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汇总
- 格式:pdf
- 大小:11.61 MB
- 文档页数:21
[案例20] 欣赏“每一个”学生--刺丛中也有花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它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
“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
“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搂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李刚说得对。
仙人掌声虽然浑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
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的潜在的闪光点。
’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说着我拍了拍李刚的肩,我的话蠃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问题:(1)读了《刺中有花》一文,你能否就“刺”与“花”进一步谈谈与之相关的教育观点?(2)您认为对个别学生的转化,应从哪能方面着手?[参考答案](1)同样面对仙人掌上的刺与花,有的同学只看到刺,有的同学刺与花都有看到了,但因为讨厌刺,进而连花也不喜欢了。
而李刚却有着于众不同的认识,能带着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刺丛中的花,应该说他的认识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很有启发的。
他便使教师认识到面对仙人掌刺中的花,首先应该去发现它,其次应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它,辩证地去看待刺与花。
其实面对缺点较多的学生,教育者也应该像赏花一样,去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进而去放大其闪光点。
且不可只看到孩子的不足,而看不到孩子的闪光处。
学生生活在群体里,自然各有长短,对个别学生教育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少冷落。
个别学生转化的关键在于使其树立起自信心。
作为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
因为自尊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强。
教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题二(含答案)
请你对下面的教学目标进行评价。
(1)能正确读写“陆续、应接不暇、灿烂、缝隙、照耀”等词语,会用“规律”造句。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3)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优点:①包含三维教学目标。
②目标具体明确。
③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能联系课文,体现课文特点。
(2)缺点:学生是学习主体,因此在教学目标的描述中不可用“让、使”等词。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案例分析1、【案例】一个学生偷了东西被抓,自己认为那不叫偷而是叫拿。
班主任问也没有悔改之心。
用教育学的知识分析,作为该同学的班主任应该如何面对这个学生?如何教育这个学生?【答案】(1)德育教育应该坚持: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等原则。
(2)在本案例中,班主任首先要坚持正面教育,要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正面教育,坚持正面启发,积极诱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标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对缺点较多的学生更要鼓励他们积极向上,要充分运用榜样的力量,坚持以表扬为主;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要给予批评并指出努力方向,但要注意防止简单粗暴,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
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3)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把学生看做是一个发展中的人,一个完整的人来对待,注重发展性评价。
不能因学生的一次偷窃行为而对之形成坏的印象,在教育过程中歧视。
2、导读:阅读案例,请说明以下老师存在的问题。
【案例】2011年1月30日下午放学后,在某中学就读的余某和其他同学一起打篮球,同班女生王某上前用纸为他擦汗。
这个动作被他们的班主任汪老师看见,她认为两个学生“恋”上了,当即将王某喊到办公室。
她给王看了两页日记,是其私下从余某放在课桌内的日记本上撕下的,上面记录着余某对另一名女生的好感。
汪老师还告诉王某,余某对其不是真心的,他脚踏两只船。
第二天,汪老师不让余某进教室上课。
余某的家长多次到学校,恳求让孩子上课,都被汪拒绝。
几天后,汪老师又将余某的日记拿给班上其他几个学生看。
学校和县教育局给汪做工作,可汪仍然坚持不让余某上课。
直到2月5日,在学校校长的命令下,余某才得以重返课堂。
而此时,余某无法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当天即离家出走。
第二天在重庆被找回。
7日,余某回校上课,但有人对他指指点点,余某父母要求汪老师在一定范围内赔礼道歉,消除影响,但被汪拒绝。
教师招聘考试48篇教学案例分析题(含答案)【案例一】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呢。
”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
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
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简要分析: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1)教育观: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
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
(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
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
(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
”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
“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在一次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的研讨会上,老师们纷纷发言。
王老师说:“在我的课堂上,气氛比较沉闷,学生很少发言,即使发言也只是按照书本的答案回答。
”李老师说:“我们老师非常赞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不知道如何去做。
”张老师说:“在学校里,考试是个指挥棒,如果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答题时答案五花八门,学生怎能通过考试?”请根据创造力培养的有关知识逐一回答老师们所提出的困惑。
答案:①王老师:要创造积极、活泼、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欲望。
鼓励学生不迷信书本和教师,大胆质疑,敢于发言。
②李老师:应掌握开发创造力的具体方法。
如智力激励法(脑风暴法或脑轰炸法)、信息交合法、联想法、统摄法。
③张老师:改革评价机制,使评价方式多元化。
要注意评价目的的激励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评价标准的统一性和个别性。
2、记得在一个寒冬的早晨,同学们在上早读。
我刚到校,来到班上。
这时,一个学生走进教室。
我大声说:“××,你为什么又迟到?把手放下站好……”忽然,我听到有人叽咕:“……自己也迟到……”一个女同学正在向旁边的同学使眼色,脸上露出不服气的神情。
我心头一惊,正要发作的火一下子熄灭了。
这事儿使我陷入深思。
我感到,在学生面前,老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十分审慎。
问题:(1)案例中,教师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为什么?(2)案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答案:(1)教师扮演了“示范者”的角色。
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过程中,教师对他们有一种自然的影响力和特殊的信任感,使学生表现出明显的“向师性”,他们会把受自己尊敬和爱戴的教师视为效法的模范,“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都能对学生起到奠基作用。
案例中的教师,在课堂上不注意小节,“自己也迟到了”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却给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
教师在学生面前,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他都在对学生进行示范。
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真题汇总(2020 湖南株洲)在某中学有一位李老师。
一天,李老师在讲到某一题的解法时,班上一位同学提出了另外一种更加便捷的解法。
李老师听后觉得脸上很没面子,便大声呵斥道:“到底你是老师,还是我是老师?我说按这种方法就按这种方法。
”在以后的课上,同学们便只顾埋头抄解题步骤,生搬硬套,从没有自己的思考。
同时,该学校的袁老师上课时却非常乐意听取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特解题技巧,乐意让同学们自己寻找更简洁的解题方式。
问题:根据上述案例分析两位老师的教学观,并谈谈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1.(1)新课程倡导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案例中的李老师因学生有了更便捷的解法就呵斥学生,说明李老师没有与同学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违背了新课程所倡导的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
而袁老师上课时乐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则实现了师生之间良好的交往与互动。
(2)新课程倡导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
教学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
这样,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
案例中的李老师呵斥有更加便捷解法的学生后,致使学生们只顾埋头抄解题步骤,生搬硬套,从没有自己的思考,说明李老师在教学时没有做到创设与生成。
而袁老师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独特解题技巧,乐意让同学们自己寻找更简洁的解题方式,则体现了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袁老师的做法正好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开放与生成的教学观。
2.案例中的李老师没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袁老师则尊重学生,并与学生建立了民主的师生关系,因此,我们要向袁老师学习。
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汇总[案例1]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参考答案]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
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2]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
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案例3]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
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参考答案]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4]“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教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题五(含答案)
阅读下列的教学案例,问答后面的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复习已经学过的拼音字母。
看着图上的拼音,你觉得它们像生活中的什么?
生:“i”像高尔夫球。
生:“y”像妈妈晾衣的撑杆。
生:“m”像麦当劳的标记。
生:“k”像柯达彩色胶卷的标记。
……
试评价该教师的教学行为。
【参考答案】
低年级的学生,会观察自然景物,会根据生活实物和已有经验进行想象,还会通过同伴的讨论进行想象,他们对生活充满着想象。
拼音字母比较抽象,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单纯识记会有些困难,当把单调的拼音字母与实际生活中儿童感兴趣的事物结合起来时,便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就有利于学生识记拼音了。
案例中,学生将“i”比作高尔夫球,将“y”比作妈妈晾衣的撑杆,直观有趣。
拼音教学中,联系儿童丰富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把新的知识与之前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当新旧知识发生联系时,学习就变得简单、有效、有趣。
1。
为什么要选择教师这个行业?【参考答案】:我读的是师范类的专业,当一名优秀的老师是我最大的愿望。
现在公司之类的工作不够稳定,教师稳定性比较高,尤其是好的学校很重视对教师的培养,所以未来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
你最赞赏的教学方法是什么?【参考答案】: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生动活跃的教学法是我赞赏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用一些平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来跟学生解释,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想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独特之处,如果用得好了,用得恰当可以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4.为什么学生会偏科?【参考答案】:学生偏科有很多因素,我着重从以下三点来分析,第一兴趣,第二环境,第三老师。
如果具体分析,第一兴趣,学生因为兴趣爱好不同容易出现偏科现象;第二是环境,低年级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周围同学经常在一起讨论的科目会影响自己对某学科的偏好。
第三老师,部分学生因为某科老师而出现偏科现象.当然也会有其他因素.回答完毕。
5.做好一名教师固然离不开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除了这些,你认为教学的最重要特质是什么?【参考答案】:做一名好老师除了敬业、爱生、专业知识扎实之外,老师拥有开朗的个性,良好的品德,比较渊博的知识更为重要。
6。
你赞同“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这种提法吗?为什么?【参考答案】:赞同。
教学方法因人而宜,没有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方法,但要适合个人,这就是贵在得法。
教师备课时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本校条件等,结合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因校制宜、因时制宜,灵活、恰当地借鉴和选用国内外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并善于探讨、实践,教学其实就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过程。
3、你同意“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这句话吗?【参考答案】:本句话源于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的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是其衍生出的众多“伟辞”中最为著名的一句。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教师招聘过程中,一些地区和学校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损害了教师的合法权益,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以下是一起典型的教师招聘法律法规案例,旨在通过分析案例,提高大家对教师招聘法律法规的认识。
二、案例描述某市一所知名中学拟招聘10名教师,招聘公告发布后,吸引了众多应聘者。
在招聘过程中,该校出现了一系列违法违规行为:1. 招聘公告不规范:招聘公告中未明确招聘条件、岗位职责、薪资待遇等信息,导致部分应聘者因信息不全而错失机会。
2. 笔试成绩作假:在笔试环节,该校负责人发现部分应聘者的笔试成绩与其实际水平不符,经调查发现,该校负责人与部分应聘者串通,篡改了笔试成绩。
3. 面试不公平:在面试环节,该校负责人对部分应聘者进行了不公平的提问,故意设置难题,以降低应聘者的通过率。
4. 聘用程序不规范:在聘用环节,该校未严格按照招聘程序进行,而是将部分应聘者的聘用手续简化,甚至直接聘用关系人的子女。
5. 试用期违规:在试用期,该校以各种理由延长应聘者的试用期,甚至不支付试用期工资。
三、案例分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四十条:教师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并经过教师招聘考试。
该案例中,该校在招聘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教师法》规定进行,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二十四条:公务员录用应当公开、公平、公正,严格考试、考核,择优录用。
该案例中,该校在招聘过程中存在不公平、不公正现象,违反了《公务员法》的规定。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该案例中,该校在聘用过程中未与应聘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规定。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劳动者工资,不得拖欠工资。
该案例中,该校在试用期内拖欠应聘者工资,违反了《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
师:老师帮助你们贴到黑板上。
(要贴的位置过高)生:“做操”贴到哪儿好呢?(还剩一个词语)师:大家一起看一看,贴到哪儿好呢?生:贴在下边好!生:贴在题目旁边.生:……师:还是贴在中间好一些。
(教师把字贴在小露珠、小鸟、小蜜蜂画中间,形成环行板书)师:请把自己摘的苹果上的字领大家读一读。
(学生依次领读词语)你是怎样看待以上教学的?请发表你的观点。
答:以上教学片断中,教师并没有充分领会自主学习的内涵,操作上有点华而不实的感觉。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学习在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
在此前提下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学习的伙伴,以饱满的情趣展开学习活动,才是有价值的.因此说,自主学习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从物本到人本的提升,从认知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儿童学习观。
然而凡事都有个适用性,“过犹不及”是大忌.在本片断的识字游戏中,这种看似活跃的“自主",其结果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虚假的,是华而不实的自主.即使是参与活动的学生也不过随意摘抢一个而已,匆匆而过,期间又有多少思考与选择呢?摘抢后的支配权还在教师手中。
4、以下是两位教师用“一起”造句的两种不同设计:设计一:(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指名交流。
设计二:(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小组长组织交流各人的句子,选出最佳句子;(4)小组内修改、练说最佳句子,准备参加班级交流;(5)各小组汇报交流,评出最佳句子。
试从学生参与、学习方式转变、语言发展等方面综合评述。
答:设计二比设计一好,从三个方面可以说明:从学生参与来说,设计一的“指名交流",参与交流的只是几个同学,许多学生只是一个旁听者,有些甚至没有认真倾听。
设计二中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失实在在地参与学习。
从学习方式来看,设计二合理地运用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小组内的学习既有组长的组织,又有组员的积极参与。
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2、记得在一个寒冬的早晨,西北风呼呼地刮着。
同学们在上早读,书声朗朗。
我刚到校,来到班上,手插在裤兜里,脸对着全班同学。
这时,一个学生走进教室。
我大声说:“××,你为什么又迟到?把手放下站好……?”忽然,我听到有人叽咕:“……自己也迟到……”一个女同学正在向旁边的同学使眼色,脸上露出不服气的神情。
我心头一惊,正要发作的火一下子熄灭了。
这事儿使我陷入深思。
平时,一些看起来很细小、很微不足道的事情,由于没有重视,结果给了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
课上,有的学生被叫到前边板演,写完后随手粉笔往台上一扔,没有轻轻地放回粉笔盒;小干部用教鞭敲击讲台面要同学安静下来……这不都是我的行为在学生身上的再现吗?我感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十分审慎。
数十双眼睛好像数十面明澈澈的镜子,照得教师毫发毕现,不容你有丝毫的懈怠。
(1)案例中,教师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为什么?答:案例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教师的言教身传,引导着学生向老师看齐,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
(2)案情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答:角色定位: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在品德上应是学生的楷模。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是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品德教育既要言传,更要身教,教师必须做学生品德上的楷模。
前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语道破了“身教”的重要意义。
所以教师教育学生,不能只靠知识和说教,更要靠人格与道德威望,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教育者的人格与其道德风貌,对学生的意识和性格的形成,对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都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为楷模即榜样,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教师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有效促进的一种具体写照。
3、高中历史课上,教师让学生阅读有关古希腊和中国古代神话的两段描述,然后,提问:“从这两段描述中,可以发现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神话有什么不同?”学生甲回答:“希腊神话有比较完整的系统,而中国神话比较零散。
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汇总[案例1]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参考答案]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
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2]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
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案例3]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
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
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参考答案]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
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4]“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教师资格考试案例分析题六(含答案)
阅读下列案例,完成后面的问题。
有两位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学习时,同时上《广告》这一主题,甲教师设计的作业是“给家乡的杨梅设计一则广告”。
乙教师设计的作业是“给我们的学校设计一个宣传广告”。
在评课时,大家对这两道作业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最后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就是把甲教师的作业改成:
1.你知道哪些家乡杨梅的广告?请介绍一个。
2.试一试,能不能把这个广告改得更好。
3.自己编一个广告。
把乙教师设计的作业改成:
1.归纳一下:我们学校有哪些特点?
2.在这些特点中,哪一点或几点最突出?
3.选择一种合适的方式,把这些特点介绍给别人。
试评价修改后的作业。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修改后的作业内容“一是作业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经验水平相适应,与学习目标相配合;二是作业相对于学生的经历与生活有意义,能够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与探究”,符合“有意义”这一特征,也符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作业特征。
有意义的学习任务,其典型特征是需要学生付出努力,需要动脑思考才能解决。
作业选材从以课本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移,从片段感很强的重复训练向应用性的主题作业转换,虚拟情境的假设问题将被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所取代。
这主要是为了贴近学生的生活,使题目符合学生的需要,使学生乐意解决问题。
第三节案例分析题练习题一、学生与教师【案例一】材料一:在某一高中,有这样的一位数学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所带班级学生成绩在全年级也名列前茅,在上课时这位教师在讲解某道数学题时老师只讲了一种方法进行解题,有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解法,但比较繁琐,这位老师说:在考试时,没有同学会用你的那种方法的,就按我所讲的解题方法做题就行了,不用多想。
于是课堂教学就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老师讲的很匆忙,学生记得也很匆忙、紧张。
材料二:有位老师非常尊重学生、爱护学生。
在课堂上积极听取学生的建议,学生怎么说教师就怎么做,去顺应学生的兴趣,有时不得不迁就学生、娇惯学生。
但是他认为这也是值得的,因为他认为这样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想,发展学生的个性。
1.请分别分析材料一的教师观和材料二的学生观。
2.根据这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教师观、学生观的认识。
【案例二】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呢。
”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么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
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
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案例三】某教师细教导一位懒散、不爱学习的学生。
她看到一部叫《坏小孩日记》的书之后,了解了一些儿童身心发展的知识。
这位教师调整教育方法,发现这个学生有爱画动画的特长,这鼓励他画画。
后来这个学生成为了一名动画画家。
(1)试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2)以上材料如何体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案例四】阅读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
我国学者通过调查,归纳出中小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如下:——摘自《教与学的心理》,皮连生著如果你是新任教师,请你从教师素养和教师专业化的的角度,阐述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案例五】某男教师刚从大学毕业,在一所中学任教,他不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整天关心的是如何上好课,准备教学材料,一味严格要求学生。
教师招聘必会案例分析题(二)1.现象一:有的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悲观失望,学习不理想,认为自己笨,努力学习但成绩不好,自行惭愧,自卑,上课总是低头不与老师交流,下课也不与同学交流,总是认为自己“低人一等”。
现象二:有的学生认为,现在无论如何好赖都会有个大学上。
就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上课注意力分散,懒于学习总是应付了事。
现象三: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没有用处,认为读书太苦太累,太难,学习过程枯燥无味,将考试、作业当成负担,对学习很反感,心烦意乱,对一切都无所谓。
现象四:有的学生最头痛的就是考试,总害怕自己考不到一个好的分数,考试时总是害怕,考试怯场,考试前后总是出现紧张、头痛、心慌、记忆困难,头脑一片空白,甚至出现怯场综合症。
现象五:有的学生对某一个老师反感往往会厌弃该老师所带学科,并且无端猜忌、怀疑老师,对老师的见解、讲课持否定态度,甚至会产生抵触、对抗老师的情绪。
请对以上现象做出分析及矫正。
2.王老师今年刚刚担任五年级(1)班的数学老师,他对提高班里的数学成绩信心十足。
在王老师看来,提高数学成绩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多锻炼、多做题,为此他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特别严格。
每天都要留大量的练习题,中午休息的时候也要在班里巡查、监督学生的作业,并让家长晚上监督孩子把作业写完,学生的作业中一旦出现错误,都要改正好几遍,再默写好几遍,还要写检查保障自己不会再犯错误。
王老师还会时不时的进行班级小测验,在本应讲授新知识时突然考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起初一段时间,班里的数学成绩在全年级提高的很快,但时间一长王老师发现班里的学习精神头很差,上课总是打瞌睡,学生家长对他的教学工作也有埋怨,甚至有个别家长向校长反应由于数学作业太多,练习强度太大,给孩子们造成很大压力,希望更换数学老师。
问题:(1)请对王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2)如果你是王老师,结合桑代克的有关学习理论和小学生学习特点,谈谈你将如何提高学习效果。
(整理)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案例分析题(答题要求:对题目中所给的一些富有成效的教育现象的案例进行回答时,只需说明其中所蕴涵的道理,对题目中所给出的具体事例的案例解答时,考生需要应用本课程所学知识给予正确评价,并且指出本事例中当事人的正确行为应该是什么?并说明理由)1、一位学生在班里丢了10元钱,班主任气不打一处来,让全班32名学生投票选“贼”,结果有2名学生入选。
当2名学生要求拿出证据来,老师举起手中的选票:“这就是证据!”(1)班主任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答:不对。
班主任既没有了解情况,又没有采取恰当的手段和方法来正确处理班级的失窃现象,而采取武断的不科学的方式来选“贼”,如果这两名同学真是拿了10元钱,这种选举方式既对他们没有说服力,不能以理服人,同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如果指认错误,有可能会害了被误解的学生的一生,同时还侵犯了这两名学生的人格尊严。
(2)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样做?答: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可采取下列方法:第一:表明态度:我很生气;指出后果:用事例来说话,老师为你担忧;让他懂得:一个人不止值这一点钱;注意事项:1、言语要动情,用情来打动学生的心;2、若知道是谁,则个别交流,为其保密,给他改正的机会;3、丢掉的钱,老师负责补上,以行动来打动学生;4、别在意查得出查不出,千万别自以为是。
万一搞错,有可能会害了被误解的学生的一生,与其这样,还不如查不出来。
当然,对学生说:不是老师查不出,而是老师不想查。
你们都是有志气的孩子,万一查到那个同学,老师会很伤心的。
老师不敢接受一个有志气的孩子会偷东西。
这样,偷了东西的孩子即使不还,心里总会产生内疚感,教育效果也就有了。
千万别兴师动众的查,否则即使查出来,孩子也有可能破罐子破摔,这就糟了。
5、会有反复,别着急,多说几次就会好的。
再说,小孩子偷东西不算偷,只是家里随便拿惯了而已。
坏习惯要改过来是很难的,需要反复的过程。
第二:利用好主题班会的时间把“失窃事件”告诉全班同学,让每一个同学都来体会失窃者的焦虑和处境,同时也引导大家对行窃者的一时糊涂表示谅解,而后让每位同学按移情的方式写两篇文章:一篇题目是“假如我的财产失窃了”,内容要求涉及四个方面。
最专业的招教培训机构教师招聘考试案例分析题30道专项1.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
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难度很大。
据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都是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
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
这种差异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的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哪些有效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课程改革中受益?【参考答案】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的这个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要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还应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校决定举行广播操比赛,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班针对广播操比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四个班主任在动员训练中对学生的教育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比赛结束成绩公布之后:某(1)班(冠军):同学们,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四个班级广播操的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感到骄傲!某(2)班(第三名):老师不打算对这件事进行评价。
某(3)班(第四名):同学们,这次广播操比赛,很多同学都尽力了,但还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因而成绩不太理想,失败不可怕,只要同学们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将成功的经验用之于今后的活动中去,改进这次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成功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次比赛同学们成功的方面和失败的教训……某(4)班(第二名):这次比赛由于有的同学不努力,我们班没能获得冠军,老师很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