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七年级上期末古诗词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81.50 KB
- 文档页数:21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外古诗鉴赏专项练习
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外古诗鉴赏专项练习题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一、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①。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诗人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
1.请结合诗歌首联
..内容,具体说说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特点的。(3分)
2.“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两句集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它们在抒情方式上又有什么不同?(3分)
二、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释】①张孝祥:宋代词人。这首词,是作者船行至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时所作。②波神:水神。③准拟:预料,打算。
3.西江月是这首词的。(1分)
4.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平铺十里湖光”生动描写了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交代词人停舟峰下的原因是波神多情,天公作美,带有词人主观想象的色彩。
C.五、六句的意思是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
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5.这首词恰当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有助于诗人情感态度的表达。请结合诗歌相关内容,加以分析阐述。(3分)
三、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秋词(刘禹锡)》古诗词赏析、
译文及考点分析
【原文】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
春天。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
诗情飞上云霄。
【赏析】
刘禹锡,字梦得,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
诗篇。其作品《陋室铭》为人们所熟知。一生经历坎坷。因王叔
文案被贬为连州刺史,又接连被贬为朗州刺史、和州通判。
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
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首句,从自古诗家词人逢秋而悲落笔,道出了诗人们对秋天
的悲凉心绪,倾诉悲凉寂寞之感。一个“悲”字写尽历代诗人逢秋之心境,为下文诗人写出与众不同之笔尽其所能。
第二句,诗人直率坦言,喻“秋日似春朝”,一个“春”字点出富有朝气,充满生机与活页纸力,恰与前句的“寂寥”形成鲜明比照,一下子放射出诗人乐观向上的心态,不因秋景之衰而
气竭,也不因仕途的不顺而自馁。
第三句,借景抒情,以秋日晴空为背景,用“一鹤”正振翅冲破云层,翱翔天空来托物言志,借鹤而写离开“樊笼”复返自然,摆脱羁绊的欣喜跃然纸上。写景开阔明丽,令人精神爽朗,耳目为之一新,这是一只多么洒脱自在,奋发向上的鹤啊!
尾句,“引”字不仅有独树一帜,标新立新之效,还具有矢志不移的傲骨,更有“鲲鹏展翅九万里”的远大志向。
全诗落笔恢弘,从遥远的时空下笔,一幅“秋日晴空”既给悲秋者以肯定,又不落俗套地点化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写景为言志作铺陈,在一片开阔美丽的景色之中吐露自己的意图,这种大开大阖之作在唐诗之中也不多见。
七上古诗词
观沧海曹操古体诗。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大海
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观”字统领全篇,体现了这首诗意境
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澹澹”意为“水波荡漾的样子。”“竦峙”意为“耸立”。即:在这水波荡漾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
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
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
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表现出作者面对萧瑟秋风,仍有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想象,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主旨:这首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通过
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他奋发
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七言绝句
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鸣声异常凄切
动人。两种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
恻的气氛。
闻道龙标过五溪。
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yǒu] 溪、巫溪、武溪、沅[yuán]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全册古今外诗词赏析大全(含课外古诗词诵读)
观沧海
【东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注释:
(1) 观:欣赏。
(2)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3)碣(jiã)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昌黎,面临渤海。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4)沧:通‚苍‛,青绿色。
(5)海:指渤海。
(6)何:多么。
(7)澹澹(dàn dàn):水波动荡的样子。
(8)竦峙(sǒng zhì):高耸挺立。竦:通‚耸‛,高耸。峙,挺立。
(9)秋风萧瑟 (xiāo sâ):秋风吹动草木发出的悲凉的声音。
(10)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洪:大。
(11)日月:太阳和月亮。
(12)若:如同.好像是.。
(13)星汉:指银河。
(14)幸:幸运。
(15)甚:极其,很。
(16)至:极点。
(17)哉:语气词。
(18)幸甚至哉(zāi):真是幸运极了。
(19)以:用(歌以咏志)。
(20)志:理想。
(21)歌以咏志:可以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心志或理想,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是为了配乐歌唱而加上去的。
(22)咏志:既表达心志。咏:歌吟。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
一、《观沧海》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赏析。
答:展现了诗人的博大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
二、《次北固山下》
1.颔联画面。
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悬。描绘了视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2.颈联哲理。
答:表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态度,包含了新事物一定会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3.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感情。
4.全诗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思乡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表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的态度。
三、《钱塘湖春行》
1、赏析《钱塘湖春行》颔联:
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早莺人格化,“争”让人感到春光的宝贵
“啄”描写了燕子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两句让全诗充满了春的活力与生机。
2、全诗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和对西湖初春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四、《天净沙.秋思》
1、描绘画面:描绘了一幅凄凉、孤寂的深秋晚景图。
2、全诗的思想感情:表达游子的孤独思乡和羁旅愁思。
五、《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尾联是否矛盾?
答:不矛盾。用钟磬声衬托周围的—片寂静,表现了作者沉静的心情,流露出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
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1、第一句描绘了杨花子规。点明了晚春季节渲染悲伤的气氛。
2、赏析最后一句:运用拟人将明月人格化,让明月带愁心给友
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担忧、同情和思念。
七、《夜雨寄北》李商隐
1、赏析最后一句:设想相逢后畅谈的景象,以欢乐反衬今夜的孤
寂,表达对亲友的无限思念。
2、思感:漂泊异乡的孤寂,和渴望团聚、盼望归期的感伤。
人教版语文课外xx背诵(赏析版)
整理:
xxxx
七年级上册
课外:
1《龟虽寿》xx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竟时,终结,这里指死亡。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螣蛇:
传说中龙的一种,能够乘云雾升天。螣蛇即使能乘雾升天,
最终也会变成灰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骥,良马。枥,马槽。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
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
有远大抱负的人。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
雄心不会止息。)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盈缩:
原指木星的长短变化,这里指人的寿命长短)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怡,调养身心。永年,长寿。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
定的,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选自《乐府诗集》,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最后一章。
这是曹操晚年写作的一首富于哲理的诗,诗中的哲理来自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因而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过故人xx》xx(过:
拜访,探访,看望)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具:
准备,置办。黍(shǔ):
黄米饭。)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合:
环绕。xx,这里指村庄的四周。)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轩,窗户。场圃,打谷场和菜园。桑麻,泛指庄稼。)待到重阳日,还(huán)来就菊花。(就:
靠近、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选自《孟襄阳集》。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现在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赏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中的古诗赏析,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了解作者:在赏析古诗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这对于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有重要作用。
2. 解读诗句:要对每一句诗进行逐词逐句的解读,理解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思想,特别要注意诗句中的典故、比喻等修辞手法。
3. 把握主题:要把握古诗的主题,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这可以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修辞手法来实现。
4. 欣赏艺术手法:古诗的艺术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借景抒情等,这些手法可以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在赏析时要注意体会这些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5. 感受韵律美:古诗讲究韵律和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在赏析时要注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体会其音韵和谐、平仄对仗的特点。
6. 比较阅读:可以将所学古诗与其他相关古诗进行比较阅读,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认识。
7. 联系实际:在赏析古诗时,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将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总之,赏析七年级上册语文中的古诗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实践,只有不断积累和尝试,才能提高自己的古诗鉴赏能力。
七年级上册课内古诗词赏析
编者:梦在他乡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5.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二.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中的千古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它抒发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怀。
2.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三.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3分)开放题。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人教版20XX级七年级语文(上)古诗词鉴赏
古诗词顺序由后往前
秋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
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答:借托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精神。
3、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答案: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说明:语言要生动、优美。
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旗帜鲜明的表明了自己怎样的观点?答:对比写法;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观点。
5、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描绘了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抒发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怀。
6、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答: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二:(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2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2分)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古诗词(挖空填空)期末复习默写和赏析试题
(附答案解析)
语言基础知识运用【古诗词默写及赏析】
一、直接默写
1.观沧海(曹操)
(1)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2)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3)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4)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1)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王湾)
(1)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2) 朝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5.峨眉山月歌(李白)
(1)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6.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8.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1)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2)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9.秋词(其一)(刘禹锡)
(1)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2)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10.夜雨寄北(李商隐)
(1)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2)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
(1)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2)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七上古诗词
观沧海曹操古体诗。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大海
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观”字统领全篇,体现了这首诗意境
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澹澹”意为“水波荡漾的样子。”“竦峙”意为“耸立”。即:在这水波荡漾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
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
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
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表现出作者面对萧瑟秋风,仍有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想象,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主旨:这首诗全篇写景,其中并无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词。通过
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表达了他奋发
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七言绝句
唐代: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杨花即柳絮。子规是杜鹃鸟的别名,相传这种鸟鸣声异常凄切
动人。两种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
恻的气氛。
闻道龙标过五溪。
龙标在这里指王昌龄。五溪为湘黔交界处的辰溪、酉[yǒu] 溪、巫溪、武溪、沅[yuán]溪;在唐代,这一带还被看作荒僻边远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赏析(十二首)
一、曹操《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
海岛上树木繁茂,各色花草郁郁葱葱,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随着一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
涌起滔天的波浪,汹涌起伏。
3.试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作简要赏析。
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进行虚写,将眼前海上的景色与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博大的胸怀。
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所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杨花,子规
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作简要赏析。
将我的怀念之心托付给多情的明月,让它随风伴送你一直到被贬的偏远之地吧。这句话运用
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明月以人的情趣,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忧愁、无奈的惜别之情以及对
朋友的关切之情。
三、王湾《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出的画面。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江水似乎与岸齐平了;船行江中,和风顺江吹来,船帆端端正正
地高挂着。
2.试对“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加以赏析。
古诗词赏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一、《观沧海》
1、展开联想和想象,试描绘“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本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山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随着一阵萧瑟的秋风,海面上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为展现作者的博大胸襟作铺垫。
2、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该句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二、《次北固山下》
1、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出的画面。
春潮涌,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水面似乎与岸平了;和煦的春风,鼓动着白帆,行进在风平浪静的江面上。
2、你认为“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哪几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阔”和“悬”字用得好。“阔”字表现出“潮平”。春潮涌,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水面似乎与岸平了,视野也因之开阔;“悬”字是高高直直挂着的样子。风顺风和,帆儿高悬。“阔”和“悬”字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了人们的好评,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谈谈对这句诗的理解。
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露了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生”、“入”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
4、诗中用”客路“、”行舟“、”归雁“等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心情?
表达了诗人身在江南旅途,而神驰洛阳故里,思家归乡的急切心情。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试题(附答案)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全诗鉴赏
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晴空一鹤排云上”“排”,推,这里是冲的意思。这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便引诗情到碧霄”这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呼之欲出。
阅读答案
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
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
答:借白鹤一飞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3、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诗词赏析
第一部分:课内赏析
观沧海
【魏】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①碣石:山名。②澹澹:水波摇荡貌。③竦峙:耸立。④星汉:银河。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赏析】
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
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