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
- 格式:pdf
- 大小:180.42 KB
- 文档页数:2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总结【摘要】本文总结了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经验。
在介绍了背景情况,研究目的以及意义。
在详细阐述了教学内容安排、实验设备与试剂准备、实验操作流程、实验数据处理以及实验效果评价。
结论部分总结了实验教学的优点,指出了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为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临床医学人才。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实验内容、实验设备、试剂准备、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实验效果、优点、不足、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学对于化学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加强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具有临床实践能力的医学生至关重要。
在过去的实验教学中,往往存在实验内容与临床实际应用之间的脱节现象,学生往往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对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总结和改进势在必行。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重新安排、实验设备与试剂的准备与更新、实验操作流程的优化、实验数据处理的规范化以及实验效果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其将来的临床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总结,通过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安排、实验设备与试剂准备、实验操作流程、实验数据处理以及实验效果评价,来探讨该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素养方面的作用。
通过对实验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行评价,以及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提供参考,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培养更多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医学人才。
1.3 意义在临床医学专业中,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操作方法,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总结【摘要】本文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总结。
在介绍了背景和研究目的。
在详细介绍了实验教学内容安排、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效果评价、实验教学问题与对策以及实验教学改进建议。
结论部分强调了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系统总结了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为相关教学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高质量的临床医学人才。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总结、引言、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效果评价、实验教学问题、实验教学对策、实验教学改进建议、结论、重要性、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临床医学专业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化学实验作为基础科学实验课程之一,对于学生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深化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依靠丰富的实验经验来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因此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当前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与实际临床需求脱节、教学方法单一、实验设备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实验教学效果的提升。
本文将对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如何优化实验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为将来的临床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撑。
1.2 研究目的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掌握基础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为日后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医学领域中的化学原理和应用,提高他们对药物、生物化学和临床实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实验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备全面素质的医学人才。
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摘要】文章分析了目前医学院校实验教学的现状,探讨了教学改革的原则,提出了通过合理整合与精选教材实验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态度、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等多种途径来完善医学院校实验教学,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医学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实验教学;实际操作;创新培养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实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它在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加深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研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应用。
“医用化学”作为基础课程,具有与其它课程不同的特点:它既涉及到化学知识,又包含医学方面的内容,是联系化学和医学的纽带。
因此,医用化学实验是学生从中学学习模式向医学院校学习模式转化的桥梁。
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已经提出“基础厚、知识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培养目标,[2]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伞高校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教学改革。
然而,由于学生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不够,以及旧的教学体系等因素的影响,医用化学实验教学并没有达到真正的目的,就目前医用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教材实验内容的编写、实验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的态度转变、考核制度的完善进行了改革,以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针对医学化学特点,合理整合实验内容(一)围绕培养目标更新实验内容医用化学既有本学科知识体系的独立性及完整性,又有为医学教学打好基础的双重教学任务。
现行的医用化学实验以验证性实验和规范化操作训练为主,验证性内容过多,设计性实验较少;单元操作较多,综合性实验较少;纯化学内容较多,而涉及有关医学方面的内容较少。
因此,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调整实验内容。
在保证学科知识体系与实验教学基本内容相一致的前提下,选择靠近专业特点的实验,注重独立设计内容及操作途径的实验,增加一些与医学紧密结合的、应用性较强的综合性实验内容,如缓冲溶液的性质及其PH 的测定、阿司匹林的制备及鉴定、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等,同时,可开展设计性实验内容如食醋总酸度的测定等,体现医用化学实验的特色,使理论知识与基本操作更大程度地连贯起来。
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式——《医用化学基础》教学工作总结2023年,医学专业仍然是高度重视的学科,教学质量是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医用化学基础作为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医疗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教学方式的改革刻不容缓。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是现代医学教育的必然趋势。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工作必须从学生的需求、兴趣和能力出发,以满足其学习的需要为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医用化学基础的教学中,我们采取了多种创新教学方式。
一方面,我们引入了数字化教育资源,例如,精美的教学课件、高清动画视频、模拟实验等,使学生有了更为生动、形象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我们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小组讨论、课堂演示、模型实验等,提供给学生丰富多样的学习途径。
例如,在小组讨论中,我们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新思维,提升交流能力,激励他们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我们利用网络平台和现代通信技术,构建了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例如线上讨论、在线实验、微课堂等,使学生能够在大量的学习资源中自主选择,随时随地学习、交流、反思。
同样,在本课程教学中,我们注重研发教学应用软件,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学提高、自主学习、自我检测来深入理解知识点。
例如,通过试题数据库,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和训练,随时上网查阅资料,缩短了知识的传播路径,加快了学习的速度,使教学变得更加简单、贴近实际。
有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生动形象的教学资源,本课程师生互动加强,双方的角色和关系都得到了升华,课程深入人心,充满感召力和感染力,更能够提高医学教育的整体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的思想需求和学习方式为中心,充分挖掘学生的学科潜意识和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从而达到深度理解知识点、发扬创造精神的教学目标。
医用化学实验课教学探讨【摘要】医用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做好医用化学的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而激发其科研创新能力具有深远影响。
受教学设备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等的影响,医用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较差,医用化学实验课正面临着教学质量下滑的危险,切实加强实验教学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才培养要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作为人才输送的重要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其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也亟需提高。
医用化学课是医学类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做好医用化学的实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而激发其科研创新能力具有深远影响。
然而,就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发现,医用化学实验课的开设不仅数量在逐年减少,而且教学设备落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差,医用化学实验课正面临着教学质量下滑的危险,切实加强实验教学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一、传统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实验操作单一传统医用化学实验课多为验证性实验,操作基本按照书本上的操作方法进行,操作简单,且多为一些简单的实验技能操作,学生反反复复的练习,容易产生厌倦,学习兴趣不高,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实验内容与生活脱离高职以往的医用化学实验课多与生活联系不多,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而本来应该吸引学生的医用化学实验课却由于其实验内容过于单一,同时又与实际生活练习不多,跟学生未来的工作更是联系不起来,因此,很多学生对化学实验课没有学习热情,缺乏学习动力,实验课的学习效率低下,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
3.实验成绩考核不够严谨通常化学实验成绩包括两部分,平时成绩和考核成绩,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实验报告的书写和考勤两部分,有的学生做实验不积极主动,作为差事一样应付便可,然后从书本上抄写实验报告内容;实验考核更是由于考核标准不易制定而存在很大的误差,如此一来,学生对医用化学实验课就更不会重视,教学效果自然也不会很好。
医用化学基础教学设计引言医用化学是医学中重要的一个分支,涉及到药物的合成、分析及临床应用,因此在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本文将探讨医用化学基础教学的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医用化学的教学工作。
教学目标本次医用化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理解医用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常用的药物合成方法和分析技术;•熟悉药品的临床应用和副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章医用化学基本概念本章节主要介绍医用化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化学元素、化学键、化学反应等基础知识。
此外,还需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同时揭示有机化学在药物的合成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常用药物的化学成份和合成方法医用化学对于各类药物分析和研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章节将介绍一些常见药物的化学成份及其合成方法,包括如何根据药物的化学成份来进行分析。
第三章药物分析技术药物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而药物的分析技术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章节将介绍一些药物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校正曲线等,并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技术手段,正确地进行药品分析和研究。
第四章药物的临床应用和副作用药物的临床应用和副作用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该章节将让学生对常用药物的临床应用、作用原理、药物代谢、副作用等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临床服务。
第五章医用化学的前沿研究医用化学的研究在不断地发展,该章节将引导学生了解目前的医用化学前沿研究领域及趋势,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科研工作打下重要的基础。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讲授是医用化学基础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将对各个章节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
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化学系列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
医用化学基础课程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学以致用,将知识用于实践。
讨论讨论是医用化学基础课程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探讨,增强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医用化学基础》在高护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是为后期医学课程奠定“够用”的化学理论基础知识和“实用”的化学实践技能和技术,并在实验中逐步培养和形成严谨细致的实验作风和态度,为尔后的护理实训课奠定一定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基础。
《医用化学基础》课怎样才能做好此项工作呢?首先,要改变以化学专业标准来要求护理专业学生的旧教学观念和方法,明确树立按护理专业知识所需求和护理工作所需求来改革《医用化学基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要紧紧围绕这条主线来设计符合护理专业的教改活动和各项措施。
其次,化学教师不懂医,要去问、学、改,并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验证,再经过不断地修正和完善,形成一套符合护理专业实验教学的方案,来达到高职教学目标的要求。
为此在高护化学实验教学中做如下的尝试。
一、改革实验要求单一性,注重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并重,全面培训学生(一)首先要改变教师的实验教学观和学生实验观为适应高职“学中做”和“做中学”的教学观,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和实验学时较多的特点,及时更新教学观念,紧紧抓住和围绕为护理专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打基础这条主线索,改变为学化学而教化学旧观念,建立为学医学而教化学的新观念,并用来指导化学教学改革,特别在实验教学中,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实验要求单一,只注重验证理论知识,这种不适应现代高职培养人才的旧方法,要将实验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放在与验证理论知识并重的地位,认真规划设计,细化改革项目,并在实验严格执行,才能取得教改的成效。
同时,新生的实验观念是注重实验结果,对专业要求一无所知,而职业学校的学习任务是为今后的工作而学习,则实验要求也发生了改变,更注重通过实训,学会规范化的操作,达到一定的实验能力和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服务。
有了教师的观念转变,设计出符合为医学服务的教改措施,才能去影响和改变学生,学生的实验认识提高了,教改才能有效执行,学生最终才能转化为自觉实验行为,才能起到为后期课程奠定良好实验基础的显著效果。
突破瓶颈,提高教学效果——《医用化学基础》教学工作总结突破瓶颈,提高教学效果——《医用化学基础》教学工作总结2023年已经到来,回顾过去的教学工作,我们发现在教授《医用化学基础》这门课程时,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面对这一情况,我们深刻反思,寻求突破,并成功提升了教学效果。
在此,我将总结我们的教学工作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问题分析1.学科知识结构复杂《医用化学基础》是一门高等医学教育必修课程,涉及领域广泛,内容繁杂。
而且,这门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其知识点之间有着复杂的联系与纵横交错的关系,学生的掌握程度差异较大。
2.教材晦涩难懂医学类教材一般都比较厚重,内容繁多,思路复杂。
《医用化学基础》教材同样如此,其中用词严谨且专业性较高,对于学生来说,理解难度较大,对于教师来说,讲解难度也较大。
3.学生对知识固化度低医学类知识需要不断地巩固,才能真正掌握并运用于诊疗实践中,否则就很容易遗忘,出现知识固化度低的现象。
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并不充分,缺乏实践经验,因此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需求较高。
二、解决方案1.调整课程教学模式我们意识到,对于这种知识点丰富、复杂繁杂的课程,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采用多元化、开放性、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将会更有利于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实践能力,我们在课堂中采用了多个教学模式:讲解、探究、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实验、课堂展示等;在实践环节中采用了问题导向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小组协作等方式,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真实模拟、实验等方式,来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降低学生理论与实践的隔阂。
2.精简教材内容、优化教学资料教材内容晦涩难懂,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障碍,而且教材当中许多内容和实践中存在较大距离,也往往会引起学生的不适。
因此,我们将教材内容进行了必要的精简和删减,配合素材库、图书馆、网络等资源,为学生精选和优化了相应的教学资料,比如示范视频、图书等,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课程核心知识。
基础化学是医药院校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公共卫生等医学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实验教学是基础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实验操作为主的技能课程,通过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不仅可使学生能熟练和正确地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并对本门课程基础理论基础知识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而且可以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础化学实验由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定量化学分析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结合而成。
一般开设的实验内容分两个学期完成,第一个学期开设的内容主要为无机化学实验和定量分析化学实验的部分实验内容拼合而成,第二个学期开设的全部为有机化学的实验内容。
由于每个实验内容之间联系不紧密,学生被动地接受实验的安排,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过程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本文通过构建一体化三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来优化实验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旨在培养学生对基础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1构建一体化三层次实验教学体系,优化实验内容以基础性实验操作技能训练—综合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性开放性实验探索研究为思路主线,按顺序循序渐进地开设实验项目,构建一体化三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1],在基础性实验操作技能训练阶段,主要训练学生熟悉一些常用的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能,规范每个仪器每个步骤的实验操作,熟悉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过程,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为后续的综合性实验开放性专业性实验打好基础。
在实验内容的开设上,合并相似的实验项目,删去一些重复性项目,调整并优化实验内容。
如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置和标定、双氧水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这个两氧化还原滴定实验都是高锰酸钾试剂的应用,可以匹配两个实验高锰酸钾的溶液浓度,合并成一个实验内容;在传统的分析天平称量练习这个项目中,由于后续的定量分析实验都需要用到天平的样品称量,可以将这个内容删去,并将这个项目的操作练习贯穿于每个定量分析实验中。
医用化学实验报告讨论心得引言医用化学实验是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医学中的化学原理和实践操作。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医学中常见的药物成分和其影响因素。
在实验过程中,我参与了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此篇报告将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并分享个人心得。
实验方法实验采用了标准实验操作流程,包括药物配制、试剂制备、实验操作和数据收集。
我们选择了两种常见的药物成分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是药物A和药物B。
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如温度、酸碱度和浓度等,观察药物溶解度和稳定性的变化,并进行相应的数据记录和分析。
实验结果实验数据显示,在不同温度下,药物A的溶解度分别为:20C下为X g/L,30C下为Y g/L,40C下为Z g/L。
而药物B的溶解度则为:20C 下为A g/L,30C下为B g/L,40C下为C g/L。
从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药物A和药物B的溶解度都显著增加。
此外,药物A 在酸性条件下的溶解度也较在碱性条件下高,而药物B则相反。
进一步地,我们还研究了药物溶解度与浓度的关系。
实验数据表明,药物A在不同浓度下的溶解度分别为:D g/L、E g/L、F g/L。
而药物B 则为:X g/L、Y g/L、Z g/L。
通过对比数据,可以发现药物A和药物B 的溶解度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结果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温度对药物溶解度的影响:随温度升高,药物溶解度增加。
这是由于温度的升高使溶剂的分子运动速度增加,从而促进药物分子的解离和溶解。
2. 酸碱度对药物溶解度的影响:药物A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度较高,而药物B在碱性条件下溶解度较高。
这是由于药物A和药物B的结构特性决定了它们对酸碱度的敏感度不同。
3. 浓度对药物溶解度的影响:药物溶解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是由于溶剂中药物分子的数量增加,增加了它们与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
总结与心得通过这次实验,我对医学中的化学原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医用化学设计性实验的构建与实践整理:韦国锋,程金生,黄祖良,何有成【关键词】医用化学;设计性实验;实践医用化学实验是医学生的一门重要的普通基础课,是对一年级医学生基本实验素质和计量素质培养的必修内容,也是医学生由中学学习模式向大学学习模式转化的桥梁,从学科角度来看,兼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技术操作规范和训练要求,是医学生今后从事生物领域研究必备的基本技能。
按照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要求[1],即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的一定比例。
由此可见,开设设计性实验是很有必要的。
开展设计性实验是激发学生探究意识的最佳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升华阶段。
为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医用化学实验必须对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方法进行改革,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教育,又要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为了探索适应新形势下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整理现就医用化学设计性实验的构建及其实施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与体会。
1 医用化学实验的现状医用化学实验课,历来是一些验证性实验,学生基本上按照实验讲义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照样画胡芦,照方抓药屡见不鲜,所用的药品、试剂、仪器设备在实验前均由老师准备好,学生不用去考虑某种药品的配制,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也不需要预习,因为这些内容老师在课堂上还要讲授一遍,由于学生有依赖思想,从而导致部分学生课前不预习、课中操作能力差、课后收获不大的不良现象。
虽然近年来不少院校已经逐步增大了操作性实验的份量,但由于存在教学经费不足、仪器设备数量少、学生人多、实验室不够、时间安排紧等问题,实验多偏重操作的模仿,缺乏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已显示出内容陈旧单调和不适应性的问题。
高等教育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目的上,要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生的要求,在教学模式上,把统一要求与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结合起来,在教学方法上,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的能力。
医用化学设计性实验探析发表时间:2009-06-16T12:32:41.153Z 来源:《新科教》2009年1-2月供稿作者:李雅萍[导读] 医用化学实验是医学生基本实验素质和计量素质培养的必修内容,也是医学生由中学学习模式向大学学习模式转化的桥梁,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医用化学设计性实验探析李雅萍(营口市第一技工学校,辽宁营口, 115000)摘要:医用化学实验是医学生基本实验素质和计量素质培养的必修内容,也是医学生由中学学习模式向大学学习模式转化的桥梁,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因此,开设设计性实验是很有必要的。
它对于培养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的观察能力、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医用化学;设计性实验;实施医用化学是医学高职院校培养医学各专业人才的一门十分重要基础课,是专业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医用化学实验是医学生基本实验素质和计量素质培养的必修内容,也是医学生由中学学习模式向大学学习模式转化的桥梁,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技术操作规范和训练要求,是医学生今后从事生物领域研究必备的基本技能。
按照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要求,设计性实验的课程要占有实验的课程的一定比例。
由此可见,开设设计性实验是很有必要的。
它对于培养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的观察能力、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
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如何上好化学实验课是每一位化学教学工作者不断思考的问题,作者就此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与体会。
1 医用化学实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医用化学实验课,历来是一些验证性实验,学生基本上按照实验讲义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照样画胡芦,照方抓药屡见不鲜,所用的药品、试剂、仪器设备在实验前均由老师准备好,学生不用去考虑某种药品的配制,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也不需要预习,因为这些内容老师在课堂上还要讲授一遍,由于学生有依赖思想,从而导致部分学生课前不预习、课中操作能力差、课后收获不大的不良现象。
《医用化学基础》教学工作总结一学期来,在学校各位领导和老师的热心支持和帮助下,本人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
下面我把这一学期的工作做简要的汇报总结。
一、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积极参加培训学习,在课余时间自己主动学习,学习研究学科方面的教学问题及该领域的新技术,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很好的传授给学生。
通过学习和实践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
二、教育教学情况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在教学工作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
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
并注重参阅各种杂志,制定中职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
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
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4、坚持听课,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5、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学有所用。
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也使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从而更促进了化学教学。
三、遵守纪律方面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