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引导课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时教案〔精选11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时教案〔精选11篇〕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时教案篇1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进步识字教学效率。
为了保持学生的识字兴趣,本课以“比一比”的活动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设计,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不断比照的情境,让学生始终接触新的事物。
在参与意识与竞争意识下,学生识记了生字,正确运用反义词进展比拟。
学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一些实物。
〔老师〕2.生字卡片。
〔学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认识“多、少”等5个生字。
知道“大——小”,“多——少”两对意思相反的词,会在不同场合正确使用“大小多少”。
2.会读儿歌。
教学重点:认识“多、少”等5个生字。
知道“大——小”,“多——少”两对意思相反的词,会在不同场合正确使用“大小多少”。
学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一些实物。
〔老师〕2.生字卡片。
〔学生〕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引入新课。
〔用时:5分钟〕1.老师以“比拟游戏”引入新课。
2.提醒课文题目,板书课题。
二、边比边学,同步识字。
〔用时:24分钟〕1.多媒体课件出示黄牛哥哥花猫弟弟。
引导学生说出事物名称。
2.看课件,引导学生进展比拟大小。
〔1〕黄牛与花猫哪个大?哪个小?3.指导学习生字“黄、牛”。
〔1〕课件出示生字。
〔2〕老师指导读。
〔3〕指两、三名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4.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多、少”。
〔1〕出示鸭子和小鸟图片,引问:谁多?谁少?〔2〕多媒体课件出示“多、少”两个字。
〔3〕老师指导读。
〔4〕指名领读。
5.你能用“黄、牛、多、少”这四个字组哪些词?三、学习儿歌,稳固识字。
〔用时:7分钟〕1.多媒体出示儿歌。
2.师范读儿歌,引导学生找出一对反义词。
3.老师引导读儿歌。
4.指导学生读儿歌并表演。
四、稳固识字。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赵州桥》,使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及其在中国桥梁建筑史上的地位。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文中生字词,以及重点句子结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词语描述事物,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中国古建筑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态度,激发对传统建筑艺术的兴趣。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赵州桥》,注意语音、语调的正确性。
2. 生字词学习: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在文中的意义。
3. 内容理解: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包括赵州桥的地理位置、建筑特点、历史意义等。
4. 写作练习:仿照课文,用适当的词语描述一座自己熟悉的桥梁。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赵州桥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 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与运用。
难点:- 对赵州桥在中国桥梁建筑史上地位的理解。
- 描述桥梁时的语言表达和词汇选择。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PPT展示赵州桥的图片和简介,课文录音。
-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赵州桥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学习:- 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正确性。
- 生字词学习: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在文中的意义。
- 内容理解:通过讲解、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写作练习:学生仿照课文,用适当的词语描述一座自己熟悉的桥梁。
4. 总结与反思: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板书设计板书将包括以下内容:- 课文标题《赵州桥》。
- 赵州桥的地理位置、建筑特点、历史意义等关键词。
-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作业设计- 必做题:复习课文内容,熟记生字词。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观潮》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课以我国著名的钱塘江大潮为题材,通过对大潮来临前、来临时的景象以及大潮过后的场景的描绘,展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和描写手法。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了解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阅读效果;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3. 体会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特点。
教具学具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生字卡片。
3.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背景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钱塘江大潮吗?谁能来说说你对钱塘江大潮的了解?2. 出示课题,板书:观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3. 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三、细读课文,品味感悟1. 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品味感悟,可以读一读、画一画、写一写。
2. 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3.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四、总结全文,提升认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全文。
2. 学生谈收获,教师相机点评。
开学第一课兴趣引导教案一、背景介绍开学第一课是学生们迎接新学期的重要课程之一。
通过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引导,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目标设定通过本课,我们的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不同学科的探索欲望,提高他们的综合学习能力。
三、知识讲解1. 培养学科综合能力在开学第一课中,我们将重点引导学生培养综合学习能力,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和体育等方面的知识。
2. 引导学生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将针对他们的个人爱好和特长进行引导,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
四、教学方法1. 探索式学习通过开放性问题和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发现和学习。
2.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团队中互相学习和分享,提高学习成效。
五、教学活动1. 知识激发提问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兴趣,并让他们自由讨论和分享。
2. 小组合作安排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解决问题,鼓励彼此合作和学习。
3. 实践体验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例如科学实验、艺术创作等,增强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理解。
六、资源准备1. 学科教材和课外读物为学生准备各个学科的教材和课外读物,供他们参考和学习。
2. 实验器材和艺术材料准备足够的实验器材和艺术材料,以促进学生的实践探索。
七、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兴趣通过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出相关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和表达。
2.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不同学科的任务,让他们通过合作学习互相促进。
3. 实践实践安排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实验室实验、手工制作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增强学习体验。
4. 讨论反馈在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反馈,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评估。
八、评估方式通过观察学生在合作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表现,以及讨论和反馈的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改进的可能性。
十、总结通过开学第一课的兴趣引导教案,我们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对不同学科的探索欲望,提高他们的综合学习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认识坑、考等6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第二段并能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4、了解童年李四光为什么对大石头产生疑问,并设置悬念,引发下几段内容的求知欲。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课题1、谈话激趣:小朋友你们有没有玩过捉迷藏?谁来说说,你都喜欢藏在什么样地方呢?为什么喜欢藏在那儿?2、介绍李四光:你们都是聪明活泼的好孩子,跟李四光一样。
(板书:李四光)李四光是谁?你们知道吗?3、导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李四光和奇怪的大石头之间的故事。
(板书:奇怪的大石头)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教师:同学们赶紧读读课文,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不懂的词句问问同桌!(学生读课文)大家都是认真的好孩子,把课文都预习好几遍了。
卢老师特意找了一些难读的字词来考考大家:转来转去、考察、秦岭、遗迹、研究、严严实实、躲闪、突兀、流域、砸、孤零零、成果、震惊、大坑、陨石(个别读,开小火车检查)三、学习第二段1、给合课文上的图片来认识孤零零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在文中所有的效果。
2、再认读第二段,找一找其中精彩的字词,并说明原因。
3、看着图画把第一段中,捉迷藏的内容复述下来。
四、观察图片,设置悬念为下一课时做准备1、哪一位是李四光,并说明原因。
2、他在想什么?此时此刻的李四光脸上又会有什么样的表情?3、请带着这样的表情读读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4、接下来的故事又会如何发展?这个问题会不会一直困扰着李四光?请小朋友课后自己学习以下内容。
五,书写指导1、认读生字。
2、观察生字,说说哪些地方容易写错。
(在写纪时,要注意右边是己不是已;旅要和旋易混,藏和卧笔顺易错,要注意区分,不要写错。
)【我的反思】听了糜老师的评课受益非浅,在此真诚地感谢糜老师。
以下我从课堂教学情况和自身原因两个方面谈谈自己从中得到的感悟。
就课堂教学情况而言,我重点地思考了三点:一、时间的把握上不够充分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握,我还欠成熟。
第1课观潮(第一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课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是第一课《观潮》。
本课主要描述了作者在海边观潮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潮水涌动、潮声轰鸣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观。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感受,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然景观。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自然景观,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旨。
2.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然景观。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视频、教学图片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课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海浪声,引导学生进入观潮的氛围。
2. 教师出示一张观潮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二、新课导入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
2. 教师出示课文标题,引导学生预测课文内容。
三、自主阅读1. 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2. 教师提出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
四、小组讨论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讨论。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讨论。
五、全班交流1. 教师邀请各小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2.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
六、板书设计1.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2.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七、作业设计1. 教师布置一篇关于自然景观的作文,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2. 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
开学初中第一课教案设计课程名称:道德与法治课时:1课时年级:七年级教材:《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新学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学习目标。
3. 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
4. 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新学期的意义和重要性2.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学习目标3. 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团队精神4. 提高自律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新学期的意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新学期是一个新的开始,是实现自己目标的起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新学期的期待和目标。
二、正文(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中关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学习目标的内容。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学习目标。
3. 教师总结学生的主张,强调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组关于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团队精神。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小组活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提高自律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决心。
3. 教师给予鼓励和期望,提醒学生要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新学期的重要性的认识。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树立正确价值观、明确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
3.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团队精神的实践能力。
4. 收集学生的反思和感悟,了解学生对新学期的期望和决心。
《秋天的雨》教案第一课时(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秋天的雨》教案第一课时《秋天的雨》教案第一课时(通用12篇)《秋天的雨》教案第一课时篇1【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会认“钥、匙、趁、柿、菠、喇、衔、裳”8个生字。
秋天教案一年级上册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与欣赏、比较与发现,初步了解秋天的季节特征;了解课文中的形符、声符和汉字的演变;尝试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描摹。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交流、描摹等方式掌握生字,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感受汉字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秋天美好的意境,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喜爱和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了解秋天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生字,感受汉字的魅力。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简短的开场白引入课题,引导学生一起探究秋天美好的意境。
(二)新授1. 观察与欣赏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图片,欣赏秋天的美景,并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秋天的特征。
2. 形符、声符和汉字的演变教师介绍形声字的基本知识,并请学生尝试分析“秋”字的形符和声符。
教师展示“秋”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楷体,并请学生观察这些字之间的演变过程。
教师简要介绍“秋”字的历史和意义。
3. 课文学习与生字掌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
教师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识字经验和成果。
教师示范书写生字,并请学生分析其他生字的字形,教师适时给予指导。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在田字格中描摹这些生字,掌握基本的笔画和笔顺。
4. 了解秋天的基本特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本中的图片,总结秋天的基本特征,如气温下降、树叶变色、果实成熟等。
5. 拓展阅读与欣赏教师推荐相关的诗歌和文章,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秋天的美好。
(三)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请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和感受。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汉字的奥秘。
三、作业布置1. 抄写本课生字两次。
2. 搜集有关秋天的成语、诗句或美文。
四、板书设计1. 秋天(一)课时)晴朗的天空高飞的大雁丰收的田野凉爽的天气一片片落叶一颗颗果实大地换新装愉快的我们充满好心情教学反思: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识字阶段,因此我着重强调了识字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观察图片和总结秋天特征时表现得非常积极,这表明他们对秋天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早睡早起(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早睡早起》是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重要性。
课文通过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早睡早起的好处,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时间的能力。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理解早睡早起的意义,并结合实际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学校,对于作息时间尚无明确的认识,大部分学生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生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渐认识到作息规律的重要性,并学会自己调整作息时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早睡早起的好处,认识到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时间,调整作息时间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早睡早起的意义,并能够自主调整作息时间。
2.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模拟:通过生动的情景,让学生体验早睡早起的好处,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2.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生活经验,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认识到作息规律的重要性,并学会自主调整作息时间。
4.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情景模拟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案例分析的相关资料,如典型案例、统计数据等。
3.准备小组讨论的话题,如作息时间调整的方法、经验分享等。
4.准备课堂小测验,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材料,呈现一个生动的情景,引导学生关注作息时间的重要性。
如:展示一个小朋友因为晚睡导致第二天上课精神不振的情景,让学生讨论晚睡带来的危害。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早睡早起的好处。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例子,如早睡早起的小朋友身体状况良好,学习成绩优秀等。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第一课时(教案)教学内容《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在成熟后被分别带到了不同的地方,每粒豆经历的故事都不同,最后都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五粒豆的个性特点和成长变化,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品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故事中五粒豆的成长变化,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使命,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如“豆荚”、“膨胀”等。
2. 把握故事中五粒豆的个性特点和成长变化。
3. 感悟故事背后的寓意,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使命。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2. 生字词卡片。
3. 图片或实物展示五粒豆的成长变化。
4. 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实物或图片,了解豆荚和豆子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和句子。
3. 交流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讨论五粒豆的个性特点和成长变化。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讨论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悟故事背后的寓意。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五粒豆的成长变化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使命的观点。
板书设计1. 课题:《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2. 内容:五粒豆的成长变化3. 结构:总分总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
2. 思考作业:思考自己生活中的价值和使命,写一篇短文。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讨论、表演等方式,使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五粒豆的个性特点和成长变化,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使命。
《我们班他们班》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主动了解学校其他班级的特点和值得学习的地方。
2.通过班级合作活动,积极提升对班级间合作意义的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班级合作活动,积极提升对班级间合作意义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课程导入(3分钟)(一)展示学习目标(二)我来填一填班级之最1.展示课件:2.教师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学校情况进行填写3.预设:思考填空。
小结过渡:在学校里,除了自己班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班。
每个班都是不同的……探究新知(一)走进他们班(16分钟)1.展示画廊:2.提出问题:你有走进过其他班级吗?3.预设:学生畅所欲言。
4.展示课件:5.提出问题:(1)我们班老师经常夸赞哪个班?(2)你有张小文这样的疑惑吗?6.预设: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班级生活、学校生活进行思考回答。
7.过渡:有的同学也会有这样的疑惑,接下来让我们跟随调查团的脚步,去走进其他班级,看看他们有什么和我们不一样的?活动一:班级小调查1.提出问题:请选择调查对象。
2.展示课件:3.活动规则:教师引导学生一步步做好课后调查方案,让学生能够在课后实施调查。
4.预设:学生积极选择。
5.提出问题:请选择调查方式。
6.展示课件:7.预设:学生积极选择。
8.提出问题:请选择调查成员。
9.预设:教师引导学生,让选择相同调查对象和调查方式的同学组成一组。
10.提出问题:请设计调查表。
11.展示课件:12.预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照上表讨论设计本组的调查表或者调查问卷。
13.展示课件:14.提出问题:请书写调查报告。
15.展示课件:16.预设:学生在课后展开调查,也像这样书写一份调查报告。
小结过渡: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了解其他班级的情况,更加有利于自(二)增进班级间的合作(18分钟)1.展示课件:2.讲解:四年级所有班级齐心协力,给全校同学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联欢会。
3.展示课件并提出问题:说一说:我们班和别的班在这样的活动中是如何合作的?4.预设:学生畅所欲言。
《雪孩子》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16课《雪孩子》。
本课主要讲述了小白兔堆了一个可爱的雪孩子,小雪人给小白兔带来了很多快乐。
一天,小白兔家失火了,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化作了水。
课文富有童趣,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体会雪孩子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角色和情节。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能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学会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感知雪孩子的美好品质,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会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体会雪孩子的美好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原文、文具、小组合作学习单。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课件,展示雪孩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圈出来,待会儿向同学或老师提问。
3.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小组,根据学习单上的问题,共同讨论并完成学习任务。
如:课文讲述了哪个角色?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4.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重点讲解雪孩子的美好品质。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课文《雪孩子》角色:小白兔、雪孩子情节:堆雪人、玩雪、火灾、救小白兔、雪孩子化作水品质:关爱他人、无私奉献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
2. 请学生谈谈自己对雪孩子的美好品质的理解。
3. 家长协助孩子用雪堆一个雪孩子,并拍照留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体会雪孩子的美好品质。
教案: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水泥道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内容1. 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 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汇。
3. 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4. 讨论交流,提高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难点:把握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水泥道,引导学生观察、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点词汇。
4. 理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5.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提高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与难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过程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2. 拓展作业:观察身边的水泥道,写一篇观察日记。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3. 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到作者对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同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