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复习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5
马原各章复习要点
各章复习要点
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广义和狭义)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4、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直接理论来源
5、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6、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及其具体体现(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社会理想)
第一章:唯物辩证法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对其不同回答形成哪些不同的派别。
3、哲学史上关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哪些不同派别
4、哲学史上关于世界的状态怎么样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哪些不同观点
5、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根本属性分别是什么
6、如何正确理解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否认这种不可分割性会导致哪些错误观点。
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及其实践意义
8、实践的内涵、基本特征、实践对于人的重要性
9、社会生活的实践性的主要体现
10、规律有哪些特点(尤其掌握客观性的具体表现)
11、意识能动作用的具体表现
12、现实生活中如何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1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或两大基本观点
14、如何理解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在现实生
活中的具体表现
15、如何理解发展的实质和过程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
表现
16、事物发展的三大根本规律是什么
17、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各自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及其相互关系。
18、质量互变规律: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生活中
如何坚持和运用好适度原则;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马原重点知识点
题型:1、选择(1x10*) 2、判断(1x10*) 3、材料分析(20x4*)(1、反应什么理论
简述即可。 2、感想结合理论展开)
绪论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产物
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
2.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①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②无产阶级作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自然科学前提:三大发明为代表的近代科学新成就④思想理论来源、⑤资本主义矛盾尖锐化
3.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在创立自己的哲学过程中。对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采取的态度是批判地继承(吸收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①科学前提: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巨大影响。
②理论来源: a、德国古典哲学b、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c、英国古典经济学d、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主义。
5.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品质: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6.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7.树立科学人生观的意义:①科学的人生理想对现实活动具有指导意义②理想是人生前进的灯塔③理想是人生前进的动力④理想是人生是精神支柱
8.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②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③全面提高人的素质。④提高工人马克思主义修养
义的运动观:都是把物质和运动相割裂,形而上学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唯心主义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总体有广义与侠义之分:
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二)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1)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2)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3)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基本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是最根本是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一切致力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立场。(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1.第一章第一节一之(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P32:
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32-倒1
(1)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33-1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没有的;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2.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
(1)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33-2
(2)物质的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物质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静止既是
过去运动的结果,又是未来运动的起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把握二者辩证关系有重要意义。
3、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1)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其特点是一维性(一去不复返);33-3
(2)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其特点是三维性;33-3
4、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从本质上说也是物质的。33-34
(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33
(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33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3-34
2.第一章第一节二之(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P37: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37-3
马原复习要点(全)
导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
2、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3)科学社会主义(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3、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
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38年在英国爆发并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1)德国古典哲学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3)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细胞学说;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6、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或者成熟的标志
共产党宣言
7、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
剩余价值学说;
历史唯物主义
8、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政治特征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
第一章
1、什么是世界观
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2、什么是哲学
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它从人和世界关系的角度揭示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最普遍的本质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3、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能否彻底认识物质世界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第一方面是根本的方面(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它的解决制约着第二方面如何解决。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
绪论
1、马克思主义(含义、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条件、主要特征)。
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内容及其理论意义)。
3、发展(实质、新旧事物的区别、事物发展是一个过程)。
4、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及其原因。
5、质量互变规律的内容及意义。
5、辩证否定观的内容。
第二章:
1、实践与认知的辩证关系。
2、认识的过程(两次飞跃: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涵义及其辩证关系、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性及其条件、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的必要性及其条件)。
第三章: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涵义、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2、科学技术的作用(科学技术积极和消极作用)。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含义、作用、群众与人民关系)。
第四章:
1、价值规律(内容、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2、剩余价值理论(含义、衡量标准、两种基本生产方法)。
3、经济危机(含义、原因、新表现、应对措施)。
第五章:
1、垄断与竞争(关系、新特点)。
3、经济全球化(含义、表现、动因、后果)。
4、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表现、原因、实质)。
第六章:
1、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第七章:
1、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政治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们是有机统一的。
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价值形式的演变及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理解“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货币的五种职能及现实应用。
货币的产生过程就是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价值形式是指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商品既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也就具有两种表现形式。商品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就是商品的自然形式。但商品的价值,作为抽象劳动的凝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孤立的一个商品不可能表现自己的价值,只有通过商品与商品的交换,即交换价值才能相对地表现出来。与商品交换发展相适应,
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①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②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③一般价值形式。
④货币形式。
货币的本质:
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不仅揭示了货币的起源,而且也揭示了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这一本质说明,货币也是一种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货币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普通商品只具有由它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使用价值,而货币除了具有普通商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外;还具有作为一般等价物这种社会职能所产生的特殊使用价值。普通商品的价值,要通过货币才能表现出来,而货币自身,则作为直接的价值体现而存在,是价值的一般代表。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1)此观点正确。
(2)金和银是自然界早已存在的,而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由于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质地均匀、易于分割,耐磨蚀、抗腐蚀、容易保存等自然属性,使它们天然适合充当货币材料。所以货币天然是金银。
马原知识点笔记大纲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1. 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起源
•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2. 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
•社会形态理论
3.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社会主义的区别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
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入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接受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2. 中国革命史上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中国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融合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中国革命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实践3.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运用
三、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
1.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历程
•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方向
•马克思主义当代发展理论热点问题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和理论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核心观点和实践路径3. 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发展问题
•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马克思主义应对全球化挑战的理论思考
四、马克思主义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1. 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和思想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对比与融合
考研政治马原复习概念记忆准确掌握知识点
1. 马原学科概述
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世界性的理论体系,旨在认识和改造人类社会。
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世界是本体,意识和精神是物质的赋属性。历史是社会发展的本体,思想是社会发展的反映。
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学说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它认为,资本家的剥削源于雇佣工人无条件付出的“剩余价值”,而工人的利益则是要争夺或维护自己的“剩余价值”。
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政治实践,以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和社会主义的建设为目标。
1.2 具体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由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
一、唯物史观的历史发展
唯物史观的历史发展大致有三个阶段:古代唯物主义、近代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二、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和分配的学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剩余价值学说、社会形态、产权制度,等等。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无产阶级专政、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共产主义远景等。
2. 概念记忆准确
2.1 马原的基本概念
马原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考研政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世界观与方法论
世界观:对于事物在哲学上的总的观点和态度。
方法论:对于研究事物的一般方法和规律,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的总称。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资本论》:马克思著作之一,系统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经济原理和发展
马原期末复习要点-完整版详细版
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
复习要点:
绪论: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后人进一步创新发展了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以世界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根本研究对象,是关于世界的普遍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特别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同时又是一种意识形态,即现代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它一方面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革命运动的反映,另一方面又是为实现无产阶级根本利益服务的,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特定的阶段--机器大工业的社会化生产的新的阶段。
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熟和基本矛盾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根本的社会经济根源。1825年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周期性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并不能保证社会生产力的充分发展,相反,这种生产力正在起来反抗束缚它进一步发展的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
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产
生的阶级基础。19世纪30年代以来,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开始上升到了首位。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在当时欧洲的发达国家,已经逐步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工业无产阶级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无产阶级需要科学的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实践和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总结
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①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
②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
③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
④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
⑤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3. 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①科学性②革命性③实践性④人民性⑤发展性
4.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①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
②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
③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5.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6. 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
①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②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7. 列宁对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8.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理论的理论意义:
①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各章复习要点
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和三大直接理论来
源
4、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客观和主观条件
5、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第一章:唯物辩证法
1、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哲学,二者的关系。
2、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所包含的内容,对两方面内容
的不同回答所形成的不同派别。
3、关于世界的本质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的不同派别
4、关于世界的状态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的不同观点
5、哲学史上对物质的认识所经历的发展历程及其不同
阶段的具体表现
6、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概念、唯一特性和根本属
性的认识
7、如何正确理解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否认这种
不可分割性会导致哪些错误观点。
8、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是什么
9、物质的两种存在形态是如何区分和统一的
10、意识的本质是什么
11、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12、现实生活中如何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的关系
1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14、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是什么
15、如何理解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及其方法论意义
16、如何理解发展的实质和过程性及其方法论意义
17、事物发展的三大根本规律及其分别揭示的内容
18、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
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各自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及其相互关系;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方法论意义。
19、质量互变规律: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生活
中如何坚持和运用好适度原则;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马原期末总复习知识点重点汇总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马克思主义含义
1、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学说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①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1848年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
②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3、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发展的。
4、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
1、世界观与哲学的基本问题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依据。
3、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①可知论: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包括唯物主义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可知论。
②不可知论:主张世界是不可以认识的,只有少数唯心论是不可知论。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①辩证法是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发展变化的,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②形而上学是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世界,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孤立存在的,是静止不变的。形而上学否认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③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态:朴素辩证法、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④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
一、名词解释复习重点
1.物质
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运动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3.意识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4.实践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形式多种多样,是人的存在方式。
实践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的、主体和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客观过程。(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5.规律
规律指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这种联系不断的重复出现,在一定条件下经常起作用,并且决定着事物必然向着某种趋向发展。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可以通过实践认识它、利用它。
6.联系
联系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7.发展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矛盾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9.矛盾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0.矛盾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势也不同,对于多种多样的斗争形势,可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基本形式。
高考马原知识点
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哲学体系和社会理论,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原理:
(1)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类阶级斗争的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来自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是在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阶级斗争学说: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所推动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无产阶级解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3)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利润是由剩余价值产生的,而剥削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4)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追求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社会主义的核心是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和劳动人民的共同富裕。
2.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规律。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分类,社会形态可以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1)原始社会:以人类最早的部落社会为代表,生产方式以原始共产主义为主,劳动力还未被私有制占有。
(2)奴隶社会: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生产方式以奴隶制为主,私有制出现,劳动力被奴役。
(3)封建社会:以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为代表,生产方式以封建地主经济为主导,地主阶级和农奴阶级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4)资本主义社会:以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为代表,生产方式以工业资本主义为主导,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5)共产主义社会:无阶级社会,生产资料实现共享,劳动人民共同富裕。
3. 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马克思主义以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为已任,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美好目标,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这些基本观点主要包括:关于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关于事物矛盾运动规律的观点,关于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的观点,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观点,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观点,关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本质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观点,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特征和建设规律的观点,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观点,等等。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等。
附;马克思主义的特征
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性
3、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对这-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其二,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