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论文: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走势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4
关于后金融危机时代与公允价值演进分析一、后金融危机时代与公允价值演进:整体趋势分析二、公允价值的概念及其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三、公允价值法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四、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的改进与创新五、公允价值通货膨胀的探讨与应对策略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星火燎原,金融市场的运作方式已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来的缺陷和问题也引发了对于金融制度和市场的深刻反省,伴随金融危机而来的是对金融会计准则完整性的大幅强调,公允价值已然迎来了一波强烈的声音和争议。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与公允价值演进:整体趋势分析金融危机让公允价值面临了一些挑战,但也给公允价值提供了一些发展的契机。
随着全球财务管理的不断提升和金融体系的激烈竞争,公允价值计量作为一种重要的会计计量方式面临不断的挑战,在面对着市场变化的不确定性和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局限性,如何挑战和优化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已成为金融立法者和许多金融机构的研究。
二、公允价值的概念及其在金融领域中的应用金融领域中的公允价值,是指某些简单的清晰的工具或者交易的市场价格或者一些典型的投资或者及其衍生品的价格,比较透明,相对来说观察到的波动不大。
公允价值也是资产负债表总额分类的依据,在金融领域遵守的财务会计准则中通常采用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基础。
三、公允价值法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公允价值计量法作为一种重要的会计计量方式,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市场价格的困境,及市场不断变化而需要将时间关联在内,而公允价值计量的价格仍依赖着涉及市场的部分。
因此,公允价值法需要在利用市场数据计算公允价值的同时,在保护市场公允和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为投资者提供更为稳定和准确的数据。
四、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的改进与创新在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实践中应用模型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领域,特别是一些基于市场数据的金融创新。
基于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型可以帮助投资者在评估资产价值的同时,分析选择最佳的操作手段。
通过对公允价值的创新和改进可以使公允价值更加符合金融市场和投资者的需求。
论文摘要: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成为全球讨论的主旋律,也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焦点。
因此,对公允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首先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分析了金融危机下两方的不同观点,并进一步提出了我国关于公允价值坚持的原则立场,即应该仍然以历史成本作为基本的会计信息,结合补充公允价值的信息,多种计量属性并存将是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最后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公允价值的未来进行了展望进行。
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公允价值;金融资产0 引言2008年9月,美国五大投行之一的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雷曼的破产像一根快速燃烧的引信,引爆了华尔街金融危机,随后事态不断恶化,最终演变成一场全球范围内的金融海啸。
这场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其冲击之强、涉及范围之广,令整个世界措手不及。
当然,我国企业在金融衍生品上,也出现了大额亏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成为全球讨论的主旋律,也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焦点。
为了应对全球的金融危机,我国财政部于2011年1月9日发布《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做好2010年年报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企业应采用适当且可获得足够数据的方法来计量公允价值,而且要尽可能使用相关的可观察输入值,尽量避免使用不可观察输入值。
并明确公允价值在计量时的三个层级,这一定位与FASB对其的规定保持一致。
1 国内外对公允价值概念的界定1.1 美国FASB关于公允价值的最新定义SFAS157《Fair Value Measurements》FASB在2006年9月15日发布了SFAS157号公允价值计量,并于2007年11月5日起付诸实施。
其定义是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市场参与者出售某项资产所收到的价格或为转移负债所愿意支付的价格。
FASB将其分为三个级次,分别为:第一级次输入值,存在活跃市场对相同资产或负债的报价(未调整);第二级次输入值,活跃市场中类似资产或负债可观测的报价,或非活跃市场中相同或类似资产或负债可观测的报价;第三级次输入值,市场活跃极少下资产或负债的不可观测的输入值,(需用估值技术、定价模型和假设对资产或负债未来的风险和现金流量进行估测)。
基于后金融危机时期公允价值会计的分析摘要:在会计领域,公允价值一直是一个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分析了会计领域的公允价值,主要内容有:什么是公允价值,后金融危机时期在公允价值核算领域出现的问题和后金融危机时期对公允价值会计的完善策略。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期;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方法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012008年爆发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次贷危机,给全球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公允价值会计再一次成为一个具有很大争议的问题,显然,引发金融危机的根本并不是公允价值,但是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的发生确实脱不了干系,现阶段中,会计领域实行的公允价值计算方式着实存在着些许不足,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应该采取一定的策略进行改进。
一、什么是公允价值对于公允价值这个概念,经济学领域有多种版本的定义,一般得到最广泛认可的fasb定义,源于美国,体现在《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指的是在市场井然有序的情况下,参与市场活动的相关人员,在资产出售或者负债的转移过程中付出的价格。
这个定义值得注意的有几个关键点,首先是要明确前提条件,必须是在一个经济活动井然有序的市场环境下进行的交易;经济学原理中,对于在有秩序的市场环境下进行经济类的交易活动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即交易活动应该在市场正常活跃的情境下进行,参与交易的双方是自愿的,并且对交易情况和市场情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保证知情;遵循的市场原则自然是等价原则,追求公平公正,而且是对外公开的,不是保密的;满足这样的条件,才能保证形成的价格真正体现了价值;所以说,公允价值重在公平和实事求是,实现公允价值必须满足不同条件,根据市场的确切信息进行评价,使价值和价格相一致;只有那些实事求是的市场价格才可以成为衡量公允价值的标准。
现阶段,根据经验方法来看,公允价值从三个层次进行相应的估算,首先,在正常的市场交易环境下,如果证明交易活动遵循了双方自愿和公平公正的原则,那么就可以用交易的价格代替公允价值,也就是说两者处于等价的状态;其次,市场交易并不是都能处于一个正常活跃的环境下,如果市场环境不符合条件,那么只能以相近的交易活动为参照物,这个相近的价格可以充当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基本依据;再次,市场交易的环境确实不满足公允价值的价格参照,就需要引入定价模型或其他方式对公允价值进行估算。
试论后金融危机时期会计发展方向金融危机在美国爆发之后,迅速蔓延至全球范围,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深度影响了会计环境。
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会计的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
基于会计环境对会计的影响作用,突破挑战将是后金融危机时期会计发展的主要方向。
会计理论发展的方向将集中在会计核算和控制的动态化、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重要性的一致化;会计实务的发展方向将是国际化、标准化和信息化。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期会计发展方向金融危机及其对会计环境产生的影响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因房市滑坡和违约还贷比例大幅攀升而陷入困境,正式向法庭递交文件,申请破产保护,美国次级债危机自此爆发,这是美国历史上申请破产保护的最大一家次级房贷公司。
2007年8月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开始向全球蔓延。
美国政府推出了7000亿救援计划以增强市场信心,但突然被众议院否决,欧洲各国政府也频频无力出手。
这种趋势空降欧洲之后逐渐波及亚洲。
美国金融危机表面上看,似乎是由住房按揭贷款衍生品中的问题引起的,深层次原因则是美国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失衡、经济基本面出现问题。
首先主要表现在低利率、宽松的房地产金融政策。
低利率环境虽然保住了经济增长,宽松的房地产金融政策虽然让低收入者买得起房,但也造成美元持续走弱、通胀压力增大以及流动性泛滥带来的资产泡沫。
其次是金融环境问题促使危机进一步恶性发展。
金融环境本质上反映了金融内外部各要素之间有机的价值关系,美国金融危机不仅仅是金融监管的问题,次贷危机中所表现出的社会信用恶化、监管缺失、市场混乱、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正是金融环境出现问题的重要表现。
此次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金融造成了巨大冲击,对国际经济、政治等会计环境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从现象上来看,它造成了众多著名国际金融机构遭受巨大损失,大量金融机构破产、被并购或国有化,金融市场大量市值蒸发。
从影响的结果来看,金融危机促使各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及措施,刺激经济的不断增长,恢复当前的市场信心,扭转经济的下滑态势,促进经济的快速复苏。
金融危机背景下对公允价值的思考与展望[摘要]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的突然降临,引起了理论界对公允价值会计的普遍质疑,使得原本被认为是颇具先进性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被指责为加剧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就公允价值的发展历程及内涵进行相关论述,通过分析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分析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的关系,明确公允价值的作用,并从经济后果的视角探讨了公允价值计量。
本文认为公允价值并不是金融危机爆发的罪魁祸首,但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却是会计界迫在眉睫的工作。
[关键字] 金融危机公允价值次贷危机会计计量[引言]自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对公允价值的批评不断高涨,认为公允价值的应用是导致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银行不适宜运用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会计具有顺周期效应,市场形势好时,容易助长泡沫,而在市场不好时,又会使情况变得更糟糕。
在当前情况下,因公允价值的应用导致了金融系统数千亿的资本的蒸发,银行贷款能力迅速萎缩。
此次金融危机中对公允价值的批评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
针对公允价值会计确认,有人认为在螺旋式下跌的市场上,以公允价值计量某些金融工具会使市场持续失去信心,陷入恶性循环,他们呼吁对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使部分金融资产不再以公允价值计量,甚至暂停公允价值的使用。
针对公允价值计量,有人认为目前的主要问题在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对公允价值应用的指南还不够充分、翔实,难以满足当前市场需要。
2008年美国次级贷危机的爆发,使此前作为防范金融风险利器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在此轮国际金融危机中却被一些银行家指责为“帮凶”,各国准则制定机构相继出台了许多暂停使用公允价值的规定,公允价值何去何从一时间成为会计界与金融界争论的热点话题。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是此次金融危机加剧的祸源吗?公允价值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到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本文就公允价值的发展历程及内涵进行相关论述,通过剖析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分析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的关系,认为公允价值并不是金融危机爆发的罪魁祸首,但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却是会计界迫在眉睫的工作。
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会计的改革与重塑*黄世忠(厦门国家会计学院361005)摘要 后危机时代如何改革和重塑公允价值会计,是学术界和实务界面临的关键问题。
本文分三个部分探讨这一问题。
论文的第一部分分析公允价值会计的改革背景,第二部分介绍公允价值会计的改革方向与领域,第三部分对公允价值会计改革与重塑的利弊和挑战进行评价。
关键词 公允价值会计改革重塑会计发展史表明,每次重大的财务丑闻和金融危机都会引发会计审计准则的变革。
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不仅将促使我们对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进行全面的反思,而且必将对会计准则特别是公允价值会计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不论是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和金融危机咨询组(FCAG)2009年以来发布的改革意见和建议,还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 ASB)宣布在2010年底前完成对第39号国际会计准则(I A S39)的替代并在2009年11月相继出台了新的金融工具准则和减值模型征求意见稿,都预示着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会计正以暴风骤雨般的速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重塑。
鉴此,全面了解公允价值会计的改革背景、改革方向和改革领域,深刻分析公允价值会计改革与重塑的利弊及挑战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公允价值会计的改革背景后危机时代公允价值会计的改革动力源自技术层面和政治层面。
在技术层面上,公允价值会计在危机时期暴露的诸多缺陷和由此引发的争论孕育了改革的氛围,积聚了改革的能量。
金融危机发生后,不同利益攸关方围绕公允价值会计的命运展开了空前激烈的博弈。
以金融界及其审慎监管部门为代表的反对方,视公允价值会计如瘟疫!,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夸大了金融机构的损失,并通过账面损失与资本监管交叉传染的方式危及金融机构的生存,因而强烈要求暂停或终止公允价值的运用。
以投资者和证券监管部门为代表的支持方,则视公允价值会计为英雄!,认为公允价值会计增强了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如实反映了华尔街片面追逐高成长高回报所带来的危害,让世人及时了解金融危机的演变和全貌,有助于监管部门分清金融机构的良莠并确定拯救的优先顺序,因而坚决主张公允价值继续运用。
会计未来的发展趋势摘要本论文主要探讨会计领域可能面临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会计行业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创新。
本文将从数字化转型、数据分析、可持续发展和国际会计准则等方面探讨会计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并进一步讨论这些趋势对会计专业人员的影响和挑战。
1. 引言会计作为管理和提供财务信息的一种重要手段,一直在不断发展和进步。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商业模式的变革,会计行业也逐渐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数字化转型的兴起,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都将对会计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讨论这些领域的发展趋势。
2. 数字化转型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会计工作方式逐渐无法满足日益复杂的商业需求。
数字化转型成为会计领域的新趋势。
会计软件的广泛应用使得财务信息的处理更加高效和准确。
电子化的会计报表和电子支付系统也使得财务数据的收集和交易更加便捷。
这种数字化转型将会计专业人员从机械性的数据处理中解放出来,使得他们能够更多地专注于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等高级工作。
3. 数据分析的重要性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分析能力将成为会计专业人员的重要技能。
通过对大量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会计师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财务预测和风险评估。
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欺诈行为和错误,提高财务报告的可信度。
同时,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经营决策,提高业务效率和盈利能力。
因此,会计专业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数据分析的技能,以适应这个新时代的要求。
4.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随着环境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提高,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的趋势。
会计领域也受到了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企业需要对其财务报告中包含的环境和社会影响进行披露,并制定相关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会计专业人员需要了解并适应这些新的要求,帮助企业进行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编制和审计。
5. 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化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化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选择采用国际会计准则,以促进跨境投资和贸易的便利。
后金融危机时期的公允价值会计摘要:金融危机引发了人们对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热潮,虽然公允价值会计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但在世界经济逐步回暖的后金融危机时期。
历史成本会计仍然无法取代公允价值会计的地位。
为此。
比较了历史成本会计与公允价值会计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对经济的不同影响,并基于顺周期效应理论分析了公允价值会计对当前经济回升的推动作用。
公允价值会计是会计发展的趋势,未来应用中,中国应正确认识并引导其合理发展。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后金融危机时期顺周期效应一、金融危机引发公允价值会计研究虽然目前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颓势已经渐渐好转,但因金融危机引发公允价值会计研究的热度未减。
公允价值会计(Fair value accounting)是指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
国际会计准则以及美国公认会计准则的很多规定要求按公允价值计量,而非历史成本计量。
当前国内对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很多,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对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方面的研究。
(二)对公允价值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存在争论。
(三)金融稳定与公允价值会计方面的研究。
二、后金融危机时期公允价值会计的机遇与未来(一)后金融危机时期公允价值会计的作用——推动经济发展历史成本会计与公允价值会计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优劣比较不管公允价值会计是不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公允价值对于金融危机的爆发的确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相对于历史成本会计,公允价值会计使企业绩效更具波动性,风险性也会增大。
目前一些学者把会计的计量转向了历史成本。
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处于缓慢爬升阶段,假如使用历史成本计量,账面价值反映的是历史成本,则会掩盖当前市场变化信息,特别是市场回升信息,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投资者获得的信息相对于经理人更少,这无疑会加剧投资者对市场的不了解,相应会选择更为保守的做法,从而不利于经济的回暖。
相反,采用公允价值会计,投资者获得的信息相对充分地反映了市场状况,因而可以较为清楚地把握市场回升程度,有利于恢复市场信心。
作者: 吴荷芬[1];吴龙生[2]
作者机构: [1]扬州大学管理学院;[2]扬州职业大学;
出版物刊名: 中国集体经济
页码: 143-144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9X期
主题词: 金融危机;公允价值;走向
摘要:金融危机使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备受质疑。
文章针对金融危机下业界对公允价值的质疑,剖析公允价值对金融机构的影响;分析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并列举金融危机下国际主要会计机构的响应措施,说明公允价值计量是目前经济环境下的必然选择;揭示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问题,指出必须规范与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及披露方式。
论公允价值会计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路径及对策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公允价值会计已经成为了现代财务会计领域中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
一方面,公允价值会计可以使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得到更为准确的估值,避免了传统的计费方法的偏差;另一方面,它也能够提升公司负债表和利润表的透明度,使其更加符合投资者和分析师的需要,从而提高公司的信誉和价格。
然而,公允价值会计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中对企业和市场的影响更加明显。
本论文将探讨公允价值会计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路径及建议相关的对策。
公允价值会计在金融危机中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公允价值会计导致企业财务报告的波动性增大,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中,这种波动性变得更加明显,极大地干扰了投资者和分析师的判断。
第二,公允价值会计也可能导致企业固定成本的增加,从而降低企业盈利能力,进而导致更多企业的破产和倒闭。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公允价值会计本质上还是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是市场经济中信息传递机制的一种体现形式。
而金融危机导致的金融市场崩溃既改变了市场的参照标准,也改变了市场的情况,导致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公允价值会计的应对策略公允价值会计的负面影响必须得到适当的解决和缓解。
以下是公允价值会计的一些应对策略:1. 提高透明度透明度是公允价值会计的核心价值之一,也是公允价值会计被高度争议的原因之一。
因此,使财务报告更加透明,包括公开一些关键指标和行业数据,可以帮助分析师和投资者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从而减少市场对投资评估和决策的不确定性,缓解其对公允价值会计的负面影响。
2. 加强稳定性的考虑公允价值会计要求企业根据市场价值计量资产和负债。
面对市场波动,企业制订针对不同情况下的风险管理政策,减少对市场的依赖。
比如,可以通过设定某个时间段,将某个资产或负债的价值设定为固定值,以减少其价格的波动,增加企业的稳定性。
3. 保持关注和适当的反应金融危机给企业、投资者和分析师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会计论文: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走势一、引言始于的金融海啸波及世界,学者们纷纷探究其成因,公允价值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
目前世界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于公允价值的定义表述不完全一致。
如iasc323号认为:“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结算的金额”。
fasbsfasno.157中则认为:“公允价值是在计量当天,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收到的价格或转移资产付出的价格”。
我国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公允价值是指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二、金融危机下对公允价值的质疑美国的一些银行家、金融业人士以及国会议员指责公允价值是导致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
认为金融资产和负债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在市场大跌和市场定价功能缺失的情况下,导致金融机构过分的对资产按市价减记,低估了金融资产的真实内在价值,且加速了金融资产价格的下跌。
由于巨额亏损和资本充足率下降,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资产抛售力度,对加重金融危机推波助澜。
10月,60名美国国会议员联名写信给sec,要求暂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他们认为失灵的市场常常意味着没有什么价格可以作为基准来盯住,如果银行不必按照市值来给资产定价,金融危机就会慢慢消退。
三、公允价值对金融机构的影响分析(一)公允价值如实反映市场波动所导致的金融机构经营业绩的波动当市场处于非理性繁荣状态时,金融机构手中持有的大量以公允价值计价的金融工具价格也随之飙升,从而产生巨额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反之亦然。
以a股市场为例,-,我国金融机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剧烈起伏(见表1),而公允价值在其经营业绩中又占较大比重,如,海通证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当年度净利润之比为19.44%,中国平安达44.19%,中信证券和中国银行分别为24.74%和27.15%。
因此金融机构的经营业绩也随公允价值剧烈波动。
不能因此而断定是公允价值的引入引起了金融机构业绩异常波动。
客观地说,由于公允价值对利率、汇率、税率和资产价格的波动相当敏感,公允价值能够揭示市场变化所导致的金融机构经营业绩的波动。
(二)公允价值还可能缓和金融机构的业绩波动以交易性金融资产为例,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要求,交易性金融资产必须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
公允价值在各个资产负债表日的变动必须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待出售时再转为投资收益。
因而出售时确认的损益对当期的影响将明显小于按历史成本计量的影响。
即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通过多次而不是一次反映收益,缓和了经营业绩的波动。
(三)公允价值并非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sec应美国参众两院的救援法案要求,就公允价值对金融业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研究,12月30日提交了题为《studyonmark-to-marketaccounting》的研究报告。
明确认为公允价值并非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陷入危机的主要原因。
真正原因是信用衍生产品投资巨额损失、金融资产信用质量不透明以及贷款方市场信心严重缺失。
该报告赞成会计界关于公允价值会计让投资者认识到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情况的观点。
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是目前经济环境下的必然选择(一)公允价值的产生背景20世纪70年代,美国会计界和金融界一直对金融工具,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等争论不休,从而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严重缺陷,进而怀疑财务报告信息的相关性。
由此产生了公允价值的概念。
80年代末的美国储蓄及贷款危机促使fasb 广泛推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90年代后,衍生金融工具产品的大量出现及随之而来的金融风险,使公允价值成为其唯一被正式认可的计量属性。
9月,fasb发布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统一了公允价值的涵义和计量方法。
接着又于2月发布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9号——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选择》,强制美国公司尤其是银行和金融机构使用公允价值计量特定的金融资产和负债。
(二)公允价值的科学性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是外部的利益关系人,会计信息应当对其决策有用。
公允价值是现行交易中的估计价格,它立足于当前的交易价格,是最贴近资产和负债真实价值的价格信息。
从本质上讲,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符合决策有用观的要求,能够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因此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这主要是因为公允价值计量有以下优势:1、能使相似的资产或负债项目产生相似的确认、计量结果,使不同的项目出现不同的结果,增进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2、能如实反映现行条件下与资产相关的预期经济利益的流入,或与负债相关的预期经济利益的流出。
3、既能如实地反映继续持有决策对业绩的影响,又能如实反映取得或处置决策对业绩的影响。
4、可以比较容易地反映大多数风险管理战略的影响,有助于风险识别与管理。
5、能够较好地满足资本保全尤其是实物资本保全的要求,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三)金融危机后公允价值的广泛引入仍是大势所趋fasb于10月发布了一项解释公告,进一步阐明按市值定价的会计准则,该解释公告允许金融企业对部分流动性较低的资产以高于这些资产当前售价的水平进行定价,这并未像一些人所希望的那样取消按市值计价的会计准则。
11月11日,在由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提交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提到,公允价值不是造成金融危机的原因,对于金融市场的信用至关重要的公允价值应该保留下来,并建议加强公允价值相关信息的披露。
,sec副首席会计师stephanie hunsaker表示“sec最近完成了由国会委托的对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该研究认为公允价值会计不应被暂停使用,但需要进一步改进。
”五、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一)公允价值难以体现其公允性公允价值的应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
2、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的交易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的当前公允价值。
3、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应用估值技术等确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就第一、第二层次而言,有时市场价格并非由于市场自身的原因而上下波动,据此确定的公允价值并不具有公允性,很难真实公允地体现产品的价值。
而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认定,是建立在合理的主观判断和准确可靠的估值技术基础之上的,鉴于无法保证主观判断的可靠性,估值技术也存在误差,第三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结果同样未必公允。
(二)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难以保证公允价值的确定依赖于活跃的相关资本市场,然而当市场环境动荡不安时,市场交易价格会大幅波动,从而影响信息资源及时准确的获取。
如果不存在相关资产的活跃市场,则运用现值技术等估计,但如果未来现金流量及折现率的信息都很缺乏,公允价值的判断便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现值的主观估计成分较大。
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难以保证。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操作难度大多种多样的金融衍生产品增加了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大了公允价值的弹性空间,增加了获取公允价值信息的难度,特别是许多没有相关市场价格的金融工具,其公允价值更不易确定,需要运用现金流量折现法来对公允价值进行估值。
而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以及折现率的选择等也是不确定的,在计量操作上同样面临着很大难度。
(四)公允价值的计量具有顺周期效应公允价值的的顺周期效应,是指市场利好时,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产品在利润表上显示大量浮动收益,价值高估。
诱使各大企业管理层滋生片面乐观的情绪,进而诱使股东增添超额利润的冲动;而一旦经济下滑,相关金融资产价值看低,价值低估,金融机构要提高减值准备,这势必会影响金融机构的盈利水平和资本充足率水平。
六、规范与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及披露方式(一)规范公允价值的运用范围和确定标准1、明确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范围。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
”规定:而对于非金融资产、非金融负债,其公允价值如何取得,准则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为防止价格操纵导致的公司利润管理、公允价值会计信息失真,应明确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范围。
2、规范公允价值确定的标准。
对于已经存在活跃、公开的交易市场的,应由国家监管部门或者行业协会明确其中符合公允价值确定标准的市场,其交易价格可以直接使用,形成相对统一、标准的公允价值信息;如需运用估值技术确定的,由相关部门指定研发机构,制定标准的估值模型系统,集中采集有效的市场数据,同时简化系统使用者所能调控的要素,以降低主观因素对估值的影响。
(二)完善公允价值披露模式市场失灵时,公允价值计量会使资产价值偏离而不是公允。
而历史成本有其优势,应该综合利用历史成本的更具可靠性与公允价值的更具相关性的特点,使两者有效结合,实施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等计量基础并用的计量模式。
在现有财务报表结构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报告金额的列数,针对每一具体财务报表项目,分别按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列示。
为了增加财务信息的透明度,企业应该披露公允价值会计的更多细节,如计量公允价值所采用的估价技术及依据的假设,期初和期末公允价值余额的变化等,便于使用者分析判断。
(三)建立历史成本审计和公允价值审计双重审计模式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除了遵循历史成本审计外,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公允价值审计,并披露二者的审计差异。
通过建立历史成本审计和公允价值审计双重审计模式,可以从公司外部进一步制衡公允价值的运用,促使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信息更加公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