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所属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5
钓鱼岛究竟属于谁周益锋[1]钓鱼岛列岛位于台湾与日本之间,距台湾基隆港102海里,距日本冲绳岛240海里,由八个小岛组成,总面积约6.34平方公里。
在钓鱼岛群岛中,钓鱼岛的面积最大,岛上有九个山峰,主峰海拔363米。
东南侧山岩陡峭,呈鱼叉状,东侧岩礁颇似尖塔。
岛上海鸟栖息、鸟类资源相当丰富;岛上盛产山茶、棕榈、仙人掌、海芙蓉等作物及药材。
2005年2月9日,正逢中国农历大年初一,日本政府宣布已经接管钓鱼岛上的灯塔。
此后,日本连续在钓鱼岛上有所动作;将灯塔标在日本的海洋地图上;将冲绳18名日本人的户口改为钓鱼岛户口;逮捕我7名民间保钓人士;驱逐台湾在钓鱼岛附近进行渔业操作的渔船等等。
这一切动作使刚有缓和迹象的中日关系又添变数。
中国和日本都声称对钓鱼岛拥有主权,都各自拥有自己的依据。
我们不妨将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根据进行比较,有理无理,一目了然。
一、历史根据:中国比日本早四百多年拥有钓鱼岛中国之依据:根据一:明永乐元年(1403年)《顺风相送》一书中便有关于“钓鱼屿”的记载,这比日本人声称的1884年发现钓鱼岛要早400多年。
根据二:1562年,明朝浙江提督胡宗宪编纂《筹海图编》一书,书中的“沿海山沙图”,标明了中国福建省罗源县、宁德县沿海各岛,其中就有“钓鱼屿”、“黄尾山”和“赤屿”等岛屿。
由此可见,早在明代,钓鱼岛就已被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列入中国的军事防区。
根据三: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10月,慈禧太后下诏书将钓鱼岛赏给邮传部尚书盛宣怀,作为其采药用地。
诏书至今仍完好保存,字字确凿。
根据四:在日本1783年和1785年出版的标有琉球王国疆界的地图上,钓鱼岛列岛都属于中国。
1785年日本人林子平刊行的日本地图“三国通览舆地路程全图”中所标明的钓鱼岛的颜色,则清楚显示钓鱼岛属于中国。
根据五: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没有对中国拥有钓鱼岛列岛主权提出过任何异议。
日本之根据:根据一:1884年,日本那霸居民古贺首次登上钓鱼岛采集羽毛和捕捞周围海产物,古贺认为钓鱼岛是无主地,请求冲绳知事开拓钓鱼岛。
从国际法角度论钓鱼岛领土归属摘要:钓鱼岛群岛的归属问题,是中日两国之间存在的重大领土争端,直接影响到中日东海大陆架的划界归属。
本文以国际法为视角,并结合地理和历史知识,对钓鱼岛问题涉及的国际法问题进行一些分析,为我国政府对钓鱼岛的权利主张提供法理上的支持。
关键词:钓鱼岛领土争端国际法正文: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台湾基隆东北约92海里处,距福建、浙江沿岸174海里,南隔一条海沟,距日本八重山列岛约100海里。
钓鱼岛又称钓鱼列岛、钓鱼群岛、钓鱼诸岛,由主岛钓鱼岛和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大南小岛、大北小岛、飞濑岛、赤尼礁等8个小岛及一些岛礁组成,总面积约6.3平方公里。
其中钓鱼岛最大,面积约4.3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362米,南北窄而东西长,远远望去就像海面突起的一座小山。
钓鱼岛东南侧山岩陡峭,呈鱼叉状,,东侧岩礁颇似尖塔,岛上长期无人居住。
钓鱼岛地处我国东海大陆架南侧边缘地带,其西北侧与我国台湾岛属于同一地质构造,其南侧则是一条深1000—2700米的地质断层,将其与日本琉球群岛分割开来,彼此并没有相同的地质联系。
钓鱼岛本来属于中国,但是由于近代中国的积贫积弱,在甲午战争失败之后,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其中包括了钓鱼岛,虽然二战之后日本将台湾其澎湖列岛等岛屿归还给了中国,但是日本以私自窃取、转移回收、武力强占等各种非法手段将钓鱼岛占领至今。
本文以国际法为视角,并结合地理和历史知识,对钓鱼岛问题涉及的国际法问题进行一些分析,为我国政府对钓鱼岛的权利主张提供法理上的支持。
一、钓鱼岛属于中国的历史见证根据中国史藉记载,钓鱼岛的发现和命名最早可见于明朝永乐年间(1402年)的《顺风相送》航海图。
而日本声称对钓鱼岛有主权,是在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时,将台湾连同钓鱼岛岛割予日本,之后日本以“尖阁群岛”一词来表示钓鱼岛列屿,并划归琉球。
日本方面将钓鱼岛称作“尖阁列岛”,根据日本京都大学井上清先生1972年撰写的《“尖阁列岛”—钓鱼岛的历史解析》专着中考证,这是1900年根据英国人的取名而意译的。
钓鱼岛现在是哪一个国家管辖的1、钓鱼岛是哪国的?是中国的。
在雅尔塔体系(包括《开罗宣言》和《波斯坦公告》)中,琉球群岛、台湾省、北方四岛、钓鱼岛和独岛不属于日本。
在1951年的《旧金山宣言》中,美国在没有包括台湾省在内的中国参与的情况下,将琉球群岛和钓鱼岛的主权归还给日本。
由于当时渔民的努力,钓鱼岛的主权没有移交给日本。
美国的坏处是不再明确自己的主权,故意模糊。
2、钓鱼岛现在属于哪个国家钓鱼岛是哪个国家的时间: 2019-07-04钓鱼岛是中国东海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岛,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固有领土。
无论从历史还是从法理的角度来看,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钓鱼岛是哪个国家的在日本人来到钓鱼岛之前,中国已经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实施了长达数百年的管辖。
1895年,中日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作为台湾岛的附属岛屿一同被割让给日本。
二战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回归中国。
1952年以后,美国擅自扩大所谓的“托管”范围,非法将钓鱼岛纳入其中。
1972年,美国还声称要将钓鱼岛“归还”日本。
钓鱼岛是哪个国家的无论日本对钓鱼岛采取什么单方面措施,都改变不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属于中国的事实。
钓鱼岛是哪个国家的3、钓鱼岛现在属于哪个国家控制法律分析: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零三条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对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对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煽动分裂国家、破坏民族团结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对首要分子或者罪行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4.钓鱼岛的中国人是谁,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国际法认为,对于无主土地,谁最早发现归谁所有。
钓鱼岛问题全称“钓鱼台群岛”,处在大陆架上,附属于台湾岛,以海沟与琉球群岛相隔,群岛由七座小岛组成,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
在19世纪末爆发中日甲午战争前,日本没有对中国拥有对钓鱼岛列岛的主权提出过异议。
日本在二战中战败后,把台湾归还给了中国,却把台湾的附属岛屿钓鱼岛等私自交给了美国托管。
1971年,美日两国在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私相授受,把钓鱼岛等岛屿划入归还区域。
这一交易遭到中国政府强烈抗议。
台湾爱国青年及海外华人由此发动轰轰烈烈的“保钓运动”。
进入90年代以来,钓鱼岛主权之争还在继续。
钓鱼诸岛位于中国台湾省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的东海海域,是台湾省的附属岛屿,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和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组成。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我国的这一立场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
早在明朝初期,钓鱼诸岛就已明确为中国领土,明、清两朝均将钓鱼诸岛划为我国海防管辖范围之内,并非“无主地”。
1895年日本趁甲午战争清政府败局已定,在《马关条约》签订前三个月窃取这些岛屿,划归冲绳县管辖。
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
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同年8月,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就意味着日本将台湾、包括其附属的钓鱼诸岛归还中国。
但1951年9月8日,日本却同美国签订了片面的《旧金山和约》,将钓鱼诸岛连同日本冲绳交由美国托管。
对此,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郑重声明,指出旧金山和约是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的对日单独和约,不仅不是全面的和约,而且完全不是真正的和约。
中国政府认为是非法的,无效的,因而是绝对不能承认的。
1971年6月17日,日美签订“归还冲绳协定”时,这些岛屿也被划入“归还区域”,交给日本。
钓鱼岛的相关情况及中国对日本购岛闹剧的反制一、钓鱼岛的基本情况钓鱼岛列岛(Fishing Islands)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和3块小岛礁,即大北小岛、大南小岛、飞濑岛等8个无人岛礁组成,分散于北纬25°40′~26°、东经123°~124°34′之间,总面积约6.344平方公里。
这些岛屿在地质上和花瓶屿、棉花屿、彭佳屿一起,都是台湾北部近海的观音山、大屯山等海岸山脉延伸入海后的突出部分,为台湾岛的附属岛屿。
钓鱼岛隶属于中国台湾省宜兰县头城镇大溪里管辖。
1972年5月15日,美国将琉球主权移交日本时,一并将钓鱼岛列屿的行政管辖权也交给日本。
目前该岛实际由日本控制,被划为冲绳县石垣市,日文名称“尖阁列岛”;针对日本的行径,中国大陆及台湾对钓鱼台列岛声张主权,自1970年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登岛或试图登岛以具体行动宣示主权,称为“保钓运动”。
钓鱼岛屿名称由来中国有关钓鱼台岛的最早文献出自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的《顺风相送》,称该岛为“钓鱼屿”。
其后文献及官方舆图亦采用“钓鱼屿”名称,见诸如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年)第十一次册封使陈侃所著《使琉球录》、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浙江提督胡宗宪编纂之《筹海图编》、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乾隆皇帝钦命绘制之《坤舆全图》(《坤舆全图》使用闽南语发音,称为“好鱼须”[Hao-yu-su],即“钓鱼屿”)。
台湾沿用“钓鱼台”名称至今。
大陆现代则称该岛为“钓鱼岛”,有时也用“钓鱼台”的名称。
在光绪十九年(1893年)十月,即甲午战争前一年,慈禧太后下诏将钓鱼台岛赏给邮传部尚书盛宣怀作采药用地,诏书中写道:“盛宣怀所进药丸甚有效验。
据奏,原料药材采自台湾海外钓鱼台小岛。
灵药产于海上,功效殊乎中土。
知悉该卿家世设药局,施诊给药,救济贫病,殊堪嘉许。
即将钓鱼台、黄尾屿、赤屿三岛赏给盛宣怀为产业,供采药之用。
钓鱼岛历史1372年,中国人杨载发现并登上钓鱼岛。
1403年,其被正式命名为“钓鱼屿”。
1582年,钓鱼岛被正式归入中国版图,隶属于福建省。
1884年,日本的古贺辰四郎发现并登上了该岛。
比中国晚512年。
1893年,慈禧太后还把钓鱼岛赏赐给清廷内务官盛宣怀,供其采药之用。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因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割让给了日本,包括钓鱼岛。
1900年,日本将钓鱼岛命名为“尖阁列岛”。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在《开罗宣言》指出:“把日本侵占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把日本从它用武力或贪欲所攫取的所有土地上驱逐出去。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又发表了《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等。
1951年,美日背着中国非法签订了《旧金山和约》。
和约只强调放弃,而有意回避了《开罗宣言》中“归还中国”的字样。
和约错误地把钓鱼岛等岛屿归在冲绳管辖区内。
在钓鱼岛连同冲绳交由美国托管之后,美军控制了钓鱼岛,并将其作为射击场。
1951年,在中国未参加的情况下,美国和日本在旧金山非法签订了《对日和约》。
1970年,美国把琉球群岛的管辖权交给日本,同时把钓鱼岛“送”给日本,日本遂派出军队赴钓鱼岛巡逻。
1971年6月,美日签订《归还冲绳条约》,竟然把钓鱼岛也列入“归还”的岛屿之内。
1972年,中日建交。
周恩来提出把钓鱼岛等岛屿的归属问题挂起来,留待将来条件成熟时再解决,当时双方就这一点达成了协议。
1972年,日本右翼组织“日本青年社”竟在钓鱼岛上建立了一座灯塔。
1972年3月8日,日本外务省借冲绳岛回归之际发表了“有关尖阁列岛领有权的基本见解”的文件,宣布对钓鱼岛“重新拥有主权”。
至此,中日钓鱼岛争端浮出水面。
1972年5月,美将琉球群岛归还日本时,把钓鱼岛也交给了日本人管理。
1978年,中日签署和平友好条约。
邓小平副总理表示钓鱼岛问题可留日后慢慢解决。
钓鱼岛属于中国还是日本,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
外交部表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
根据国际法中先占先得的原则,早在明代,中国人就已经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而根据实际管辖原则,自那时起,中央政府就已将钓鱼岛纳入海防范围,并建港泊船;而从《大陆架公约》来看,钓鱼岛毫无疑问属于中国。
一、先占先得,钓鱼岛从明朝就属于中国版图国际法上领土取得方式最主要的是先占,但是先占一定是对无主地的先占。
钓鱼岛自古以来属于中国,因此不是国际法意义上的无主地。
并不适用于国际法领土取得的“先占”原则。
1、在14、15世纪中国人已经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目前所见最早记载钓鱼岛的史籍,是成书于1403年的《顺风相送?6?1福建往琉球》,其载:“……北风东涌开洋,用甲卯取彭佳山。
用甲卯及单卯取钓鱼屿。
南风东涌放洋,用乙辰针取小琉球(今台湾)头,至彭家、花瓶屿在内。
正南风梅花开洋,用乙辰针取小琉球。
用单乙取钓鱼屿南边,用卯针取赤坎屿”。
书中对钓鱼岛的名称做了十分清晰的记录,表明至少在14、15世纪中国人已经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
中国明清两代册封使就把钓鱼岛作为出使琉球海上必经之路的标志,早于日本人发现钓鱼岛500多年。
此后,琉球国不断派人到中国朝贡。
据中国史书记载,明帝赐闽人善操舟者三十六姓赴琉,以利往来朝贡。
2、明朝政府早已确认钓鱼岛是属于台湾的小岛群在明代钓鱼岛纳入中国疆域版图,已成为既成事实。
嘉靖十三年(1534),陈侃在《使琉球录》中完整记录了明朝册封琉球诸大使的航海经历。
其载:“(嘉靖十三年五月)五日始发舟……九日隐隐见一小山,乃小琉球(今台湾)也。
十日南风甚迅,舟行如飞……过平嘉山(今彭佳山),过钓鱼屿(今钓鱼岛),过黄毛屿(今黄尾屿),过赤屿(今赤尾屿),目不暇接,一昼夜兼三日之路程……十一日夕,见古米山,乃属琉球者。
夷人歌舞于舟,喜达于家。
夜行彻晓,风转而东,进寻退尺,失其故处。
钓鱼岛问题的由来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明朝初,杨载发现钓鱼岛列岛;1582年,明朝将钓鱼岛归入中国版图,隶属福建。
日本明治维新后,推行军国主义的侵略扩张政策,1879年占领琉球群岛,但当时日本刊物《琉球志》地图中,并没有将琉球列岛列入日本领土范围。
1884年日本人贺辰四郎才发现钓鱼岛,比杨载晚了500年。
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将钓鱼岛与台湾一起割让给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后,台湾归还中国,但琉球归属权未定。
1951年,在中国政府和台湾国民党当局均无代表出席的情况下,美日签订了“旧金山和约”,日本私自将琉球和冲绳交给美国托管,对于这一“和约”,我国政府宣布不予承认。
1970年至1971年,美国又将琉球和钓鱼岛一起交给日本,触发全球华人第一次】保钓运动。
中日建交后,双方同意暂时搁置钓鱼岛主权问题。
但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日本政府不顾中日双方的有关承诺,默许右翼团体到岛上建灯塔、立界碑,派军舰阻止大陆和台湾渔民在钓鱼岛附近捕鱼,甚至阻止我方在该海域进行军事演习,气焰十分嚣张。
日本之所以垂涎钓鱼岛,主要是因为1969年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称,该地区可能蕴藏着石油。
因此,日本政府想通过对钓鱼岛的实际控制,将其据为己有,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并说日本政府已与声称拥有钓鱼岛所有权的日本国民签订了所谓正式租借合同,以年租金2256万日元的价格租下了钓鱼岛及附近的南小岛、北小岛三个岛屿,租期从2002年4月1日开始至2003年3月31日止,而且,这种租借合同今后将长期维持下去。
中国政府多次就钓鱼岛问题发表严正声明。
同时近几年来,大陆、台湾和香港的民间保钓人士多次自发组织保钓活动,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登上钓鱼岛,维护中国的主权。
但是,台湾有一个败类却置中华民族利益于不顾,公然迎合日本,说什么“钓鱼岛是日本领土”。
这个败类就是李登辉。
他一次在接受琉球媒体访问称,当初清朝把台湾割让给日本,范围并不包括钓鱼岛。
钓鱼岛属于哪个省的
钓鱼岛属于中国东南海域台湾省。
钓鱼岛,亦称钓鱼台、钓鱼屿、钓鱼山,是中国东海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岛,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固有领土。
位于北纬25°44.6′,东经123°28.4′,距浙江温州市约358千米、福建福州市约385千米、台湾基隆市约190千米,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4万平方公里。
钓鱼岛长约3641米,宽约1905米,面积约3.91平方千米,最高海拔约362米,地势北部较平坦,东南侧山岩陡峭,东侧岩礁颇似尖塔,中央山脉横贯东西。
钓鱼岛盛产山茶、棕榈、仙人掌、海芙蓉等珍贵中药材,栖息着大批海鸟,有“花鸟岛”的美称。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北纬25°40′~26°00′、东经123°20′~124°40′之间,距离温州市约356千米、距福州市约385千米、距基隆市约190千米。
1。
钓鱼岛事件背景介绍钓鱼岛位于东海,是中国和日本两国之间的争议领土。
该岛屿群由钓鱼岛、南小岛、北小岛和黄尾屿四个岛屿组成。
钓鱼岛周围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也是渔业和油气开发的重要区域。
中国和日本对钓鱼岛的领土归属问题存在长期争议。
双方的立场都坚定不移,使得钓鱼岛成为中日关系紧张的焦点之一。
钓鱼岛事件源于两国在领土归属上的分歧,并通过一系列事件和行动不断升级。
事件经过19世纪末至二战结束之前19世纪末,日本开始对钓鱼岛进行了探险和测绘,宣布其为日本的领土。
然而,中国在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中将钓鱼岛归还给中国,并被列为领土的一部分。
二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日本放弃了对钓鱼岛的主权。
20世纪70年代至今20世纪70年代,钓鱼岛重新引发中日之间的领土争端。
1971年,联合国决议中将钓鱼岛和西南诸岛归还给中国,但日本当局却不承认这一决议。
1972年,中日两国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并同意将有关争议搁置不谈。
然而,1996年日本财务省将钓鱼岛的开发权转让给一家日本国内的私人公司。
这一行动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中国政府也派遣了海警船前往钓鱼岛海域进行巡航。
随着两国间的严重紧张局势,钓鱼岛问题再度成为热点争议。
21世纪以来21世纪以来,钓鱼岛问题的紧张局势愈发升级。
中国和日本的海上巡航和宣示主权行动不断增加,双方在钓鱼岛周围海域频繁发生摩擦和冲突。
此外,媒体的报道和网络上的言论也推动了钓鱼岛问题不断升温。
中国和日本的民众在互相抵制商品、抵制旅游等方面表达了对对方国家的不满和抵制。
影响和后续发展钓鱼岛问题对中日关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两国之间的政治互信受到了严重破坏,双方对彼此的戒备心态加剧。
外交对话的停滞和军事力量的增强使得地区安全形势更为复杂和不稳定。
此外,钓鱼岛事件还引起了国际社会和其他国家的关注。
美国等国也表示愿意发挥调解作用,以降低中日之间的紧张局势。
但是,中日两国之间的争议依然没有解决,钓鱼岛问题仍然是两国关系中的敏感话题。
钓鱼岛的历史归属权探索钓鱼岛又称“钓鱼台”。
钓鱼岛及其附近小岛,是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
钓鱼岛等岛屿位于台湾本岛东北约100海里处。
由钓鱼岛及大南小岛、大北小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飞濑岛等8个岛屿组、陆地总面积6.3平方公里。
其中以钓鱼岛为最大,面积约5平方公里,岛上无人定居。
早在明朝,这些岛屿就已经在我国海防区域之内。
明朝为了抗击倭寇侵扰,1556年曾任命胡宗宪担任剿讨倭寇总督,负责沿海各省剿倭军事。
明、清两朝派往琉球的使者记录和地志史书中具体阐明了这些岛屿属于中国。
中国和琉球的分界是在赤尾屿和古米岛(即现在的久米岛)之间。
1879年,清朝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同日本谈判琉球归属问题时,双方都认为琉球是36个岛,钓鱼岛等岛屿根本不在36岛之内,不属于琉球。
在钓鱼岛隶属中国数百年之后,日本人才于1884年“发现”这些岛屿。
1895年,日本趁甲午战争清朝政府败局已定时,窃取了这些岛屿。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败国日本政府把钓鱼岛等岛屿私自交给美国,美国政府片面宣布对这些岛屿拥有所谓“施政权”。
1945年后,该岛由美国占领。
70年代初,在日、美加紧密谋把钓鱼岛划入琉球群岛,并将琉球群岛交还日本的背景下,1970年7月,一艘日本琉球海岸巡防船开到钓鱼岛等岛屿,在那里非法树立了表明这些岛屿属于日本琉球群岛的标志。
此后,日本佐藤政府竟把日本侵略者过去掠夺中国领上的侵略行径,作为对钓鱼岛等岛屿“拥有主权”的根据,一再表示钓鱼岛等岛屿是“日本领上”,声言要用武力保卫它。
1970年8月12日,美国驻日大使馆发言人亦公然声称:“钓鱼岛列岛是琉球群岛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已“决定归还日本”。
美、日两国政府竟然擅自违反《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拿中国钓鱼岛等岛屿私相授受。
1971年6月17日,美、日政府悍然在签定归还冲绳协定时,将钓鱼岛等岛屿“移交”给日本。
美、日政府恣意破坏中国主权的行径,激起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强烈愤慨。
为什么说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我国台湾省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处,距日本琉球群岛约73海里,但相隔一条深深的海槽。
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不仅蕴藏有大量石油资源,在其他方面也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钓鱼岛问题,是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主权争议问题。
但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一、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中国早在明朝就有关于钓鱼岛的历史文献记载。
日本称钓鱼岛属其冲绳县管辖,但日本的冲绳县在距今约125年前曾是独立的琉球国。
在日本1871年开始吞并琉球国之前,中国曾与琉球国有过约500年的友好交往史,最先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等岛屿。
在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的《顺风相送》一书中便有关于“钓鱼屿”的记载。
1562年明朝浙江提督胡宗宪编纂的《筹海图编》一书中的“沿海山沙图”,标明了中国福建省罗源县、宁德县沿海各岛,其中就有“钓鱼屿”、“黄尾山”和“赤屿”等岛屿。
可见早在明代,钓鱼岛就已被作为中国领土列入中国的防区。
到清朝,中国与琉球的界线在钓鱼岛南面海槽一带已成为中国航海家的常识。
清朝第二次册封史汪楫1683年赴琉球,并写下《使琉球杂录》。
1719年赴琉球的清朝康熙册封使徐葆光所著《中山传信录》当时对日本及琉球影响极大。
上述说明,明清两朝政府一直视钓鱼岛为中国领土。
关于钓鱼岛自明代以来即为中国领土,这不仅是中国政府的立场,也是日本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教授经过严肃认真考证后得出的结论。
二、日本非法窃取钓鱼岛的始末。
日本染指钓鱼岛,是日本明治政府对外扩张政策的延伸,是以战争为背景的蓄谋已久之举。
日本最早“发现”钓鱼岛,是在日本吞并琉球,将琉球国改为“冲绳县”之后的1884年,比中国文献最早记载该岛都迟约500年。
中日甲午战争,日军占领旅顺口,将清军北洋水师封锁在威海卫内,日本明治政府确信对清一战胜券在握,便拟迫使中国割让台湾作为媾和条件,并在未通知中方的情况下先行秘密窃取了钓鱼列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钓鱼岛主权争议,是美国在中日之间留下的一个领土“疙瘩”。
历史资料证明:钓鱼岛列岛的主权属于中国吕一燃 钓鱼岛列岛,也称钓鱼台列屿或钓鱼列岛,由钓鱼岛、黄麻屿、南小岛、北小岛、赤尾屿等八个小岛屿组成,分布在北纬25°36’—26°,东经123°——125°30’,是我国台湾省的附属岛屿。
其中钓鱼岛面积最大,约有五平方公里,黄尾屿次之,约一平方公里,其他各岛面积皆不满一平方公里,最小的只有0.0239平方公里。
钓鱼岛列岛是中国大陆的自然延伸,愈靠近中国大陆深度愈浅,与琉球之间有深逾2000米的海沟相隔。
钓鱼岛列岛一带海产丰富,中国福建、台湾渔民历来在这些岛上及其海域从事生产活动。
钓鱼岛列岛周围海底蕴藏丰富的石油,据估计约有800亿桶。
钓鱼岛古称钓鱼屿、钓鱼台或钓鱼山,黄尾屿也称为黄尾山或黄麻屿,赤尾屿又称赤屿或赤坎屿等。
钓鱼岛等岛屿是我国最早发现和命名的。
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一位奉差前往西洋(南洋)等国开诏的官员,参考我国古代航海指南书籍,“累次较正针路”,编写了一本名为《顺风相送》的海道针经,该书记载福建往琉球的针路说:“太武放洋,用甲寅针,七更,船取乌穈。
用甲寅并甲卯针,正南东墙开洋,用乙辰取小琉球头。
又用乙辰取木山。
北风东盠开洋,用甲卯取彭家山。
用甲卯及单卯取钓鱼屿。
南风东盠放洋,用乙辰针取小琉球头,至彭家、花屿在内。
正南风梅花开洋,用乙辰取小琉球。
用单乙取钓鱼屿南边。
用卯针取赤坎屿。
用艮针取枯美山。
南风用单辰四更,看好风单甲十一更取古巴山,即马齿山,是麻山、赤屿。
用甲卯针取琉球国为妙。
”¹引文中的钓鱼屿,即钓鱼岛;赤坎屿、赤屿,均指赤尾屿。
这说明早在15世纪初以前,我国人民已经发现了钓鱼岛等岛屿并为之命名。
1534年,明朝政府派往琉球的使臣陈侃在其《使琉球录》中不仅记载了钓鱼屿和赤屿,还记载了黄尾屿。
该书写道:“舟行如飞,……过钓鱼屿,过黄毛屿(黄尾屿),过赤屿。
”郑若曾(1522—1566)《使倭针经图经》也记载:“十更船取钓鱼屿,……四更船至黄麻屿,……黄麻屿北边过船便是赤屿。
国际法视阈下的钓鱼岛主权归属分析一、钓鱼岛主权归属的国际法分析(一)中日双方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的不同立场中国方面的坚定立场是:钓鱼岛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其理由大致如下:一,地理上钓鱼岛群岛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大陆架上,是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
二,历史上中国人最早发现和命名了这些岛屿,在明清两代的《使琉球录》及中、日、琉的一些图志中载明这些岛屿属于中国。
三,使用角度上中国渔民长期以来在该海域捕鱼,利用岛屿避风,明清两代册封使皆利用这些岛屿作为航标。
四,从国际条约(国际法)角度上讲,日本通过1895年的中日《马关条约》占据钓鱼岛列岛,战后日本应当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相关条款,将这些岛屿归还中国。
日本政府坚持钓鱼岛是日本领土。
其历史和法律依据为:一,1885以后,日本政府通过实地调查,确定钓鱼岛不仅是无人岛,而且没有清国统治所及的迹象,故于1895年一月的内阁会议上决定在该地建设标桩,正式将其编入日本领土,符合“无主地先占”原则。
二,在历史、地理上,钓鱼岛群岛始终是日本西南诸岛的一部分,而不是包含在通过1895年的《马关条约》得自于中国清朝割让的台湾及澎湖列岛之内。
日本认为1971年签署的日美《归还冲绳协定》也把钓鱼岛群岛包括在归还范围之内。
四,日本依据国际法“先占”原则行事,并通过民间行为实现了有效统治。
(二)通过国际法对日本观点的驳斥1.按时效法原则,1895年之前钓鱼岛已是中国领土。
根据时际法,法律不溯既往。
一种行为的效力,只能按照与之同时的法律,而不是按照争端发生或解决时的法律来确定。
1928年休伯尔首次明确阐述了这一思想,并将其作为国际法原则。
他推导出时际法原则所包含的两个要素:权利的创造必须根据创造权利时的法律予以判断;权利的存在必须根据涉及该权利存在的关键日期的法律予以确定。
根据休伯尔推导出的时际法原则的第一个要素,即“权利的创造必须根据创造权利时的法律予以判断”,则判断钓鱼岛主权归属应适用的法律只能是18世纪以前的国际法。
【文化】从明清文献看钓鱼岛的归属
地名是活在今天的历史见证。
在明代文献中,钓鱼岛又称“钓鱼台”,而更多的是称“钓鱼屿”。
“屿”即小岛,“岛屿”同义。
从知识谱系来说,有关钓鱼岛等岛屿的明清文献,是自古以来钓鱼岛就是中国固有领土的现存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历史依据。
从最早的关于钓鱼岛等岛屿的记载入手,循迹而下,可以凸显自明代以来钓鱼岛就是中国固有领土的历史事实,印证东海海上疆域形成的历史轨迹。
日本官方无视历史事实,称钓鱼岛是“无主地”,实际上,不适宜人居的无人岛,不等于就是“无主地”。
我们认为,只有在厘清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正本清源,对日本所谓“发现”、“无主地先占”之说,给以有力的回应。
一、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使用钓鱼岛
自古以来,中国沿海先民就与海洋发生了密切关系,浙江萧山跨湖桥“中华第一舟”的发现,证明早在8000年前中国先民就在东海开始了航海活动。
古代中国航海的记载,所谓“舟子相传的秘本”,后称“针本”,伴随航海活动而产生,并世代相传。
迄今所见,这类留传下来的航海记录以明代为最早。
一般认为,最早记载钓鱼岛等岛屿的文献,是始撰于1403年的《顺风相送》明抄本。
实际上,我们应该追溯到更早的时候,也就是从《三十六姓所传针本》开始。
据陈佳荣先生最近指出,《三十六姓所传针本》见于琉球大学图书馆藏的琉球人程顺则《指南广义》之中(《清琉球程顺则〈指南广义〉》,香港《国学新视野》季刊,2012年夏季号)。
查阅这部1708年汇辑的航海专书,其中《针路条记》抄引“针路”共14条,来源有二:一是引自《封舟针簿》的4条,其中3条注有“钓鱼台”之名,说明源自康熙癸亥年(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册封
使团传授的《航海针法》,其源头则是明代永乐元年郑和等往东西二洋等处;二是《三十六姓所传针本》,共10条,有4条直书“钓鱼台”之名:一琉球往福州,一福州回琉球,一东涌山开船,一钓鱼台开船。
《三十六姓所传针本》是三十六姓传承抄录的航海“针本”,而三十六姓源自何时?《明会典》中明确记载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明太祖赐福建三十六姓移居琉球:“二十五年,(琉球)中山王遣子姪入国学。
以其国往来朝贡,赐闽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
由此我们认为,有理由将原来以为明代文献最早记载钓鱼岛是在永乐元年(1403年)的时间,推前到洪武年间。
《三十六姓所传针本》发现的意义就在于,强调了此类源于中国航海实践的传抄本在时间上的源远流长。
赐姓在14世纪90年代,可以说是《三十六姓所传针本》的下限,那么,针本的上限又可推至哪里?从“针路”一词的形成时间来看,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北宋年间中国人首先将之用于航海,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明确记载了船队使用“指南浮针”。
从那时起,才可能产生“针路”一词,有“针本”的传抄。
由此,可以认为中国航海人最先发现并作为海上航行标志予以命名和利用钓鱼岛的历史,最早或可上推至北宋初年发明指南针用于航海、出现针路的11—12世纪;而结合下面述及的明朝洪武初年派遣使臣出使琉球和明朝水军出巡“琉球大洋”的文献记述,最迟可上推至14世纪70年代。
针本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并命名使用钓鱼岛的重要历史依据。
据此,中国比日本人古贺辰四郎在1884年“发现”该岛,至少要早500年之久。
二、明代中国最先在国际关系中界定钓鱼岛的归属
明代是中琉通交之始。
洪武五年(1372年)正月,明朝派遣使臣杨载持诏
书出使琉球,当时只能凭借中国航海人世代相传的“针本”,经由钓鱼岛列岛而至琉球。
钓鱼岛之命名和使用得到官方确认,自14世纪70年代定型下来。
此后有明一代近300年间,明朝派出使团25次,而琉球入明朝贡达300余次;清朝继续沿袭这种关系,中琉两国经由钓鱼列岛的频繁交往长达500年之久,直至清光绪五年(1879年)琉球被日本吞并。
迄今所见有5部明朝册封使的出使记录保存于世,为明代钓鱼岛归属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嘉靖十三年(1534年)陈侃《使琉球录》最早记述:“过钓鱼屿、过黄毛屿、过赤屿”,“见古米山,乃属琉球者”,说明中国与琉球国的边界以古米山为限。
明代文献中古米山又作姑米山,即今天的久米岛。
陈侃记述当时出使船上的琉球人望见古米山就认为到家了,足以说明古米山才是属于琉球的疆域。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郭汝霖《重编使琉球录》记载:“赤屿者,界琉球地方山也”,指出赤尾屿是与琉球交界的地方,也就是中琉两国的分界处,印证了包括钓鱼岛在内的赤尾屿以近是明朝的领土。
万历七年(1579年)萧崇业、谢杰《使琉球录》,重申了中琉两国之间海上疆域界限,《琉球录撮要补遗》中记有“去由沧水入黑水,归由黑水入沧水”,是历史上首次对琉球海沟(今称冲绳海槽)的记载。
万历三十年(1602年)夏子阳《使琉球录》,强化了间隔于姑米山与赤尾屿之间的黑水沟,是中琉的天然界线:“且水离黑入沧,必是中国之界”。
崇祯六年(1633年)胡靖《琉球记》又一次清楚地表明姑米山才是琉球国界。
清朝册封使也为我们留下了多部出使记录,主要有1663年张学礼《使琉球记》,1683年汪楫《使琉球杂录》,1719年徐葆光《中山传信录》,1756年周煌《琉球国志略》,1800年李鼎元《使琉球记》,1808年齐鲲、费锡章《续琉球国志略》等,无一例外地都表明钓鱼岛等岛屿归属于中国。
钓鱼岛归属于中国,在明清时期已成为东亚国际社会的共识。
明代1471年朝鲜人申叔舟撰《海东诸国纪》,绘有琉球36岛图;清代徐葆光《中山传信录》中,有经中琉双方讨论而绘制的《琉球三十六岛图》,均没有钓鱼岛等岛屿踪迹。
琉球王国第一部正史《中山世鉴》(1650年)全文转录陈侃《使琉球录》有关钓鱼岛等岛屿的记载,古代琉球王室档案《历代宝案》也未载钓鱼岛等岛屿的名称,这都说明琉球人从来也没有将钓鱼岛等岛屿视为本国领土。
而1721年日本新井白石撰《南岛志》中关于琉球36岛的记述,反映了琉球国的疆域及其所属岛屿的界限,并没有钓鱼岛等岛屿在内。
三、中国自14世纪70年代以来对钓鱼岛实施有效管辖
钓鱼岛等岛屿不是“无主地”,早就被纳入了中国主权管辖范围。
在明初,即14世纪70年代,中国已实施了对于钓鱼岛等岛屿的有效管辖,巡海可作为实际管辖的有力证明。
洪武五年(1372年),明朝特命浙江、福建造海舟防倭。
《明太祖实录》记载航海侯张赫和靖海侯吴祯,都曾率领舟师巡海到“琉球大洋”。
张赫于洪武六年(1373年)巡航海上,遇倭寇,追及琉球大洋中,“杀戮甚众,获其弓刀以还”。
洪武七年(1374年)靖海侯吴祯率领江阴、广洋、横海水军四卫舟师出海,巡捕海寇,东南沿海诸卫官军悉听节制。
大规模巡海持续了一年半以上,包括巡至琉球大洋,“获倭寇人船若干,俘于京”。
所至琉球大洋,应即琉球海沟,今称冲绳海槽。
这一海槽在明代使臣出使录中明确列为中琉两国的天然分界标志。
明初巡海证明钓鱼岛列岛不仅在福建海上防卫范围以内,而且在明朝整体海防体系的防卫范围之中。
嘉靖年间倭患大炽,此后海防图籍趋于极盛。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明朝总督南直、浙、福军务胡宗宪的幕僚郑若曾所撰《筹海图编》刊刻,是迄今所
见中国古代最早、内容也最详备的海防图籍。
卷一《福建沿海山沙图》将钓鱼岛、黄毛山(黄尾屿)、赤屿(赤尾屿)依次排列于海图之上,明确标明属于中国福建都指挥使司管辖的海防区域,充分证明钓鱼岛列岛在明朝已纳入中国的行政管治区域。
此后出现一系列与海防相关的官私图籍,主要有郑舜功《日本一鉴》(1565年)、谢杰《虔台倭纂》(1595年)、徐必达《乾坤一统海防全图》(1605年)、王在晋《海防纂要》(1613年)、茅元仪《武备志》(1621年)等,均记录了福建往琉球的针路,印证了钓鱼岛等岛屿不是琉球领土,更不是无主之地,而是属于中国领土,在中国福建海防管辖范围以内。
《三十六姓所传针本》最值得注意的,是《针路条记》中“钓鱼台开船”一条,可见明代的钓鱼岛已不仅是一个航海的重要标识,也是一个中国人航海活动的重要场所。
18世纪初黄叔璥撰《台海使槎录》(1722年),以御史巡视台湾府,以港口记述钓鱼台,其后台湾方志多加转录。
清代乾隆年间《坤舆全图》等舆图,也充分证明了从明到清,钓鱼岛列岛一直归属于中国,中国对钓鱼岛等岛屿行使了长期有效的管辖。
综上所述,钓鱼岛由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并由中国历代政府实施有效管辖,其主权归属十分清楚,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在19世纪末被日本窃占之前早已不是“无主地”。
明清文献提供了有力的历史证据,构成了钓鱼岛归属于中国的完整证据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