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的发展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6
显微镜的发展史流程一、早期简单显微镜显微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当时人们使用简单的放大镜来观察细小的物体。
这些早期的显微镜主要是使用单片或双片放大镜来放大物体的图像。
它们的功能非常有限,但为后来的显微镜技术奠定了基础。
二、光学显微镜诞生随着光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利用透镜组合来制造更复杂的光学显微镜。
1608年,荷兰眼镜制造商汉斯·利伯在两片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可调节距离的管筒,从而发明了第一台实用的光学显微镜。
这种显微镜可以放大物体数十倍,使得科学家们能够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微观世界。
三、显微镜技术革新17世纪和18世纪,显微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革新。
透镜的制作工艺不断改进,使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不断提高。
同时,科学家们开始利用染色技术来改善显微镜的观察效果,使得细胞等微观结构更加清晰可见。
四、电子显微镜发明20世纪初,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为显微镜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代替光束来照射样品,从而实现了更高的放大倍数和更高的分辨率。
这使得科学家们能够观察到更加细微的结构和分子层面的现象。
五、超分辨率显微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超分辨率显微镜技术的出现使得显微镜的分辨率进一步提高。
超分辨率显微镜利用特殊的光学原理和技术手段,突破了传统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极限,使得科学家们能够观察到更加精细的细胞结构和分子动态。
六、数字显微镜发展近年来,数字显微镜的快速发展为显微镜技术带来了新的变革。
数字显微镜将光学显微镜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图像的数字化处理和存储。
这使得科学家们能够更加方便地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共享,同时也提高了显微镜的观测效率和精度。
七、纳米显微镜技术纳米显微镜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显微镜技术,它利用特殊的纳米探针或纳米光源来观察纳米尺度的微观结构。
这种技术能够实现对单个分子或纳米颗粒的精确观测和操控,为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八、未来显微镜展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显微镜技术将继续迎来新的突破和发展。
引言:显微镜是一种重要的科学仪器,它以放大的方式使我们能够观察微小物体的细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显微镜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从最早的简单光学设备到现代高级显微镜,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本文将详细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历史,并重点分析其中的五个重要阶段。
概述:1.早期显微镜:早在17世纪,人们就开始使用简单的光学显微镜,如单透镜显微镜和复合透镜显微镜。
这些显微镜之所以简单,是因为它们只有一个透镜,无法提供高放大倍数。
2.高分辨率显微镜: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学者们开始尝试使用高分辨率显微镜。
这些显微镜采用了更复杂的光学系统,可以提供更高的放大倍数和更高的分辨率。
其中包括波长更短的紫外显微镜和超分辨显微镜等。
3.电子显微镜:20世纪20年代,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引起了科学界的巨大轰动。
电子显微镜能够以更高的分辨率观察物体,并且可以观察非常小的微粒,如分子和原子。
4.共焦显微镜:20世纪60年代,共焦显微镜的问世彻底改变了生物学研究的面貌。
共焦显微镜利用激光扫描物体表面,可以获得物体的三维图像,并且对活体观察非常有效。
5.原子力显微镜:20世纪80年代,原子力显微镜的出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原子力显微镜可以以原子尺度观察物体的表面,对于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正文:1.早期显微镜1.1单透镜显微镜的原理和结构1.2复合透镜显微镜的优缺点1.3显微镜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1.4早期显微镜的局限性2.高分辨率显微镜2.1紫外显微镜的原理与使用2.2超分辨显微镜的工作原理2.3高分辨率显微镜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2.4高分辨率显微镜的挑战与发展3.电子显微镜3.1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与种类3.2电子显微镜在物理学研究中的应用3.3电子显微镜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3.4电子显微镜的局限性与改进4.共焦显微镜4.1共焦显微镜的原理和构造4.2共焦显微镜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4.3共焦显微镜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4.4共焦显微镜的发展和未来趋势5.原子力显微镜5.1原子力显微镜的原理和工作方式5.2原子力显微镜在纳米技术研究中的应用5.3原子力显微镜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5.4原子力显微镜的挑战和发展方向总结:显微镜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简单光学显微镜,经过高分辨率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共焦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等多个阶段的发展,科学家们得以以更高的分辨率观察微小物体的细节。
1.简述显微镜的发展史
答:
14世纪:眼镜首先在意大利诞生
1590:荷兰眼镜制造商和父亲和儿子的团队,汉斯和撒迦利亚扬森,创建了第一个显微镜。
1667:罗伯特胡克的著名的“Micrograph”出版,其中概述了虎克使用显微镜的各种研究。
1675:输入安东列文虎克,用一个镜头显微镜观察昆虫和其它标本。
列文虎克是第一个观察细菌。
18世纪:随着技术的改进,显微镜成为科学家之间更受欢迎。
这部分是因为发现两种类型的玻璃相结合,减少了色差的效果。
1830:约瑟夫杰克逊制表人发现,在不同距离的弱镜头一起使用,提供了清晰的放大倍率。
1878年:一个数学理论,光的波长将决议恩斯特阿贝发明。
1903年:理查德Zsigmondy发明了超显微镜,允许的光的波长下观察标本。
1932年:透明的生物材料研究弗里茨Xernike相衬显微镜的发明第一次使用时间。
1938年:相衬显微镜发明后短短六年来在电子显微镜下,由恩斯特鲁斯卡,他们意识到,使用电子显微镜增强分辨率开发。
1981年:标本图像的3 – D可能由Gerd Binnig和Rohrer海因里希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明。
2.介绍显微镜发展史上重要的几位人物及其事迹
答:。
显微镜发展史发展阶段
显微镜的早期发展
显微镜的早期发展可以追溯到17世纪。
1590年,荷兰眼镜商亚斯·詹森和汉斯·利珀希分别发明了简易的显微镜,但这些早期的显微镜放大倍数较低,主要用于观察昆虫等小物体。
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制作了第一台复式显微镜,并首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为细胞这一概念命名。
同时,荷兰科学家安东尼·列文虎克发明了单式显微镜,并发现了微生物和细菌。
显微镜的重要发明和改进
18世纪,随着光学和机械技术的发展,显微镜的质量和分辨率有了显著提升。
1830年,约瑟夫·杰克逊·利斯特通过透镜组合减小了球面像差,进一步改进了显微镜。
19世纪,德国物理学家恩斯特·阿比对透镜设计进行了重要改进,提高了显微镜的分辨率。
20世纪,随着电子显微镜的发明,科学家能够观察到更小的物体,推动了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的发展。
现代显微镜的发展和应用
现代显微镜与摄像系统、显示器或电脑相结合,实现了对被测物体的实时观察和记录。
随着数码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显微镜的功能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
在医学领域,手术显微镜的应用提高了手术的精确度,特别是在眼科和耳鼻喉科手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荧光显微镜等高级显微技术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也越来越普及。
显微镜的发展史显微镜(microscope)是一种借助物理方法产生物体放大影象的仪器. 最早发明于16世纪晚期.至今(2001年)已有406年的历史. 现在,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极为重要的科学仪器, 广泛地用于生物,化学,物理,冶金,酿造等各种科研活动,对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而卓越的贡献. 根据显微镜是否含有物镜,目镜. 显微镜分为单式显微镜(只有一个透镜)和复式显微镜(有物镜和目镜)两类. 本文集将向您详细介绍显微科学的发展史.==============================================十六世纪的显微科学单式显微镜的出现:在3000多年以前,欧洲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边第一次制成了人造玻璃.大约在4世纪,罗马人开始把玻璃应用在门窗上. 到1291年, 意大利的玻璃制造技术已经非常发达.而玻璃是制造显微镜的基本材料.早在公元前,我国人民就发展出了透镜制造技术.当时的材料是水晶. 13世纪,著名的马可.波罗将中国的眼镜传入欧洲.欧洲人学会了磨制眼镜的技术. 当时,玻璃制造业已经很发达, 欧洲人用廉价的玻璃来磨制眼镜,是眼镜成为了一种相对廉价的商品. 眼镜制造业兴盛起来.那时戴眼镜的人大都是富翁, 他们的年纪多半很大,所以他们需要老花镜,也就是凸透镜.人们很快发现,凸透镜可以产生物体的放大影象. 于是,一些人开始使用凸透镜来观察细小的物体,凸透镜在科学研究中开始发挥它巨大的作用.凸透镜因其具有放大功能而被叫做放大镜,多透镜的复式显微镜发明后又称单式显微镜,意思是只有一个透镜的显微镜.第一个复式显微镜:单式显微镜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它的焦距与透镜直径成正比,而焦距又与放大倍数成反比.也就是说,焦距越短,放大倍数越大,而透镜直径又越小.如果放大倍数是100倍,透镜的焦距为0.25毫米,透镜直径大约为0.33毫米! 这个比大头针头还小的透镜在当时根本制造不出来.因为这个缘故,当时的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最多不过25倍.众所周知,体积较大的一些纤毛虫的长度也不过0.1毫米,放大25倍后也才2.5毫米大.而它内部的细微结构就根本看不清了.因此,为了观察更多的细微物体,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更好的放大工具.1595年,荷兰的著名磨镜师詹森(Janssen)发明了第一个简陋的复式显微镜(如图,其真品已经遗失).这个显微镜是由三个镜筒连接而成.其中中间的镜筒较粗,是手握的地方.另外两个镜筒分别插入它的两端,可以自由伸缩,从而达到聚焦的目的.镜头两个,都是凸透镜,分别固定在镜筒的两端.物镜是一个只有一个凸面的单凸透镜.目镜是一个有两个凸面的双凸透镜. 当这个显微镜的两个活动镜筒完全收拢时,它的放大倍数是3倍;当两个活动镜筒完全伸出时,它的放大倍数是10倍(其实这也是最早的变焦镜头).*关于复式显微镜的发明过程,一说是Janssen在他父亲Hans的帮助下完成的;另一种说法较为有趣:詹森有两个淘气的儿子.一天,他们溜进了爸爸的作坊里摸摸动动.哥哥顺手拿起了两个镜片放到铜管的两端,发现通过这个铜管看书时书上的字大得显吓人.詹森知道后很高兴.让他们帮助他制成了世界上的第一架复式显微镜.复式显微镜在性能上明显优于单式显微镜.一是它的放大率可以做得很高,可以把几个放大倍数较小的凸透镜组合起来获得很高的放大率.二是制造工艺较简单,不必磨制一个个极小的透镜...复式显微镜的发明,是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人类从此开始认识微观世界.不过,由于技术条件不成熟,16世纪的显微镜放大倍数都不高,因此在16世纪人类在探索微观世界方面并没有什么激动人心的发现十七世纪单显微镜的发展十七世纪的单显微镜与其说是科学仪器,不如说是艺术品似乎那时的显微镜制造者所追求的并不是高的性能,而是视觉上的享受.比如下面的这个显微镜.它制造于十七世纪晚期.很明显,它的作用已不再是单纯的放大物体以方便研究,更重要的是它那光亮美丽的黄铜色,精美的装饰还给人以一种高贵典雅的美感.结构:这个单式显微镜的镜头镶在一个圆盘形金属眼罩的中部.两个金属手柄一长一短,长的那个手柄是手握的地方.在其末端还设置了几个突起,方便使用者握住.在这两个手柄的中间,夹着一个有六个圆孔可以转动的圆盘,那是它的载物台.使用:在使用前,把样品切成薄片放到载物台的圆孔上.然后拿起显微镜将圆孔对准光源,同时把金属眼罩放在眼窝上以挡住周围的光.用大拇指按压较短的那个手柄(那相当于一个杠杆),以此调节镜头与标本的距离使成像最为清晰.如果切片较多,可以依次放到每个圆孔上.在观察时转动载物台即可观察到每个切片.从这个显微镜镜头的大小来看,它的放大率应该比较大.---------------在十七世纪中叶,出现了一种滑杆显微镜.它们的基本结构大致相同:灯塔形的镜身,顶端是一个凸透镜.在镜身中部穿过一根长长的可以水平滑动的横杆.在横杆前端固定着一根顶端削尖,与横杆垂直的长"针"----奇特的载物台.使用时,先将针尖刺入标本,使标本固定在针尖上.然后前后移动滑杆,调节标本与透镜的距离而使成像最清晰后,即可进行观察.从这个显微镜的透镜大小可以看出,该显微镜的放大率不大.缺点:标本放在针形的载物台上实在不稳定,因此观察时的实际操作很麻烦.因此,后来的显微镜就没有采用这种针形载物台.单式显微镜的顶峰----列文虎克的显微镜真正观察活细胞的是胡克同时代的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Avon Leeuwenhoek,1632-1723),他在1677年用自制的高倍放大镜观察池塘水中的原生动物,蛙肠内的原生动物,人类和哺乳类动物的精子;后又在鲑鱼的血液中看到红细胞的核.1683年,他又在牙垢中看到了细菌.他把观察的现象报告给英国皇家学会,得到英国皇家学会的肯定.列文·虎克出身于布商,他最初磨制透镜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布的质量,但他在掌握了高水平的磨制透镜技术后,进而利用透镜组装成显微镜,并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前人未曾见到过的一些活细胞,这些成就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他一生亲自磨制了550个透镜,装配了247架显微镜,为人类创造了一批宝贵的财富,至今保留下来的有9架,现存于荷兰尤特莱克特大学博物馆(University Museum of Utrecht)中的一架的放大倍数为270倍.分辨力为1.4μm.在当时,这个水平是很高的,直到19世纪初所制的显微镜还未超过这一水平.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他对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所做贡献的重要性.列文虎克一生制造了数百个显微镜,它们都非常小,设计和功能也相似.他的显微镜的尺寸几乎是一个常数:长2英寸,宽1英寸.镜身大多是用黄铜制造(左图:经历了三百多年,镜身已锈蚀).结构:一个典型列文虎克显微镜是由两个螺钉,(其中较长的一个是手柄.其长度可以调节;通过调节较短的那个螺钉可以改变标本与透镜的距离.)几个铆钉,一个镜头,一个宽大的镜身,一个针形载物台(连接在手柄上,通过调节手柄长度可以调节标本的高度).镜身的结构较为精巧:首先在两块同样形状的黄铜薄板上对称地凿两个孔,然后把镜头放在其中一个孔上,再把另一块黄铜板放在上面,对齐这两块黄铜板,使这两个孔刚好把中间的透镜镶住.最后用铆钉固定住铜板即可.使用:同样先将标本固定在针尖上.然后拿起显微镜对着光源,同时调节那两个螺钉使标本的位置,影象最佳后即可进行观察.----------------------------十七世纪复式显微镜的初步发展在十六世纪晚期,第一个复式显微镜由荷兰人詹森(Janssen)发明.此后复式显微镜开始被人们使用.但是,一直到十七世纪末,复式显微镜都使用得没有单式显微镜广泛.因为当时的复式显微镜有一个极大的缺点:由于当时的透镜制造技术不高,因此制造出的复式显微镜的像差和色差都很大,这使人们大都不喜欢使用复式显微镜.尽管如此,还是有些人制造,使用了一些复式显微镜.比如意大利人伽利略(Galileo)和英国人胡克(Hooke).--------------------功能强大的电子显微镜1933年,德国人鲁斯卡(Ruska)设计制造了第一台电子显微镜.其性能远远超过了光学显微镜.后来经过人们的努力,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由最初的500纳米(百万分之五米)提高到现在的1埃(十亿分之一米);放大率已达到几十万倍以上.从50年代开始,研究者们应用电子显微镜相继取得了很多重要成就.可以说,电子显微镜的出现大大推动了人类的科学研究.:虽然显微摄影术在十九世纪中叶就已经出现,但由于当时照相技术本身的不成熟,十九世纪的显微摄影术并没有被广泛地使用.直到二十世纪初,由于在胶片和相机的制造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显微摄影才开始被广泛地使用起来,逐步成为了记录显微图象的主要方式之一.新兴的数码成像技术更是把显微摄影技术推向了一个新高峰,使显微科学与数字技术的发展牢固地结合起来,为人类的科学发展做出贡献.====================================== ===总观显微科学四百多年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其它学科的支持.各种学科的互相穿插,交融在今天的科学研究中已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阻挡的潮流.更多的新型显微镜层出不穷,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将产生更多更好的显微成像系统。
显微镜技术发展历史的过程1. 显微镜的起源显微镜,顾名思义,就是一个让我们看见微小世界的工具。
想象一下,十七世纪的某个小镇,两个好奇的小家伙,像小侦探一样,发现了这个神奇的东西。
他们一开始只是用几片玻璃,拼拼凑凑,没想到一放在一起,竟然能把微小的物体放大好几倍。
这真是神奇得让人目瞪口呆。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最早的显微镜到底是啥模样?其实那时候的显微镜就像个小箱子,里面装着镜子和透镜,放在一个木架子上,真是土得掉渣,不过,谁能想到这玩意儿竟然成了后来科学进步的奠基石呢!1.1. 第一个显微镜的神秘据说,最早的显微镜是由一位荷兰人,叫做莱文虎克(Leeuwenhoek)发明的。
他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商人,而是个热爱科学的好奇者。
莱文虎克通过自己的改良,把显微镜的放大倍率提高到了300倍,这样一来,连水里的微生物都能一览无余。
想想看,那时候的人们竟然能看到“看不见的世界”,简直就像打开了新大陆的大门,大家都兴奋得像喝了蜜糖水。
也难怪,莱文虎克后来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1.2. 随着科技的进步到了十八世纪,显微镜又经历了一番改造,出现了复合显微镜。
这种显微镜有多个透镜,能更清晰地观察样品。
说实话,这时候的科学家们就像一群小孩,拿着新玩具,简直玩得不亦乐乎。
他们发现了细胞,提出了细胞理论,这下子,生物学、医学等学科可谓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一波科技的进步,就像是在科学界投了一颗重磅炸弹,所有人都在忙着研究新发现,生怕落后于人。
2. 显微镜的种类繁多显微镜的种类可真不少,从光学显微镜到电子显微镜,每种都有它独特的魅力。
光学显微镜就像个家常便饭,大家都很熟悉,但一提到电子显微镜,哇,那简直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来照射样品,能把物体放大到十万倍,简直让我们看到了微观世界的细节,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另一个维度的窗户。
2.1. 电子显微镜的崛起说到电子显微镜,不得不提的就是它的发明者——赫尔曼·沃尔特(Ernst Ruska)。
显微镜发展历程显微镜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科学和医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它能够以高分辨率观察微小尺寸对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显微镜经历了多次革新与发展。
以下是显微镜发展的主要里程碑:1. 17世纪中期,荷兰人安东·凡·李渊发明了第一台复合显微镜。
这是一种使用两个凸透镜来放大图像的仪器,它大大改善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观测能力。
2. 19世纪早期,德国物理学家欧仁·冯·诺依曼(Eugen von Nussbaum)改进了显微镜的设计,他增加了一对望远镜,使目镜与客镜的位置可以调节。
这种改进使得显微图像更加清晰,并提供了更大的观测灵活性。
3. 1830年代,德国光学工程师卡尔·人斯(Carl Zeiss)与冯·诺依曼合作,开创了现代显微镜制造的先河。
他们使用优质光学玻璃和精密加工技术,制造出高品质的物镜和目镜,使得显微镜的分辨率大幅提高。
4. 1873年,英国生物学家约翰·马修斯·伯克(John Matthew Burgess)改进了显微镜的照明系统,他使用了凹面镜来聚焦光线,从而实现了更好的照明效果和更高的图像对比度。
5. 1931年,德国物理学家恩斯特·阿贝尔(Ernst Abbe)提出了一种数学模型,即“阿贝原理”,用于描述物镜与目镜的设计关系。
这一原理对于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后续的显微镜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6. 1951年,美国物理学家哈里·尤茨(Harry R. Yutz)发明了一种倒置显微镜。
这种显微镜的设计结构将物镜放置在样品的下方,目镜放置在顶部。
倒置显微镜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细胞培养和组织观察中得到广泛应用。
7. 1980年代至今,显微镜的发展进入了数字时代。
高速、高灵敏度的电子图像传感器取代了传统的目镜,并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实现了数字显微镜的出现。
数字显微镜能够实时获取高质量的显微图像,并具有图像处理和分析的功能。
显微镜的发展现状显微镜是一种能够放大微小物体的光学仪器,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物理学、化学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显微镜也在不断进步与完善。
首先,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得到了重大的改进。
传统的光学显微镜使用透镜来放大物体,但其分辨率受到衍射的限制。
现代的显微镜则采用了新的光学系统,如折射率大于1的高透明度材料,采用更先进的光学设计方法,通过减小光学系统的像差,从而提高了显微镜的分辨率和清晰度。
其次,显微镜的成像技术不断创新。
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非光学显微镜的出现,使得可以观察到更小的物体,甚至能观察到原子级别的细节。
同时,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显微镜,可以对样品进行原子级别的表面成像。
此外,数码显微镜的出现也给显微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数码显微镜将显微镜与数字成像技术相结合,通过数码相机或者CCD摄像头将观察到的图像直接转化为数字信号,并传输到计算机进行处理和保存,使得显微镜的观察结果可以更方便地存储、分析和共享。
此外,虚拟显微镜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推进,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共享显微镜下的样品图像和观察结果,实现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应用。
最后,显微镜的功能也在不断扩展。
传统的显微镜主要用于生物学或者物理学等领域的研究,而现在的显微镜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例如,扫描电子显微镜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地质学、化学等领域的表面形貌和结构分析。
荧光显微镜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中的细胞和分子成像。
显微拉曼光谱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显微镜可以同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总之,显微镜在光学系统、成像技术、数字化、功能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相信显微镜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为人类的科学研究和探索提供更加准确、深入、细致的观察手段。
显微镜发展现状显微镜是一种用来观察微观物质的仪器,其发展历经几个世纪,从最早的简单光学显微镜到现代复杂的电子显微镜,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发展。
最早的光学显微镜出现在17世纪,由荷兰科学家安东尼·范·李文霍克发明。
他使用一块小凸透镜将光聚焦到一个物品上,然后用另一块凸透镜放大产生的像。
这种简单的光学显微镜只能获得相对低分辨率的图像,但它为微观世界的观察打下了基础。
19世纪中叶,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得到了大幅提高。
这得益于奥地利物理学家欧古斯特·诺伊斯提出的“极限分辨理论”。
根据这个理论,分辨率取决于光的波长和使用的透镜的数值孔径。
为了提高分辨率,科学家们开始使用油浸透镜和最大化数值孔径。
这一时期的光学显微镜可以达到较高的分辨率,可以看清更细微的细胞结构和微小的生物粒子。
20世纪上半叶,电子显微镜的出现引领了显微镜发展的新时代。
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而不是光束来形成图像,大大提高了分辨率。
最早的电子显微镜是德国物理学家恩斯特·鲁斯卡于1931年发明的透射电子显微镜。
它利用电子束穿透样品,然后通过磁透镜进行聚焦和放大。
透射电子显微镜可以达到更高的分辨率,可以看到更小的物体,如原子和分子。
随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成为了常用的电子显微镜类型。
SEM可以提供3D图像,可以观察样品的表面结构,如纹理和形貌。
而TEM则可以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可以观察样品的内部结构,如细胞器和分子。
除了电子显微镜,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显微镜技术,如原子力显微镜(AFM)和超分辨率显微镜。
AFM利用探针和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图像,可以观察样品的表面形貌和力学性质。
超分辨率显微镜则利用特殊的荧光标记和图像处理算法,可以突破光学分辨极限,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
总体而言,显微镜在过去几个世纪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
从最早的简单光学显微镜到现代复杂的电子显微镜和其他新型显微镜技术,显微镜的分辨率和功能得到了极大提升。
显微镜的历史资料关键信息项:1、显微镜的发明时间2、早期显微镜的类型3、显微镜技术的重大突破4、重要的显微镜发明者5、显微镜对科学研究的影响领域6、现代显微镜的发展趋势11 显微镜的起源显微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显微镜的发明通常被认为是在 16 世纪末和 17 世纪初。
111 最早的显微镜结构简单,由单个凸透镜组成,但其已经能够让人们观察到肉眼无法直接看到的微小物体。
112 这些早期的尝试为后来显微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早期显微镜的类型在显微镜发展的早期阶段,出现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显微镜。
121 简单的光学显微镜,主要依靠透镜的组合来放大物体。
122 复式显微镜,使用多个透镜来提高放大倍数和图像质量。
123 还有一些特殊用途的显微镜,如用于观察生物细胞的生物显微镜。
13 显微镜技术的重大突破在显微镜的发展历程中,有几个关键的技术突破对其性能和应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31 改进透镜的制造工艺,提高了透镜的精度和透明度,从而显著提高了显微镜的成像质量。
132 引入了照明系统的改进,使得观察的物体能够更清晰地被照亮,减少了阴影和模糊。
133 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利用电子束代替光线来成像,大大提高了分辨率和放大倍数。
14 重要的显微镜发明者许多科学家和发明家为显微镜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41 安东尼·范·列文虎克是显微镜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自制的显微镜能够观察到细菌和红细胞等微小生物。
142 蔡司等公司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在显微镜的光学设计和制造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15 显微镜对科学研究的影响领域显微镜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对众多科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51 在生物学领域,显微镜使得人们能够观察细胞结构、细胞器和微生物,推动了细胞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发展。
152 在医学领域,显微镜帮助医生诊断疾病,研究病理变化,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153 在材料科学中,显微镜用于观察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促进了新材料的研发。
1.简述显微镜的发展史
答:
14世纪:眼镜首先在意大利诞生
1590:荷兰眼镜制造商和父亲和儿子的团队,汉斯和撒迦利亚扬森,创建了第一个显微镜。
1667:罗伯特胡克的著名的“Micrograph”出版,其中概述了虎克使用显微镜的各种研究。
1675:输入安东列文虎克,用一个镜头显微镜观察昆虫和其它标本。
列文虎克是第一个观察细菌。
18世纪:随着技术的改进,显微镜成为科学家之间更受欢迎。
这部分是因为发现两种类型的玻璃相结合,减少了色差的效果。
1830:约瑟夫杰克逊制表人发现,在不同距离的弱镜头一起使用,提供了清晰的放大倍率。
1878年:一个数学理论,光的波长将决议恩斯特阿贝发明。
1903年:理查德Zsigmondy发明了超显微镜,允许的光的波长下观察标本。
1932年:透明的生物材料研究弗里茨Xernike相衬显微镜的发明第一次使用时间。
1938年:相衬显微镜发明后短短六年来在电子显微镜下,由恩斯特鲁斯卡,他们意识到,使用电子显微镜增强分辨率开发。
1981年:标本图像的3 – D可能由Gerd Binnig和Rohrer海因里希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发明。
2.介绍显微镜发展史上重要的几位人物及其事迹
答:。
简述显微镜的发展史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显微镜的发展也是不断演进的。
从最早的简单显微镜,到现在的高端电子显微镜,显微镜的发展历程可谓是一部科技发展的历史。
最早的显微镜可以追溯到16世纪,荷兰的安东·范·李文虎克发明了一种简单显微镜。
这种显微镜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其中一个凸透镜将物体放大,另一个凸透镜将这个放大后的物体投影到人们的眼睛中。
这种简单显微镜只能放大到30倍左右。
17世纪,英国的罗伯特·胡克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提高到了60倍,且他还发现了显微镜的分辨率问题。
他发现,显微镜的分辨率是由光线的波长和物镜的数值孔径决定的。
这个发现极大地促进了显微镜的发展。
18世纪,德国的卡西米尔·冯·魏尔发明了另一种显微镜,即暗场显微镜。
这种显微镜通过在物镜前面放置一块黑色圆形光阑,使得被观察物体周围的光线都被挡住,只有中央的光线能够通过,从而使得被观察物体显得更加鲜明。
19世纪,法国人拉沙发明了相差显微镜,这种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无法被普通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节。
相差显微镜通过利用光线的相位差异来放大物体,从而使得物体的细节更加清晰。
20世纪,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显微镜开始逐渐取代传统的光学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通过利用电子束代替光线来观察物体,从而使得分辨率更高,放大倍数更大。
电子显微镜主要有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两种。
透射电镜可以将物体放大到百万倍以上,而扫描电镜则可以观察到物体的表面形态。
总的来说,显微镜的发展史可以看作是科技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从最早的简单显微镜,到现在的高端电子显微镜,显微镜的发展中不断涌现出各种新的技术,使得观察物体的能力不断提高。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显微镜的未来也会更加精彩。
显微镜历史发展简介显微镜历史发展简介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
在此,小编为大家准备好了显微镜历史发展简介,一起来学习吧!显微镜历史发展简介篇1古老的发展历程从远古时代,人们就渴望看到更多肉眼看不到的事物。
尽管没有人知道是谁第一次使用透镜来观察事物,大多数认为透镜的使用肯定是现代社会发展起来以后才发生的。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2000多年以前就有人曾经用玻璃来折射光的角度。
公元前2世纪,克劳迪思·托勒密发现一根木棍放在水里会变弯,并且非常精确地记判断它的“弯曲”角度不会超过0.5度。
然后,他又计算出了光在水中的折射常数。
公元1世纪,人们发明了玻璃,罗马人透过它观察事物和做各种测试。
他们用各种形状的透明玻璃来做实验,其中就有边缘薄、中间厚的玻璃。
他们发现,如果你把“镜片“放在物体上,物体会看起来变大了。
这些所谓的镜片其实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镜片,应该叫放大镜,或者凸透镜。
”透镜“这个词是从拉丁语词汇”Lentil“演化过来的,因为它们的形状非常类似于红扁豆。
与此同时,塞内卡认为是水珠的圆球状特性造成了放大效果。
”不清楚或微小的字在装满水的圆玻璃球下,可以被放大、变得清楚。
“制造13世纪,镜片才开始被广泛使用,那时的眼镜商通过磨玻璃的形式来制造镜片。
后来考古发现,大约在1600年,人们通过叠加镜片的形式来制造光学设备。
第一台显微镜早期的”显微镜“只有一个功能:放大,倍率大概在6倍到10倍。
当时人们非常乐于拿它来观察跳蚤和其他的小昆虫,因此早期的放大镜倍叫做”跳蚤镜“。
大概在1590年,两个荷兰眼镜工匠ZacchariasJanssen和他的父亲Hans开始尝试用镜片。
他们把一些镜片放到圆形管里,然后一项重要的发现就诞生了。
靠近管子底部的物体得到了放大,而且要比任何单放大镜片的放大倍率要高很多。
很大程度上,他们的第一台显微镜可被认为是一种创新,尚不能作为科学仪器使用,因为放大倍率仅有9倍,而且图像有些模糊。
引言概述:显微镜的发展史是科学领域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话题,本文将继续探讨显微镜的发展历程。
显微镜在科学研究和医学诊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不断的革新和技术进步,显微镜已经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本文将从传统显微镜的发展、光学显微镜的进步、电子显微镜的诞生、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发展和未来发展趋势等五个大点进行阐述,详细介绍了显微镜在不同阶段的进展。
正文内容:1.传统显微镜的发展1.1玻璃透镜的发现和应用1.2单透镜显微镜的出现和使用1.3复合显微镜的改进和优化1.4显微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应用2.光学显微镜的进步2.1抗反射镀膜技术的出现2.2高解析度显微镜的发展2.3相差显微镜的引入和应用2.4荧光显微镜的产生和扩展2.5共焦显微镜的创新和进步3.电子显微镜的诞生3.1历史上的关键突破3.2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原理和应用3.3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原理和应用3.4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发展4.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发展4.1原子力显微镜的问世4.2原子力显微镜的工作原理4.3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创新4.4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应用5.显微镜的未来发展趋势5.1三维成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5.2生物荧光标记技术的改进5.3超分辨率显微镜的前景和挑战5.4探针技术在显微镜中的应用5.5新材料在显微镜制造中的应用总结:显微镜的发展历程涉及了传统显微镜的发展、光学显微镜的进步、电子显微镜的诞生、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发展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等几个方面。
从透镜到显微镜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从光学显微镜的进一步优化到电子显微镜的突破、从原子力显微镜的问世到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创新等,显微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当前,随着科技的不断推进和新材料的应用,显微镜仍然在不断进步和创新,为科学研究和医学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未来的显微镜发展将朝着更高的分辨率、更广泛的应用领域和更便捷的成像方式发展。
显微镜简史1.显微镜的发展历史早在公元前一世纪,人们就已发现通过球形透明物体去观察微小物体时,可以使其放大成像。
后来逐渐对球形玻璃表面能使物体放大成像的规律有了认识。
1590年,荷兰和意大利的眼镜制造者已经造出类似显微镜的放大仪器。
1611年Kepler(克卜勒):提议复合式显微镜的制作方式。
1665年Hooke(胡克):「细胞」名词的由来便由虎克利用复合式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上的微小气孔而得来的。
1674年Leeuwenhoek(列文胡克):发现原生动物学的报导问世,并于九年后成为首位发现「细菌」存在的人。
1833年Brown(布朗):在显微镜下观察紫罗兰,随后发表他对细胞核的详细论述。
1838年Schlieden and Schwann(施莱登和施旺):皆提倡细胞学原理,其主旨即为「有核细胞是所有动植物的组织及功能之基本元素」。
1857年Kolliker(寇利克):发现肌肉细胞中之线粒体。
1876年Abbe(阿比):剖析影像在显微镜中成像时所产生的绕射作用,试图设计出最理想的显微镜。
1879年Flrmming(佛莱明):发现了当动物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其染色体的活动是清晰可见的。
1881年Retziue(芮祖):动物组织报告问世,此项发表在当世尚无人能凌驾逾越。
然而在20年后,却有以Cajal(卡嘉尔)为首的一群组织学家发展出显微镜染色观察法,此举为日后的显微解剖学立下了基础。
1882年Koch(寇克):利用苯安染料将微生物组织进行染色,由此他发现了霍乱及结核杆菌。
往后20年间,其它的细菌学家,像是Klebs 和Pasteur(克莱柏和帕斯特)则是藉由显微镜下检视染色药品而证实许多疾病的病因。
1886年Zeiss(蔡氏):打破一般可见光理论上的极限,他的发明--阿比式及其它一系列的镜头为显微学者另辟一新的解像天地。
1898年Golgi(高尔基):首位发现细菌中高尔基体的显微学家。
他将细胞用硝酸银染色而成就了人类细胞研究上的一大步。
显微镜的发展历程与原理解析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始于古代,然而直到17世纪的进步才催生了显微镜的诞生与发展。
本文将从显微镜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原理解析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显微镜的发展历程1. 早期光学显微镜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学者德谟克里特便发现了近似放大效果的水滴放大镜,开启了观察微观世界的尝试。
后来,13世纪的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哈芬·伊本·阿里·塔巴里成功制作了双凸透镜,进一步改善了显微镜的放大效果。
2. 安东尼·范·李文虫虫镜17世纪的荷兰科学家安东尼·范·李文利用了当时先进的磨镜技术,成功制作出一种具有10倍放大倍数的显微镜,用于观察虫类昆虫。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可靠的显微观察。
3. 罗伯特·胡克的显微镜改进17世纪中叶,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对显微镜进行了进一步改进。
他使用高质量的凹透镜替代了范李文的双凸透镜,使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进一步提高。
4. 巴塞尔的兄弟19世纪初的德国巴塞尔,冯·罗伯特和雅各布·奥古斯特兄弟将显微镜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他们改进了透镜制造技术,使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更高,观察更加清晰。
5. 发展至今的现代显微镜20世纪之后,显微镜在光学、电子学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得它的功能进一步提升。
例如,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凭借其高分辨率成像技术,使得科学家能够更深入地研究微观世界。
二、显微镜的原理解析1. 光学显微镜原理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目镜和光源等组成。
当光源射向被观察物体时,光线会因为物镜的存在而发生折射,从而形成放大的倒立实像。
这个放大的实像再经过目镜的放大作用,使得人眼能够观察到清晰的放大图像。
2. 电子显微镜原理透射电子显微镜主要利用电子束取代了光束,该束会通过被观察物体,并与之相互作用。
根据电子束经过样品后的散射情况,电子显微镜能够生成高分辨率的二维或三维图像。
简述显微镜的发展史从古代至今,人类一直在探索微观世界。
而显微镜的发展史则是人类对微观世界认识的重要里程碑。
显微镜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简单放大镜到现代的高级显微镜,每一次突破都为人们揭开了微观世界的新面纱。
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古希腊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亚里士多德发明了最早的放大镜,通过将凸透镜放在物体上方,使得物体的形象放大。
这一发明标志着人类开始尝试观察微观世界。
然而,这种简单的放大镜只能提供有限的放大倍数。
直到17世纪,荷兰科学家安东尼·范·李文霍克改进了放大镜的设计,他发明了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显微镜。
范·李文霍克使用了光学透镜和物镜,使得他能够观察到更小的物体。
他观察到了细胞、红血球以及其他微小的生物结构,这一发现对生物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显微镜的设计和功能也在不断改进。
18世纪,英国光学工程师约瑟夫·杜勒斯发明了复合显微镜。
复合显微镜在目镜和物镜之间添加了一个中间镜筒,使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大幅提高。
这一改进使得科学家们能够观察到更小、更细微的结构。
19世纪是显微镜发展的黄金时期。
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冯·亥姆霍兹和奥地利医生卡尔·范·罗伊特为显微镜的设计和改进作出了重要贡献。
亥姆霍兹发明了有色光源以及油浸物镜,提高了显微镜的分辨率。
而罗伊特则发明了著名的差别显微镜,通过差别干涉原理,使得显微镜能够观察到更细微的细胞结构。
20世纪,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电子显微镜成为了显微镜领域的新里程碑。
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而非光线,大大提高了显微镜的分辨率和放大倍数。
电子显微镜分为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两种类型,透射电子显微镜主要用于研究物质内部的结构,而扫描电子显微镜则可以观察物质表面的形貌和成分。
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原子力显微镜成为了显微镜领域的新宠儿。
原子力显微镜利用探针扫描样品表面,通过探测表面的原子间力,绘制出样品表面的形貌和结构。
引言概述:显微镜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工具,可以帮助人们观察和研究微观世界。
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显微镜的功能和性能不断提高。
本文将对显微镜的发展史进行详细阐述,包括起源、初期发展、光学显微镜的兴起、电子显微镜的发展以及现代显微镜的应用。
正文内容:一、起源1.古代显微镜的起源:古代人们使用简单的光学透镜来观察放大镜下的世界。
2.单透镜显微镜的出现:17世纪早期,荷兰物理学家赫维略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发现了透镜的放大效果,开创了单透镜显微镜的先河。
3.客观镜与物体镜的引入:17世纪中期,荷兰科学家李文虎布鲁克首次使用双透镜来观察样品,创造了客观镜和物体镜的组合方式,使观察更加清晰。
二、初期发展1.赫维略显微镜:赫维略设计并制造了可以放大数十倍的单透镜显微镜,成为显微镜的起源。
2.Leeuwenhoek显微镜:李文虎布鲁克进一步改进了显微镜的设计,制造出了更高放大倍数的显微镜,可以观察更小的物体。
三、光学显微镜的兴起1.双物体镜显微镜:18世纪,英国科学家兜爷改进了显微镜的设计,将物体镜和物体镜交替使用,显著提高了放大倍数。
2.玻璃棒法:19世纪初,罗斯科发现将玻璃棒放在熔融金属中制作物体镜可以得到更高质量的透镜,提高了显微镜的分辨率。
3.亚微米尺度的观察:19世纪中期,奥地利物理学家阿贝尔发展了现代光学理论,使得显微镜可以观察到亚微米尺度的物体,如细胞和细胞器。
四、电子显微镜的发展1.电子显微镜的原理: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取代了光线,通过电磁透镜对电子束进行聚焦,从而获得更高的分辨率。
2.传递电子显微镜: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卡尔·盖因茨发明了传递电子显微镜,首次实现对原子和分子的观察。
3.扫描电子显微镜:20世纪中期,美国科学家埃尔文·穆勒发明了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对表面进行高分辨率的成像。
五、现代显微镜的应用1.生物学研究:显微镜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观察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显微镜的发展综述摘要:本文综述显微镜的历史发展过程。
通过列出每个时期显微镜的形态、功能与应用领域,可总结出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了解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的需要。
从而可推测出未来的社会需要和显微镜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显微镜、发展综述、显微镜的发展、单式显微镜、复式显微镜The development of microscope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microscope process. By listing every period microscope, the shape of the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field, We can be concluded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microscope and understand the social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need .We thus can guess the future of the social needs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microscope.Keywords Microscope, the review of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scope,Characteristic menu type microscope, Double entry microscope显微镜是一种借助物理方法产生物体放大影像的仪器。
最早发明于16 世纪晚期,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现在,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极为重要的科学仪器,广泛地用于生物、化学、物理、冶金、酿造、医学等各种科研活动,对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而卓越的贡献。
随着现代光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的高速发展,显微测量技术在工业、国防、科技均得到了广泛应用[1]。
通过了解显微镜的发展历程,今后能更好地改良显微镜,使其更造福于我们的社会。
1 十六世纪的显微镜1.1 单式显微镜的出现:在3000多年以前,欧洲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边第一次制成了人造玻璃. 大约在4世纪,罗马人开始把玻璃应用在门窗上. 到1291年, 意大利的玻璃制造技术已经非常发达.而玻璃是制造显微镜的基本材料. 早在公元前,我国人民就发展出了透镜制造技术.当时的材料是水晶. 13世纪,著名的马可.波罗将中国的眼镜传入欧洲.欧洲人学会了磨制眼镜的技术. 眼镜制造业兴盛起来. 人们很快发现,凸透镜可以产生物体的放大影象. 于是,一些人开始使用凸透镜来观察细小的物体,凸透镜在科学研究中开始发挥它巨大的作用.凸透镜因其具有放大功能而被叫做放大镜,多透镜的复式显微镜发明后又称单式显微镜,意思是只有一个透镜的显微镜[2、3]。
1.2第一个复式显微镜:1595年,荷兰的著名磨镜师詹森(Janssen)发明了第一个简陋的复式显微镜。
这个显微镜是由三个镜筒连接而成.其中中间的镜筒较粗,是手握的地方.另外两个镜筒分别插入它的两端,可以自由伸缩,从而达到聚焦的目的.镜头两个,都是凸透镜,分别固定在镜筒的两端.物镜是一个只有一个凸面的单凸透镜.目镜是一个有两个凸面的双凸透镜. 当这个显微镜的两个活动镜筒完全收拢时,它的放大倍数是3倍;当两个活动镜筒完全伸出时,它的放大倍数是10倍[2]。
复式显微镜的发明,是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人类从此开始认识微观世界.不过,由于技术条件不成熟,16世纪的显微镜放大倍数都不高,因此在16世纪人类在探索微观世界方面并没有什么激动人心的发现。
2 十七世纪的显微镜2.1 十七世纪单显微镜的发展十七世纪的单显微镜与其说是科学仪器,不如说是艺术品.似乎那时的显微镜制造者所追求的并不是高的性能,而是视觉上的享受. 这个单式显微镜的镜头镶在一个圆盘形金属眼罩的中部.两个金属手柄一长一短,长的那个手柄是手握的地方.在其末端还设置了几个突起,方便使用者握住.在这两个手柄的中间,夹着一个有六个圆孔可以转动的圆盘,那是它的载物台。
2.2 滑杆显微镜在十七世纪中叶,出现了一种滑杆显微镜.它们的基本结构大致相同:灯塔形的镜身,顶端是一个凸透镜.在镜身中部穿过一根长长的可以水平滑动的横杆.在横杆前端固定着一根顶端削尖,与横杆垂直的长"针"----奇特的载物台. 使用时,先将针尖刺入标本,使标本固定在针尖上.然后前后移动滑杆,调节标本与透镜的距离而使成像最清晰后,即可进行观察[4]。
2.3 单式显微镜的顶峰----列文虎克的显微镜一个典型列文虎克显微镜是由两个螺钉,几个铆钉,一个镜头,一个宽大的镜身,一个针形载物台。
镜身的结构较为精巧:首先在两块同样形状的黄铜薄板上对称地凿两个孔,然后把镜头放在其中一个孔上,再把另一块黄铜板放在上面,对齐这两块黄铜板,使这两个孔刚好把中间的透镜镶住.最后用铆钉固定住铜板即可[5]。
列文虎克的显微镜的透镜制作十分精巧, 它们的厚度仅为一毫米,曲率半径为0.75毫米.它们有很高的放大率和分辨率.在Utrecht博物馆收藏的一个列文虎克显微镜其放大率为275倍,分辨率接近1微米.这在当时是世界一流的,而它们全出自一个业余制造者之手,这真是个奇迹。
2.4 十七世纪复式显微镜的初步发展①伽利略的显微镜(制造于17世纪晚期)继承了詹森显微镜的特点:同样是两个可以伸缩的套筒,通过改变套筒的长度来调焦.但伽利略作了一点改进:在套筒外壁上刻上了很多螺纹,通过旋转套筒即可使套筒上下伸缩,完成调焦.这样显微镜使用起来就较为平稳.这个显微镜制作十分精美:黄铜制作的镜身,四个支架被精心雕刻成弯曲状,这充分表现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6]。
②胡克的显微镜光源系统:光源系统的设计在当时是一个创造.它由一个木制支架,一个油灯,一个盛水的大玻璃球,一个小的光阑组成.光由油灯产生,通过玻璃球会聚,由光阑调节光通量[6]。
显微系统:显微系统的设计在当时也是较为复杂,先进的.它由载物台,物镜,调焦螺旋,镜筒,目镜组成[1、5]。
这个显微镜最初完工的时候,存在着很大的球面像差和色差,这使得成像的质量很糟.胡克为此而在光源系统上安装了那个光阑.很不幸,改造后的显微镜成的像十分暗淡,还有光的衍射现象,成像的质量还是很差.但是,就是用这个显微镜,人类第一次看见了典型的细胞。
3 十八世纪的显微镜3.1 十八世纪中使用最广泛的显微镜:卡夫(Cuff)显微镜英国显微镜设计师John Cuff 在17世纪中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显微镜,称为Cuff 显微镜. Cuff 显微镜的聚光方法有两种:在显微镜黄铜载物台下方有一个凹面镜.它的作用是为显微镜观察透明样品时提供透射光线.当遇到不透明的样品时,就使用载物台上方的聚光镜把光线聚焦在样品表面以达到足够的亮度,完成观察.光学性能:尽管Cuff 显微镜的功能在当时是最多的,但它的光学性能还是很糟糕.它的放大倍数不大:最低放大倍数为45倍,最高为100倍.它有很严重的色差和球面像差.它的分辨率极低,只有10微米.尽管如此,Cuff 显微镜仍是当时最好的复式显微镜[7]。
3.2 英王George III 的银显微镜1761年英国人George Adams 为英王George III 制造了一台精美的银显微镜.由于他在这个金属显微镜的表面镀上了大量的银,所以这个显微镜的造价实在高得惊人,也只有英国王室才能负担得起,他们用它来向外国使臣炫耀英国的富有.该显微镜既可以当作单显微镜来使用,也可以当成复式显微镜来使用(复式显微镜的镜身在显微镜顶端的那两个人像后面,其物镜有八个,都镶在顶部人像脚下的那个圆盘上,通过旋转该圆盘可以选择合适的物镜).可以说,它的功能在当时还是较多的[8]。
3.3 植物标本解剖镜这个显微镜大约制造于1750年,是解剖镜的先驱.它的特点是用一个很大的平面镜采光.它的放大倍数不大,但有很多功能.它既可以当作解剖镜使用,又可以观察小昆虫及小型水生生物如水蚤,水螅等[10].4 十九世纪的显微镜4.1 Ladd 的学生显微镜这个显微镜由英国人William Ladd 在1864年制造.它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齿轮调焦装置,这一装置在今天仍然被大多数光学显微镜所使用. 这个显微镜的镜臂上多出了一个在前几个世纪的显微镜上都看不到的东西----聚光镜.聚光镜的出现对显微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为聚光镜是后来的一些新型显微镜的重要结构之一.4.2 历史上最精美的显微镜----Wenham 的显微镜它由英国伦敦人Francis Wenham 在1882年制造.它有着当时最为精巧先进的齿轮传动系统和齿轮调焦系统,聚光系统还有成像系统.它的物镜和目镜的质量在当时都是最高的.这个显微镜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齿轮传动装置.这个显微镜的镜座,镜臂,载物台都可以旋转.其中,镜座和载物台的旋转幅度较大,为360度.旋转镜座可以改变显微镜的朝向,旋转镜臂可以调节显微镜的倾斜度,旋转载物台可以使样品发生转动。
总之,它是十九世纪中性能最好的显微镜,也是历史上最精美的显微镜[9]。
5 二十世纪的显微镜5.1 James Swift 与Son 的双目解剖显微镜在二十世纪初出现了双目显微镜.这种显微镜比起传统的单目显微镜来明显的好处就是观察者可以有更广阔的视野而且也更加附和人的视觉习惯,使眼部疲劳减轻.在这种显微镜的镜身内装有一个精巧的玻璃棱镜,它使从物镜来的光束分为两道并且改变方向(使光束与地面成一定的角度,而不是原来的与地面垂直的方向.),分别进入人的两只眼睛.这种结构被后来的高级显微镜广为采用[10]。
5.2功能强大的电子显微镜1933年,德国人鲁斯卡(Ruska)设计制造了第一台电子显微镜.其性能远远超过了光学显微镜.后来经过人们的努力,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由最初的500纳米(百万分之五米)提高到现在的1埃(十亿分之一米);放大率已达到几十万倍以上.从50年代开始,研究者们应用电子显微镜相继取得了很多重要成就.可以说,电子显微镜的出现大大推动了人类的科学研究[11]。
6结论总观显微科学四百多年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其它学科的支持。
各种学科的互相穿插,交融在今天的科学研究中已显得越来越重要。
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通过了解显微镜的发展历程,今后能更好地改良显微镜,使其更造福于我们的社会。
参考文献:[1]章晓中.《电子显微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2[2]张景强.《生物电子显微技术》.中山大学出版社,1987.12[3]Lamaze M.Microscopic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multiple thermal cycles on simulated has toughness in p91 steel. ARCHIVES OF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2008(53):1025-1034.[4]Hayashida, Misa .Measurement of precision for developing automatic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SURFACE AND INTERFACE ANALYSIS, 2008[5]Wang TT. A study on the dissymmetrical microporous layer structure of a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ELECTROCHIMICA ACTA , 2008(54): 781-785.[6]苏显渝.《信息光学》.科学出版社,2005.[7]Kawasaki, Tadahiro.Aberration analysis of Cs -corrector system with twin hexapoles and transfer lens doublet in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by simple ray tracing based on geometrical optics. SURFACE AND INTERFACEANALYSIS, 2008(40): 1732-1735.(40) 1777-1780.[8]Ueda, Kouta .First observation of dynamic shape changes of a gold nanoparticle catalyst under reaction gas environment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URFACE AND INTERFACE ANALYSIS ,2008(40):1725-1727.[9]宋菲君.《近代光学信息处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0]杨勇骥.《实用生物医学电子显微镜技术》.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 [11]陈力.《生物电子显微术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6(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