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力学知识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609.00 KB
- 文档页数:11
高中物理力学重点知识点归纳大全一、位移、速度、加速度1. 位移:物体的位移是指相对位置的改变。
计算位移时,使用初末位置的坐标值之差,计量单位是米。
2. 速度:物体的速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位移。
计算平均速度时,使用物体所经过的总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计量单位是m/s。
3. 加速度:物体的加速度是指物体速度改变的程度。
如果速度增加,则加速度为正,如果速度减小,则加速度为负。
计算平均加速度时,使用速度改变量与时间的比值,计量单位是m/s2。
二、牛顿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这种状态称为惯性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即F=m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这个定律也被称为运动定律。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相等而反作用的。
即如果A物体对B物体施加了力F,那么B物体对A物体也会施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三、动能和势能1. 动能:动能是指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它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平方再除以2。
计算公式为E=1/2mv2,其中E表示动能,m表示物体质量,v表示物体速度。
2. 势能: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产生的能量。
它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化学势能等等。
重力势能是指物体位于高处时所具有的能量,它等于物体重量与高度的乘积。
计算公式为Ep=mgh,其中Ep表示重力势能,m表示物体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物体的高度。
3.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如果物体只受保守力作用,则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即机械能的总和等于系统的初始机械能总和。
这个定律也称为能量守恒定律。
四、作用力、反作用力1.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相等而反作用的。
比如,当手掌打在桌面上时,手掌向下施加力,桌面也会向上施加同一大小的反作用力。
高中所有力学知识点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高中阶段的力学内容较为基础,但也是进一步学习物理的重要基础。
下面将按照以下几个方面,逐步介绍高中所有力学知识点。
1.物体的运动描述–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和描述方法。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2.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受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导致物体产生加速度,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可以用F=ma表达。
–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3.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分解力的方法,如平行四边形法则和正交分解法。
4.物体的运动规律–牛顿第二定律在运动学中的应用,如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方程和自由落体运动。
–牛顿第三定律在动力学中的应用,如斜面上的运动和网绳问题。
5.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动量的性质。
–动量守恒定律,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6.力和能量–力和能量的区别和联系。
–势能和动能的概念,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计算方法。
–动能定理,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动能的关系。
7.万有引力和开普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
–开普勒定律的概念和内容,如椭圆轨道、等面积法则和调和定律。
8.静力学–物体平衡的条件和方法,如平衡力的分析和平衡力的合成。
–焦恩定律和杠杆原理。
9.动力学–牛顿第二定律在动力学中的应用,如斜面上的运动和网绳问题。
–阻力的概念和特点,如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10.圆周运动–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力学方程。
–离心力和向心力的概念与计算。
以上是高中所有力学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力学作为物理学的基础,对于高中生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章力物体的平衡一、物体的受力分析:场力弹力摩擦力1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2弹力:(1)产生条件:A接触;B发生形变。
(2例1:例2:(3)大小: (有关弹簧弹力的计算)Kx F =例1:如图所示,AB 两物体的质量均为,求弹簧秤的示数是多少?m 若B 物体质量为且,则弹簧秤示数为多少?M m M >例2:劲度系数为的轻弹簧,竖直放在桌面上,上面压一质量为2k 的物块。
另一劲度系数为的轻弹簧,竖直的放在物块上,其下m 1k 端与物块上表面连接在一起,要想使物块在静止时下面弹簧受物重的。
32应将上面弹簧的上端A3摩擦力:(1)产生条件:A 接触不光滑B 正压力不为零C 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2)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分类:静摩擦力: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 Ms f f ≤≤0滑动摩擦力:Nf μ=BMf f ≤例1:(94)如图所示,C 是水平地面,A 、B 是两个长方形木块,F 是作用在物块B 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 和B 以相同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
由此可知, 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和B 、C 间的1μ动摩擦因数有可能是2μA ;B ;01=μ02=μ01=μ02≠μC ; C ;01≠μ02=μ01≠μ02≠μ例2:如图所示,ABC 叠放在一起放在水平面上,水平外力F 作用于B 。
ABC 保持静止,则ABC 所受摩擦力的情况?若水平面光滑有怎样?二、物体的平衡(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0=∑F 0=∑X F 0=∑Y F 三、力矩平衡:(L 为固定转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L F M ⨯=平衡条件: 0=∑M 逆顺=M M 四、力的合成:判断三力是否平衡?21321F F F F F +≤≤-第二章 直线运动总结一、基本概念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平动: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这种运动叫平动。
转动:物体上各部分都绕圆心作圆周运动。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力与运动- 力的定义:力是一种物体对另一物体施加的作用或影响,具有大小和方向。
力的定义:力是一种物体对另一物体施加的作用或影响,具有大小和方向。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力等于力对物体的质量乘以物体的加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力等于力对物体的质量乘以物体的加速度。
-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施加在一个物体上的力都会有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施加在一个物体上的力都会有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 摩擦力:物体接触时由于表面粗糙度而产生的阻力。
摩擦力:物体接触时由于表面粗糙度而产生的阻力。
- 滑动摩擦力: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 静摩擦力: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
静摩擦力: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
- 重力:物体由于地球引力而受到的力。
重力:物体由于地球引力而受到的力。
- 重力加速度:被重力加速度(约等于9.8m/s^2)影响的物体在自由下落时每秒速度增加的值。
重力加速度:被重力加速度(约等于9.8m/s^2)影响的物体在自由下落时每秒速度增加的值。
- 弹簧力:弹簧在受力时产生的弹性变形力。
弹簧力:弹簧在受力时产生的弹性变形力。
- 动能:由于物体的运动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由于物体的运动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力对物体所做功的大小。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力对物体所做功的大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位置高度而具有的能量。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位置高度而具有的能量。
-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或摩擦力的情况下,机械能保持不变。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1. 运动和力学基础
- 运动的描述:位置、速度、加速度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和力的关系
- 牛顿第二定律: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 力的分解和合成
- 力的合成:力的平行和垂直分量的求解
-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合成
- 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条件
3. 重力和运动
- 重力:万有引力定律和重力加速度
- 自由落体: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 抛体运动:物体在抛体运动中的轨迹和速度
4. 动量
- 动量: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 动量守恒:系统总动量守恒的条件
- 冲量:力在时间上的积累,冲量等于动量变化5. 能量和功
- 功:力对物体做功的量度
- 功的计算:力和位移的乘积
- 动能和势能: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变化
- 能量守恒:系统总能量守恒的条件
6. 机械振动
- 机械振动的特点和描述
- 简谐振动:周期、频率和振幅的关系
- 力的振幅和频率与物体的振幅和频率的关系
以上是高中物理力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经典总结1. 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形状。
-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 物体的惯性决定了其运动状态。
3.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 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F = ma。
- 加速度与施加力的方向相同,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动量- 动量是物体运动的属性,与质量和速度有关。
- 动量的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p = mv。
-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6. 力的合成- 若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则其合力等于各力矢量的矢量和。
7. 加速度- 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率:a = Δv / Δt。
8. 重力- 重力是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Fg = mg。
9. 弹簧力- 弹簧力是弹簧受拉伸或压缩时的力。
- 弹簧力的大小等于弹簧常数乘以变形长度:Fh = kΔx。
10. 摩擦力- 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的阻力。
- 静摩擦力小于或等于fmax = μsN,动摩擦力小于或等于f = μkN,其中μs和μk分别为静摩擦因数和动摩擦因数,N为垂直于接触面的压力。
11. 斜面运动- 斜面上物体的运动可分解为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方向的运动。
- 平行于斜面方向的受力:F平= mgsinθ,垂直于斜面方向的受力:F垂= mgcosθ,其中θ为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12. 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大小等于速度的平方与半径的比值:a = v²/r。
- 圆周运动物体存在向心力,大小等于质量与向心加速度的乘积:F向心 = ma = mv²/r。
以上是高中物理力学的主要知识点经典总结,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理解和解答与力学相关的问题。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力学知识点是基础且重要的内容。
下面对高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运动的描述1.参考系:运动是相对的,需要建立一个参考系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常用的参考系包括惯性参考系和非惯性参考系。
2.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矢量量,速度是位移的导数,加速度是速度的导数。
3.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等时间内位移相等,速度恒定的运动。
4.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等时间内位移逐渐增加,速度逐渐变化的运动。
二、牛顿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与物体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会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1.力的合成:两个力的合成可由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进行计算。
2.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分力,常见的方法有平行分力法和垂直分力法。
四、摩擦力1.静摩擦力:物体相对静止时,与物体表面接触的力所产生的摩擦力,满足最大静摩擦力的条件是F静≤μ静N。
2.动摩擦力:物体相对运动时,与物体表面接触的力所产生的摩擦力,满足动摩擦力的条件是F动=μ动N。
五、重力与重力加速度1.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引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两者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重力加速度:地球上任何物体的重力加速度近似为9.8 m/s²,记作g。
六、弹力1.胡克定律:伸长或压缩弹簧产生的弹力与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
2.应力和应变:外力作用下,物体发生形变,应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应变是物体相对长度的变化。
七、运动学方程1.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 = vot + 1/2at²,根据初速度、时间和加速度计算位移。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1. 运动学1.1 直线运动•位置、位移和路程的概念•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等加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位移-时间图、加速度与位移关系式1.2 曲线运动•圆周运动基础知识:半径、圆心角、弧长、角速度和周期的关系等•匀速圆周运动:切线与目标方向的夹角等基本概念•匀变速圆周运动:角加速度与相应的公式关联,如角位移、切向加速度等2. 力学基本定律2.1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原理的表述和例子,如匀速直线运动的示例•第二定律:物体受力与加速度的关系表达式,质量与惯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常见力(例如重力、摩擦力)对物体造成的影响。
•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对物体之间产生干扰;合力和平衡对物体产生的影响。
2.2 物理力学的应用•弹簧力、压强等一些基本概念和公式•斜面上的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表达式•滑块在斜面上的运动分析•研究平衡问题时所使用的自由体图3. 动量和能量3.1 动量守恒定律•冲量和力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公式•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碰撞问题,如完全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等3.2 能量转化与守恒•力做功与功率之间的关系表达式及计算方法•势能与动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能量守恒原理•势能转换、机械能转换及其相关例子4. 古典力学中其他重要概念4.1 平衡条件分析•不同类型杆件或物体受到拉力或压力时所保持平衡需要满足的条件。
•杠杆平衡以及杠杆原理应用4.2 圆周运动中离心力与向心力的作用•离心力与向心力的概念及表达式•深入分析物体在转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力以上是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的一部分,其中包括运动学、力学基本定律、动量和能量以及其他重要概念。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为您提供一个全面而详细的了解,并对您在学习物理时有所帮助。
高中物理力学重点知识点归纳大全一、运动的基本概念物理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力的学科,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主要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三个基本概念。
1. 位移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矢量量,用Δx表示,单位是米(m)。
2. 速度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改变的位移,用v表示,速度的平均值可通过位移和时间的比值来计算,单位是米每秒(m/s)。
3. 加速度加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量,用a表示,加速度的平均值可通过速度改变量和时间的比值来计算,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m/s²)。
二、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规律,包括三个基本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质量是恒定的。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率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用数学公式F=ma表示,其中F为合外力,m为物体质量,a为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对于任何作用于物体A的力,必然存在着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作用于物体B上。
三、力的概念与分类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原因,是使物体发生形状、速度和方向改变的量。
力是矢量量,用F表示,单位是牛顿(N)。
2. 分类(1)重力地球对物体具有的吸引力,被称为重力,用Fg表示。
(2)弹力物体在受到弹性形变后恢复原状的力,被称为弹力,用Fe表示。
(3)摩擦力物体在相互接触时的阻碍运动的力,被称为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4)弦力绷紧的绳或线所施加的力,被称为弦力。
(5)空气阻力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碍力。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合力可以通过将各个力的矢量相加来求得。
2. 力的分解如果一个力可以分解为若干个方向不同的力的合力,可以将该力分解为不同方向上的力的矢量相加。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一、力学基本概念1、力的定义: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它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力的单位:牛顿(N),它等于1千克物体在加速度为1米/秒²时所受的力。
4、力的性质:力是矢量,即有大小和方向;力是可传的,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以沿着力的方向传递。
二、力学公式与理论1、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比例系数为常数k。
即 F=kma。
2、重力加速度:物体在地球表面自由落体的加速度约为9.8米/秒²。
3、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正压力与摩擦系数的乘积,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即 F=μN。
4、惯性: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
惯性的大小用质量来表示,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5、动量定理:力在一个过程中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量。
即Ft=mv2-mv1。
6、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中,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三、力学实验方法1、实验设计: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表格。
2、数据记录:在实验过程中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对其进行误差分析。
3、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4、实验结论: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解释。
四、力学应用1、工程应用:力学在建筑工程、机械设计、航空航天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建筑物的稳定性需要用到重力加速度和摩擦力等力学知识;机械设计中需要考虑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受力情况;航空航天领域则需要深入研究空气动力学和火箭推进力学等。
2、日常生活应用:力学知识也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车辆的制动和加速需要用到摩擦力和牛顿第二定律;人体的运动和健康需要考虑到动量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3、科学研究:力学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科学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力学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
即:力,牛顿运动定律,物体的平衡,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振动和波,功和能,动量和冲量,等。
一、重要概念和规律(一)重要概念1.、力矩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其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有力作用时,同时存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但物体间不一定接触。
力是矢量。
力按性质可分重力(G=mg)、弹力(胡克定律f=kX)、摩擦力(0<f静<f最大、,f=μN)、分子力、电磁力等。
按效果可分拉力、压力、支持力,张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对于各种力要弄清它的产生原因、特点、大小、方向、作用点和具体效果。
力矩是改变物体转动状态的原因。
力矩M=FL通常规定使物体顺(逆)时针转动的力矩为负(正)。
注意力臂L是指转轴至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2.点、参照物质点指有质量而不考虑大小和形状的物体。
平动的物体一般视作质点。
参照物指假定不动的物体。
一般以地面做参照物。
3.置、位移(s)、速度(v)、加速度(a)质点的位置可以用规定的坐标系中的点表示.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由始位置引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位移是矢量,与路径无关.而路程是标量,是物体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与路径有关。
速度表示质点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它的方向就是位移变化的方向。
其大小称为速率。
在S-t图象中,某点的速度即为图线在该点物线的斜率。
在匀速四周运动中,用线速度v=s/t和角速度ω=φ/t,v是矢量,方向为该点的切线方向,两者的关系为v=ωR。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它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但不一定限速度方向相同。
在v-t图象中某点的加速度即为图线在该点切线的斜率。
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用向心加速度a=v2/R和a=ω2R描述,其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4.量(m)、惯性质量表示物体内含有物质的多少,是一标量且为恒量.惯性指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力理解要点:(1)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重力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
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全)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本文旨在总结高中物理力学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系统地复和掌握这一部分的内容。
1. 运动的描述
- 位置、位移和路径: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位移和路径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 速度和加速度: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计算及应用。
-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物体在直线和曲线上运动时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2. 牛顿三定律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和特点。
- 牛顿第二定律(力学定律):物体所受合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及计算方法。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相互作用物体之间力的特点和性质。
3. 动量和能量
- 动量和动量守恒:动量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动量守恒定律。
- 动能和机械能:动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及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 功、功率和能量守恒:功和功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及能量守恒定律。
4.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 弹性碰撞:弹性碰撞的定义、特点以及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的应用。
- 非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的定义、特点以及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的应用。
5. 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
- 圆周运动:物体在圆周路径上的加速度和力的计算,以及向心力和离心力的概念。
- 万有引力:牛顿引力定律的概念、计算方法及万有引力的特点和应用。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高中物理力学的核心内容,通过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力学原理。
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6篇第1篇示例: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
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力学知识主要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和势能、功和能量、机械振动等内容。
下面我们就来系统总结一下这些知识点。
一、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共包括三条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若外力合成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原来的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该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动能和势能1. 动能:一个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力,其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再乘以1/2。
2. 势能:物体在某一位置上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三、功和能量1. 功: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等于力与物体位移方向相同部分的乘积。
2. 能量:系统具有的做功能力的量称为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守恒原理是宇宙间一种基本的能量守恒规律。
四、机械振动1. 单摆:单摆是清晰的简谐运动,其周期与振幅无关,只与摆长有关。
2. 弹簧振动:弹簧振动是一种简谐振动,其频率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质量有关。
以上是高中力学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力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在学习力学知识时,要多做题,善于总结,加深理解。
只有通过不断练习和思考,才能真正掌握力学知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0字】第2篇示例: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关系。
在高中物理学教学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力学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中力学知识点进行总结,方便学生复习和回顾。
一、牛顿三定律1. 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其速度不会改变,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高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力学是物理学中重要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和相应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和前提。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较为全面,其重点内容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运动的规律、万有引力与运动、静力学与动力学等。
一、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力学的核心内容,它是指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与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在牛顿的第一定律中,指出了当物体不受力的情况下,物体将维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牛顿的第二定律则表明了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而牛顿的第三定律则指出了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所受的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也称之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二、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是物理力学中另外两个重要的定律。
动量守恒指的是,在物体与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下,物体的动量总和保持不变。
而能量守恒则是指,在物体之间相互转移能量的情况下,总的能量量保持不变。
能量的形式包括机械能,电能等。
三、运动的规律运动的规律是对动力学和静力学进行具体描述的一种方式。
动力学包括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规律。
静力学是指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所受到的力的平衡状态。
静力学包括曲杆杆芯的运动分析、平称两端相互作用的分析、曲杆的制动器分析等。
四、万有引力与运动在物理力学中,万有引力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万有引力规律是牛顿第二定律推出的定律,指出在地球和其他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它们受到的力是互相吸引的。
此外,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还负责制造星系、行星之间的运动等等。
五、静力学与动力学静力学是指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到的力的平衡状态。
静力学包括平衡力的作用、平衡力的调整等等。
动力学是指物体在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作用下,受到的各种力的作用并引起运动和变化。
动力学包括加速度的计算、弹性碰撞动力学等。
高中物理力学重点知识点归纳大全一、物理量和物理单位物理量是用来描述物体特征或者描述物体之间相互联系的量。
常见的物理量包括长度、质量、时间等。
物理单位则是用来量化物理量的具体数值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是目前应用于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主要度量标准。
1.1 常见物理量- 长度:用来描述物体的延伸程度的量,单位是米(m)。
- 质量:用来描述物体惯性的量,单位是千克(kg)。
- 时间:用来描述事件持续的量,单位是秒(s)。
- 速度:用来描述物体移动快慢的量,单位是米每秒(m/s)。
1.2 国际单位制- 基本单位:米、千克、秒、安培、开尔文、摩尔、坎德拉(简写为A、K、mol、cd)。
- 衍生单位:包括面积(平方米,m²)、体积(立方米,m³)、加速度(米每秒平方,m/s²)等。
二、力和运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物理量,通常用来描述物体的受力情况。
运动则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置和姿态的变化。
2.1 力的概念- 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物理量,是推动物体运动和改变物体形态状态的根本原因。
- 特点:力的大小有大小,方向有方向,力可以相互叠加。
2.2 力的分类-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一种质量与地球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 弹力:两个物体之间的弹性形变引起的相互作用力。
- 摩擦力:物体间相对运动时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 引力:物体间由于质量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2.3 运动的基本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保持静止状态。
-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运动和休止状态的描述运动和休止状态是物体不同的物理状态,通过描述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可以对其状态进行准确的判断。
3.1 位置和位移- 位置:用来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相对于某个基准点的位置。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1.力和运动力是指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相互作用,通常用矢量表示。
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物体运动的状态。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
即 F = ma,其中 F表示合力,m表示物体质量,a表示加速度。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3.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由于接触面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
根据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4.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吸引物体的力。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5.弹力弹力是由于物体变形或发生弹性碰撞而产生的力。
弹簧伸缩的力和物体与弹簧接触的力都属于弹力的范畴。
6.加速度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率的物理量,表示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即a = Δv/Δt,其中Δv表示速度变化量,Δt表示时间变化量。
7.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指出任意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即 F = G(m1m2/r^2),其中F表示引力,G表示万有引力常量,m1和m2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它们之间的距离。
8.质量和重量物体的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数量,是一个标量量值,单位是千克。
物体的重量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受到的力,是一个矢量量值,单位是牛顿。
9.动量动量是一个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表示为物体的质量乘以其速度。
动量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动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10.功功是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力量,表示为力乘以移动距离。
功的单位是焦耳(J)。
11.机械能机械能是指物体具有的由位置和运动状态所决定的能量。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高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归纳高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归纳高中物理力学部分知识点归纳1、基本概念:力、合力、分力、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种常见类型的力、力的三要素、时间、时刻、位移、路程、速度、速率、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加速度、共点力平衡(平衡条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动量、冲量、动量变化、功、功率、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简谐运动的位移、回复力、受迫振动、共振、机械波、振幅、波长、波速2、基本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2个方程);三力共点平衡的特点;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行星、人造地球卫星、万有引力完全充当向心力、近地极地同步三颗特殊卫星、变轨问题);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力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冲量与动量变化的关系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动量守恒定律(四类守恒条件、方程、应用过程);功能基本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分子力、电场力、引力做功的特点);功能原理(非重力做功与物体机械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守恒条件、方程、应用步骤);简谐运动的基本规律(两个理想化模型一次全振动四个过程五个物理量、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单摆的振动周期公式);简谐运动的图像应用;简谐波的传播特点;波长、波速、周期的关系;简谐波的图像应用;3、基本运动类型:运动类型受力特点备注直线运动所受合外力与物体速度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一般变速直线运动的受力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同上且所受合外力为恒力1.匀加速直线运动2.匀减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所受合外力与物体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合外力指向轨迹内侧(类)平抛运动所受合外力为恒力且与物体初速度方向垂直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匀速圆周运动所受合外力大小恒定、方向始终沿半径指向圆心(合外力充当向心力)一般圆周运动的受力特点向心力的受力分析简谐运动所受合外力大小与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回复力的受力分析4、基本方法: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多边形、正交分解);三力平衡问题的处理方法(封闭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多力平衡问题正交分解法);对物体的受力分析(隔离体法、依据:力的产生条件、物体的运动状态、注意静摩擦力的分析方法假设法);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解析法(解方程或方程组)、图像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v-t图像);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类方法: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方程(恒力作用下的宏观低速运动问题)、动量、能量(可处理变力作用的问题、不需考虑中间过程、注意运用守恒观点);针对简谐运动的对称法、针对简谐波图像的描点法、平移法5、常见题型: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两个分力及其合力的大小、方向六个量中已知其中四个量求另外两个量。
高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物理的力学和电学都是难点,同时也是重点,还是历年考试的一个高频考点!下面本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物理力学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物理力学的知识11.力的作用、分类及图示⑴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其特点有一下三点:①成对出现,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②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和引起形变;③力是矢量,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
二○○六届高三物理总复习距高考还有 天理科复习科目:物理高中物理总复习(一)复习内容:高一物理(全)、高二物理(第八章动量、第九章机械振动、第十章机械波)复习范围:第一章~第十章编写时间:2003-04-23~2003-05-06修订时间:总计第十三次 2004-10-03力学§.1第一章力第四章物体的平衡1.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注意]:①受力物和施力物同时存在,受力物同时也是施力物,施力物同时也是受力物.②不接触的物体也可产生力,例如:重力等.2.[注意]:①②物体的受力(不)改变,它的运动状态(不)改变.(×)[合力改变,运动状态才跟随改变,如一运动物体只摩擦力至静止]3.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做法叫做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力的方向,作用点.[注意]:效果不同的力,性质可能相同;性质不同的力,效果可能相同.4. 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受到力叫做重力.地面附近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重力简称物重.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比值为9.8N/kg.含义:质量每千克受到重力9.8N.[注意]:①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受力物是物体,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②重力不一定严格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但近似相等.③重力大小:称量法(条件:在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④重力不一定过地心.5.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注意]:①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形规则的重心,在它们几何中心上);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分布有关.②采用二次悬挂法可以确定任意薄板的重心.③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质心也是一样).④物体的重心和质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当物体远离地球而不受重力作用时,重心这个概念就失去意义,但质心依然存在,对于地球上体积不大的物体,重心与质心的位置是重合的.⑤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重心不一定改变.6.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注意]:①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并发生形变的物体之间.(两物体必须接触,与重力不同)②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能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③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都是弹力.弹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绳的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④两物之间一定有弹力,若无弹力,绝无摩擦力.若两物体间有摩擦力,就一定有弹力,但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⑤杆对球的弹力方向:方向不沿杆的方向方向与杆同方向图B⑥胡克定律F=kx,负号表示回复力的方向跟振子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相反.力的作用效果力积⑦弹簧的弹力总是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应在弹性限度内]7.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两物体直接接触且接触面上是粗糙的;接触面上要有挤压的力(压力);接触面上的两物体之间要有滑动或滑动的趋势.F =μ(动摩擦因数)F N (压力大小)[注意]:①摩擦力方向始终接触面切线,与压力正交,跟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不是阻碍物体运动) ②相对运动趋势是指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互为参照物时所具有的一种运动趋势.③动摩擦因数是反映接触面的物理性质,它只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材料有关,与接触面积的大小和接触面上的受力无关.此外,动摩擦因数无单位,而且永远小于1.④增大/减小有益/有害摩擦的方法:增大/减小压力;用滑动/滚动代替滚动/滑动;增大/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⑤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相反,但与相对运动或趋势方向相反. ⑥皮带传动原理:主动轮受到皮带的摩擦力是阻力,但从动轮受到的摩擦力是动力. 8. 静摩擦力的作用:阻碍物体间的滑动产生.[注意]:①静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趋势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 ②静摩擦力可能与运动方向垂直.(例:匀速圆周运动)③运动物体所受摩擦力也可能是静摩擦力.(例:相对运动的物体) ④一般说来,F MAX 静>F 滑.⑤当静摩擦力未达到最大值时,静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无关,但最大静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9. 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合成要遵守平形四边形法则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标量. 10. 物体的平衡的状态:静止状态;匀速直线状态;匀速转动状态.1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一是合外力为零;二是所受外力是共点力.[注意]:①几个共点力在某一条直线的同一侧合外力不可能为零,物体受这样几个力的作用不可能平衡. ②三个等大而互成120°的合力为0.③两个共点力F 1 和F 2的合力计算公式:F 1 和F 2的夹角为θ,则: F = F 和F 1的夹角α=arctan)sin arcsin(cos sin 2211θθθFF F F F =+;θθαθαcos sin tan ;)180sin(sin 2122F F F AC OABCOC BC FF +=+==-=④在F 1、F 2大小一定时,合力F 随θ角的增大而减小,随θ角的减小而增大.(θ=0,F Max = F 1+F 2;θ= 180,F =F F F ∆=-21; F 的范围F ∆≤F ≤F 1+F 2⇒力的矢量三角形)合力F 一定,随夹角θ减小而减小;随夹角θ增大而增大.若分力F 1一定,则F 2随夹角θ减小(增大)而减小(增大),合力F 随θ角的增大(减小)而减小(增大).⑤F 有可能大于任一个合力,也可能小于任一个分力,还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的大小(共点力最小合力为零,最大合力同向,即所有力之和).12. 一个力有确定的两个分力的条件:两个分力的方向一定(两个分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一定(两个分力一定要互成一定角度,即两个分力不能共线). [注意]:①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没能唯一解(立体).②已知合力F 和分力F 1的大小及F 2的方向,设F 2与F 的交角为θ,则当F 1<F sin θ时无解;当F 1=F sin θ时有一组解;当F sin θ<F 1<F 时有二组解;当F 1≥F 时有一组解. 13.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⑴正弦定理:三个共点力平衡时,三力首尾顺次相连,成为一个封闭的三角形,且每个力与所对角的正弦成正比. 即:332211sin sin sin θθθF F F == ⑵拉密定理:三个共点力平衡时,每一个力与其所对角的正弦成正比. 即:332211sin sin sin αααF F F == [注意]:静止的物体速度一定为零,但速度为零的物体不一定静止(即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2 第二章 直线运动1. 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注意]: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θcos 221222F F F F ++C1132. 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作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3.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4. 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是路程(标量).如果质点运动的轨迹是直线,这样的运动叫直线运动.如果是曲线,就叫做曲线运动. [注意]:①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平行时,物体做直线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平行时,物体作曲线运动. ②直线运动的条件:加速度与初速度的方向共线.5. 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是位移(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注意]:①在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路程就等于位移大小.(×)[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只有在单方向直线运动中,路程才等于位移大小]②物体的位移可能为正值,可能为负值,且可以描述任何运动轨迹. 6. 速度的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公式:tsv=[注意]:①平均速度用v 表示.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之比值;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之比值.(速率定义:物体的运动路程(轨迹长度)与这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值)对运动的物体,平均速率不可能为零.瞬时速度与时刻(位置)对应;平均速度与时间(位移)对应. ②速率是标量.③速度方向是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是位移方向.④瞬时速度是描述物体通过某位置或者某时刻物体运动的快慢. 7. 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的快慢与改变方向的物理量.加速度公式:tva∆∆=,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一致(或速度的变化方向),加速度的国际制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符号m/s 2.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注意]:①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运动在变化,无论速度的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大、小或零,物体的加速度大. ②速度的变化就是指末速度与初速度的矢量差.③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方向一致,速度随时间增大而增大,物体做加速度运动;方向相反,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减小,物体做减速度运动;加速度等于零时,速度随时间增大不变化,物体做匀速运动.④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各点斜率 ,表示物体在这一时刻的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应为倾斜直线]).⑤速度为负方向时位移也为负.(×)[竖直上抛运动] 8. ⑴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t =v 0+at[注意]: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①连续相等时间t 内发生的位移之差相等.△s =at 2②初速度为零,从运动开始的连续相等时间t 内发生的位移(或平均速度)之比为1:3:5….. ③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t 内发生的位移为s ,那么2tv )2(0t v v +<2s v)2(220tv v +④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即v 1:v2=t1:t2(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反之) ⑤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即s 1:s 2=t12:t22(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反之) ⑥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经历连续相同位移所需时间之比1:)12(-: )23(-…)1(--n n (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反之)⑦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连续相等时间内末速度之比为=n v v v v ...::3211:2:3…(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反之)⑧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212n N S S n N -=(N S 表示第N 秒位移,nS 表示前n 秒位移) ⑵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20)(21t t v v v t s v=+==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 0t+1/2at 2 [注意]:v t 2 -v 02=2astvk ∆∆=9.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只有在没有空气的空间里才能发生).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匀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这个加速度叫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用g表示.在地球两极自由落体加速度最大,赤道附近自由落体加速度最小.[注意]:不考虑空气阻力作用.........,不同轻重的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10. 竖直上抛运动:将物体以一定初速度沿竖直方向向上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作用.........).[注意]:①运动到最高点v= 0,a = -g(取竖直向下方向为正方向)②能上升的最大高度h max=v02 /2g,所需时间t =v0/g.③质点在通过同一高度位置时,上升速度与下落速度大小相等;物体在通过一段高度过程中,上升时间与下落时间相等(t =2v0/g). §.3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注意]:①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力不是产生物体速度的原因,也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或者方向的原因.③速度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速度方向的改变,只要其中一种发生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发生了变化.(例: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方向在变,有加速度就一定受到力的作用)2. 一切物体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注意]:①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②惯性不是力,而是一种性质.因此“惯性力”或“惯性作用”的提法是不妥的.③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④物体越重,物体的惯性越大.(×)[同一物体在地球的不同位置,其重力是不同的,而质量是不变的,且物体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受力、速度大小等因素无关]⑤物体的惯性大小是描述物体原来运动状态的本领强弱,物体的惯性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本领强,物体的运动状态难改变.反之,亦然.3.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注意]:①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②牛顿这个单位就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定义的;使质量是1kg 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叫做1 N.(kg·m/s2=N;kg·m/s2·m=J;1 N=105达因,1达因=1g·cm/s2)③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即只有受到力的作用,物体才具有加速度.④力恒定不变,加速度也恒定不变;力随着时间改变,加速度也随着时间改变.4.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合= ma[注意]:①a与F同向;且a与F有瞬时对应关系,即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②当F=0时,a=0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③若一物体从静止开始沿倾角为θ的斜角滑下,那加速度a=g(sinθ-μcosθ).(斜面光滑,a=g sinθ)④一个水平恒力使质量m1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产生a1的加速度,也能使质量为m2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产生a2的加速度,则此力能使m1 + m2的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产生加速度a等于a1a2 / a1+a2或m1a1/(m1+m2)、m2a2/(m1+m2).⑤惯性参考系:以加速度为零的物体为参考物.非惯性参考系:以具有加速度的物体为参考物.5. 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注意]: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同之处: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同大小,同性质;不同之处:方向相反,作用的物体不同.②二力平衡两个力的性质可相同,可不同;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两个力的性质一定相同.③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直观区别:看它们是否因相互作用而产生.(例:重力和支持力,由于重力不是由支持力产生,因此这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6.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注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同性质.7. ⑴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超重现象.即物体有向上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超重.⑵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 即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称物体处于失重.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零的这种状态,叫做完全失重状态.即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a = g 时称物体完全失重,处于完全失重的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为零.(例:处于完全失重的液体不产生压强,也不产生浮力.对P=ρgh 和F 浮=ρ液V 排g 只有在液体无加速度时才成立.若当液体有向上的加速度时,g 的取值是9.8+a 当液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g 的取值是9.8-a 当液体处于完全失重,g 等于9.8-9.8=0) [注意]:①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地球作用于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大小也没有发生变化. ②匀减速下降、匀加速上升⇒F N -G =ma F N =m (g +a );匀加速下降、匀减速上升⇒G -F N =ma F N =m (g-a ) ③一只有孔且装满水的水桶自由下落,下落过程中水由于完全失重而不会从桶中流出.§. 4 第五章 曲线运动1. ⑴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的方向是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⑵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或所受合外力方向和物体的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⑷曲线运动的特点: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质点的路程总大于位移大小;质点作曲线运动时,受到合外力和相应的速度一定不为零,并总指向曲线内侧.[注意]:①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是变化的.(×)[此力不一定变化] ②两个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则合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③已知两个分运动都是匀加(互成一定角度,不共线)则合运动是:1合合与v a 共线是匀加直线运动; 2合合与v a 不共线是匀变曲线运动.④一个分运动是匀速,另一个是匀加(初速度为零),则合运动:1合合与v a 共线⎪⎩⎪⎨⎧-=+=atv v at v v 00合合反向,同向, 2合合与v a 不共线:匀变速曲线运动.2. 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注意]:平抛运动性质:是加速度恒为重力 加速度g 的匀变速曲线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结论一:y x tan tan 2=结论二:B 点坐标)0,21(x . 3. 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圆弧的长度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圆周运动.[注意]:①匀速圆周运动(性质:非匀变速曲线运动)是瞬时加速度、速度矢量方向不断改变的变速运动.(“匀速”指速率不变) ②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可以用线速度来描述. (v 为线速度大小,s 为弧长)线速度的方向在圆周该点的切线方向(不断变化).③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可以用角速度来描述.(国际制单位:弧度每秒,符号是rad/s )tϕω=(ω为角速度符号,ϕ为半径转过角度)④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周期来描述.(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周期性的运动)符号:T (Nt T =,t 为时间,N 为圈数).周期长说明物体运动的慢,周期短说明物体运动的快.周期的倒数是频率,符号f .频率高说明物体运动的快,频率低说明物体运动的慢.⑤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可以用转速来描述.转速是指每秒转过的圈数,用符号n 表示.单位转每秒,符号..r/s ...(n 换成这个单位才等于f ). ⑥Tf 1=n f T πππω222===r rf Tr v ωππ===22 v =st⑦固定在同一根转轴上的转动物体,其角速度大小、周期、转速相等.............(共轴转动);用皮带传动、铰链转动、齿轮咬合都满足边缘线速度大小相等.⑧匀速圆周运动是角速度、周期、转速不变的运动,物体满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有向心力、初速度不为零.向心力只改变线速度方向,不改变大小(向心加速度的作用:描述线速度方向变化快慢). 4. 向心力定义:使物体速度发生变化的合外力.[注意]:①向心力的方向总是指向圆心(与线速度方向垂直),方向时刻在变化,是一个变力.②向心力是根据力的作用的效果命名的.它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各种性质的力,也可以是某个力的分力.③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F 向心=5. 向心加速度方向总是指向圆心.r n r Tr f r v r m F a 22222)2()2()2(πππω====== [注意]:①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只是描述线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 ②向心加速度的方向总是指向圆心,但时刻在变化,是一个变加速度.③作曲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速度方向是轨迹的切线方向,加速度方向是合外力方向) 6. 匀速圆周运动实例分析:⑴火车转弯情况:外轨略高于内轨,使得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以减少火车轮缘对外轨的压力. ①当火车行使速率v 等于v 规定时,F 合=F 向心,内、外轨道对轮缘都没有侧压力. ②当火车行使速率v 大于v 规定时,F 合<F 向心,外轨道对轮缘都有侧压力. ③当火车行使速率v 小于v 规定时,F 合>F 向心,内轨道对轮缘都有侧压力. ⑵没有支承物的物体(如水流星)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 ①当2Rv mmg =,即Rg v =,水恰能过最高点不洒出,这就是水能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②当2Rv mmg ,即Rg v ,水不能过最高点而洒出;③当2Rv mmg ,即Rg v ,水能过最高点不洒出,这时水的重力和杯对水的压力提供向心力.⑶有支承物的物体(如汽车过拱桥)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过最高点情况: ①当v =0时,02=Rvm ,支承物对物体的支持力等于mg ,这就是物体能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②当Rg v 时,2R v mmg ,支承物对物体产生支持力,且支持力随v 的减小而增大,范围(0~mg ) ③当Rg v =时,2Rv mmg =,支承物对物体既没有拉力,也没有支持力. ④当Rg v 时,2Rv mmg ,支承物对物体产生拉力,且拉力随v 的增大而增大.(如果支承物对物体无拉力,物体将脱离支承物)7. 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合外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就做离心运动.反之,为向心运动.§.5 第六章 万有引力定律1. 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要互相吸引,引力大小与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注意]:①万有引力定律公式:221r m m GF=(G 为引力常数,其值为6.67×10-11N·m 2/kg 2)②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的测出了引力常量. ③天体间的作用力主要是万有引力.④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一质点的万有引力合力为零. ⑤天体球体积:V =334R π;天体密度:3233r GT R πρ=(由Rm R GMm 22ω= Tπω2= ρπ234r M =,r 指球体半径,R rn m r f m r Tm r v m r m 22222)2()2()2(πππω====指轨道半径,当R =r 时,23GT πρ=)⑥从牛顿做的“月—地”实验得出:地面上的重力与地球的吸引月球、太阳吸引行星的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2. 重力和万有引力:物体重力是地球引力的一个分力.如图,万有引力F 的另一个分力F 1是使物体随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越靠近赤道(纬度越低),物体绕地轴运动的向心力F 1就 越大,重力就越小;反之,纬度越高(靠近地球两极),物体绕地轴随地球一起运动的向心力F 1就 越小,重力就越大.在两极,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在赤道,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加上向心力. ⑴物体的重力随地面高度h 的变化情况:物体的重力近似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即近似等于2)(h RG +h的增大而减小,由G=mg 得g 随h 的增大而减小.⑵在地球表面(忽略地球自转影响):22gr GM rMm G mg =⇒=(g 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r 为地球半径)⑶当物体位于地面以下时,所受重力也比地面要小,物体越接近地心,重力越小,物体在地心时,其重力为零. 3. 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叫做宇宙第一速度.(7.9km/s )⑴当物体速度大于或等于11.2km/s 时,卫星或脱离地球引力,不绕地球运行,称这个速度为宇宙第二速度.宇宙第三速度:大于或等于16.7km/s.⑵卫星速度、角速度、周期与半径关系:r GM v r v m rMm G ==,22;322,r GMr m r Mm G==ωω;GMr T r T m r MmG 32224,)2(ππ==;开普勒第三定律:32/r T =k=⇒24π中心天体GM k 由中心天体的质量决定.⑶地球的同步卫星轨道只有一条,它到地球的高度是一定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转速度r gR v /20=(R 0为地球半径,r 为卫星到地球中心的距离, min 85,km/s9.7min max ==T v ⇒即轨地r R =时);人造卫星周期GMr T32π=(M 为中心天体,r 为轨道半径),可见人造卫星的周期和自身质量无关,只和中心天体的质量和圆周轨道半径有关.人造卫星的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等于重力,重力加速度等于向心加速度,在卫星里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因此,凡制造原理与重力有关都不能正常使用,比如水银气压计、天平、密度计、电子称、摆钟等. ⑷“双星”问题:角速度相等.2221ωR Gmr =、22121ωR Gm r =;212211R m Gm r m=ω…①;212222R m Gm r m=ω…②;R r r =+21…③;由①②③解得.§.6 第七章 机械能1. ⑴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 ⑵功(符号w )是一个标量,W=Fs cos α(α是力和位移的夹角,F 应是恒力)①如果力是直接作用在物体上,则s 为物体的位移. ②如果力是间接作用在物体上,则s 为作用点的位移.[注意]:①1J 等于1N 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1m 的位移时所做的功. ②当α=π/2时,cosα=0,W=0;当α<π/2时,cosα>0,W >0(正功;力做正功该力是动力);当α>π/2时,cosα<0,W <0(负功;力做负功该力是阻力,例:重力对球作了-6J 的功,可以说成球克服重力做了6J 的功,力对该物体做负功,通常说成物体克服力做了正功).③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拉力F 可能做正功,也可能做负功. ④向心力一定不做功(微元法).例如:摆钟重力做功,拉力不做功⑤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做功情况:可能一个正功,一个负功;可能一个负功,一个负功;可能一个正功,一个正功;可能一个不做功,一个不做功;可能一个不做功,一个负功(正功). 2. ⑴功与完成这些功的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功率. ⑵cos w P Fv tθ==(θ指F 与v 的夹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