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7《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人教(部编版)
- 格式:doc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5
类文阅读-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悼鲁迅先生(节选)巴金十月十九日上午,一个不幸的消息从上海的一角传出来,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传遍了全中国,全世界:鲁迅先生逝世了!花圈、唁电、挽辞、眼泪、哀哭从中国各个地方像洪流一样地汇集到上海来。
任何一个小城市的报纸上也发表了哀掉的文章,连最僻远的村镇里也响起了悲痛的哭声。
全中国的良心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地悲痛的。
这一个老人,他的一枝笔、一颗心做出了那些巨人所不能完成的事业。
甚至在他安静地闭上眼睛的时候,他还把成千上万的人牵引到他的身边。
不论是亲密的朋友或者恨深的仇敌,都怀着最深的敬意在他的遗体前哀痛地埋下了头。
至少,在这一刻全中国的良心是团结在一起的。
我们没有多的言辞来哀悼这么一位伟大的人,因为一切的语言在这个老人的面前都变成了十分渺小;我们不能单单用眼泪来埋葬死者,因为死者是一个至死不屈的英勇战士。
但是我们也无法制止悲痛来否认我们的巨大损失;这个老人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导师,青年失去了一个爱护他们的知己朋友,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个代他们说话的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失去了一个英勇的战士。
这个缺额是无法填补的。
(选自《小学教学研究》2014年第33期)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逝世——()汇集——()悲痛——()2.“一个不幸的消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句,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全中国人民的心情。
4.因为“死者是一个至死不屈的英勇战士”,所以我们“不能单单用眼泪来埋葬死者”,还要。
5.为什么鲁迅先生的逝世是一个巨大的无法填补的损失?请用“”把文中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参考答案】1.出生分散欢喜2.鲁迅先生逝世了3.比喻悲痛4.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英勇奋斗5.但是我们也无法制止悲痛来否认我们的巨大损失;这个老人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导师,青年失去了一个爱护他们的知己朋友,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个代他们说话的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失去了一个英勇的战士。
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2.了解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并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多角度、多层次地朗读,在读中悟诗情,悟诗意,悟写法。
3.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4.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明白为人民服务的人在人民心中“永生”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读懂诗歌内容,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难点了解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并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背景1.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带给大家一句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你们知道这是谁写的吗?(鲁迅)2.对于鲁迅,你对他都有哪些了解呢?3.同学们,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有83年了。
83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加光彩夺目。
鲁迅先生身上有什么独特的魅力让他得到了这么多人这么持久的爱戴呢?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同学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4.介绍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
当时,全国各地人民第一次公开隆重地开展了各种纪念活动,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瞻仰了鲁迅故居,“对着这遗迹,回忆鲁迅的一生,”心里感慨万分,便于11月1日写了这首诗。
此诗自发表以来,一直受到读者喜爱,广为流传。
指名读背景介绍。
二、初识文本,指导朗读(一)看视频,听课文录音,谈体会。
1.看视频,听朗读录音。
课件出示:听完录音,思考:你觉得朗读得怎么样?你从朗读中听出了什么?2.学生小组内交流听后感受。
(二)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1.教师强调:诗歌重朗读,要读出节奏、重音、语气、语调、情感等。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七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六年级# 导语】鲁迅走了,但他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很多,有怀念,更有深深的思考。
《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写的一首诗。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七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文原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__________本诗作者臧克家。
【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七课《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知识点多音字:给:gěi给力jǐ给予场:chǎng场地cháng一场雪词语解释:伟大:①品格崇高;才识卓越。
②气势雄伟;规模宏大;超出寻常,令人景仰钦佩的。
不朽:永不磨灭(多用于抽象事物)。
造句:人民英雄的精神永垂不朽。
情愿:心里愿意。
尸首:人的尸体。
下场:人的结局(多指不好的)。
抬举:看重某人而加以称赞或提拔。
反义词:伟大——渺小情愿——被迫永远——暂时抬举——贬低近义词:伟大——崇高情愿——甘愿永远——永久抬举——器重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写鲁迅和与他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课内问题:诗歌的前四小节每节都有两个“有的人”,它们的意思相同吗?答:不同。
每节的前两旬是写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后两句是写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一心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诗句。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揭示新课导语:同学们,通过对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出示课件,教师朗读或者指名让学生朗读。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亳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
“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身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
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事隔13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简介诗人臧克家(课件出示诗人臧克家的简介,学生自读了解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
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
主要诗集有《烙印》《罪恶的黑手》《运河》《从军行》《一颗新星》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读正确。
3范读引领,指导朗读和重音。
(1)教师教给方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读好停顿和重音。
人教版部编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初步感受诗的魅力,并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懂得“生”与“死”在本诗中的特殊含义。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介绍鲁迅,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1】鲁迅画像,引入:大家认识他吗?他是谁?谁能用两句话来描述一下这个老人?2.你对鲁迅了解多少?谈一谈。
(在学生述说的基础上老师进行补充,并出示相关简介)3.导入:同学们,鲁迅先生自1936年10月19日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这么多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就像沙里的珍珠,随着时间风沙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
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参加完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板书)【课件2:课题】二、引导朗读,初悟诗情过渡:现在先让我们把这首诗读一读吧。
1.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把每一个句子读顺畅。
2.指名读,提示学生诗中“呵”的读法。
3.出示画好节奏的诗句【课件3】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教师范读,进行引导: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节奏,像音乐一样。
读诗和读普通的文章是不一样的,它更讲究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如何把诗读出节奏呢?我们可以把要突出来的字标上着重号,把要停顿的地方画上斜竖线,然后再进行朗读。
4. 引导读出感情:读诗除了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情。
本诗写了两类人,是哪两类?(板书:“虽死犹生”和“虽生犹死”)对这两类人,作者表达的感情都是怎样的呢?(前者是歌颂,后者是批判)(板书:歌颂批判)那么,读的时候,我们也要把这两种感情读出来。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人教(部编版)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导学案设计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5《七律·长征》人教(部编版)5七律·长征导学案设计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习作人教(部编版)习作:我的拿手好戏【教学目标】1.能围绕主题进行选材,并精选典型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2.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清楚,要懂得抓住重点去写一件事,注意详略得当的技巧。
3.在习作中,写出自己的感受、看法。
4.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安排文章的内容结构,学会列提纲。
【教学重难点】1.如何围绕重点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并注意详略得当的技巧。
2.在习作中,将自己的感受、看法写出来。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同学们,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能说说你的拿手好戏是怎样练成的吗?关于拿手好戏,有哪些有趣的故事?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课堂,了解关于“拿手好戏”的故事。
二、习作指导1.(课件出示)十八般武艺,样样是“好戏”,你能说出哪些好戏,同桌互相交流。
2.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思考:(1)你的拿手好戏是怎样练成的?关于拿手好戏,有哪些有趣的故事?(2)怎样来写你的拿手好戏?哪些内容先写?哪些内容后写?明确:开始可以交代自己的拿手好戏是什么,接着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是怎样练成的,最后介绍有关拿手好戏的故事。
(3)哪些内容要写得详细些?哪些内容要写得简略些?明确:可以将展示拿手好戏的故事写详细些,其余内容可以写简略些。
3.教师小结。
写之前,要围绕主题合理地进行选材。
并确定习作的中心——“我”因拿手好戏获得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在确定写作内容时,“我”展示拿手好戏的过程要详写,注意写出“我”的感受,必要时也可以写观众的反应,其余内容可以略写。
三、仿照例子,列出提纲课件出示列提纲的例子。
学生根据自己的习作设想列提纲。
如学生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是唱歌。
提纲如下(课件出示):唱歌点明自己的拿手好戏是唱歌简单介绍是怎样练成唱歌这个拿手好戏的详细介绍有关自己唱歌的趣事参加学校开展的唱歌团体活动获得“校园唱歌十大高手”的称号在市级文艺演出中获得大奖四、根据提纲,自主成文1.学生根据自己所列的提纲,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化。
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教学目标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和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教学准备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课时 1 课时教学过程Ⅰ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 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回忆性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我们知道了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那么在诗人臧克家的眼里,鲁迅先生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现代诗《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去了解一下吧。
(板书课题)2. 理解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来关注一下课题,你发现了什么呢?预设:题目折行了,多了“——纪念鲁迅有感”字样。
师:这叫副标题。
3.课件出示作者臧克家的简介及写作背景资料。
4. 资料链接。
自嘲鲁迅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旧帽遮颜过闹市,破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译文:交了不好的运气我又能怎么办呢?想摆脱却被碰得头破血流。
旧帽子遮脸穿过热闹的集市,像用破船载酒驶于水中一样危险。
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
坚守自己的志向和立场永不改变,不管外面的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两篇诗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写作背景的介绍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了解鲁迅先生的为人。
Ⅱ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 自读诗歌,读通诗文,把诗歌读正确、流利。
2. 检查诗歌朗读。
3. 再读诗歌,说一说诗歌中的“有的人”指的是哪两种人。
一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统治者和压迫者;一种是鲁迅以及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为人民甘做牛马的人。
Ⅲ再读课文,发现区别1. 自读诗歌,说一说你在朗读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1)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
(2)全班汇报。
预设1:每一小节都是运用对比手法来写两种人的。
预设2:第2、3、4 小节在内容上依次和第5、6、7 小节的内容相对应。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两种人的形象,明白不同的人的下场2、学会和运用排比和对比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3、正确理解生与死的辩证关系教学重点1、学会和运用排比和对比的写作方法2、正确理解生与死的辩证关系教学难点学会和运用排比和对比的写作方法教法和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学生读鲁迅的诗歌《自嘲》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本组课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那么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学生用文中的一句话或者词语说出来。
2、介绍作者写作背景,臧克家先生为了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所写。
板书课题《有的人》二、新课传授自由读课文学生质疑。
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却死了?为什么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文中到底写了哪几种人?他们有什么不同?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汇报交流、明确。
1、有的人活着,却是行尸走肉,对人民,对社会,对他人却一点也没有帮助,这种人活着和死了也没有什么区别。
有的人虽然死了,但是他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却永远流传下来,他们永远活在人们心里。
2、文章里一共写了两种人。
一种是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讲解“不朽”的意思)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
一种是情愿做野草,给人们做牛马的人,这两种人的下场也各不相同。
分别读出他们的下场,两种不同的人的代表人物各是谁?他们两种不同的下场,进行鲜明的对比。
3、指导朗读,读中悟情重点指导边读边理解“刻”从这个字里,明白那些反动派,那些作威作福的人的的丑恶心思,以及骑在人民头上的那种不可一世的丑陋嘴脸。
与甘心为人民做牛做马的革命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从“摔”“烂”字里理解人民对那种人的无比憎恨,从“永远记住”和“青青的野草”体会出人民对他们的热爱之情。
排比的句子运用,从而理解对比、前后照应写法的好处。
比赛读,读中升华读出对欺压人民的反动派鄙视和轻蔑。
读出对为人民做好事的人的热爱,把自己的情感从读中体现出来,读写结合、文本迁移。
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鲁迅的诗《自嘲》。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导入:有这样的一个伟大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他的精神仍留在我们心中。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
事别13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让我们共同分享。
板书课题。
2.根据本课内容,介绍鲁迅的《自嘲》和散文诗集《野草》。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听录音,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自读诗歌。
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分清诗歌的结构层次。
(诗的第一节写了两种“生”和“死”,是全诗的总纲;第二、三、四节写了两种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第五、六、七节分别与上面三节对应,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结局)三、小组合作,阅读研讨1.找出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每节诗的后两行)2.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四、精读诗歌,领会诗歌感情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感情。
2.指名朗读诗歌,读出各节的真情实感。
(对学生把握不准的地方,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或者变化语气、语调使学生真正把握住诗歌的内在感情)3.对比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对比,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
这首诗每一小节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
细读诗歌,体会诗歌对比的写法。
五、板书设计对比有的人死(肉体)活(精神)有的人活(肉体)死(精神) 崇敬怀念。
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2.了解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并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多角度、多层次地朗读,在读中悟诗情,悟诗意,悟写法。
3.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4.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美的情操,明白为人民服务的人在人民心中“永生”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读懂诗歌内容,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难点了解诗歌中的对比手法,并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1.朗读诗歌这首现代诗对比强烈、形象鲜明、语言朴素、节奏明快,有着很强烈的情感倾向和浓浓的时代色彩。
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如:每一小节前后两句对比读;行为和结果的对比读;还有更加细化的第二小节第一句和第五小节第一句(以此类推)的对比读。
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效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涵,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
2.交流感受深刻的词句诗句中部分词句生动形象,朗读时通过关键字词想象画面,如“骑”“烂”“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等词句。
3.体会情感这首诗是著名诗人臧克家1949年在北京参加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时所作,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献身的美好品质和高贵精神。
在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体会这种高尚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1.预习提纲(1)课前收集、查阅了解与鲁迅相关的信息资料,并结合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了解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
(2)初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
2.多媒体课件3.课文录音视频教学课时1课时。
一、谈话导入,了解背景1.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带给大家一句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你们知道这是谁写的吗?(鲁迅)2.对于鲁迅,你对他都有哪些了解呢?3.同学们,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有83年了。
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首诗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诗歌通过两种人的对照,对“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倾注了无限深情,表达了崇高的敬意;而对高踞人民头上的人,则进行了无情地揭露,表明了满腔的愤懑。
诗歌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了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
学生在学习了前面几篇课文的基础上,对鲁迅先生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加上我之前让学生查阅、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所以对于理解本诗赞颂像鲁迅这样无产阶级革命者的甘为人民和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并不难。
只是本班学生朗读的基础不是很好,在诵读中体味诗歌感情上存在一定难度。
1.教学本课,注意结合学过的课文以及相关的阅读链接,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体会。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相关诗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其中的含义。
3.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教师在朗读指导中可以考虑采取多种对比朗读的形式,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提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
4.在理解整首诗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两类不同的人,他们的境遇又有什么不同,从而明白要像鲁迅先生一样,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采取多种对比朗读形式感悟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的哲理意义: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
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难点体会诗歌的哲理意: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
教师:鲁迅像。
名人对鲁迅的评价。
鲁迅的诗歌《死》中的片断。
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及相关阅读链接,预习新课。
1课时一、复习导入1.出示课件:鲁迅的像。
《有的人》课堂导学设计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3、初步感受本文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学习重点:有感情朗读。
学习难点:理解“野草”“牛马”等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过程:课前【板题】一、谈话导入,入情入境[2分钟]师:大家知道鲁迅吗?你能用简短的语言谈一谈你对鲁迅先生的印象吗?(1学生评价)对,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都在为人民奔走呐喊。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
“赶快收敛,埋掉。
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
”这是他最后的遗言。
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事别13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首诗。
今天,让我们共同分享。
二、初读体会,整体感知[10分钟] 1、自读课文,读熟读通顺。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92页,轻声自由读课文。
初次见面,一定要真诚:读两遍,不要忽视一个字。
师巡视,相机指导,点拨:诗歌共有7小节2、你读懂了什么?先谈一谈。
尝试理解这样几个问题【CAI课件问题】:A、诗歌前四节中每节有两个“有的人”,前后两个“有的人”有什么不同呢?B、第一节中两个“活”与“死”有什么不一样的含义呢?师:前面的“活”是指人活着,后面的“活”是指精神活着。
前面的“死”是指精神死了,后面的“死”是指人死了。
C、第二小节与第五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三小节与第六小节有怎样的联系?第四小节与第七小节有怎样的联系?三、朗读理解,理解朗读[25分钟]1、师:同学们真会读书,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待会儿我请听得最认真的同学来给老师点评。
师范读。
2、请同学们评价一下,我读得怎么样?【师引导总结板书】(感情处理得比较好语速把握恰当语气语调抑扬顿挫重音恰倒好处读出了诗歌的层次等等读出了对前者的恨,对后者的爱……)师:诗歌重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仅仅靠听老师朗读是远远不够的。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学资料,请参考使用!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学习目标】1.能正确读写“俯、垮、不朽、情愿”等字词。
2.了解诗歌语言的一般特点。
3.认识本诗所表达的活与死的辩证关系,感受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4.把握这首诗运用对比抒发感受的写法,体会哲理性议论的作用。
【学习重点】把握这首诗运用对比抒发感受的写法,理解文中提到的两类人。
【学习难点】认识本诗所表达的活与死的辩证关系,感受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学习过程】一、作者介绍臧克家(1905—2004),我国一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
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
这部诗集真挚朴实地表现了中国农村的破落,农民的苦难、坚忍与民族的忧患。
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
二、自主预习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臧()腐朽()摔垮()2.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
疲备不堪()迫不急待()藏克家()峰芒毕露()永往直前()开僻道路()不曲不挠()头昏脑涨()3.正确读写下列字词。
俯:垮:不朽:情愿:4.结合句意,解释划线词语正确的一项是()A.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牛马:像牛马那样。
B.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抬举:抬起往上托。
C.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别人:指人民大众。
D.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他: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
活:肉体存在。
4.《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作者是(),它选自(),是一首()诗。
三、思考探究1.如果没有副标题,你能知道本文是为纪念谁而作吗?2.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而作的,为什么以“有的人”为题?3.诗歌中运用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四、研读文本,合作探究1.第1节中的“死”与“活”具体是什么意思?两个“有的人”分别指谁?2.第2-4节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进行对比的?第1节与第2-4节之间是什么关系?3.第5-7节与前4节在内容、结构上有怎样的联系?4.这是一首富含生活哲理的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导学案第1篇】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初步感受诗的魅力,并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懂得“生”与“死”在本诗中的特殊含义。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介绍鲁迅,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1】鲁迅画像,引入:大家认识他吗?他是谁?谁能用两句话来描述一下这个老人?2.你对鲁迅了解多少?谈一谈。
(在学生述说的基础上老师进行补充,并出示相关简介)3.导入:同学们,鲁迅先生自1936年10月19日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这么多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就像沙里的珍珠,随着时间风沙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
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参加完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板书)【课件2:课题】二、引导朗读,初悟诗情过渡:现在先让我们把这首诗读一读吧。
1.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把每一个句子读顺畅。
2.指名读,提示学生诗中“呵”的读法。
3.出示画好节奏的诗句【课件3】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教师范读,进行引导: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节奏,像音乐一样。
读诗和读普通的文章是不一样的,它更讲究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如何把诗读出节奏呢?我们可以把要突出来的字标上着重号,把要停顿的地方画上斜竖线,然后再进行朗读。
4. 引导读出感情:读诗除了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情。
本诗写了两类人,是哪两类?(板书:“虽死犹生”和“虽生犹死”)对这两类人,作者表达的感情都是怎样的呢?(前者是歌颂,后者是批判)(板书:歌颂批判)那么,读的时候,我们也要把这两种感情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