黑暗腐败,当朝者昏聩无能,宦官横行朝野只是旁观。相伴他们最多的,是长安紫陌、高堤垂柳、翰墨花月,这也是他们一生中仅有的一两年欢乐平稳时光。二人深厚的友谊由此开始,好的形影不离,流连于花前月下,有诗为证:“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月夜与花时,少逢杯酒乐”,“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慈恩塔、皇子陂、直城路、曲江池、杏园……他们一路玩一路唱和诗词,长安的每一寸地方,他们都一一走过。
后来元稹虽然因娶妻而前往洛阳,但校书郎的职位还在,屡次来往于洛阳与长安之间,直到贞元二十一年稳定在长安。
元白两人相交的原因是什么?
白居易在《酬元九对新栽竹有怀见寄》里说过:“昔我十年前,与君始相识。曾将秋竹竿,比君孤且直”。
元稹与白居易古诗赏析
元稹《岳阳楼》赏析
岳阳楼上日衔窗,影到深潭赤玉幢。
怅望残春万般意,满棂湖水入西江。
岳阳楼原为岳阳西门城楼,高三层,相传三国吴鲁肃于此建阅兵楼,唐天宝以后其名渐著,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等均有咏岳阳楼诗。登楼鸟瞰洞庭湖,碧波连天,遥望君山,气象万千。此楼历有兴废,宋滕子京重修重,以范仲淹曾作《岳阳楼记》而名闻遐迩。现此楼更修饰一新,附近已辟为公园,系湖南省东北部长江南岸一著名游览胜地。
但是从此诗的立意及《元稹集》中有关篇目的题序看,当年作者的洞庭之行颇有失意之慨,他是作为潭守的从事侍宴陪游而来的。《元稹集》中山水诗为数很少,这一首则别具一格。
说它别具一格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这位被宫人呼为“元才子”的作者在文学方面擅场主要表现在艳情和悼亡诗方面,别的方面则往往其词伤于太烦,其意伤于太尽,遂成冗长卑陋之格,“元轻白俗”几成定论,而这首《岳阳楼》尚无此通病;另一层是说在咏岳阳楼的诸多名家名篇中,此诗视角独特,别有意蕴。
所谓视角独特,即不象其他诗文那样着意描绘岳阳楼的雄伟壮阔,而是写楼的倒影∶当太阳照射到楼窗上时,楼影落到湖中的赤玉幢上。玉幢犹玉楼,指神仙居处,也就是说岳阳楼的倒影映印在洞庭龙君的龙宫之上。看来此诗的第二句似包含了《柳毅传》的故事,其作者李朝威恰与元稹同时,说不定这是最早涉及龙女故事的一首诗,其新颖独到之处,不言而喻。在写作上此诗与作者的《行宫》诗相类似,虽然只有四句,读者不觉其短,足见手法之妙。
说它别有意蕴,是指作者的醉翁之意不在登楼观景,而在于借以表达他在残春时节的怅然情怀。“万般意”,犹言各种况味,其中既有惜春之叹,亦有人生失意之嗟。末句“满棂湖水入西江”,字面上是景语,谓倒映在洞庭湖中的岳阳楼的雕花窗棂,随着湖水将流入长
语文诗歌专题之酬和诗
说到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我们这容易想到的就是两个人之间有很多的唱和诗歌。他们两个人有着共同的文学追求,有着共同的创作理念,彼此之间也有非常厚的友谊。
更难能可贵的是,两个诗人作为中唐诗歌的代表诗人,甚至还直接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就叫作元白诗派。这一诗派元稹和白居易为代表,注重写实,崇尚通俗。他们的诗歌内容主要反映在惩恶扬善,在语言方面力求通俗易懂。
这是他们两个人诗作的风格特征,在他们彼此表达友谊和思念的诗歌当中,表现得非常真切。
公元817年,白居易和元稹同时遭遇被贬。两人在不同的地方,但彼此之间书信往来不断,诗歌酬和也是频率很高。白居易写了四句诗给元稹: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这首唐诗是白居易的《梦微之(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古诗非常简单,确实就如同这一诗派的语言风格所描绘的那样通俗易懂。元稹被贬通州,白居易被贬江州,两地相隔数千里,通信非常困难。但即便如此,两个男人之间的思念从未断绝,而白居易更是写出了这样情意绵绵的诗句。
白居易因为“晨起临风”而感觉到“惆怅”,以至于在晚上的时候,“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两个人同时遭遇被
贬,彼此之间的酬和就是彼此精神的支柱,彼此心中的安慰。老朋友的感情如此真挚,元稹也非常感动,所以写下了以下的这一首诗作为回应。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这一首唐诗就是元稹的《酬乐天频梦微之》,全是同样非常简单,甚至比白居易的那首古诗更为通俗易懂。“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诗歌的一开始,元稹对白居易夜里思念他表示非常感动。他感慨山水万重,收到白居易的一种是真的很不容易,得知白居易在睡梦中都对他表示关切,更让他发自肺腑的感动。
《长恨歌》、《琵琶行》与元、白唱和诗
一、贞元、元和之际,随着传奇小说发展,诗坛出现有故事性、抒情性的长篇叙事诗,如元稹《琵琶歌》、《连昌宫词》,李绅《悲善才》,刘禹锡《泰娘歌》等。
二、《长恨歌》、《琵琶行》属感伤诗一类。
三、《琵琶行》《长恨歌》是白最成功作品。
(一)艺术上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强化。与此前叙事诗相比,这两篇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在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务求尽情。
(二)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如《长恨歌》“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
(三)语言明白晓畅又精纯确当,“无不达之隐,无稍晦之词”(赵翼《瓯北诗话》);
(四)想象、虚构、比喻等手法的运用。
四、唱和诗。
(一)唱和之风。贞元间应进士举者“多务朋游,驰逐声名”(《旧唐书·高郢传》),形成“侈于游宴”的“长安风俗”(李肇《国史补》)代表是权德舆及其领导的文人集团。
(二)元和间出现以长篇排律和次韵酬答唱和的形式,元白是创始者。
1、元白相识之初即有酬唱,此后分别被贬,一在通州,一在江州,虽路途遥遥,仍频繁寄诗,酬唱不绝,即“通江唱和”。
2、元白此期唱和诗多长篇排律,次韵相酬。次韵诗既要严守原诗之韵,又要自抒怀抱,还要写上数百句。如白《东南行一百韵》元《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
3、寄怀酬答的短篇小诗更为真挚耐读,清新有味。如《舟中读元九诗》,元《酬乐天舟泊夜读微之诗》。
(三)元白这类以次韵酬唱为主的短篇长章流传颇广,“巴蜀江楚间洎长安中少年,递相仿效,竞作新词,自谓为‘元和诗’”(元稹《白氏长庆集序》)。“元和体”除次韵相酬的长篇排律外,还包括元白流连光景、浅切言情“小碎篇章”,包括元的艳体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