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语言中刻意曲解的语用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41.55 KB
- 文档页数:3
刻意曲解与语言幽默间关系的语用浅析作者:潘斓兮,张丹亚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0期潘斓兮,张丹亚(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 650500)摘要:刻意曲解是指听话人故意选择与说话人想传递的意思相背离的理解,以达到某种交际效果。
刻意曲解(DMI)在言语交际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语用策略,其交际功能包括提升人际关系、掌控信息以及制造幽默或讽刺的效果。
基于语用学中两个基本理论--合作原则和关联理论,再结合钱冠连教授于2005年著作中提出的“人活在语言中”的语言哲学思想,本文将着重分析刻意曲解(DMI)在人们日常对话中是如何制造幽默效果的,同时试图探讨在英语语言使用中刻意曲解(DMI)的幽默效果产生机制,以期能为英语学习和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刻意曲解;语言幽默;语用策略;运作机制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0-0217-03一、刻意曲解的基本概念及其语言哲学基础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以做出很多语言选择来与他人交流思想。
人们选择说出来的话事实上往往与说话者想表达的意思有一定差距。
可以说,如果人们的交流是成功的,那这种成功主要依赖于听者对说者话语中丢失的成分进行补充。
刻意曲解是听话人刻意选择背离说话人意图表达的意思以达到某种程度的交际效果。
刻意曲解与误解截然不同,误解更偏向于指信息在不经意之间的传达,而刻意曲解通常是在听者正确理解了讲者话语的意思和意图之后接过话轮时才发生。
刻意曲解作为一种语用策略,在日常对话中其实常常被人们有意无意地使用,以此来达成预期的交际效果。
除了其基本概念之外,钱冠连在其著作《语言:人类最后的家园——人类基本生存状态的哲学与语用学研究》中提出的“人活在语言中”这一思想也为刻意曲解作为语用策略在日常会话中的使用提供了非常坚实的语言哲学基础。
钱冠连指出,所有人类都活在语言当中。
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行为都寄生在语言之中,强调了语言的重要性,解释了所有的思想、观念、主意只有通过语言才能被带到现实世界中来。
第33卷第10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 ol.33 No.10 2012年10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ct.2012言语交际中的故意曲解张洁君(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外语系,安徽 合肥 230022)摘 要:在言语交际中,刻意曲解的认知机制一般涉及听话人对说话人话语的理解,和听话人作出应答的过程即曲解的过程,文章对言语交际、故意曲解和语用失误进行概念界定,从宏观上对故意曲解进行概念了解,然后进入微观探索,依次对认识过程中的故意曲解进行分类整理,并进行成因和语用功能的探究。
关键词:言语交际;故意曲解;认知;信息加工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12)10-0169-02一概念界定(一)言语交际言语交际,顾名思义,是指用言语进行的一种交际活动。
涉及交际主体双向的听与说的互动,由认知角度看其中包含 了说话者的话语抉择和听话者的话语理解两个方面。
言语交际的成功决定于在说与听的过程中,进行交际的双方能否理解相互之间的语义。
言语交际过程中包含四个要素,即自身因素、对方因素、语境因素、语言系统因素。
(二)故意曲解故意曲解(deliberate misinterpretation,简写为DMI)是指在会话交际中,语言使用者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有意利用某种特殊的语境和对方话语中含糊的、不确定的表达方式,歪曲对方的话语意图,以便达到某种交际效果。
[1] (三)语用失误语用失误不同于故意曲解,是指说话人所预期的话语意义与听话人最后感知的话语意义不同。
语用失误的可以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语言失误,即说话人以区别于本族言语者的语言结构来进行表达所造成的失误,二是语用行为失误,即在交际活动中,由于说话者的一些非言语交际行为而造成的交际失误。
二故意曲解的成因及认知机制(一)成因收稿日期:2012-07-02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言语交际中故意曲解现象的认知关联阐释”(项目编号2012SQRW292)。
言语交际中刻意曲解触发机制的语用讨论_言语交际重要性:一言语交际中的刻意曲解现象言语交际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交际中听话人对说话人说话意图的一种推理过程〔何兆熊,2022〕。
在言语交际中,听话人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会有意利用某种特别的语境和对方话语中模糊的、不确定的表达方式,在正确理解了说话人意思后,有意错误理解甚至歪曲说话人的本意,以便到达某种交际效果。
这种现象被何自然和申智奇称为“刻意曲解〞。
刻意曲解是一种语用策略,是听话人用来实现自己特定目的的。
既然听话人确定采纳刻意曲解这种策略,他很确信这种策略是有效的,并且有合适、必要的条件让他采纳这一策略。
本文将以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为理论根据,以大家所熟知的小品中的对话为例,来分析言语交际中刻意曲解的触发机制。
因为小品的题材来源于现实生活,其中的对话也是现实言语交际的集中表达。
二言语交际中刻意曲解的理论根据依据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语言的使用就是语言选择的过程。
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三个特征。
变异性指语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使语言使用者能够有意或无意地进行语言选择。
选择可以在任何的语言层次上同时发生,如语音、语调、词汇、句式、篇章等等。
语言使用者不仅可以选择语言形式,而且还可以选择使用策略。
商讨性指语言选择不是机械地严格根据规则,或固定地根据形式――功能关系作出,而是在高度敏捷的语用策略的基础上来完成的。
正因为语言的商讨性,听话人可以依据交际的需要,有意识地从可供选择的语言方式、语言策略当中选择一种来满足自己的交际需要,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Verschueren,2000〕。
刻意曲解就是听话人从多种可能的语言方式和策略中选择有利于实现自己交际目的的一种。
三言语交际中刻意曲解的触发机制言语交际中刻意曲解的触发机制指的是说话人话语中有可能导致听话人进行刻意曲解的因素,主要包括:语言本身的模糊不确定性、即时语境的共知性、听话人的特定目的等。
高永会(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河南开封 475001)摘要:刻意曲解是一种特殊的语用策略。
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分析了在日常言语交际中刻意曲解产生的语用理据、语用功能以及任意过度使用这一策略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刻意曲解;语用理据;语用功能;负面影响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9-0169-03一、引言在言语交际中,交际意图要想被实现很多情况下要选择使用除了言语之外的其他方法,也就是沟通策略。
沟通策略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言语交流中出于某些特殊目的而使用隐含和推理的交际方式。
这些沟通策略之一就是刻意曲解。
刻意曲解(Deliberate Misinterpretation)是指语言使用者在充分理解对方会话隐涵的基础上为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或言语交际效果,利用某些特殊语境或者言语中的含糊表达,故意偷换概念、脱离或改变语境、转移话题重点或者曲解约定俗成的意义来歪曲对方的会话意图。
国内外学者在对误解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又研究了与之密切相关的“曲解问题”。
何自然、申智奇的《刻意曲解的语用研究》填补了刻意曲解研究的空白。
误解和刻意曲解中听话人刻意误解对方话语意图是完全不同的,误解是在无意中传递意图,它发生在话语交际中听话人没有明确或者彻底理解说话人意图的情况下。
刻意曲解则是发生在完全理解对话语的基础上,着重点是说话者在完全理解对方话语后,有意歪曲对方的话语意图同时也是说话人为达到某个交际目的而选择的特殊交际策略。
本文以文学作品和日常对话为材料,从语用学角度来分析刻意曲解产生的主要语用理据、语用功能和负面影响,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一交际策略更好地实现言语交际目的。
二、刻意曲解的语用理据(一)刻意曲解与间接言语行为英国哲学家和语言学家J. Austin指出,在大多数情况下,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这三种言语行为是同时由说话者在话语过程中实施的。
语言的间接性是在话语交际过程中说话者采用迂回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话语意图。
文学语言学研究从关联理论看刻意曲解的界定及其语用启示攀璇(南京师藏穴学外国谲学院,江苏南京210046)摘萋:本文作者运用关聪理论采分析刻意曲解的稼壤,印怎毒手方冀猫意?并参照弛人的研究和宾倒分据,掭谛赫意啻解与误解的“度”的瀚题。
进而对8常交际傩出启礴。
燕键词:刻意曲解关联髓论标准借用启示一、荸l言人们在交际过程中表达思想、观点或情感.当听者的理解与说者的意I璺j接近或吻合.且听者作出的反馈符合说学鹃淫释时,便产生矮剽豹交际。
反之,蕊是骣毒没麓正确麓琏辩说者意欲传达的意圈。
谈勰就会产生。
这种蓦i}象是不受谈话双方控制的偶然发生的情况。
似佯某些育语交际中,听者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虽i F确或充分地理簿7说毒鹣意图,织歉意歪蘧x乎方翦i秀话意耀,雩#出与冀理熊嘴箍背遭f嚣萼彀妁反馈,这便产生了袤日意耱解。
对1:刻意曲解.何自然、申智奇(2004)给出的定义是:“谯会话交际中。
语言使用糟为了达到篡种交际目的.舂意剩用墓静特殊瓣语境糠对方话语唾}含糊盼、不确定的表达方式.歪魏辩方的诱涪煮阉,以便这捌蔟稀交际效果。
遮种语言现象就叫做刻意曲解(del i be,r at e m i si nt e r-pr et at ion,简写为D M I)。
”由于“埘曲解问题报少有人9门磁究。
毽内学者大多强是在磷究误辫或蚊义时顺便掇及”。
秘、审两穗学蠢的《亥《意l l l l解的语掰露}究》一文,首次对刻嫩曲解的触发条件、运行机制和语用功能作出了研究。
孙脏(2005)存上述一文的研究基础上,谶一步探讨了涵鳃盼捌意挂、麴鳃与误孵静本鹱异翊,把捌意麴鼹认寇为误解的一种.因而它不仅是一种交际策略,而且是一种可悲的交际结果。
笔嚣渡蹑参照鹣人的研究,以笑联理论为基硝.探讨裁意}l}l瓣的界定标准,并兼获谟瓣和瓤意蘸解的辫『d研究现状米谈对交际的启示。
=.关联理论——认识刻意曲解的理论背最误鳃或者懿孵郧楚人类歪嚣交漉交酝静秘分之一,邸对诱语的解析郄谯交流的瑾解基确之上。
浅谈刻意曲解【摘要】何自然、申智奇先生的《刻意曲解的语用研究》作为探究刻意曲解的典范之作,围绕特性、研究现状与问题、触发条件、运行机制等问题对刻意曲解做了深入而全面的探究,本文试图在《刻意曲解的语用研究》的基础上,以《红楼梦》、《围城》这两部文学巨著中的刻意曲解现象为例,浅谈几点何、申两位先生观点之外的拙见。
【关键词】刻意曲解的语用研究;刻意曲解;红楼梦;围城引言:有这样一个故事:清朝才子纪晓岚在乾隆皇帝视察翰林院时因未穿外衣而躲在桌子底下,乾隆故意整他,迟迟不走,纪晓岚憋不住了,问:“老头子走了没有?”乾隆龙颜大怒,把纪晓岚叫出来,说:“你为什么称我为老头子?有说无罪,无说杀头。
”纪晓岚不慌不忙笑嘻嘻地回奏道:“万岁,我没说错呀!陛下您万岁万岁万万岁,那还不是老?陛下是万民之主,那还不是头?陛下是真命天子,那不是子……”这一席解释,说得乾隆心花怒放,不但赦其无罪,而且还有赏赐。
纪晓岚变“损词”为“赞语”、化“杀头之罪”为“赏赐之功”这一流芳百世之举,利用的便是语用学上的刻意曲解这一语用策略。
事实上,不单纪晓岚这样的大才子善于运用刻意曲解,众多文学大家也经常利用刻意曲解来塑造文学形象。
本文即以《红楼梦》与《围城》这两部文学巨著中的刻意曲解现象为例,阐述关于刻意曲解语用学上的特点、类型、产生条件等问题。
一、刻意曲解的特点语用学上公认的刻意曲解的定义,由何自然、申智奇先生在其《刻意曲解的语用研究》一文中提出——“刻意曲解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语用策略。
它是语言使用者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有意利用某种特殊的语境和对方话语中的含糊的、不确定的表达方式,歪曲对方的话语意图的语言现象”。
从这个定义我们不难得出刻意曲解的三大特点:一是目的性,即“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二是刻意性,即“有意使用”;三是曲解性,即“歪曲对方的话语意图”。
举例论之,①赵辛楣喉咙里干笑道:“从我们干实际工作的人的眼光看来,学哲学跟什么都不学全没两样。
试从语用学角度分析神回复现象中的刻意曲解作者:蔡思聪,江江来源:《文学教育》 2015年第15期蔡思聪江江内容摘要:“神回复”现象来源于新闻街头采访,实际广泛存在于网络论坛、社交网站中,是网络段子的一种新形式。
本文介绍了“神回复”的相关概念及研究现状,并参照刻意曲解的相关理论,试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部分“神回复”段子产生的条件、原因及其语用效果。
关键词:神回复刻意曲解语用一.“神回复”概念及研究现状概述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前期,在中央电视台《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的一次采访过程中,一位外来务工人员面对记者“您幸福吗”的问题,推脱一番后回答道:“我姓曾。
”曾大哥的答复被网友们被捧为“神回复”,并引起了人们对各种“神回复”的关注。
“神回复”一词的使用日渐广泛,近来在网络论坛、社交网站以及各种形式的媒体报告上频繁出现。
网友“叶落又一生”于2012年11月25日在百度百科上创立了词条“神回复”,对“神回复”的基础含义做出如下解释:基于某个问题或者某种现象,给出的出人意料的解答或者解析。
常常是无心插柳、蜻蜓点水式的调侃,却具有让观者会心一笑、回味无穷、大呼过瘾的绝妙效果。
“叶落又一生”又在百度贴吧中建立了“神回复吧”,集结了一部分“神回复”爱好者有意识地搜集、创造“神回复”。
并在贴吧中提到,“神回复”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思维方式”,它“跳出惯性思维的陷阱,抛开前人设立的条条框框,暂时摒弃现实中的规则和繁文缛节,走出日常工作学习的压力给我们带来的阴霾不悦”,是“用最达观的心情去创造性地思考、解决问题”。
另有不少娱乐性质的网站、杂志专门开辟了“神回复”专栏,收集了不少“神回复”语料供网民、读者娱乐。
例如《意林》杂志每一期都设置固定的“神回复”小栏目收集一些经典的“神回复”段子。
百度文库中也收录不少网友盘点的年度“神回复”集锦。
新浪微博是“神回复”的主要集中地。
据检索统计,新浪微博中与“神回复”相关的用户共计1200个。
刻意曲解现象的关联视角探析刻意曲解是言语交际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
本文从认知语用学角度,以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为框架,探讨了刻意曲解的分类和语用功能。
标签:刻意曲解关联理论交际策略一、刻意曲解言语交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交际双方可能会使用一定的交际策略来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刻意曲解就是其中的一种交际策略。
许多学者曾从不同角度对刻意曲解进行研究。
王建平(1989)从逻辑学的角度研究歧义句时,提到语境歧义可能造成歧解,他的歧解包括了刻意曲解;何自然、申智奇(2004)从语用学角度对刻意曲解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他们认为刻意曲解是语言使用者的一种语用策略,在会话交际中,语言使用者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有意利用某种特殊的语境和对方话语中含糊的、不确定的表达方式,歪曲对方的话语意图,以便达到某种交际效果;刘艳秋(2006)分析了误解和刻意曲解的异同点。
综合先前研究,刻意曲解是指言语交际中听话人在准确、全面地理解说话人意义的基础上,为了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或达到某种交际目的而故意歪曲理解说话人意义的言语理解现象,是人们在交际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言语交际策略。
二、关联理论关联理论由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提出,该理论结合交际和认知,把会话含义理论发展为一个具体的“心理—认知”模式,提出语言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
同时,“对话语的理解过程是一种依赖于语境的推理过程,是听话人识别说话人意图的过程,是一种推理交际过程”(何兆熊,2000:183)。
该理论认为交际是一个涉及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明示—推理过程。
明示与推理是交际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从说话人的角度来说,交际是一种明示过程,即把信息意图明白地展现出来;而从听话人的角度来看,交际又是一个推理过程。
推理就是根据说话人的明示行为,结合语境假设,求得语境效果,从而获知说话人的交际意图(Sperber.D & Wilson.D.2001:25)。
刻意曲解论文:刻意曲解的言语行为研究【中文摘要】本文主要以Austin和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为理论框架,收集了美剧《生活大爆炸》中言语交际过程中出现的刻意曲解现象,继而对语料进行定性分析,并从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和言效行为(perlocutionary act)三个方面对刻意曲解进行全面和系统的研究。
本研究旨在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对刻意曲解进行阐释,此外探讨如何利用此语用策略更好地传达双方的交际。
与语用误解不同,刻意曲解强调语言使用者的刻意性。
在交际过程中,语言使用者为了达到自己特定的交际,在完全理解对方话语含义的基础上,刻意地利用其中含糊或不确定的表达方式以及某种特殊的语境,曲解对方的话语意图。
这种语言现象就称为刻意曲解。
目前对于刻意曲解这一语用策略的研究多以关联理论或顺应理论为其理据,理论模式较为单一。
而刻意曲解是说话人应用语言的一种方式,是一种言‘语行为。
因此本文以言语行为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框架,从更丰富的角度对这一语言现象加以阐释。
本文从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效行为三个方面对刻意曲解这一言语行为进行了分析。
刻意曲解的言’内行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一是词汇层面(如一词多义和同形异义等);二是句法层次(如模糊的句法结构和句式等);三是语篇层面(如对语篇话题的改变等)。
这一分析也有助于对触发刻意曲解的条件以及运行机制进行更为系统的研究。
在对所收集的语料进行归纳和分类的过程中,本文发现刻意曲解所实施的言外行为大多为阐述类,而宣告类则没有出现。
本文同时也针对刻意曲解的言外之力进行了分析和归纳。
在所收集的语料中,幽默这一言外之力出现频率最高,拒绝、讽刺、威胁和安慰也有所体现。
由于所收集语料的特殊性,本文所选取的对话中刻意曲解所实施的言效行为大多通过非言语因素表现出来,例如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因此本文主要讨论了solidarity, aggression,和defense这三种言效行为。
对话语言中刻意曲解的语用研究吴央宗(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兰州 730070)*摘 要:人类在交际过程中通常使用对话语言以达到自身的交际目的,有时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语言使用者会采用刻意曲解这一特殊交际策略。
以影视作品对话台词和日常对话为素材,着重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对话语言中刻意曲解的生成手段和语用功能。
关键词:对话语言;刻意曲解;生成手段;语用功能do:i10.3969/j.issn.1000-5757.2010.12.073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 5757(2010)12 0073 03一、引言作为社会现象之一的语言不仅是人类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而且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多使用对话语言,说话人把信息意图明白地展现出来,听话人根据说话人的明示信息,结合语境假设得出最佳语境效果,从而获知说话人的交际意图[1]。
在说话人所提供明示信息充足、相关的共有前提下,若听话人未能结合语境假设获得说话人的真实意图,交际行为终止,则交际意图失败,此类语言现象为不理解或者误解;若 听话人根据语境假设准确获得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但出于自身某种交际目的,刻意利用某种特殊语境和对方话语中含糊的、不确定的表达方式,曲解对方意图,此类语言现象为刻意曲解[2]。
这两种语言现象!!!误解与刻意曲解易于混淆[3],笔者认为其根源在于刻意曲解被应用后,若说话人未能获得听话人反向表明的交际意图,交际行为止于说话人一方,视为说话人的误解行为;若说话人获得了听话人反向表明的交际意图,交际行为继续进行,视为听话人实现其交际意图成功的刻意曲解行为。
本文在上述对刻意曲解的定义基础上,以影视作品台词和日常对话为素材,从语用学的角度分别研究对话语言中刻意曲解的生成手段和语用功能。
二、刻意曲解的生成手段(一)语音手段语言中有很多同音但意义却截然不同的词。
为了达到自己某种特殊的交际目的,听话人在明确推理出说话人交际意图后,利用同音词这一方法刻意曲解对方的话语意义。
例如:(1)(A错将B的钱捐出后,一同接受记者C的采访)C:大爷,您好!B:没好。
A:他说生活美好!(对B说)你说全了,你别老丢字儿啊。
(小品∀捐助#)B得知自己的一万五千块钱被A错捐后非常生气,在A好话相劝后很不情愿地接受媒体采访。
记者礼貌性地问好,B闹心地回复 没好。
A根据读音,把 没刻意曲解为同音词 美以达到不在媒体面前丢面子的目的。
有时听话者也会使用近音词或谐音来刻意曲解说话人所说的词语意义。
例如:(2)(A不愿意看到B继续在C面前展露其才华)C:那好,你简单地介绍下自己吧。
B:我的中文名字叫小沈阳,英文名字叫x i o sh n y ng er。
C:哦?你还有英文名字?叫什么?A:没听出来吗?英文名字叫小损样儿。
(小品∀不差钱#)C来选拔有才华的参赛选手,A看到B越来越受到C 的赞许,着急自己孙女会落选,继而对B产生些许反感。
利用谐音将B所说的英文名(x i o s h n y ng er)刻意曲解为小损样儿,故意讽刺B。
在小品这一特殊的对话体艺术形式中,A使用的刻意曲解策略所制造的效果令观众捧腹。
(二)语义手段一个字或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在对话语言交际中字词的多义显得尤为突出。
尽管在特定的语境条件下,话语多义性会呈现出具体的意义,但交际者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交际效果,故意曲解为另一个意义。
例如:(3)(A向来炫耀自己是天然美女,却因B揭露A做过隆鼻手术而受到好友C和好友D的讥讽)场景1:好朋友一起聚会,却不料B揭露A做过隆鼻手73第26卷 第12期V o.l26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J OURNAL OF S I CHUAN C O LLEG E OF EDU CAT I ON2010年12月D ec.2010*收稿日期:2010 11 09作者简介:吴央宗(1985!),女(藏族),甘肃武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术C:O h,no!G aby,after a ll these years you∃ve been brag g i ng about your natural beauty?A:(to B)Y ou w ill regret th i s!(T hen she w ent ou t fro m the party angr ily.)C:O h,G e on,w e∃re kidd i ng.D on∃t get your NO SE out of jo i nt.(美剧∀绝望主妇第七季#)当A恼羞成怒地离开聚会时,C说的 co m e on,w e∃re k i dd i ng(好了,我们是开玩笑的)在这一语境中是作为化解A尴尬的话语意义表达。
而后一句 D on∃t get your nose out o f j o i nt(别生气了,字面意思为别把你的鼻子揪掉了)则是刻意改变nose在特定语境的意义,曲解为your fake nose(你的假鼻子)以达到其讽刺A、委婉地责备A撒谎的交际意图。
场景2:A参加好友聚会,D走过来打招呼D:H,i G aby!I didn∃t NO SE you∃d be he re.(同上)好友D在得知A隆鼻后,在见面打招呼这一特定语境中,用I d i dn∃t nose you∃d be here(我没有闻到你在这里)作开场白,刻意曲解no se在此语境中的意义,同样曲解为fake no se(假鼻子)显然是在表达其嘲讽A的目的。
(三)语境手段对话语言往往设立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交际双方为了确定话语含义,通常要结合这一特定语境进行推理过程。
对话开启后交际一方的话语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可能会被交际另一方根据其交际意图脱离原有语境而刻意曲解,生成完全不同的意义。
例如:(4)(A得到一份调酒师的工作,请好友们帮忙让她练练调酒。
询问B要点什么酒时B却回答要一杯古巴利布瑞酒,一种类似于不加朗姆酒的朗姆可乐酒。
对于B的要求A感到很无奈,因为这根本就是不需要调制的可乐,便闷闷地对B说)A:T here∃s a can in the fr i dge.B:A Cuba L ibre trad iti onall y com es i n a ta ll g lass w ith a li m e w edge.(美剧∀天才理论传第一季#)A的回复 t here∃s a can i n the fr i dg e(冰箱里就有一罐你点的饮料),在此语境中意为 你去冰箱拿一罐可乐喝就好,不需要在我这儿点了。
B故意脱离这一语境,用 A Cuba L i bre traditi ona ll y co m es i n a tall g l ass w it h a li m e w edge.(古巴利瑞酒一向是装在高脚杯里并配有青柠片的。
)继续进行交际行为,以表达自己其实是愿意配合A 练习调酒的交际目的,请A为他将可乐倒入高脚杯并配上青柠片。
这样的回答符合了剧中这一不善交际、单纯可爱、又有些无厘头的人物形象。
(四)话题偷换手段听话人通过借意发挥,刻意偷换说话人话语中并没有涉及的话题,曲解说话人的话语意义,以达到自己某种交际目的。
例如:(5)(A搞砸了父母安排的相亲,正当A在朋友家时父亲B和母亲C通过网络视讯对其进行指责)C:W ha t are w e suppo sed to say t o her pa rents?B:I play go lf w ith her fat her.I w on∃t be able t o l ook a t hi m.A:M aybe you shou l d keep your eyes on the ba l,l Papa.(美剧∀天才理论传#第一季)父母连环的指责显然让A在朋友面前很没面子,父亲说的 I w on∃t be ab l e to look at h i m(我都没法再看他了)的意思是说 都是因为你,害我在她父亲面前抬不起头来。
为了终止父母继续对他面子构成的威胁,A刻意曲解了B对他的责难,将话题转移到父亲的眼睛上,用 或许你应该盯着球看,爸爸,维护了自己在朋友面前的面子。
(五)调整词语结构手段具有约定俗成意义的词语一旦表达某种意义,就要始终如一地使用这个意义,而不能随意变换[2]。
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会经常使用这些具有约定俗成意义的词语,有时听话人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交际效果,会通过调整词语的结构来刻意曲解说话人的话语意义。
例如:(6)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同国民党政府谈判。
在我方义正词严面前,对方不但不接受,反而说同我方谈判是 对牛弹琴!周恩来总理当即灵机一动,利用对方抛来的词语,将计就计,巧妙地回敬了对方: 对!牛弹琴!(网络日志∀周恩来答记者问#)在这里,周恩来总理把对方抛来的 对牛弹琴这个成语巧妙地进行了结构上的调整,变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 对!牛弹琴!,从而既摆脱了困难,又迫使对方陷入无地自容的窘境。
三、刻意曲解的语用功能(一)制造幽默效果在一些场合中,恰到好处地使用刻意曲解这一交际策略,能够制造出轻松愉快的幽默效果,从而使自己处于更为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中。
例如:(7)(A获得∀纽约观察者#所颁发的 Bachelor A wa rd,领奖发表感言时颁奖嘉宾J向他表示祝贺) J:Congratulati ons!A:Thank you,Ja red.A nd t hank you,Iv anka for m arr i ng Jared and g i v i ng so m eone e lse the chance to w in B achelor t h is year.(美剧∀绯闻少女#第四季)B achelor一词在英语中可有两层含义:学士学位和单身汉。
Bache l or Awa rd(学士奖)中的 B achelor意为 学士,获奖者A为了制造幽默效果,将这一词刻意曲解为 单身汉,用一句 T hank you,Jared.A nd thank you,Ivan ka for m arr i ng Jared and g iv i ng so m eone e l se the chance t o w i n Bache l or this year(谢谢你,杰瑞德。
同时也谢谢伊万卡能与杰瑞德结婚,给了其他人获得 单身贵族奖的机会)令晚会现场气氛轻松愉快。
(二)维护面子有时听话人会受到说话人的指责或者侮辱,此时为了74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12月维护自己受到威胁的面子、阻止说话人的侮辱,听话人会利用刻意曲解来达到这一目的。
例如:(8)A:半夜嚎什么呀,吃饱了撑的啊?B:您抬举我了,长这么大没撑过,要不你给我两钱,买两屈包子,撑我一回?(电视剧∀茶馆#)A的这句话显然是对B的指责, 吃饱了撑的啊的意思是 你大半夜吵吵嚷嚷的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