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模拟2020年高考物理知识归纳之五高中物理
- 格式:doc
- 大小:182.50 KB
- 文档页数:3
2020年高考之高中物理知识点梳理力学部分:1、基本概念:力、合力、分力、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种常见类型的力、力的三要素、时间、时刻、位移、路程、速度、速率、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加速度、共点力平衡(平衡条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动量、冲量、动量变化、功、功率、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简谐运动的位移、回复力、受迫振动、共振、机械波、振幅、波长、波速2、基本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2个方程);三力共点平衡的特点;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行星、人造地球卫星、万有引力完全充当向心力、近地极地同步三颗特殊卫星、变轨问题);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力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冲量与动量变化的关系—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动量守恒定律(四类守恒条件、方程、应用过程);功能基本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分子力、电场力、引力做功的特点);功能原理(非重力做功与物体机械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守恒条件、方程、应用步骤);简谐运动的基本规律(两个理想化模型一次全振动四个过程五个物理量、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单摆的振动周期公式);简谐运动的图像应用;简谐波的传播特点;波长、波速、周期的关系;简谐波的图像应用;3、基本运动类型:4、基本方法: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多边形、正交分解);三力平衡问题的处理方法(封闭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多力平衡问题—正交分解法);对物体的受力分析(隔离体法、依据:力的产生条件、物体的运动状态、注意静摩擦力的分析方法—假设法);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解析法(解方程或方程组)、图像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v-t图像);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类方法: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方程(恒力作用下的宏观低速运动问题)、动量、能量(可处理变力作用的问题、不需考虑中间过程、注意运用守恒观点);针对简谐运动的对称法、针对简谐波图像的描点法、平移法5、常见题型: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两个分力及其合力的大小、方向六个量中已知其中四个量求另外两个量。
2020高三物理知识点复习归纳精选5篇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
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
高三物理知识点1动量1.动量和冲量(1)动量: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即p=mv.是矢量,方向与v的方向相同.两个动量相同必须是大小相等,方向一致.(2)冲量: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该力的冲量,即I=Ft.冲量也是矢量,它的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2.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它的动量的变化.表达式:Ft=p′-p或Ft=mv′-mv(1)上述公式是一矢量式,运用它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冲量、动量及动量变化量的方向.(2)公式中的F是研究对象所受的包括重力在内的所有外力的合力.(3)动量定理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物体系统.对物体系统,只需分析系统受的外力,不必考虑系统内力.系统内力的作用不改变整个系统的总动量.(4)动量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定的力,也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力.对于变力,动量定理中的力F应当理解为变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3.动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1)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①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②系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系统外力比内力小得多,如碰撞问题中的摩擦力,爆炸过程中的重力等外力比起相互作用的内力来小得多,可以忽略不计.③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在某个方向上的分量为零,则在该方向上系统的总动量的分量保持不变.(2)动量守恒的速度具有“四性”:①矢量性;②瞬时性;③相对性;④普适性.4.爆炸与碰撞(1)爆炸、碰撞类问题的共同特点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突然发生,作用时间很短,作用力很大,且远大于系统受的外力,故可用动量守恒定律来处理.(2)在爆炸过程中,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动能,系统的动能爆炸后会增加,在碰撞过程中,系统的总动能不可能增加,一般有所减少而转化为内能.(3)由于爆炸、碰撞类问题作用时间很短,作用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很小,一般可忽略不计,可以把作用过程作为一个理想化过程简化处理.即作用后还从作用前瞬间的位置以新的动量开始运动.5.反冲现象:反冲现象是指在系统内力作用下,系统内一部分物体向某方向发生动量变化时,系统内其余部分物体向相反的方向发生动量变化的现象.喷气式飞机、火箭等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实例.显然,在反冲现象里,系统的动量是守恒的.高三物理知识点2一、三种产生电荷的方式:1、摩擦起电:(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2、接触起电:(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平分;(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近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4、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二、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生,亦不能被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2020年度高中物理考试知识点复习
介绍
本文档旨在帮助学生复习2020年度高中物理考试的知识点。
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复习这些知识点,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世界并为考试做好准备。
知识点复习
1. 运动学
- 位置、位移和速度
- 加速度和匀加速直线运动
- 自由落体运动
- 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
2. 力学
- 牛顿三定律
- 力的合成与分解
- 惯性与非惯性系
- 动量和动量守恒
- 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
3. 能量与功
- 功和功率
- 动能和势能
- 机械能守恒
4. 电学
- 静电场和电场力
- 电场强度和电势差
- 电容和电容器
- 电流和电阻
- 欧姆定律和电功率
-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
5. 光学
- 光的传播方式
- 光的反射和折射
- 光的波粒二象性
- 光的干涉和衍射
6. 声学
- 声的传播方式
- 声的反射和折射
- 声音的特性和音量
- 声音的干涉和共振
7. 热学
- 热量和温度
- 热传导和热辐射
-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总结
以上是2020年度高中物理考试的主要知识点复习。
学生们应该重点掌握这些知识,并通过做题和实践来加深理解。
祝愿所有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高一知识点、考点归纳考点1 运动的描述盲点测试1、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 的点,把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是物体的 在研究的问题中可忽略不计.2、位移是 ,是 量.其方向由 ,其大小为 的直线距离.3、路程是 ,是 量.一般情况下,位移大小 路程.只有物体作 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4、时刻是指一瞬间,在时间坐标轴上为 ,对应的是 等状态量.5、时间是指终止时间时刻与起始时刻之差,在时间坐标轴上为 ,对应的 等过程量.在具体问题中,应注意区别“几秒内”、“第几秒”及“几秒末”等的含义.6、平均速度是粗略 的物理量,它等于 ,其方向与 方向相同;而公式v =20tv v +仅适用于 .7、即时速度是精确地 的物理量,即时速度的大小叫即时速率,简称速率.值得注意的是,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叫平均速率.平均速度是位移和时间的比值,而平均速率是路和时间的比值.8、加速度是描述 的物理量,是 的比值:表达式为 ,加速度是 量,它的方向与 的方向相同.应用中要注意它与速度的关系.参考答案1、质量 形状和大小2、物体的位置变化 矢 物体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3、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标 不等于 单向直线运动4、一点 位置、速度、动量、动能5、一段 位移、路程、冲量、功6、描述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段时间(或位移)里运动快慢 物体通过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位移 匀变速直线运动7、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 8、速度变化快慢 速度的变化和所用时间tv v a t 0-=矢速度变化知识点理解 1、关于位移的计算位移:是矢量,只与物体的始末位置有关,所以计算时要先画出物体的运动草图. 路程:是标量,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2、速度的计算(1)平均速度:对应于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位移)的速度,计算公式:①t sv =(适用于所有的运动);②2t o v v v +=(只适用于匀速直线运动)(2)瞬时速度:对应于某一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3)速率:速度的大小,是标量 3、图象的识别对图像的要求可概括记为:“一轴(理解截距的含义)二线(从图像分析运动性质)三斜率四面积”.还有一点需特别注意:在t s -或t v -图像中,无论图像是直线还是曲线,都表示物体在做直线运动(或静止). 4、物体运动的速度、速度变化量及加速度的关系论速度多大,国;中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的加速度就大.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v ∆也无直接关系.物体有了加速度,经过一段时间速度有一定的变化,因此速度的变化量v ∆是一个过程量,加速度大,速度的变化量v ∆不一定大;反过来,v ∆大,加速度也不一定大.考点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盲点测试1、相等的时间内 的直线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为一 ,当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 时,物体速度增大,做匀加速运动;当速度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 时,物体速度减小,做匀减速运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可由下面四个基本关系式表示:①速度公式 ;②位移公式 ;③速度与位移公式 ;④平均速度与位移公式 .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①某过程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等于该过程的 大小,即 .②加速度为a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相邻的等时间T 内的 都相等,即 .③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推论t 秒末、t 2秒末、t 3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前t 秒内、前t 2秒内、前t 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第一个t 秒内、第二个t 秒内、第三个t 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第一个s 米、第二个s 米、第三个s 米…所用时间之比为 .参考答案1、速度的变化相等 恒量 相同 相反2、at v v t +=0 2021at t v s += as v v t 2202=- 20t v v s += 3、①平均速度202tt v v t s v v +=== ②位移差2aT s =∆ ③1:2:3…:n ,1:4:9:…:2n , 1:3:5:…:(2n-1) 1:(12-):(23-):…:(1--n n )知识点理解1、运动学公式的直接运用运动学是研究五个物理量(位移、初速度、末速度、时间和加速度)的关系,而每个运动学公式有四个物理量,必须已知其三,才能求剩下的两个物理量. 2、利用方程组解运动学问题此类题求解时一般把物体的运动分为两段并找出两段运动的联系 3、刹车问题刹车典型错误:盲目地套用公式计算“汽车”刹车的位移.刹车后,汽车失去动力,在阻力作用下运动,当汽车停下来后,汽车就不会运动了,所以题目中的时间可能是一个虚的数据,必须先求出停止时间,如果大于题目所给的时间,表示汽车已经停下了,在以后的时间汽车就停在那里不动了. 1、追赶问题(1)追及和相遇问题的特点:追及和相遇问题是一类常的运动学问题,相遇的物体存在以下两个关系:一是相遇位置与各物体的初如位置之间存在一定的位移关系.若同地出发,相遇时位移等为空间条件.二是相遇物体的运动时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若物体同时出发,运动时间相等;若甲比乙早出发t ∆,则运动时间关系为t t t ∆+=乙甲.要使物体相遇就必须同时满足位移关系和运动时间关系. 2、追及和相遇问题的求解方法:方法一:利用不等式求解.其思路有二,其一是先求出在任意时刻t ,两物体间的距离)(t f y =,若对任何t ,均存在若方程0)(=t f 存在正实数解,则说明这两个物体可能相遇.方法二:利用图像法求解.其思路是用位移图象求解,分别做出两个物体的位移图象,如果两个物体的位移图象相交,则说明两物体能相遇.5、注意弄清极值问题和临界问题的求解方法,注意物理情景的合理性要求物理学研究的问题很多是从实际的生活抽象出来的,有其实际的合理性情景,所以必须符合与生活实际相吻合,对于许多学生都忽略对结果进行合理性分析.考点3 自由落体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盲点测试1、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只在 的作用下,从 开始下落的运动,也就是初速度为 、加速度大小为 ,方向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2、竖直下抛运动是物体只有 作用下,初速度 的抛体运动,也就是初速度的方向 、加速度大小为 ,方向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3、自由落体运动所遵循的规律: , , , .4、竖直下抛运动所遵循的规律: , , , .5、竖直上抛运动所遵循的规律: , , , .参考答案1、重力 静止 零 g 竖直向下2、重力 竖直向下 竖直向下 g 竖直向下3、gt v =221gt h =gh v 22= 2vt h = 4、gt v v +=01 2021gt t v h += gh v v 22021+= t v v h )(2110+=5、gt v v -=01 2021gt t v h -= gh v v 22021-= t v v h )(2110+=知识点理解1、自由落体运动的计算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要求是初速度为零,所以在选择研究的时间段,必须把运动的起始点包含进去,否则,所有公式都是错的.2、竖起上抛运动的两种处理方法(1)把竖直上抛运动分为匀减速上升和自由下落两个过程;(2)把它看成一个统一的匀变速运动,算出的01>v 表示物体在向上过程中,01<v 表示物体在向下过程中;0>h 表示物体在抛出点上方,0<h 表示物体在抛出点下方.考点4 实验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知识点理解1、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及测量原理打点计时器有两种,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它们相同之处:当电源的频率50=f 赫兹时,它每隔断0.02s 打一次点.当运动物体拖着纸带运动时,打点计时器便在纸带上打出一列点,这些点既记录了运动物体的位移,也记录了发生这些位移所用的时间.它们不同之处: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电压为交流电4~6V ,电火花计时器是的电压为交流电220V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最基本的是测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121s s s -=∆,232s s s -=∆,……必然是个恒量,值为2aT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考点5 弹力、摩擦力盲点测试1、 叫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是 .2、 弹力的方向:压力、支持力等面面接触问题的弹力方向是 ,细绳(线)、弹簧等拉力问题的弹力方向是 .3、 在弹性范围内、弹簧的弹力大小为 .4、 叫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 ,其方向 ,大小为 .5、 叫静摩擦力,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 ,其方向 ,大小的特点 .参考答案1、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物体之间有接触,同时发生弹性形变.2、重直接触面指向研究对象 沿绳(线)的方向 指向绳(线)收缩方向3、kx F = 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4、相互接触的两物体 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相对滑动时受到的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 两物体相互接触 接触面粗糙 在接触面上有正压力、有相对运动 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N f μ= N 为物体受到的正压力5、相互接触的两物体 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有相对滑动趋势时受到的阻碍它相对滑动趋势的力 两物体相互接触 接触面粗糙 在接触面上有正压力、有相对运动趋势 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大小会发生变化,且有最大值知识点理解 1、弹力方向的判断常见的物体间弹力可以分为三类:(1)面面接触,弹力的方向是垂直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2)点与平面接触,弹力的方向垂直于平面,指向受力物体.(3)点与曲面接触,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曲面该点的切面,指向受力物体. (4)绳线接触,弹力的方向是沿绳线方向,背离受力物体.(5)杆接触,弹力的方向根据杆的实际受力情况,可以是任意一个方向. 2、弹簧的弹力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形变量的大小满足胡克定律,在具体运用时可以画出物体的始末位置,以方便确定弹簧的形变量.运动趋势.这四个条件紧密相连,缺一不可.摩擦力具有两个显著特点:(1)接触性;(2)衩动性.所谓接触性,即指物体受摩擦力作用物体间必直接接触(反之不一定成立).所谓被动性是指摩擦力随外界约束因素变化而变化,熟知的是静摩擦力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 4、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摩擦力在高中阶段分为静摩擦和尚且动摩擦两种,他们的计算方式是不同的,需要特别注意:静摩擦力静f 没有具体的计算公式,是随外力变化的范围值0≤静f ≤max f ,一般是根据(1)平衡条件求解;(2)物体运动状态,由牛顿运动定律求解.滑动摩擦力静f 不但可根据上述的(1)、(2)方法求,更多的是用公式N f μ=滑计算.所以在计算摩擦力的大小时,请首先分析所求的摩擦力是属于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考点6 力的合成与分解盲点测试1、合力 ,分力 .2、 是平行四边形定则.3、 是力的合成, 是力的分解.参考答案1、如果一个力的作是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可以相互替代,这个力称为另外几个力的合力 另外几个力可以称为这个力的分力2、以表示两个分力的线段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这个平行四边形中表示两分力的线段所夹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3、已知分力求合力的过程 已知合力分力求分力的过程.知识点理解 1、合力的取值范围两个分力1F 、2F (1F ≤2F )的合力的取值范围为:[12F F -,21F F +];三个分力1F 、2F 、3F (1F ≤2F ≤3F )的合力的取值范围是:最大值为1F +2F +3F ;最小值要特别注意,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讨论,如果1F +2F <3F ,则合力的最小值为3F -1F -2F ,否则,合力的最小值为为0. 2、力分解的唯一性分析力的分解与合成都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在力的分解时,有确定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是有无数多个的,既力的分解具有多解性,为了避免出现无意义的分解,可按以下原则进行分解;(1)按照这个力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关键是根据“效果”确定力的方向. (2)按照处理问题的实际需要进行分解,目的是把矢量运算换成标题运算. 3、力的合成与分解中的形似神离问题考点7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盲点测试 1、共点力: . 2、物体处于 叫做平衡状态.物体的 和 都为零的状态叫做静止状态.物体的 为零,而 不为零,且 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共点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表达式为 .在正交分解形式下的表达式为 .4、关于平衡问题的几点说明:(1)若物体受两个力作用而平衡,则这两个力 . (2)若一个物体受三个方向而平衡,则三个力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 .若这三个力是非平行力,则三个力一定是 .参考答案1、作于物体上同一点的力,或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力2、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加速度 速度 加速度 速度 保持不变的状态3、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0=合F 0=x F 0=y F4、(1)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共点力知识点理解 1、平衡条件的应用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从物体受力的角度有: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反过来也是成立.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不确定的因素要加以讨论. 2、受里力分析中的“死结”与“活结”“死结”的特点是各个力的大小关系仅由物体的状态决定;“活结”其实是一条绳,绳上各处力的大小相等. 3、物体动态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图解法:可以定性地分析物体受力的变化,适用于三力作用时物体的平衡.此时有一个力(如重力)大小和方向都恒定,另一个力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和方向都改变,此时将不变的力进行分解,两分力沿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画出变化过程中各位置状态时分解示意图,即可判断各力的变化情形.解析法:解析法可以定量地分析物体受力的变化,适用于三力或更多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此时有几个力始终竽,可以这些力所在的直线为坐标轴,利用正交分解即可判断每个力大小变化的情况.相似三角形法:在特殊情况下,通过力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求未知力,对解斜三角形的情况更显优势.考点8 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探究弹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弹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满足胡克定律,弹簧的弹力大小F 与弹簧的形变量x 成正比,即kx F =.在探究实验里需要测量出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x ,然后在找出他们的关系. 2、难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做平行四边形时,务必按照力的图示规则画图,并按原来力的方向作图.考点9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盲点测试1、牛顿的总结:一切物体总保持状态或状态,直到有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2、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力不是,力是 .3、物体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是否受力均无关;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越大,惯性就越大;越小,惯性就越小.4、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其他特点 .参考答案1、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外力2、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固有属性质量质量质量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力的性质又相同.知识点理解1、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物理意义①如果没有外力作用,任何物体均保持原来的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可见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②外力的作用是近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③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物体不受外力的状态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不能直接用实验难,可通过由它推导出的结论与实验事实完全一致而得到证明.定律的实际应用专任是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物体在某方向上不受外力或在某方向上受平衡力作用时,该方向上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④牛顿第一定律提示出任何物体都具有的一种固有性质——惯性,因此也称惯性定律.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考点10 牛顿第二定律盲点测试1、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 成正比,跟 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 方向相同.2、牛顿第二定律的使用范围 .3、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的含义: .参考答案1、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物体的质量 合外力2、低速宏观物体3、使质量是1kg 的物体产生1m/s 2的加速度的力是1N ,即2/11s m kg N ⋅=知识点理解1、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瞬时性求瞬时加速度求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既应分析该胆物体的受力情况,也应分析该瞬间后受力的变化,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可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此时应注意两种不同的物理模型.(1)刚性绳(不可伸长)或接触面:这是一种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若剪断或脱离后,其中弹力立即消失或仍接触但可以突变,不需要恢复、改变形变的时间.(2)弹簧或橡皮绳:这些物体的形变量大,形变改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故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以看成是不变的.2、用牛顿第二定律解临界问题和极值问题临界状态常指某种物理现象由量变到质变过渡到另一种物理的转折关头大度,常伴有极值问题出现:如:相互挤压的物体脱离的临界是压力减为零;存在摩擦的物体产生相对滑动的临界条件是静摩擦力取最大静摩擦力、弹簧上的弹力由斥力变为拉力的临界条件为弹力为零等.临界问题常伴有特征字眼出现,如“恰好”、“刚刚”等,找准临界条件与极值条件,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3、整体法和隔离法分析联接体问题,无论是平衡还是运动,都应注意整体法和隔离法的应用.只有当联接体间没有相对运动(即没有相对加速度时)才能用整体法,应用整体法时只需分析系统所受的外力,可以不考虑系统内物体间的作用力.应用整体法只能求系统受到的外力和整体加速度,不能求内力. 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用隔离法.在分析物体或系统的受力时,应注意防止丢力或添力.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问题的处理方法:由于物体的加速度相同,则可将所有物体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整体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如求连接体内各物体相互作用的内力时,则应把物体隔离,对单个物体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列式.考点11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盲点测试1、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综合类的问题求解的 的是连接的桥梁.2、超重:物体 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情况.当物体具有向 的加速度时呈现超重现象.失重:物体 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情况.当物体具有向 的加速度时呈现失重现象.3、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包括完全失重)时,地球作用于物体的重力大小 发生变化,只是 发生变化.参考答案 1、加速度2、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上 对去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下3、没有 物体对去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知识点理解1正交分解法在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应用 解题的基本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一般选被研究物体.但当求物体受压力或拉力时,一般选对物体的施力方为研究对象.(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分析图.要在图中画出研究对象所受的所有外力,可把所有力的作用点在画在重心上,另外要标出加速度方向和初速度方向.这样直观的受力图,便于我们去分析问题.(3)选取直角坐标系:使分解的矢量尽可能地少,并将已知量进行分解;在动力学方程中,一般选加速度方向为x 轴方向.仔细分析各矢量与x 、y 轴的夹角及角度之间的关系,各分量的表示方式.将研究对象所受的力进行正交分解,分别写出两个坐标轴方向合外力的表达式.(4)沿两个坐标轴方向,根据牛顿定律、列动力学方程∑=ma Fx ,∑=0Fy .2、程序法分析复杂问题程序法是指按时间和空间的先后顺序对物体运动过程逐一进行分析的解题方法.多用在运动过程比较复杂的题目中,其基本思路是:(1)仔细审题,分析物体的受力及受力的变化情况,确定并划分出物体经历的每个不同的过程; (2)逐一分析各个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以及总结前一过程和后一过程的状态有何特点;(3)前一个过程的结束就是后一个过程的开始,两个过程的交接点受力的变化、状态的特点,往往是解题的关键. 3、图象问题在理解图象所表示的物理规律时要注意:(1)看清坐标轴所表示物理量及单位并注意坐标原点是否从零开始.(2)图象上每点都对应着两个数,沿图象上各点移动,反映着一个量随另一量变化的函数关系,因此,图象都应该与一个代数方程相对应.(3)图象上任一点的斜率,反映了该点处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的快慢(变化率),如t s -图象中的斜率为速度t v -图象中的斜率为加速度.(4)一般图象与它对应的横轴(或纵轴)之间的面积,往往也能代表一个物理量,如t v -图象中,曲线与t 轴所夹的面积代表位移.1、实验数据的处理实验的数据处理通常采用图象法,在描点画图时,应使尽可能多的点落在直线上,其余的点均匀的分存在直线的两侧,舍去个别误差较大的点.为了使图象趋于精确,每个图象要求至少取5个点.考点13 功、功率盲点测试1、功是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公式为 .单位焦耳(J ),1J= .3、功是标量,没有方向,但是有正负,正功表示 ,负功表示 ,功的正负表示能的转移方向.4、功率的定义: 叫做功率,它表示 ,单位:瓦(W ),千瓦(KW ),是 ,公式为 .5、发动机铭牌上的额定功率,是指该机正常工作时的 输出功率,并不是任何时候发动机的功率都等于额定功率.实际输出功率可以 和 之间取值.发动机的功率即是牵引力的功率,P = ,在功率一定的条件下,发动机产生的力F 跟运动速度v 成 .参考答案1、力和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的乘积.2、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a Fs W cos =(a 为F 与s 的夹角) 1m N ⋅3、动力做功 阻力做功4、功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物体做功的快慢 标量 Fv t W P ==/5、最大 零 额定功率 Fv 反比知识点理解1、关于a Fs W cos =的理解(1)对F 的理解:当F 是恒力时,我们可用公式a Fs W cos =运算;当F 大小不变而方向变化时,分段求力做的功;当F 的方向不变而大小变化时,不能用a Fs W cos =公式运算,可以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等求力做的功. (2)对s 的理解:计算时位移一般取地面为参照系,即对地的位移. 2、变力做功的计算(一)平均力法:如果参与做功的变力方向不变,并且是位移s 的线性函数时,可求出平均力等效代入公式a Fs W cos =求解.(二)图象法:如果参与做功的变力,方向与位移方向始终一致而大小随时变化,我们可做出该力随位移变化的图象. 3、摩擦力做功的计算 (1)静摩擦力做功的特点①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负功,也可以不做功.②在静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只有机械能的相互转移,而没有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③相互摩擦的系统内,一对静摩擦力所做功的代数和总为零. (2)滑动摩擦力做功的特点①滑动摩擦力可以做正功负功,也可以不做功.②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有两个方面:一是相互摩擦的物体之间机械能转移;二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转化为内能的量值等于滑动摩擦力与相对位移的乘积.③滑动摩擦力、空气摩擦阻力等,在曲线运动或往返运动时等于力和路程(不是位移)的乘积. 4、机车起动类问题(详见教案)。
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你可知道?其实,学物理其实根本就没有窍门,只有入门才能学会物理。
物理之所以难,不在于解题步骤和过程有多么复杂,而在于物理思维和分析方法很难,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以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欢迎参阅呀!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1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的大小等于弧长除以时间:v=s/t,线速度方向就是该点的切线方向;2.角速度的大小等于质点转过的角度除以所用时间:ω=Φ/t3.角速度、线速度、周期、频率间的关系:(1)v=2πr/T;(2) ω=2π/T;(3)V=ωr;(4)f=1/T;4.向心力:(1)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沿半径指向圆心的力,这个力叫向心力。
(2)方向:总是指向圆心,与速度方向垂直。
(3)特点:①只改变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②是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
(4)计算公式:F向=mv2/r=mω2r5.向心加速度:a向= v2/r=ω2r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21、电场能的基本性质:电荷在电场中移动,电场力要对电荷做功。
2、电势φ(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Ep与电荷量的比值。
(2)定义式:φ——单位:伏(V)——带正负号计算(3)特点:○1电势具有相对性,相对参考点而言。
但电势之差与参考点的选择无关。
○2电势一个标量,但是它有正负,正负只表示该点电势比参考点电势高,还是低。
○3电势的大小由电场本身决定,与Ep和q无关。
○4电势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动到零势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4)电势高低的判断方法○1根据电场线判断:沿着电场线电势降低。
φAφB○2根据电势能判断:正电荷:电势能大,电势高;电势能小,电势低。
负电荷:电势能大,电势低;电势能小,电势高。
结论:只在电场力作用下,静止的电荷从电势能高的地方向电势能低的地方运动。
高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31.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2020年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高考物理知识点有很多要及时进行归纳总结,那么为了方便学习物理提高学习效率,下面由小编为整理有关2020年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的资料,供参考!2020年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运动学知识点总结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4.速度和速率(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2)速率: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5.加速度(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Δv跟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表示.(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的方向一致.[注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加速度就大.6.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特点:a=0,v=恒量.(3)位移公式:S=vt.7.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2)特点:a=恒量(3)公式:速度公式:V=V0+at位移公式:s=v0t+ at2速度位移公式:vt2-v02=2as平均速度V=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8.重要结论(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ΔS=Sn+l–Sn=aT2=恒量(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9.自由落体运动(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2)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3)公式:10.运动图像(1)位移图像(s-t图像):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2)速度图像(v-t图像):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⑤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2020年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悟理致知(杨)1高中物理知识全析编者:杨孝波(自编资料2020)目录公式篇 (4)结构篇 (13)核心篇 (15)主题篇 (24)主题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4)主题一主题二 相互作用—力 (27)主题二主题三 运动和力的关系 (30)主题三主题四 抛体运动 (32)主题四主题六 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 (35)主题六主题七 机械能守恒定律 (38)主题七主题八 动量 (41)主题八主题九 静电场力的性质 (42)主题九主题十 静电场能的性质 (45)主题十主题十一 恒定电流 (48)主题十一主题十二 磁场 (52)主题十二主题十三 电磁感应 (55)主题十三主题十四 交变电流 (59)主题十四主题十五 近代物理初步 (62)主题十五主题十六 热学 (68)主题十六主题十七 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73)主题十七主题十八 光学 (76)主题十八专题篇 (80)专题一 相遇和追及问题 (80)专题一专题二 连接体问题 (81)专题二专题三 传送带问题 (81)专题三专题四 动力学临界问题 (82)专题四专题五 板块运动问题 (83)专题五专题六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 (83)专题六专题七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83)专题七专题八 圆周运动五大应用模型 (87)专题八专题九 机车功率问题 (88)专题九专题十 动量机械能双守恒专题 (88)专题十专题十一 电磁场 (89)专题十一专题十二 力学实验 (90)专题十二专题十三 电学实验 (90)专题十三高中物理知识全析公式篇公式篇一 力学1.1 静力学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重力 G mg =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f= μN(2) 静摩擦力:大小范围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浮力、密度浮力F 浮= ρ液gV 排;密度ρ=mV压强、液体压强 压强p F S= ;液体压强p gh =ρ胡克定律F kx =(在弹性限度内)万有引力定律a 万有引力=向心力:F Gm m r=⋅122G Mm R h m ()+=2V R h m R h m T R h 222224()()()+=+=+ωπ b 、近地卫星mg = GMm R2(黄金代换);地球赤道上黄金代换);地球赤道上G 2R Mm-N=mRω2同步卫星G2rMm =mrω2c. 第一宇宙速度mg = mV R2V=gR GM R =/d. 行星密度行星密度 ρ=23GT π(T 为近地卫星的周期) V 球=334R π S 球=4πR 2e. 双星系统双星系统 Gm m r122=m 1R 1ω2=m 2R 2ω2(R 1+R 2=r)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F F F F F F F F 合=++=⋅+1222122122cos tan sin cos αθαα正交分解法:F F F F F x y yx合=+=22tan α 力矩M FL =(不要求)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F 合=0或F F xy ==⎧⎨⎩00 ∑F=o 或∑F x =o ∑F y =o 有固定转轴物体的平衡条件M 合=0或M M 逆顺=共点力的平衡 F M 合合,==001.2 运动学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匀速直线运动s vt =匀变速直线运动t v v s as v v att v s at v v t t t ⋅+==-+=+=22210202200,, 平均速度:v s t= V t/ 2 =V V t02+= V s/2 =222t o v v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 t/2 <V s/2 ①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v v s t v v t t ===+202②相邻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差都相等,即()s s s s aT a s s m n Tm n 213222-=-===--…,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时间间隔相同时时间间隔相同时 S Ⅰ:S Ⅱ:S Ⅲ=1:3:5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位移间隔相同时位移间隔相同时 T Ⅰ:T Ⅱ:T Ⅲ=1 : ()23(:)12-- ∆s = aT 2(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自由落体运动 gh ,vgt h gt v tt22122===,竖直抛体运动v v gt h v t gt t =±=±00212, v v gh t 2022=± (注意:时间和速度的对称性)平抛运动速度:速度: V x = V 0 V y =gt22yx v v v +='020x y22v gt v v tan 21xx y x y t v gt -=====β ①位移: S x = Vo t 2ygt 21s =轨迹:y g vx =202222yxs s s += 002gt21t gt tan 21v v x y ===α ②斜向上抛运动v v v v gt x v t y v t gtx y ==-=⋅=⋅-0000212cos sin cos sin θθθθ轨迹:y x gv x =⋅-tan cos θθ20222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 V=t S =T Rπ2= ωR 角速度:ω=Rv f T t===ππφ22 S=Rθ 向心力: F= ma = m ωm Rv =2 2 R=mvω= mR 2)2(T π轨迹:y R x =-221.3 动力学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 合 = ma 或aF m=或者或者 ∑F x = m a x ∑F y = m a y 向心力F m vR m R ma===22ω向牛顿第三定律F F =-'1.4 冲量与动量、功和能 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动能E mv k =122m p 22=重力势能E mgh p =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弹性势能 E kx p =122功W = Fs cos θ (恒力做功恒力做功) W=Pt (拉力功率不变)(拉力功率不变) W=f S 相对路程 (阻力大小不变)功率平均功率:P W t= 即时功率:P F v =⋅⋅cos α机械效率η==W W P P 有总有总动能定理 W mv mv 合=-12122212机械能守恒定律222222112121212121kx mgh mv kx mgh mv ++=++或者∆E p = ∆E k 动量 p mv ==K mE 2 冲量 I F t =⋅动量定理 F t mv mv ⋅=-21 (解题时受力分析和正方向的规定是关键)动量守恒m v m v m v m v 11221122++=++……'' 弹性碰撞()()v m m v m v m m v m m v m v m m 112122122212111222''=-++=-++完全非弹性碰撞 v m v m v m m =++112212简谐振动:回复力Fkx =- (k 比例系数,非劲度系数;x 位移,非形变量)T= 2πm K (T 与振子质量有关、与振幅无关)T lg=<︒25πθ() (T 与振子质量、振幅无关) 波动(1) 波长、波速、频率的关系:v f T==λλλ =VT x=vt(适用于一切波)(适用于一切波) (2) I 如果S S 12、同相 ①若满足:L L n n 21012-==±±λ(),,,…,则P 点的振动加强。
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知识考点专题01 《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第一节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考点一对质点模型的理解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物体能否被看做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来判断.3.物体可被看做质点主要有三种情况:(1)多数情况下,平动的物体可看做质点.(2)当问题所涉及的空间位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可以看做质点.(3)有转动但转动可以忽略时,可把物体看做质点.考点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平均速度与位移和时间有关,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与位置或时刻有关,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2.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联系(1)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0时的平均速度.(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考点三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1.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比较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是状态量描述物体速度的变化,是过程量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是状态量定义式v=xtΔv=v-v0a=ΔvΔt=v-v0Δt单位m/s m/s m/s2决定因素由v0、a、t决定由Δv=at知Δv由a与t决定由Fm决定方向与位移x同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由v-v0或a的方向决定与Δv的方向一致,由F的方向决定,而与v0、v方向无关2.物体加、减速的判定(1)当a与v同向或夹角为锐角时,物体加速.(2)当a与v垂直时,物体速度大小不变.(3)当a 与v 反向或夹角为钝角时,物体减速第二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的应用1.速度时间公式v =v 0+at 、位移时间公式x =v 0t +12at 2、位移速度公式v 2-v 20=2ax ,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石.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均是矢量式,应用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符号,一般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当v 0=0时,一般以a 的方向为正方向.3.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般步骤画过程分析图→判断运动性质→选取正方向→选用公式列方程→解方程并讨论4.应注意的问题①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联系各段的纽带.②对于刹车类问题,当车速度为零时,停止运动,其加速度也突变为零.求解此类问题应先判断车停下所用时间,再选择合适公式求解.③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又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全程加速度不变,可以将全程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应用基本公式求解.考点二 匀变速直线运动推论的应用1.推论公式主要是指:①v =v t 2=v 0+v t 2,②Δx =aT 2,①②式都是矢量式,在应用时要注意v 0与v t 、Δx 与a 的方向关系.2.①式常与x =v ·t 结合使用,而②式中T 表示等时间隔,而不是运动时间. 考点三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为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竖直上抛运动的重要特性 (1)对称性①时间对称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 →C 所用时间t AC 和下降过程中从C →A 所用时间t CA相等,同理t AB =t BA .②速度对称物体上升过程经过A 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经过A 点的速度大小相等.(2)多解性当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个位置时,可能处于上升阶段,也可能处于下降阶段,造成双解,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这个特点.3.竖直上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分段法下降过程:自由落体运动全程法将上升和下降过程统一看成是初速度v0向上,加速度g 向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v=v0-gt,h=v0t-12gt2(向上为正)若v>0,物体上升,若v<0,物体下落若h>0,物体在抛点上方,若h<0,物体在抛点下方第三节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1.对运动图象的理解(1)无论是x-t图象还是v-t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2)x-t图象和v-t图象都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3)x-t图象和v-t图象的形状由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决定.2.应用运动图象解题“六看”x-t图象v-t图象轴横轴为时间t,纵轴为位移x 横轴为时间t,纵轴为速度v线倾斜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表示加速度面积无实际意义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纵截距表示初位置表示初速度特殊点拐点表示从一种运动变为另一种运动,交点表示相遇拐点表示从一种运动变为另一种运动,交点表示速度相等考点二追及与相遇问题1.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B追赶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若v A=v B时,x A+x0<x B,则能追上;若v A=v B时,x A+x0=x B,则恰好不相撞;若v A=v B时,x A+x0>x B,则不能追上.(2)数学判别式法:设相遇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t的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进行讨论,若Δ>0,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若Δ=0,说明刚好追上或相遇;若Δ<0,说明追不上或不能相遇.3.注意三类追及相遇情况(1)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判断是运动中被追上还是停止运动后被追上.(2)若追赶者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一定要判断是在加速过程中追上还是匀速过程中追上.(3)判断是否追尾,是比较后面减速运动的物体与前面物体的速度相等的位置关系,而不是比较减速到0时的位置关系.4.解题思路分析物体运动过程→画运动示意图→找两物体位移关系→列位移方程(2)解题技巧①紧抓“一图三式”,即:过程示意图,时间关系式、速度关系式和位移关系式.②审题应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它们往往对应一个临界状态,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知识考点专题02 《相互作用》第一节重力弹力摩擦力【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弹力的分析与计算1.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1)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2)假设法: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3)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2.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1)根据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判断.(2)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弹力的方向.3.计算弹力大小的三种方法(1)根据胡克定律进行求解.(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考点二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1.静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的判断方法(1)假设法:利用假设法判断的思维程序如下:(2)状态法:先判明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加速度的方向),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ma)确定合力,然后通过受力分析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3)牛顿第三定律法: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再根据“力的相互性”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2.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运动),利用力的平衡条件来判断其大小.(2)物体有加速度时,若只有静摩擦力,则F f=ma.若除静摩擦力外,物体还受其他力,则F合=ma,先求合力再求静摩擦力.3.滑动摩擦力的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公式F f=μF N来计算,应用此公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μ为动摩擦因数,其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 N为两接触面间的正压力,其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接触面的大小均无关. 方法技巧:(1)在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一般采用整体法与隔离法进行分析. (2)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运动的.(3)摩擦力阻碍的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摩擦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即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考点三 摩擦力突变问题的分析1.当物体受力或运动发生变化时,摩擦力常发生突变,摩擦力的突变,又会导致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性质的突变,其突变点(时刻或位置)往往具有很深的隐蔽性.对其突变点的分析与判断是物理问题的切入点.2.常见类型(1)静摩擦力因其他外力的突变而突变. (2)静摩擦力突变为滑动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突变为静摩擦力.【思想方法与技巧】物理模型——轻杆、轻绳、轻弹簧模型三种模型轻杆轻绳轻弹簧模型图示模 型 特 点形变特点 只能发生微小形变 柔软,只能发生微小形变,各处张力大小相等 既可伸长,也可压缩,各处弹力大小相等 方向特点不一定沿杆,可以是任意方向 只能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一定沿弹簧轴线,与形变方向相反 作用效果特点 可提供拉力、推力只能提供拉力可以提供拉力、推力大小突变特点可以发生突变 可以发生突变 一般不能发生突变弹簧与橡皮筋的弹力特点:(1)弹簧与橡皮筋产生的弹力遵循胡克定律F =kx . (2)橡皮筋、弹簧的两端及中间各点的弹力大小相等.(3)弹簧既能受拉力,也能受压力(沿弹簧轴线),而橡皮筋只能受拉力作用.(4)弹簧和橡皮筋中的弹力均不能突变,但当将弹簧或橡皮筋剪断时,其弹力立即消失.第二节 力的合成与分解【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 共点力的合成 1.共点力合成的方法 (1)作图法(2)计算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示意图,然后利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求出合力,是解题的常用方法.2.重要结论(1)二个分力一定时,夹角θ越大,合力越小. (2)合力一定,二等大分力的夹角越大,二分力越大. (3)合力可以大于分力,等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 3.几种特殊情况下力的合成(1)两分力F 1、F 2互相垂直时(如图甲所示):F 合=F 21+F 22,tan θ=F 2F 1.甲 乙(2)两分力大小相等时,即F 1=F 2=F 时(如图乙所示): F 合=2F cos θ2.(3)两分力大小相等,夹角为120°时,可得F 合=F .解答共点力的合成时应注意的问题(1)合成力时,要正确理解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要视情况而定,不能形成合力总大于分力的思维定势.(2)三个共点力合成时,其合力的最小值不一定等于两个较小力的和与第三个较大的力之差.考点二 力的两种分解方法 1.力的效果分解法(1)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 (2)再根据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画出平行四边形; (3)最后由平行四边形和数学知识求出两分力的大小. 2.正交分解法(1)定义:将已知力按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分解的方法.(2)建立坐标轴的原则:一般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原点,在静力学中,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为原则(即尽量多的力在坐标轴上);在动力学中,以加速度方向和垂直加速度方向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3)方法: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F 1、F 2、F 3…,求合力F 时,可把各力沿相互垂直的x 轴、y 轴分解.x 轴上的合力:F x =F x 1+F x 2+F x 3+… y 轴上的合力: F y =F y 1+F y 2+F y 3+…合力大小:F =F 2x +F 2y合力方向:与x 轴夹角为θ,则 tan θ=F y F x.一般情况下,应用正交分解法建立坐标系时,应尽量使所求量(或未知量)“落”在坐标轴上,这样解方程较简单,但在本题中,由于两个未知量F AC 和F BC 与竖直方向夹角已知,所以坐标轴选取了沿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第三节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物体的受力分析1.受力分析的基本步骤(1)明确研究对象——即确定分析受力的物体,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2)隔离物体分析——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进而分析周围物体有哪些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3)画受力示意图——边分析边将力一一画在受力示意图上,准确标出力的方向,标明各力的符号.2.受力分析的常用方法(1)整体法和隔离法①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体的作用力;②研究系统内部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2)假设法在受力分析时,若不能确定某力是否存在,可先对其作出存在或不存在的假设,然后再就该力存在与否对物体运动状态影响的不同来判断该力是否存在.3.受力分析的基本思路考点二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方法内容合成法物体受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平衡,则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效果分解法物体受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平衡,将某一个力按力的效果分解,则其分力和其他两个力满足平衡条件正交分解法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将物体所受的力分解为相互垂直的两组,每组力都满足平衡条件力的三角形法对受三力作用而平衡的物体,将力的矢量图平移使三力组成一个首尾依次相接的矢量三角形,根据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或相似三角形等数学知识求解未知力考点三图解法分析动态平衡问题1.动态平衡:是指平衡问题中的一部分力是变力,是动态力,力的大小和方向均要发生变化,所以叫动态平衡,这是力平衡问题中的一类难题.2.基本思路:化“动”为“静”,“静”中求“动”.3.基本方法:图解法和解析法.4.图解法分析动态平衡问题的步骤(1)选某一状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2)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平行四边形;(3)根据已知量的变化情况再画出一系列状态的平行四边形;(4)判定未知量大小、方向的变化.考点四隔离法和整体法在多体平衡中的应用当分析相互作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整体的受力情况及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宜用整体法;而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或一个物体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常用隔离法.整体法和隔离法不是独立的,对一些较复杂问题,通常需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交替使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平衡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解决动态平衡、临界与极值问题的常用方法:方法步骤解析法①列平衡方程求出未知量与已知量的关系表达式②根据已知量的变化情况来确定未知量的变化情况图解法①根据已知量的变化情况,画出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变化②确定未知量大小、方向的变化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知识考点专题03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节牛顿第一、第三定律【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明确了惯性的概念.2.揭示了力的本质.3.揭示了不受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4.(1)牛顿第一定律并非实验定律.它是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而总结出来的.(2)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固有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的大小无关,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的大小也无关.考点二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与应用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三同、三异、三无关”(1)“三同”:①大小相同;②性质相同;③变化情况相同.(2)“三异”:①方向不同;②受力物体不同;③产生效果不同.(3)“三无关”:①与物体的种类无关;②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③与物体是否和其他物体存在相互作用无关.2.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比较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对平衡力不同点受力物体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依赖关系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叠加性两力作用效果不可抵消,不可叠加,不可求合力两力作用效果可相互抵消,可叠加,可求合力,合力为零力的性质一定是同性质的力性质不一定相同相同点大小、方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第二节牛顿第二定律两类动力学问题【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瞬时加速度1.求解思路求解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关键是明确该时刻物体的受力情况或运动状态,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瞬时加速度.2.牛顿第二定律瞬时性的“两种”模型(1)刚性绳(或接触面)——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剪断(或脱离)后,其弹力立即消失,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2)弹簧(或橡皮绳)——两端同时连接(或附着)有物体的弹簧(或橡皮绳),特点是形变量大,其形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在瞬时性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以看成保持不变.3.在求解瞬时加速度时应注意的问题(1)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是时刻对应的,当外界因素发生变化时,需要重新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2)加速度可以随着力的突变而突变,而速度的变化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不会发生突变.4.解决瞬时加速度问题的关键是弄清哪些力发生了突变,哪些力瞬间不变,正确画出变化前后的受力图.考点二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1.求解两类问题的思路,可用下面的框图来表示:分析解决这两类问题的关键:应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联系的桥梁——加速度.2.(1)解决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应把握的关键①一个桥梁——加速度是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②两类分析——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2)解决动力学基本问题时对力的两种处理方法①合成法:物体受2个或3个力时,一般采用“合成法”.②正交分解法:物体受3个或3个以上的力时,则采用“正交分解法”.(3)解答动力学两类问题的基本程序①明确题目中给出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特点.②根据问题的要求和计算方法,确定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并画出示意图.③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考点三动力学图象问题1.图象类型(1)已知物体在一过程中所受的某个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要求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2)已知物体在一运动过程中位移、速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要求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3)已知物体在物理图景中的运动初始条件,分析物体位移、速度、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2.问题的实质:是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求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理解图象的轴、点、线、截、斜、面六大功能.3.数形结合解决动力学问题(1)物理公式与物理图象的结合是一种重要题型.对于已知图象求解相关物理量的问题,往往是结合物理过程从分析图象的横、纵坐标轴所对应的物理量的函数入手,分析图线的斜率、截距所代表的物理意义得出所求结果.(2)解决这类问题必须把物体的实际运动过程与图象结合,相互对应起来.第三节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超重和失重现象1.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并不是重力减小了,完全失重也不是重力完全消失了.在发生这些现象时,物体的重力依然存在,且不发生变化,只是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发生了变化(即“视重”发生变化).2.只要物体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物体就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与物体向上运动还是向下运动无关.3.尽管物体的加速度不是在竖直方向,但只要其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物体就会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4.物体超重或失重的多少是由物体的质量和竖直加速度共同决定的,其大小等于ma.5.超重和失重现象的判断方法(1)从受力的大小判断,当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小于重力时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2)从加速度的方向判断,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向下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考点二整体法和隔离法解决连接体问题1.整体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不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分析整体受到的合外力,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或其他未知量).2.隔离法的选取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的加速度不相同,或者要求出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就需要把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3.整体法、隔离法的交替运用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时,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4.正确地选取研究对象是解题的首要环节,弄清各物体之间哪些属于连接体,哪些物体应该单独分析,并分别确定出它们的加速度,然后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列方程求解.考点三 分解加速度求解受力问题在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通常不分解加速度而分解力,但有一些题目要分解加速度.最常见的情况是与斜面模型结合,物体所受的作用力是相互垂直的,而加速度的方向与任一方向的力不同向.此时,首先分析物体受力,然后建立直角坐标系,将加速度a 分解为a x 和a y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 x =ma x ,F y =ma y ,使求解更加便捷、简单.2020年高考一轮复习知识考点专题04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第一节 曲线运动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重要考点归纳】考点一 对曲线运动规律的理解 1.曲线运动的分类及特点(1)匀变速曲线运动:合力(加速度)恒定不变. (2)变加速曲线运动:合力(加速度)变化. 2.合外力方向与轨迹的关系物体做曲线运动的轨迹一定夹在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之间,速度方向与轨迹相切,合外力方向指向轨迹的“凹”侧.3.速率变化情况判断(1)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时,速率增大; (2)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为钝角时,速率减小; (3)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垂直时,速率不变. 考点二 运动的合成及合运动性质的判断 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算法则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描述运动的各物理量即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由于它们均是矢量,故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运动的性质判断⎩⎨⎧加速度或合外力⎩⎪⎨⎪⎧变化:变加速运动不变:匀变速运动加速度或合外力与速度方向⎩⎪⎨⎪⎧共线:直线运动不共线:曲线运动3.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性质的判断。
2020高三物理重要知识点归纳5篇精选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
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三物理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三物理知识点1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做状态为止。
a.只有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力是该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d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a.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b.惯性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决定。
c.惯性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难易的物理量。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a.数学表达式:a=F合/m。
b.加速度随力的产生而产生、变化而变化、消失而消失。
c.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加速。
当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减速。
d.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1N。
4.牛顿第三定律: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总是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
a.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根本区别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高三物理知识点2(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GM/r3)1/2;T=2(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5.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1/2=7.9km/s;V2=11.2km/s;V3=16.7km/s6.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注:(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5)地球卫星的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7.9km/s。
2020⼈教版⾼中物理⾼考总复习必备知识第⼀单元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定义式)v=。
(2)有⽤推论-=2as。
(3)中间时刻速度=。
(4)末速度v t=v0+at。
(5)中间位置速度=。
(6)位移s=v0t+at2。
(7)加速度a=-(以v0为正⽅向,a与v0同向(加速)则a>0;反向则a<0)。
(8)实验⽤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易错提醒:(1)平均速度是⽮量。
(2)物体速度⼤,加速度不⼀定⼤。
(3)a=-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2.⾃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0=0。
(2)末速度v t=gt。
(3)下落⾼度h=gt2(从v0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2gh。
易错提醒:(1)⾃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 m/s2≈10 m/s2(重⼒加速度在⾚道附近较⼩,在⾼⼭处⽐平地⼩,⽅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1)位移s=v0t-gt2。
(2)末速度v t=v0-gt。
(3)有⽤推论-=-2gs。
(4)上升最⼤⾼度H m=(从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易错提醒:(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1.误认为a与Δv成正⽐,与时间t成反⽐(1)表达式a=是加速度的定义式,⽽不是加速度的决定式。
(2)物体的加速度a由F和m决定,对于同⼀个匀加速运动,Δv越⼤则时间t越长,⽽是不变的。
2.将加速度的正负错误地理解为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减速直线运动的判断依据(1)加速度的正负与正⽅向的规定有关。
(2)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还是做减速直线运动,判断的依据是加速度的⽅向和速度⽅向是相同还是相反。
(3)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如v0>0,a>0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与速度反⽅向,如v0>0,a<0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范文2020年高考物理全册基础知识点梳理总结(超强)1/ 72020 年高考物理全册基础知识点梳理总结(超强)Ⅰ。
力的种类:(13 个性质力)这些性质力是受力分析不可少的“是受力分析的基础” 力的种类:(13 个性质力)有 18 条定律、2 条定理 1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 1 万有引力定律 B 纬度、不同星球上不同) 2 胡克定律 B 2 弹力:F= Kx 3 滑动摩擦定律 B 3 滑动摩擦力:F 滑 = ?N A 4 牛顿第一定律 B B 5 牛顿第二定律 B 力学 6 牛顿第三定律 B 4 静摩擦力: O? f 静? fm (由运 7 动量守恒定律 B 动趋势和平衡方程去判断) 8 机械能守恒定律 B 5 浮力: F 浮= ?gV 排 9 能的转化守恒定律. 6 压力: F= PS = ?ghs 10 电荷守恒定律 7 万有引力: F 引=G m1m r2 2 11 真空中的库仑定律 12 欧姆定律 8 库仑力: F=K q1q2 (真空中、点 r2 13 电阻定律 B 电电荷) 学 9 电场力: F 电=q E =q u d 14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B 10 安培力: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 15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F= BIL (B?I) 方向: 16 楞次定律 B 左手定则 17 反射定律11 洛仑兹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 18 折射定律 B 作用力定理:f=BqV (B?V) 方向:①动量定理 B 左手定则②动能定理 B 做功跟动能改变的 12 分子力: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关系同时存在,都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得快.。
13 核力:只有相邻的核子之间才有核力,是一种短程强力。
5 种基本运动模型 1 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平衡态问题);2 匀变速直、曲线运动(以下均为非平衡态问题);3 类平抛运动;4 匀速圆周运动;5 振动。
受力分析入手(即力的大小、方向、力的性质与特征,力的变化及做功情况等)。
专题5.3 机械能守恒定律1.掌握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并能计算。
2.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会判断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3.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三种表达形式,理解其物理意义,并能熟练应用。
知识点一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1.重力做功的特点(1)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的高度差有关。
(2)重力做功不引起物体机械能的变化。
2.重力势能(1)公式:E p=mgh。
(2)特性:①标矢性: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正、负,其意义是表示物体的重力势能比它在参考平面上大还是小,这与功的正、负的物理意义不同。
②系统性: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所组成的“系统”共有的。
③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
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无关。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1)定性关系:重力对物体做正功,重力势能就减少;重力对物体做负功,重力势能就增加。
(2)定量关系:重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即W G=E p1-E p2=-ΔE p。
知识点二弹性势能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2.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小;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即W =-ΔE P.知识点三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其中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2.机械能守恒定律(1)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2)守恒条件:只有重力或系统内弹力做功.(3)常用的三种表达式:①守恒式:E1=E2或E k1+E P1=E k2+E P2.(E1、E2分别表示系统初末状态时的总机械能)②转化式:ΔE k=-ΔE P或ΔE k增=ΔE P减.(表示系统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③转移式:ΔE A=-ΔE B或ΔE A增=ΔE B减.(表示系统只有A、B两物体时,A增加的机械能等于B减少的机械能)考点一机械能守恒的理解与判断【典例1】(2019·浙江选考)奥运会比赛项目撑杆跳高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速助跑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增加B.起跳上升过程中,杆的弹性势能一直增加C.起跳上升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增加D.越过横杆后下落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答案】B【解析】加速助跑过程中速度增大,动能增加,A正确;撑杆从开始形变到撑杆恢复形变时,先是运动员部分动能转化为杆的弹性势能,后弹性势能转化为运动员的动能与重力势能,杆的弹性势能不是一直增加,B错误;起跳上升过程中,运动员的高度在不断增大,所以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增加,C正确;当运动员越过横杆下落的过程中,他的高度降低、速度增大,重力势能被转化为动能,即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D正确。
2020高三物理知识点梳理精选五篇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高三复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纲相结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填补知识、技能的空白。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三物理知识点11.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g/cm32.1m3水的质量是1t,1cm3水的质量是1g。
3.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4.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5.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6.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7.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①同一液体②液体静止8.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9.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10.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1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12.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13.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重力14.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V物15.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气gV 排也适用于气体)高三物理知识点2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注:(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2020高考物理复习重要知识点5篇精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想学好物理,同学们还是要多做知识点的总结。
那你知道2020高考物理复习知识点都有那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0高考物理复习重要知识点3篇精选。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2020高考物理复习重要知识点1直线运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1)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者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2)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第N个力与(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3)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在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合力为零;机械运动机械运动:一物体相对其它物体的位置变化。
1.参考系:为研究物体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又名参照物(参照物不一定静止);2.质点:只考虑物体的质量、不考虑其大小、形状的物体;(1)质点是一理想化模型;(2)把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对所研究对象小的可忽略不计时;如: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火车从北京到上海;3.时刻、时间间隔: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是一点、时间间隔是一线段;例:5点正、9点、7点30是时刻,45分钟、3小时是时间间隔;4.位移:从起点到终点的有相线段,位移是矢量,用有相线段表示;路程:描述质点运动轨迹的曲线;(1)位移为零、路程不一定为零;路程为零,位移一定为零;(2)只有当质点作单向直线运动时,质点的位移才等于路程;(3)位移的国际单位是米,用m表示5.位移时间图象:建立一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3)位移图像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表示速度;夹角越大,速度越大;6.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较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段时间的速度叫平均速度;(2)速率只表示速度的大小,是标量;7.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1)加速度的定义式:a=vt-v0/t(2)加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大小无关;(3)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4)速度改变等于末速减初速。
最新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2020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2020,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1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 {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油膜表面积(m)2}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r(2)r=r0,f引=f斥,F分子力=0,E分子势能=Emin(最小值)(3)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4)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5.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0〕}6.热力学第二定律克氏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热传导的方向性);开氏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性){涉及到第二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4〕}7.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注:(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0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温度升高,内能增大ΔU0;吸收热量,Q0(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7)r0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8)其它相关内容:能的转化和定恒定律〔见第二册P41〕/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保〔见第二册P47〕/物体的内能、分子的动能、分子势能〔见第二册P47〕。
2020年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在高考物理复习中掌握重点知识点是物理学习方法中最有效的一种。
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学习起来就不会那么吃力,那么,下面由小编为整理有关2020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的资料,供参考!2020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热力学(一)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1.做功: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内能改变了多少用做功的数值来量度,外力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物体克服外力做功,内能减少。
2.热传递:它是物体间内能转移的过程,内能改变了多少用传递的热量的数值来量度,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辐射,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有温度差。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1.内容:物体内能的增量等于外界对物体做的功W和物体吸收的热量Q的总和。
2.符号法则:外界对物体做功,W取正值,物体对外界做功,W取负值,吸收热(三)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四)热力学第二定律两种表述:(1)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2)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了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有方向性。
(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实质是:与热现象有关的自发的宏观过程,总是朝着分子热运动状态无序性增加的方向进行的。
(4)熵是用来描述物体的无序程度的物理量。
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无序程度越高,物体的熵就越大。
注:1.第一类永动机是永远无法实现的,它违背了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2.第二类永动机也是无法实现的,它虽然不违背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但却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2020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4.末速度Vt=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6.位移s=V平t=Vot+at2/2=Vt/2t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2020年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高考物理知识点有很多要及时进行归纳总结,那么为了方便学习物理提高学习效率,下面由小编为整理有关2020年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的资料,供参考!2020年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运动学知识点总结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4.速度和速率(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2)速率: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5.加速度(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Δv跟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表示.(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的方向一致.[注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加速度就大.6.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特点:a=0,v=恒量.(3)位移公式:S=vt.7.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2)特点:a=恒量(3)公式:速度公式:V=V0+at位移公式:s=v0t+ at2速度位移公式:vt2-v02=2as平均速度V=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8.重要结论(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ΔS=Sn+l–Sn=aT2=恒量(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9.自由落体运动(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2)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3)公式:10.运动图像(1)位移图像(s-t图像):①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2)速度图像(v-t图像):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⑤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2020年高考物理知识点归纳: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m1m2/r2 (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F=kQ1Q2/r2 (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Eq (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安培力F=BILsinθ (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9.洛仑兹力f=qVBsinθ (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020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中物理模拟2020年高考物理知识归纳之五高中物理
------------------------电学实验专题
测电动势和内阻
(1)直截了当法:外电路断开时,用电压表测得的电压U 为电动势E ;U=E (2)通用方法:A V 法测要考虑表本身的电阻,有内外接法;
①单一组数据运算,误差较大
②应该测出多组(u ,I)值,最后算出平均值
③作图法处理数据,(u ,I)值列表,在u--I 图中描点,最后由u--I 图线求出较精确的E 和r 。
(3)专门方法 〔一〕即运算法:画出各种电路图
r)(R I E r)(R I E 2211+=+=
1
22121I -I )R -(R I I E =
122211I -I R I -R I r =(一个电流表和两个定值电阻)
r
I u E r I u E 2211+=+=
2
11
221I -I u
I -u I E =
2
112I -I u -u r =
(一个电流表及一个电压表和一个滑动变阻器)
r
R u
u E r
R u u E 2
2211
1+=+
= 21122121R u -R u )R -(R u u E =
2
1122121R u -R u R )R u -(u r =(一个电压表和两个定值电阻)
〔二〕测电源电动势ε和内阻r 有甲、乙两种接法,如图 甲法中所测得ε和r 都比真实值小,ε/r 测=ε测/r 真; 乙法中,ε测=ε真,且r 测= r+r A 。
〔三〕电源电动势ε也可用两阻值不同的电压表A 、B 测定,单独使用A 表时,读数是U A ,单独使用B 表时,读数是U B ,用A 、B 两表测量时,读数是U ,那么ε=U A U B /〔U A -U 〕。
电阻的测量
A V 法测:要考虑表本身的电阻,有内外接法;多组(u ,I)值,列表由u--I 图线求。
如何样用作图法处理数据 欧姆表测: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剂R o 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I g =E/(r+R g +R o )
接入被测电阻R x 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 x =E/(r+R g +R o +R x )=E/(R 中+R x ) 由于I x 与R x 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大到小)、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时注意挡位(即倍率)、拨off 挡。
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邻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电桥法测:
X R R R R 321
=1
32R R R R =⇒
半偏法测表电阻: 断s 2,调R 1使表满偏; 闭s 2,调R 2使表半偏.那么R 表=R 2;
G R 2 S 2 R 1 S 1
R 1
S V R 2
一、测量电路( 内、外接法 ) 经历决调 〝内〞字里面有一个〝大〞字
当R v 、R A 及R x 末知时,采纳实验判定法:
动端与a 接时(I 1;u 1) ,I 有较大变化〔即121121I I -I u u -u <〕讲明v 有较大电流通过,采纳内接法
动端与c 接时(I 2;u 2) ,u 有较大变化〔即1
21121I I -I u u
-u >〕讲明A 有较强的分压作用,采纳内接法 测量电路( 内、外接法 )选择方法有〔三〕
①R x 与 R v 、R A 粗略比较 ② 运算比较法 R x 与v A R R 比较 ③当R v 、R A 及R x 末知时,采纳实验判定法:
以〝供电电路〞来操纵〝测量电路〞:采纳以小控大的原那么
电路由测量电路和供电电路两部分组成,其组合以减小误差,调整处理数据两方便 R 滑唯独:比较R 滑与R x ⇒
确定操纵电路
R x <R 滑<10 R x
⇒限流方式
⇒〈〈x 10
R R R X
滑分压接法
R 滑≈R x 两种均可,从节能角度选限流
R 滑不唯独:实难要求⇒确定操纵电路⇒R 滑 实难要求:①负载两端电压变化范畴大。
②负载两端电压要求从0开始变化。
③电表量程较小而电源电动势较大。
有以上3种要求都采纳调压供电。
无专门要求都采纳限流供电
三、选实验试材(外表)和电路,
按题设实验要求组装电路,画出电路图,能把实物接成实验电路,精心按排操作步骤,过程中需要测?物理量,结果表达式中各符号的含义.
(1)选量程的原那么:测u I,指针超过1/2, 测电阻刻度应在中心邻近.
(2)方法: 先画电路图,各元件的连接方式(先串再并的连线顺序)
明确表的量程,画线连接各元件,铅笔先画,查实无误后,用钢笔填,
先画主电路,正极开始按顺序以单线连接方式将主电路元件依次串联,后把并联无件并上.
(3)本卷须知:表的量程选对,正负极不能接错;导线应接在接线柱上,且不能分叉;不能用铅笔画 用伏安法测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测量电路用外接法,供电电路用调压供电。
(4)实物图连线技术
不管是分压接法依旧限流接法都应该先把伏安法部分接好;即:先接好主电路(供电电路). 对限流电路,只需用笔画线当作导线,从电源正极开始,把电源、电键、滑动变阻器、伏安法四部分依次串联起来即可(注意电表的正负接线柱和量程,滑动变阻器应调到阻值最大处)。
对分压电路,应该先把电源、电键和滑动变阻器的全部电阻丝三部分用导线连接起来,然后在滑动变阻器电阻丝两端之中任选一个接头,比较该接头和滑动触头两点的电势高低,依照伏安法部分电表正负接线柱的情形,将伏安法部分接入该两点间。
实物连线的总思路 分压〔滑动变阻器的下两个接线柱一定连在电源和电键的两端〕 画出电路图→连滑动变阻器→
限流〔一样连上一接线柱和下一接线柱〕
〔两种情形合上电键前都要注意滑片的正确位
电表的正负接线柱 →连接总回路: 总开关一定接在干路中 导线不能交叉 微安表改装成各种表:关健在于原理
第一要知:微安表的内阻、满偏电流、满偏电压。
采纳半偏法先测出表的内阻;最后要对改装表进行较对。
(1)改为V 表:串联电阻分压原理
g g
g g g
g 1)R -(n R )u u -u (
R R
u -u R u ==⇒= (n 为量程的扩大倍数)
(2)改为A 表:串联电阻分流原理
g g g g
g g g R 1
-n 1
R I -I I R )R I -I (R I ==⇒= (n 为量程的扩大倍数)
(3)改为欧姆表的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剂R o 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I g =E/(r+R g +R o )
接入被测电阻R x 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 x =E/(r+R g +R o +R x )=E/(R 中+R x ) 由于I x 与R x 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