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一) 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的初步认识(通用)》_5
- 格式:docx
- 大小:20.37 KB
- 文档页数:3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
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践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及关键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安排以下教学过程(一)尝试“平均分”第一环节:分一分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手随便把18根小棒分成两份,数数看你的左手和右手里分别有多少根小棒?(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是为了提高课的吸引力,二是为了让学生感觉到随便分,分成的两分不相等,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学生分得两份相等。
)2、现在请同学们睁大眼睛仔细分,注意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分成2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分成3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分成6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分成9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在这一环节中我有意的选中了18根小棒,因为18的因数比较多,从把18根小棒分成2份到分成9分,难度依次增加。
为的是让学生充分的操作体验活动,学生不管用那种方法只要分开就行,不会分的学生可以寻求同学和老师的帮助,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每份的根数同样多这一现象,也就是什么样的情况叫平均分。
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同时帮助学生逐步回忆起上学期学过的相同的加数相加的情况。
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表内除法是让学生知道怎么运用除法算数。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二年级下册数学《表内除法(一)》教案【一】教材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教学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摆一摆等方法,形成表像,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1、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首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就是把总数分成同样多的份数或每份同样多。
在总数中分走同样多的几部份,也就是几个减数相同,这样用除法计算比较简便。
2、在实际操作中理解除法的含义。
通过摆学具我们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也用除法计算。
3、通过看一幅图,列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的练习,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4、知道了除法的含义,记住了2~6的乘法口诀,那么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就比较容易了。
求商时,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再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诀。
5、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除法含义是紧密相联的,除法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二是表示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
因此,除法应用题就有两种数量关系。
这两种应用题的相同点都是除法含义,用除法计算,都已知要分的总数。
不同点是其中的一个条件不同,问题不同,列出的算式不同,单位名称也不同。
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课本P7~27页。
二、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主要的教学内容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含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
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
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三、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单元课时安排: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2课时左右除法…………………………………………………3课时左右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第1课时《平均分》教学内容:课本P7~9页,例1、例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解读一、链接课标理念:《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总体目标”中描述:“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求:《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能运用数与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
”“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
”能力素养:《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评价建议”中提出:“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计算速度要求8~10题/分。
”二、单元目标(一)知识技能: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能进行平均分。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 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过程,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的实际问题。
(二)数学思想和方法:通过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
(三)数学素养:借助画图、语言叙述等表征方式,能更准确、更具体的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
情感态度: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内容分析:(一)教学内容:平均分、除法的含义、用2-6口决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二)编排意图:1.“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为两个层次。
(1)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对比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材通过让学生参与平均分的活动,探索平均分的方法,认识平均分的两种不同情况:等分和包含。
同时通过让学生操作、说一说,圈一圈等方式理解“平均分”,既重视平均分的过程,也注重对平均分结果的认识和表述。
(2)在建立“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材结合具体事例和活动情境,在“平均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研讨等学习活动,让学生逐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除法的初步认识,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理解除法的含义,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1. 除法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除法与乘法的关系。
2. 除法运算方法的掌握:引导学生熟练运用除法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除法算式卡片、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
2. 学具:学生用除法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话题: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引起学生对除法的兴趣。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一些物品平均分配给若干个人。
3. 导入新课:介绍除法的概念,展示除法算式。
二、探究1. 观察与发现:让学生观察除法算式,发现除法与乘法的关系。
2. 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用实物模型进行除法运算。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交流除法运算的心得体会。
4. 课堂小结:总结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三、巩固1. 口算练习:让学生进行除法口算练习,提高运算速度。
2. 书面练习:布置除法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3. 课堂反馈:检查学生练习情况,及时解答疑问。
四、拓展与应用1. 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案例分析:分析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总结与反思1.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 课后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板书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1. 除法的概念:将一些物品平均分配给若干个人。
有余数的除法1、知识目标:(1)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明确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的掌握有余数除法笔算。
(3) 使学生懂得余数的意义,掌握试商的方法。
2、水平目标: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思维、概括水平等。
3、情感目标: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的试商。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1谈话引入:“阳光运动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
”看老师已经把同学们需要的长绳准备好了。
我们体育运动中不但能强身健体,里面还藏着数学知识呢?(课件出示信息)说说你发现那些数学信息?你会解决吗?3 学生用彩色笔在白纸上自主解决复习题,要求用竖式计算。
4 反馈:(1)指名说自己的解题过程。
(2)展示几位同学的解题过程。
复习除法竖式的意义和写法,为新课做铺垫。
看来昨天的知识掌握的不错,表扬你们!2直观操作:先用小棒分一分,全班汇报操作的结果。
课件展示分的结果。
(2根为什么不接着分?直观感受到每班分三根,剩下2根不够分。
)3 你会用计算吗?试一试,教师巡视。
4 反馈自学情况;(1)指名让有困难的学生说出自己的困惑。
(我发现有些同学犯难了,能说说你遇到什么困难了吗?没有3乘几等于20;或说分不完。
是啊这可真是个难题乘法口诀里确实没有3乘几等于20)(2)指名让能解决的同学说出自己解题过程。
(不过我发现还有已经很自信的完成了,能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吗?(你懂得知识真很多,在你的解题过程中老师还有几点疑惑能帮我解答吗?))5 展示学生解题过程:竖式中的20 、3、6(个)、2(根)分别表示什么?6多找几名同学描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意义,横式怎么写?单位分别是什么?5新旧知识对比引出余数概念。
(仔细观察两道除法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0表示正好分完,也就是没有剩余;2表示多余两个,不够分一班)那我们把剩余的不够分的2叫余数。
今天我们就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1.除法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平均分(1)▶教学内容教科书P8例1,完成教科书P8“做一做”,P11“练习二”第1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体会平均分的操作方法,通过操作与交流进一步感悟平均分的本质特征。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感知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语言表述平均分。
▶教学准备课件、小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体会平均分在生活中的用途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P7主题图。
师:同学们,春天到了,学校组织春游活动。
同学们准备了一些东西。
大家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呢?【学情预设】预设1:糖果、纯净水、饼干、橘子、酸奶、香蕉、牛肉干……预设2:24颗糖果、1箱纯净水、12块饼干、18个橘子、1箱酸奶、1箱香蕉、一箱牛肉干。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不仅毫无遗漏地发现了所有的物品,而且还学会了带着数据去表达,真棒!老师看到了好多好吃的,真兴奋呀!但是请大家再来观察桌面上的东西,它们摆放的方式有什么特点呢?【学情预设】饼干每堆摆放的数量都是一样的。
师:是的,那大家来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呢?【学情预设】他们应该是想把这些东西都分给大家,要每个人分得一样多才好。
师:我也赞同你的观点!看来咱们班以后出去玩不用担心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帮助他们把糖果分一分吧![板书课题:平均分(1)]【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培养学生寻找数学信息的能力。
同时在仔细观察中,学生会发现许多物品堆放在一起,但桌面上有些物品的堆放却是有规律的。
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认识到,分东西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每份分得一样多是经常使用的,从而体会所学知识的价值。
二、动手实践,建立平均分的概念1.自主尝试不同分法,感知平均分的特殊之处。
《表内除法(一)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2、经历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连一连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用平均分的方法。
3、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概括性和抽象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学情分析】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学生通过前面几节课的不同程度的分一分的过程,已经有了直观操作的经验,对于平均分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而且学生也已经熟悉了2——5的乘法口诀。
在生活或平常的学习中对于除法算式也有一定的接触。
但是学生对于除法算式的具体意义还是不理解的,学生对于除法的认识处在比较朦胧,而又兴趣比较大的阶段。
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时借助教材设计,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用帮大熊猫份竹笋的情景,向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机会。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平均分”,了解“每份同样多”的生活实例,通过直观操作展示除法在应用时的两种实际操作的方法,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在玩中去学习。
新课标指出每一堂课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手段,积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为目的,最终让学生形成一种新型的数学思想,养成数学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本课设计上力求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大胆说、放手做”,这节课除法算式的商大部分学生通过操作得来的,而少数学生会用口诀来求商,学以致用,体现了良好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和平均分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师:今天熊猫晶晶邀请了一些小伙伴来家里做客,晶晶的妈妈为可爱的熊猫宝宝们准备了新鲜的竹笋,我们一起来看看一共准备了多少个竹笋?师:妈妈要晶晶把这12个竹笋平均放在四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这可把晶晶难住了,你们愿意帮晶晶分一分吗?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是什么意思?师:现在请大家一起来分一分吧!活动2【活动】动手操作,激活平均分的活动经验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结果怎样?(老师可以帮助)(请一名学生在展台前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先把竹笋每盘放一个,再把剩下的竹笋再按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直到分完为止。
题除法的初步理解课时第3课时班级一、教材内容剖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本P18页,例4,练习四第1、2、3题。
除法的初步理解是在学生已经成立了“均匀分”观点的基础上推行教课的。
除法的初步理解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生除法观点的第一课。
对此后进一步学习除法有重要的影响。
二、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经过教课活动,使学生理排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理排除号,认识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三、学习者特点剖析学生已经能经过摆一摆、分一分等活动把一些物件均匀分红几份,为理解“除法”累积了丰富的感性理解。
除法的初步理解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生除法观点的第一课。
学生对除法的理解以及对除法的兴趣直接影响到后边的学习,因此本节课尤其重要。
因此,本节课从分东西引入,借组相同多,进一步理解“均匀分的含义”,经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实质意义,而后映出除法算式的读、写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
教课形式:讲解式教课要点: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育学生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质问题的水平。
教课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五、教课环境及资源准备学具、主题图等。
六、教课过程教课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企图及资源准备1、讲话,出示情形图。
在学生已有的知设置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问题,笋均匀放在4个盘子里。
每盘应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学生自由回答。
指引几支?请小朋友想想。
自主参加,经过察看、参加3、睁开活动,解决问题。
操作、沟通、解决问题指名请学生登台演示。
鼓舞学生等活动,加强应用均匀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为引入除法运算确立分的。
但不论如何分,结果都是一基础。
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1、引入除法讲话:方才我们经过均匀分协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下面我从三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一.说课标1.课程目标知识技能:在体情境中理解平均分及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数学思考:在具体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使用数学的成功经验,逐步培养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问题解决: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初步认识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经历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并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内容标准能进行平均分;能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运用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说教材1.编写特点:(1)加强除法概念的教学。
在对比活动中突出平均分的含义,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同时关注分的结果,注重用数学语言描述平均分,实现“多远表征”的统一,遵循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帮助学生建立除法概念,渗透数学文化,加深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2)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求商的方法(3)重视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同时深化学生对运算的意义的理解2.编写体例: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本单元不仅结合了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强调从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动手操作为基础——以直观图示为桥梁——以语言表述为标志3.内容结构:本单元教材划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含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所学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
4.立体式整合:从具体编排来说,“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为两个层次。
(1)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和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对比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认识平均分的两种不同情况:等分和包含(2)在建立“平均分”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目标:1.通过度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水平。
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互动游戏,激发兴趣1.猜谜语: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出示气球谜语:受到吹捧就自大,没人吹捧就疲塌,外表看来圆又壮,遇到打击就爆炸。
你猜猜是什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气球,现在,你能够任意说出一个这些气球的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就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咱们就一起来试试。
2.师生实行猜气球颜色游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师:你说几号?猜对了没有?猜对了没有掌声吗?其实,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就知道其中的秘密了。
二.动手实践,感知意义(一)复习表内除法的含义1.课件展示例1的问题情景:(小朋友们请看)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够摆几盘?(到底是不是能够摆3盘呢?现在,老师请两个小朋友到黑板上来摆一摆。
一个摆盘子,一个摆草莓。
)2.指名摆一摆。
小朋友们仔细看,摆了几盘?草莓摆完了吗?板书:摆3盘,正好摆完。
)3.质疑: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为什么用除法来计算?4.质疑: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够摆3盘。
)在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们知道吗?(二)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出现剩余的情况。
(1)如果有7个草莓,还是每2个摆一盘,又能够怎样摆呢?(2)(接下来,咱们就同桌合作,按照这样的要求来摆一摆,看哪个组的小朋友摆得最快。
)(3)质疑: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两次摆的有什么不一样?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几盘?摆完了吗?板书:摆3盘,还剩1个。
《除法的初步理解》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2、使学生理解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二>、水平目标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水平和自主学习的水平;<三>、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具、学具教具:课件、磁铁学具:学具盒、小棒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西,通过度东西学习新本领,好吗?<二>、教授新知1、教学新知教师课件出示6个梨。
(教师一边提示,一边和同学们按要求分梨。
)(1)、教师提问:现在每个盆里有几个梨?(2)学生回答后,教师请学生说说刚才我们是怎样分得现在这个结果的。
(3)教师再出示水果分类图:请同学们判断一下,哪组是平均分?(4)学生判断后,教师小结“平均分”的含义。
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1)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小棒,再看老师的课件演示。
教师小结出“除号”和除法算式。
①、除号的读法和写法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叫除号(板书:÷),先写横,横要写平,然后上下各一点,两个圆点对齐。
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把要分的东西的总数12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数3写在除号的后面,除号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4根,4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整道算式读作“12除以3等于4”(板书,全班齐读一遍),学生读“12÷3=4”实行巩固。
(2)出示足球分配图和火柴分配图,请学生写出除法算式。
(3)教师出示答案并讲解其含义,让学生填空。
<三〉、巩固新知①、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用三角形动手摆一拜,再写出得数。
②、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12根小棒分成几堆,要求每堆分得同样多,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边摆边写出相对应的算式。
二下表内除法(一)教材分析及教案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课本P7~27页。
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
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
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1、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2课时左右除法…………………………………………………3课时左右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第一课时平均分教学内容: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课本P7~12页,例1、例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除法》教课设计第一课时【教课目的】1.能联合详细情境用除法表示均匀分物件的过程,初步理排除法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3.领会除法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踊跃的数学感情。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8个桃子(或其余水果、物件),8个盘子,24支铅笔。
学具:小棒、圆片。
【教课过程】一、讲话引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均匀分,均匀分的过程在数学上可以用除法来表示,这节课我们一同来理排除法。
(板书:除法的初步理解)二、自主研究,理排除法1.教课例 1 (课件出示一堆桃子)教师:小猴家有一些桃子,你能猜一猜有多少个吗?教师:我们来帮它数一数。
学生数出后,教师板书:8。
教师:猴妈妈让小猴分桃,她提出了什么要求呢?学生读猴妈妈的话,教师板书:4。
教师:你们能帮小猴分桃子吗?用小圆片取代小猴分一分,分好后小组内相互检查,是不是按要求均匀分红了4份,分的结果是每盘多少个?学生报告结果,教师板书:2。
教师:谁能看着8,4,2这3个数把方才分桃子的过程说一说,分以前总数是多少个?分的要求是什么?分的结果是什么?学生:8个桃子,均匀分红4盘,每盘分得2个桃子。
教师:谁能用我们数学上的算式来表示方才均匀分的过程?学生说后,教师指出:在数学上,我们可以用8÷4=2来表示均匀分的过程。
教师把除法算式板书完好。
教师介绍除号的名称、写法、读法。
写法:先写中间一横,再写上下的小圆点,两个圆点要对齐。
学生读算式,用手比画除号。
议一议:算式中8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8÷4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教师:你还可以把8个桃子均匀分红几份?用圆片分一分,一边分一边说分的过程,再用除法算式表示均匀分的过程。
学生先在小组内沟通,再在全班沟通。
[评论:经过语言、操作、写算式让学生在详细分桃的过程中理排除法的意义。
经过学生说来加强均匀分的过程中的3个量,为用算式表示均匀分作准备。
经过“你还可以把8个桃子均匀分红几份”来进一步稳固均匀分的方法,同时培育学生的求异思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理解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水平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水平和自主学习的水平;
<三>、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纸条、磁铁
学具:数字卡片、小棒
动手实践一:
①、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
②、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③、学生汇报
提问:谁愿意说说他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有创新的)888817263544
④、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
⑤、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⑥、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都是4张。
(教师板书:同样多)
①、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
③、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把8个磁铁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④、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教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均分。
(教师在磁铁下贴出纸条,学生齐读一次)
(1)、创设情境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来到老马家作客(课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老马非常热情的招待他们,拿出6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课件出示6个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老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三个小鬼一定会吵翻天,所以老马想请我们206班的小朋友帮帮忙,把桃子分好,不过在动手之前有两个问题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6个桃子分成几份?(当学生说3份时,教师出示3只盘子)②、该怎样分?
(2)、动手实践三: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代替桃子动手分。
(3)、观看动画演示分桃子的过程
教师:在同学们分的时候,老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马是怎样分的。
(课件演示第一次分的
过程)提问:每盘放了几个?分完了吗?继续分。
(课件演示第二次分的过程)提问:老马分了几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第二次每盘又放几个?
(4)、动手实践四:
现在请同学们学老马的样子分一次?
(5)、学生上台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谁愿意上台分给大家看?(用磁铁演示)
(6)、教师归纳小结:把6个桃子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的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能够用除法做。
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①、除号
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叫除号(板书:÷),先写横,横要写平,然后上下各一点,两个圆点对齐。
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把要分的东西的总数6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数3写在除号的后面,除号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2个,2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整道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全班齐读一遍),学生读“8÷4=2”实行巩固。
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书,学生齐读),学生说“8÷4=2”的意义。
<三>、形成练习
(1)、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一小题
①、读题,理解题意
请一名学生说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②、动手实践五:
学生根据题意实行操作并填出算式。
③、观看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演示分小棒的过程。
提问:总共分几此?第一次每堆放几根?
④、指导列式
要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几根该用12除以几?等于几?
为什么除以3?
算式中的12表示什么意思?除号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2)、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二小题
①、学生独立做
②、集体订正
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几根该如何列式?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③、比较一、二两题
为什么第一小题是除以3,而第二小题除以4?
(3)、做补充练习
教师把10本作业本平均分给2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得几本?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说说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意义。
<四>、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度东西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板书:除法的初步理解)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
<五>、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二的第一题<六>、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