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筒体模板施工工艺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3
2.2.1现浇混凝土(模板、钢筋、混凝土)墩台施工工艺标准1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公路及城市桥梁工程中基础(承台或扩大基础)以上的现浇钢筋混凝土轻型墩台、重力式墩台的施工。
2. 编制依据《公路水泥混凝上路面滑模施工技术规程》JTJ037. 1-2000《公路水泥混凝上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6《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左标准》CJJ 1-90«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立标准》CJJ 2-9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泄标准》JTJ071-98《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 058-200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3施工准备3.1技术准备及要求1.认真审核设汁图纸,编制分相工程施工方案,进行模板设计并经审批。
2.已进行钢筋的取样实验、钢筋翻样及配料单编制工作。
3.组织有关方面对模板进行进场验收。
4.进行混凝土各种原材料的取样试验工作,设il•混凝上配合比。
5.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向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 2材料准备及要求1.钢筋:钢筋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进厂时应抽取试样做力学性能试验,英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上用热轧光圈钢筋》GB 13013、《钢筋混凝上用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和《钢筋混凝上用热扎光圆钢筋》GB 1303的规定。
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分析或其他专项检验。
2.电焊条:电焊条应有产品合格证,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国家标准《碳素钢焊条》GB5117的规建。
选用的焊条型号应与母材强度相适应。
3.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或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对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取样复试,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 175等的规左。
全现浇结构(大模板)轻骨料混凝土施工艺标准(422-1996)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现场搅拌的陶粒、浮石轻骨料,普通砂轻骨料混凝土浇筑的全现浇大模板工程。
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轻骨料:浮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不允许含有超过最大粒径两倍的颗粒。
级配要求为通过5mm筛孔不大于90%,通过10mm筛孔为30%~70%;通过200mm 筛孔不大于10%。
空隙率不大于50%,吸水率1h比不大于25%,含泥量不大于2%,松散密度,筒压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陶粒:与上述要求相同,并不得混夹杂物或粘土块。
2.1.2 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C30时,不大于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C30时,不大于3%。
2.1.3 水泥:325号、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1.4 外加剂:产品经质量认证,掺量必须通过试验室确定,技术性能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2.1.5 主要机具:搅拌机、吊斗、手推车、磅秤、插入式振捣器、铁锹、铁盘、木抹子、小平锹、小勺、水桶、胶皮水管、外加剂计量容器等。
2.2 作业条件:2.2.l 原材料包括水泥、轻骨料、外加剂等进场时检查出厂合格证,其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必须符合要求,并应复验轻骨料,每2003为一批(不足200m3按一批),必须检验:松散密度、颗粒级配、筒压强度、1h吸水率。
天然轻骨料检验含泥量,复验不合格,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
2.2.2 试验室进行试配,确定配含比及坍落度。
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密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2.2.3 轻骨料堆放场地应有排水措施,使用时尽量保持颗粒混合均匀,避免大小颗粒分离,按自然级配堆放时,其高度不宜超过2m,防止树叶、泥土或其它有害物质混入。
2.2.4 模板拼缝应严密,若采用木模时,必须浇水湿润。
外墙大模板外模下口圈梁部位应有防止漏浆的措施。
2.2.5 施工前熟悉图纸的设计要求,进行技术交底。
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作业准备→材料计量→搅拌→ 运输→浇筑→振捣→ 养护3.2 材料计量:骨料、水泥、水和外加剂均按重量计,骨料计量允许偏差应小于±3%,水泥、水和外加剂计量允许偏差应小于±2%,轻骨料宜在搅拌前预湿,因此根据配合比确定用水量时,还须计算骨料的含水量(搅拌前应测定骨料含水率),做相应的调整,在搅拌过程中应经常抽测,雨天或坍落度异常应及时测定含水率,调整用水量。
模板工程施工工艺标准1.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现浇混凝土框架(包括框架剪力墙)、剪力墙及筒体结构模板工程。
2.施工准备:2.1.材料准备:2.1。
1.钢框木(竹)胶合板块:长度为900、1200、1500、1800和2400mm;宽度为300、450、600和750mm。
宽度为100、150和200mm 的窄条,配以组合钢模板.2。
1.2。
定型钢角模:阴角模150mm×150mm×900mm(1200、1500、1800mm);阳角模150×150×900mm(1200、1500、1800);可调阴角模250mm×250mm×900mm(1200、1500、1800mm)及可调T型调节模板,L型可调模板和连接角模等。
2.1.3。
链接附件:U形卡、扣件、紧固螺栓、钩头螺栓、L型插销、穿墙螺栓、防水穿墙拉杆螺栓、柱模定型箍。
2.1.4.支撑系统:定型空腔龙骨(桁架梁)、碗扣立杆、横杆、斜杆、双可调早拆翼托、单可调早拆翼托、立杆垫座、立杆可调底座、模板侧向支腿、木方。
2。
1.5.脱模剂:水质隔离剂。
2.1。
6.工具:铁木榔头、活动(套口)板子、水平尺、钢卷尺、托线板、轻便爬梯、脚手板、吊车等.2。
2.作业条件2.2。
1。
划分所建工程施工区、段:根据工程结构的形式、特点及现场条件,合理确定模板工程施工的流水区段,以减少模板的投入,增加周转次数,均衡工序工程(钢筋、模板、砼工序)的作业量,确保工程进度.2.2。
2。
按工程结构设计图进行模板设计,确保强度、刚度及稳定性.2.2。
3. 绘制全套模板设计图,其中包括:模板平面布置配板图、组装图、节点大样图。
确定模板配板平面布置及支撑布置.根据总图对梁、板、柱等尺寸及编号设计出配板图,应标志出不同型号、尺寸单块模板平面布置,纵横龙骨规格、数量及排列尺寸;柱箍选用的形式及间距;支撑系统的竖向支撑、侧向支撑、横向拉接件的型号、间距。
现浇结构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标准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现浇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结构混凝土的浇筑工程。
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对于少量的小型构配件混凝土和基础垫层可采用现场搅拌。
2 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水泥:a、水泥拟选用32.5号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b、水泥进场时,应有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并要核对其品种、标号、出厂日期。
使用前若发现受潮或过期,应重新取样试验。
c、水泥质量证明书中各项品质指标应符合标准中的规定。
品质指标包括氧化镁含量、三氧化硫含量、烧失量、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抗压和抗折强度。
d、混凝土的最大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00kg/m3。
2.1.2 砂:a、砂拟优先选用深圳码头优质河砂,严禁采用含氯量大的海砂。
b、对于泵送砼,砂子宜用中砂,砂率宜控制在40%~50%。
c、砂的含泥量(按重量计),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或等于C30时,不大于3%;低于C30时,不大于5%,对有抗渗、抗冻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对C10或C10以下的混凝土用砂,其含泥量可酌情放宽。
2.1.3 石子:a、宜选用花岗岩碎石b、石子最大粒径不得大于结构截面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4。
混凝土实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2。
且不得超过50mm。
对于泵送砼,碎石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宜小于或等于1:3,卵石宜小于或等于1:2.5。
c、石子的含泥量(按重量计)对等于或高于C30混凝土时,不大于1%;低于C30时,不大于2%;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石子的含泥量不大于1%;对C10或C10以下的混凝土,石子的含泥量可酌情放宽。
D、石子中针、片状颗粒的含量(按重量计),当混凝土等级高于或等于C30时,不大于15%;低于C30时不大于25%;对C10或C10以下,可以放宽到40%。
2.1.4 水: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可拌制各种混凝土,不需再进行检验。
现浇混凝土柱(模板、钢筋、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桥梁工程墩柱混凝土构件的施工。
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钢筋、定型钢制模板、模板布2.1。
1 构件:钢制模板等构件,均应有出厂合格证2。
1。
2 钢筋与型钢:规格、形状应符合图纸要求,并应有钢材出厂合格证。
2.1.3 混凝土标号应符合图纸要求2.1.4 电焊条:必须按设计要求及焊接现程的有关规定选用。
包装整齐,不锈不潮,应有产品合格证和使用说明。
2。
1.5 模板:按构造要求及所需规格准备齐全,刷好脱模剂。
2。
1.6 主要机具:吊装机械、电焊机及配套设备、水平尺、塔尺、靠尺板、撬棍、钢尺等.2.2 作业条件:2。
2.1 熟悉图纸:对设计图纸,有关的图集,应进行全面了解及熟悉.认真掌握构件的型号、数量、施工操作要点、安全生产技术、高空作业有关规定等。
2。
2。
2 编制吊装方案:根据构筑物的结构特点和施工工艺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条件,认真编制结构吊装方案.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质量、技术交底。
2。
2.3 主要构件进行预检:根据结构施工图和构件加工单,核查进场构件的型号、数量、规格、混凝土强度、预埋件、预留插筋位置、数量等是否符合设计图纸,有否构件出厂合格证。
2.2.4 弹线:将外露主筋上的水泥浆及铁锈等杂物治理干净。
在构件上弹好轴线(中线),即安装定位线,注明方向、轴线号及标高线。
柱子应弹好十字中心线。
2.2.5 调整构件外露钢筋,两端的焊接主筋要调直埋顺,按设计要求检查连接部位主筋的长度、位置。
在不影响正常安装的情况下,将柱子主筋扎牢。
2。
2。
6 按照施工组织设计选定的吊装机械进场,并经试运转鉴定符合安全生产规程,准备好吊装用具,方可投入吊装.2.2。
7 搭设脚手架、安全防护架: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在吊装作业面上搭设吊装作业脚手架和操作平台及安全防护设施。
并经有关人员检查、验收、鉴定,符合安全生产规程后,方可正式作业。
无安全防护及安全措施,不得进行作业。
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四)、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一般要求1、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3m时必须采取砼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
2、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砼供应能力,一次浇筑方量,砼初凝时间,结构特点、钢筋疏密综合考虑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
3、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
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一层5—10cm,以使两层砼结合牢固。
振捣时,振捣棒不得触及钢筋和模板。
表面振动器(或称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4、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用水泥品种、气温及混凝土凝结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
(当混凝土凝结时间小于2h时,则应当执行混凝土的初凝时间)5、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休整完好。
(五)、柱的混凝土浇筑1、柱浇筑前底部应先填5—10c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的减石子砂浆,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每层厚度不大于50cm,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
2、柱高在2m之内,可在柱顶直接下灰浇筑,超过2m时,应采取措施(用串桶)或在模板侧面开洞口安装斜溜槽分段浇筑。
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m,每段混凝土浇筑后将洞模板封闭严实,并用箍箍牢。
3、柱子混凝土的分层厚度应当经过计算确定,并且应当计算每层混凝土的浇筑量,用专制料斗容器称量,保证混凝土的分层准确,并用混凝土标尺杆计量每层混凝土的浇筑高度,混凝土振捣人员必须配备充足的照明设备,保证振捣人员能够看清混凝土的振捣情况。
现浇结构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标准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现浇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结构混凝土的浇筑工程。
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输送泵泵送。
2 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水泥:a、水泥拟选用32。
5号及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b、水泥进场时,应有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并要核对其品种、标号、出厂日期。
使用前若发现受潮或过期,应重新取样试验。
c、水泥质量证明书中各项品质指标应符合标准中的规定。
品质指标包括氧化镁含量、三氧化硫含量、烧失量、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抗压和抗折强度。
d、混凝土的最大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00kg/m3.2.1.2 砂:a、砂拟优先选用优质河砂,严禁采用含氯量大的海砂.b、对于泵送砼,砂子宜用中砂,砂率宜控制在40%~50%。
c、砂的含泥量(按重量计),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或等于C30时,不大于3%;低于C30时,不大于5%,对有抗渗、抗冻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对C15的混凝土用砂,其含泥量可酌情放宽。
2.1.3 石子:a、宜选用花岗岩碎石b、石子最大粒径不得大于结构截面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4。
混凝土实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2.且不得超过50mm。
对于泵送砼,碎石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宜小于或等于1:3,卵石宜小于或等于1:2.5。
c、石子的含泥量(按重量计)对等于或高于C30混凝土时,不大于1%;低于C30时,不大于2%;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石子的含泥量不大于1%;对C15的混凝土,石子的含泥量可酌情放宽。
D、石子中针、片状颗粒的含量(按重量计),当混凝土等级高于或等于C30时,不大于15%;低于C30时不大于25%;对C15,可以放宽到40%。
2.1.4 水: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可拌制各种混凝土,不需再进行检验.2.1.5 外加剂:防冻剂、减水剂、早强剂、缓凝减水剂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其掺量须经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2.1.6 主要机具:平锹、插入式振动器、平板式振动器、木抹子,长抹子,铁板、塔式起重机等.2.2 作业条件2.2.1 墙柱部位:1、核实墙内预埋件、预留孔洞、水电预埋管线、盒(槽)的位置、数量及固定情况。
现浇结构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标准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现浇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结构混凝土的浇筑工程。
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输送泵泵送。
2 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水泥:a、水泥拟选用32.5号及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b、水泥进场时,应有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并要核对其品种、标号、出厂日期。
使用前若发现受潮或过期,应重新取样试验。
c、水泥质量证明书中各项品质指标应符合标准中的规定。
品质指标包括氧化镁含量、三氧化硫含量、烧失量、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抗压和抗折强度。
d、混凝土的最大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00kg/m3。
2.1.2 砂:a、砂拟优先选用优质河砂,严禁采用含氯量大的海砂。
b、对于泵送砼,砂子宜用中砂,砂率宜控制在40%~50%。
c、砂的含泥量(按重量计),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或等于C30时,不大于3%;低于C30时,不大于5%,对有抗渗、抗冻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对C15的混凝土用砂,其含泥量可酌情放宽。
2.1.3 石子:a、宜选用花岗岩碎石b、石子最大粒径不得大于结构截面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4。
混凝土实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2。
且不得超过50mm。
对于泵送砼,碎石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宜小于或等于1:3,卵石宜小于或等于1:2.5。
c、石子的含泥量(按重量计)对等于或高于C30混凝土时,不大于1%;低于C30时,不大于2%;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石子的含泥量不大于1%;对C15的混凝土,石子的含泥量可酌情放宽。
D、石子中针、片状颗粒的含量(按重量计),当混凝土等级高于或等于C30时,不大于15%;低于C30时不大于25%;对C15,可以放宽到40%。
2.1.4 水: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可拌制各种混凝土,不需再进行检验。
2.1.5 外加剂:防冻剂、减水剂、早强剂、缓凝减水剂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其掺量须经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现浇结构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标准现浇结构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标准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现浇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结构混凝土的浇筑工程。
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对于少量的小型构配件混凝土和基础垫层可采用现场搅拌。
2 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水泥:a、水泥拟选用号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b、水泥进场时,应有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并要核对其品种、标号、出厂日期。
使用前若发现受潮或过期,应重新取样试验。
c、水泥质量证明书中各项品质指标应符合标准中的规定。
品质指标包括氧化镁含量、三氧化硫含量、烧失量、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抗压和抗折强度。
d、混凝土的最大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00kg/m。
2.1.2 砂:a、砂拟优先选用深圳码头优质河砂,严禁采用含氯量大的海砂。
b、对于泵送混凝土,砂子宜用中砂,砂率宜控制在40%~50%。
c、砂的含泥量(按重量计),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或等于C30时,不大于3%;低于C30时,不大于5%,对有抗渗、抗冻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对C10或C10以下的混凝土用砂,其含泥量可酌情放宽。
2.1.3 石子:a、宜选用花岗岩碎石b、石子最大粒径不得大于结构截面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4。
混凝土实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2。
且不得超过50mm。
对于泵送混凝土,碎石最大粒径与输送管水: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可拌制各种混凝土,不需再进行检验。
2.1.5 外加剂:减水剂、早强剂、缓凝减水剂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其掺量须经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2.1.6 主要机具:混凝土搅拌机、磅称(或自动计量设备)、双轮手推车、小翻斗车、尖锹、平锹、混凝土吊斗、插入式振动器、平板式振动器、木抹子,长抹子,铁板、胶皮水管、串桶、塔式起重机等。
2.2 作业条件2.2.1 墙柱部位:1、核实墙内预埋件、预留孔洞、水电预埋管线、盒(槽)的位置、数量及固定情况。
模板安装和拆除施工工艺标准GXEJ/QB09-2003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现浇钢筋砼模板安装及拆除。
一、材料要求1、木模板、木支撑所用木材应选用质地坚硬、无腐朽的松木和杉木,不宜低于Ⅲ等材,含水率应低于25%,不得采用有脆性、严重扭曲和受潮后容易变形的木材。
必要时按《木结构设计规范》进行设计。
当木材含水率小于25%时,容许应力可提高15%。
2、金属模板、支承工具及其配件所用钢材应符合3号钢标准。
必要时按《钢结构设计规范》进行设计,钢材的容许应力值可提高25%。
当采用弯曲薄壁型钢时应符合《弯曲薄型钢结构技术规范》的规定,钢材容许应力不予提高。
3、钢管扣件应采用KT33-8可锻铸铁加工件。
4、胶合板模板、塑料模板等可根据各地区具体条件采用,但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可靠地承受所浇捣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中所产生的荷载。
5、嵌缝材料和脱模剂等,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但应满足工程质量要求。
二、主要机具设备1、施工机械:电锯、电钻、电动扳手、电焊机等。
2、主要工具:斧、锯、钉锤、水平尺、钢尺、钢卷尺、线锤、钢丝刷、毛刷、小油漆桶、小白线、墨斗、撬杠、起子等。
三、作业条件1、施工图纸及有关资料齐全。
2、施工方案已编,审批手续完备。
3、已组织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
4、施工机具、材料已按计划进场。
5、操作所需的脚手架已搭设完毕,有足够的支模空间。
6、测量控制及轴线、标高等能满足施工要求。
四、操作工艺1、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设计和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2、应保证结构和构件各部位形状、尺寸的准确,误差应在允许范围内。
(1)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强度和刚度,在混凝土浇灌过程申,不变形、不位移。
(2)模板及其支撑系统应考虑便于装拆,损耗少,周转快。
(3)模板的接缝应严密,不漏浆。
3、模板及支架的设计和配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而定。
复杂的混凝土结构应做好配板设计,包括模板平面分块图、模板组装图、节点大样图、零件加工图及支撑系统、穿墙螺栓的设置和间距等。
2.2.1现浇混凝土(模板、钢筋、混凝土)墩台施工工艺标准1适用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公路及城市桥梁工程中基础(承台或扩大基础)以上的现浇钢筋混凝土轻型墩台、重力式墩台的施工。
2.编制依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技术规程》JTJ037.1-200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6《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 1-90《市政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 2-9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J 058-2000《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3 施工准备3.1技术准备及要求1.认真审核设计图纸,编制分相工程施工方案,进行模板设计并经审批。
2.已进行钢筋的取样实验、钢筋翻样及配料单编制工作。
3.组织有关方面对模板进行进场验收。
4.进行混凝土各种原材料的取样试验工作,设计混凝土配合比。
5.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向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2材料准备及要求1.钢筋:钢筋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进厂时应抽取试样做力学性能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圈钢筋》GB 13013、《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和《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光圆钢筋》GB 1303的规定。
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分析或其他专项检验。
2.电焊条:电焊条应有产品合格证,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国家标准《碳素钢焊条》GB5117的规定。
选用的焊条型号应与母材强度相适应。
3.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泥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或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后应对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取样复试,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 175等的规定。
现浇结构工程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标准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现浇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结构混凝土的浇筑工程。
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对于少量的小型构配件混凝土和基础垫层可采用现场搅拌。
2 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水泥:a、水泥拟选用32.5号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b、水泥进场时,应有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并要核对其品种、标号、出厂日期。
使用前若发现受潮或过期,应重新取样试验。
c、水泥质量证明书中各项品质指标应符合标准中的规定。
品质指标包括氧化镁含量、三氧化硫含量、烧失量、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抗压和抗折强度。
d、混凝土的最大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00kg/m3。
2.1.2 砂:a、砂拟优先选用深圳码头优质河砂,严禁采用含氯量大的海砂。
b、对于泵送砼,砂子宜用中砂,砂率宜控制在40%~50%。
c、砂的含泥量(按重量计),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或等于C30时,不大于3%;低于C30时,不大于5%,对有抗渗、抗冻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用砂,其含泥量不应大于3%,对C10或C10以下的混凝土用砂,其含泥量可酌情放宽。
2.1.3 石子:a、宜选用花岗岩碎石b、石子最大粒径不得大于结构截面尺寸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3/4。
混凝土实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2。
且不得超过50mm。
对于泵送砼,碎石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宜小于或等于1:3,卵石宜小于或等于1:2.5。
c、石子的含泥量(按重量计)对等于或高于C30混凝土时,不大于1%;低于C30时,不大于2%;对有抗冻、抗渗或其它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石子的含泥量不大于1%;对C10或C10以下的混凝土,石子的含泥量可酌情放宽。
D、石子中针、片状颗粒的含量(按重量计),当混凝土等级高于或等于C30时,不大于15%;低于C30时不大于25%;对C10或C10以下,可以放宽到40%。
2.1.4 水: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可拌制各种混凝土,不需再进行检验。
第八章现浇筒体模板施工工艺标准8.1总则8.1.1适用范围1 砼筒体结构的规定:适用于内壁无凸出结构的剪力墙结构筒体(有无顶板均可使用)。
2 筒体平面尺寸的规定:适用于平面尺寸最小边宜大于1.8M, 立面高度不宜大于4.0M的独立矩形筒体。
3 筒模重量的规定:必须满足现场起重量的要求。
4 其它:此筒模宜与全钢大模板配合使用。
如同其他模板体系配合使用时,需作协调措施。
8.1.2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8.1.3工作原理井筒模板有多种形式,但基本原理相同:筒模通过铰链和支拆机构具有收缩和涨开功能,使筒体模板在筒体施工中实现整装整拆,提高施工效率,保证筒体几何尺寸。
各种形式产品的铰链方式和支拆机构有所不同,以八角链井筒模为例进行说明,其它种类筒模不同之处参照相应产品说明。
8.2术语全钢八铰链电梯井筒模的立面及平面构造图见图8.2-1和图8.2-2。
8.2.1八铰链电梯井筒模由定型钢模板和铰链式角模组成,内设可调支撑系统且整装整拆的筒型模板。
优点在于整体收缩幅度大,方便施工。
8.2.2钢背楞,背楞的固定端、活动端钢背楞为筒模模板的水平主肋。
背楞在筒模支拆时始终与模板固定连接的一端称为背楞的固定端,而背楞在筒模支拆时反复与模板连接的一端称为背楞的活动端。
8.2.3阴角规方芯带在筒模角部用于增强角部刚度、保持筒模四角方正的直角形连接构件。
8.2.4可调支撑系统由正反扣丝杠组成的,用于支拆筒模的组合系统。
8.2.5底座由钢爬梁和木制平台组成的,承受筒模自重和施工荷载并且可随结构一起提升的水平操作平台。
8.2.6钢爬梁由钢梁和联动支座组成,是底座的主要受力构件。
图8.2-1 八铰链电梯井筒模立面图1-吊钩;2-中部铰链角模;3-角部铰链角模;4-阴角规方芯带;5-钢楔子;6-定型钢模板;7-穿墙螺栓;8-背楞;9-背楞活动端;10-背楞固定端;11-筒模滑动轨道(滑道);12-钢爬梁;13-联动支座;14-木方龙骨;15-木跳板;16-底座吊钩;17-安全限位(a)支模状态;(b)拆模状态8.3施工准备8.3.1技术准备1根据设计要求,组织图纸会审,详细了解筒模及其配套产品的名称及使用方法,检查筒模的尺寸和配件的数量是否齐全,并核对塔吊的起重量。
现浇混凝⼟(模板、钢筋、混凝⼟)墩台施⼯⼯艺标准2.2.1现浇混凝⼟(模板、钢筋、混凝⼟)墩台施⼯⼯艺标准1适⽤范围本⼯艺标准适⽤于公路及城市桥梁⼯程中基础(承台或扩⼤基础)以上的现浇钢筋混凝⼟轻型墩台、重⼒式墩台的施⼯。
2.编制依据《公路⽔泥混凝⼟路⾯滑模施⼯技术规程》JTJ037.1-2000《公路⽔泥混凝⼟路⾯施⼯技术规范》JTGF30-2006《市政道路⼯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 1-90《市政桥梁⼯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 2-90《公路⼯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公路⼯程集料试验规程》JTJ 058-2000《公路⼟⼯试验规程》JTJ051-93《公路⼯程施⼯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3 施⼯准备3.1技术准备及要求1.认真审核设计图纸,编制分相⼯程施⼯⽅案,进⾏模板设计并经审批。
2.已进⾏钢筋的取样实验、钢筋翻样及配料单编制⼯作。
3.组织有关⽅⾯对模板进⾏进场验收。
4.进⾏混凝⼟各种原材料的取样试验⼯作,设计混凝⼟配合⽐。
5.对操作⼈员进⾏培训,向有关⼈员进⾏安全技术交底。
3.2材料准备及要求1.钢筋:钢筋应具有出⼚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进⼚时应抽取试样做⼒学性能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国家标准《钢筋混凝⼟⽤热轧光圈钢筋》GB 13013、《钢筋混凝⼟⽤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和《钢筋混凝⼟⽤热扎光圆钢筋》GB 1303的规定。
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化学分析或其他专项检验。
2.电焊条:电焊条应有产品合格证,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国家标准《碳素钢焊条》GB5117的规定。
选⽤的焊条型号应与母材强度相适应。
3.⽔泥:宜采⽤硅酸盐⽔泥或普通硅酸盐⽔泥。
⽔泥进场应有产品合格证或出⼚检验报告,进场后应对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取样复试,其质量必须符合现⾏国家标准《硅酸盐⽔泥、普通硅酸盐⽔泥》GB 175等的规定。
全现浇结构(大模板)轻骨料混凝土施工1 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现场搅拌的陶粒、浮石轻骨料,普通砂轻骨料混凝土浇筑的全现浇大模板工程。
2 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轻骨料:浮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不允许含有超过最大粒径两倍的颗粒。
级配要求为通过5mm筛孔不大于90%,通过10mm筛孔为30%~70%;通过200mm筛孔不大于10%。
空隙率不大于50%,吸水率1h比不大于25%,含泥量不大于2%,松散密度,筒压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陶粒:与上述要求相同,并不得混夹杂物或粘土块。
2.1.2 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C30时,不大于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C30时,不大于3%。
2.1.3 水泥:325号、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2.1.4 外加剂:产品经质量认证,掺量必须通过试验室确定,技术性能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2.1.5 主要机具:搅拌机、吊斗、手推车、磅秤、插入式振捣器、铁锹、铁盘、木抹子、小平锹、小勺、水桶、胶皮水管、外加剂计量容器等。
2.2 作业条件:2.2.l 原材料包括水泥、轻骨料、外加剂等进场时检查出厂合格证,其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必须符合要求,并应复验轻骨料,每2003为一批(不足200m3按一批),必须检验:松散密度、颗粒级配、筒压强度、1h吸水率。
天然轻骨料检验含泥量,复验不合格,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
2.2.2 试验室进行试配,确定配含比及坍落度。
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密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2.2.3 轻骨料堆放场地应有排水措施,使用时尽量保持颗粒混合均匀,避免大小颗粒分离,按自然级配堆放时,其高度不宜超过2m,防止树叶、泥土或其它有害物质混入。
2.2.4 模板拼缝应严密,若采用木模时,必须浇水湿润。
外墙大模板外模下口圈梁部位应有防止漏浆的措施。
2.2.5 施工前熟悉图纸的设计要求,进行技术交底。
3 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3.2 材料计量:骨料、水泥、水和外加剂均按重量计,骨料计量允许偏差应小于±3%,水泥、水和外加剂计量允许偏差应小于±2%,轻骨料宜在搅拌前预湿,因此根据配合比确定用水量时,还须计算骨料的含水量(搅拌前应测定骨料含水率),做相应的调整,在搅拌过程中应经常抽测,雨天或坍落度异常应及时测定含水率,调整用水量。
一、施工准备以减少模板投入,增加周转次数,均衡工序工程(钢筋、模板、混凝土工序)的作业量。
(2)。
及相同或略加拼补即相同的构件的替代关系并编号,以减少配板的种类、数量和明确模板的替代流向与位置。
(3) 确定配板平面布置布置。
根据总图对梁、板、柱等尺寸及编号设计出配板图,应标志出不同型号、尺寸单块模板平面布置,;支撑系统的竖向支撑、侧向支撑、横向拉接件的型号、间距。
预制拼装时,还应绘制标志出组装定型的尺寸及其与周边的关系。
(4) 绘图与验算:在进行模板配板布置及支撑系统布置的基础上,要严格对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进行验算,合格后要绘制全套模板设计图,其中包括:模板平面布置配板图,分块图、组装图、节点大样图、零件及非定型拼接件加工图。
(5) 轴线、模板线(或模边借线)放线完毕。
水平控制标高引测到预留插筋或其它过渡引测点,并办好预检手续。
(6) 模板承垫底部,治模板内边线用1∶3水泥砂浆,根据给定标高线准确找平。
外墙、外柱的外边根部,根据标高线设置模板承垫木方,与找干砂浆上平交圈,以保证标高准确和不漏浆。
(7) 设置模板(保护层)定位基准,即在墙、柱主筋上距地面5~8cm,根据模板线,按保护层厚度焊接水平支杆,以防模板水平位移。
(8) 柱子、墙、梁模板钢筋绑扎完毕;水电管线、预留洞。
预埋件已安装完毕,绑好钢筋保护层垫块,并办完隐预检手续。
2、模板拼装:(1) 拼装模板的场地应夯实平整,条件允许时应设拼装操作平台。
(2) 按模板设计配板图进行拼装,所有卡件连接件应有效的固紧。
(3) 柱子、墙体模板在拼装时,应预留清扫口、振捣口。
(4) 组装完毕的模板,要按图纸要求检查其对角线、平整度、外型尺寸及紧固件数量是否有效、牢靠。
并徐刷脱模剂,分规格放。
操作工艺柱模板安装工艺:3.1.1 单块就位组拼工艺流程:搭设安装脚手架→沿模板边线贴密封条→立柱子片模→安装柱箍→校正柱子方正、垂直和位置→全面检查校正→群体固定→办预检3.1.2 单块安装柱模板施工要点:3.1.2 回先将柱子第一层四面模板就位组拼好,每面带一阴角模或连接角模,用U形卡反正交替连接。
现浇混凝土施工工艺及施工法一、基础筏板1、基础筏板设有后浇带,基础砼的施工特点是工程量大,强度等级高,钢筋密集。
为保证底板的整体性和刚度,要求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毕。
要保证满足砼强度等级和抗渗砼等级要求,就要确保筏板的浇筑质量,底板砼施工方法按一次性浇筑,不留施工缝。
砼的配制和运输方式的选择是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关键,采用商品砼、1台地泵进行混凝上泵送的方式进行施工。
根据图纸设计,沿纵向有一道后浇带,为保证基础砼的浇筑质量满足结构的整体要求,取泵送砼进行一次性浇筑同时防止各浇筑层间搭接时间差因超出砼初凝时而形成施工冷缝,为此采取以后浇带及膨胀加强带为界划分为2个浇筑区,分层泵送砼进行浇筑,每段保证一次浇筑,不留垂直施工缝。
2、管道的铺设对泵送效率的影响很大,因此在现场布管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a.输送管道的配管线路最短,管道中尽量少采用弯管和软管,更应避免使用弯度过大的弯头,管道末端活动软管弯曲不得大于180o,并不得扭曲。
b.泵机出口不宜在水平面上变换方向,如受场地限制,宜用半径lm以上的弯头,否则压力损失过大。
管道应用方木垫牢。
c.垂直管道应加以固定,固定间距为3m左右。
垂直管道在楼板预留孔处应用木楔子楔紧,否则会影响泵送效果。
d.变径管后至少第一节为直管、水平管应向下倾斜,然后再接弯管,泵送高度超过10m时在变径管和立管之间水平管长度不得小于高度的2/3。
3、商品砼供应和运输要求搅拌站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搅拌时间至少2min,对砂石采取降温措施,并严禁使用刚出厂的高温水泥。
以保证砼的出机温度不大于30℃。
要求初凝时间不大于45min。
在筏板基础施工中,砼运输采用砼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地泵送至浇筑地点。
混凝土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均匀无离析地排出,其排料速度应与砼泵相匹配。
砼搅拌运输车在运送混凝土时,搅动转速一般为2~4min。
从搅拌运输车中进行坍落度试验,两个试拌坍落度之差不得超过有关规定。
4、混凝土浇筑方法采用地泵泵送工艺,主楼底板按后浇带分别划分为2个浇筑区,筏板采取由一端开始施工循序渐进,分层浇筑方法,保证上、下层浇筑间隔不超过初凝时间。
8.1 总则
8.1.1 适用范围
(1)混凝土筒体结构的规定:适用于内壁无凸出结构的剪力墙结构筒体(有无顶板均可使用)。
(2)筒体平面尺寸的规定:适用于平面尺寸最小边宜大于1.8m,立面高度不宜大于4.0m的独立矩形筒体。
(3)筒模重量的规定:必须满足现场起重量的要求。
(4)其他:此筒模宜与全钢大模板配合使用。
如用其它模板体系配合使用时,需作协调措施。
8.1.2 编制参考标准及规范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8. 1.3 工作原理
井筒模板有多种形式,但基本原理相同:筒模通过铰链和支拆机构具有收缩和涨开功能,使筒体模板在筒体施工中实现整装整拆,提高施工效率,保证筒体几何尺寸。
各种形式产品的铰链方式和支拆机构有所不同,以八角链井筒模为例进行说明,其它种类筒模不同之处参照相应产品说明。
8.2 术语
全钢八铰链电梯井筒模的立面及平面构造图见图8.2-1 和图8.2-2。
8.2.1 八铰链电梯井筒模
由定型钢模板和铰链式角模组成,内设可调支撑系统且整装整拆的筒型模板。
优点在于整体收缩幅度大,方便施工。
8.2.2 钢背楞,背楞的固定端、活动端
钢背楞为筒模模板的水平主肋。
背楞在筒模支拆时始终与模板固定连接的一端称为背楞的固定端,而背楞在筒模支拆时反复与模板装拆的一端称为背楞的活动端。
8.2.3 阴角规方芯带
在筒模角部用于增强角部刚度、保持筒模四角方正的直角形连接构件。
8.2.4 可调支撑系统
由正反扣丝杠组成的,用于支拆筒模的组合系统。
8.2.5 底座
由钢爬梁和木制平台组成的,承受筒模自重和施工荷载并且可随结构一起提升的水平操作平台。
8.2.6 钢爬梁
由钢梁和联动支座组成,是底座的主要受力构件。
8.3 施工准备
8.3.1 技术准备
(1)根据设计要求,组织图纸会审,详细了解筒模及其配套产品的名称及使用方法,检查筒模的尺寸和配件的数量是否齐全,并核对塔吊的起重量。
(2)组织操作人员对筒模及其配套产品的使用进行技术交底,必须着重说明筒模及其配套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3)如筒模需就位在已成形的非本筒模施工的筒体上,应核对已成形的筒壁尺寸与筒模尺寸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4)混凝土内壁模板用筒模而外壁模板用非全钢大模板时,两种不同体系模板应采用相应技术措施,保证模板的正常使用。
(5)编制施工方案,其中应明确:
l)筒模及底座的预拼装方案;
2)筒模及底座的就位方案;
3)筒模支拆方案。
4)底座预留洞平面位置,标高及洞口尺寸的确定。
8.3.2 材料要求
根据设计要求,备齐连接螺栓、木方、木板、木楔、铁钉等材料,并保证材料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8. 3. 3 工具设备准备
扳手、手锤等工具,以及钢尺、靠尺等测量工具。
8.3.4 作业条件
(1)筒模重量满足塔吊起重量的要求:
(2)隐蔽工程验收完毕:
(3)底座预留洞标高验收完毕;
(4)下层混凝土强度验收完毕;
(5)起重量校核完毕;
(6)以成型混凝土井筒平面尺寸校核、调整完毕;
(7)底座就位(如有顶板,直接就位于顶板上);
(8)水电、照明到位。
8.4 施工工艺
8.4.1 工艺流程(图8.4.1)
8.4.2 操作工艺
(1)筒模预拼装
1)预拼装前准备工作:
①筒模运输到现场后,应按设计要求清点构件数量;
②准备筒模拼装场地及平台,平台应平整及足够大;
③木工工具及检测工具准备;
④塔吊准备就绪;
⑤每套筒模拼装需3~4 名操作人员,并应在拼装开始前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及安全交底。
2)筒模的预拼装:
①按设计要求将定型钢模板和铰链式角模在拼装平台上就位(图8.4.2-1);
②背楞的连接。
背楞以三种方式与模板相连。
第一步:在背楞固定端将背楞连接角钢、定型钢模板和角部铰链角模连接成整体。
第二步:将背楞连接螺栓在靠近背楞固定端侧与中部铰链角模和定型钢模板连接成整体。
第三步:将直角规方芯带用钢楔子固定在背楞的活动端,再将背楞连接螺栓安装在背楞活动端的定型钢模板上。
第四步:将背楞连接在以上三种节点上,完成背楞安装。
③紧固所有拼装螺栓,应先紧固到最终紧固量的80%,此后进行板缝间隙及相邻高低差的调整,最后完成全部紧固;
④组拼完成后,应进行拼装质量检查后方可进行筒模的整体组装;
⑤筒模整体组装(应注意本步骤为筒模预拼装过程中较为危险的环节)。
用卡环吊住第四面墙模(包括定型钢模板和一个中部铰链式角模),提升至与第三面墙模成90°状态,并使第四面墙模的直角规方芯带的竖直端伸入第三面墙模的背楞里,并打入两个钢楔子将第四面墙模的直角规方芯带与第三面墙模的背楞连接紧固,摘掉吊钩卡环;将第一面墙模与第二面墙模按上述方法连接紧固;将已连成整体的第三、四面墙模提至与第二面墙模成90°状态,并连接紧固。
最后将第一面墙模的可活动角部铰链式角模与第四面墙模用螺栓紧固。
安装可调支撑系统,将筒模吊装直立于平台上。
筒模的预拼装即告完毕。
(图8.4.2-2)
(2)底座制作
按设计要求将钢爬梁与木制平台制作成底座。
(3)已成形筒体尺寸校核
如筒模需就位在已成形的筒体上,应核对已成形的筒壁尺寸与筒模尺寸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4)底座就位
l)检查预留洞平面尺寸、洞口标高;
2)检查混凝土强度必须满足≥10MPa;
3)首次使用时,用绳子将联动支座的配重提起。
将底座提到预留洞标高,松开绳子,联动支座自动伸入预留洞口;4)施工人员认真检查联动支座伸入预留洞口的搭接尺寸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后,用木楔将底座四周用混凝土墙体固定后,摘取吊钩,完成底座就位。
(5)筒模施工
1)筒模吊入底座就位,初步找正、摘钩;
2)调动支撑系统的丝杠,使筒模涨开,使用钢楔子将直角规方芯带楔入背楞中,用背楞连接螺栓将背楞活动端与模板连接紧固;
3)穿入穿墙螺栓与外壁模板对拉紧固,浇筑混凝土时筒模上部应封盖防止杂物进入筒模内部;
4)待混凝土达到拆模强度后方可进行拆模操作:拆模时先拆出背楞活动端的背楞连接螺栓,退出直角规方芯带中的钢楔子,将直角规方芯带退出,退出穿墙螺栓,检查筒模是否还有与墙体连接的任何配件,检查无误后,调节支撑系统的丝杠,使筒模收缩,同混凝土墙体分离,完成拆模;
5)检查吊钩连接螺栓是否牢固,检查无误后将筒模吊出混凝土筒体。
清理并涂刷脱模剂;
(6)底座提升
1)提升前应清理联动支座各转轴处和钢梁中的各种杂物。
挂钩后,操作人员必须退出底座;
2)底座用塔吊吊至预留洞标高,按上述(4)款进行底座就位;重复筒模施工。
8. 5 质量标准
筒模组装质量标准见表8. 5。
8. 6 成品保护
筒模提升时应平稳,不得碰撞已成型的筒体混凝土。
筒模每使用一次后应及时清理,涂刷脱模剂。
8. 7 安全环保措施
8. 7. 1 安全
(1)预拼装时的安全。
筒模预拼装的过程是一个将筒模由可变机构变为不变机构的过程。
因此在进行每一步操作时,必须使筒模形成不变机构后方可摘去塔吊吊环。
(2)吊装前的安全检查:
1)核对起重量应满足要求;
2)吊钩与模板连接螺栓应连接紧固;
3)应满足吊装安全规范的要求;
4)当风力大于5 级时禁止进行吊装。
(3)底座的检查:
l)联动支座转动应灵活,不得有建筑垃圾填充;
2)钢爬梁下部必须有安全限位措施;
3)底座提升过程中,禁止站人;
4)底座在下一施工层就位后,施工人员进入底座将底座固定之前,不得摘钩。
(4)筒模应缓慢就位,防止对底座产生冲击荷载。
(5)筒模不得对方在施工层上,如必须堆放,必须有牢固稳定的支撑措施。
8. 7. 2 环保
(1)脱模剂应先用无污染环保型;
(2)施工中注意控制声、光、电污染;
(3)严格按照其他国家规范中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