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基因突变》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3.38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突变》教学设计教学依据
课标分析: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1)高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践经历,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参与的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和动脑的活动,通过探究类学习活动或完成工程学任务,加深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2)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调查、观察、实验和制作等活动,体验科学家探索生物生殖、遗传和进化奥秘的过程,学习有关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3)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进化与适应观的生命观念。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为帮助学生达成对概念的理解,本部分内容在课标中的活动建议是:搜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事例;搜集恶性肿瘤防治方面的资料,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本节内容为学生安排的充分的自由讨论时间,让学生探究生命活动规律,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
此外,课标中要求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本节基于证据,论证可遗传的变异来自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理性思维、科学探究);运用遗传与变异的观点,解释常规遗传学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生命观念、社会责任)。学生理解基因突变有关原理在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
学情分析:
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接触到“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生物变异现象。高中生物课中,学生已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遗传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再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生命的延续中的变异现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从容说课
本节教学可用1课时,教学重点是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实质,即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已经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作过详细的介绍,因此在本节教学中不再列为重点内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教材不是从概念到概念,而是从实例分析入手,再归纳、总结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遵循这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呈现方式,从现象到概念,从宏观到微观来开展教学活动。
关于基因突变,教材选用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实例,从现象开始,追根溯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生物体的性状发生改变。限于篇幅,教材没有过多地介绍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现过程(具体过程参见教学案例)。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生物体的性状发生改变这一因果关系。通过讨论,学生能够认识到基因突变的本质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改变,并且能够进一步理解“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实现的”这一基本的生物学原理。
理解DNA分子碱基对的改变可能导致的结果,是不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改变就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化?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问题探讨”,讨论英语句子中个别字母发生改变后,对于全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影响情况。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英语句子中一个字母的改变,可能导致句子的意思不变、变化不大和完全改变这三种情况。然后,教师再通过联想和类比的方法,结合不同的密码子可以对应相同的氨基酸的知识,引导学生推测基因突变与
生物性状改变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不是所有的基因突变都会导致生物体性状的改变。所以,基因突变对于生物体来说,有的有害,有的有利,有的既无害也无利。
第五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教材分析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1节的教案内容,主要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原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b5E2RGbCAP
二、教案目标
<一)知识方面
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能力方面
1.学会数据处理,类比推理等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散思维及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方面
1.在基因突变的学习中懂得生物界在丰富多彩的本质,从而进行
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2.在基因突变的学习中懂得如何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3.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作科学的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三、教案重点难点
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2.基因突变的原因。
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四、学情分析
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首先与遗传物质有关,其次与环境有关本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变异的。p1EanqFDPw
五、教案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案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DXDiTa9E3d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节问题探讨及基因突变的实例。
2.教师的教案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问:大家来比较一下正常与异常的DNA ,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
问:DNA 上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最终导致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我们知道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怎么来决定性状的?
讲述:我们看控制血红蛋白的DNA 上一个碱基对改变,使得该基因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也就是基因结构改变了,最终控制血红蛋白的性状也会发生改变,所以红细胞就由圆饼状变为镰刀状了。基因结构改变除了碱基对的替换,还会不会有其它可能?
大家回顾一下,什么叫基因?基因的分子结构如何?出示基因结构变化示意图,对图讲解。
强调基因结构不管按以上的哪一种情况变化,归根结底都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引起生物性状的变异。
教师总结:基因脱氧核苷酸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顺序变了,遗传信息也变了,通过转录、翻译形成的蛋白质也就发生了改变,性状自然会发生改变。可见,基因结构改变会使生物发生变异。
现在请大家自己来总结出基因突变的概念。
讲述: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基因突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并且通常会引起一定的表现型变化。如棉花正常枝→短果枝、普通羊→短腿羊、正常人→白化病、水稻高杆→矮杆、果蝇的红眼→白眼等。
那么基因突变是如何产生的呢? 2.基因突变的原因
易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并提高基因突变频率的因素有三类:
(1)物理因素:包括X 射线、紫外线、激光等; (2)化学因素:有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 (3)生物因素:如病毒和某些细菌等 生物的变异不只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我们怎样去认识由于基因突变而引起的变异?下面我们就来了解基因突变的特点。
《基因突变》教学设计
一、导入:以“芬兰运动员门蒂兰塔”导入本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基因突变的机理
1.以探究的方式,从镰刀型贫血症的现象开始,追根溯源,展示资料,引导学生探究,达到对基因突变的初步认识。
2.以问题引领、合作交流、模型构建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及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3.阅读教材识记基因突变的原因,多媒体投放,加深记忆和理解。
4.做典例1,巩固所学内容。
5.预习了解基因突变的特点,然后呈现资料,通过实例和资料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特点,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意义。
二、基因突变的应用
1.设置应用情景—育种工作岗位,旨在提高学习兴趣。
2.结合课下资料搜集,回答预设问题,学生板书。
3.通过评价问题答案,加深理解诱变育种的相关知识。
4.展示我国航天取得的成就,及目前太空育种的新进展视频,增强爱国意识。
5.典例剖析,巩固所学内容。
三、网络构建
对本节内容进行网络梳理,旨在加深学生所学内容的记忆与联系。四、当堂达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检测对本节所学内容的理解。
《基因突变》学情分析
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遗传的物质基础及细胞学基础,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而且受环境影响等。本节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基因结构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对生物性状又会有何种影响,理解基因突变的特点和意义,并能运用该原理指导生活实践—诱变育种。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同时具备了一定通过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因此本节可完全可以通过问题和资料阅读引领学生进行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的学习。同时学生对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实际问题有着浓厚兴趣,本节通过对生活实际中实例分析,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教案
【篇一:基因突变教案】
基因突变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变异的类型和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基因。 2.掌握突变的概念,理解基因突变的原因。
3.了解基因突变的种类、特点,理解基因突变的意义。
4.了解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及其成就。
(二)能力训练点
1.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基因突变的学习,不但可以使学生懂得生物界丰富多彩的本质,
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2.通过例举我国在诱变育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
义思想教育。
(四)学科方法的训练点
1.前面学习了遗传知识,再学习变异,从而认识遗传和变异是对立
的统一关系,由此形成学生辩证的思维方法。
2.学习了利用基因重组可通过杂交方法育种,还应使学生了解利用
基因突变可通过化学的方法和物理的方法诱变育种。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基因突变的概念。
[解决方法]
(1)通过出示基因结构变化的示意图,加深学生对基因突变内涵的
理解。
(2)课堂教学中不断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概念的运用达到巩固概
念和知识迁移的目的。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基因突变的原因。
[解决办法]
对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结合图解进行分析,使学生真正明白
基因突变的原因——dna复制过程也可能发生差错,基因中个别碱
基的变化,就会造成性状改变。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为什么说基因突变是变异的主要来源?
[解决办法]讲明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区别,联系实际举例。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自主预习
一、基因突变
1、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直接原因:的改变。根本原因:。
2、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该变化若发生在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但有些植物的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可通过传递。
3、基因突变的时间:。
4、人工诱变的因素:物理因素:如等;化学因素:等;生物因素:
5、②③特点:
①⑤。
6、意义:基因突变的结果使一个基因变成了它的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等。
二、基因重组
1.概念:指生物在进行生殖过程中,控制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种类:
课内探究
【引入】生物的变异1、变异的概念。
2、变异的类型。
探究一、基因突变
1、阅读课本80-81页“基因突变的实例”小节,完成课本81页“思考与讨论”,并回答下列
问题:
(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2)除了碱基替换引起的性状改变的方式外,还有其他方式吗?
(3)总结基因突变的概念。
(4)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是什么?基因突变一定会遗传给后代吗?
【思考】
(1)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什么?
【典例】
自花传粉植物连续几代开红花,一次开出一朵白花,白花的后代全开白花,其原因是()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基因分离D.环境影响
2、阅读课本81-82页“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小节,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突变的原因有哪些?
(2)基因突变的特点有哪些?
(3)基因突变的意义是什么?
【思考】
基因突变在生产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典例】
果树的叶芽若在早期发生突变后,可以长成变异枝条,但长势一般较弱,这是因为基因突变一般具有()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过程
1、导课
通过复习提问:表现型和基因型以及环境的关系;多媒体课件展示:生物界各种变异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变异的两种类型。由此引入新课教学——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
(1)基因突变的实例及概念
通过正常血红细胞和镰刀型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的比较,了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探究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编码血红蛋白分子中谷氨酸的密码子中的碱基对(腺嘌呤和胸腺嘧啶)发生替换。致使mRNA上的密码子发生错误,导致所编码的氨基酸变化(谷氨酸—缬氨酸),最终导致血红蛋白异常
从上述事例中总结出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
在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后,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积累,大胆联想、推理、讨论。结合不同的密码子可以对应相同的氨基酸的知识,引导学生推测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改变之间的关系,从而理解不是所有的基因突变都会导致生物体性状的改变。如:突变发生在杂合的隐性基因上;或改变后的密码子控制的为同一氨基酸,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得出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概念、时间等问题
(2)、基因突变的原因、类型和特点
设问:基因突变为何产生?联系细胞的癌变小组展开讨论,相互启发,互相补充。同时引导学生得出基因突变的具体原因是受到诱因素的影响,并举出例子。并引导学生得出基因突变的类型有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人工诱变)两种,作为人工诱变育种的理论依据,为下章内容打下基础。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使学生对基因突变的特点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做系统点拨和补充(基因突变的多害少利性),使他们更加准确、牢固地掌握本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2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教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2.举例说明基因重组的概念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2.教学难点:基因突变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问题引导法、归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问题探讨”,然后学生分小组讨论。
三位同学在抄写英语句子“THECATSATONTHEMAT.”(猫坐在草席上)时,分别抄成了下图中的句子。
请将抄写的句子与原句进行比较,看看意思发生了哪些变化?
1.THEKATSATONTHEMAT.阿拉伯茶坐在草席上。
2.THE HAT SAT ON THE MAT.帽子坐在草席上。
3.THE CAT ON THE MAT.猫在草席上。
我们发现错误类型为一个字母种类的改变和一个单词的丢失,经翻译可能导致句子的意思不变,变化不大和完全改变三种情况。
如果DNA分子复制时发生类似错误势必会导致DNA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将改变DNA遗传信息。但由于密码的简并性,DNA编码的氨基酸不一定改变,所以这些变化不一定会对生物体产生影响。
(一)基因突变的实例
介绍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积极思维:正常血红蛋白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1.从图中我们看到正常红细胞是什么形状,有什么功能?
圆饼形状。运输氧气功能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红细胞呈镰刀状,对功能的完成有没有影响?
有,运输氧气能力降低,易破裂溶血造成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基因突变》的教学设计
张树虎(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1 教材分析
“基因突变”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内容,是在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的物质基础、基因的表达等内容之后,对基因与性状关系的进一步认识。基因突变是遗传学的核心概念“变异中可遗传变异”的下位概念,是从基因和染色体变化的角度来认识生物变异的原因,是学习“生物进化”、“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基础。“生物的遗传”部分是围绕基因结构的稳定性展开的,而“基因突变”是全新的内容,是围绕基因结构的不稳定性阐述生物的变异,是学生认识生物由“不变”到“变”的转折点。教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选用单个碱基对的替换引起的基因突变——镰刀形贫血症实例,由现象到本质,追本溯源,引导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其中基因突变的类型,即基因突变后对生物性状的影响情况较为复杂,需要学生通过联想、类比推理以及综合应用以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有效理解。鉴于此,本节将基因突变的类型、意义确定为难点;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作为教学重点。
2 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用害虫难以杀死的生物学事实,引出上位概念——变异,再通过生物学事实引出变异分类: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由可遗传变异引出下位概念基因突变。创设情境来引入基因突变,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可能引发基因突变的事例,说出引起基因突变的原因。接着从实例入手,通过设计积极思维活动,来引导学生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基因内部单个碱基对替换可导致基因突变。接着通过列举生物学事实:复习皱粒豌豆、囊性纤维病形成的原因,总结归纳出基因中若干碱基序列的增添或缺失也可导致基因突变。再通过EGFR基因(EGFR是一种糖蛋白,属于酪氨酸激酶型受体)的缺失15个碱基对与肺癌这个生活中的实例强化若干个碱基对的变化引起基因突变,再让学生归纳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地提出新问题让学生讨论、质疑。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5.1《基因突变》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各章的学习,学生对“基因是什么”、“基因在哪里”和基因如何起作用“等问题已有了基本的认识。本章内容既是对前四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基础。
本节介绍了可遗传变异的两种类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其中基因突变从实例入手,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然后详细阐述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意义。
根据新教学理念,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求知识的场所。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实例分析入手,按照认知的规律从现象到概念从宏观到微观来归纳总结概念;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从讨论英文句子中发生个别字母改变可能导致句子意义的变化情况,通过联想和类比,理解基因突变和生物性状改变的关系;以设问、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和重组的意义;用填表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对比和总结。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概念。
1.2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1.3说出基因突变的意义。
2..能力目标
2.1通过对课本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1通过生物变异的事例,增强对生物世界探究的好奇心及保护意识,
3.2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核心素养: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
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学会数据处理,类比推理等科学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散思维及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
在基因突变的学习中懂得生物界在丰富多彩的本质,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
在基因突变的学习中懂得如何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作科学的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原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基因突变的原因。
难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比较。
四、学情分析
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与遗传物质和环境有关。本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变异的。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程序设计
依据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按“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线,利用学案导学,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交流中相互启迪,获得新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同时,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声像技术及多媒体工具,借助多媒体动画,把基因突变的原因及类型和基因重组的原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师适时进行点拨,以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知识结构,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课题:第五章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星期二,第 7 节课
一、教学目标
1、阐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2、阐述某些基因突变能导致细胞分裂失控,甚至发生癌变;
3、说出基因突变的意义。
二、重难点
学习重点: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学习难点:基因突变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班级中亓萌同学母亲18岁时的照片提问:请同学们进行刑侦观察,然后推测是谁的母亲?
学生回答:亓萌同学,因为长得太像了。
教师总结:生物通过生殖、发育和遗传实现生命的延续和种族的繁衍,其中,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在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即使亓萌有兄弟姐妹,也不会跟她完全相同。所以在亲代与子代及子代与子代之间存在的性状上的差异就是变异。
多媒体展示图片:南瓜在不同条件下种植后性状的改变。
讲解:由环境变化而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但由环境剧变而引起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后致使性状的改变是会遗传给后代的,即可遗传变异。
讲述:可见生物的变异有两种类型。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主要类型。它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超级大南瓜的形成原因-----基因突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环节二: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学习要求。
环节三:通过探究构建基因突变的概念。
教师:请分析以下DNA序列,以②链为模板,完成基因表达的过程。
①……ATGGCCACGCCCCTT……
②……TACCGGTGCGGGGAA……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基因突变
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时间:主要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3.原因
4.特点
5.意义
(1)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2)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3)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6.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红细胞由正常中央微凹的圆饼状变为弯曲的镰刀状,易发生红细胞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
二、基因重组
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类型比较
3.意义: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重点聚焦
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基因突变的原因是什么?
3.基因突变有哪些特点?
4.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有哪些重要意义?
[共研探究]
1.图1为囊性纤维病的病因图解,图2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图解。根据图示并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得出
①囊性纤维病的病因是CFTR基因缺失3个碱基。
②由于CFTR基因碱基数量减少,碱基排列顺序改变,导致出现囊性纤维病。
(2)由图2得出
①形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碱基替换。
②碱基替换后,碱基数量不变,种类、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综上所述,得出以下结论:
a.基因突变→(碱基种类、数目、排列顺序)→遗传信息改变。
b.基因突变未改变基因在DNA、染色体的位置,未改变基因的数量。
c.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2.DNA分子复制时,DNA双链要解旋,此时结构不稳定,易导致碱基对的数量或排列顺序改变,从而使遗传信息改变。
第五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教材分析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原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方面
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能力方面
1.学会数据处理,类比推理等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散思维及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方面
1.在基因突变的学习中懂得生物界在丰富多彩的本质,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
育;
2.在基因突变的学习中懂得如何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3.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作科学的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2.基因突变的原因。
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四、学情分析
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首先与遗传物质有关,其次与环境有关本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变异的。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节问题探讨及基因突变的实例。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高中生物《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教学设计《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科目必修一、教学目标第五章第一节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生物年级2021级
适用班级教学时间2课时5单元(章)1课(节)知识与技能:1、理解基因突变的实质,识记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理解基因突变的意义。2、理解基因重组的类型,以及与减
数分裂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预习基础知识,分析实例理解基因突变的实质,利用数据理解特点。2、通过图解分析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的实质和意义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现象分析本质,学会理解分析。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三、教学过
程预设环节名称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形式学生活动方式教学设计意图教师反思基因突变的实
质和意义基因突变的实质和特点意义,基因重组的类型和意义环节1引入:生命现象中的
提出问题,引起描述分析多种变异类型,引起这些变异学生思考表现性与基因型和环境的
关生产生活中的引入变异类型的原因和实质是什么?再变异,提起兴系生产上如何利用?
趣1.镰刀形贫血病的产生原因分析2.基因突变的概观察思考:产生镰刀形贫血病的直接
原直观演示,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环节2创设问题情景念,包含的内容:因和根本原激发
探求欲望。类型,结果,因。思考:基基因突变的概念,实质,分工合作,自主与性状的
关系。是因突变的概是否遗传,原因,特点和探究,培养学生否遗传念,包含的内意义科
学实验的技容:类型,结能和实事求是果,与性状的的科学态度。关系。是否遗训练归纳、表达传。培养分析能力。方法和能力3.产生基因突变的原因,通过回忆癌前后知识联检查学生的知变细胞的产生过程系,形成对照,识记忆,同时学分析基因突变的原更能理解因4.基因突变的特点,点拨式讲解,举例数据说明,使特点更明了。5.基因突变的意材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