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 格式:doc
- 大小:17.72 KB
- 文档页数:6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意义重大,它落实素质教育情况如何,不仅对初中语文教学的自身质量产生影响,而且关系到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摆在每一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笔者试以自己对素质教育理论学习心得及结合多年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活动,谈一谈对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一、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树立素质教育思想作为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这样一来的观念:人人应当学习语文,人人应该学好语文。
因为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在每个人生活中必不可少,所以我们既不能把语文教学单纯地为升学服务,大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负担,妨碍学生的全面提高和全面发展,也不能单纯地为培养少数几个”尖子”,让大部分学生成为陪读者,而应把语文教学的主要精力,投入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让全体学生都能学,都会学,让每个学生都具备基本的语文素质。
这种“一切为了学生学好语文”与“为了一切学生学好语文”的素质教育观念的树立至关重要,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1.制订好能为全体学生接受的教学目标。
要使每个学生都喜欢语文,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的可接受性。
要使学生学得会,能掌握,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明确学习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
目标的制定要有层次性,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和提高。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这方面做得较好,教学目标制定就鲜明地体验了上述思想。
这样教与学目的性明确,可操作性强,贴近学生实际,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基本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
当然,教师还可以针对个别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目标作适当、灵活调整,降低或提高要求。
2.要重视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在实施素质教育时,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要及时了解教学效果,通过效果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的动态过程。
教师了解、收集教学效果的信息,可用个别谈话、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单元测试等方法。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因为它包括了语言文字知识(如语音、文字、语法、修辞、逻辑等)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实践活动,并创造语文实践活动成果(如思维、写作、演讲、交际等)的训练内容,是一门分支广、范围宽、实践性强的综合学科,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外,还参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素质探索、审美、创造能力、人格情操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语文学科的教学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为己任的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动性,有目的有系统地给予学生有关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指导,即根据教材,不但教给学生语言文字知识,让学生掌握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践活动的方法的因素,使学生的听、说、读、写、想的能力都得到全面的训练,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欲望,真正会学、会探究、会从事有关语文的思维和实践,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质和能力的自我发展。
其次,语文学科的特质决定了它担负起培养学生高尚审美情趣的任务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学作品都体现着作者独特的审美理想、审美视野和艺术品格,创作中都对自然与生活的美质进行一番独到的选择和刻意的加工,创造出超现实和自然的艺术美,学生常能从发现和体验自己日常生活中没有的或忽略了美的事物,并为之感动和兴奋,受之震憾和启迪,有的甚至出现创造艺术美的冲动,这无疑是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了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语文学科的教学与学生的艺术审美素质培养的天然结合,是别的学科无法替代的。
再次,语文学科的特质使思想品德素质教育得以潜移默化的进行语文教材收辑的文章均是典范的文章,不仅以情感人,而且以理服人,文道结合。
教材中的文章大都凝聚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深沉思考和真知灼见,体现着作者的理想指向。
另外,许多作者的生平轶事,文章对广阔社会生活(历史的、现实的)的艺术再现,更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爱国主义与奉献、坚韧、求实、自强不息精神教育的好材料。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
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
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探讨学生素质在语文学科教学的导、学机制的渗透是很有必要的。
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因为它包括了语言文字知识(如语音、文字、语法、修辞、逻辑等)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实践活动,并创造语文实践活动成果(如思维、写作、演讲、交际等)的训练内容,是一门分支广、范围宽、实践性强的综合学科,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外,还参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素质探索、审美、创造能力、人格情操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切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呢?一、面向全体学生,尊重、热爱、理解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不但体现在讲授知识提高全体学生的学生成绩上,而且教师要从思想上尊重热爱、理解学生,要把尊重儿童作为教育的第一原则。
为了实践这一观点我在课堂上采用师生双向合作共同参与课堂,追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的教学效果。
例如讲七年级课文《皇帝的新装》时,我利用电教手段调动每一个学生,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堂,课堂板书学生写的占多数。
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角色由学生自己来扮。
旁白让学生每人一段轮流读下去。
一堂课学生表演的时间占一半以上,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了出来,他们精彩纷呈的出色表演,赢得了所有听课教师的肯定。
这样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每一个学生自然把提高自己的素质当成自己的一种需要,学生们潜在的灵性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尊重、热爱、理解学生应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上,要爱孩子,要从每一件细微的小事入手,多给孩子一些关爱,多一点鼓励,少一些责备,多一点理解,少一些训斥。
如在填写每学期的年终评语时,我总是先从后进生写起,让学生从评语中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能抬起头来学习。
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语文教育是中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一、课程设置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
首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可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因此,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等。
其次,应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教育的结合。
语文是一门文化载体,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使命所在。
但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对当代文学和现实社会问题的思考能力。
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授一些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批判精神,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能力。
二、教学方法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首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该摆正自己的角色定位,从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索和自主学习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评价体系要实施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也至关重要。
传统的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检测,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因此,应建立起更加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
首先,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学科素养。
除了对学生语文知识掌握的评价外,还应注重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文化素养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评价。
其次,要注重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怎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一、注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思想引领风帆,人文塑造情怀,二者皆有利于发挥语文课堂的育人价值。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的通知中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育人方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这就需要语文课堂改革和思考育人方式的转变,重视语文课堂的思想和启迪作用,为全面发展做好思想引领。
(一)良好思想促进人文素养发展在此之前教育部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构建体现先进教育思想理念的、开放兼容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
而语文是最基础的母语,国人对母语有天然的热爱。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母语的引导者,在语文课堂上可以横向拓展语文教学内容的覆盖面,不能局限于对每一篇课文内容、结构、思路段落大意等问题的分析,还要更多地去引导学生对文中所涉及的文化现象、表达的人文思想等方面进行诸多的引导,让学生形成深入的思考。
在和学生一起学习《范进中举》这篇课文时,了解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封建社会给知识分子带来的精神摧残后,还引导学生对比了解我们当下的教育制度的优越性。
现在选拔人才的制度更宽泛也更先进,在坚持政治立场坚定,导向正确的前提下,可以有更多选择的自由。
选拔人才的途径也更广泛,除了文化课的成绩还有特长生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当下国家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通过读书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多的出路。
所以在学习了《范进中举》这篇课文后,学生也有了自己的思考,明白现在身处大有可为的时代,路更多但也要更加地积极向上。
除此之外,经常给学生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引领学生思考课文背后所传达的思想和人文素养,切实增强育人实效。
(二)良好学习氛围促进语文人文素养的提升环境可以影响人且润物细无声。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它是以发展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
而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战场。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已成为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
语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语文课堂教学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重要的主战场。
所以搞好语文课堂教学就显得愈来愈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记忆是一切思维的基础,是智慧的前提,没有记忆,就无法学习新知识,也无法进行思考。
有人说,只要记忆力好,就能学好语文,这话虽然片面,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记忆力对于学好语文的重要性,学会记忆,增强记忆力,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第一,培养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的习惯,给自己提出明确的记忆目标,如此方能有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同学为了应付老师的提问和考试,临时强记,做作业时现抄课本或资料,考试和作业一完,把功课全丢到脑后,虽然花费了精力和时间,结果很快就失去记忆了。
针对这种情况,我要求学生确定具体的明确的任务。
第二,磨炼学生的意志,做到第一条,学生坚持一两天并不难,。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在各学科的教学中,语文是基础学科,是中小学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紧跟时代潮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改革。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呢?在这里我想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认清素质教育的内涵,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素质是人或事物本来的性质,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
人的素质其原始状态尤如一张白纸,染之黑则黑,染之红则红,其优劣好坏关键在于后天的教育与实践。
素质教育基础的形成主要在幼儿园和中小学阶段。
因此,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着眼于受教育者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行为、态度等,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之点则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真正变应试教育的片面的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这种教育不仅能对学生的现在负责,更重要的是能对学生的将来负责。
教师和家长也应改变过去只看分数而不看思想品德,文化科技知识、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等全面素质是否提高的看法。
学校更应自觉克服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以德育为主导,以智育为中心,体育为基础,美育为优化,劳动为锻炼,整体和谐,全面促进,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并引入最符合其身心发展的轨道。
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自学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活动。
这一观点的核心就是要把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使学生主动性得到发展。
因此说,语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培养中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1.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
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更好的自下而上的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的激烈竞争,有了丰富的学识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几点做法素质教育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
初中语文学科这个基础教育的基础,既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工具和媒介。
改变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笔者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素质教育的具体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深刻领会素质教育内涵初中语文教师要努力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学习,要树立开展素质教育和学好语文同样重要的思想观念,要清楚学生个人素质全面发展的意义。
所以我们不能把语文教学单纯地为升学服务而加重学生学业负担,妨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提高。
教师要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要认识到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是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现代教育,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是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特殊要求的体现,是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使人的素质综合发展的教育,是使人的适应性与创造性相统一的教育。
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对于教师认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在教学过程中自觉渗透素质教育,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二、精心备课,制定明确的素质教育目标任何一次教学都有其明确的教学目的。
除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外,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素质教育目标。
这样,就使学生在枯燥的课堂学习同时,领略到了教师对于素质教育的引申,不仅活跃了教学气氛,提高了学习效果,也训练了思维,强化了素质。
当然,素质教育目标的制定,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和学习内容出发,目标的制定要有层次性,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和提高。
例如《皇帝的新装》一文的素质教育目标可以设定为:学会观察生活,充分发挥想象,培育诚实和勇于面对现实的素质。
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的需要。
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既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工具和媒介。
语文素质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趋势,而且对学生走出校门之后的谋生、就业也将产生极为巨大的影响。
因此,全面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质,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摆在每一位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我结合多年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谈几点看法:一、面向全体学生初中语文教学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领会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和意志性格等情况的基础上,确定教学任务,落实教学要求。
面向全体,最重要的是要做到对中等生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多加关照,课上多给他们发言机会,开拓思维,发展思维,尽量给予更多的参与机会,通过热情关怀,循循善诱,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逐步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二、注重德育功能思想道德素质是学生素质中最重要的部分。
素质教育重要的一点要教会学生做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而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道德逐渐成型的关键时期,不言而喻,初中语文的教学是其中主要的阵地和渠道。
所以强化德育功能,为提高人的素质服务,这是语文学科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给初中语文教学带来的又一个思考。
德育教育内容丰富,现仅就如何通过初中语文教学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问题试作论述。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应贯穿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初中语文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语文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未来生活的交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根本目的,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形成学生的健康个性为根本特征的学科教育活动。
语文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个性心理素质教育、民族文化素质教育等内容。
初中语文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我认为现阶段的初中语文素质教育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教师对语文素质教育紧迫感的认识;二是变语文单一知识教育为综合素质教育;三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精神、个性的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要求。
党和政府反复多次强调要从应试教育转化到素质教育中来,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少初中语文教师认为实施语文素质教育是大势所趋,不能不引起注意的问题,但同时认为,那毕竟是喊得响的空口号而已,实施语文素质教育那是别人的事,后来者的事,仍然照习惯的应试教育模式教下去。
这充分反映出不少初中语文教师缺乏素质教育的紧迫感、危机感。
因此要进一步动员所有初中语文教师全员加入素质教育的行列中来,充分认识到――初中语文如果还不实施素质教育,那必将是穷途末路,难以为继了。
初中语文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没有现成例子可搬。
不少初中语文教师虽也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但在具体操作中,仍没有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子,进行的仍然是单一的语文知识教育,没有很好地将素质教育的其他内涵包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只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忽略能力的培养;只重视文化素质的教育,忽略思想素质的教育;只重视整体的知识传授,忽略个性心理素质的培养;只重视概括地从传授知识的角度进行教学,忽略民族文化素质的教育。
因此初中语文要搞好素质教育,就必须走全面综合发展的路子。
不仅仅传授语文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个性心理素质的开导,民族文化素质的熏陶。
初中语文要搞好素质教育,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精神。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当前的初中学生特别聪明、懂事、也特别调皮好动,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史无前例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该如何抓住机遇、锐意改革,突破传统语文教学的瓶颈,让素质教育再上台阶呢?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历,谈一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素质教育;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380-01
语文课本该是最生动最富感情最吸引人的学科之一,而初中学生求知欲强、情感丰富,理应酷爱语文课才对,可事实并非完全如此。
某些初中语文教师爱将活生生的课文当作死尸,非细细解剖并将五脏六腑掏出来展览不可,这实在令人反感。
其实,课堂课堂,上课的天堂,绝非打坐的禅房。
初中语文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学生实践,学校的设备,设计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知识。
1.面向全体学生,促成共同提高
任何一个班的学生的语文水平都是参差不齐的,要使整体得到提高,就得人人都有进步。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面向全体,热爱尊重每一位学生,不歧视、不排斥任何
一名后进生,以"为了一切学生"为纲,以满腔的热情、高度的责任心、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湛的教学技艺为网来组织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纳教材于胸中,更要纳学生于胸中。
特别是对初中学生心理个性的了解研究要深要透,然后根据教材和学生选择适当的教法。
早在两千年前,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理论,即是面向全体的一个有力佐证。
现在,我们依然可以根据这种思想采用"分项分层推进"的方法,使集体中的个体也都得到发展。
一般根据学生现有的实际语文水平,分听说读写等方面将学生分成A、B、C三层(各层人数不限,只要达到相应层次的水平即为该层成员),建立一个分层推进的评价系统,依据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和效果,随时调整层次人数,定期进行量化。
这样,及时激励了后进生,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促进中等生,使他们感到压力;鞭策优等生,令其精益求精,树立远大理想,大大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践表明,只要教师真正去爱每一位学生,并鼓励帮助他们(每一位学生)都能"抬起头来走路",那么在校园就决没有不可雕的朽木了。
2.注重培养听说读写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所提的全面发展,即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和谐的发展,而语文中的全面发展,人们认为是听读说写能
力的综合发展。
笔者认为语文素质中也包括演(指围绕课文内容组织的表演)。
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与素质教育所提的全面发展究竟有何关联呢?只要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它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梁启超先生说:"欲新一国之国民,必新国民之精神,欲新国民之精神,必新国民之语言。
"可见,语文在国民素质中的重要作用。
这是由语文所特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的。
具体地说,语文首先是智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语文在德育、美育中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如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通过文学作品和文字形体对学生进行艺术审美教育,阅读能力强也为学习劳动技术提供了条件等。
这就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具体体现。
3.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大语文"真正"大"起来
当前,一些教师还停留在释词、析句、分段、归纳大意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色等呆板的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上,以为中考考的就是这些,就得这样教,只注重了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只注重了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和社会性,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此,将语文越教越死,以至走向一个死胡同。
创新其实并非很难和高不可攀。
我国教育界老前辈刘佛年说:"只要有点新意思、新思想、新设计、新做法、新方法
就称得上创新。
"在教学中,应明确告诉同学们:"语文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更好或各有千秋,没有唯一不可变更的答案,只有不好,没有错误"(主要针对主观题而言)。
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科学的良好氛围,鼓励学生多提出质疑,发表不同看法,最终找出最好、最有创意的答案。
在这种前提下,教师可进行相同的训练,如学过《愚公移山》后可问:"愚公真的很愚吗?""愚公难道不愚吗?""一搬家就可以解决'出入之迂'的困境了吗?"等等,或者就某处敏感问题或焦点问题举行答记者问、辩论会等形式,让学生各抒己见,课堂上就自然有热烈的讨论,论文中观点新颖,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4.改教本为学本,变讲堂为练堂
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语文素质教育必须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知识的激活与内化,离不开主体的实践。
因此,语文素质教育在教材建设上,必须改"教本"为"学本";在课堂教学的操作模式上,必须变"讲堂"为"练堂"。
4.1让"讲读课"名不符实。
这是教材处理的一种策略,许多同行认为"讲读课"就应当大讲特讲,就要慢咽细嚼,其实没有必要讲得太多。
因为教材中大部分文章的新信息量(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结构中没有)不超过20%,一般均在10%左右。
既然如此,就应当充分利用学生旧有信息量,设计适量的新颖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操作,在实践中"温故而知新",
实现知识的顺利迁移,然后稍加点拨和讲解,学生会学得活泼,学得有效。
必要时,教师才帮助做些归纳和总结之类的工作。
4.2让"自读课"名符其实。
许多同行出于良好的愿望,把自读课也作讲读课处理,有的甚至每一课用2课时去精讲多练,笔者认为此法不当。
新信息量大大低于讲读课,所以笔者的做法是结合学生语文实际,根据单元要求,或组一套思考题,让学生当堂作答,或提出几个问题,供学生读读议议,一堂课解决问题。
这种处理方法,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自学能力,还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让"自读课"名符其实,是语文素质教育处理教材的又一种策略。
4.3让"讲师"成"导师"。
语文教材的人文色彩重,文化信息量丰富,很多地方只须欣赏、鉴赏就可以消化、吸收、内化,并不一定要练。
笔者认为,语文素质教育,教师应当实现由"讲师"到"导师"的角色变换。
导师的作用,是我导你学,你不懂我点拨,我示范你练习,有时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共同研究。
"导师"只宜引导,指导,相机授予,相机点拨,不能包办代替。
应当让学习主体多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总之,语文教师要能将素质教育思想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首先苦练基本功,切实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业务能力,认真准备,精心设计,充分尊重每一位学
生的人格,为他们展示自己的个性特长提供舞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