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案:第三单元 10与尹师鲁第一书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288.57 KB
- 文档页数:17
10、与尹师鲁第二书-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唐宋散文的流派及其代表作品。
2.掌握唐宋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唐宋散文的流派及其代表作品。
2.唐宋散文的典型特点和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1.如何分析唐宋散文的艺术特点。
2.如何运用唐宋散文的写作技巧进行文学创作。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唐宋散文的流派及其代表作品,分析其典型特点和写作技巧。
2.阅读法:通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选取多篇优秀散文进行阅读,并让学生分析文中的艺术特点和写作技巧。
3.创作法:通过仿写唐宋散文,让学生掌握其写作技巧,提高文学创作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唐宋散文的流派及其代表作品1.分组阅读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阅读唐宋散文的不同流派代表作品,并进行讨论。
2.教师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对唐宋散文的流派及其代表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3.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唐宋散文,并撰写读后感。
第二课时:唐宋散文的典型特点和写作技巧1.教师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唐宋散文的典型特点和写作技巧。
2.阅读分析:让学生选取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中的一篇散文进行阅读,并进行艺术特点和写作技巧分析。
3.创作练习:让学生仿写一篇唐宋散文,并进行班内分享和互评。
第三课时:文学创作1.讲解文学创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文学兴趣进行文学创作,并进行互评。
教学评估1.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质量。
3.学生的文学创作作品质量和水平。
教学资源1.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2.教师精选唐宋散文代表作品3.教师编写的教学资料和习题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唐宋散文的流派和代表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对唐宋散文的艺术特点和写作技巧也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是在文学创作的环节,一些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创作能力还有待提高。
第10课与尹师鲁第一书抓一把土,抓一把沙,建一座亭,再放入一杯酒,你与我对酌其间,醉得我忘了年华。
古书里的斜阳、亭影,我只是微微捡起一些碎片,就读出了你的岁月。
一壶酒领风骚,六一居士名存千古,北宋早已于历史谢幕,你却永远在人们心中驻足。
一切都是瞬息。
风吹日晒,侵蚀着古老的亭子,朱砂消失,瓦片破碎,刻着“醉翁亭”的横额岌岌可危,燕翅下传唱的你的故事,叮叮当当地穿越历史千年。
数不尽的古迹,无数的亭,无数的风声,唯见醉翁亭永立古今。
(选自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美字体赏美文欧阳修的散文世称唐宋八家,实以韩柳欧苏为最,其他四位,应说是政治家,而非文学家。
欧阳修的文风接近柳宗元,他是严格的现实主义者。
苏轼宗韩,为文多夸张、豪迈之气,常常是胸中先有一篇大道理,然后归纳成一句警语,在文章开始就亮出来。
欧阳修的文章,常常是从平易近人处出发,从入情入理的具体事物出发,从极平凡的道理出发。
及至写到中间,或写到最后,其文章所含蓄的道理,也是惊人不凡的。
而留下的印象,比大声喧唱者,尤为深刻。
欧阳修虽也自负,但他并不是天才的作家。
他是认真观察,反复思考,融合于心,然后执笔,写成文章,又不厌其烦地推敲修改。
他的文章实以力得来,非以才得来。
在文章的最关键处,他常常变换语法,使他的文章和道理,给人留下新鲜深刻的印象。
例如《泷冈阡表》里的:“夫养不必丰,要于孝。
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在外集卷十三,另有一篇《先君墓表》,据说是《泷冈阡表》的初稿,文字很是不同,这一段的原稿文字是:“夫士有用舍,志之得施与否,不在己。
而为仁与孝,不取于人也。
”显然,经过删润的文字,更深刻新颖,更与内容主题合拍。
原稿最后,是一大段四字句韵文,后来删去,改为散文而富于节奏:“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
惟我祖考,积善成德,宜享其隆。
虽不克有于其躬,而赐爵受封,显荣褒大,实有三朝之锡命。
”结尾,列自己封爵全衔,以尊荣其父母。
第10课与尹师鲁第一书抓一把土,抓一把沙,建一座亭,再放入一杯酒,你与我对酌其间,醉得我忘了年华。
古书里的斜阳、亭影,我只是微微捡起一些碎片,就读出了你的岁月。
一壶酒领风骚,六一居士名存千古,北宋早已于历史谢幕,你却永远在人们心中驻足。
一切都是瞬息。
风吹日晒,侵蚀着古老的亭子,朱砂消失,瓦片破碎,刻着“醉翁亭”的横额岌岌可危,燕翅下传唱的你的故事,叮叮当当地穿越历史千年。
数不尽的古迹,无数的亭,无数的风声,唯见醉翁亭永立古今。
(选自百度文库)常常是从平易近人处出发,从入情入理的具体事物出发,发。
及至写到中间,或写到最后,其文章所含蓄的道理,也是惊人不凡的。
而留下的印象,比大但他并不是天才的作家。
他是认真观察,反复思考,欧阳修改文章钱惟演是当时有名的文人。
他手下的许多幕僚大都很会写文章。
有一次,钱惟演在西京修建了一所驿舍,叫尹师鲁、谢希深和欧阳修三个幕僚各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情。
三个人把文章写好了,拿出来互相观看,谢希深的文章七百字,欧阳修的文章五百多字,只有尹师鲁的文章三百多字。
尹师鲁的文章短小,文字却十分精练,叙事清晰,而且结构严谨。
欧阳修看了,很是钦佩,就带了酒去拜访他,向他讨教。
两人讨论文章的写法,整整一夜没有睡。
欧阳修知道了自己文章的缺点,就认认真真地重写了一篇。
重写的文章比尹师鲁的还要少二十几个字,内容却更加完整。
尹师鲁看了以后,不由得对人称赞欧阳修说:“欧阳修进步真快,简直是一日千里!”欧阳修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说:“写文章要有三多,看得多,做得多,还要跟别人商量多。
”(选自历史典故《欧阳修提倡新文风》) 【课外运用】想到欧阳修,想到他一生坎坷的命运,我的心抖了一下,或许命运真有某种宿命般的暗示,他这一生虽也曾有过官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的短暂辉煌,而更漫长的岁月都是在一贬再贬的贬官生涯中度过的。
自他二十出头高中进士任西京留守开始,一贬夷陵,二贬滁州,以后便接二连三地再贬扬州、颍州、应天府、亳州、青州,年过花甲时仍难免遭受诬谤,由刑部尚书贬至蔡州。
第10课与尹师鲁第一书抓一把土,抓一把沙,建一座亭,再放入一杯酒,你与我对酌其间,醉得我忘了年华.古书里的斜阳、亭影,我只是微微捡起一些碎片,就读出了你的岁月。
一壶酒领风骚,六一居士名存千古,北宋早已于历史谢幕,你却永远在人们心中驻足。
一切都是瞬息。
风吹日晒,侵蚀着古老的亭子,朱砂消失,瓦片破碎,刻着“醉翁亭”的横额岌岌可危,燕翅下传唱的你的故事,叮叮当当地穿越历史千年。
数不尽的古迹,无数的亭,无数的风声,唯见醉翁亭永立古今.(选自百度文库)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字体赏美文欧阳修的散文世称唐宋八家,实以韩柳欧苏为最,其他四位,应说是政治家,而非文学家。
欧阳修的文风接近柳宗元,他是严格的现实主义者。
苏轼宗韩,为文多夸张、豪迈之气,常常是胸中先有一篇大道理,然后归纳成一句警语,在文章开始就亮出来.欧阳修的文章,常常是从平易近人处出发,从入情入理的具体事物出发,从极平凡的道理出发。
及至写到中间,或写到最后,其文章所含蓄的道理,也是惊人不凡的。
而留下的印象,比大声喧唱者,尤为深刻。
欧阳修虽也自负,但他并不是天才的作家.他是认真观察,反复思考,融合于心,然后执笔,写成文章,又不厌其烦地推敲修改。
他的文章实以力得来,非以才得来。
在文章的最关键处,他常常变换语法,使他的文章和道理,给人留下新鲜深刻的印象.例如《泷冈阡表》里的:“夫养不必丰,要于孝。
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谓社稷之臣矣。
”这篇被时人称为“天下文章,莫大于是”的作品,共七百五十个字。
韩琦称赞他的文章:“得之自然,非学所至.超然独鹜,众莫能及.譬夫天地之妙,造化万物,动者植者,无细与大,不见痕迹,自极其工.于是文风一变,时人竞为模范。
”道德与文章的统一,为人与为文的风格统一,才能成为一代文章的模范。
欧阳修为人忠诚厚重,在朝如此,对朋友如此,观察事物,评论得失,无不如此。
自然、朴实,加上艺术上的不断探索,精益求精,使得他的文章,如此见重于当时,推仰于后世。
与尹书鲁第一书欧阳修一、新课导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欧阳修《醉翁亭记》二、关于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人吉水人。
24岁中进士,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谥“文忠”。
早年正直敢言,主张政治革新,晚年则趋于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
欧阳修是我国文学史上很有影响的作家,他主张创作有内容的古文,反对浮靡的文风,散文创作很有成就,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欧阳文忠公集》等。
三、背景介绍宋仁宗景佑三年,范仲淹直言政事,贬饶州。
余靖、尹洙上书反对,也被贬逐。
欧阳修在余靖家听到司谏高若讷讥讽范仲淹的话,义愤填膺,致书高若讷。
高若讷将此信上奏朝廷,朝廷贬欧阳修为夷陵令。
蔡襄于是作《四贤一不肖诗》,传诵一时。
四贤,指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一不肖,指高若讷。
欧阳修的这封信是答复尹洙询问的,把言事得罪朝廷视为固然,不以迁谪之情萦怀。
在贬所勤官慎职,不作穷愁的文字,更凸现了泰然的心境。
全文行文朴实,如同叙家常一般,充满着温馨和理解,对于同遭贬的朋友而言,这便是最好的鼓励和支持了。
四、学习目标1、理解欧阳修高尚的精神境界,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掌握常用文言词和特殊句式的用法,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掌握文言断句的方法五、学习1—4自然段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2、归纳大意:从分别时自己受骗失约说起,详尽地叙述了自己离京赴贬所一路上的情景以及对老朋友的挂念。
六、学习5—8段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2、归纳大意:集中恳谈了自己被贬后的思想。
一是不后悔自己“极愤而切责”的行为,变为“得罪虽死,不为忘亲”;二是决定直面人生,勇对逆境,既不“戚戚怨嗟”,也不“傲逸狂醉”,向老朋友提示了自己坚守正道,始终不渝的心迹。
3、第5段中,有几疑几答?其核心内容是什么?答:第5段中有三问三答,其核心内容在于解释自己并非“暗于朋友”,所作所为理智冷静,立场坚定,态度鲜明。
第10课与尹师鲁第一书唐风宋韵生查子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赏析:这首词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此词既写出了伊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
在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
这种文义并列的分片结构,形成回旋咏叹的重叠,读来一咏三叹,令人感慨。
思考:这首词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什么?哲言睿语文风严谨的欧阳修有一次欧阳修替人写了一篇《相州锦堂记》,其中有这样两句:“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
”交稿后,他又推敲了一下,觉得不妥,便派人骑快马将稿子追回,修改后再送上。
来人接过改稿,草草一读,很是奇怪:这不还和原稿一模一样吗?仔细研读后才发现,全文只是将“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改成了“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快马追回的只是两个“而”字。
但反复吟诵后,才发现个中妙处。
原来,改句中增加了两个“而”字,意义虽未改变,但是读起来语气由急促变为舒缓,音节和谐,增加了语言抑扬顿挫的音乐美。
作者名片欧阳修(见第6课《六一居士传》)背景扫描宋仁宗景祐三年,范仲淹直言政事,贬饶州。
余靖、尹洙上书反对,也被贬逐。
欧阳修在余靖家听到司谏高若讷讥讽范仲淹的话,义愤填膺,致书高若讷。
高若讷将此信上奏朝廷,朝廷贬欧阳修为夷陵令。
蔡襄于是作《四贤一不肖诗》,传诵一时。
四贤,指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一不肖,指高若讷。
欧阳修的这封信是答复尹洙询问的,把言事得罪朝廷视为固然,不以迁谪之情萦怀。
在贬所勤官慎职,不作穷愁的文字,更凸现了泰然的心境。
全文行文朴实,如同叙家常一般,充满着温馨和理解,对于同遭贬的朋友而言,这便是最好的鼓励和支持了。
相关知识欧阳修提倡“诗文革新”的主要措施1.竭力推尊韩愈,强调继承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
与尹师鲁第一书 导学案整体探究1.信中欧阳修明确表明了自己抵达贬所后的打算的句子是哪句?找出并加以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是“居闲僻处,日知进道而已”这一句。
“日知进道”,旨在进一步提高思想修养,准备迎接更大的政治风浪。
此言向老朋友表明了自己坚守正道,始终不渝的心迹。
2.欧阳修在信中主要是解答尹师鲁的疑问,表明自己的心境,为什么一开始却用大段文字叙家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欧阳修结识尹师鲁后受其影响较深。
尹洙比欧阳修大六岁,为文风格沉峭挺拔,处事正直,这一点既影响了欧阳修,也为其赏识,二人可谓志同道合的朋友。
尹洙被贬,欧阳修未能前去送行;欧阳修被贬夷陵后又因台吏逼迫甚急,未能留下书信;在路上泛大江凡五千里,又“无附书处”,自然已经对尹洙万分挂念。
及到任所,得知二人相距仅两天的路程,“喜得作书以奉问”,当然要畅述别情,迫切地追问分手后情形,问友人安否,道自己情形,以让对方放心。
大段的叙家常更显二人真挚友情,也为后文剖白心机,推心置腹作好感情铺垫。
3.找出第七段中运用反衬手法的内容,并简要分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欧阳修是怎样看待自己被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得罪虽死,不为忘亲”,虽被贬,也须“居闲僻处,日知进道而已”;告诫他的志同道合者不要仿效那些“被贬者”。
他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至今不曾饮酒”,抱着既不悲观也不放纵自己的态度,还勉励志同道合者“慎勿作戚戚之文”,要振作精神,要充满积极向上的气概。
局部探究阅读课文第五、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0与尹师鲁第一书欧阳修的这封信是答复尹洙询问的,把言事得罪朝廷视为固然,不以迁谪之情萦怀。
在贬所勤官慎职,不作穷愁的文字,更凸现了泰然的心境。
全文行文朴实,如同叙家常一般,充满着温馨和理解,对于同遭贬谪的朋友而言,这便是最好的鼓励和支持了。
步步莲花在我的心目中,莲花更像是一扇窗口,这扇窗口,让我们的灵魂通向物质世界,也让物质世界通向我们。
人何以爱莲?佛何以爱莲?我想这都与莲花所昭示的意义有关。
莲花就是莲花,她是灵性的。
而莲子的苦涩,也似乎为这份灵性增加了一道诠释。
在所有美好的事物背后,都有一颗苦涩的心在默默地期待着,盼望着。
正因为这苦涩,甜蜜才有了可以着落的港湾,梦想才得以起航。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看新荷,泛水学人愁,心常卷。
”莲与人是多么的相通呀?莲是一座桥,通向人,通向物,通向佛。
对我们来说,莲可以意味着爱人,意味着美好。
但是,当我们放眼更加辽阔的宇宙天地,你就会发觉,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东西,哪一样又不是莲花?在我的眼睛里,太阳是一朵莲花,月亮是一朵莲花,每颗星星,每盏明灯,每双眼睛,每个一闪而过的善意的念头,每句温暖的问候,每一丝些微的关怀都是一朵清新的、温馨的莲花。
纵使世界上所有的花朵都已经消逝,莲花不会。
因为,莲花的根在我们的血液深处。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赏读: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赏读:凡事如果能预先充分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赏读: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以放纵,不能让自己志得意满,不应该使自己乐到极端。
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
——《贞观政要》赏读:快乐不能到了极点,快乐到了极点就会变成悲哀;对欲望不能放纵,如果放纵欲望就会酿成灾难。
作者视窗一代宗师——欧阳修北宋诗文革新,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唐代古文运动以后的又一次文风改革,欧阳修就是这场革新运动的领袖。
广东教育版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与尹师鲁第一书》教案一、作者简介见《六一居士传》。
二、基本解读这是一封朋友之间的书信。
写于宋仁宗景禧三年(1036)秋。
这一年因上书论救革新派人士范仲淹,先被贬至郢州。
其后欧阳修因《与高司谏书》获罪,被贬夷陵县。
这封信是到夷陵县后写的。
前半部分(1~4段),从分别时自己受骗失约说起,详尽地叙述了自己离京赴贬所一路上的情景以及对老朋友的挂念。
后半部分(5~8段),集中恳谈了自己被贬后的思想。
一是不后悔自己“极愤而切责”的行为,变为“得罪虽死,不为忘亲”;二是决定直面人生,勇对逆境,既不“戚戚怨嗟”,也不“傲逸狂醉”,向老朋友提示了自己坚守正道,始终不渝的心迹。
三、参考译文。
我顿首请安,师鲁十二兄书记:前不久在京城分手的时候,你吩咐我派人到河边相送。
我接受你的嘱托,派了一个老仆人出城相送,他回来却说没有见到你乘的船只。
当天晚上,我收到了你亲手写的便条,才知道你停船在河边等待,怪我不派人相送赴约。
我这才知道是那个仆人懒得前去送行,用谎话来搪塞我。
我动身之时,御史台的官员使出各种苛刻手段来催促我动身,比不上催你动身的人那么宽厚懂礼,因而使得我惶恐急迫,不知如何是好。
因此,我没有在京城给你留下书信,只好再三托付王君贶给你写信顺带告之我的情况,接着就向西出发了。
开始我想走陆路去夷陵,因为天气太热,又没有马匹,便只好走水路。
我沿汴河前进,再渡过淮河,泛舟长江,一共五千里,经过一百一十天才到达江陵。
途中没有寄信的地方,不知道君贶是否曾给你写信说明我的情况。
等我来到荆南后问明当地人,他们说距离郢州只有两天的路程,我这才赶忙给你写信加以问候。
又见到我哥,听他介绍:有人见到师鲁你经过襄州,算起来你已到达郢州很久了。
师鲁你现在是高兴还是忧愁这不问我便能知道,急于问候的是,你分别后身体是否平安?以及家里人如何看待这件事,不会有人苦苦埋怨吧?六郎的病好了吗?我在路上走了好久,但这些水路都是我往日曾游历过的,处处有老朋友和亲戚加以款待,又没有遇见大风大浪。
第3单元-10与尹师鲁第一书[基础巩固层次(A)]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见绐.(dài) 惶.迫(huānɡ)愚懦.(rú)B.怪骇.(hài) 诛.死(zhū)怨嗟.(jié )C.欢戚.(qì) 砧.斧(zhān)鼎镬.(huò)D.枕藉.(jiè) 襄.州(xiānɡ)咽.喉(yān)【解析】A项,“惶”应读“huánɡ”,“懦”应读“nuò”;B项,“嗟”应读“jiē”;C项,“戚”应读“qī”,“砧”应读“zhēn”。
【答案】 D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约使人如.河上如:如果B.便遣.白头奴出城遣:派遣C.及得师鲁手简.简:信D.怪.不如约怪:责怪【解析】如:到。
【答案】 A3.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始谋陆赴夷陵,以.大暑,又无马,乃作此行以:表原因的介词,因,由于B.方喜得作书以.奉问以:表目的连词,用来,来C.然师鲁以.修有自疑之言以:以为,认为D.到县后勤官,以.惩洛中时懒慢矣以:表目的的连词,用来,来【解析】“以”是表因果的连词,相当于“因为”。
【答案】 A4.下列对“见”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②见.其二子焉③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⑤未得与项羽相见.⑥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⑦路中来,颇有人以罪出不测见.吊者⑧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越⑨吾未见.其明也⑩图穷而匕首见.A.①④/⑤⑩/②③⑧/⑥⑦/⑨B.①④/⑤/②⑩/③⑧/⑥⑨/⑦C.①④/⑤/②/⑩/③⑧/⑥⑦/⑨D.①②/③/④⑥/⑤/⑦⑨/⑧/⑩【解析】①④看见;⑤会见;②推荐,介绍;⑩显露,出现;③⑧表被动;⑥⑦用在动词前,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⑨发现。
【答案】 C[阅读提升层次(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与高司谏书[宋]欧阳修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
◆10与尹师鲁第一书欧阳修的这封信是答复尹洙询问的,把言事得罪朝廷视为固然,不以迁谪之情萦怀。
在贬所勤官慎职,不作穷愁的文字,更凸现了泰然的心境。
全文行文朴实,如同叙家常一般,充满着温馨和理解,对于同遭贬谪的朋友而言,这便是最好的鼓励和支持了。
步步莲花在我的心目中,莲花更像是一扇窗口,这扇窗口,让我们的灵魂通向物质世界,也让物质世界通向我们。
人何以爱莲?佛何以爱莲?我想这都与莲花所昭示的意义有关。
莲花就是莲花,她是灵性的。
而莲子的苦涩,也似乎为这份灵性增加了一道诠释。
在所有美好的事物背后,都有一颗苦涩的心在默默地期待着,盼望着。
正因为这苦涩,甜蜜才有了可以着落的港湾,梦想才得以起航。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看新荷,泛水学人愁,心常卷。
”莲与人是多么的相通呀?莲是一座桥,通向人,通向物,通向佛。
对我们来说,莲可以意味着爱人,意味着美好。
但是,当我们放眼更加辽阔的宇宙天地,你就会发觉,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东西,哪一样又不是莲花?在我的眼睛里,太阳是一朵莲花,月亮是一朵莲花,每颗星星,每盏明灯,每双眼睛,每个一闪而过的善意的念头,每句温暖的问候,每一丝些微的关怀都是一朵清新的、温馨的莲花。
纵使世界上所有的花朵都已经消逝,莲花不会。
因为,莲花的根在我们的血液深处。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赏读: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赏读:凡事如果能预先充分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赏读: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以放纵,不能让自己志得意满,不应该使自己乐到极端。
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
——《贞观政要》赏读:快乐不能到了极点,快乐到了极点就会变成悲哀;对欲望不能放纵,如果放纵欲望就会酿成灾难。
作者视窗一代宗师——欧阳修北宋诗文革新,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唐代古文运动以后的又一次文风改革,欧阳修就是这场革新运动的领袖。
他主张文章要切合实用,反对空谈猎奇;文章应当反映现实生活,为政治服务。
如《醉翁亭记》。
他的诗也开创了北宋的诗风,特点是“以文为诗”,诗中抒发议论,很多诗反映了人民的痛苦,有现实意义,词风也清新。
写作背景这是一封朋友之间的书信。
写于宋仁宗景禧三年(1036)秋。
这一年因上书论救革新派人士范仲淹,先被贬至郢州。
其后欧阳修因《与高司谏书》获罪,被贬夷陵县。
这封信是到夷陵县后写的。
尹师鲁,就是尹洙(1001—1047),宋代散文家,字师鲁,洛阳人,一生怀才不遇,郁郁以终。
传说欧阳修学习古文,曾受尹师鲁的影响,他也是欧阳修在政治上、文学上的挚友。
基础梳理1.古今异义(1)师鲁十二兄书记..。
古义:……………………………………今义:……………………………………(2)是以又不留下书.在京师。
古义:……………………………………今义:……………………………………(3)师鲁又云非忘亲..。
古义:……………………………………今义:……………………………………(4)感激..不避诛死。
古义:……………………………………今义:……………………………………答案(1)古义:办理文书及缮写工作的人员。
今义:党、团等各级组织中的主要负责人。
(2)古义:书信。
今义:书籍。
(3)古义:古人认为,子女犯罪,令父母蒙羞,是对不起父母养育之恩,是不孝。
今义:忘记亲人。
(4)古义:感动发愤。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2.一词多义(1)而⎩⎪⎨⎪⎧而.还言不见舟矣 非以为奇事而.诧人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 则趋而.就之(2)以⎩⎪⎨⎪⎧乃知留船以.待 白头奴足以.往来果以.此行为幸(3)然⎩⎪⎨⎪⎧然.士有死不失义 然.吾辈亦自当绝口不可及前事也安道亦以为然.答案 (1)表转折 表顺承 表因果 表修饰 (2)顺手,连词 可以 把,介词 (3)然而 不过 是这样(对)3.词类活用(1)始谋陆.赴夷陵:…………………………………………(2)非以为奇事而诧.人:……………………………………(3)史册所以书.之者:………………………………………答案 (1)名词作状语,从陆路。
(2)使动用法,使……诧异。
(3)名词作动词,写、记载。
4.文言句式(1)方悟此奴懒去而见绐:……………………………………(2)然师鲁又云暗于朋友:……………………………………(3)其心欢戚无异庸人:……………………………………(4)近世人因言事亦有被贬者:答案 (1)被动句。
(2)状语后置句。
(3)省略句。
(4)被动句。
5.文白对照某顿首 ,师鲁十二兄书记。
我叩头请安,师鲁十二兄书记。
错误!⎦⎥⎤同辈排行十二,朋友间往往称人排行。
书记,尹洙当时带山南东道节度掌书记衔。
前 在京师相别前不久在京城分手时 , 约 使人 如河上,既 受 命 ,便 遣的时候,你吩咐我派人到船上相送,既然接受你的嘱托,便派了白头 奴 出城 ,一个老仆人出城相送,错误!⎦⎥⎤离去。
白头奴:老仆人。
而 还言 不 见 舟矣。
其 夕,他回来却说没有见到你乘的船只。
那天晚上, 及得 师 鲁手 简,等收到你亲手写的便条,错误! ⎦⎥⎤夕:晚上。
及:等到……时候。
手简:亲手写的便条。
乃知 留 船 以 待 ,怪才知道你停船在河边等待我,怪我不 如约 , 方 悟 此 奴 懒 去 而没有如约前来,我才知道是那个仆人懒得前去送行,我被谎话见绐 。
欺骗了。
⎣⎢⎡⎦⎥⎤乃:才。
待:等待。
如:遵从,依照。
方:方才、刚刚。
悟:知道。
此:这。
见绐(dài ):被欺骗。
临 行,台吏 催 苛 百我动身之时,御史台的吏役使出各种苛刻手段来催促我端 ,不比 催师 鲁人长者 有 礼, 使 人 惶动身,比不上催你动身的人有德行有礼节,因而使得我惶恐迫 不知 所 为。
急迫,不知如何是好。
错误! ⎦⎥⎤礼:有德行有礼节。
长者,指有德行。
惶:恐惧、惊慌。
迫:急迫。
是以 又 不 留 下因此,我没有在京城给你留下书在京师,但 深 托君贶 因 书 道修意书信,只好再三托付王君贶给你写信顺带告之我的情况,以 西。
接着就向西出发了。
错误! ⎦⎥⎤西:名词动用,向西去。
始 谋 陆赴夷陵,以 大暑,又 无马,开始我想走陆路去夷陵,因为天气太热,又没有马匹,乃作 此 行。
便只好走水路。
⎣⎢⎡⎦⎥⎤谋:计划。
赴:去。
以:因为。
乃:于是、就、便。
此行:指水路舟行。
沿汴我沿汴绝 淮 ,泛大江 , 凡五千里,用 一百一十程,河前进,再渡过淮河,泛舟长江,一共五千里,经过一百一十天,才至荆 南。
才到达江陵府。
⎣⎢⎡⎦⎥⎤绝:穿越、横过。
泛:泛游。
凡:总共、总计。
程:一天的路程。
至:到达。
在路无途中没 附书 处,不知 君贶曾 作 书道 修 意否 ?有寄信的地方,不知道君贶是否曾给你写信说明我的情况?⎣⎢⎡⎦⎥⎤附:寄。
书:指信。
处:地方。
及 来 此 问 荆 人, 云 去 郢 止 两等我来到荆南后问明当地人,他们说距离郢州只有两天的程,方 喜得 作书 以奉问。
路,我这才赶忙给你写信加以问候。
错误!⎦⎥⎤郢:郢州,今湖北钟祥,尹洙贬监郢州酒税。
止:只、仅。
作书:写信。
奉:奉上,献上。
又见家兄,言又见我哥,听他介有 人见 师鲁 过襄州,计 今 在 郢 久矣。
绍:有人见到师鲁你经过襄州,算起来你已到达郢州很久了。
⎣⎢⎡⎦⎥⎤襄州:今湖北襄樊。
计:计算。
久:很久。
矣:语气词。
师鲁 欢 戚师鲁你现在是高兴还是忧愁这不问 可知,所渴欲 问者,别 后 安否?不用问我便能知道,急于问候的是,你分别后身体是否平安?⎣⎢⎡⎦⎥⎤戚:忧、忧伤。
渴:比喻急切。
欲:想、想要。
安否:是否平安。
及 家人 处 之如何,以及家里人如何看待这件事,莫 苦 相尤否?六郎旧疾平 否?不会十分埋怨吧?六郎旧病好了没有?错误! ⎦⎥⎤不会十分埋怨吧?尤,怨尤、责难。
六郎:尹洙六子。
平:痊愈。
修 行 虽久,然 江 湖 皆 昔 所 游 ,往我在路上走了好久,但这些水路都是我往日曾游历过的,处往 有亲 旧留连,又不 遇 恶 风水。
处有亲戚和老朋友加以款待,又没有遇见大风大浪。
错误! ⎦⎥⎤都是。
昔:往日、曾经。
往往:处处。
亲:亲戚。
旧:老交情。
留连:滞留。
恶:恶劣。
老 母 用我的老母亲很相信术 者 言,果 以 此 行 为 幸 。
算命先生的话,认为此次旅途一定是安宁顺利的,结果真是如此。
⎣⎢⎡⎦⎥⎤术者:算命的人。
果:果真。
以:认为、以为。
为:是。
幸:幸运。
又 闻夷陵 有米、 面、又听说夷陵出产稻米、麦子、鱼,如京 洛, 又 有 梨、栗、 橘、 柚、大笋、鲜鱼,就像汴京、洛阳一样,还出产梨、栗子、柑橘、柚子、竹笋、茶 荈,皆可 饮食,益 相 喜贺。
茶叶等,都非常好吃,感到庆幸欣慰。
错误! ⎦⎥⎤叶。
早采摘者为茶,晚采摘者为荈。
昨日 因 参 转运,作 昨天,因为去参拜转运使,行了下级对上 庭 趋,始觉 身是 县令矣。
其余 皆级的跪拜礼节,这才令我感到自己就是县令了。
其他的倒是和如 昔 时。
过去都一样。
错误! ⎦⎥⎤庭趋:古代下级参拜上级的礼节。
始:方才、才。
身:自身、自己。
矣:语气词。
皆:都。
昔:以前、往日。
师鲁 简中言,疑 修 有 自疑 之意者,非 你给我的便条说,担心我对自己的行为有些怀疑,其实倒没他,盖惧 责 人太 深以 取 直 尔。
有别的事,害怕责备别人太甚,以博取忠直的名声。
错误! ⎦⎥⎤责:责备。
深:深入。
取:获得。
尔:语气词。
今 而 思之,自 决 不 复现在我想清楚了,不再怀疑自己的所作疑也。
所为。
⎣⎢⎡⎦⎥⎤思:思考、思索。
决:决定。
复:再。
然 师鲁又 云暗于朋友,但是,你说我对朋友的为人不了解,此 似 未知 修 心。
你的这种看法好像不了解我的心。
错误! ⎦⎥⎤阳修不了解高若讷的为人。
当 与高 书 时,盖 已知 其 非当我给高某写信的时候,已经知道他不是一个君 子 ,发于极 愤 而 切 责之,非 以有道德的人,我从极度的愤怒出发来责备他,并不是把他当作朋友待之也,其 所 为 何 足 惊 骇?朋友看待的,他后来的所作所为有什么值得令我吃惊的呢?错误! ⎦⎥⎤备。
切,深刻。
其:指代“他”。
何足:怎么值得。
路中来,颇有 人以 罪出 不测沿途中,有不少人对我获罪感到意外见 吊 者,此 皆不知修心也。
并加以安慰,其实他们都不了解我的心。
⎣⎢⎡⎦⎥⎤颇:很、甚。
测:预料。
吊:劝慰,安慰。
师鲁 又云 非忘 亲,此又非也。
你又说我此举不能称作为不孝,这又错了。
错误! ⎦⎥⎤犯罪,令父母蒙羞,是不孝。
得罪 虽 死,不为忘亲 ,此事须相见,可尽即便获罪被杀,也不是不孝,这事应该见面其说也。
说清楚。
⎣⎢⎡⎦⎥⎤虽:即使。
须:应,应该。
五六十年来,天 生 此 辈 , 沉 默畏五六十年来,上天造就了这么一批人,身为官吏却小心畏慎, 布在世间,相 师 成 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