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伊朗 热情的伊朗人
- 格式:doc
- 大小:22.31 KB
- 文档页数:11
伊朗习俗礼仪伊朗女性出门必须戴头巾穿长衣,但伊朗女性非常强势,女性就业率在中东国家中几乎是最高的。
IC/图人们对高原与沙漠往往很少青睐,但雄伟的伊朗高原则会给人以特殊的感受,尽这里是山脉绵延、沙漠茫茫,但却是一个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这就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伊朗”一词的来源,人们说法不一。
有人说伊朗就是“伊兰“的译音,在古波斯语中为“光明”之意。
也有人说伊朗是“雅利安人”音转而得名的。
据说“雅利安人”是由远古时期当地居民与中亚草原来的部落混合而成的。
1979年4月1日,正式宣布成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同世界大多数民族一样,伊朗人喜欢鲜花,尤其是对玫瑰花倍加喜爱。
人们把它看成是高雅、完美、幸福和纯真爱情的象征,并尊其为国花。
他们对金鱼怀有特殊的感情,将它视为一种美丽而又吉祥的观赏物。
他们也非常喜欢兽中之王——狮子,认为它有神圣和吉祥之意。
在伊朗这个拥有5772.7万人口的国度里,聚集着40多个民族,其中波斯人占46%,阿塞拜疆人占22%,其余为阿拉伯人及土库曼等少数民族。
波斯语是伊朗的官方语言。
伊斯兰教为伊朗的国教,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
伊朗是一个具有四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上这里曾建立过著名的波斯帝国。
伊朗位于亚洲的西南部,全国面积164.8万平方公里。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欧亚联系的重要桥梁。
首都德黑兰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中间站。
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培养了伊朗人民热情、善良、纯朴的性格。
当地人素有敬重长老的美德,并以此感到自豪。
在每个家庭中,晚辈都非常尊敬自己的父母,尊敬老人在伊朗已是光荣传统。
一、服饰礼仪伊朗国内的民族很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服装,但其样式大多比较简单,而且宽大,以适应温暖的气候。
伊朗的男人一般穿不超过膝盖的长衫,腰围至脚面以上的围裤,头裹长长的包头巾。
土库曼民族的女性穿灯笼裤,这种裤子裤脚很小,只能穿过小腿,以防风沙进入。
她们还用大块布包头,外出时用的头巾大而厚,在家时小而薄。
各国喜欢的颜色土耳其代表国家的绯红色和白色比较流行,同时,也爱好带有宗教意味的绿色。
土耳其人一般喜好鲜明色彩,这在“哥洛独”人中特别突出叙利亚最爱好青蓝色,其次是绿色和红色。
黄色象征死亡,平时忌用。
美国美国多数人喜欢鲜艳的色彩。
少女着装喜欢红色、朱红色,西南部地区男女老少均喜欢青靛蓝色。
商品包装倾向于采用一种特定的色彩或配色,从色彩上使人意识到某种商品。
古巴古巴人受美国影响很大,对色彩的喜爱与美国类似,一般居民喜欢鲜明的色彩。
因此,外国化的美式领带和运动衫很流行。
巴西巴西人对红色有好感。
认为紫色表示悲伤,黄色表示绝望,这两种色彩配在一起会引起恶兆。
暗茶色表示将要遭到不幸。
阿根廷阿根廷商业流行的包装主颜色是黄色、绿色、红色三种。
黑色、紫色、紫褐色相同的颜色避免使用。
秘鲁秘鲁人喜欢鲜明的色彩,红色、紫色、黄色备受喜爱。
其中紫色是10月份举行宗教仪式使用的颜色,平时避免使用。
厄瓜多尔对衣饰色彩十分注重。
如:在凉爽的高源地区喜欢暗色,而炎热的沿海地带喜欢白色和明朗的色彩。
墨西哥代表国家的红色、白色、绿色被广泛使用于各种装饰。
巴拉圭巴拉圭人普遍喜欢明朗的色彩。
象征国内三大政党的颜色是红色(全国共和联盟)、深蓝色(自由党)、绿色(二月党),使用这三种颜色时,要特别谨慎。
哥伦比亚这里的人喜好红色、蓝色、黄色。
在商品上好用圆形、三角形及六角形包装。
委内瑞拉委内瑞拉人对色彩很有讲究,如白色、红色、茶色、绿色、黑色分别代表这个国家的五大政党,一般不用在商品包装上,国旗为黄、红、蓝三色。
俄罗斯人们最偏爱的颜色是红色,常把红色与自己喜爱的人和事物联系在一起。
白色表示纯洁、温柔,绿色代表和平、希望,粉红色是青春的象征,蓝色表示忠贞和信任,黄色象征幸福和谐,紫色代表威严与高贵,黑色是肃穆和不祥的象征。
法国法国人对红、黄、蓝均较喜欢。
他们视鲜艳色彩为时髦、华丽、高贵。
在法国东部流行男孩穿蓝色衣服、少女穿粉红色衣服。
法国人把百合花作为国花,视菊花为不吉利的征兆、不忠诚的象征。
让真情挚亚洲情自然流露的激动作文篇一《亚洲情,在赛场沸腾》在亚运会的赛场上,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亚洲情的汹涌澎湃。
那是一场田径比赛,各国运动员们就像一群勇猛的战士,准备在赛场上一决高下。
我早早来到看台上,周围坐满了来自亚洲各地的观众。
大家肤色不同、语言各异,可每个人的眼睛里都透着对这场比赛的期待。
比赛开始前,我注意到旁边有个日本小哥,他拿着小国旗,和旁边几个韩国朋友正热络地讨论着运动员们的情况。
他们用蹩脚的英语和手势比划着自己国家的运动员有多厉害,脸上的笑容满是自信与友善。
“砰”的一声枪响,选手们像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
一刹那,整个赛场被呐喊声淹没。
我旁边几个印度的观众特别激动,他们使劲儿鼓掌,脸上的表情兴奋得都有点儿扭曲了。
印尼的一个大叔更是站了起来,挥舞着手臂,嘴里喊着一些我听不懂的助威话语。
我看到中国选手在跑道上奋勇向前,我也忍不住大喊加油。
与此同时,看台上其他国家的观众并没有只给自己国家的选手加油,反而对每个精彩瞬间都会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
日本选手在加速冲刺的时候,周围的观众也跟着欢呼起来,那种感觉就像大家看的不是一场国家间的竞争,而是一场共同参与的盛会。
比赛结束后,不管是夺冠的选手还是失利的选手,他们都相互拥抱、鼓励。
中国选手还和日本选手互相击掌,眼神中传递着敬意和友善。
这画面让我心里暖烘烘的。
在这里,没有国籍的隔阂,没有输赢后的仇视,有的只是亚洲各国人民共通的那份对体育的热爱、对彼此的尊重。
这种真情在赛场上自然流露,让我看到亚洲情是如此的强大而温暖。
篇二《亚洲情,街头的温馨邂逅》说到亚洲情,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次在泰国旅行时街头的经历。
那天我在曼谷热闹的街市上闲逛。
满大街都是各种特色小吃的香气,还有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
我正走着,突然听到一阵很悠扬的二胡声。
我心里还纳闷呢,这二胡可是咱中国的传统乐器啊,在泰国咋还能听到呢。
于是我顺着声音就找了过去。
原来是一个小广场上,有个中国老爷爷在拉二胡呢。
Entertainment 娱乐Jun.1 - Jun.15,2022WORLD VISION 2022.NO.1120世纪90年代,阿巴斯·基亚鲁斯塔米声名鹊起,在世界影坛上刮起一阵伊朗风。
他于1987年拍摄的《何处是我朋友家》在德黑兰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后,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了国际电影节之旅,引发了世界影坛的广泛赞誉。
之后他拍摄了《生生长流》和《橄榄树下的情人》,更是在顶级的威尼斯电影节和戛纳电影节上获得认可。
电影大师黑泽明和戈达尔都对基亚鲁斯塔米作出了高度评价。
这个电影系列被影评人和研究者命名为“考盖尔三部曲”,它们向世界展示出一种别样的生活和别致的风景。
考盖尔三部曲就像张艺谋的电影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黄土高原的壮美和山西大院的瑰丽一样,基亚鲁斯塔米的电影则让世界知道了伊朗吉兰省的一个小村落——考盖尔。
吉兰位于伊朗西北部,毗邻里海,面积不大,历史悠长。
吉兰界内多山地沟壑,起伏的山峦中散落着静谧的村落。
考盖尔就是这样一个临近里海的小村落,它和附近的村落成为《何处是我朋友家》的外景地。
像很多伊朗电影一样,这部影片也是以儿童为主要角色。
从儿童的日常遭遇入手,直面各种社会问题,表达对伊朗百年来政治纠纷、内外战乱、宗教斗争的控诉,流露出对底层的同情,再藉由儿童的视角,沉淀出污浊世界里纯真美好的一面。
《何处是我朋友家》讲述了小学生阿默德寻找同桌穆罕默德的家的故事。
阿默德误把穆罕默德的作业本带回自己家,为了让穆罕默德及时完成作业从而避免第二天受到老师的责罚,他两次跑到邻村普什太,寻找穆罕默德的家。
但两次寻找都未果,不得已,阿默德回家连夜替同学抄写了作业,第二天在老师检查前把作业本摆在他们的书桌上。
一个作业本,两个小伙伴,一段动人的友谊。
基亚鲁斯塔米擅长调用非职业演员,影片中的两个小演员都是考盖尔当地的儿童,他们以本色的表演自然流畅地诠释出儿童的内心世界,阿默德寻找过程中的急切、无奈、渴望与一次次的失望,都通过小演员细腻的神情传达出来。
各个国家对于色彩的喜好欧洲国家比较喜欢蓝色白色。
希腊人的国旗就是蓝百色以色列和芬兰也是斯拉夫人国家都喜欢红白蓝三色也被成为泛斯拉夫颜色只是在颜色分布比例和组成方式上有所不同。
其他欧洲国家有基本上这样。
意大利匈牙利国旗是把蓝色改成了绿色。
美洲国家一般都是绿色黑色蓝色红色等配合在一起,一般来说欧洲人占多数的国家一般都喜欢蓝色,象阿根廷乌拉圭等国旗都是蓝色白色。
黑人印第安人数量众多的一般国旗上都有黑色绿色或者黄色棕色红色基本上中美洲国家都有蓝色,而南美国家除了阿根廷乌拉圭基本上是绿色黑色红色伊斯兰教国家比较喜欢绿色,绿色代表沙漠中的绿洲,绿色是当年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向外扩张伊斯兰教的颜色。
除了绿色阿拉伯人还喜欢黑色白色,但不喜欢蓝色和红色。
这跟伊斯兰教有关黑人比较欣赏的颜色是黑色和绿色,黑色是他们的肤色,绿色是他们的生活环境。
太平洋岛屿上的国家因为周围全是湛蓝的大海和蔚蓝的天空,于是对蓝色特别喜好,但是也对周围的黄色沙滩和绿色热带植物充满了喜好。
中国香港地区:白、黑、灰色不大受欢迎,红黄和鲜艳的色彩则很受欢迎。
日本在日本黑色被用于丧事,红色被用于举行成人节和庆祝60大寿的仪式。
日本人喜爱红、白、蓝、橙、黄等色,禁忌黑白相间色、绿色、深灰色。
蒙古:红色象征亲热、幸福和胜利。
许多蒙古人喜欢穿红色的蒙古袍,姑娘们爱用红色缎带系头发。
黑色被视为是不幸和灾祸,故蒙古人不穿黑衣服。
泰国:泰国人喜爱红、黄色,禁忌褐色。
马来西亚:当地人认为绿色具有宗教意味,伊斯兰教区喜爱绿色,但用于商业上并无妨碍。
忌用黄色(死亡),一般马来西亚人不穿黄色衣服。
单独使用黑色认为是消极的。
喜欢红、橙以及鲜艳的颜色。
新加坡:一般对红、绿、蓝色很受欢迎,视紫色、黑色为不吉利,黑、白、黄为禁忌色。
缅甸:缅甸人喜爱鲜明的色彩,如传教徒所穿的番红黄色装束。
越南的村寨路悬挂有绿色树枝时,是禁入的标志,外人不得进入。
巴基斯坦:在巴基斯坦,一般流行鲜明的色彩,其中以翡翠绿为最盛。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神似中国的伊朗伊朗是一片独特的土地,是个让人且爱且恨的地方。
源于雅利安传统和沙俄、美国曾经的影响,伊朗社会是高度西化的,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却很容易体会到伊朗文化中挥之不去的东方因素。
所有这些,西方,东方,伊斯兰,雅利安,混合在一起,才是真实的伊朗。
很难相信国内居然有那么多人在没有调查研究的情况下,就把它跟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等同起来,这究竟是舆论宣传的胜利呢,还是闭塞盲从的代价?伊朗跟中国很像。
这话我以前说过,还要再说一遍。
从好的方面讲,伊朗是文明古国,伊朗是礼仪之邦,伊朗人热情好客,伊朗人重视教育……是的,这些东西我们都有。
从坏的方面讲,伊朗人讲究关系,伊朗人不守信用,伊朗有行贿受贿,伊朗没有言论自由……是的,这些我们也一样不缺。
胪列罪状或美言是很容易的事,拿出事实来证明它们成立可就比较难了。
光说不练不是好把式,开场白既已道过,且看我下文分解。
伊朗是文明古国。
这一点没有必要解释,三千年历史摆在那儿呢,更不要说史前的大量遗迹。
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从美索不达米亚发展起来的亚述,与伊朗西部的米底(即圣经中的玛代)长期征战,最后米底联合巴比伦灭掉了亚述。
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石碑(其上刻有人类最早的成文法律),就是伊朗人从亚述人那里获得的战利品,后被法国人掠走,陈列在卢浮宫。
波斯帝国灭巴比伦而兴起,是伊朗永远的自豪与荣光,从居鲁士大帝(Cyrus the Great,和合本译作古列,另被误译为塞鲁士)到大流士大帝(Darius the Great,和合本译作大利乌,注意不是玛代王大利乌),波斯人创建了当时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帝国,直至国都Persepolis被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的手下付之一炬,中土的战国七雄还在捉对厮杀呢。
要了解当年波斯帝国的盛况,可以去看希罗多德的《历史》,而旧约里面也有大量记载,如《以斯拉记》、《以斯帖记》、《但以理书》等。
世界石材分布——伊朗伊朗是世界著名的石材出口国之一,其石材品质高、颜色丰富、花纹奇特、气候条件适宜。
本文将介绍伊朗常见石材类型及分布情况。
伊朗石材类型红色石材伊朗出产的红色石材品种众多,其中以伊斯法罕红、扎黑尼石、迈赫达夫红为代表。
这几种石材的颜色均为深红色,品质优良,适宜用于室内外装饰、建筑装饰等领域。
黄色石材伊朗出产的黄色石材也备受瞩目,其中以锡斯唐黄、夏兹范黄、迈赫达夫黄为代表。
这几种石材的颜色较为明亮,花纹优美,适宜用于室内外装饰、地面铺装等领域。
黑色石材伊朗的黑色石材种类也非常多,包括了黑天山、中花紫、天山黑、卡拉马尔巴洛等品种。
这些石材品质均非常优良,颜色深黑,硬度较高,适宜用于地面铺装、建筑装饰等领域。
白色石材伊朗白色石材品种较为单一,其中以卡帕大理石为代表,其颜色纯白,质地细腻,花纹简单而优美,适宜用于室内地面、墙壁等领域。
伊朗石材产地伊朗的石材产地分布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省份:伊斯法罕省伊斯法罕省位于伊朗中部,是伊朗最重要的石材生产地之一,主要产红色石材、白色石材和黄色石材。
伊斯法罕红就产于该省。
马赞德兰省马赞德兰省位于伊朗西北部,也是一个石材资源丰富的省份,主要产黑色石材、灰色石材和白色石材。
基尔曼省基尔曼省位于伊朗东北部,是伊朗优质石材的主要产地之一,主要产黑色石材、红色石材和白色石材。
阿尔达比勒省阿尔达比勒省位于伊朗东南部,是伊朗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一个石材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产黑色石材和棕色石材。
伊朗石材应用案例伊朗的石材在国际市场上备受欢迎,其优质的品质和独特的花纹设计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伊朗石材应用案例:建筑立面伊朗的石材适宜用于建筑立面的装饰,具有永久性、稳定性和良好的外观效果。
比如伊斯法罕红和扎黑尼石都是常用的建筑材料。
风景园林伊朗的石材花纹奇特,适宜用于场景式园林的景观设计,如锡斯唐黄等石材常用于园林庭院的铺装和雕刻等。
室内装饰伊朗的石材也广泛用于室内装饰,如卡帕大理石适宜用于墙面、地面的装饰等。
我在伊朗长大电影解析
《我在伊朗长大》,一部粗线条的黑白动画电影,是一个经历过战争和社会变革的人,通过一个小女孩的口吻将其对于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表达出来,如此深刻的主题被融入到动画作品中,带来了独特的化学反应,贴近现实的主题刻画让观众似乎亲身体会到了时代变革之下普通人的境遇和生活变化。
从电影呈现上来说,蒙太奇的艺术运用成为了本部影片的亮点之一,这种方式并未在主题塑造上产生过多影响,而是将具有不同象征意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突出主人公在社会大环境中的表现。
影片开头,成年的玛珍在机场候机处抽烟的场景中,伴随着玛珍吸烟的动作,场景迅速发生变化,从彩色的天空变成黑白,时间线也将成年玛珍拉回到了童年时期的她,彩色的现实和黑白的回忆就此产生碰撞,成年的玛珍也和童年时期(回忆中)的玛珍串联到了一起,本片数次用到这种方式,巧妙的将回忆和现实分割又联系在一起。
相较于彩色动画,黑白动画在视觉呈现上其实大多数时候会给人一种略显枯燥的感觉,《我在伊朗长大》这部作品却通过多线剪辑的
方式,将枯燥的画面变得生动有趣,从人物的现状到突发事件的转场,再快速切换到下一人物的出场,这种剪辑方式为作品带来了更多的趣味性,为一个融入了残酷真实历史的动画作品,带来了一点诙谐的趣味性。
与此同时,这种方式也大大的缩短了悲剧事件带给观众的压抑心理,在对动荡政局起到了一定隐喻作用的同时减少了直接叙事的表达。
作为一部主要以黑白画面呈现内容的电影,作品中少量的全黑人物,人民和军队的对立映射了社会大环境中,普通人和其对立面的关系,小部分在全黑群体中拥有形象的人,也是为了突出部分人在这种大环境中的反抗和执着心理。
我在伊朗长大解析“你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小人把他们逼得狗急跳墙是很愚蠢的会让你无法以真报怨再没有比怨恨和报复更糟的了永远保持自尊,忠于自我”其实影片可以分为两部分:以玛姬第一次出国为界,前部分是以玛姬的眼睛看世界,后部分是以世界的眼睛看玛姬。
由于影片是以黑白的动画形式表现出来的,且小玛姬天真活泼,让观众透过她的眼睛看伊朗的政治、战争等问题时,没有任何紧张感,反倒有点“黑色幽默”的.感觉,让人笑中带泪。
而我看到的伊朗,人民毫无自由、人权、幸福可言,就连最平常的聚会、喝酒、牵手甚至听音乐都是不被允许的,但是,让人又心生敬畏的是,伊朗人民并没有放弃追求,他们秘密地享受那一切,与政府做着无硝烟的斗争。
看着玛姬在衣服上写着“punkisnotdead”时,我知道,自由和权利是人们永远追求的,政府无权剥夺,也剥夺不了的。
玛姬出国后的生活是让我感受比较深刻的:1、纵使身处人群之中,还是会感觉孤独;当适着说服自己已经找到归宿时,还是会显得格格不入。
玛姬试图融入那个新环境,但作为一个伊朗人,她被当作野人,只是一个来自狂热的宗教徒国家的野人。
她学会吸烟、蹦迪这些年轻又近乎堕落的生活,她本应不是这样的女孩,她放弃了自己的本性勉强自己学着别人生活,最后却还是一个另类。
3、永远忠于自我,作为一个女人就应该有她的气节,而不是靠外表赢取别人的喜爱,靠装可怜赢取别人的同情。
人人都有选择,但万万不可选择陷害别人而满足自己,那样只会让人更看不起你,即使是深爱你的家人。
4、婚姻永远都不能成为束缚自己的枷锁,如果你确定自己一个人会比跟那个混蛋一起更幸福,那么就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吧,一次婚姻的失败是为了下一次的更好,但是也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心。
5、“是恐惧让我们失去自我意识,还把我们变成懦夫”,不要去逃避什么,有胆量的人别人更欣赏。
6、不要忘记自己的根,自己的家乡,自己是谁,“姑娘,你从哪里来?”“伊朗”,电影到此戛然而止,留给人们的是感动、回忆与赞许。
走进神秘波斯发现真实伊朗飞机驶抵德黑兰,从走出机舱的那一刻起,女生就要戴上头巾必须长衣长裤,并且不可身着凸显身材的服装。
这是伊朗,你完全有理由认为这是一个过度保守的国家。
然而走在街头巷尾,只要你愿意,每一位擦肩而过的路人都可以是聊天的对象。
他们会主动和你打招呼,“你从哪里来?哦,我爱中国,你喜欢伊朗吗?”当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伊朗人会视你为挚友一般。
所以这也是伊朗,你更可以相信这也许是全世界最热情的国度。
伊朗风情存在于强大波斯帝国的遗留中,存在于清真寺精美绝伦的工艺和信徒的虔诚中。
存在于午后慵懒阳光下人们惬意的野餐和小聚中,更存在于水烟升起时那迷离的烟雾和淡淡的果香中,当然还有那不可忽视的黑色长袍下的独特风情。
当伊朗传统的女人用黑色长袍卷起整个世界的目光,时尚的的女孩们也会用彩色的头巾来妆点自己的美丽;神秘面纱下除了闪躲的眼神,更多的是会笑的美丽双眸。
当清真寺里双膝跪地的人们沉寂在虔敬的祈祷中,餐厅咖啡馆里也会传来家族聚餐和朋友调侃的笑语。
信仰对于伊朗人不是禁锢,是生活中最自然的一部分。
对于伊朗,我想每一个到过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感受。
但一定都离不开对信仰的执着和伊朗人骨子里的开朗好客。
伊朗绝对不是在别人的描述中就可了解的国家,如果你对之向往过,就不要再遐想于他人的足迹中,不一样的伊朗,真实的伊朗需要亲身去发现。
在伊朗的这些天,邪恶呆板和动荡不安并不在我的伊朗印象之中。
相反人们的热情爽朗与善良健谈常常打动着我。
对外界的好奇和对中国的友好使得我眼中的伊朗人越发的可爱,那些曾给予我帮助的人们,那些美丽帅气的脸孔已牢记在心。
(待续)伊朗在1953年之前被称为波斯。
虽然不在四大文明古国之列,但埃及,印度,巴比伦,都被波斯人统治或部分占领过。
波斯,伊朗的前世,不管你了解与否,在伊朗,神秘波斯帝国曾经的繁盛总会让你感触良多。
特别感谢,众信旅游提供行程。
德黑兰格雷斯坦宫---自由纪念塔---地毯博物馆交通:上海---德黑兰,飞机,马汉航空,用时9小时30分钟。
愁嫁的伊朗美女作者:雪吟来源:《出国》2006年第11期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使伊朗损失了约60万青壮年男子,导致该国男女人口比例严重失调。
眼下,伊朗的失业率虽高达40%,谋份饭碗极其不易,伊朗美女却大发感慨说:找丈夫比找工作难多了!近在咫尺却用电话“拍拖”在伊朗这个穆斯林国家,男女有别的观念深植于每个人的头脑中。
出海关时,女人走专门的“女性信道”,乘地铁时,她们坐“女性车厢”,来到清真寺,又得进入属于她们的“女性包间”,甚至连健身房,也在不同时间分出“男女专场”。
去伊朗旅行期间,笔者在首都德黑兰认识了赫丽,一个热情好客的伊朗女大学生。
在赫丽的陪同下游玩时,我发现,伊朗的大街上几乎看不到手挽着手的恋人。
问及缘由,赫丽的回答令人大吃一惊:“莫说牵手拍拖了,在伊朗,除了丈夫或血亲,女孩根本不能跟异性接触,连单独说话也算犯法。
”不仅如此,德黑兰的大街上还随处可见巡视的长老,他们手持木杖端坐于树荫下,看似在打坐,其实正用雪亮的眼睛盯着过往行人。
一旦发现“不规矩”的女孩子头发露到丝巾外面的,没穿袜子的;或穿透明丝袜的等等,就会给她们来个当头棒喝!一天晚上,赫丽带我们到德黑兰北区的一个酒吧去见她的男友。
大堂里霓虹闪烁,和上海、巴黎的任何一家酒吧毫无二致。
但唯一不同的是,男女客人分别坐在过道两边,泾渭分明。
赫丽指着两个彪形大汉悄悄告诉我,他们是负责维持秩序的保安,如果有哪一对男女敢同桌而坐,就会被大汉“扔”出酒吧。
“那你如何把男朋友介绍给我呢?”我迷惑不解。
赫丽抿嘴一笑,从口袋里掏出手机,“就用这个!”果然,她刚拨完号,斜对面一个小伙子的手机就响了。
他一边接听电话,一边四处张望,很快就发现了我们。
赫丽对着手机说了几句话,回头告诉我:“他说,很高兴认识你这位中国朋友!”我也远远地向他点头致意,“接头”任务顺利完成。
赫丽又对着手机倾述了一会儿才挂断电话。
整个晚上,她除了不时地与男友眉目传情外,还接了几次对方打过来的电话。
伊朗游牧人做早餐的文案1.清晨的阳光洒在伊朗游牧人的帐篷上,他们开始为一天的早餐做准备。
2.伊朗游牧人选择新鲜的牛奶作为早餐的基础。
3.新鲜的牛奶会为这些游牧人提供充足的能量,以应对一天的劳作。
4.伊朗游牧人使用传统的黄油酥混合面粉,制作出美味的馒头。
5.这些馒头松软香脆,口感宜人,是早餐的必备品。
6.伊朗游牧人还搭配着野生动物的肉,如兔子或野鸟,增添早餐的丰富口味。
7.他们将肉切成小块,用大葱和香草炒熟,再添入香料和调味品,制作出美味的肉糜。
8.这道肉糜可以搭配馒头一起享用,为早餐增添了丰富的味道。
9.伊朗游牧人还喜欢品尝新鲜的奶酪,将奶酪搭配馒头一起食用。
10.奶酪的浓郁味道和馒头的细腻口感相互衬托,令人回味无穷。
11.早餐中的一道特色菜是炖鱼,伊朗游牧人通过炖制鱼肉来提高食材的柔软度和口感。
12.他们添入大葱、蒜和番茄,炖制出鲜美的鱼汤。
13.炖鱼的香气扑鼻,色香味俱佳,为早餐增添了海鲜的风味。
14.伊朗游牧人喜欢将新鲜的蔬菜搭配在早餐中,增添健康营养。
15.他们常用西红柿、黄瓜、青椒等蔬菜制作凉拌沙拉。
16.凉拌沙拉的酸甜口感和蔬菜的清爽口感相得益彰,为早餐提供了新鲜感。
17.伊朗游牧人还会用新鲜的水果制作果汁,如西瓜汁、葡萄汁等。
18.这些果汁饮品具有天然的甜味和丰富的维生素,为早晨提供健康的能量。
19.早餐的最后,伊朗游牧人会泡一壶浓郁的红茶,享受悠闲的晨间时光。
20.这杯香醇的红茶,带给他们舒适和安宁,也是一天的开始。
21.根据他们的传统,早晨是一天中最重要的时刻,他们认为吃好早餐能给他们带来好运。
22.伊朗游牧人的早餐通常包括新鲜的面包、黄油、奶酪和蔬菜。
23.他们会亲手制作自己的面包,因为他们相信自家做的面包更加美味。
24.面包通常是用烤箱烘烤而成,有时还会加入一些香料,如孜然或芝麻。
25.黄油是伊朗游牧人早餐的重要成分之一,他们相信它能给他们带来来年的丰收。
26.奶酪也是他们早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是用当地的新鲜牛奶或山羊奶制作的。
伊朗惊艳迷人的波斯姑娘(图)
自古以来,波斯美女就闻名于世,时至今日,伊朗美女依然能排在世界三甲之内。
走在伊朗的街头,不时就有高挑、白净、迷人的伊朗美女从你身边擦肩而过。
伊朗的女性不仅有姣好的面容和苗条的身材,
更主要的是,她们不论老少都很有气质,且温柔贤惠。
毫不夸张地讲,伊朗的美女比例可以超过50%,平均两个女孩里面,就有一个是美女。
但由于伊朗法律要求女性穿长袍、裹头巾,掩饰她们的女性特征。
所以按照规定,妇女们除了面部和双手之外,身体其他部位都不能暴露。
于是乎,为使外表更出众,伊朗女性想尽办法让自己的脸部更美丽。
因此,伊朗妇女在化妆品的开销上下了很大功夫,从十五六岁的少女,到五六十岁的中老年妇女,几乎没有人不化妆。
由于伊朗的文化娱乐生活并不是很丰富,所以,伊朗人经常在家里举行各种各样的晚会,为调节大家紧张的神经。
而在这样的晚会上,姑娘们可以不穿长袍、不戴头巾,而是换上吊带衫、迷你裙等时尚服装,因此,人们很喜欢参加这样的晚会。
下面这组照片反映了美丽、大方的伊朗姑娘。
中东⼈忌讳的颜⾊和喜欢的颜⾊
中东⼈忌讳的颜⾊和喜欢的颜⾊
古代中国很讲究国家的颜⾊,战国七雄,各有各⾊。
⽐如秦国⼈以⽔为德,尚⿊。
其后汉朝⾼祖以意为继秦统,⽤张苍之议沿⽤⽔德尚⿊,后⾄汉武帝改为尚⼟德为黄……
中东国家以旧⾃⼰喜欢的颜⾊和忌讳的颜⾊,这⾥我便例举⼀些知道,望⼤家继续补充更趋完善。
喜欢⾊
⼤多数伊斯兰国家喜爱绿⾊,穆斯林欢迎商品包装纸使⽤绿⾊,⽩⾊镶边或⽩底上的红绿⾊也受欢迎。
部分中东国家的颜⾊喜好:
1、科威特
在科威特,⼤塔(三座⽔塔)象征现在,帆船象征过去,孔雀意为吉祥。
科威特⼈喜爱这些图案。
2、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严禁在⽂具上印绘酒瓶、教堂、⼗字架图案,违者没收销毁。
3、⼟⽿其
⼟⽿其⼈将绿⾊三⾓图案视为免费商品,⾮免费的出⼝商品的商标图案忌⽤绿⾊三⾓图案。
忌讳⾊
阿拉伯⼈不喜欢⼤⾯积的⽕红颜⾊。
叙利亚⼈视黄⾊为不祥之兆。
伊朗⼈视蓝⾊为不良之⾊。
在商品包装上伊拉克⼈回避使⽤带有图腾意识的橄榄绿⾊。
略知⼀⼆,且先放上,容后慢慢补充。
⽂/梁红霞。
伊斯兰教国家的人最喜欢什么颜色伊斯兰教诸国及以色列阿拉伯埃及共和国一般说来,埃及人最喜欢的颜色是绿色,而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大多相信蓝色避邪。
埃及人在传统上对原色有特殊的爱好,常把以下三种颜色配合起来使用:红、黄、蓝;红、蓝、白;深红、浅黄、白;深蓝、浅蓝、白;蓝、纯黄、黑。
在埃及至今仍保持着各种古老的传统。
莲和和鳄鱼作为埃及的图腾,被看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
伊拉克共和国伊拉克人最喜欢的颜色是伊斯兰教徒喜欢的绿色和黑色。
在伊拉克,所有外事接待机构都使用红色作标记,警车用灰色。
另外,在服丧期间,都要穿深蓝色的衣服。
由于国旗的椰榄绿色带有图腾的意识,所以在商业上回避使用。
以色列以色列人非常喜欢白色和天蓝色。
但在商业上不使用这些颜色。
在中世纪时,居住在世界各国的犹太民族,曾被强制穿黄色衣服。
后来希特勒执政,犹太人受法西斯主义奴役,又被迫重新穿上黄色的衣服,因此,黄色在以色列是被看做不吉祥的象征,受到人们的憎恶。
在犹太教中,神圣的颜色是红、蓝、紫、白颜色。
对基督教来说,绿色比蓝色的涵义更深。
在希伯莱人和基督教的传统中,色彩象征主义至今仍受到赞美。
蓝色主要代表上帝(万物的主宰者)的颜色。
绿色代表信仰、永生、冥想。
复活节时使用的绿色象征耶稣复活,浅绿色象征洗礼。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巴基斯坦人一般喜欢纯色。
国旗的翠绿色是最受人喜爱的通用颜色。
由于宗教和偏见,黄色特别不受欢迎。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黄色是象征死亡的颜色,伊斯兰教徒非常讨厌它。
叙利亚人喜欢的颜色,按顺序排是:蓝色、红色、绿色。
摩洛哥王国摩洛哥东部地区的人民特别喜欢红色和黄色;西部地区的人民对上二色却怀有很深的偏见。
突尼斯共和国突尼斯也是一个伊斯兰教国家,因此特别喜欢绿色,其次是白色和红色。
白色和蓝色很受该国犹太族喜爱。
土耳其共和国一般喜欢纯色,尤其对深红色和白色业无任何关系。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对下几种颜色特有偏见。
例如茶色、黑色、深蓝色的衬衫和红色领带特别讨厌。
彩色伊朗热情的伊朗人土库曼斯坦的周折土库曼斯坦的签证算是全世界最难拿到的签证之一了,但因为我们在路上办到了伊朗签证,所以能争取到土国的过境签。
原则上只有3天的过境签证又因为填写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所以拿到了5天。
熟悉这个国家的人都知道这已经是很大的突破了。
所谓的过境签证就是说你只能从这个国家的一边穿越到另一边,不可以绕道进行其它包括观光等活动的。
而在土库曼斯坦,这个规则尤其要遵守。
如果超过了签证时间没有出境,所有产生的费用全部由你自己掏腰包,要不就被关在沙漠的地牢里了。
从乌兹别克斯坦到伊朗最短的土国跨境是550公里。
说是5天签证,实际上除掉双边两次出入境的时间只剩下4天时间。
我们那天早早的在口岸等待进入土国,但听边警说对方有某个领导在视察,临时关闭口岸,开放时间待通知。
我们当时焦虑万分,因为没有其它的出路,签证最后入境有效时限正好是5天之后,如果到达不了伊朗签证作废的话就得被遣送回北京了。
中午过后领导视察完毕,经过繁琐的检查手续我们终于进入了这个国家,飞奔赶路,一下午驰骋了150公里。
尽管在和时间赛跑,还是走马观花地逛了这里的集市和一些丝路遗址。
最有意思的是,到处可以看到他们领袖的黄金雕像(最大的一个据说75米!)。
处处有他的照片,街角、建筑物上、邮票上,每一个角落。
听说他写过一本书,是世界上被翻译成最多种语言的印刷品之一,等同于卡扎非的绿皮书。
这里你可以不学ABC,可以不懂得1+1=?,但你不能不懂得这本书。
学生必须学习,不然没出路;商人必须学习,否则你不能开店;司机要学习,要不拿不到驾照……当时没找个书店买上一本。
我们在最后一小时抵达了边境。
离开土国之前,我换上了长衣长裤,穿上了袜子戴上了头巾。
离境之前善良的女边警把我的刘海和头巾里露出来的头发碎都整理到头巾里包裹好,千嘱咐万叮咛地说,不这样的话进不了伊朗的。
Urs依旧穿着短袖T恤,但骑行裤外套了条宽松的户外裤,据说这是底线。
真实的伊朗进入伊朗,从越过边界线的那一刻开始就能感觉得到,形势不一样了。
处处男女划清界限,边检时分别由男女边警在男女区域进行检查。
算是比较顺利地办理了手续后,我们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原来中亚斯坦国的色彩缤纷全然消失,妇女们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而且人人都披一条齐地长的黑头巾。
我俩一下子变成了路上最花枝招展的,浅紫色的长袖过臀快干衣穿在我身上突然如同比基尼,暗红色的头巾显得无比的暧昧。
更糟糕的是,我的刘海总是往外掉,我能感觉得到四周围无数双好奇的眼睛在死盯着我们。
不知所措地,我一心想快快买些干粮上路。
这时不远处飘来了悠扬的祷告声,是从清真寺的宣礼塔里传来的。
这一刻,我知道了,这就是从新疆一路过来总让人觉得缺少的一点什么,那是伊斯兰的声音!伴随祷告声的响起,所有忙忙碌碌的人们都停下了手里的活,跪在一个小毯子上,面朝麦加祈祷。
没听过的人很难想象声音里暗藏的那股震撼力。
从这一天起直到后来进入希腊以前,无论走到哪儿,甚至在荒漠里,这个声音都一直伴随着我们。
备置好干粮上路,身边突然停下一辆巴士,急忙刹车,刚停稳我就被车上冲下来的一群人围住了,Urs被隔在人堆之外。
原来是一群女中学生,叽叽喳喳地抢着要我给她们签名。
她们听说过我们的事……摸不清头脑的我,还是很兴奋地一一给他们签了名。
这辈子还是头一次被人“索要”签名。
由于长年受制裁,外国的所有银行卡在伊朗都取不到现金,信用卡更是刷不出来。
所以进入伊朗之前我们就准备好了一定数额的美元和欧元现钞,为防不测,将钱分为几份分别藏在不同的地方。
藏钱的地方现在已经不是秘密了,我可以告诉大家最大额的部分藏在车座下的管子里。
两天后我们进入了伊朗的第二大城――马什哈德。
从城郊开始已经能领略大城市的拥堵了,马车驴车摩托车大卡小卡大巴中巴,同时行驶在红绿灯时有时无的马路上。
前面的车辆左拐右拐或倒车都是心血来潮凭灵感发挥的,跟在Urs 的“加长车”后面,骑得我心惊肉跳。
快到市中心时则是寸步难行,因为这里有第八代Imam的陵,所以处处是来朝圣的人群。
每次遇到红灯停下等待时我身边便聚集了一大群的人,使得本来拥挤不堪的街道更是堵得水泄不通,被这么多人包围盯着看,我一直冒冷汗。
我们逃也似地离开了市中心,几翻周折找到了一处比较便宜的旅舍住下后,我决定要出去买个大头巾,姐姐在新疆送给我上路的这个红色的头巾太“不妇道”了。
换了身黑衣还是不敢出门,忽然灵机一动顺手披上了我的内睡袋遮头,感觉贼也似的就出去了。
我这身打扮你可想而知有多狼狈,引来过路妇女的阵阵笑,Urs更是笑弯了腰。
服装店一家接着一家,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到处都挂满了色彩斑斓款式多样的衣服,和在国内的步行街里卖的一样,可是路上你绝对看不到穿这些衣服的妇女。
也许她们买来在家里穿的?我们快快地找到了头巾店,店主一看我这打扮就摇头,知道我们是游客就让我躲在试衣间里换上了新头巾。
哎,我现在依旧清晰地记得当时的委屈感,不就是换个头巾嘛,还得躲起来。
后来听人说,伊朗自革命后政教合一,法律明文规定女性达到一定年龄之后都要戴头巾,否则被关在牢里,甚至有妇女因风吹掉头巾没来得及再戴上而被警察当场开枪打死的先例。
第二天穿上了我的新行头,想去大清真寺转一下。
进门时被挡了出来,理由一是我的服装不得体,二是我们不是穆斯林。
非常诚恳地和门卫解释了一番我们朝圣的想法之后,寺里给我们安排了一位会说英语的导游,还拿来了一块床单大的布让我披上再三嘱咐一定要盖好头。
天气十分炎热,心里万分委屈,但不管怎么说我是进到了清真寺里。
雄伟壮观的金色大穹顶,宽阔无比的大庭院,处处装饰着蓝色陶瓷和玻璃贴片的墙面,如同草书般线条流畅的古兰经章节,还有纯手工编织繁花簇锦的波斯地毯……也许在伊朗,色彩是属于阿拉的!在马什哈德我们住了几天,每次从外边回到旅馆,一进房间第一件事就是甩掉我的头巾透透气。
在伊朗的头几天由于文化冲击过大感到非常的失落,从中亚过来的路上Urs常常给我讲他上一次骑行的见闻,他说其中伊朗和土耳其是他最喜欢的国家。
可我怎么喜欢不上?离开马什哈德那天我非常开心,甚至对Urs说我们不绕弯子直接往阿巴斯港去。
Urs 摇摇头说:你还没见到真正的伊朗!这时身边停下一部车,一对夫妻从车里笑盈盈地递给我们一个热腾腾的新鲜馕,没来得及说声谢谢车就开走了。
Urs笑嘻嘻地说,你一定会喜欢上伊朗的。
由于我们的下一站计划是阿拉伯半岛,所以我们离开马什哈德后往南部阿巴斯港方向骑,伊朗南部几乎是沙漠地带。
10月里,天气十分的炎热,不一会儿就大汗淋漓,汗湿的头巾捂得我的脖子上皮肤一块块红肿,奇痒无比,有时还长出水泡来。
一天下来,风干的衣服好像硬纸板一样,还可以搓出盐结晶。
我们共带了6个1.5升的大可乐瓶,一天下来到扎帐篷的时候就只剩下2瓶多了,煮饭洗碗需要一瓶,剩下的一瓶多除了留着夜里烧茶喝,就是我们洗澡洗衣用的。
早在土国的时候Urs就给我发明了一个热水器,十分经济。
他在一个可乐瓶盖上钻了几个洞,白天用没洞盖子盖实了系在他的拖车上让太阳暴晒,晚上扎营的时候换上“喷头”将瓶子倒过来就可以当淋浴了。
以前没这么弄时一大瓶水根本不够我一个人洗,现在一瓶水不但能洗两个人,还能上香皂,再省点连内衣裤也能洗了。
这是Urs最得意的小发明,他常常得意地说:瞧我天天给你盖房子,还带淋浴的!我越发迷恋上了野营。
每天下来最开心的就是扎帐洗澡做饭看书聊天,让人有种男耕女织的快乐。
伊朗人的热情沙漠地带水源很少,加上现在伊朗地下水越抽越深,干旱成了这里最大的社会问题。
我们常常找不到水,就只能在路边等卡车经过。
伊朗的卡车都配有水箱,每次招手停车讨水,司机都非常热情,有时甚至停三四辆。
不但水瓶统统给我们装满,每次都必定被强行塞上好些吃的。
我说得一点都不夸张。
有一天我们刚上路就被一部车子拦下来,车顶有两部自行车,他们说刚从南边骑了10天车到马什哈德朝圣完现开车回家。
你们饿了吧?都不等我们回答十几个沙丁鱼罐头和一大包饼干就塞在我们手里开车走了。
我俩傻笑了一阵,好不容易把东西塞进鼓鼓的车包里继续上路,没多久又一车子停下,车上的人不会说英语只是笑,车门一开,抱来五个西瓜放在我们跟前就挥挥手走了。
我们实在是拖不动,只好坐在路边,看到有车经过时就招呼他们下来吃瓜,没想到又做错了,一个瓜换来了几斤大椰枣!那天我们吃了一天的瓜果……伊朗人很热情,但在露营的时候我们却是万分的小心,不再像在中亚的斯坦国家随便找个地方,不管周围有无人家只要是风景优美就安营扎寨。
我们常常睡在桥洞下。
千万不要以为我们耸人听闻,在进入伊朗前,就听到过有一对骑行夫妇在露营时被抢劫的事情。
沿途的丝路驿站遗址其实也是可以扎营的,只是我胆子小,怕老建筑闹鬼所以宁愿睡桥洞里。
离开马什哈德第三天,又是在路上,一部车子停下,是两名男子,开车的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叫Hossein。
他问我们这种路况一天骑多远?估计了一下说100――120公里。
他先是塞给我们一些吃的,然后写了个条子递给我们说,他家离这儿大约100多公里,晚上到他家里去做客。
我们非常开心,一路上每经过一个国家只要是有机会都喜欢到当地人家住上一两次,一来可以吃上大餐,二来这也是了解当地人生活最好的机会。
这是在伊朗接到的第一个邀请。
傍晚时分抵达了小镇,这时的伊朗正是水果丰收的季节,村口问路的时候一不小心收获了一箱石榴和一大袋的开心果,不知所措时看到Hossein骑着摩托车过来接我们了。
村子里处处是不太起眼的民房,灰土色的墙,进门一看方才知道什么叫五光十色。
纯手工编织的波斯地毯,细节繁杂得夸张的灯饰,玻璃柜厨里擦得锃亮的水晶玻璃器皿,镶金镀银的餐具和摆设……美美地冲过热水澡后,Hossein说如果我愿意,在他家里可以把头巾摘掉。
这个建议实在是太好了。
Hossein说他原来是远洋轮上的轮机长,全世界几乎都跑遍了,一年前辞了职,目前和妻子在家中苦心钻研伊朗古乐器和书法。
在他的书房里他给我们展示了他的收藏,还给我们弹奏了伊朗的古乐,展示了他的书法。
他说,他是伊朗人,他热爱这里的戈壁,这里的文化。
Hossein的妻子做了当地特色的菜。
伊朗人家中没有饭桌,我们是盘坐在地毯上吃的。
我尤其爱吃那个新鲜的馕。
饭后没多久家中陆陆续续来了很多人,不久客厅里已坐满,热情的Hossein一一给我们介绍了他和他妻子的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以及兄弟姐妹的家人,他的父母岳父母,舅舅小叔大伯婶婶伯伯,他的朋友邻居……热热闹闹向每位客人复述了一遍又一遍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为什么从那儿来和为什么要到那儿去之后,有人建议我们大家开始合影。
要知道在伊朗所谓的合影,就是你保持同一个姿势不变,每个人和你单独来一张之后,再每两个每三个每四个逐个递增和你咔嚓,之后再是男单女单,轮换房间背景,实在是不亦乐乎。
一番咔嚓下来已是晚上9点多,我们开始有些发困,眼睛开始泛红,这时Hossein建议去他父母家中坐坐,想着来了就去看看吧,反正不远,就在马路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