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第二课时教案(2018最新审定)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2
三年级上册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教案名称:《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学习这首古诗,并理解其背后的含义。
2. 加深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认识和领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化素养。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主题
展示西湖美景图片,引出课文《饮湖上初晴后雨》,引导学生欣赏美景。
二、诗文赏析
带领学生朗读古诗,并介绍诗人苏轼的情况及诗句的历史背景。
三、字词学习
1. 认识诗中的生僻汉字,熟悉古诗的韵律和结构。
2. 提高学生的背诵能力。
四、篇章分析
剖析古诗的意象和意蕴,以及画面、情感等内容。
五、互动讨论
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并启发他们感受西湖之美。
六、创作模仿
要求学生模仿诗人的创作风格和意境,创作一段现代版《饮湖上初晴后雨》,以西湖为主题。
七、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对诗句做一次回顾。
八、作业布置
1. 进行个人阅读,分析苏轼其他诗作。
2. 搜集其他描写景物的诗句,积累文化素养。
九、结束语
鼓励学生珍惜大自然的美好,热爱家乡。
请参考这份教案,若需要更详尽的帮助,请告诉我。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二首之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
这首诗是描写西湖的众多诗歌当中最为脍炙人口诗歌之一,有人说“此诗一出,人人传诵,从此名湖佳人相映成趣。
”西子是古代美女西施,苏轼的妙喻,让美丽的西湖和这位美女从此结缘,西湖又称“西子湖”。
西湖之美如此传神,无论是“水光潋滟”的晴天还是“山色空蒙”的雨天都美得恰到好处,这缘于西湖自然之景美不胜收,也是作者与西湖独有的缘分。
教学目标:1、认识“亦、妆”2个字。
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感受西湖的自然之美,,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根据三年级学生学习诗歌的要求,开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的能力,重视读诗的方法,通过“美读”和“趣读”激发阅读的主动性,同时通过“有方法”“有层次”地读让学生学会读诗、品味诗歌语言,逐渐感悟出诗的意境,也有利于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积累和进行课外阅读延伸。
教学过程:一、简介西湖,引出诗人,读懂诗题。
1、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想去看西湖吗?2、欣赏西湖的美景图。
(播放课件,配乐)3、说说西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生描述,师小结:是呀,西湖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西湖美景倾倒了许多游客,也留下了不少经典之作,流传至今。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我国大诗人苏轼去领略西湖独特的美。
5、读课题。
6、课件出示诗人。
认识这位诗人吗?说说对他的了解,师补充介绍。
7、读题解题。
再读课题,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二、初读,读通,读准1、自由读读古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反馈,指名读,评价。
3、分男女生读,齐读。
三、再读,读出节奏1、出示划有节奏标志的古诗,自由练读,读出节奏。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优秀教案(4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的1.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比较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两首诗同一景物的不同描写。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背诵描写春天的诗《游园不值》,今天我们学习描写夏天景色的诗。
板书课题: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二)回忆学法谁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学习第一首诗的?小结板书:1.结合注释自读自悟(什么景象?)2.质疑、讨论和交流3.反复吟诵,4.看图想象,绘画创作。
(三)学习新课1.我们已有了学诗的经验,下面请同学们自学后两首诗。
出示自学提示:(1)同是描写夏天的景色,苏轼笔下的夏天和杨万里笔下的夏天一样吗?请你从内容和写法上比较着来阅读。
(在诗中画批)(2)观察图画(或播放课件)想一想诗人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
3.在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先叙后议,写西湖晴雨天气;《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先议后叙,写了满湖荷花荷叶;但都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
4.朗读诗句,展开想象。
(教师可播放课件,学生吟诵)5.指名吟诵,背诵。
(四)激情创作请同学们任选一首你喜欢的描写夏天的诗,把诗中的景象画下来。
(五)作业1.默写三首古诗。
2.完成自己创作的画。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运用题目扩展法概况诗文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感受西湖的自然之美。
4、抓住关键语句,诵读、想象、体会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三年级语文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 课文背景《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创作的一首饮马长江词。
本课文通过诗人的境遇来体现诗人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这篇诗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和诗人对美的追求。
2. 教材分析本课文是一首诗,运用的语言简练明了。
其中运用了很多形象化的描写方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诗人的意境。
同时,本篇诗也可以拓展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这篇诗,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自然美和诗歌的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对语言的表达能力。
2.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能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和解读课文,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境;2.能够感受到自然美,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3.能够运用所学的表达技巧,尝试运用短语和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
3. 情感目标本课主要体现了大自然的美和深厚的诗意,在学生的心灵上产生美的感动,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和美好情操。
三、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掌握关键句式“清波随意,荡漾任风”和“雨过山明”等;2.领悟水波荡漾的意境,领略自然美的神奇与美丽;3.运用所学的表达技巧,尝试运用短语和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
2. 教学难点1.通过语言形式表达出诗人想象出的美丽图景;2.帮助学生彻底理解和掌握诗中运用的特定语言。
3. 教学方法1.朗读和韵律感知法;2.分析法和比较法;3.感悟法和表达法。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老师带着学生看图片,让学生观察中场的景象,感受自然美,了解大自然的美好和无限魅力。
2. 学生朗读与解读1.学生朗读课文,体验其语言美感和韵律感。
2.分析关键句“清波随意,荡漾任风”,运用形象思维,向学生呈现水面荡漾、波光粼粼的美丽图景。
3.通过老师的帮助,学生分析“雨过山明”的语言表达及其意象,领悟其深刻内涵。
3. 语言表达与手工制作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和改进,针对所学的特定语言表达,让学生尝试不同的表达方法。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并理解诗歌的意义。
2.学生能够感受原著中传达的意境及与生活的联系,深入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精神内涵。
3.学生能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日常生活中类似的情景,并用类似的语言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1.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2.理解诗歌的意义及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1.感受原著中传达的意境及与生活的联系。
2.描绘自己眼中类似的情景并创作。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师生对话:本期我们要学习一首上传很久的古诗,标题是《饮湖上初晴后雨》。
提问:有哪些同学听说过这首古诗呢?2.要求学生思考:古代诗人写的诗歌也可以用来表达我们的情感,你们平时对诗歌有什么感受?理解诗歌(30分钟)1.课前播放《饮湖上初晴后雨》朗读录音或老师诵读整首诗歌。
2.老师带着学生理解每句话,分析生字,提问:有哪些同学知道“翠娥”的意思;“湖光澹澹”和“烟笼寒水”的意思分别是什么?等等。
让学生长点知识。
3.让学生试着描述一下《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场景和内涵,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理解诗歌的意义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创作(30分钟)1.老师给学生讲解《饮湖上初晴后雨》知识,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写一段文字,诗歌内容发掘生活中类似的情景,来表达与自身有关的感受。
2.老师可先给出一篇诗歌示范,要求学生根据课堂要求,动手创作,并展示给其他同学欣赏。
总结(10分钟)1.师生互动:让学生将自己的诗歌和别人分享,并互相欣赏交流。
2.思考:学生结合此次课堂学习,回答以下问题——-你们对此次的学习有什么感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教学反思创作环节需要将学生兴趣与想象力加以发挥,鼓励他们根据生活体验,去刻画事物、感受情感。
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是带动学生进入一个视野更加宽广、个性化发展的空间。
一定程度上课程流畅,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也有不俗的收获。
17 古诗三首第二课时《饮湖上初晴后雨》课时目标1.认识“亦、抹、宜”3个生字,会写“饮、初”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饮、抹”。
诵读诗句,利用注释及学过的方法学习古诗。
2.借助图片,发挥想象,走进诗境,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并体会诗人的感情。
3.拓展学习,注重积累。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抽查背诵《望天门山》,齐背。
2.回顾上节课讲过的学习古诗的方法。
(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
)3.教师过渡,引入《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学习。
过渡: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领略了天门山的雄奇秀丽,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西湖。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人们把杭州比作人间天堂,是因为那里的风物让人见之忘俗,尤其是西湖,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来赞美它,这其中就有宋代诗人苏轼的一篇传世佳作——《饮湖上初晴后雨》。
(出示课题)4.齐读课题,理解课题。
二、比较朗读,整体感知1.回顾所学,指名学生介绍苏轼其人。
过渡:我们在本册第二单元学过苏轼的一首诗《赠刘景文》。
那现在谁来当当小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下苏轼?2.教师简单介绍《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写作背景。
苏轼在杭州为官期间,十分关心人民的生活,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他在西湖兴修水利,建造了“苏堤”和“三潭印月”两道独特的景观,深受百姓爱戴。
除了这次和朋友们游湖外,他曾无数次在西湖边漫步,对西湖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
3.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节奏。
4.出示课件,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相机纠正字音,引导学生识记多音字。
5.播放朗读音频,注意听节奏、轻重音,教师指导朗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互相检查,看字音、节奏是否准确。
7.出示《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让学生比较朗读,有所感悟。
过渡:山也好,水也罢,都是美不胜收。
但这两种美读出来是一样的吗?显然不同。
三年级上册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饮湖上初晴后雨》时,以下是一些教案设计:
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本课中的“亦、妆”等2个生字,以及“饮、初”等2个字,并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学生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描述诗中描绘的西湖在夏季时晴时雨的天气特征下的风采神韵。
此外,通过阅读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诗人抓住夏季时晴时雨的天气特征,描绘了西湖的风采神韵,赞美了西湖美景。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例如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西湖的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的意境之美及诗人对西湖的热爱。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和交流。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着重指导学生学习观察自然的方法,抓住事物特点和运用多种感官细致描写事物的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家中或周围的自然景象,来练习和提升自己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目标方面,首要的是让学生把自己观察的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出来,语言流畅,内容具体。
同时,要让学生学会细致地观察,有条理地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
除此之外,通过阅读和写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认识和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掌握《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中的景象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欣赏诗歌中的美景,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3. 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意境。
2.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体会诗歌的美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与西湖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 学习新课:首先让学生自读诗歌,然后分小组进行讨论,围绕诗歌的主题和中心思想展开探讨。
教师进行巡视,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时予以指导和纠正。
3. 深入探究: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探讨诗歌中的景象和情感。
例如,可以问学生:“诗人眼中的西湖是什么样的?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从诗歌中可以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等等。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4. 拓展延伸: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于诗歌中所描述的西湖美景的感受和思考。
可以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或者写作练习。
5.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包括课堂参与度、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
给予学生正面的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指出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建议。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展示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词句和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 小组合作: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
3. 问题引导: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和分析诗歌中的景象和情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 个性化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和学习方法。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诗歌内容完成课堂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
2.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感受西湖晴天和雨天的不同美景。
3. 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提高朗读能力。
2. 利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2.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朗读与解析。
2. 西湖美景的视频欣赏与描述。
3. 学生对诗歌所描绘景色的想象与表达。
4. 诗歌背景及作者介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
2.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感受西湖晴天和雨天的不同美景。
3.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难点1. 理解并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 把握诗歌的情感,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古诗课件、西湖美景视频、作业纸。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回顾上一课时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 朗读: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
3. 解析: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 视频:播放西湖美景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景色。
5.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所描绘的景色。
6. 小结:总结本课时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检查学生对上一课时内容的掌握情况。
2. 想象: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色,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3. 交流: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想象和感受。
4. 背景介绍:介绍诗歌的背景及作者。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感悟,了解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2.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语感,提高其鉴赏古诗的能力。
3.开拓学生的文学视野,培养其对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掌握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语言特点和诗歌结构。
2.学习古诗中的生字词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培养学生对雨、湖、云等自然元素的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带领学生搜寻《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中出现的自然元素,如湖、山、云、雨等。
2. 学习(25分钟)1.阅读和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同时帮助学生理解诗中的生字词和句型。
2.围绕古诗中出现的自然元素进行探索,引导学生了解湖、山、云、雨的特点和美妙之处。
3.给学生讲解古诗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饮湖上初晴后雨》。
3. 练习(15分钟)1.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出古诗中所描述的场景。
2.让学生找出古诗中的生字词,进行拼音和笔画练习。
3.让学生模仿古诗的语言特点和句式,写出自己的古诗。
4. 总结(5分钟)老师让学生围绕古诗中所出现的自然元素展开讨论,让学生对自然的美好和神奇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五、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阅读和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情况,评估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根据学生的练习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古诗中所出现的自然元素的了解和认知能力。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在课下积极阅读和欣赏名家古诗,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爱好和兴趣。
2.引导学生到户外体验自然,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稿教材分析《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十一课古诗两首中其中的一首,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
诗人抓住夏季时晴时雨的天气特征,描绘了西湖的风采神韵,这首诗的概括性很强,它不是写西湖一时一地之景,而是对西湖的美景作全面的评价。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写出了西湖在晴天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水波粼粼,波光艳丽的美。
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则描绘出在雨雾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紧接着诗人用了一个奇妙又贴切的比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诗人把西湖比作西子不仅因为二者同有一个“西”字,同处越地,同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重要的是她们都天生丽质,具有天然美的资质,不需要借助外物,不需要人为雕饰,随时都能展示美丽的风致。
这个比喻既传神又巧妙,令人拍案叫绝!并且得到了后世的公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是熙宁六年苏轼任杭州通判时,与朋友在西湖泛舟宴饮的即兴之作。
此时的苏轼因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合自请外调到杭州任通判,这时候的苏轼应该是仕途不如意,但是他没有受到影响,为官之余仍有闲情逸致流连山水,所以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热爱和赞美,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豁达的胸襟。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对于古诗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套方法,所以可以运用之前的方法继续学习这首古诗。
此外,本班学生的朗读较好,对于诗歌教学以读为主,读中促思,读中悟情的教学方式打下基础。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读中促思读中悟情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读懂诗歌,感受西湖的美景,体会诗人豁达的胸襟。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在朗读中感受西湖美景,体会诗人渗透在诗当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与诗歌相关的图片诗人简介音乐)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本首古诗。
三年级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三年级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3、学习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西湖美景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领悟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西湖美景的妙处。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想象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去过哪些美丽的地方?能给大家说一说那里的景色吗?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杭州西湖。
(出示西湖的图片或视频)3、西湖的景色美不美?古代有一位诗人也被西湖的美景所吸引,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古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读古诗,正音。
4、全班齐读古诗。
(三)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各小组汇报交流成果,教师相机点拨。
水光潋滟晴方好(“潋滟”形容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这句诗的意思是:晴天时,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山色空蒙雨亦奇(“空蒙”形容细雨迷蒙的样子。
这句诗的意思是:下雨时,西湖周围的群山笼罩在烟雨之中,若有若无,非常奇妙。
)欲把西湖比西子(“西子”指春秋时期越国的美女西施。
这句诗的意思是: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
)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浓抹”指淡雅和浓艳两种不同的妆饰。
这句诗的意思是:不管是淡雅的妆饰还是浓艳的妆饰,她总是显得那么适宜。
)(四)感悟诗情1、诗人苏轼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引导学生了解诗人是在与朋友一起饮酒赏景时写下这首诗的,表达了他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一、激情导入: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杭州,最有名的景点要数西湖了。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去过西湖吗?今天,陈老师把西湖请进了咱们的教室,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课件:《动人的西湖》)旁白:西湖的美景,晨昏各异,四时不同。
这儿夏天的荷花很有名。
雪后的西湖是否别有一番风味呢?雨中的西湖又增添了几分诗意!西湖美吗?是啊!西湖以其秀美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游客。
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雅士在此留下了他们的笔墨。
宋代大诗人苏轼就在这儿留下了他的传世佳作——《饮湖上初晴后雨》。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从诗题中你读懂了什么?(在西湖上饮酒,开始是天晴,后来下雨了。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苏轼)你了解苏轼吗?(生答。
师补充:苏轼曾在西湖的所在地杭州当通判,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当杭州市的市长。
他在此为官期间,关心人民的生活,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深受百姓爱戴。
苏轼曾无数次在西湖漫步,他对西湖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大诗人苏轼,一同去领略西湖的美景吧!)二、初读感知:1、自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读书效果。
3、师范读古诗。
4、根据出示的诗歌朗读节奏提示,生齐读诗歌。
5、针对诗歌,学生质疑,师相机板书。
三、精读诗歌:1、学习诗歌的第一句。
(课件出示第一句)(1)诗句中哪个字提示了我们天气?(“晴”)(2)诗人告诉我们晴天的西湖是什么样的?(“水光潋滟”)(板书:水光潋滟)(3)课件出示:晴天的西湖图片。
创设情境:瞧!这就是晴天的西湖!在万里晴空下,宝塔掩映在青山之中,微风徐徐吹来,亲切地抚摸着游人的脸庞,灿烂的阳光洒在宽阔的湖面上,湖面“水光潋滟”。
(4)你读懂“潋滟”了吗?(波光闪动的样子。
)(课件出示)(5)你还能用其它的词来形容水光潋滟的湖面吗?(波光闪闪、波光粼粼、银光闪闪)(6)诗句导读。
晴天的西湖里仿佛满是金子,刺得人连眼睛都睁不开了。
《饮湖上初晴后雨》第二课时三年级上册第17课教学目标:1.抓重点词句,反复诵读古诗,并能背诵。
2.通过朗读诗句试着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通过“读、想、说”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4.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自然之美,诗中文字之美。
5.默写古诗教学重难点1.理解古诗,了解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通过“读、想、说”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看图猜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你知道最后一幅图诗句描写的是哪里的美景吗?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眼中的西湖,那在宋代大诗人苏轼的眼中,西湖又呈现怎样的美丽呢?这节课我们就跟随苏轼走近婀娜多姿的西湖去欣赏一番吧!二、知诗人解诗题苏轼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是北宋的文学家、书画家,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轼笔下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请同学们认真地朗读题目,说一说通过朗读,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湖,指的是西湖。
苏轼和朋友泛舟在西湖上通过饮这个字,猜测他们可能是在喝酒。
天气在变化,开始是晴天,后来下起了雨。
读懂了诗的题目,你就了解了诗的一半。
让我们齐读题目,再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三、诵诗句,感韵味1.跟读古诗有自己的节奏,很讲究押韵,读起来有一种音乐之美。
跟着音频试着读出韵律美。
2.接读游戏老师读前四字,学生后三字。
教师起头,引导学生注意古诗的停顿以及声音的起伏变化,感受古诗抑扬顿挫的韵味。
3.自由读4.展示读5.齐读四、明诗意,悟诗情1.通过一遍遍的朗读,西湖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2.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时间的西湖呢?从哪看出来的?晴雨3.哪句描绘的是晴天的西湖呢,请你读一读。
水光潋滟晴方好4.方?(正)5.猜猜,“潋滟”和什么有关?意思?什么让西湖波光闪动?6.请你试着说一说第一句诗意,并在头脑中想象画面。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4、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将自己感受到的美用通顺的句子表达出来
教学:
学生:课前预习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诗人,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有一位诗人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
你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吗?——(学生:苏轼)
师:现在我们再来了解有关苏轼的其它资料(出示作者简介)。
师:苏轼曾两次到杭州做官,他被西湖的美丽风光深深吸引,写下了许多赞美西湖的古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相机板书,学生齐读课题)
二、题目分析
1、出示问题:读完题目,你读懂了什么?(指名回答)
2、总结。
三、诗意理解
1、师:西湖的天气瞬息万变,那么西湖的景色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西湖晴天和雨天下的风景。
请你们认真看,看看晴天和雨天的西湖风光特点有何不同?
2、播放课件。
(抽生说一说西湖美丽风光的不同特点)
3、师:诗人如何用诗句描绘这样的画面?引出古诗第一句。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理解句意。
4、师:看到这样各具特色的美景,作者想起了谁?(西施)
5、出示课件,了解西施。
6、作者想到了美女西施,情不自禁,吟诵了诗句,出示课件,理解句意。
7、出示课件,再读古诗,抽生再说一说诗意。
8、问题:你能根据诗意找出西湖与西施的共同点吗?
从诗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情感?
(相机板书)
四、拓展升华
1、师:不光苏轼喜欢西湖,赞美西湖,古代的文人墨客,也写下了不少赞美西湖的诗句,我们一起来读两首吧!出示课件:学生齐读,教师简单解释诗意。
2、师:这两首诗所描绘的正是西湖十景中“苏堤春晓、曲院风荷”,现在,我就带领大家到西湖去,去欣赏西湖有名的十处景观。
播放课件,教师简单介绍。
3、师:同学们,欣赏完西湖美丽的风光,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指名回答。
4、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我希望你们努力学习,为建设更加美丽富饶的祖国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
1、搜集有关“西湖十景”的诗句。
2、背默古诗,用自己的话和同桌交流古诗大意。
六:板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湖→西施
晴天浓妆
雨天淡妆
美景美人
(热爱、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