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规模
- 格式:ppt
- 大小:777.00 KB
- 文档页数:21
45
农村经营管理
2024.3
伴随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户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明显加快,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趋势。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顺应趋势发展,积极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形式
总结盐城市各地的实践,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按照不同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从集中土地的方式来分,有租赁集聚型、股份合作型、联耕联种型和“两区”分置型。一是租赁集聚型,主要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有偿租赁的方式,将分散农户的土地经营权集中连片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这是适度规模经营比较普遍的一种形式。二是股份合作型。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和资金入股设立农地股份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实行适度规模经营。股份合作型的适度规模经营,以农户土
地经营权入股的方式集中土地,以合作经营的民主管理和利益联结机制,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重要方向,应当积极鼓励和大力倡导。农地股份合作社具体又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内股外租型的农地股份合作社。即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成立农地股份合作社,将承包地集中流转起来,统一对外发包给他人经营。这种内股外租型的农地股份合作社主要起了集中流转土地、代表农户对话、参与红利分配、争取政策扶持的作用。另一种是经营实体型的农地股份合作社。即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专业大户以资金入股,共同组建农地股份合作社,直接从事高效农业项目,对农户入股的土地实行保底分红。三是联耕联种型。联耕联种是在农户自愿的前提下,由村组统一组织,破除田埂,以打桩等形式确定田间界址,将碎片化的农地集中起来,实现有组织的连片种植,再由服务组织开展全程托管或主要生产环节托管服务。联耕联种在不改变农户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
土地规模适度经营的内涵
土地规模适度经营是中国乃至全球农业生产领域长期以来推崇的一种发展模式,也是长期以来稳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经验总结和实践经验。其内涵是指农业生产者采用合适的土地面积和适度的生产方式来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从而达到既保护土地生态环境,又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土地规模适度经营的核心理念是:“适度而为,不争短长”。这种理念要求农业生产者在土地面积规模上“量力而行”,不要
盲目扩大规模,追求量的增加而忽视效益的提升。因为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过度使用只会破坏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的流失和退化。因此,农业生产者应该掌握正确的土地使用技术,以及土地的保护策略,保持适度的使用量,保证农业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全面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
土地规模适度经营还需要注意,合理安排和利用土地每一块面积。这要求农业生产者根据不同地理环境、气象条件和农业生产的特殊要求来设计和规划各区域土地的利用方式。比如,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有些地区适合发展小农户制度,保障农民丰收和稳定农村经济;而有些地区适合发展大农户制度,以确保农机化生产的连续性和高效性。此外,在不同地区或不同气候条件下,要建立对应的种植和养殖模式,开发当地的农业特色和优势,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业产值和经济效益。
总的来说,土地规模适度经营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准则,也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虽然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应对农业生产产业链不断变化的情况和新形势,但是如果能够遵循这一原则,那么农业生产者就可以在发展中繁荣、在稳定中发展。
⼟地规模经营多⼤⾯积才算适度
春耕备耕时节,由于⽟⽶等粮⾷⽣产效益下降以及对种粮前景的“悲观”,少数种粮⼤户出现弃耕。但不少种粮⼤户蠢蠢欲动,继续扩⼤规模经营⾯积。那么,⼟地规模经营多⼤⾯积才算适度?店铺⼩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规模化种植不是⽆限制地规模化,在当前农村劳动⼒不⾜、劳动⼒价格攀升、规模化种植管理经验⽋缺的现实情况下,“适度规模”是每个农业经营主体⾸先考虑的问题。
何为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学者们给出了不同的理解。其中有代表性的是认为:适度规模经营来源于规模经济,指既有条件下适度扩⼤⽣产经营单位的规模,使得⼟地、资本、劳动⼒等⽣产要素配置趋于合理,以达到最佳经营效益的活动。适度规模的定义主要强调⽣产要素的最优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化。
华南农业⼤学李-琴主持的关于⼟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课题组研究认为:农业⽣产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特征。课题组认为,农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农地经营规模的扩⼤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农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应是以家庭经营为主导的适度规模经营。
经过最低标准的测算,上述课题组发现:在平原类型的地区,基于农户种植业利润最⼤化⽬标,东北三省农户户均适度经营规模的最低标准为30亩左右,中部地区为23亩左右,西部地区为11亩左右。在丘陵地区,中部地区测算出农户户均最优耕地经营规模为24亩左右,在⼭地类型的地区,中部地区测算的农户户均最优耕地规模略⼩⼀些,为10~21亩左右。基于劳动⼒的机会成本的⾓度,课题组测算了农户适度规模经营的最⾼标准,结果显⽰:不管是在平原、丘陵地区还是⼭区,东北地区⼈均适度规模经营⾯积最⾼,为35~47亩;中部地区次之,为20~35亩;东部地区最低,⼈均15~19亩。如果按照家庭⼈均2.5个强劳动⼒计算,东北地区农户户均最优⾯积为88亩~117亩左右,中部地区为50~75亩,东部地区为40~48亩。在西部地区,农户适度规模经营依⼟地类型表现出⼀定的差异。在西部平原地区,⼈均适度规模经营⾯积为33亩,⽽在丘陵地带和⼭区类型的地⽅,⼈均适度规模经营的⾯积分别为22亩和17亩。以户均2.5个强劳动⼒计算,最优农地经营⾯积为34~82.5亩。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名词解释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在尊重农民意愿和保障农户利益的基础上,通过土地使用权流转、集中整理、适度改造、优化配置等途径,将小规模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形成以大户承包为主体的适度规模经营。
一、什么是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二、怎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三、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如何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四、鼓励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财政支持政策包括五个方面,具体有哪些?
三、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如何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目标就是在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方式上从传统农户家庭经营向现
代农场和专业合作社转变,在土地资源配置方式上从土地零星分散经营向土地集中连片经营转变,在农业产业链条上从单一的种植业、养殖业生产向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经营转变。因此,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顺应农业发展规律和农民需求变化,实行土地流转、集中、规模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型。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由农业企业牵头,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建立专业合作社或股份合作社,农户加入合作社后,可以通过集体资产股份入股分红和土地租金等方式增加收入;合作社统一技术标准,实行订单农业,降低生产风险,实现互利共赢。第二,农业企业+协会+农户型。这种模式是由农业企业牵头组织,并依法登记成立相关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
责统一农业生产资料采购、品牌管理、产品销售等;农户入社后可以享受到统一的技术培训、种苗供应等服务,同时可以获得市场价格方面的实惠。第三,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型。这种模式是由龙头企业牵头组织,对接专业合作社或农户,统一品牌,降低生产风险,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第四,公司+农户型。这种
浙江农业学报Acta AgrVuOurae Z/ejiaxgeosis,2021,33(1):161-169 ht m://Tww.zj/yxb.c/李海涛,傅琳琳,黄祖辉,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多种形式与展望[J]•浙江农业学报,2021,33(1):161-169.
DOI:10.3969/j.iss/.1004-1504.0001.01.19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多种形式与展望
李海涛1,傅琳琳2,*,黄祖辉3,朋文欢>
(1.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310018;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 3.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58;4.宁波大学商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摘要: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梳理相关政策的变迁历程,并以浙江省为例,探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服务适度规模经营、复合型适度规模经营3种类型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实践与创新。针对小农规模经营仍占主导、社会化服务程度较低、适度规模经营的效益有待提升等问题,提出了强化土地权能,夯实适度规模经营基础;探索多样化社会服务,提升专业服务规模效益;健全法规政策,强化适度规模经营保障;培育新型主体,提高规模经营主体质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政策变迁;小农户
中图分类号:SA;F3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1524(2021)01内161内9
Various forms o2moderate-scak macageme'o2agricelture and developme'prospects
公债适度规模的标准
公债适度规模的标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标准:
1. 财政偿债能力:公债的发行和偿还都需要财政资金的保障,因此财政偿债能力是确定公债适度规模的重要标准。如果财政偿债能力不足,会导致债务违约风险增加,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2. 经济增长率:公债规模的扩大应该与经济增长率相适应。如果公债规模过快增长,会导致财政负担加重,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3. 居民收入水平:公债的发行和偿还都需要居民的承担,因此居民收入水平也是确定公债适度规模的重要标准。如果公债规模过快增长,会导致居民负担加重,对居民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4. 政府支出规模:政府支出规模是确定公债适度规模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政府支出规模过大,会导致财政赤字增加,进而增加公债规模。因此,政府支出规模应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5. 债务依存度:债务依存度是指公债余额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如果债务依存度过高,意味着财政支出严重依赖于公债,因此需要控制债务依存度在合理的范围内。
6. 宏观经济效益:宏观经济效益是确定公债适度规模的重要标准之一。如果公债规模过快增长,会导致经济负担加重,对宏观经济效益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控制公债规模在经济承受范围内。
总之,确定公债适度规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财政偿债能力、经济增长率、居民收入水平、政府支出规模、债务依存度和宏观经济效益等。在此基础上,政府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公债政策,控制公债规模在适度的范围内,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财政的可持续性。
农村土地规划方案的设计原则引言:
农村土地规划是指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利用,以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在农村土地规划方案的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本文将探讨农村土地规划方案的设计原则,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农村土地规划的核心原则之一。在规划设计中,应注重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在农村土地规划中,应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和生态景观区等重点区域的保护,合理划定农田、林地和草地的比例,确保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适度规模原则
农村土地规划方案的设计应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农业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等因素,合理确定农业生产的规模。过大的规模可能导致农业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过小的规模则可能限制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规划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确保农业生产规模与资源利用的平衡。
三、多元化布局原则
农村土地规划方案设计应注重多元化布局,合理规划农业、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等功能区域,以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例如,在规划设计中,可以将农田与农村旅游景区相结合,发展休闲农业;将工业用地与农村居住区分开,避免工业污染对农田的影响。通过多元化布局,可以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
四、科学技术支撑原则
农村土地规划方案的设计需要借助科学技术手段,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例如,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对农村土地资源进行调查和监测,以获取准确的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土地资源进行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以实现规
【深思】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弊端
100-150亩地的“适度规模”,富不了农民,救不了生态,强不了国家」
目前我国农民的户均耕地约为10.3亩,若流转形成100——150亩左右种植面积的“适度规模经营”,将意味着90%的农民耕地向10%的农户集中,90%的农民离开土地种植只收取少量租金然后去自寻其它生活出路,一方面是土地变革、土地价值创新的红利以及国家政策红利这些农民都将失去了,另一方面这部份土地也不会有多少真正流转到“种田能手”的手中,而是最终将会进入到农村中的少数土豪和势力圈中。
90%的农民土地向10%的农户集中。这样的做法发展到后期,一定会出现大量离乡农户每年的土地使用权和租金都难以到期收回,再以致发展到土地利益被巧取豪夺也不为怪。
“适度规模经营”持续下去的可能,是土地并没有集中到种田能手中,这其中,一部份“种田能手”若真靠户均耕地面积10——15倍的土地种植面积发展家庭农场或种植大户,依靠社会化服务体系及相关政策支持,靠单纯的农粮产品种植收益,也难以实现自我更好程度的富裕,最终也一定会被乡村势力圈兼并。通过非完全市场化集中到1%左右的极少数人手中。形成大部份可能是土豪和乡村霸道势力圈组成的“新垄断地主”阶层。相信这并不是国家所期待的,也不是大多数农民所期待的。
“新垄断地主”阶层若出现,必然导致中国农业变革的颠
覆性错误,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面临国内、国际粮食产业环境的不断变化,面临互联网、物联网、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技进步的快速迭代,中国农业现代化必须找到让95%以上的广大农民最大化共享土地资源利益的共同富裕发展路径,以15亿亩耕地资源、十几个产粮大省的主粮种植农村、近2亿户粮农群体为载体的“三农”发展问题,必须体现出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中国农业现代化,决不能再卷进土地流转失控的漩涡中。
适度投资规模的标准
适度投资规模的标准主要取决于个人或机构的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一般来说,投资规模应该在财务自由度和风险控制之间取得平衡,避免过于冒险或过于保守。
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适度投资规模应该考虑到自己的收入、家庭开支和负债情况。投资规模应该不超过可支配收入的10%~20%,并且在保证生活开销和紧急备用金的情况下进行投资。同时,应该根据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产品和投资策略。
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适度投资规模应该考虑到机构的市值、盈利能力和负债情况。投资规模应该不超过企业市值的10%~20%,并且在确保企业稳定运营和财务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投资。同时,应该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产品和投资策略。
总之,适度投资规模是投资成功的关键之一,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设定和调整。
- 1 -
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性规模论略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出现了快速的增长,外汇储备规模由1979年的8.4亿美元增长到了2008年的19 460.30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分析了影响我国外汇储备的多种因素的同时,综合国内外关于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分析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中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进行研究。
关键词: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实证分析
1引言
外汇储备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也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要问题,它关系到各国调节国际收支和稳定货币汇率的能力,一直受到国际金融机构和各国政府的普遍关注。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可以动用外汇储备来平衡贸易赤字,而不必采取某些政策措施来加以调节,以免对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储备过少,出现贸易逆差时,须调整国内总需求,抑制进口,进而对国内相关产业进行调整,影响国内财政政策及贸易政策的实施。另外持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并对持有的外汇储备进行有效的管理,是防范外部因素带来的危机、特别是基于资本项目的剧烈波动而带来的危机的一个重要举措。但是外汇储备不是越多越好,储备过多,增加基础货币并通过乘数效应扩大了货币的供应量,这时如政府为了维持物价稳定,
利用回购和发行票据收回过多的货币,又会容易导致“通货紧缩趋势”。要想维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健的增长,保持适量的外汇储备是一个必要条件。因此,在现行的外汇储备下,如何确定我国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成了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2我国历年外汇储备的状况分析
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途径与措施
一、背景介绍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紧缺。为了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适度规模经营已
成为当前发展农业的必要选择。但是,如何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适度规模经营的概念
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在保证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的前提下,通过合理利
用土地资源和先进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生产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经营方式。
三、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措施与方法
1.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鼓励和支持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例如,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机制,加大对流转土地的财税扶持力度等。
2.推广先进技术
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例如,在播种、施肥、灌溉等方面采用机械化作业;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采用生物防治、绿色防控等方法。
3.加强土地整合
土地整合是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的关键。政府应该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复垦等方式,加强土地整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例如,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等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
5.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可以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提高其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
6.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是推动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力量。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人才培养的投入,引导大学生、技术人员等到乡村创业就业。
7.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可以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政府应该加强对适度规模经营的监测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第34卷第1期
2017年2月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哪一种适度规模?
适度规模经营的社会学解释
程秋萍①
[摘 要] 适度规模是一个最优化的状态,但它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从不同的价值立场出发就有不同的目标函数和最优化结果,所以,有一个 哪一种适度规模”的问题㊂文章从社会学的角度阐释适度规模的形成逻辑,分别从农业㊁农民㊁村集体和政府四种不同的角度分析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逻辑㊂其中,农业的适度规模比较纯粹却容易引发社会政治风险;农民的适度规模比较灵活却未必可以持续;村集体与地方政府都很积极,但中央政府的态度却是模糊的㊂作为不同的适度规模模式的折衷与平衡,家庭经营范围内的规模化发展将成为一种最具有生命力的适度规模模式㊂
[关键词] 适度规模;农业;农民;政府;村集体[收稿日期] 20160724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城镇化的理论㊁实践与政策研究”(项目
编号:15AJY008)阶段性成果㊂
[作者简介] 程秋萍,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邮编:200237㊂① 本文得到熊万胜老师的悉心指导,特此感谢㊂
② 2007 2014年的数据出自历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中国农业出版社㊂2015年的数据出自农业部经管站的报告,王蕾㊁张伟民㊁金文成(2016)㊂ 198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鼓励耕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发展适度规模的种植专业户”㊂之后30年的发展进程中,各级政府以及村集体都表现出了对于规模化的偏好㊂2007年,我国土地流转率为5%,而在2015年土地流转率达到33.3%②,土地规模化的速度非常快㊂在这个飞速发展的进程中,是由哪些因素的推动或者限制形成了目前的规模化,难道仅仅是国家的推动亦或是经营主体自身的意愿吗?
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特点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地区性特点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个地区或省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差较大,因此产生了不同的农业土地适度经营规模。我国与日本、韩国的情况较为相似,总体上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处于较低的水平,而在我国的不同地区,农业土地规模经营也各不相同,有的地区之间甚至相差很大。
2.动态性特点,农业土地规模的适度经营是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多种条件共同决定的结果,是一个随着不同条件变化而变化的概念。例如,在改革开放前,不能在生产环节采用更高效率的机械化技术,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可能仅达到人均数亩。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农业生产采用现代化机械的能力增强,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可能会增加到人均几十亩甚至上千亩。
3.异质性特点从事不同经营项目的生产经营单位会有不同的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粮食多为大田作物是土地密集型产业类型,其规模经营要求较高,属于土地密集型经营规模;大棚蔬菜、养殖业对资本的需求较大,属于资本密集型经营规模;花卉、水果等项目则对劳动力需求较大属于劳动密集型经营规模。所以,不同的农业项目的土地适度经营规模不同。
中国土地流转的现状与趋势,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统计,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共有7434.3万户承包农流转耕地3313.3万公顷,分别占承包户总数的27.7%和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36.5%;农业生产要素流转面积中,流转入农户的占56.8%,流转入农
民专业合作社的占22.4%,流转入企业的占10.5%,流转入其他主体的占10.3%;从流转方式来看,转包占47.5%,出租占35%,互换占5.6%,股份合作占4.8%,其他占7.1%。土地的流转既促进了普通农户经营规模的扩大,也促进了家庭农场、土地股份合作社、生产型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成长,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规模确定方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规模有多重测定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城乡收入均等法,即根据当地城市的平均收入,结合当地的单位农地收益,测算出达到城市平均收入的经营规模。第二,计量模型推断法,是将农户家庭的农业劳均收入作为衡量标准,即将劳均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土地面积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家庭劳动烹赋以及非农就业等因素作为控制变量,计算出适宜的土地经营面积。有学者通过研究指出,我国家庭综合农场的最优土地经营规模区间为131~135亩,“种粮大户”的最优粮食播种面积区间为234~236亩,分别相当于目前户均土地经营总面积的5~6倍和9~10倍。这意味着我国农业经营规模集中将是个漫长的过程。
适度规模经营
适度规模经营是在一定的适合的环境和适合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金、设备、经营管理、信息等)的最优组合和有效运行,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因土地是农业生产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故农业规模经营在很大程度上指土地规模经营。
一、产生背景
在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农业规模经营的适应值不同,一定的规模经营产生一定的规模效益。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必须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为目的,才能使农民经营种植业同经营其他行业获得相当的平均利润,从而稳定其务农积极性,才能增加农产品生产总量,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许多国家在坚持家庭经营为主的条件下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并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是实现规模经营的前提,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遍推广应用是规模经营的物质基础,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是规模经营的重要保证条件。
中国农村于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出现了农户承包的耕地分散、经营规模太小等问题,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应通过经济和法律措
施,促进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逐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二、必要条件
在市场经济国家,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一般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展而出现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开展农业规模经营需要具备以下主要条件:
农业劳动力素质普遍得到提高
农业劳动力顺利转移是农业规模经营的前提条件。只有转移劳动力并使其获得相对稳定的职业和工作,农业劳动力人均负担的耕地面积才能增加,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才有可能;只有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科技知识、管理能力等素质得到提高,农业规模经营的效益才能得到保证。
试论城市群各城市适度规模
城市群的适度规模,建立在个体城市适度规模基础上。一个时期某一城市的适度规模应把握稳定性原则、等级原则、人均公用事业费用最小化原则和城市社会、生态环境相协调原则。本文根据美国学者齐夫提出的“等级顺序计算法”,测算出目前浙中城市群各城市适度规模。与现有城市人口相比,都还存在扩容余地,对此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扩容对策。
一、影响城市群各城市人口规模主要因素
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群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环境有着不同的城市人口适度规模。决定城市群各城市适度规模主要有下列因素:
(一)区域人口密度
一个城市如果覆盖的腹地人口稀少分散,其城市人口规模一般也较小,如区域人口密度较大,其城市人口数量也相对较多。例如浙江宁波地区的余姚市城市人口为16.27万人,奉化市的城市人口为9.9万人。奉化与余姚城市人口数量的相差,原因之一就是余姚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13人,奉化为386人。纵观世界各地的城市,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多,人口密度不断加大,城市的平均人口规模也在不断增加,如在公元1800年以前,全世界还没有一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当时作为世界第一大城市的伦敦也只有95万人,到1980年全球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已经发展到266个,并出现了26个5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
(二)区域交通
交通状况不仅影响物流,也影响人口的流动。决定一个城市交通状况有三点:第一,交通通道。包括水上通道,陆上通道和空中通道;第二是交通工具;第三是交通成本。高昂的运输成本,不利于要素流动,不利于人口的聚集,由此影响城市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