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的蕨类植物调查
- 格式:pdf
- 大小:225.95 KB
- 文档页数:3
[收稿日期]2019-3-2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31600160).[作者简介]李健玲(1995-),女,广西贵港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植物分类学研究.*通信作者摘要:报道了广东蕨类植物一新记录科———轴果蕨科(Rhachidosoraceae ),文中提供新记录属轴果蕨属(Rhachi 鄄dosorus )的分布图以及新记录种喜钙轴果蕨(R.consimilis Ching )的形态描述和彩色照片.凭证标本存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植物标本室(CSFI ).关键词:轴果蕨科,喜钙轴果蕨,新记录科,广东中图分类号:Q94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348(2019)06-0063-03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Journal of Shaoguan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2019年6月第40卷第6期Jun.2019Vol.40No.6广东蕨类一新记录科———轴果蕨科李健玲1,严岳鸿2,宋晓飞1,吴磊1*(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湖南长沙410004;2.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上海201602)秦仁昌先生于1964年建立轴果蕨属(Rhachidosorus ),将其置于蹄盖蕨科(Athyriaceae )轴果蕨亚科,并认为该属与蹄盖蕨属(Athyrium )和双盖蕨属(Diplazium )近缘.然而,该属自建立后其分类等级和系统位置长期存在争议[1-8],例如,Kramer 和Kato (1990)将轴果蕨属并入双盖蕨属中;王玛丽等(1997)开展的叶表皮微形态研究结果支持轴果蕨为独立的属;王中仁(1997)根据染色体并结合孢子囊群特征将轴果蕨属置于蹄盖蕨亚科;Hasebe 等(1995)和Sano 等(2000)利用rbcL 基因序列和王玛丽等(2003,2004)利用trnL-F 基因序列重建的蹄盖蕨科分子系统则均支持轴果蕨属成为一独立分枝,但亲缘关系与双盖蕨属和蹄盖蕨属较疏远,等等.随着分子系统学研究的大量开展,蕨类各大类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逐渐明晰[9-10].基于前人研究成果,Christenhusz 等(2011)提出了一个新的现代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其中,轴果蕨亚科被提升至科级水平,即轴果蕨科(Rhachidosoraceae X.C .Zhang )[11],该处理得到广泛认可[12-16].目前为止,轴果蕨科仅含轴果蕨属,现已知7种,分布于日本、菲律宾、越南及印度尼西亚(见图1),我国产5种,大多分布于我国热带及亚热带地区.2016年11月作者在广东英德市开展洞穴植物调查时采集到一种轴果蕨属植物,经文献查阅及标本鉴定[17-20],确定其为喜钙轴果蕨(R.consimilis Ching),原记载分布于贵州(安顺,荔波),四川(峨眉山)和云南,轴果蕨科、属及该种均为广东首次记录[21-22],现进行报道.1轴果蕨科目前已证实轴果蕨科与蹄盖蕨科的分子亲缘关系较远[16],但二者在形态上比较相近.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叶柄基部不加厚,根状茎顶端及叶柄基部具全缘鳞片,孢子囊群与囊群盖短线形,从不弯曲成钩状、马蹄形;而后者叶柄基部有时加厚,鳞片全缘或具齿,孢子囊群形态多样,有新月形、马蹄形、肾形、圆形等,囊群盖有或无.图1轴果蕨属的地理分布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9年2喜钙轴果蕨根状茎直立或近直立,直径达3cm ;叶簇生,能育叶长达1.6m ;叶柄长达0.8m ,基部密被黄褐色披针形鳞片,上部禾秆色,光滑,直径达7mm ;叶片与叶柄近等长,三角形,先端长渐尖,下部二至三回羽状;羽片可达25对,有柄,基部两对最大,长达40cm ,宽达12cm ,阔披针形,先端长渐尖,柄长达2cm ;一回小羽片达20对,互生,长达7cm ,宽达2.5cm ,阔披针形,先端渐尖,具长尾头,两侧对称,或基部略不对称,柄长达3.5mm ,一回羽状全裂,浅羽裂的裂片以狭翅相连,或基部一回羽状;小羽片的裂片达8对,卵形或长方形,长约1cm ,宽约7mm ,圆钝头,基部不对称,上侧较宽,下侧楔形,浅羽裂;二回裂片5对以下,彼此密接,截头或圆钝头,基部上侧一片稍大.叶脉在裂片上羽状,侧脉5对以下,在基部上侧的二回裂片上常为羽状,有小脉2对,其余的分叉或单一.叶干后草质,绿色,下面色较浅,光滑.孢子囊群与囊群盖略呈新月形,生于小脉下部,紧靠二回小羽片或裂片主脉两侧,极斜向上,在裂片或二回小羽片上可达5对,囊群盖成熟时浅褐色(见图2).分布:四川(Sichuan ):峨眉山(Mount Emei );贵州(Guizhou ):安顺(Anshun ),荔波(Libo );云南(Yun ⁃nan );广东(Guangdong ):英德(Yingde ).凭证标本:广东(Guangdong Province )英德市(Yingde City )黄花镇(Huanghua Town )岩背村(Yanbei Vil ⁃lage ),生长于石灰岩山洞洞口,少见,海拔254m ,2016年11月27日,吴磊和王炳谋5609(CSFI ).2.1喜钙轴果蕨的生境特征喜钙轴果蕨的生长地为石灰岩洞口,夏季凉爽,冬季温暖,土层深厚,洞口周围生长着不少乔木树种,如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 )、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和朴树(Celtis sinensis )等,间杂生长有白皮乌口树(Tarenna depauperata )、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 )和牡荆(Vitex negundo var.cannabifolia )等灌木,其下还分布着华南楼梯草(Elatostema balansae )、赤车(Pellionia radicans )和广东耳蕨(Polystichum kwangtungense )等一些较耐阴的草本植物,藤本植物主要有无柄五层龙(Salacia sessiliflora )和龙须藤(Bauhinia championii ).2.2生物地理学意义我国南部和西南地区系我国石灰岩的主要分布区,该地区承载着丰富且复杂的植物种类,与越南北部石灰岩地区相连,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23].喜钙轴果蕨是一种适生于钙质土壤的蕨类植物,该种在广东石灰岩地区的发现,丰富了广东蕨类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为广东石灰岩植物区系与我国西南及越南北部石灰岩地区植物区系提供了新资料.从轴果蕨科的地理分布(见图1)来看,该科分布区域较广,自东北部的日本和朝鲜半岛向西南方向经我国江苏、湖南间断分布至云南西部,继续向南至越南和泰国北部,甚至零星分布至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其中以我国西南部的广西、贵州和云南交界地区分布最为丰富.广东省位于整个分布区域的中部,在该地区发现轴果蕨科植物,证实了菲律宾和我国台湾植物区系与我国西南地区丰富度中心的亲密关系.A CB 1cm 1cm A.植株;B.羽片(正面观);C.羽片(背面观,示孢子囊群)图2喜钙轴果蕨Rhachidosorus consimilis Ching in Acta.Phytotax.Sin .9(1):75.1964;Zhu et al in Wu,Fl.Yunn-anica 20:451.2006;He &Zhu in Wu,Fl.Reip.Pop.Sin .3(2):272.1999;Wang,et al in Pterid.Fl.of Guizhou :615.2001;Zhang in Lycoph.Ferns China :315.2012;He &Masahiro Kato in Fl.China 2:406.2013.64··第6期参考文献院[1]王玛丽,任毅.蹄盖蕨科植物叶表皮特征的比较形态学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1997(5):37-43.[2]Krawer K U,Kato M.The Families and Genera of Vascular Plants Vol.1[M ].Pteridophytes and Gymnosperms.Berlin:Springer,1990:130-144.[3]王中仁.蹄盖蕨科的亚科划分[J ].植物分类学报,1997(1):32-36.[4]Hasebe M,Paul G.Wolf,Kathleen M,et al.Fern phylogeny based on rbcL nucleotide sequences [J ].American Fern Journal,1995(4):134-181.[5]SANO R ,HASEBE M.Phylogeny of the lady fern group,tribe Physematieae (Dryopteridaceae),based on chloroplast rbcL gene sequences [J ].Molecular Phytogenetics and Evolution,2000(3):403-413.[6]王玛丽,陈之端,张宪春,等.蹄盖蕨科的系统发育:叶绿体DNA trnL-F 区序列证据[J ].植物分类学报,2003(5):416-426.[7]秦仁昌.关于蹄盖蕨科的一些属的分类问题[J ].植物分类学报,1964(1):41-84.[8]王玛丽,谢寅堂,赵桂仿.蹄盖蕨科的亚科划分的修订[J ].植物分类学报,2004(6):524-527.[9]刘红梅,王丽,张宪春,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研究进展:兼论国产类群的科级分类系统[J ].植物分类学报,2008(6):808-829.[10]张宪春,卫然,刘红梅,等.中国现代石松类和蕨类的系统发育与分类系统[J ].植物学报,2013(2):119-137.[11]Christenhusz M J M,Zhang X C,Schneider H.A linear sequence of extant families and genera of lycophytes and ferns [J ].Phytotaxa,2011(1):16.[12]Lindsay S,Middliton D J,Suksathan P.A new species of Rhachidosorus (Rhachidosoraceae ),a genus new to Thailand [J ].Thai Forest Bulletin (Botany),2012(40):102-104.[13]Larsson A.Systematics of Woodsia:Ferns,bioinformatics and more [D ].Uppsala :Universitatis Upsaliensis,2014:36.[14]Lehnert M,Krug M,Kessler M.A review of symbiotic fungal endophytes in lycophytes and ferns-a global phylogenetic and e ⁃cological perspective [J ].Symbiosis,2017(2):77-89.[15]Wearn J A,Chase M W,Mabberley D J,et al.Utilizing a phylogenetic plant classification for systematic arrangements in botanic gardens and herbaria [J ].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2013(2):127-141.[16]The Pteridophyte Phylogeny Group.A community-derived classification for extant lycophytes and ferns [J ].Journal of Systemat ⁃ics and Evolution,2016(6):563-603.[17]朱维明,和兆荣.中国植物志(第3卷2分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67-273.[18]吴德邻.广东植物志(第七卷)[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6:139-140.[19]He Z R,Kato M.Flora of China (Vol.2)[M ].Beijing:Science Press,2013:405-407.[20]张宪春.中国石松类和蕨类植物[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14-315.[21]王瑞江.广东维管植物多样性编目[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7:372.[22]Christenhusz M J M,Zhang X C,Schneider H.A linear sequence of extant families and genera of lycophytes and ferns [J ].Phy ⁃totaxa,2011(1):7-54.[23]Wu L ,Tong Y ,Pan B ,et al.Spiradiclis glabra sp.nov.(Rubiaceae)from limestone areas in Guangdong,China [J ].Nordic Journal of Botany,2016(6):718-721.Rhachidosoraceae —A New Recorded Family of Ferns from Guangdong LI Jian-ling 1,YAN Yue-hong 2,SONG Xiao-fei 1,WU Lei 1*(1.College of Forestry,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Changsha 410004,Hunan,China;2.Shanghai Chenshan Botanical Garden and Shanghai Chenshan Plant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Shanghai 201602,China )Abstract:Rhachidosoraceae is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as a new recorded family of ferns from Guangdong Province,China.Distribution diagram of Rhachodosorus and morphological description and color pictures of R.consimilis Ching are provided.The voucher specimens are deposited in Herbarium of Central South Forestry In ⁃stitute (CSFI )Hunan Province.Key words:Rhachidosoraceae ;Rhachidosorus consimilis ;new recorded family;Guangdong(责任编辑:闫文龙)李健玲,等:广东蕨类一新记录科———轴果蕨科65··。
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的蕨类植物调查
曹照忠;王发国;叶育石;叶华谷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8(036)018
【摘要】对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蕨类植物调查,结果表明,共有蕨类植物190种,隶属于43科83属,优势成分以水龙骨科、鳞毛蕨科、铁角蕨科、金星蕨科等系统演化上较高级的类群为主.
【总页数】3页(P7629-7631)
【作者】曹照忠;王发国;叶育石;叶华谷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广州,51065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广州,510650;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广州,510650;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广州,5106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2.35
【相关文献】
1.广东乡土野生观赏蕨类植物调查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J], 王发国;陈红锋;邢福武
2.桐柏高乐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调查研究 [J], 秦涛;王红刚;张玫;张吉贵
3.仰天山蕨类植物调查分析 [J], 高成香;马成亮
4.桐柏高乐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调查研究 [J], 秦涛;王红刚;张玫;张吉贵;
5.云和梯田湿地公园观赏蕨类植物调查研究 [J], 吴丽萍,刘建灵,许静,华美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巢蕨-花木百科
巢蕨介绍巢蕨 (Neottopteris nius(L.)J. Sm) 科属:
铁角蕨科
别名:
山苏花台湾山苏花
形态特征:
附生或生于岩石上。
根状茎粗短,直立,木质,深褐色。
叶簇生,灰绿色,叶片为阔披针形,长95~115cm,中部最宽处为9~15cm,全缘并有软骨质的边,叶纸质,两面均光滑。
孢子囊群线形,生于小脉上侧边,囊群盖线形,淡棕色,厚膜质,全缘,宿存。
分布与习性:
原产中国台湾及热带潮湿地区,分布于中国云南、广东、广西、海南。
东南亚、澳洲及非洲东部也有分布。
喜温暖湿润气候。
适生温度为20~30℃,气温低于13℃,生于停滞。
繁殖与栽培:
暂无
应用:
园林用于附生或吊挂观赏用。
图片:。
广东蕨类植物新资料作者:严岳鸿, 马其侠, 邢福武, YAN Yue-Hong, MA Qi-Xia, XING Fu-Wu作者单位:严岳鸿,YAN Yue-Hong(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州,510650;湖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湘潭,411201), 马其侠,邢福武,MA Qi-Xia,XING Fu-Wu(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州,510650)刊名:植物研究英文刊名: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年,卷(期):2007,27(3)被引用次数:4次1.Dunn S T;Tutcher W J Flora of Kwangtung and Hongkong(China) 19122.侯宽昭广州植物志 19563.廖文波;张宏达广东蕨类植物区系的特点[期刊论文]-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994(03)4.严岳鸿广东及香港的蕨类植物物种多样性与保育 20045.《湖南植物志》编辑委员会湖南植物志(1) 20046.林英江西植物志 19937.董仕勇海南岛蕨类植物的分类、区系地理与保育[学位论文] 20048.王培善;王筱英贵州蕨类植物志 20039.Kung H S Flora of Sichuan(6) 198810.Kuo C M Taxonomy and phytogeography of Taiwanese pteridophytes 198511.周厚高;黎桦;黄玉源广西蕨类植物概览 200012.Iwatsuki K Ferns and fern allies of Japan 199213.Tu Khuyettucvat Loatu;Hoa-Canh-roi den ho Dau An illustrated flora of Vietanam (1) 199914.秦仁昌;王铸豪海南岛的蕨类植物资料补篇 1964(04)15.秦仁昌中国蕨类植物图谱 193716.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 200017.黄勇进;敖惠修广东清远飞来峡的蕨类植物区系及资源开发 1994(03)18.缪汝槐;廖文波;黄伟结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 20031.周劲松.严岳鸿.何祖霞.邢福武广东省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期刊论文]-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0(3)2.徐永福.喻勋林.朱志平广东同乐大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生态分布研究[期刊论文]-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0(3)3.徐永福.张灿明.喻勋林广东同乐大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分析[期刊论文]-广东林业科技 2010(5)4.谌洋.张孟羽中国观赏蕨类资源及其园林应用研究[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11(19)本文链接:/Periodical_zwyj200703002.aspx。
第50卷第3期2023年9月福建林业科技Jour of Fujian Forestry Sci and Tech Vol.50 No.3Sep.,2023doi:10.13428/ki.fjlk.2023.03.015广东桫椤科植物分布及生境类型范剑明,陈新强,谢金兰,黄锦荣,刘 丽,朱昔娇,张冬生(广东省(梅州)区域性林业试验中心、梅州市农林科学院林业研究所、广东省林下特色资源(梅州)开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梅州514011)摘要:于2021—2022年,采用野外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中国植物物种名录》(2022版),对桫椤科植物在广东的地理分布、分布特征、生境类型和分布区划分进行探讨。
结果表明,广东省桫椤科植物共3属10种,约占我国总种数的56%。
其中,桫椤、大叶黑桫椤、黑桫椤为广布种,广泛分布于广东省内;粗齿桫椤、小黑桫椤主要分布在粤北地区;结脉黑桫椤主要分布在粤中及粤西地区;平鳞黑桫椤主要分布在粤中地区;中华桫椤和白桫椤仅分布于云开山脉;笔筒树为栽培种,主要分布于广州、深圳和从化。
桫椤科植物在广东垂直分布范围约为海拔85—1300m。
桫椤科在广东分布的植被类型可分为: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其地理分布可划分为4个区,分别为粤西、粤北、粤东、粤中地区,其中粤西和粤北地区桫椤科分布种类最丰富。
关键词:桫椤科;地理分布;生境类型;广东省中图分类号:Q948.2;Q94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51(2023)03-0074-07Distribution and Habitat Types of Cyatheaceae in GuangdongFAN Jianming ,CHEN Xinqiang ,XIE Jinlan ,HUANG Jinrong ,LIU Li ,ZHU Xijiao ,ZHANG Dongsheng (Guangdong Province (Meizhou )regional Forestry Experimental Center ,Forestry Research Institute ,Mei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Guangdo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Meizhou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Forest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Meizhou 514011,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From 2021to 2022,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habitat types and distribution area division of Cyatheaceae plants in Guangdong were discuss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ist of Plant Species in China (2022)by combining field survey and consulting relevant dat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3genera and 10species of Cyatheaceae in Guangdong Prov⁃ince,accounting for 56%of the total species in China.Among them,Alsophila spinulosa ,A .gigantea and Gymnosphaera podophylla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Guangdong;A .denticulata and G .metteniana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northern Guangdong;G .bonii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central and western Guangdong;G .henryi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central Guangdong;A .costularia and Sphaeropteris brunoniana are only distributed in Yunkai Mountains;S .lepifera is a cultivated species,mainly distributed in Guangzhou,Shenzhen and Conghua.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range of Cyatheaceae in Guangdong is about 85—1300m above sea level.The vegetation types of Cyatheaceae in Guangdong can be divided into tropical monsoon forest,subtropical evergreen monsoon forest,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and valley rain forest.Its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regions:western Guangdong,northernGuangdong,eastern Guangdong and central Guangdong,of which western and northern Guangdong have the most abundant species of Cyatheaceae.Keywords :Cyatheaceae;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habitat type;Guangdong Province 桫椤科(Cyatheaceae)是蕨类植物中非常独特的一个群体,具有乔木状高大、直立的茎,被称为树蕨。
乳源县野生观赏植物资源
黄光荣
【期刊名称】《广东园林》
【年(卷),期】1992(000)001
【摘要】乳源省位于韶关市西北38公里、地处北纬24°47′、东经113°16′年平均气温19.8℃,年降雨量1752毫米。
本县多中山山地,地形西北高,东南较低,有海拔1902米的全省最高峰,以及地下森林全县森林面积有210多万亩。
野生园林观赏植物资源相当丰富,从高山傲雪挺拔的广东五针松到丘陵满山怒放的杜鹃花都是园林配置的优良品种.现就从
【总页数】3页(P39-41)
【作者】黄光荣
【作者单位】韶关市盆景协会;会员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3
【相关文献】
1.遂昌县白马山森林公园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J], 郑素云;张川英
2.永嘉县四海山森林公园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与利用 [J], 潘柏青
3.平阳县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J], 梁劲松
4.富顺县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及数量化评价 [J], 罗丽;戴小会
5.天台县忍冬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J], 张伟;李国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蕨类植物的调查报告关于蕨类植物的调查报告一、研究背景:蕨类(Fern)是泥盆纪时期的低地生长木生植物的总称。
它们需要水分作为再生循环的一部分,且从此开始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种类,在今日仍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
蕨类植物门是植物界中的一门,约有两万个左右的物种,属于维管束植物。
蕨类植物(羊齿类植物)比起较原始的石松门多了真正的叶子,但比起较进化的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则缺少了种子。
和所有的维管植物一样,蕨类植物有着一个世代交替的生命周期,由双套的孢子体和单套的配子体两者循环著。
和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不同的,配子体是一游离的器官。
就一般的印象而言,蕨类植物是生长在阴暗潮湿的林地角落里,但其实蕨类植物可以生长的栖地范围要比这多出许多,亦有居住在高海拔的山区、干燥的沙漠岩地、水里或原野等地区的物种。
蕨类植物一般认为大多生长在特定的边缘地带,通常是在环境限制了种子植物兴盛的地方。
但某些蕨类植物却是这世上最烦人的杂草,包括生长在英国高地的蕨属或生长在赤道附近湖泊的满江红属,两者都形成了广泛且具侵略性的领域。
蕨类植物的栖地主要有四种特定的类型:湿暗的森林、岩地的裂缝,尤其是可以挡住全部太阳的地方、泥塘和沼泽等酸性湿地、以及赤道的树上,其中许多物种为附生植物。
许多蕨类植物和具有菌根的菌类有着关连性。
许多蕨类植物只生长在特定的酸碱值下,如海金沙只生长在潮湿且强酸性的土地上,而球茎冷蕨则只生长在石灰岩上。
因此,了解这些随处可见的“杂草”,可以使我们知道蕨类植物在人类经济生活中的价值以及在自然界中的意义。
二、活动目标本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了解研究蕨类植物的品种、生境、繁殖方式及蕨类在生态系统的作用和经济价值。
促使我们对这种植物有所了解,使我们能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培养我们辨别蕨类植物的能力。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整个过程介绍、实验步骤、原理、结果、分析)1、组织进行上网查阅资料,了解蕨类植物的品种、生长环境、繁殖方式、特征及实用价值;同时制定研究的方向和和预期达到的效果。
乳源南水湖国家湿地公园观赏蕨类植物调查及其开发利用研究卢舒;周健;吴永彬【摘要】采用线路调查法对乳源县南水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观赏蕨类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南水湖国家湿地公园共有观赏蕨类植物30科53属108种。
对乳源湿地公园观赏蕨类植物的应用和开发前景进行了讨论,并推荐一些乡土蕨类应用于园林观赏与绿化中。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using route survey method, there are 108 species of wild ornamental ferns, belonging to 30 families and 53 genera in NanShui Lake National Wetland Park. The prospect of applica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ornamental ferns in NanShui Lake National Wetland Park is discussed, and some native ferns are recommended to be applied in landscape virescence.【期刊名称】《广东园林》【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4页(P54-57)【关键词】南水湖湿地公园;观赏蕨类;调查;应用【作者】卢舒;周健;吴永彬【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8观赏蕨类已成为观赏植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千姿百态的叶形、叶姿和青翠碧绿的色彩,使人赏心悦目,其叶背面孢子囊奇特、鳞片多样,已成为园林植物中的一支奇葩,在室内园艺、庭院绿化、插花和工艺品制作等方面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
中国蕨类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及区系特征中国蕨类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及区系特征导言:中国地域广阔,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蕨类植物是其中重要的一类,其分布区类型和区系特征对于理解中国自然生态环境及其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国蕨类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及其区系特征,并分享个人对该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1. 中国蕨类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中国境内的蕨类植物属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根据分布区类型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1 热带分布区中国南部的广东、海南、云南等地是中国主要的热带分布区。
这些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发达。
在这些地区,大量的热带蕨类植物属分布,并且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
热带分布区的蕨类植物以蕨类植物科为主,包括蕨科、水龙骨科等。
1.2 亚热带分布区中国东南部的福建、台湾、江浙沪等地是中国的亚热带分布区。
这些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冬季较短,夏季炎热潮湿。
亚热带分布区的蕨类植物以蕨类植物科为主,包括蕨科、水龙骨科等。
1.3 温带分布区中国北方的河南、山东、河北等地是中国的温带分布区。
这些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季较寒冷,夏季较炎热。
温带分布区的蕨类植物以多年生蕨类植物为主,包括蕨科、水龙骨科等。
2. 中国蕨类植物属的区系特征中国的蕨类植物属区系特征丰富多样,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特点。
2.1 物种丰富度高中国是世界上蕨类植物物种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超过1000多个属,3000多个种。
这与中国广阔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密切相关。
物种丰富度的高低对于研究中国蕨类植物区系特征至关重要。
2.2 物种分布格局复杂中国蕨类植物的物种分布格局复杂多样。
这与中国地域辽阔、气候环境的差异有关。
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蕨类植物属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
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物种分布主要以热带性和亚热带性的物种为主,而温带地区的物种分布则以温带性的物种为主。
2.3 物种多样性的高峰区中国蕨类植物具有一些物种多样性的高峰区,即物种丰富度较高的特定地理区域。
广东西部云开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多样性调查韦灵灵;陈珍传;董仕勇【摘要】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结果表明,云开山自然保护区共有185种蕨类植物,其中10种为广东新分布:中华桫椤(Alsophila costularis)、白桫椤(Sphaeropteris brunoniana)、有刺风尾蕨(Pteris setulosacostulata)、禾秆亮毛蕨(Acystopteris tenuisecta)、高大短肠蕨(Allantodia muricata)、细裂铁角蕨(Asplenium tenuifolium)、无盖肉刺蕨(Nothoperanema shikokianum)、蓝色鳞毛蕨(Dryopteris polita)、云南舌蕨(Elaphoglossum yunnanense)和黑鳞剑蕨(Loxogramme assimilis).该地蕨类植物区系主要由亚洲热带亚热带分布和东亚分布成分(各占约37%的种类)构成,以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和铁角蕨科(Aspleniaceae)的植物最为丰富,包含13种中国特有种但缺乏本地特有成分.垂直分布的统计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植物(143种)生活在海拔900~1300m的常绿阔叶林下,局限分布于海拔800m以下的植物有15种,而局限分布于海拔1400~1700 m的植物有23种.该地的珍稀蕨类植物有马尾杉(Phlegmariurus phlegmaria)、华南马尾杉(P.austrosinicu)、薄叶阴地蕨(Scep tridium daucifolium)、小黑桫椤(Gymnosphaera metteniana)、中华桫椤、白桫椤、长柄车前蕨(Antrophyum obovatum)、黑鳞复叶耳蕨(Arachniodes nigrospinosa)、两广鳞毛蕨(Dryopteris liangkwangensis)、云南舌蕨、燕尾蕨(Cheiropleuria bicuspis)、锯蕨(Micropolypodium okuboi)和穴子蕨(Prosaptia urceolaris).【期刊名称】《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年(卷),期】2011(019)004【总页数】10页(P303-312)【关键词】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垂直分布;新记录;云开山【作者】韦灵灵;陈珍传;董仕勇【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州 510650;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深圳仙湖植物园,广东深圳 518004;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州 5106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565云开山脉位于广西东南部与广东西南部,以大田顶为最高峰(海拔1704 m),地势由中央向外周逐级递降为低山、丘陵、平原和台地,向北与南岭山地(最高峰石坑崆海拔1902 m)以珠江流域相隔,向南隔雷州半岛和琼州海峡与海南岛(最高峰五指山1867 m)相望。
苏铁蕨在广东的分布概况及其中药饮片溯源分析
陶文琴;缪绅裕
【期刊名称】《广西林业科学》
【年(卷),期】2024(53)2
【摘要】为给苏铁蕨(Brainea insignis)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采用样线法对广东省内的苏铁蕨种群进行较全面的野外调查,测定稳定碳和氮同位素比值及碳和氮含量,对其中药饮片进行初步溯源。
结果表明,苏铁蕨在广东主要分布在北江以东的惠州市、河源市、梅州市和深圳市;在北江以西分布较少;苏铁蕨分布点纬度为22°36'~24°39'N,经度为112°35'~116°48'E,海拔高度为26~706 m。
2批次中药饮片的初步溯源结果显示,这些中药饮片可能源自广东罗浮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广东惠东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广东和平黄石坳省级自然保护区。
【总页数】6页(P191-196)
【作者】陶文琴;缪绅裕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8.15
【相关文献】
1.苏铁蕨多糖的提取及其组分分析
2.深圳市径心水库区苏铁蕨群落结构特征及演替分析
3.深圳马峦山及其邻近山地苏铁蕨群落特征分析
4.苏铁蕨中脂溶性成分的提取及GC-MS分析
5.苏铁与苏铁蕨的差异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东蕨类一新记录科——轴果蕨科LI Jian-ling;YAN Yue-hong;SONG Xiao-fei;WU Lei【摘要】报道了广东蕨类植物一新记录科——轴果蕨科(Rhachidosoraceae),文中提供新记录属轴果蕨属(Rhachi-dosorus)的分布图以及新记录种喜钙轴果蕨(R.consimilis Ching)的形态描述和彩色照片.凭证标本存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植物标本室(CSFI).【期刊名称】《韶关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40)006【总页数】3页(P63-65)【关键词】轴果蕨科;喜钙轴果蕨;新记录科;广东【作者】LI Jian-ling;YAN Yue-hong;SONG Xiao-fei;WU Lei【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秦仁昌先生于1964年建立轴果蕨属(Rhachidosorus),将其置于蹄盖蕨科(Athyriaceae)轴果蕨亚科,并认为该属与蹄盖蕨属(Athyrium)和双盖蕨属(Diplazium)近缘.然而,该属自建立后其分类等级和系统位置长期存在争议[1-8],例如,Kramer和 Kato(1990)将轴果蕨属并入双盖蕨属中;王玛丽等(1997)开展的叶表皮微形态研究结果支持轴果蕨为独立的属;王中仁(1997)根据染色体并结合孢子囊群特征将轴果蕨属置于蹄盖蕨亚科;Hasebe等(1995)和Sano等(2000)利用rbcL基因序列和王玛丽等(2003,2004)利用trnL-F 基因序列重建的蹄盖蕨科分子系统则均支持轴果蕨属成为一独立分枝,但亲缘关系与双盖蕨属和蹄盖蕨属较疏远,等等.随着分子系统学研究的大量开展,蕨类各大类群间的系统发育关系逐渐明晰[9-10].基于前人研究成果,Christenhusz等(2011)提出了一个新的现代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其中,轴果蕨亚科被提升至科级水平,即轴果蕨科(Rhachidosoraceae X.C.Zhang)[11],该处理得到广泛认可[12-16].目前为止,轴果蕨科仅含轴果蕨属,现已知7种,分布于日本、菲律宾、越南及印度尼西亚(见图1),我国产5种,大多分布于我国热带及亚热带地区.2016年11月作者在广东英德市开展洞穴植物调查时采集到一种轴果蕨属植物,经文献查阅及标本鉴定[17-20],确定其为喜钙轴果蕨(R.consimilis Ching),原记载分布于贵州(安顺,荔波),四川(峨眉山)和云南,轴果蕨科、属及该种均为广东首次记录[21-22],现进行报道.1 轴果蕨科目前已证实轴果蕨科与蹄盖蕨科的分子亲缘关系较远[16],但二者在形态上比较相近.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叶柄基部不加厚,根状茎顶端及叶柄基部具全缘鳞片,孢子囊群与囊群盖短线形,从不弯曲成钩状、马蹄形;而后者叶柄基部有时加厚,鳞片全缘或具齿,孢子囊群形态多样,有新月形、马蹄形、肾形、圆形等,囊群盖有或无.图1 轴果蕨属的地理分布2 喜钙轴果蕨根状茎直立或近直立,直径达3 cm;叶簇生,能育叶长达1.6 m;叶柄长达0.8 m,基部密被黄褐色披针形鳞片,上部禾秆色,光滑,直径达7 mm;叶片与叶柄近等长,三角形,先端长渐尖,下部二至三回羽状;羽片可达25对,有柄,基部两对最大,长达40 cm,宽达12 cm,阔披针形,先端长渐尖,柄长达2 cm;一回小羽片达20对,互生,长达7 cm,宽达2.5 cm,阔披针形,先端渐尖,具长尾头,两侧对称,或基部略不对称,柄长达3.5 mm,一回羽状全裂,浅羽裂的裂片以狭翅相连,或基部一回羽状;小羽片的裂片达8对,卵形或长方形,长约1 cm,宽约7 mm,圆钝头,基部不对称,上侧较宽,下侧楔形,浅羽裂;二回裂片5对以下,彼此密接,截头或圆钝头,基部上侧一片稍大.叶脉在裂片上羽状,侧脉5对以下,在基部上侧的二回裂片上常为羽状,有小脉2对,其余的分叉或单一.叶干后草质,绿色,下面色较浅,光滑.孢子囊群与囊群盖略呈新月形,生于小脉下部,紧靠二回小羽片或裂片主脉两侧,极斜向上,在裂片或二回小羽片上可达5对,囊群盖成熟时浅褐色(见图2).分布:四川(Sichuan):峨眉山(Mount Emei);贵州(Guizhou):安顺(Anshun),荔波(Libo);云南(Yunnan);广东(Guangdong):英德(Yingde).凭证标本:广东(Guangdong Province)英德市(Yingde City)黄花镇(Huanghua Town)岩背村(Yanbei Village),生长于石灰岩山洞洞口,少见,海拔254 m,2016年11月27日,吴磊和王炳谋5609(CSFI).2.1 喜钙轴果蕨的生境特征喜钙轴果蕨的生长地为石灰岩洞口,夏季凉爽,冬季温暖,土层深厚,洞口周围生长着不少乔木树种,如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和朴树(Celtis sinensis)等,间杂生长有白皮乌口树(Tarenna depauperata)、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和牡荆(Vitex negundo var.cannabifolia)等灌木,其下还分布着华南楼梯草(Elatostema balansae)、赤车(Pellionia radicans)和广东耳蕨(Polystichum kwangtungense)等一些较耐阴的草本植物,藤本植物主要有无柄五层龙(Salacia sessiliflora)和龙须藤(Bauhinia championii).2.2 生物地理学意义我国南部和西南地区系我国石灰岩的主要分布区,该地区承载着丰富且复杂的植物种类,与越南北部石灰岩地区相连,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23].喜钙轴果蕨是一种适生于钙质土壤的蕨类植物,该种在广东石灰岩地区的发现,丰富了广东蕨类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为广东石灰岩植物区系与我国西南及越南北部石灰岩地区植物区系提供了新资料.从轴果蕨科的地理分布(见图1)来看,该科分布区域较广,自东北部的日本和朝鲜半岛向西南方向经我国江苏、湖南间断分布至云南西部,继续向南至越南和泰国北部,甚至零星分布至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其中以我国西南部的广西、贵州和云南交界地区分布最为丰富.广东省位于整个分布区域的中部,在该地区发现轴果蕨科植物,证实了菲律宾和我国台湾植物区系与我国西南地区丰富度中心的亲密关系.图2 喜钙轴果蕨Rhachidosorus consimilis Ching inActa.Phytotax.Sin.9(1):75.1964;Zhu et al in Wu,Fl.Yunn-anica20:451.2006;He&Zhu in Wu,Fl.Reip.Pop.Sin.3(2):272.1999;Wang,et al in Pterid.Fl.of Guizhou:615.2001;Zhang in Lycoph.FernsChina:315.2012;He&Masahiro Kato in Fl.China 2:406.2013.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王玛丽,任毅.蹄盖蕨科植物叶表皮特征的比较形态学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1997(5):37-43.[2]Krawer K U,Kato M.The Families and Genera of Vascular Plants Vol.1[M].Pteridophytes and Gymnosperms.Berlin:Springer,1990:130-144.[3]王中仁.蹄盖蕨科的亚科划分[J].植物分类学报,1997(1):32-36.[4]Hasebe M,Paul G.Wolf,Kathleen M,et al.Fern phylogeny based on rbcL nucleotide sequences[J].American Fern Journal,1995(4):134-181.[5]SANO R,HASEBE M.Phylogeny of the lady fern group,tribePhysematieae(Dryopteridaceae),based on chloroplast rbcL gene sequences[J].Molecular Phytogenetics and Evolution,2000(3):403-413.[6]王玛丽,陈之端,张宪春,等.蹄盖蕨科的系统发育:叶绿体 DNA trnL-F 区序列证据[J].植物分类学报,2003(5):416-426.[7]秦仁昌.关于蹄盖蕨科的一些属的分类问题[J].植物分类学报,1964(1):41-84.[8]王玛丽,谢寅堂,赵桂仿.蹄盖蕨科的亚科划分的修订[J].植物分类学报,2004(6):524-527. [9]刘红梅,王丽,张宪春,等.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研究进展:兼论国产类群的科级分类系统[J].植物分类学报,2008(6):808-829.[10]张宪春,卫然,刘红梅,等.中国现代石松类和蕨类的系统发育与分类系统[J].植物学报,2013(2):119-137.[11]Christenhusz M J M,Zhang X C,Schneider H.A linear sequence of extant families and genera of lycophytes and ferns[J].Phytotaxa,2011(1):16.[12]Lindsay S,Middliton D J,Suksathan P.A new species of Rhachidosorus (Rhachidosoraceae),a genus new to Thailand[J].Thai Forest Bulletin(Botany),2012(40):102-104.[13]Larsson A.Systematics of Woodsia:Ferns,bioinformatics and more[D].Uppsala:Universitatis Upsaliensis,2014:36.[14]Lehnert M,Krug M,Kessler M.A review of symbiotic fungal endophytes in lycophytes and ferns-a global phylogenetic and ecological perspective[J].Symbiosis,2017(2):77-89.[15]Wearn J A,Chase M W,Mabberley D J,et al.Utilizing a phylogenetic plant classification for systematic arrangements in botanic gardens and herbaria[J].Botan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2013(2):127-141.[16]The Pteridophyte Phylogeny Group.A community-derived classification for extant lycophytes and ferns[J].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2016(6):563-603. [17]朱维明,和兆荣.中国植物志(第3卷2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67-273. [18]吴德邻.广东植物志(第七卷)[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6:139-140.[19]He Z R,Kato M.Flora of China(Vol.2)[M].Beijing:Science Press,2013:405-407. [20]张宪春.中国石松类和蕨类植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314-315.[21]王瑞江.广东维管植物多样性编目[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7:372.[22]Christenhusz M JM,Zhang X C,Schneider H.A linear sequence of extant families and genera of lycophytes and ferns[J].Phytotaxa,2011(1):7-54.[23]Wu L,Tong Y,Pan B,et al.Spiradiclis glabra sp.nov.(Rubiaceae)from limestone areas in Guangdong,China[J].Nordic Journal of Botany,2016(6):718-721.。
调查报告:蕨类植物
引言:
蕨类植物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蕨类植物生长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蕨类植物在当地的资源状况和利用情况,为保护和开发蕨类植物资源提供依据和参考。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大量的相关数据。
问卷调查的对象为当地群众和蕨类植物相关从业人员,包括农民、采摘者、药材商和餐饮业主等。
实地调查的区域范围包括了当地的山区、湿地、林区和农村。
调查结果:
1.资源状况
本地区的蕨类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种类上千,其中较为常见的有蕨菜、蕨根、薯蕨等。
野生蕨类植物主要分布在山区和湿地,数量较多。
同时,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人工栽培的蕨类植物。
2.利用情况
本地区的蕨类植物主要用于食用、药用和观赏等方面。
其中,食用蕨菜是当地的传统美食之一,其营养价值极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蕨根主要用于制作蕨粉和蕨饼等;薯蕨则主要用于药用,有清热解毒和消肿止痛等功效。
同时,蕨类植物的观赏价值也逐渐被人们所认可。
3.存在的问题
尽管本地区的蕨类植物资源丰富,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野生蕨类植物的过度采摘已经导致其数量锐减;另一方面,对蕨类植物所需的生境的破坏和污染也使得其生长环境受到影响。
结论:
本地区的蕨类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保护野生蕨类植物的重要性,注重人工栽培,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推动蕨类植物的良性发展。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第二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导学案学习目标:(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2)说出主要的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来源和缺乏症状。
(3)加深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处理数据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
(4)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观点。
学习重点:学习目标(1).(2).(3)学习难点: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对探究数据的处理。
1.食物中含有的六类营养物质分别是:。
2.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人体中的作用是:。
3. 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
4.人体缺铁时,会患,缺钙会患。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食物不但使我们有饱腹的感觉,还能为我们的身体提供各种营养物质,你能说出常吃的食物并说出这些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吗?资料分析:(课本第19页).思考:(课本上的讨论问题)一、糖类、脂肪、蛋白质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
那么,人体细胞生活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来自哪里呢?(阅读课本19页内容,思考并完成)1.(记忆)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既是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
2.糖类、脂肪、蛋白质有什么作用?哪些食物中含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比较多?3.我们怎么能证明食物中含有能量?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1)提出问题:(2)做出假设:(3)设计实验方案:(4)实施方案(5)得出结论:二、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也是人体必需的三类营养物质,尤其是水,占到体重的60℅~70℅,那么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在人体中分别有什么作用呢?阅读课本22~24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水的作用(背下后默写):2.几种无机盐的缺乏症和食物来源:(注:将黑体字部分记下来)无机盐的种类缺乏时的症状食物来源含钙的无机盐儿童:佝偻病;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含磷的无机盐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等含铁的无机盐缺铁性贫血含碘的无机盐地方性甲状腺肿(微量)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含锌的无机盐(微量)3.几种维生素的缺乏症和食物来源(填写完整后,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