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仿真模拟预测试卷及答案(十四)
- 格式:docx
- 大小:86.55 KB
- 文档页数:12
2019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111.考古发掘的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记载:秦帝国的刑法不下20种,“法令由一统,事皆决于法,以刑杀为威”。
另《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在秦朝末年,帝国政府在七十万刑徒中遴选数十万人为基本构成,再加上官府奴隶的子弟,组建了一支精锐大军,这数十万刑徒军的战力非凡,以至于被项羽集团视为纯正的秦军。
材料反映了:A.秦帝国法律残酷、暴虐,加剧了阶级矛盾B.秦帝国法律细密,既管得宽又管得严C.秦帝国是犯罪成本极高而立功效益极大的社会D.秦法使秦国持续奋发并稳定强大2.茶叶生产在唐代获得迅速发展。
翻检《全唐诗》可知道,唐诗所涉茶产地6道、27州,其90%集中于江南、山南、淮南、剑南。
白居易《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浮梁位于今江西东北)对以上材料的推测可以得知:①唐代茶产地集中于南方的主要原因是南方相对安定②唐代茶叶的兴起反映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③唐代茶叶生产的发展促进农产品商品化④唐茶叶经济的兴起促进了唐代运输业的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富民”阶层,是中唐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
他们是以经营农业为主,兼及工商的各行各业的致富者。
在拥有经济力量之后,富民努力通过读书应举,谋取政治权力,出现了“百姓之富者争出金钱而入学校”。
由此可知A.儒家思想的影响束缚了富民阶层的发展B.新经济因素产生推动了富民阶层的崛起C.科举选官制推动了富民阶层的发展D.富民阶层的发展推动传统抑商政策改变4.明末清初,有学者认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据材料可知A.学者提倡经世致用之学B.学者提倡君主应以文学救世C.学者主张“心性空谈”D.学者主张从根本推翻宗法专制制度5.1905年刘师培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指出;“中国史书之叙事,详于君臣而略于人民,详于事迹而略于典制,详于后代而略于古代。
2019年高考历史押题试卷及答案(共五套)2019年高考历史押题试卷及答案(一)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佛山市顺德区2016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
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量的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直接派人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
”中国古代出现类似现象的时候,政治上主要表现为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C.宗法分封秩序被严重破坏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答案】C2、(安徽省“江淮十校”协作体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明朝帝王废除宰相后又不得不寻求体制外的力量,于是造成了监阁之争以及宦官专权的制度化。
这些体制外的力量又加紧搜刮社会,从而使得本来就脆弱的小农经济和工商业又备受摧残。
·······康乾盛世充其量是一种发达的农业文明,但当遭遇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冲击时,显然是不堪一击的。
”材料说明明清君主专制强化①导致了政治腐败②加重了人民的负担③促进了经济发展④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 (2016年山东济南市高三部分学校调研考试)按照历史学家安古斯·麦迪森测算,在1700~1820年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从23.1%提高到32.4%,而同期整个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所占比重仅从23.3 01提高到26.6%,令人疑惑的是中国却没有实现工业化。
导致当时这种结果的原因是①中国落后的小农意识非常浓厚②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③西方列强入侵阻碍中国工业化发展④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经济发展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4.(2016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五次月考文综)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工业,向分京苏两邦,各有成规,不相搀越。
2019-2020年高三仿真模拟文综历史含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2页。
满分24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必做,共10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2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9.阅读汉至唐前期江西福建郡县设置分布简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中央对地方的控镧加强 B.中央在收回地方权力C.行政区划的置废是由各地自己决定的 D.南方郡县数量增加主要由于人口南迁造成10.刘邦初即帝位朝会之际,“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
叔孙通定尊卑礼仪后,刘邦感慨道:“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此“贵”的主要来由是A.君臣名分严明 B.儒家思想定于一尊C.君臣亲密无间 D.君臣产生距离意识11.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说:“财者,国之宝也、民之命也,宝不可窃,命不可攘。
……因其自然之利而无一扰之,而财不可胜用矣。
”下列与唐甄思想相似的一项是A.制定经济计划 B.国家干预 C.建立福利制度 D.自由主义12.右图为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后发布的诰谕截图。
它反映出A.太平天国运动旗帜鲜明地举起反侵略旗帜B.太平天国运动与传统农民起义有着本质区别C.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D.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大局已定13.据《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记载:“1936年,中共终止了根据地中的土地革命,代之以比较温和的改革”。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B.中日民族矛盾日趋激化C.中共修正民主革命纲领 D.中共地位被国民党承认14.新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
绝密★启用前2019届全国新高三原创模拟试卷(十四)历史★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0分,共48分)1.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这说明封建制度( )A.催生了中央集权制B.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C.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D.与宗法制互为表里2.“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
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
”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依据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传播基督教思想的需要C.转口贸易利润的刺激D.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3.下图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邮政总局发行的一套有关两岸关系的纪念封。
其寓意是( )A.和平统一反“台独”B.海峡两岸盼通邮C.“九二共识”促统一D.“一国两制”指方向4.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
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致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B.信仰是否有必要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5.1978年2月,在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中央政治局批准了国家计委提出的《关于经济计划的汇报要点》,提出到2000年以前,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许多省的工业水平将赶上和超过欧洲的某些工业发达国家。
2019届全国高三原创仿真卷(十四)文综历史试卷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7、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1. 春秋早期的礼乐远不如后期的复杂,所以贵族中尚不乏文武兼资之人。
后期则贵族中已多不知礼之人了,而必须向“上”阶层中的孔子去学礼了。
据此可知A. 贵族濒临消亡B. 官僚政治建立C. “士”阶层崛起D. 礼乐文化衰落【答案】C【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不断崛起,“贵族中尚不乏文武兼资之人。
后期则贵族中已多不知礼之人了,而必须向“上”阶层中的孔子去学礼了”正是贵族向士学习的表现,C正确;A中消亡错误;B是秦朝建立;材料中没有提到礼乐文化衰落,D错误。
2. 不同时期流行不同的文学形式。
某种文学形式揭露现实,描写广阔的社会场景,强调抒发个人情感,追寻理想世界。
绝密★考试结束前2019年高考模拟试卷历史卷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文字的发明是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A.王位世袭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皇帝制2.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下列人物的思想符合这一言论的是:A.孟子 B. 庄子 C. 韩非子 D. 墨子3. 《华阳国志》载:“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
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河渠书》载:“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
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以上史籍记载的水利工程:A.都位于灌溉发达的四川地区 B.都是春秋时期水利工程的典范C. 都沟通了长江和黄河水系D.都是秦国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4.唐朝诗人李群玉在《石渚》这首诗中记录了某窑口的场面:“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
焰火湘浦口,烟触洞庭云。
迥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
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
”诗句。
它所描写的窑口出产的器物最可能是:A B C D5.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充分展示了:A.汉赋宏阔硕大的文化气度、豪迈勇进的时代精神B.边塞派诗人无畏的气概、乐观的精神C.婉约派宋词委婉含蓄,细腻感人的风格D.豪放派宋词豪放激愤,气势雄伟的风格6.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2019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某一制度解释到:“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对材料所述的制度,理解正确的是()A.是“封邦建国”的意思B.随着诸侯争霸,名存实亡C.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已无影响D.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知识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试题分析】:答案:D。
根据材料“血缘关系”“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等信息可以推断该制度为宗法制,AB指的是分封制,C中宗法制的内涵仍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2. 元朝的行省制是后世“省制”的开端,在中国行政区划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
对下图所示区域理解正确的是()A.在①②区域设置了行省 B. ②是中书省直辖的区域C. ③区域下设置了道州县D. ④区域的军政事务须报枢密院【知识点】:元朝的行省制【试题分析】:答案:B。
图中①③区域设置了行省,②④是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结合所学,B说法是正确的。
3.古代中国在纺织业技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的丝织品远销海外。
下列现象在中国纺织业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用麻做纺织原料②用丝做纺织原料③私营纺织作坊兴起④素纱禅衣的出现A.①②④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①④③ D.①④②③【知识点】:中国古代纺织技术【试题分析】:答案:A。
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有答案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科综合能力测试(二)--历史24.《诗经》中常常有“家邦”或“邦家”的说法;《尚书》中国君常常把治下百姓称为“父兄昆弟”。
这些称谓反映出西周时A.以血缘伦理建构政治体制B.周王与治下百姓关系融洽.家国同构的基本社会特征 D.礼乐制度维系的等级观念25.汉代以前,君王均祭祀天地而不祭祀孔子;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儒生博士70人封禅泰山却不拜孔子;公元前195年,刘邦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以最高规格太牢之礼祭祀孔子的最高统治者。
这一变化表明A.秦始皇未受到儒学影响B.儒学正统地位逐步确立.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统治 D.天人合一观念深入人心26.上表为宋代社会经济的相关史料,对此合理的认知是,当时A.土地兼并严重B.抑商政策松弛.社会资本集聚 D.国家财政富余27.明清之际的部分士大夫对此时传入中国的西方科学知识表现出浓厚兴趣,开始用“格致”翻译Siene—词,包括天地理、数学历算、军工制造等,统称为格致之学。
这表明A.西学东渐开阔了士人的眼界B.自然科学知识得到广泛传播.古代科学传统得到批判继承 D.经世致用思想成为社会思潮28.咸丰(1850—1861年)初年,清政府针对军兴省份的地方督抚制定了“以本省之钱粮,作为本省之军需”的原则,允许战时统兵将领“就地筹饷”。
这一举措A.冲击了中央政府权威B.增强了地方自治能力.适应了对外战争需要 D.解决了政府财政危机29.1912年,工商部颁布执行《奖》,对发明制造品给予5年以内的专卖,对改良品给予褒奖;1923年,北洋政府进一步完善奖励程,将方法发明也纳入保护对象,规范了专利吊销。
此举意在A.大力吸收外资本B.激发国人的创造热情.培育实业救国思想 D.为发明提供法律保障30.下图是创作于1943年延安时期的木刻版画作品《减租会》。
据此可知A.解放区土地革命蓬勃开展B.农民群众积极支援抗战前线.根据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 D.土地政策适应了形势的需要31.1987年,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提出要完善企业的经营机制,认真实行以“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歉收自补”为主要内容的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
2019届全国新高三原创仿真卷(十四)文综历史试卷本试题卷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上交。
24.公元前322年,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证——“舟节”、”车节”。
“舟节”规定鄂君使用的船只限额是150艘,自鄂出发一年往返一次;“车节”规定运输限额是50辆,也是一年往返一次。
这说明当时A.政府重视官营工商业的发展B.国家实行商品专卖政策C.长途贩运贸易已经出现D.水陆交通设施十分完备25.董仲舒把人性区分为:天生就善的“圣人之性”、有善质而未能善的“中民之性”、生来就恶并只能采用刑罚手段处置的“斗筲之性”。
其区分人性的目的是为了论证A.刑罚在对万民管理中的决定性作用B.加强君权施行王道教化的合理性C.君主权威至上的重要作用D.后天教育可以促进人性向善26.明朝将元朝南方三省统统一分为二,江西省回到汉豫章郡、唐后期江南两道的范围,又成了完整的地理区域;福建省回到唐后期福建观察使辖区和两宋福建路的领域。
又将元朝北方的中书省一分为三,北平、山东和山西……元朝犬牙相错之区只留下陕西一省。
这反映明朝A.基本放弃了犬牙交错的原则B.试图纠正元朝行省制的遗病C.加强了地方官员行政管理能力D.迅速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27.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官民比例情况。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一)1. 《大清会典事例》规定:“嗣后凡遇凶恶不法之人,经官惩治,怙恶不悛,为合族之所共恶者,准族人鸣之于官,或将伊流徙远方,以除宗族之害。
或以家法处治,至于身死,免其抵罪。
”该规定表明A. 宗族成为基层行政机构B. 宗法制是清朝政治制度的基石C. 君主专制制度走向衰落D. 宗族具有维系地方稳定的作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题干材料可知,宗族在维护地方治安方面,起到了政府和法律的补充、辅助作用,故D项表述正确,答案为D项。
宗族作为民间组织,没有成为基层行政机构,排除A项;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赖以建立和长期存在的深厚而坚实的基础,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C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宗法制·影响【名师点睛】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宗法制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关系,通过规定宗族内严格的等级制度,以此确定在国家权力分配中的地位,避免因权力分配不均和继承问题导致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从而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
因此,在西周宗法制下,大宗与小宗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通过实行宗法制,在保证各级贵族垄断政治权力和特权地位的基础上,调节贵族之间的矛盾,稳定统治集团的内部关系。
宗法制的严格实行,有利于凝聚亲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以得到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的目的。
2. 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
”这反映出荀子A. 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B. 从民本角度论述尊君思想C. 认为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D. 对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批判【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2019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高考模拟测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改编)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
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
材料说明周代宗法制()A.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 B.与分封制互为表里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 D.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2.(改编)著名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
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3.(原创)汉武帝雄才大略,执政时期有多项政策创举,包括以下①施行盐铁专营②设五经博士③推广“蔡侯纸”④建立太学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改编)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
这表明当时A.井田制瓦解B.均田制受到破坏 C.分封制恢复 D.“市”突破空间限制5.(原创)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下列对宋代著名词人及其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李清照打破了诗词之间的界限B.苏轼使词从“樽前”走向社会人生C.柳永的词在宋元时代流播最广D.辛弃疾是南宋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6.(原创)《大明一统志》中提到元朝“内立中书省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及答案温馨提示:考试用时150分钟。
本试卷包括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综合题)两部分,共100分。
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注意事项:本卷共11题,每题4分,共44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公元前9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古希腊和古中国均在思想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在“轴心时代”两者的文化却有相通的地方。
这是指A. 摆脱原始宗教的束缚B.用哲学的思维、道德的视角认识世界C.奠定各自文化形态的基础D. 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2.李贽说“商贾亦何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辛苦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
”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数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时顾虽利而不污。
”上述主张A.体现了“工商立国”的思想B.反映了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C.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D.肯定了商人的作用3.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长到32.9%,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的最大比重。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推动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进一步发展C.国家疆域辽阔和社会相对稳定D.对外贸易顺差和商品经济发展4.弗格森在《美国革命史》中说:“1776年革命派认为自由是保护个人权利,反对政府暴政的侵犯。
1787年联邦派所要保持的自由,按他们的理解,则是反对群众暴政的侵犯。
”以下解释中,最贴近材料的是A.前者主张建立松散的邦联以保护个人权利并反对暴政B.后者主张建立紧密的联邦以保护个人权利并反对暴政C.革命派与联邦派都笃信启蒙思想并主张保护个人权利D.革命派与联邦派在保护个人权利问题上是截然相反的5.“一方面对自私伪善、金钱至上的人和社会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又经常受金钱、权力和荣誉的诱惑,不时地以伪善的手段对待伪善的环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2019-2020年高三下学期4月份高考模拟训练历史试题含答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4页。
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第I卷(必做,共14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无效。
24.《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
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到战国、秦汉,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
下列各项与“平民得姓”关系最直接的是A.宗法制度的影响B.小农经济的产生C.儒家思想的发展D.郡县制度的发展25.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
在欧洲国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愈来愈高,人口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小农经济发展B.新航路开辟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26.在罗马自然法中,合法的婚姻在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缔结:他们是罗马市民,男性确实适婚,而女性具有结婚的自然能力,根据法律的规定结合,不论他们是家父还是家子,但在家子之情形下,他们需要得到他们处于其权力下的尊亲的同意。
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A.对市民的婚姻自由进行限制B.提倡不同等级间的市民通婚C.要求在婚姻关系中尊亲敬老D.仅仅保护公民间的婚姻关系27.1867年,曾国藩奏称,中国之民久已痛深水火,生计日蹙,今若“听其创置电线铁路,则车骡任辇旅店夫之生路穷矣……其余如小轮铁路等事,自洋人行之,则以外国而占夺内地之利,自华人附和洋商者行之,亦豪强而占夺贫民之利,皆不可行”。
高考模拟仿真训练(十四)(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错误!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初诸侯遍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县-郡制度,“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战国时边地繁荣,始于郡下设县,形成郡—县两级制。
以上历史现象根源于()A.诸侯争霸的推动B.铁犁牛耕的使用C.分封制走向崩溃D.法家思想的推广2.史学家徐中约曾说:“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
于是而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
……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该“制度”最有可能是()A.世官制B.察举制C.皇帝制D.科举制3.朱熹说,“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不知不自觉,自然醒悟”。
陆九渊则说:“读书……只以晓文义为是,只是儿童之学,须看意旨所在”。
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A.明“理”的方法B.读书的方法C.明“理”的目的D.读书的目的4.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
以下史实到结论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必须准各省广开各厂,令民间自为讲求,如国家欲购枪炮船机械机器,均托民厂包办包用,其试不如式者,虽定造亦必剔返,则人人有争利之心,亏本之惧,自然专心致志,实力讲求,以期驾乎西制之上。
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A.此方案不可行,因为当时中国民间无力经营现代工业B.此人是洋务派代表,认为学习西方技术便可驾乎西制C.此人看到官办企业的重重弊端,鼓励发展民营企业D.说明清政府内部发生分化,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6.梁启超在他的一本书中写到:“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
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第二期感觉不足而采取行动是在()A.18世纪90年代B.19世纪90年代C.1901-1912年D.1915-1925年7.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
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
由此最能说明()A.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仍在积极抗战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C.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8.下表根据国际统计年鉴数据“1996年平均每千亩耕地上使用机械台数”绘制的,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责任制的局限C.国家政策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够D.农民使用机械生产的动力不足9.古希腊有人设想:一个地穴中有一批囚徒被锁链束缚,只能看到洞口活动的动植物因身后矮墙上前方的一堆火投射到洞壁上的影子。
因此,囚徒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
这一设想旨在强调()A.理性高于感觉B.关注人的世界C.认识源于感觉D.美德即是知识10.右面是苏俄(联)《农民的土地问题委托书》部分摘录据此判断,该委托书出台的历史背景是()A.十月革命展开B.新经济政策实施C.农业集体化D.赫鲁晓夫改革11.德国分裂后,联邦德国期望依靠美国和北约组织的支持来实现统一。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主动发展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以“缓和、均势与联盟”为基础的新东方政策逐渐成熟。
导致这一外交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苏联对外扩张的加剧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C.美国霸主地位的丧失D.欧洲国家逐步走向联合12.19世纪末,罗丹为雨果、巴尔扎克所做的雕像,几经易稿。
在定稿中,雨果令人吃惊地全身赤裸,而巴尔扎克披着及地的睡袍,一颗头颅硕大无比,身体则粗短臃肿,上阔下窄,显得比例失调——罗丹雕塑定稿的显著特点是()A.注重人的情感B.捕捉瞬间印象C.重视自我感受D.强调理性思考二、非选择题(共5题〈含选考题〉,52分。
本大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第15-1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作答)13.(25分)社会转型就是社会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
转型过程中各种制度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演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
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中国自夏朝以来的四千年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这两大阶段之间的的转型时期。
——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材料二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
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
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
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材料三1979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
双重转型是指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的结合或重叠。
总结1979年至今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实践,中国在推行双重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可以把这些经验归纳为以下八项。
(一)体制转型是双重转型的重点。
(二)思想先行。
……——摘编自厉以宁《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1)根据材料一,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前后的相同点与不同点?(8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
(10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经济“双重转型”的具体内涵。
“思想先行”是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经验,试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实予以说明。
(7分)14.(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金融学专家陈志武教授曾提出一个命题:“掠夺对西方的崛起贡献有多大?”他指出,当前中学和大学的历史教育中认为:“西方的兴起靠的是掠夺,然后才有金融的发达,科技的进步,才有今天的现代化,即掠夺在先,发展在后。
”然而陈志武教授坚决予以否定并论证两点:一是在16世纪西班牙从美洲掠夺金银之前,西欧商业银行的发达程度已经非常高,足以解决跨国贸易支付问题。
二是如果西方的兴起或者崛起靠的是掠夺,为什么成吉思汗的蒙古掠夺没有留下任何东西?为什么最早征服美洲大陆并从拉美掠夺了大量金银的西班牙从17世纪就开始没落?为什么藏在地下的石油资源没有让当今的中东国家成为世界强国?如果掠夺在先,发展在后的观点成立的话,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方面的发展,也没有认识到古希腊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这些发展给西欧以超前的制度和崛起的实力。
——《历史教学》2012.2评材料中关于“掠夺”与“西方崛起”关系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讨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15、16、1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孝宗模仿北宋初年的办法,把州县的积余钱物集中到朝廷,设置封桩库,逐年储备,作为备战的军需。
1179年,封桩库只有现钱五百三十万贯。
到1183年增加到三千多万贯,加上地方桩积钱,共达四千七百余万贯。
孝宗慨叹说:“《周礼》一书,理财居其半。
后世儒者尚清谈,以理财为俗务,可谓不知本。
”孝宗这时已完全接受了王安石的论点,再一次批驳了反理财的儒者。
孝宗的所谓“理财”,只是把地方的财权更多地集中到朝廷,并没有从制度上作重大改革。
所谓备战,也只是对军兵作一些整顿,并没有作北上抗战的打算。
但孝宗以抗金备战为国策,却使朝内外抗战派大受鼓舞,纷纷上书,陈述收复失地的建策。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宋孝宗理财措施的特点。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孝宗的理财措施。
(9分)1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对英国的态度很不满意。
他曾对国务院高级官员们说过,美英两国在朝鲜问题上分歧较大。
大家都认为他应该与英国大使弗兰克斯谈谈。
……美国设法联合大家在联合国把中国打成侵略者,但一直无法争取到多数。
如果联合国不把中国打成侵略者,美国公众就会对联合国失去信心,这样就将影响英国跟亚洲,特别是跟印度的关系。
联合国大会在2月1日通过决议,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打成“侵略者”。
第二天,艾奇逊向内阁报告大功告成。
南斯拉夫总统对来访的美国助理国务卿帕金斯说,就他对苏联人心理的了解,他不认为苏联会做出任何要被世界舆论指责为侵略者的事。
——摘编自华庆昭《从雅尔塔到板门店》(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朝鲜问题引发国际局势紧张的原因。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联合国宣布新中国为“侵略者”反映的本质问题。
(7分)1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林则徐于1839年3月10日抵粤,次日即在公馆门上公布《关防告示》(以下简称《告示》)。
《告示》文简意赅,令人深思,公布公馆办事“不准擅离左右”和“不得妄行传禀”“不收地方供应”“不必预派伺候”等“八不”规定。
英国鸦片巨贩查顿闻讯提前避离广州回国,与鸦片商贩勾通的洋行商人惶惶不安,包庇鸦片走私的受贿官员惊恐万状,鸦片吸食者则私探禁烟新例罪名轻重。
林则徐第一时间发表《告示》,表明禁毒决心,用纪律管控公馆人员,使那些幻想走歪门邪道的人无机可乘。
由此可见林则徐严禁鸦片毒品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廉洁奉公品德,他不仅严格约束自己,而且作出具体规定,管住身边的人,也管好家人。
这种廉洁自律品格,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至今也还值得点赞。
——摘编自陈铮等主编《林则徐全集》(1)根据材料,指出林则徐《关防告示》产生了哪些效果。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林则徐广东禁烟的认识。
(7分)高考模拟仿真训练(十四)1.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地方行政制度不断发生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铁犁牛耕的使用,使分封制瓦解,新的地方行政体制建立。
所以答案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