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第14课明朝的统治
- 格式:doc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5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得统治【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建立得相关史实,识记朱元璋强化皇权得措施。
2、了解明朝得八股取士,理解其影响,知道明朝经济发展得表现。
3.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得原因与影响,认识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得表现。
【合作探究导学】【基础梳理】1.明朝得建立(1)背景: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多支反元队伍,朱元璋领导得队伍逐步强大。
(2)概况:1368年,________称帝,建立明朝,定都________(今南京),她就就是________;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得统治。
2、朱元璋强化皇权(1)目得:吸取元亡教训,解决地方分权与朝臣权力过大问题,巩固统治。
(2)措施①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a、在地方,取消________,设立“________”,将原来行中书省得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使行省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b、在中央,废除长期存在得________与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为分散兵权,设____________,将军队调动与武官任命得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②为监视官民,设置特务机构——锦衣卫a、特点:由________直接指挥,就是皇帝得耳目与爪牙。
b、职责: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c、发展:明成祖成立________,与锦衣卫合称“厂卫”。
(3)作用:地方与中央得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________大为加强。
【合作探究】朱元璋首先对国家官僚机构进行改革。
……开了明代厂卫特务统治得先河。
——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教材,指出朱元璋对“国家官僚机构”都进行了哪些改革。
(2)“开了明代厂卫特务统治得先河”得就是朱元璋设立得什么机构?为何而设?由谁直接指挥?其主要职责就是什么?(3)谈谈朱元璋强化皇权得措施有什么作用。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另一版本的朱洪武图像)朱元璋家境贫苦,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时,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倒一座寺庙做和尚,元末农民起义后,他被迫投奔了起义军,由于他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最终建立了明朝。
明朝你知道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政治、思想上为加强君主集权采取了什么措施吗?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明朝的建立1.(多媒体出示元末农民起义示意图)学生读教材,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答案提示: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教师讲述交通工具革新的原因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目标导学二 朱元璋强化皇权(一)原因1.教师简要介绍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背景。
(多媒体链接胡惟庸、蓝玉案的故事)2.提出问题: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原因? 学生回答: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
(二)措施1.(多媒体出示问题: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分组(中央、地方、军事、特务)讨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1)中央组:朱元璋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地方组: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
(3)军事组: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4)特务组:把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2.教师总结结果: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目标导学三科举考试和经济的发展 1.(多媒体展示举子看榜图)解读史料材料一: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明朝建立情况。
掌握明太祖加强皇权的主要措施;知道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及评价明朝的科举制度;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利用课件的展示出示有关资料辅助教学,通过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明朝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
【学习重点】:明朝的建立及强化皇权的措施【学习难点】:正确评价八股取士学习过程:自学提纲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7')针对基础提纲提问,并适当拓展。
1)、明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
2)、我国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谁?3)、朱元璋实行措施的目的。
4)、朱元璋在地方上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
5)、朱元璋在中央上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6)对于知识分子,朱元璋采取什么措施控制的?7)、明朝时期引进的农作物新品种有哪些。
4、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材料解析题:五、〔课堂小结〕:(2')明朝的统治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经济的发展全面改革官制中央地方设锦衣卫改革科举制度废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设五军都督府分散行省的权力,巩固皇权表现:考“四书”“五经”,写八股文影响:禁锢思想自由,培养顺从者农业手工业商业时间人物都城【知识小结】六、〔当堂检测〕:请快速完成下列问题。
(8'一、选择题1. 朱元璋不但出身农民,而且家庭贫寒。
他白手起家,清扫六合,驱逐蒙元,打造了一个社会发展、“治隆唐宋”的王朝。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讲述明朝建立及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措施,以及明朝时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理解能力不足,需要老师进一步进行说明,考虑到学生实际,本节课仍然要以导学案来讲解。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认识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知道明朝经济的发展表现,培养综合分析、对比历史的能力。
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图片、故事作引导,增加知识的趣味性。
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程度上,巩固了对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认识八股取士是从思想文化上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
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认识明朝实行特务统治,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手段。
教学重点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
八股取士
学习过程
一、明朝的建立
明朝建立时间是,建立者是。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在中央废除,撤销。
2.在地方废除,设。
在军事上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建立的相关史实,识记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知道明朝经济的发展2.掌握明朝的八股取士,理解其影响3.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和影响,认识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学习重点】明太祖加强军权的措施【学习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______年,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2.(1)地方:取消____________,设立“________”。
(2)中央:①废除_______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________负责。
②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__________。
(3)厂卫制度: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________,________时期成立东厂。
3.(1)明朝提倡__________。
(2)科举考试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____________》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3)答卷被称为“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
4.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________、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5.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______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_____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6.北京和________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如晋商、徽商。
二、合作探究归纳明太祖为加强皇权所采取的措施。
说说你认为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
三、练习巩固1.如果你是明朝一位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A.南京B.北京C.西安D.洛阳2.中国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A.元朝B.明朝C.清朝D.宋朝3.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A.东厂B.西厂C.锦衣卫D.内阁4.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A.诗赋B.三通四史C.前四史D.四书五经5.花生、向日葵、马铃薯等农作物的原产地是()A.西域B.西洋C.东洋D.南美洲6.明朝时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A.洛阳和长安B.开封和临安C.北京和南京D.北京和洛阳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14课明朝的统治-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明朝的建立过程及其初期统治的特点;2.掌握明朝的统治政策和法制;3.了解明朝的社会经济发展及其对后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1.明朝统治及其政策;2.明朝社会经济发展。
教学难点明朝的地方行政体制和科举制度的实施。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新课1.教师先分别问一些学生关于明朝的了解,借以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的;2.以两个问题式的小组讨论或自由讨论方式,让学生们猜测此次学习主要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的思考与注意力。
二、呈现新课1.结合教材图片资料,让学生快速阅读第一部分“明朝的建立”和第二部分“明朝初期的统治”,领会明朝的建立过程及其初期统治的特点;2.了解明朝统治政策及其法制,包括地方行政体制、兵制,重要法律等,并区分明朝统治的特点与先前的改革;3.突显明朝的史观,探究李贽《历代经传文编》对于明初的史观影响。
三、巩固新课1.听取小组合作的学生谈谈所学的几个方面,如明朝建立、统治政策等,并及时纠正;2.组织学生们回答教材的一些问题,如:为什么称明朝为“明”、明初改革的成败原因等;3.让学生再次阅读第三部分“明朝的社会经济发展”,了解明朝的社会经济发展及其对后来的影响。
四、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明史》、《明史纪事本末卷》等相关著作,为此,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查阅复制。
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使学生对明朝的统治及其政策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认识其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后来的影响。
在导入新课环节,可以通过问题引入,引起学生的兴趣;结合教材的内容,让学生明确此次学习的目的。
在呈现新课环节中,对于比较重要的概念或政策,要进行重点解释;在巩固新课环节,教师应该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和回答问题;在拓展阅读环节,可以让学生自主查阅相关书籍加深印象。
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第一篇内容标准1.知道明朝的建立。
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2.知道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内容,了解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全面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度等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种种弊端。
2.过程与方法:识读《明朝疆域图(1433年)》,获取疆域范围、北方政权等有效历史信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南京江南贡院的科举考场》《举子看榜图》,分析科举考试变化带来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明朝科举制改革虽然加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但过于死板,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和创造性;认识明朝君权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难点:八股取士。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启发式问题教学法。
【课时】1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
自从有了朱皇帝,十年道有九年荒。
”——凤阳花鼓戏唱段这位被凤阳花鼓广为传唱的朱皇帝,就是我们本节课的主人公,明朝的开国君主——朱元璋。
那么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了巩固统治,他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4课明朝的统治》(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目标导学一:明朝的建立1.(多媒体出示元末农民起义示意图)学生读教材,分析元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学生答: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师引导:在众多农民起义队伍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渐强大起来,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朱元璋。
生阅读课本66页相关史事。
2.明朝的建立学生归纳明朝建立的史实。
时间:1368年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都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生阅读课本67页《明朝疆域图(1433年)》,了解明朝疆域辽阔。
目标导学二:朱元璋强化皇权(一)政治方面:全面改革官制【合作探究】出示材料“胡惟庸案”问题:丞相制度创于何时?朱元璋为什么杀胡惟庸?朱元璋改革行政机构的措施有哪些?改革行政机构后有什么作用?1.生阅读课本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背景。
【学习目标】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
了解明朝经济的发展。
【学习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学习难点】八股取士【课文解读】知识点一:明朝的建立1、背景:(1)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
其中,朱元璋的队伍由东南向北进军,势力不断壮大。
2、明朝建立时间:1368年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都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年号:洪武3、元朝灭亡1368年,明军攻占元大都,元灭亡。
知识点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原因: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2、目的:巩固统治3、措施:(1)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在地方,撤行中书省,设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中书省的权力分散;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3)改革军事机构,五军都督府与兵部相互制约。
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可以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4)设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等。
——“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又设立了同类机构东厂。
这两个机构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小故事大道理:洪武年间,一次,大臣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明太祖问他:“昨天喝酒了吗?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如实回答。
太祖笑道:“说得对,没骗我。
”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
说明:特务机构都由皇帝直接指挥。
4、特点:(1)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2)大权独揽实现后,朱元璋以明朝祖宗的身份立下“祖制”,明确规定子子孙孙不得改变他的做法。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明朝的统治》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4课,主要讲述了明朝从洪武元年(1368年)建立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灭亡的历史。
本课内容涵盖了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明朝的基本情况,认识明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五代十国、宋元历史的基本知识,对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明朝复杂历史现象方面仍存在困难,如明朝的建立、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经济与文化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生动、形象、具体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明朝的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建立、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经济与文化等基本史实,认识明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朝的建立、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经济与文化。
2.难点: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经济与文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明朝的历史。
2.问题驱动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明朝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明朝版图、明朝皇帝肖像等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五代十国、宋元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明朝的建立、明朝的统治政策、明朝的经济与文化等基本史实。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讲解,突出重点。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一、教材分析1.本课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
本课以明朝为研究对象,着重介绍明朝的创建和发展过程、政治管理制度、文化和科技成就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明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对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
2.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明朝的创建和发展过程;(2)掌握明朝的政治管理制度和文化成就;(3)了解明朝的科技成就和对世界的贡献。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3.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明朝的政治管理制度、文化成就和科技成就。
教学难点:明朝的科技成就和对世界的贡献。
二、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三部分:明朝的创建和发展过程、政治管理制度、文化和科技成就。
1.明朝的创建和发展过程明朝的创建和发展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本部分着重介绍明朝的创建和发展过程,包括朱元璋的夺取皇位、建立明朝、发展经济和开展海外贸易等方面。
2.政治管理制度明朝的政治管理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延续和发展,本部分着重介绍明朝的君主制度、科举制度、地方政府和监察制度等方面。
3.文化和科技成就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和科技成就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本部分着重介绍明朝的文艺、建筑、雕塑、绘画和科技成就等方面。
2.教学方法1.讲授法本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深奥,需要通过教师的讲授来传授知识,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本课的重点知识和难点。
2.小组讨论法学生可以自己组成小组,就本课的教学内容展开讨论,互相交流看法和经验,从而加深对本课的理解和掌握。
3.课堂练习法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3.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教师通过介绍朱元璋夺取皇位、建立明朝的历史背景,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
2.教师通过讲述明朝的开创者朱元璋的历史功绩和性格特征,展示他为什么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伟人。
第十四课《明朝的统治》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明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等史实,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2、了解明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
3、认识明朝八股取士是从思想文化上加强专制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滞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二、自读文本,预习评价1、明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______,建立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都城是____________2、明太祖朱元璋在地方取消________________,设立_________,还先后分封___________3、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提升_________的职权,直接向皇帝负责。
4、明太祖在军事上为了分散兵权,把大都督府分为______________,为了监视臣民,设立了_______________,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__________。
5、明朝科举考试实行_______________,题目的来源来自_______________,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卷的文体是____________。
6、明朝农业上引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探究一: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明朝加强君主专制有什么历史作用?探究二:明朝经济成就的取得有什么影响?我的问题与疑惑:四、学习小结明朝的建立-------朱元璋 1368年应天府--------政治上: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军事上:设立五军都督府设厂卫特务机构------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表现科举考试的变化八股取士-----脱离实际,禁锢了思想,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顺从者意的顺从者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五、当堂检测第十四课《明朝的统治》课堂检测题1、明朝的开国皇帝是()A.朱元璋 B.朱棣C.朱允文 D.朱标2、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
《明朝的统治》教案备课时间课题明朝的统治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等加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
了解明朝经济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通过插图、进行想象和分析的方法以及小组讨论的方法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髙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八股取士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导入新课:教师以元末农民起义的背景故事,引出“明朝的建立”这一内容。
讲授新课:(一)明朝的建立1.元末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环节时间35程荡,民不聊生。
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
其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先是消灭了东南各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
2.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3.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174.【提出问题】在我国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
5.【提出问题】“一个新的封建王朝建立后,一般要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通过学生回忆,引出“朱元璋强化皇权”这一内容。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1.改革行政机构:取消地方的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直属中央,还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还分散兵权,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第14课明朝的统治【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建立的相关史实,识记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知道明朝经济的发展2.掌握明朝的八股取士,理解其影响3.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和影响,认识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学习重点】明太祖加强军权的措施【学习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______年,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他就是明太祖。
2.(1)地方:取消____________,设立“________”。
(2)中央:①废除_______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________负责。
②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__________。
(3)厂卫制度: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________,________时期成立东厂。
3.(1)明朝提倡__________。
(2)科举考试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____________》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3)答卷被称为“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
4.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________、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5.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______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_____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6.北京和________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如晋商、徽商。
二、合作探究归纳明太祖为加强皇权所采取的措施。
说说你认为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
三、练习巩固1.如果你是明朝一位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A.南京B.北京C.西安D.洛阳2.中国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A.元朝B.明朝C.清朝D.宋朝3.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A.东厂B.西厂C.锦衣卫D.内阁4.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A.诗赋B.三通四史C.前四史D.四书五经5.花生、向日葵、马铃薯等农作物的原产地是()A.西域B.西洋C.东洋D.南美洲6.明朝时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有()A.洛阳和长安B.开封和临安C.北京和南京D.北京和洛阳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教学目标】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教学难点:八股取士的消极影响【教学方法】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凤阳花鼓》里面的朱皇帝说的就是朱元璋。
历史上的一位平民皇帝。
简单介绍朱元璋出身(小时候给地主放牛羊,吃尽了生活的苦,1344年,父母,大哥死于灾荒瘟疫,16岁的他在乡邻的帮助下,草草埋葬了亲人,孤苦无依的他只好出家到一座寺庙做了和尚)二、讲授新课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明朝的建立:1、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他就是明太祖。
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2、朱元璋强化皇权强化皇权的原因: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中央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强化皇权的措施: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在地方:①废行省制度,设“三司”在中央:①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思想方面:八股取士教师点拨: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三司。
多媒体展示(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分掌地方能够民政、司法、军政)三司各行其职,不相统属,三者互相牵制,各自直属朝廷;三司长官都是由皇上派遣,事事都须秉承皇帝命令;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
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听命于皇帝。
曾经丞相总揽六部事宜,他既是皇帝的助手,又起着限制君权的作用。
历史上多次发生丞相专权,皇帝大权旁落的现象。
这样一来,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现象从此被打破,皇帝的权力空前提高。
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锦衣卫兼管侦察、逮捕和审讯。
(官员都能否忠诚地执行皇帝的命令,百姓是否背后说坏话)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成为专门的特务机构。
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刺心等酷刑,制造了大量冤错案。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建立的相关史实,识记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2.了解明朝的八股取士,理解其影响,知道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3.理解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原因和影响,认识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合作探究导学】
【基础梳理】
1.明朝的建立
(1)背景: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多支反元队伍,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
(2)概况:1368年,________称帝,建立明朝,定都________(今南京),他就是________;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2.朱元璋强化皇权
(1)目的:吸取元亡教训,解决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问题,巩固统治。
(2)措施
①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
a.在地方,取消________,设立“________”,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使行省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b.在中央,废除长期存在的________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为分散兵权,设____________,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②为监视官民,设置特务机构——锦衣卫
a.特点:由________直接指挥,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b.职责: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c.发展:明成祖成立________,与锦衣卫合称“厂卫”。
(3)作用: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________大为加强。
【合作探究】
朱元璋首先对国家官僚机构进行改革。
……开了明代厂卫特务统治的先河。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教材,指出朱元璋对“国家官僚机构”都进行了哪些改革。
(2)“开了明代厂卫特务统治的先河”的是朱元璋设立的什么机构?为何而设?由谁直接指挥?其主要职责是什么?
(3)谈谈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有什么作用。
【基础梳理】
1.背景:明朝提倡尊孔崇儒。
2.表现
(1)明朝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
____________。
(2)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
__________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
(3)明朝科举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每部
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称为“________”。
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
锢思想。
3.影响: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
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
从者。
【合作探究】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
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
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
——《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说说为了选拔
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明政府对科举考试的
命题和答题有什么规定。
这一规定有什么影
响?
(2)有人说:“科举制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
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
的政治。
”也有人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
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谈谈你对
这两种观点的评价。
【基础梳理】
1.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________的
________、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全
国涌现出一批________基地;________是明
代的丝织业中心;________是制瓷中心,所
产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3.商业:商品经济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
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
城市以及晋商、徽商等________。
【合作探究】
图一图二图三
(1)图一所示为向日葵,是明朝时引进的原产
于哪里的作物?请再举几例明代引进的作
物。
(2)图二是明朝青花海水行龙纹扁瓶。
从造型
和花纹来看,它属于什么瓷器种类?说出当
时全国著名的制瓷中心。
(3)图三是徽商故里,它反映了明朝时商业有
了什么新发展?
【知能提升练习】
一、选择题
1.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并结束元朝对全国统治的历史人物是()
A B C D
2.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延续了2 000多年,历朝专制统治不断加强。
下面从图一到图二发生变化的朝代是()
图一图二
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
3.明太祖朱元璋鉴于“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放纵)”的状况,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东厂
B.实行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
C.实行行省制
D.废除丞相制度,强化君主专制
4.明朝继续推行科举取士制度,同时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
A.朱熹的《四书集注》
B.《论语》
C.道家经典
D.“四书”“五经”
5.我国的科举考试始于隋朝,到明朝时发生了巨大变化。
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
A.八股取士
B.试题类型繁多
C.以诗词为主要内容
D.鼓励考生发挥个人见解
6.我国的科举制度经历了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转变。
这种转变始于()
A.设置进士科B.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C.开创殿试D.八股取士
7.明朝时期,“四方之货,不产于燕,而毕聚于燕”。
这说明明朝()
A.农业很发达
B.手工业很发达
C.商品经济很活跃
D.科技文化很发达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材料二这是一个正式的军事特务机构……朱元璋通过这些机构布下了一张监视网络,从城市到乡村,从官僚到百姓,都处于严密的监视和控制之下。
——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三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明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明太祖对中央官制进行了哪些改革?除此之外,他对地方官制又做了哪些调整?
(2)材料二所述“军事特务机构”指什么?明成祖成立的同类机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朝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格式。
这种文体格式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说说明朝采取这些措施的本质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