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664.00 KB
- 文档页数:8
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测试卷历 史 (A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6吉林市一中)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
三年有成。
”(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 A .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 B .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C .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D .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2.(2016桂林中学)“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下列言论与上述材料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 .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B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C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D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3.(2016吉林市一中)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其说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 A .“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B .“理”在社会实践中就是三纲五常C .“理”是世界构成的本原D .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衡量标准4.(2016遵义四中)宋代以后的儒学逐渐走向理论化、思辨化,还影响到文学艺术等领域。
兰考二高2017-2018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你认为下面的情况,哪种不可能是真实的( )。
A.公元前202年某月某日,身在咸阳的小苏给家人写了一封信,用的是小篆B.公元前228年某月某日,一官员称呼嬴政为大王,未受斥责C.公元前218年某月,张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尉,负责该郡治安,并享有皇帝所赐的一块封地D.公元前219年,太仆王某奉命给秦始皇购买上等良马2.“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汉书》),该话表明班固认识到秦统一的意义之一是 ( )。
A.使人民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B.为我国长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D.使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3.在一次探究活动课上,A、B、C、D四位同学分别分析了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你认为哪一位同学的表述最准确( )。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使秦具备了完成统一的实力B.秦王嬴政广泛搜罗人才,统一的战略得当C.战国末期诸侯国数目的减少利于统一D.广大人民渴望统一,秦王嬴政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4.康熙帝能收复台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客观条件是( )。
A.康熙帝立场坚定,用人得当,决策正确B.清政府平定三藩叛乱,政局稳定C.台湾郑氏集团的腐朽统治和分裂祖国违背历史潮流D.清朝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社会经济发达5.清朝前期,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
A.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反对外来侵略联系在一起B.西方殖民者联合挑起民族矛盾,支持分裂、叛乱活动C.中央开始设置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专职机构D.通过册封少数民族首领来加强边疆地区的管辖6.确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的中俄边界条约签订于()A.顺治时期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D.乾隆时期7.清初,台湾为郑成功后代控制,1683年康熙帝派兵进军台湾,并设置台湾府,完成了祖国统一。
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眉山中学高二下5月月考文综试卷第Ⅰ卷24.汉武帝任命外戚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并领尚书事、为中朝之主。
从此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成为惯例。
这种做法A.使相权受到了制约B.导致武将专权局面C.致使行政机构膨胀D.推动决策权的转移25.宋代理学家指出,孔子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困厄万端;颜渊一箪食、一瓢饮,穷居陋巷,但他们化解了身处逆境引起的外感之忧,便自得其乐。
这反映出宋代理学家A.重视人的内在完美B.反对人对物欲的追求C.强调对物理的探究D.忽视道德教化的作用26.明代秘书人员普遍从科举出身者中选拔,地方政府中的秘书由贡士、进士充任;中央秘书机构及各部门的秘书则由进士通过馆选,进入翰林院学习后才能担任。
这些举措 ( ) A.保障了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制约B.有助于提高秘书工作的质量C.提高秘书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D.强调科举制是秘书唯一来源27.20世纪初,梁启超发表多篇文章,重点围绕“公德”、“自尊”、“爱国心”、“独立性”、“自由观念”等进行了探讨。
梁启超发表这些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A.批判封建伦理旧道德B.强调维新变法的重要性C.增强国民的公民素养D.为建立民国作思想准备28.孙中山说:“唐虞三代甫由草昧而入文明;乃至成周,则文物已臻盛轨,其时之政治制度、道德文章、学术工艺几与近代之欧美并驾齐驱,其进步之速,大非秦汉以后所能望尘追迹也。
”材料中孙中山的思想 ( )A.赞赏夏商周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 B.强调先秦时期我国的文物制度达到顶峰C.说明汉族思想文化远比少数民族的文明程度高 D.揭露秦汉以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黑暗29.据古代雅典著作《诉美狄阿斯》记载:美狄阿斯在公共场合同德摩斯提尼发生了争执,并打了德摩斯提尼一拳。
对此,德摩斯提尼并没有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还击,而是提起诉讼,对美狄阿斯进行控告。
这一个案可以说明当时雅典A.同态复仇习俗已经被废止B.司法诉讼程序非常严谨C.法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D.司法判决均能秉公处理30.卢梭在成名作《论艺术与科学》一文中提出,科学与艺术和财富与奢侈密切联系,使得风俗败坏,道德沉沦,因此,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无助于敦化风俗。
池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4分)1、《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戴祀六百。
商纣暴虐,鼎迂于周。
”下列成语中的“鼎”与材料中“鼎”的含义相同的是()A.人声鼎沸 B.问鼎中原 C.三足鼎立 D.鼎鼎有名2、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
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直接反映这一现象的是()A.秦朝郡县制 B.西汉郡国并行制 C.元朝行省制 D.清朝军机处3、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A.大宗与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周天子是天下大宗4、《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建元六年,司马长卿便略定西夷……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沫、若水……通零关道,桥孙水以通邛都”。
历史上“西夷”进入中原统一政权颁图开始于()A.商代 B.周代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代5、南宋何澹《龙泉县志》载:“近境有剑池湖,世传欧冶子于此铸剑,其中一号龙渊。
”龙泉原名龙渊,因剑而得名,唐时因避高祖李渊讳,改名龙泉。
改名体现了()A.皇权的独尊地位 B.皇帝的名号尊贵C.宗法观念的影响 D.皇权神化的需要6、英国之所以能够在18世纪和19世纪抢占历史先机,和平的实现近代化,主要是由于英国在17世纪确立的新原则的成功实施。
这里的“新原则”最可能是指()A.和平渐进 B.限制君权 C.议会至上 D.自由平等7、科举时代流行着“科名以人重,人亦以科名重”(科名:科举考中而取得的功名)的格言。
这句格言说明了科举制()A.其人才选拔标准仍无法摆脱“门弟”束缚B.助长了追求功名的不良社会风气C.因其人才选拨方式而得到社会广泛认可D.养成了知识分子不务实际的学风8、《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
青阳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化学试卷命题:刘新民 审题:胡祥华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100分,答卷时间100分钟。
2. 请将Ⅰ卷和Ⅱ卷的正确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S:32 C:12 Na :23第Ⅰ卷 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4分) 1.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CH 3COOHH ++CH 3COO -B .NaHSO 4===Na ++HSO -4 C .H 3PO 43H ++PO 3-4D .NaHCO 3Na ++H ++CO 2-32.下列反应中,一定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A .2KClO 3(s)===2KCl(s)+3O 2(g) ΔH =-78.03kJ/mol ΔS =1110 J/(mol·K)B .CO(g)===C(s ,石墨)+12O 2(g) ΔH ==+110.5kJ/mol ΔS =-89.36 J/(mol·K) C .4Fe(OH)2(s)+2H 2O(l)+O 2(g)===4Fe(OH)3(s)ΔH =-444.3kJ/mol ΔS =-280.1 J/(mol·K) D .NH 4HCO 3(s)+CH 3COOH(aq)===CO 2(g)+CH 3COONH 4(aq)+H 2O(l) ΔH =+37.301kJ/mol ΔS =184.05 J/(mol·K)3.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时,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加入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B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加入一定体积的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C .滴定时,应左手控制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时刻注视着锥形瓶内颜色的变化D .读数时,视线与滴定管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一致 4.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了下列数据,其中正确的是( )A .用25 mL 量筒量取12.36 mL 盐酸B .用pH 试纸测出某溶液pH 为3.5C .用托盘天平称取8.75 g 食盐D .用酸式滴定管测出消耗盐酸的体积为15.60 mL5.能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的是( ) A .降低温度 B .增大压强 C .使用催化剂 D .增加浓度6 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 2,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 2(g)+NO 2(g)SO 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
池州市高二历史参考答案1. D【解析】从材料中的“道法自然”“万物本于天,人本乎祖”“与四时合其序”可知都具有天人合一的思想,故D项正确。
其他选项均不是共同思想的表现。
2. C【解析】A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B项培养了各类人才与史实不符;D项与题意不符,这一文教政策主要在太学实行,儒学在郡县的勃兴与史实不符。
通过这些政策,明显提高了儒生的地位,因此C项正确。
3. D【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以天人感应神化皇权;朱熹以理学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故他们的根本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权威,D项正确。
其他选项均与史实和材料信息不符。
4. B【解析】材料中的关键词是“古老中国文化向近代转化”,明清之际,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在思想界出现了反封建的思想,故B项正确。
A项与史实不符;C项和D项都不是新思想产生的源头。
5. C【解析】A项缺少历史依据;B项知识性错误,与月亮圆缺没有密切关系;D项言过其实,该三项均排除。
古代的24节气可以根据节气变化安排农业生产,郭守敬的《授时历》的含义为敬授民时,故都和农业生产联系密切,对农耕播种等具有指导作用,C项正确。
6. C【解析】材料中的艺人张山人、伎艺中有“合生”、文人群体“书会”都是通过作品或表演谋求生计,说明文学艺术呈现出商品化趋势,故C项符合题意。
A项仅仅涉及诗词,不全面;B项与史实不相符; D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
7. D【解析】从李白浪漫主义的诗句夸张描写中可知,这位书法家的书体属于草书,据此判断。
A是欧阳询的行书,B是柳公权的楷书,C是秦朝篆书,D是怀素的草书《自叙帖》部分内容。
故D项正确。
8. B【解析】从材料可知魏源不断修订《海国图志》,增加新的内容,联系所学该书的特点可知B项正确。
A项应是林则徐;C项缺乏历史依据;D项属于猜测臆断,故均排除。
9. C【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早期维新派所处的时代背景解题。
从材料可知早期维新派认为古代中国就有民权之说,现在宣传民权无需感到“怪妄”,可见是在提高国人对民权的认同感,故C项正确。
安徽省青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政治5月月考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2分,25小题,共50分)1.“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
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源自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始终不变的“天下”情怀,是中国领导人基于对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贡献的“中国方案”。
对这一充满中国智慧的理念和倡议,认识正确的有①它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②它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共同性问题提供了物质和思想资源③它产生于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实践之中④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因,贯穿中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2.一念收敛,则万善来同;一念放恣,则百邪乘衅。
校准价值坐标,坚定理想信念,守望心中的绿洲,就不难守住风清气正的精神家园。
这从一个侧面启示我们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明辨善恶,砥砺自我,大力弘扬中华传统道德③扶正祛邪,扬善惩恶,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④凝聚共识,尊重多样.满足人民群众各种文化需求A. ①③B. ①②C. ②④D. ③④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因为①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②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③我国教育现状还存在很大的问题④发展教育事业是全党全国的中心工作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4.在众多分叉的大路小路上,一些商家被“浮躁”挟裹,急功近利,缺乏静下心好好打磨一件作品的耐心。
工匠精神是一种对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怀着敬畏之心把一件简单的工艺做到精纯,哪怕重复成千上万遍。
越是互联网时代.工匠精神越是弥足珍贵。
下列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工匠精神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时代印记的精神②工匠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力量③工匠精神是对社会发展有深刻影响的科学精神④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优秀中华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5.2017年5月14日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文艺演出《千年之约》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
安徽省青阳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据甲骨文记载,商朝除与所属盟邦联合行动外,商王还亲自或派人到各地举行祭祀典礼等活动,并接受方国的贡献或对朝贡者予以报偿。
这说明A. 早期王权主要通过神权来表现B. 商王与方国首领地位完全平等C. 中央对地方实现了有效的控制D. 商朝与所属方国重视礼尚往来【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商王还亲自或派人到各地举行祭祀典礼等活动,并接受方国的贡献或对朝贡者予以报偿”等信息可以看出,商朝作为盟主与所属方国之间重视礼尚往来。
故答案为D项。
材料中没有涉及王权与神权的关系,排除A项;B项中的“完全平等”不符合史实,商王是盟主,与所属方国首领地位不同,排除;商朝时期中央对方国还没有实现有效控制,排除C项。
2.东周桓王即位后,周郑交恶,桓王联合陈、蔡、虢、卫等国讨伐郑国,最后双方在繻葛开战,郑国将领祝聃射中桓王肩膀,但郑庄公未乘胜追击,仍遣使慰劳桓王。
这表明当时A. 分封制度得到了有效维护B. 诸侯争霸局面已经出现C. 兼并战争有利于国家统一D. 周天子的权威依然存在【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周郑交恶时,陈、蔡、虢、卫等国能够随周桓王讨伐郑国,当周桓王受伤后,郑庄公没有乘胜追击,反而遣使慰劳桓王,说明周天子的权威依然存在。
故答案为D项。
A项,依据材料可知,东周时期,周郑交恶,说明分封制度被破坏,排除;B项,依据材料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周王与诸侯的矛盾,不是诸侯争霸,排除;C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兼并战争是战国后期,排除。
3.《尚书》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据下表可知当时A. 出现了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B. 神权色彩异常浓厚C. 形成了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D. 儒家思想已经形成【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当于民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可以得出体会到,商周的敬天保民的治国理念,反映了当时形成了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
池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历史试卷(文科)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60分)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
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
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2.右图不能表明()A.公元前7000年前后,我国稻作和粟作两个农业文化区形成B.我国南方水田稻作和北方旱作是分别独立的发明C.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外围地区农业的出现相对迟滞D.中国史前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南北交流和互动3.下列关于小农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B.是推动农业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C.在我国奴隶社会则表现为井田制D.在我国古代,铁犁牛耕是其主要耕作方式4.我国古代官私手工业并存的局面的形成开始于()A.商 B.西周 C.春秋战国 D.秦汉5.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素称发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官营手工业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B.官营手工业生产不计成本,从不利于工艺技术的提高C.汉代官营手工业的生产部门只有煮盐、冶铁、铸钱D.随着商品经济和民间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日益没落6.下列关于明代手工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精密细致的缎是丝织品的代表 B.棉纺织业技术先进,使用花楼机C.江西景德镇成为全国著名的瓷都 D.治铁业开始采用高炉炼铁以提高产量7.古代欧洲称中国为Seres,现代英文称中国为China。
据说这与中国传统手工业闻名于世有关。
你认为与之相关的传统手工业是()A.青铜业、冶铁业 B.棉织业、制瓷业C.丝织业、制瓷业 D.造纸业、采煤业8.西汉前期,“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
”其原因是()①既约束又放任的商业政策;②诸侯林立的政治局面;③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9.据《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青阳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5月月考试题高二历史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战国时期,或由匹夫而为将相,或朝贫形而稃公侯,或起自刑余,或出于盗薮,不论新旧,不问亲疏。
这表明A.士农工商结构趋于瓦解 B.礼崩乐坏加速王室衰微C.世卿世禄制度遭到冲击 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2.初定天下后,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想把王位的宝座千万世的传下去;汉王刘邦做了皇帝之后,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这表明A.君主专制得以不断强化 B.宗法制决定帝王治国思想C.分封制的基础依然存在 D.帝王借宗法血缘维护统治3.下列是某学者整合的关于宋代的主要资料,由此可见宋代A.注重“以文治国” B.中央集权加强C.冗官现象严重 D.理学影响深远4.北宋中期出现“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即宰相兼任枢密院长官;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渐成定制。
这种变化有助于A.提高效率适应现实需要 B.集体决策维护中央权威C.崇文抑武防范军事将领 D.分化事权防止权力集中5.雍正四年初有军机处时,仅为西北两军设,皇帝明其便利隐秘,但其权仍小,为户部一分支下属。
至八年时专管军务,而十年成立军机处时已要求知会(即以文书的形式告知)各省。
这表明军机处A.可以避免大臣专权 B.逐渐成为中枢机构C.与内阁的地位相当 D.已失去其绝密特性6.清初皇帝用奏折的形式与总督、巡抚这一级封疆大吏建立直接的统辖关系,后来总督、巡抚的属官布政使和按察使也有了直接向皇帝呈递奏折的权利。
这一改变A.遏制了地方官僚腐败 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C.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扩大了地方行政权限7.根据《南京条约》文本,五口通商后,中方认为英人可在各口岸的港区居停,不得入城;英方则坚持要到城内活动。
咸丰帝认为夷人入城事关中外大防,有损天朝体面。
广州官府默许士绅煽动排外情绪,引发1849年反入城风潮。
安徽省青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5月月考试题化 学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 1 C 12 O 16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
”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 、蒸馏B 、升华C 、干馏D 、 萃取2、下表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23、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HCOOCH 2CH===CH 2,它不具有的官能团是( )4、现有一物质的核磁共振氢谱如图所示,则它可能是( ) A 、CH 3CH 2CH 3 B 、CH 3CH 2CH 2OH C 、(CH 3)2CHCH 3 D 、CH 3CH 2CHO5、在CH 3CH 3 → CH 3CH 2Cl → CH 2===CH 2 → CH 3CH 2OH 的转化过程中,经过的反应类型有( )A 、取代→加成→氧化B 、 裂解→取代→消去C 、取代→消去→加成D 、 取代→消去→水解 6、下列各对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 ) A 、CH 3﹣CH=CH 2和B 、CH 3CH 2CHBrCH 2Br 和CH 3CHBrCH 2BrC 、苯与溴苯D 、CH 2=CH ﹣CH=CH 2和CH 3﹣CH 2﹣CH 2﹣C ≡CH7、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 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B、1 molN2与4 mol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D、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8、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 C、C4H9Cl有3中同分异构体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9、一些烷烃的燃烧热(KJ/mol)如下表:下列表达正确的是()A、稳定性:正丁烷﹥异丁烷B、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6(g)+7O2(g)=4CO2(g)+6H2O(g) ΔH=-1560.8KJ/molC、正戊烷的燃烧热大约在3540 KJ/mol左右D、相同质量的烷烃,碳的质量分数越大,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10、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均可发生水解反应B、戊烷(C5H12)有两种同分异构体C、乙烯、聚氯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有碳碳双键D、乙酸和乙酸乙酯可用Na2CO3溶液加以区别11、298K时,在20.0mL 0.10mol1⋅氨水中滴入0.10mol·L-1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L-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一、单项选择题(此题共24 小题,每题 2 分,共48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切合题目要求。
)1.据甲骨文记录,商代除与所属盟邦联合行动外,商王还亲身或派人到各地举行祭祀典礼等活动,并接受方国的贡献或对朝贡者予以报偿。
这说明()A.早期王权主要经过神权来表现B.商王与方国领袖地位完整同样C.中央对地方实现了有效的控制D.商代与所属方国重视礼尚来往2.东周桓王即位后,周郑反目,桓王联合陈、蔡、虢、卫等国征伐郑国,最后两方在繻葛开战,郑国将领祝聃射中桓王肩膀,但郑庄公未乘胜追击,仍遣使慰问桓王。
这表示当时)(A.分封制度获取了有效保护B.诸侯争霸场面已经出现C.吞并战争有益于国家一致D.周天子的威望依旧存在3.《尚书》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早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据下表可知当时()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尚书·泰誓》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尚书·泰誓》惟王子后代孙永保民《尚书·梓材》A.出现了早期的民主启发思想B.神权色彩异样浓重C.形成了敬天保民的民本看法D.儒家思想已经形成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 “为仁由己” 。
朱熹对“克己”作以下解说:“克”意为“胜” ,“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
朱熹的这类解说()A.将人性置于公理之上 B .以知足个人欲念为目标C.完整误解孔子的本义D.与孔子本义不完整一致5.汉初,任凭郡国自由铸币;文帝时“盗铸如云而起”。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命令严禁郡国铸钱,把全国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
汉武帝的措施意在()A.增强中央对全国经济的控制B.打击猖狂的私铸钱币者C.推进盐铁官营政策安稳实行D.除去诸侯国盘据的基础6.北魏后期,很多北方的汉族士医生以为南方已不是正统所在,中原才是传统文化的中心。
这类认识反应了()A.北方经济重心地位仍旧较牢固B.儒家文化自南向北的流传趋向C.北方地域民族交融的趋向增强D.南方三教合一的趋向日益显然7.唐律规定:凡在驿途中耽搁行期,应遣而不遣者,杖一百;文书晚到一天杖八十,两天加倍,以此类推,最重的处徙罪二年;耽搁的如是紧迫军事文书,则罪加三等,因书信延迟而遭致战事失败则判处绞刑。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1. 春秋战国时代,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愈来愈多的人对天产生了怀疑。
如郑国子产就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
”与此相关的背景是A. 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形成B. 儒学信徒的不断增多C. 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D. 周天子权威逐渐下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春秋战国时代,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王室衰微,导致愈来愈多的人对天产生了怀疑,故D正确。
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形成,指小农经济,它对天子权威没有直接威胁,故A错误。
儒家出现于春秋末期,且主张克己复礼,与材料无关,故B错误。
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在战国时期,且有利于天子权威巩固,故C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分封制为西周的统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容易导致王侯割据势力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瓦解。
2. 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
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订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
据材料可知唐太宗的“君道”A. 体现了传统儒家的仁政思想B. 为近代民主政治奠定基础C. 完全取决于帝王的个人品质D. 是分权制衡体系的新发展【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可知唐太宗认为法律不是皇帝一人的法律,是天下的法。
这说明唐太宗认为皇帝也应该遵守法律。
这与近代民主政治无关,所以B项错误;与分权制衡也没有关系,所以D项错误;儒家思想认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这种仁政思想正与唐太宗所说吻合,所以A项正确。
安徽省青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5月月考试题.选择题30 X 2=60分1•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演替的方向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 也可以使群落演替方向与自然 演替方向相同B. 从“弃耕的农田T 草原T 灌木”演替过程中,对光的利用率增强。
C. 森林火灾后和森林被火山岩全部覆盖后的演替类型不同D. 演替总是向群落结构复杂、资源利用率提高的方向进行 2•下列关于种群的正确叙述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 生殖过程③每隔10米种植一颗杨树属于种群的数量特征 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某些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A.①③⑤⑥ B .②③⑤⑥⑦C.②⑤⑥⑦ D .②④⑤⑥⑦3•右图表示在酵母菌培养过程中,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在第 10天时经调查该A. 第10天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B.该种群的环境最大容纳量为 20000只C. 该酵母菌种群在 0-20天内呈S 型增长D. 0-20天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4•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 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 S'型增长曲线。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种群数量为20000只,则( )伸鮮黨速率试吕号I n出IV培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103个)105510J”型的增长A. 4个试管内的种群在初始阶段都经历了类似B. 试管川比试管I内的种群先到达K值C. 试管川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n不同D. 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n开始下降于不同环境中培养,结果如下图, 5.将两种仓谷害虫一一拟谷盗和锯谷盗混合在一个容器中, 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①在面粉中饲养②在捣碎的麦粒中饲养A. ①中锯谷盗的种群增长速度逐步降低B. 拟谷盗和锯谷盗在不同环境中的竞争能力不同C. 同一环境下两种群数量变化不同与物种的遗传因素有关D. ②中当拟谷盗的数量约170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时问(天}6•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下表。
安徽省青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钱穆指出,起于元代的行省制度与中央集权不同,“近似于一种变相的封建,乃是一种分权统御制也”,“此种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借”。
他认为行省制度在元代()A.实际上是分封制的复辟 B.改善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C.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D.削弱中央,加强地方权力2. 宋代是科举制度发展完善的重要历史阶段。
皇帝亲自提点试卷、诏问举子的“殿试”成为常制,并规定禁止考生及第后对考官自称门生或称考官恩师。
这些做法A.意在强化君主集权统治B. 促使人才选拔更加公平C.推动了文人政治的形成D.打破了人情关系的羁绊3.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得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特殊地位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
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订了陶片放逐的政策。
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
”这表明()A.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 B.公民团体社会地位平等C.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 D.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4.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在《论告示》中指出;“没有一个人可以被禁止钓鱼,正如没有一个人可以被禁止捕鸟一样,但某人可能被禁止进入他人土地。
”这说明古代罗马()A.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注重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C.注重对社会公共资源的保护 D.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增加了总统解散众议院必须获得参议院同意的规定,而议会对总统的不信任权却没有类似的明确限制。
这些含糊不清的规定从侧面反映了A.行政权不能制约立法权B.法国民主政治的虚伪性C. 总统与议会斗争的失败D. 共和制是政治妥协的产物6.以下是两位史家关于德国统一的历史论述:甲说:“发生在1871年的‘统一’与其说是德国民族主义发展的结果与表现,倒不如说是普鲁士实行扩张主义、并与被排斥在外的奥地利竞争的一种方式。
安徽省青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5月月考试题一.选择题(24×2=48分)1.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族居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由外迁入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A.对各政治势力之间矛盾起着制衡作用B.使边远和新征服地区同内地文化一致C.使封国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发挥了作用D.使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2.贞观年间有个铁的规定:任何官员向皇帝奏事,必须史官相随在旁,不管发表什么言论都记录在案;如果要弹劾某官员,必须对着皇帝的仪仗朗读弹劾的内容,并对此负责。
”此材料可表明唐朝A.治国理政的政治智慧B.官员奏事与弹劾的渠道受阻C.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D.史官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3.宋代话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
可见宋代话本A.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 B.动摇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C.真实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4.现存于河北定州的元代清真寺汉文碑记《重建礼拜寺记》认为: 伊斯兰教奉行的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长幼之席.朋友之信与儒家五伦;伊斯兰教的真主与儒经中的上帝,伊斯兰教的念.礼.斋.课.朝五功与儒家的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常之教没有什么不同。
这一见解A.显示了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的高度融合B.有助于穆斯林群众与汉族群众的文化认同C.印证了元代中国开放和平等的包容性文化D.标志着伊斯兰教中国化进程已经基本完成5.明初在赋税方面民田税轻,官田税重,在募役方面为了照顾官田赋役负担,反过来官田役轻,民田役重。
因而在土地买卖上,民田价高,官田价低。
这一现象A.加剧了土地兼并B.增加了赋税收入C.减轻了百姓负担D.缓和了社会矛盾6.王阳明说:“五经亦只是史,史以明善恶,示训诫”“六经者非他,吾心之道也”。
该观点A、体现了托古改制的精神 B.意识到良知的普遍性C.否定了儒家经典的价值D.藐视外在的一切权威7.从16世纪40年代开始,来自中国福建.广东.浙江的船只不断到日本九州,以物易银。
同时,西班牙在美洲开采的大量白银也经由马来西亚流向中国。
这些现象表明当时中国A.政府推动白银货币化 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解体C.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 D.成为新航路开辟的最大受益者8.康雍乾三朝平定西北等边疆叛乱后,不仅遵循汉族军礼,告成于太庙和祖陵,还立告成碑于太学之中,全国各地文庙纷纷仿效。
到了乾隆年间,类似的造碑运动达到了高潮。
这种状况A.强化了等级森严的宗法制度 B.导致民间尚武风尚日趋浓烈C.推动了传统礼仪的革故鼎新 D.促使大一统意识进一步发展9.《申报》“清末新政期间作为振兴商务重要内容的“自开商埠”得到推广,仅“关内”就有济南,武昌.昆明等省会城市开放。
另外,一些市镇如山东潍县.江苏海州.福建鼓浪屿.湖南常德等,也纷纷开辟商埠,招徕中外客商,从事经营贸易。
这一做法A.抵制了日趋高涨的革命运动B.推动了近代城市化进程C.促使中国开始主动融人世界D.旨在推动内地经济发展10.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
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
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A.义和团运动时期 B.太平天国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的初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1.1904年,中国科举史上进行最后一科会试:第一场考中国政治史论五篇,体现出注重现实.着眼改革的思想,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关于当时内政外交的重要问题。
第三场考《四书》《五经》义。
这次考试A.强化了知识分子对清政府的政治认同B.折射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艰难努力C.充分暴露了清末科举改革的虚伪面目D.客观上为辛亥革命奠定了人才基础12.下表是《1873—1903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统计表(%)》(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该表说明近代中国A.出口贸易呈现下滑趋势B.经济结构变化比较缓慢C.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优势D.出口贸易总值相对稳定13.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李鸿章著文强调,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西方科技如算学.矿学.化学.地学等都是从中国学的;王韬也认为,“礼乐制度.天算器艺,无不由中国流传及外”。
这些主张A.减轻了传播西方文明的阻力B.超越了“中体西用”的范畴C.打破了“华夷之辨”的偏见D.为洋务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14.某时期中共的宣传口号先后包括:“苗人下山来与汉族共同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 “保护喇嘛,信教自由”.“抗日反蒋,保护回民”.“苏维埃分田地牛羊粮食房屋财产给回番穷人”等。
这些口号A.为国民大革命准备了条件 B.扩大了革命根据地的影响C.有利于红军实施战略转移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5.1935年6月,美国驻华武官史迪威在其《中国未来的局势》中认为,“他知道自己会吃败仗,而失败就意味着后方会爆发叛乱。
因此他情愿坐视不动,控制住他能够控制的一切,指望外国的影响帮助他保住外商企业十分集中的上海。
“可见,史迪威认为国民政府部A.开展了全国抗战的准备工作B.借助大国外交以谋求局势缓和C.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政策D.以对日退让换取领土主权完整16.2015年颁发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归纳出三种人:一是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二是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包括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税务师.专利代理人等以及社团.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业人员);三是自由职业人员和新媒体从业人员。
该文件强调,这三类人是“统战工作的新着力点”。
这反映出新时代中国A.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日益完善B.统一战线事业取得新的成就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成熟D.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17.1979年,在江苏无锡举行的全国第二次经济理论研讨会上,一些经济学家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也是一种商品经济,市场竞争是其内在机制,企业是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这样的认识A.呼应了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B.揭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特征C.表达了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的诉求D.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18.根据罗马法学家的解释,万民法是各族共有的法律,公民法是一族的特殊法律,万民法的地位高于公民法。
这说明A.自由民之间法律地位趋同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已实现C.习惯法的不确定性减小了D.平民的民主权利不断扩大19.前工业化时代,英国儿童被常看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劳动力资源”参加社会生产劳动;工业革命早期,“工厂儿童”俨然成为儿童的代名词;19世界80年代,学校被认为是儿童的“恰当的去处”,学校儿童亦被认为“在未来诸多方面具有投资价值”。
这一变化A.源于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 B.催生了英国近代教育事业C.推动了福利国家制度诞生D.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20.据统计,到 20 世纪 80 年代,苏联 2/3 的外汇收入来自向西方出口石油及油气产品,同时又大量进口西方的机械设备.粮食和食品,1984 年仅从美国和加拿大进口粮食就达2680 万吨。
这一状况A.提高了美苏世界经济话语权B.使得苏联保持国际收支平C.弱化了苏联经济的更新能力D.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21.2016年6月23日,英国就是否“脱欧”举行全民公投,统计结果显示,支持“脱欧”的票数达到51.9%。
然而,在英国公投结果公布当天就有人在英国议会网站发起了二次公投请愿,签名的人数不断增加,其中不乏许多原支持“脱欧”者,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英国脱欧宣告欧盟瓦解B.公投暴露出制度的弊端C.欧洲一体化不符合民意D.欧盟内部存在尖锐矛盾22.由上表我们可以得出,此时期“亚洲四小龙”A.民众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有限B.经济发展缩小了贫富差距C.社会福利政策覆盖面比较窄D.政府忽视民众的正当权益23.卢梭设想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契约,在这一社会契约中,每个人全部转让了自己的天然自由,形成所谓公意。
公意是全体成员的共同意志。
这样,当个人服从公意时,他“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自由”。
由此可见,卢梭的社会契约论A.为权力分立制衡提供合理依据 B.与“天赋人权”思想存在对立C.奠定了人民主权说的理论基础 D.强调了集体意志对个人的尊重24.20 世纪后期,注重数量分析的方法使历史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但也有史学家指出,“不应单靠计算机去编制历史,让文献客观地制造历史,自己却袖手旁观。
”“当代史的问题应由后代人来解决。
”上述看法意在强调A.历史文献的客观性 B.历史发展的连续性C.历史研究的时代性 D.历史认识的主观性二.材料解析题(共三题:25题25分.26题12分.选做题:27题或28题15分)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中国历代均重视对边疆的治理。
秦将郡县制推行到边疆地区。
汉王朝除了设置郡县外,还设立属国管理内徙边疆民族,使其成为汉王朝边疆防御的重要力量。
唐朝追求“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实行开明的治边政策。
另外,为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
元朝通过设立行省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
清王朝从中外一体(内地与边疆为一个整体)的认识出发,以积极态度治理边疆各民族,使其起到“屏藩”.“拱卫”作用。
在实际运作中,突出改革行政体制,如中央设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地方则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统治体制。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材料二民国初年,边疆问题突出,但是北京政府由于诸多原因,无暇筹边。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开始注意边疆问题。
为实现边疆的内地化,国民政府在边疆推行省县制.改土归流,改革盟旗制度等,以达到政治的一体化。
制定并实施了开发和建设边疆的一些列经济政策,如在边地屯垦及移民实边,改善边疆的交通与邮政,改良边疆民众的生产技术,设立边疆金融机构并兴办实业等,以此来发展边疆地区的经济。
同时开展边疆教育,提高边疆各民族的文化水平。
国民政府政府还下令改正西南少数民族称谓,取消歧视称呼。
——摘编自马玉华《治边政策:从清代到民国的梳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治边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古代治边政策的影响。
(12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治边政策相比国民政府的治边政策的发展及其原因。
(13分)26.观察图片,完成下列要求(12分)综合所有图片内容拟定一个主题,结合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对所拟主题加以论述。
要求:主题明确,论从史出,逻辑严密。
27.[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出于对国家积贫积弱的忧心和对“祖宗之法”的怀疑,北宋神宗即位后,即命王安石推行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