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4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数学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心理健康教育首要的就是要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给学生营造轻松、自由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课堂上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问答、小组合作等活动,这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沟通,增强学生的自信和自我认同感。
二、提高学生信任感和自我认知能力数学是一门需要系统性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科。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挑战,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同时,也应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不足,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观念,增强自信心和勇气。
三、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在教学中,我们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数学课程中有时会出现难以理解的概念和难题,这时学生可能会出现挫败感、焦虑和压力等负面情绪。
这时我们可以启发学生自我探究和发现问题的方法,让他们获得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情境模拟训练,培养他们的应对困难的能力。
四、体现人文关怀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体现人文关怀。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在教学中给予他们必要的关心和关注。
同时,我们应当鼓励学生善于表达情感,分享自己的快乐和困难,让他们能够理解和关爱他人。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更可以培养他们的人生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当学生在学业上和情感上都得到了满足和支持,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也会不断提高,从而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是学生的主要活动,课堂是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场所。
所以,如果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途径。
数学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若能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取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应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效益观课堂教学效益观,将直接影响到教育长远目标的实现。
一堂好课的标准不只是教师教得有多么精彩、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
而要从多元化的角度,从全面素质培养的角度来评判。
我们的教师应该认识到:一堂好课,除了知识的传授与被掌握的程度、多少外,还应包括师生在课中积极情绪体验的状况,包括学生由此获得的在生活中的启示以及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技能的兴趣,包括学生在这堂课中心理健康发展的习惯培养与问题的纠正,以及其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动手能力、参与意识、思想教育等各方面都有所体现。
教师应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效益观,努力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
二、在备课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点,备普通的教学环节,更要围绕学生的,围绕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效果宋备能只考虑教师应该怎样做,学生应该怎样学,把学生看成配角。
而要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反应,学生需要什么为中心来设计教案,同时联系学生现在的水平和学习能力,挖掘出各种知以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切入点。
实现这一点,就等于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打下了坚实可行的基石出。
那么如何挖掘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呢?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是蕴涵在生活中的教育,它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相关。
因此,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带着新的眼光和思路认真研读教材,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出现的心理问题,便可从数学教学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关系到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大事。
不过当前在农村学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很不普及且不平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几乎没有,相关的政策措施也没跟上。
为此,在现有条件下,通过现有的学科渗透心里健康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下面我谈谈本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在数学课中充分重视良好教学心理环境的创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每个学生都平等地看成是正在发展的、潜能末充分开发的人。
教师的角色是学生的“伙伴”和心理健康的“促进者”,强调对的学生“信任”、“真诚”和“尊重”,给学生以“无条件积极关注”,使学生在课堂中无顾虑地、真实直率表达情感和想法,并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和探讨,并能灵活地运用“倾听”、“理解”、“情感反应”和“鼓励”等技巧去引导学生,避免盲目地对学生进行个人评判。
创设良好的教学心理氛围,这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
教师必须正确树立以下几个观念:(1)人格平等观。
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
教师只有树立这种平等的观念,才会做到尊重学生,才能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才能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促使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正如美国著名作家爱墨生所说的:“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2)师生主体观。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
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忽视任何一方的活动,教育均不可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学生视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育过程成为在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培养,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较充分的发展,促进学生良好社会化人格的形成。
(3)教学差异观。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长处。
根据学生的差异,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上提出不同要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品德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我们可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心理素质。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鼓励和正向的评价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数学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我们应该重视每个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在学生做出正确答案或者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给予及时赞赏,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同时,在学生犯错误时,我们也应该以积极的态度进行纠正,让他们知道犯错是学习的一部分,不必过分担心或自责。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和交流。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借鉴和帮助,共同学习和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要激发他们对他人观点的尊重和包容。
这样的合作学习环境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数学教学中的挑战和困难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探究的学科,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应对困难时往往会遇到挫折和困难。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挑战,灵活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和策略。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信心。
同时,我们也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观念,让他们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和意义,从而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积极鼓励、合作学习和解决困难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心理素质。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还能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数学课堂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曾少华《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在对数学理解的同时,要处理好数学学习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加强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在传授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注意挖掘和组织好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内容、教学活动等,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的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好地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
一、挖掘教材内在因素,渗透心理适应辅导教育能面对现实,适应环境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一年级的学生从幼儿园到学校,不仅是学习环境发生变化,而且学习活动方式由游戏变为有目的地完成学习任务,这对他们来说是其生活经历中的一个全新的变化,这在心理和行为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个适应的过程。
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学校生活,是一年级教师的首要任务。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利用教材资源,渗透学校生活、人际交往的心理适应教育。
教师可以结合一年级数学教材的“数一数”——《美丽的校园情景图》,先不要急于给出数数任务,分散学生观察的兴趣,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
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图中的人和物的数量,使学生通过数数,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并产生对身边与数学有关事物的好奇心,以及参与数学活动的欲望。
同时,给初入学的学生进行心理适应辅导,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友爱同学,还要好好学习、热爱科学、锻炼身体。
通过这样的心理适应教育,可以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激发他们成为一名学生的自豪感和义务感,使其尽快适应学校里有秩序的学习和生活,以利于身心健康成长。
浅谈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数学教学是学生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心理健康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方式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浅谈。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技能和心理健康态度教育,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
数学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解除学习中的压力和焦虑,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以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2.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数学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以学会积极应对压力和挫折,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促进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和思维能力。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以开阔视野,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方式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情感教育渗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和情感素质,通过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情感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培养爱数学、乐于学习的情感体验。
2.认知教育渗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思考能力。
1.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教师可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适当的学习材料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浅谈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数学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数学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而这些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一系列的心理健康素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探索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
学习数学往往需要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保持冷静,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
当学生面临困难和挫折时,通过数学学习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压力和困难。
数学中的抽象概念和逻辑联系也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情感变化和行为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群体合作和集体意识培养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数学学习中,学生经常需要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通过集思广益和相互交流可以不仅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
在合作过程中,学生相互帮助、相互配合,培养了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数学教学中的评价方式和激励机制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影响。
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改变评价方式和激励机制,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通过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奖励,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教师还可以通过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进步性评价,减少学生因对成绩过分追求而带来的心理压力,培养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数学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情感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改变评价方式和激励机制,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数学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浅谈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首先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绪管理。
数学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会面临困难和挫折,他们的情绪可能会受到影响。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困惑和不安,并给予积极的引导和支持。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鼓励学生勇敢面对挑战,克服困难。
也可以通过一些情感调节的方法,帮助学生放松自己,纾解压力,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和人际关系的建立。
数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案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社会的联系,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念,培养他们的人品品质。
数学教育也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学生需要与同学一起合作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适时组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
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学学习并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数学竞赛、数学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也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本质,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还需要借助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工具和资源。
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心理测量工具,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科学地进行诊断和评估。
也可以利用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如教材、课件、作业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数学教育中要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情绪管理,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借助心理健康教育工具和资源,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和数学能力。
只有在全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数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挑战。
首先,数学教学对心理健康的渗透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节奏来实现。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置学习目标,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不至于过分焦虑。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控制学习节奏,避免让学生感到过度紧张和压力过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其次,数学教学中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个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克服困难,鼓励他们尝试解决数学问题,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此外,数学教学还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三个方面是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这既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也有助于锻炼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十分有益。
总之,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在学习
和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压力和挑战。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在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为他们创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
数学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数学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增进良好的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有着重要作用。
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创设情境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树立平等意识,关心、接纳学生的行为表现,积极营造和谐、宽松、民主、愉快的教学氛围。
当学生协作解决问题后充分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与快乐,促进学生的心理积极成长。
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我让学生分组讨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组员一起研讨各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分享成功的喜悦。
实践证明,活跃课堂氛围、相互配合,合作学习化。
长此以往,学生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还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关心他人,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我将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困难与挑战,做一位心理健康,积极向上的人。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品质、开发非智力和获取众多信息的基础。
不过当前农村学校中普遍存在: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不普及,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缺乏,相关政策措施跟不上的问题。
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现实对教育的要求。
在课堂教学中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习,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如何使学生心理健康达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课堂上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教师以身作则,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行为举止往往影响着他身边的一大批学生。
一个老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他会给学生以亲切、信赖的目光,饱含激励的话语,就会感染带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在愉快、活泼、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同时学生也能从老师的身上学会真诚待人,认真做事。
2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健康心理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教师必须多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在教学“从不同方向看”这一课时,我首先组织学生一起玩积木,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但不会感到枯燥,而且还兴趣怏然。
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适当的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提高动手能力。
同时让学生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达到自我教育,相互影响,从而获得一种最理想的心态,提高自身的素质。
3在教学评价方法上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对学生的关怀、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感到亲切、愉快和振奋,对他们的学习有重要的激励作用。
在数学课堂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要求,对他们也许不是很完美的回答给予真诚的肯定,对于那些被别人视为“差生”的学生身上的缺点,我们要能一分为二,从中找出一些“闪光点”加以肯定,使学生将老师视为朋友,能够心悦诚服地听从老师的劝勉,同时也从教师的劝勉中找到自信心。
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激发同学自身内在的积极品质,让每个同学学会创造幸福,分享快乐,使自身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坚持生命的最正确状态。
今天,朴新我给大家介绍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一一、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加强同学学习数学的信心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对培养同学〔心理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同学的学习热情,有的同学怕学数学,认为自己学不好数学,关于这些同学,我们应该进行正确诱导,注意改善他们的学习方法并进行各别辅导,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优良效应。
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怀、帮助每一个同学,做同学的贴心人时,爱就成了一种庞大的教育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同学,提升同学的心理素养,使之乐于学数学、学好数学。
在我的班级里,有一位非常聪慧的同学,但他上数学课时总是不用心听课,老爱睡觉,作业也不按时完成。
经过一段时间的视察,我了解到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缺少母爱,在学校又得不到老师的认可与赞扬,所以就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于是,我主动找他聊天,激励他要发挥他的聪慧才智。
在课堂上,我也常常叫他回答问题,总是以"你真棒',"回答的真好'来激励他。
慢慢的,他爱上了数学,上课回答问题积极了,作业也能独立的按时完成了,数学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他的变化,不得不说是"师爱'情感的作用。
教师对同学的爱护激励和信任,能引起同学的积极响应,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不但提升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了他们碰到困难时要以优良的心理素养去面对。
二、诱发同学的好奇心,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利用同学的好奇心使其产生好奇,要爱护和培养同学对数学世界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同学逐步养成联系生活、自主学习、独立思索的习惯,保护同学的探究精神、革新思维,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同学能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展示自己的个性,把同学思维和注意力调节到积极状态,为学新知奠定心理基础。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雜王美娟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成为中小学教师的重要任务。
这就需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还要培养 学生健康的心理与良好的适应能力。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 中,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的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_、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一) 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的需求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科学技术虽然给人们带 来了便利,但也造成了 一些社会问题,进而影响人们的心 理健康。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有必要。
因此,教师 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充分纳入教学体系,为学生普及尽可能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数学,学会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这就 需要数学教师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的 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愉悦的心情。
(二)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课标的要求在新课标提出之后,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 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课标提出要注重学生的身心健 康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而且新人 教版数学教材也将枯燥、乏味的数字与生动的图画相联 系,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欲望,消除学生 对学习内容的恐惧感。
因此,教师也应转变教学观念,与 学生一起积极适应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获取更 多的知识与生活经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三)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状态,教师 作为学生学习中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有责任提高学生 的心理健康意识,确保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且能很 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 中,每个单元都有综合应用这一环节。
综合应用主要是指 教师通过发挥学生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来解决所研究 的问题,从而启迪思想、创新思维。
因此,教师可以充分抓 住这一契机,将教学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连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合理地利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为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消除教育环境中的各种消极隐患,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健康精神风貌。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心理健康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应根据各科教学的特点适时、适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和情感,激励学习动机,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合理地利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为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消除教育环境中的各种消极隐患,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健康精神风貌。
1 在备课环节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我们要根据教材编排的内容和各知识点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通过自主探索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为了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我把班级里的48 名学生分成12 组,每四个学生一组,实行组内学生捆绑评价制度,每组有一名组长,一名副组长,2 个组长分别帮扶一个组员实行捆绑评价制度,被帮扶的学生在纪律、学习等方面进步了,不但给小组加分,而且还给组长、组员个人加分。
每2 个周根据小组得分情况,产生冠军组、亚军组、季军组。
对于优胜小组和进步组员,我们会发“喜报”给家长,每次给学生发“喜报”和优秀学生照片时,都很正式,我们都是是边放音乐边发喜报,最后全体学生给予掌声鼓励。
感觉像大型颁奖晚会现场似的,让每个获奖学生都有强烈的荣誉感,激发了他们更大的进步潜力;对于没有获奖的学生,则给了他们强烈的刺激,激发了他们表现的欲望,争取下次自己也能够获奖。
这样,优秀学生的作用真正的发挥出来了,后进生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班级里学生的合作意识大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也更强了。
更重要的是,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主动地运用心理学,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心理辅导的艺术、策略、技术,调动和激活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智力品质问题和非智力品质问题进行随机辅导,结合教材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增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与效果,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心理辅导活动。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现结合实践,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一、给学生一个目标,使他们乐于学习,积极进取。
教育教学活动是智慧与情感相互交融的活动。
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度过的,他们接触较多、信得过的是老师,平易近人、体贴学生、学识渊博、经验丰富、赋予爱心的老师,学生是非常喜欢的。
因此,老师要真正尊重和爱护学生,多发掘学生的优点,多以爱心平等地与之交流,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在处理与后进生、性格孤僻学生的关系中,老师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发现一些这样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是觉得自己能力不足而不敢表现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总感到自己要受忽视而常有孤立之感;在有竞争性的教学活动中,更是惟恐失败而百般推辞和躲避……由于他们经常自我否定,心里就形成了“我不好”、“我不行”等自我否定意识。
针对这种情况,我试图利用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全面地评价自己,使之培养起“别人行,我也行”等自我肯定的意识。
如在分组学习的时候,我尽可能多让那些性格孤僻的学生分配在关系融洽、随和的小组。
同时让小组成员根据各人的爱好与能力,主动分担不同的组织角色,如主持人、汇报人、记录人……每人每次“轮流负责”,让每个都能尝试、体验主持的快乐感和责任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赏识别人,也学会了赏识自己,从而提高了自信心,增强了合作意识;在一些游戏活动中,我特意请这些学生来当裁判,让他们在和谐欢快的教学气氛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发展其乐观向上的精神。
心理健康教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心理素质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则占有重要地位,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也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存在着不同层次的心理障碍,需要去思考,帮助,解决。
一名合格的数学老师,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各种信息,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恢复心理平衡,提升数学学习的质量。
因此,把握好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契机,对小学数学教学有很重要的意义。
我校承担WHO/中国“健康促进学校”研究课题,提出“办健康学校,培养健康人”的办学理念,努力构建开放型的学校心理教育体系。
笔者在开展子课题研究时,对如何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和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做了初步的探索。
一、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孙子兵法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孔子主张教育要“因材施教”。
这些论述都反映了一条基本的教育规律,那就是了解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学才更具针对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放弃自己原有的设计思路,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喜欢什么,愿意学什么,怎样学习他们才能在最短的时间接受,从而让他们尝到收获的喜悦,觉得教师和他们离得很近,更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先组织男女生比赛,让四个女生代表站在我画的长方形长边上,代表站在我画的长方形短边上,向中心抛圈,结果女生都投中了。
男生不服气地说这样不公平,我说为什么?学生回答说他们抛的路线长度不同,“怎样才公平?”“一定要抛的路线长度相等。
”“那怎么办呢?要想使到每个同学与中心距离相等,这些同学站的轨道该怎么画?”几个顺理成章的问题下来,新的学习任务在学生怀着好奇心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被他们所接受,并乐于探究。
接下来再让他们利用自己的办法画圆,并通过比较找出最佳的办法时,学生便跃跃欲试、自由主动地去探索,比老师费舌地引导效果好多了。
在数学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数学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包括心理上的健康。
拥有良好的健康心理,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智力的开发都起到主推作用。
学生素质的提高源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整合。
在良好的心理指导下,教师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可以排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困扰,优化课堂的学习效果。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经常面临各种困难,这就要求他们要用刻苦耐劳的精神去战胜困难,不仅要告诉学生,其实挫折就是成功前的训练,还要和学生一道分析失败的归因,讨论出解决困难的具体办法。
我曾从这几方面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
给学生一个难易适度的问题,如果学生回答正确,便及时在课堂上表扬学生。
在一年级第一学期教学“9加几”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9+5的计算方法,学生想出了好多不同的计算方法,如:用点数的方法,从9开始数起,往后数5个数;有的用画小棒的方法计算出得数;有的用“珠心算”学的方法进行心算;有的用凑十法等等,我都给予肯定,尽管这些方法有快慢之分,但却是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成果,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有的所收获,在有所收获的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努力学习他人的长处。
学生在不断学习、不断发现、不断完善中建立自信,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在数学苹果园中写鼓励性的评语语,如“你真不简单!”“你有创新思维,加油吧!”“你的书写有进步了,继续加油哦!”“老师看你的作业是一种享受,继续努力!”。
第三、如果学生在其他方面有进步,比如:在学校的行为表现方面也有进步,就在同学中表扬,这样做,就有助于学生树立信心和决心。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备课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点,更要围绕学生,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反应,学生需要什么为中心来设计教案,同时联系学生现在的水平和学习能力,挖掘出各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切入点。
实现这一点,就等于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结合小学生乱花零钱、乱投纸片的现象,可针对学生中的浪费开展“变废为宝”活动,使学生知道聚少成多的道理,对学生进行节约意识的教育等。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1、举办数学竞赛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数学竞赛活动是把双刃剑,组织的好,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但组织的不好,往往容易伤害学生的自信心,尤其是学困生,因为他们往往会感到自己成绩差,比不过成绩好的同学,从而自暴自弃,失去斗志。
数学竞赛活动有对抗赛、擂台赛、接力赛等等,教师在组织这些竞赛时,一定要全面考虑全体学生的学习水平,不能把竞赛题出得太难,让中差生失去竞赛的信心。
如组织开展接力赛,同时,竞赛题的形式要多样,难易度要搭配,如口算题、应用题等。
这样,全某某同学中,学习好的可以挑选难一点的习题进行解答,学习差的可以挑选简单一点的习题进行解答,使每位学生都能在竞赛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样,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样感到成功中有自己的一份功劳,我也能在竞赛中出力,并取得成功,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2、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
教育心理学专家认为: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及个性心理结构中所具有的状态,品质与能力之总和。
由此可见,运用数学的能力是健全学生心理素质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当前的在校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非常的任性,以我为中心,大多数我行我素,不懂尊重别人。
承受不起挫折,心理比较脆弱。
而当今的社会处处是竞争和压力,要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仅仅具有知识和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是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育对教学提出的新课题。
作为主要学科之一的数学,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长期地融合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学生心理需要,唤起他们的情感,发展他们的个性,锻炼他们的意志,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大有好处。
下面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营造氛围,培养主动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的主动意识是在一定的情感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它伴随着认识活动出现并且是与认识活动交织在一起的,情感对人的认识起刺激作用。
多年的教育活动、特别是近年来的课改实践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课堂气氛是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要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就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成长。
具体做法是:教师要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间去,作学生的好朋友、好伙伴,要尊重、信任、善待每一位学生,
要特别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有事没事找学生聊聊,聊什么都可以),让课堂充满民主、宽容的心理气氛,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愉悦感,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的过程。
二、深挖教材,丰富情感
数学新教材内容中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
例如:每一章后面有一些有关的数学史料或背景知识、数学在现实世界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实例、有趣的或有挑战性的问题讨论、有关数学知识的探究等等,丰富的数学史料能够焕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数学的广泛应用能激发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好数学的热情和责任感。
教材中有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题目让学生亲自去做,具体做法是: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
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明白,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合作才会把事情做好,将来出社会工作也一样的道理,都要讲究团队精神。
三、赏识学生,培养自信
俗话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好学生也是夸出来的。
学生在学习时,每取得一点成就,就要及时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便会有一种经常的成就感,使他们从成功中品味到努力的价值,从而树立自信心和进取心。
记得有一位学生,数学什么都不会,有一堂课让他给大家读了两道题,读得特别好,我当堂就表扬了他。
他在本子上写下“我找到了存在的价值”几个大字,并且还显得
很神气。
在随后的日子里他表现得特积极。
我们教师要学会夸学生,你找不到优点就让学生自己找优点,你来夸。
记得魏书生说过我夸得他都不好意思,那他怎么还好意思捣乱那。
这样我们不是就成功了-----学生有自信了,我们省心了。
四、承受挫折,培养品质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大都是独苗,不惯自惯。
经受不起一点挫折。
稍受一点点挫折,就会产生焦虑,甚至颓废的情绪,更有可能发展自暴自弃,一蹶不振甚至产生忧郁的心理,阻碍学生健康发展。
增强耐挫意识,就是让学生认识到人一生中总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挫折是正常的,学会承受挫折,学会接受有益的批评。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小组,在每一堂的教学中都有竞赛环节,只要有竞赛就有输赢。
这样对优秀小组是激励,对落败的小组就是打击。
适时的对他们教育: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跌倒了爬起来。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着战胜困难,战胜挫折。
五、利用信息技术,培养价值观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产生深刻的影响。
课程标准提倡利用信息技术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教学内容,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机整合。
课程标准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另一方面,就是要指导数学教学必须改善教与学的方式。
在教学工作中,信息技术不仅使较为抽象的概念知识形象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不仅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更能进
一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而且还可以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调整学习进度与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学习统计的初步知识时,先让学生从多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培养他们搜集、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很好的了解所学知识内容。
数学学习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重要部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不仅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同时使学生在意志力、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得到良好的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人格。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它能使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应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组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教育整体,对学生起良好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