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亚洲采风
- 格式:doc
- 大小:72.50 KB
- 文档页数:8
六年级音乐第一学期第三单元《亚洲采风》第二课时本单元以亚洲音乐为核心来组织内容,旨在向学生介绍亚洲各地具有民族特色和代表性的音乐,让学生体验亚洲邻邦的音乐风格,扩大学生的视野,同时使学生对亚洲各地音乐所蕴涵的人文背景也有相应的了解。
教学目的:1.通过复习朝鲜、日本、印度音乐作品,歌曲《哎呦,妈妈》创造等教学,巩固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具有民族特点和代表性的音乐,扩大视野,从音乐中领略亚洲各地的人文风情。
2.通过各种活动,体验亚洲各地音乐的不同风格,有表情地歌唱《哎哟,妈妈》3、复习简谱中的变化音、装饰音知识教学重点与难点:1.亚洲音乐特点与音乐知识2.歌曲《哎哟,妈妈》的处理教学过程:一、复习朝鲜、日本、印度音乐的特点二、歌曲《哎呦,妈妈》这是一首印尼语族安汶人(又称安波那人)的民歌,安汶人主要居住在印尼东北的以香料之路闻名的马鲁古群岛中的安汶岛,岛上有天然良港,自古以来欧洲的船只出入频繁,欧洲水手们在当地演奏欧洲音乐,安汶岛民间歌手受到影响,这首民歌也不例外。
全曲用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构成,都用弱起节奏,情绪明快,幽默,在传唱过程中被填上多种词句,有时还用来即兴填词赛歌。
据了解最早的歌词是:“黑鸡生了雪白的蛋,到河边觅食,东张西望,可爱的姑娘露出雪白的牙,笑起来讨人喜爱多么好看,哎哟,妈妈,你可不要生气,年轻人之间这样做司空见惯,平谈无奇。
”在我国流传的歌词,与原歌词后半段大体相同,前半段相异,但基本情调一致,都充满生活气息而朝气蓬勃。
教材中的“哎哟,妈妈”又改经过熊美德填词,使之更适合少年儿童传唱。
1.听音频,了解歌曲情绪与风格2.唱旋律,注意唱准7-4这对增四度音程以及变化音(强调装饰音的变化:升2的音准与作用)3.唱歌词4.有表情地演唱三、拓展活动1.比一比童声合唱、男声独唱、学生自己唱进行对比,有何不同?2.演一演播放视频《哎呦,妈妈》同学们根据游戏方式演一演,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小结。
《亚洲采风》教学设计湖北十堰郧阳区实验中学周玉叶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印尼歌曲《星戈,星戈》、欣赏甘美兰音乐以及学跳印度、日本国家的民间舞蹈等活动,初步了解亚洲音乐舞蹈特点,开阔视野,热爱多元的音乐文化。
2.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星戈,星戈》,表达出歌曲欢快、明朗的情绪。
3.能够积极参与到“学跳舞蹈”的活动中来,并能学到印度、日本的民间舞蹈动作2-3个。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小学,音乐素养参差不齐。
少部分优秀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谱学唱、进而处理歌曲的能力,可大部分学生不会识谱,也没有掌握多少有效控制声音的方法。
部分学生还是明亮的童声,部分学生却已经进入变声期。
在班级合唱的效果上,音色不够统一。
但是他们却也有一些共同的优点,比如对音乐的感受比较敏感,对不同国家和地域的音乐感到好奇,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它们进行模仿及表现。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圆润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演唱歌曲《星戈,星戈》教学难点:准确掌握歌曲欢快的节奏,特别注意第一第二乐句在节奏型上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歌曲《星戈,星戈》1、听赏歌曲《星戈,星戈》(印尼语版),同时观看多媒体课件,欣赏印度尼西亚著名景点。
这一节课首先我们要去东南亚有“千岛之国”之称的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去采集风光。
2、听赏歌曲《星戈,星戈》(汉语版),同时边听音乐、边看谱、边思考问题:(1)歌曲表达了什么情绪?(2)歌曲分几段?(3)找出歌曲的典型节奏型,说说这些节奏型在表现歌曲情绪上有什么作用?注:《星戈,星戈》电钢琴的伴奏音乐:节奏选“乡村流行”、音色选“吉他”、速度每分钟125拍。
在老师第二遍重复唱时可以轻声跟唱,并且同时以一下形式伴奏: 第一段:X 0┃ X 0第二段:X X X┃ X X X第三段:X ┃ X X可以击打以上节奏,也可以自编其它节奏.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铃鼓、沙锤、响盖、手铃等,其他学生做声势伴奏:击掌、拍腿、击桌子、踏脚等(3)跟着伴奏试唱,难点之处强化练习例如:第一段的第一句、第二段的末尾一句、第三段的第一句.可识谱唱、也可老师教唱,直到节奏和音准相当准确为止.(4)发声方法提示:这首歌曲汉语歌词里,每一句基本上都结束在闭口音“i”上,但是更要强调打开喉咙唱歌,所谓“闭口音开口唱”就是这个道理,另外要感觉到声音是从眉心以上发出去的。
课题:亚洲采风课时:第二课时教材:六年级第一学期音乐第三单元(上海教育出版社)班级: 进才中学北校预备(5)班执教: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李迅教学目标:一、在《星星索》、《阿里郎》、《水姑娘》、《哎哟,妈妈》等亚洲特色鲜明的音乐作品中,体验亚洲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
并从音乐中领略亚洲各地的人文风情,扩大视野,逐步建立多元文化观。
二、在聆听、歌唱、舞蹈等音乐活动中,感受印尼、朝鲜、印度等亚洲国家的音乐风格特点,并在实践过程中掌握探索异域音乐文化的方法。
三、熟悉具有代表性的亚洲歌、乐曲的旋律;并能演唱部分歌、乐曲主题;模仿相应舞蹈动作;知道几种常见的装饰音记号,并明白装饰音在作品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音乐体验活动来感受亚洲各国音乐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对音乐风格的区分,准确听辨各国音乐。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音乐《星星索》,师生随音乐歌唱并律动。
2、学生回忆音乐作品所属国家。
3、出示亚洲地图,指出印尼地理位置。
4、出示课题。
二、感受与体验:(一)欣赏朝鲜民歌《阿里郎》1、欣赏乐曲版《阿里郎》(1)学生聆听并思考对音乐的感受。
(2)出示国家与作品名称。
(3)了解作品背景,认识朝鲜民族乐器——长鼓、伽倻琴。
2、欣赏歌曲版《阿里郎》(1)聆听并思考:歌曲抒发了怎样的情绪?(2)随钢琴哼唱歌曲主旋律。
(3)出示部分原文歌词,跟唱一段歌曲。
(4)学生分组活动(包括随音乐演唱和模仿长鼓拍击节奏),体验朝鲜音乐的风格特征。
(二)欣赏印度乐曲《水姑娘》1、初听《水姑娘》片段。
(1)启发学生尽情想象音乐所描绘的意境。
学生边听音乐边模仿所感受到的演奏乐器的演奏姿态。
(2)学生交流自己所感受到的音乐情景。
2、认识印度民族乐器——印度鼓、印度笛。
3、出示亚洲地图,指出印度地理位置。
4、复听《水姑娘》,感受音乐的旋律线条,认识——装饰音。
5、拓展欣赏印度歌舞片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到印度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载歌载舞。
6、学习印度舞蹈动作,随歌曲《天竺少女》分组表演。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中亚细亚草原的文化背景及音乐特点,能准确认知和辨识本节课所学曲目的曲风。
2. 通过演唱、乐器的伴奏以及节拍感受等训练,培养学生对中亚细亚草原音乐的鉴赏力和表现力。
3. 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增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二、作业内容1. 预习作业:学生需提前了解中亚细亚草原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其音乐特色和表现形式。
通过互联网资源或书籍资料,收集相关信息,为学习新歌做铺垫。
2. 基础演唱训练: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词谱对应及歌曲节奏的基础训练,达到基本的音准和节奏感。
此环节通过自我反复跟唱和伴奏等方式完成。
3. 音乐鉴赏作业:学生需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并尝试分析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此部分可结合课堂上的教师讲解和同学讨论进行。
4. 创意表演准备:学生需分组进行创意表演的准备工作,以歌曲《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为主题,可加入舞蹈、服装、舞台背景等元素进行表演创作。
这一部分应考虑到创意性、表达力以及团队合作为重点。
三、作业要求1. 预习作业:收集资料应真实可靠,并做好笔记整理,为课堂讨论提供依据。
2. 基础演唱训练:要求音准、节奏准确,能够流畅地演唱歌曲,并尝试用不同的情感表达歌曲的意境。
3. 音乐鉴赏作业:分析应深入具体,能够从专业角度对歌曲进行解读,并形成文字记录。
4. 创意表演准备:团队成员需分工明确,创意新颖,注重整体效果和细节处理。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资料收集情况和笔记内容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应指导。
2. 对学生的演唱表现进行打分评价,从音准、节奏、情感等方面给予评价及建议。
3. 针对学生的音乐鉴赏分析能力进行评价,肯定其观点并补充或更正其理解不足之处。
4. 对创意表演的准备情况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性反馈,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这一音乐课程,更好地理解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风情与音乐文化的结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增强音乐审美素养,并锻炼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
二、作业内容1. 背景知识探究学生需自行搜集关于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历史及文化背景资料,了解该地区的音乐风格与特色,并形成简短的文字说明或制作成PPT。
2. 音乐欣赏记录学生需在课堂播放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音乐作品下,记录自己的听后感,包括旋律、节奏、乐器运用等方面的个人见解与感受。
3. 音乐创作尝试学生需尝试以小组形式,模仿《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音乐风格,创作一段简短的旋律或小型乐曲,并记录创作过程与思路。
4. 歌词翻译与朗诵选取《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歌词段落,学生进行翻译成中文,并练习朗诵,尝试将音乐的情感与朗诵的语调相融合。
三、作业要求1. 背景知识探究:要求内容准确,说明清晰,能够展示出学生对中亚细亚文化与音乐风格的理解。
2. 音乐欣赏记录:要求学生记录详细,有自己的见解与感受,不局限于表面描述。
3. 音乐创作尝试:鼓励小组内成员充分交流与协作,创作出具有独特性的音乐作品。
4. 歌词翻译与朗诵:翻译需准确传达原意,朗诵时注意情感表达与节奏控制。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内容进行评分,结合学生的完成情况、质量与创造性进行综合评定。
2. 对于学生的音乐创作尝试给予重点关注与肯定,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寻找个人特色与音乐风格的融合。
3. 定期开展作业成果分享活动,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学习与交流。
五、作业反馈1. 教师需及时反馈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提供指导与建议。
2. 针对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疑问或困难,教师应及时提供帮助与解答。
3. 鼓励学生在课后互相讨论与学习,促进彼此间的音乐理解与进步。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巩固学生对《在中亚细亚草原上》音乐作品的理解,感受乐曲中蕴含的浓厚异域风情。
《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在中亚细亚草原上》这一音乐作品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 了解中亚细亚草原的音乐文化背景。
2. 掌握音乐作品的基本节奏和旋律。
3. 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作业内容《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作业内容设计如下:1. 基础知识学习:学生需提前预习中亚细亚草原的地理、历史及音乐文化背景,并了解作品作者及创作背景。
2. 音乐欣赏:学生需完整地聆听《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全曲,并尝试分析作品的音乐特点,如节奏、旋律、和声等。
3. 节奏训练:学生需跟随音乐节奏,用打击乐器或拍手等方式感受作品的节奏变化,并尝试用简谱记录下自己听到的旋律。
4. 创作表达:学生需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创作一段简短的文字描述或绘画作品,表达自己对中亚细亚草原音乐文化的感受和想象。
三、作业要求为确保作业的完成质量,特提出以下要求:1. 预习准备:在课前完成对背景知识的预习,并准备好相关的学习资料。
2. 认真聆听: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要认真聆听音乐作品,注意捕捉作品的细节。
3. 准确记录:在节奏训练中,要准确记录下听到的旋律,尽量做到无误。
4. 创意表达:在创作表达部分,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5. 按时提交:请同学们务必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业,以便老师及时进行作业评价和反馈。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基础知识掌握程度。
2. 音乐欣赏的深度和广度。
3. 节奏训练的准确性和创意性。
4. 创作表达的独特性和表达力。
评价方式包括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业完成质量。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逐一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对于共性问题,将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和指导。
3. 对于优秀作业,将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表扬,以资鼓励。
4.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以提高学习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活动《文学采风》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活动《文学采风》说课稿一、教学理念我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力求与时俱进,力求站在时代课改的前沿,切实落实语文课程标准。
以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实践活动为主阵地,力求做到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培养“质疑”、“探究”的创新精神。
二、说教材1、说课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文学采风》。
2、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①从整个初中语文教材来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中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比七年级《语文》上册要求更高,基本与单元课文有勾连,要求充分利用文本资源。
综合实践学习《文学采风》是体现利用文本资源的有效途径。
②从教材的本身来看,第三单元选取风格各异的四篇童话,其情节曲折跌宕,形象生动,童趣十足,主题健康积极,引导这生把握童话中蕴涵的人文思想,达到熏陶,纯洁心灵、陶冶情操的目的。
《文学采风》安排在第三单元其目的力求传承人文思想。
充分认识到我国是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到处蕴藏着宝贵的文化遗产,到处流传着古老的传统。
其中闪耀着人文思想的光芒。
通过“文学采风”启迪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创造美,从生活、民间去吸取文学营养,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思想的洗礼。
③从写作的角度来看待“文学采风”,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炊”。
针对学生写作文无活可说这一现象。
通过“文学采风”活动使学生初步明白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文学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采风是积累写作素材,积累生活的一项重要手段。
三、说教法语文教师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有活力的课堂必须让学生把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此次“文学采风”活动,要充分发扬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合作能力,发展探究精神。
从知识到能力,过程和方法、态度和价值观三个难度进行教法设计。
做到“扶”“放”有序。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小组合作为方法,以探究问题为核心,实现学生创新意识全面发展。
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课家住平原第1节稻作文化的印记(湄公河平原)、自然环境1 •地理位置:湄公河平原在亚洲东南部的__________ 上,地跨__________ 、一__________ 禾廿________ 等国家。
2. 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形:这里是________________ 地形,地势低平,高低。
3. __________________ 气候:____________ 气候,,雨热同期。
4. _______________ 河流: ______ 河自______ 向____________________ 穿过,注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 ________ ,灌溉便利。
5•右图中A是___________半岛;B是________ 海峡,沟通C _________ 洋和D __________ 洋;E是__________ (国家)。
、生产特色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主要的农作物是。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地生产水平比较低,主要依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精耕细作。
三、生活特色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饮食:人们的饮食以为主。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住:人们住的是,以木、竹为主要建材,用木桩支撑,悬空架设。
3•精神生活:这里的很多文化活动都与水稻生产息息相关,如柬埔寨的“______________越南的_________________ 。
在协作劳动的过程中,人们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 、关爱弱者的品质。
第2节用机械种庄稼(美国中部大平40°原)一、自然环境1. 地形:美国中部大平原是平原地形,土地辽阔,地势2. 气候:气候以_________________ 为主,气候适宜。
第三单元亚洲采风教学设计B式单元设计思路本单元通过歌曲学唱、乐曲欣赏与吹奏、舞蹈律动等音乐活动,向学生介绍亚洲各地具有民族特色和代表性的音乐,让学生体验亚洲邻邦的音乐风格,扩大学生的视野,同时使学生对亚洲各地音乐所蕴涵的人文背景也有相应的了解。
本单元的设计力求在教学中能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地给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以此能让学生了解亚洲地区、各民族的音乐文化。
在唱歌教学中,主要通过比较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变化音在作品中的运用有着独特的作用。
在欣赏教学中,以一首乐曲为突破口,通过活动,使学生能够掌握本地区代表性的音乐,了解音乐文化后的人文背景。
在分组合作学习中,让每位同学主动参与,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演唱、吹奏、律动等实践活动,感受亚洲不同国家的人文背景、音乐风格特征,并能正确听辩出不同国家相对应的音乐片断。
【过程与方法】1.欣赏《阿里朗》《伐木歌》《佳美兰》《水姑娘》等曲目,了解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以及印度的音乐文化,从音乐只中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哎哟,妈妈》,在歌唱中体会印度尼西亚的音乐文化。
感受歌曲明快、幽默的音乐情绪。
3.准确吹奏《通巴曲》,并能进行组合表演。
【知识与技能】1.熟悉具有代表性的亚洲歌、乐曲的主题,并能背唱部分歌、乐曲主题。
2.复习简谱中的变化音、装饰音知识。
课时建议本单元建议用三课时完成,在欣赏、演唱、演奏中真切感受亚洲各国音乐的美。
第一课时:完成朝鲜民歌《阿里郎》的音乐欣赏;学唱印度尼西亚民歌《哎哟,妈妈》。
第二课时:音乐作品《佳美兰》欣赏;吹奏《通巴曲》。
第三课时:欣赏日本管弦乐《伐木歌》和印度笛独奏曲《水姑娘》;听辩不同国家相对应的音乐片断。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欣赏《阿里郎》2.学唱印度尼西亚民歌《哎哟,妈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朝鲜民歌《阿里朗》的欣赏和学唱歌曲《哎哟,妈妈》中,了解朝鲜、印度尼西亚风土人情、音乐文化特征。
【过程与方法】在朝鲜民歌《阿里朗》的欣赏中,通过学生演唱、律动、拍打节奏等实践活动,深刻体会朝鲜的音乐风格特征。
在学唱印度尼西亚民歌《哎哟,妈妈》的过程中,知道几种常见的变音记号的用法,并明白变化音在作品中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知道几种常见的变音记号的用法,并明白变化音在作品中的作用。
将《阿里郎》和《哎哟,妈妈》在力度、速度以及音乐情绪方面进行比较,感受速度、力度在音乐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1.感受速度、力度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2.如何通过自身实践,感受不同国家的音乐特征【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二.新课教学(一)欣赏朝鲜民歌《阿里朗》1.提问:你知道大屏幕上播放的是哪个国家的风光吗?你能哼唱其中的背景音乐吗?(可以让学生用抢答的方式回答)2.教师利用课件补充介绍朝鲜的地理文化、人文知识。
3.学生欣赏《阿里朗》。
感受音乐作品,并找出《阿里朗》的主要节奏型,并尝试拍击。
4.跟录音学唱《阿里朗》,并尝试记住歌曲的主题旋律。
5.在学生感受出作品三拍子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律动创编。
利用课件展示朝鲜族的伴奏乐器-----长鼓,并播放一段典型的朝鲜舞蹈,为学生的律动创编做准备。
6.学生分组活动,感受朝鲜音乐的风格特征。
一组:拍打歌曲节奏二组:模仿演奏长鼓的律动三组:演唱《阿里朗》四组:用鼓敲下列节奏谱××·××·×(二)学唱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民歌《哎哟,妈妈》1.教师课件展示东南亚地理、国家分布情况,引入到对印度尼西亚的介绍2.简单介绍印度尼西亚比较有特色的音乐文化(从器乐和声乐两个方面着手)声乐方面:八达族民歌莎丽楠蒂梭罗河格桑词曲星星索器乐方面:在印度尼西亚,除了佳美兰乐队(下次课上我们会介绍),最有特色的器乐要算是安格隆音乐了。
安格隆是印尼的一种古老民族乐器,由于它是用竹筒制成的,故也称竹筒琴。
它是利用竹筒和竹棍的相互碰撞而发音的。
因为它是用手摇动的,所以也称摇竹。
安格隆的下部是一根横放的竹筒,在竹筒面上开有几个长方形的洞,在每个洞中都插入一个上端修削成半圆形的竹筒,它被固定在框架上,下端修削成两根可以活动的竹棍。
当演奏者摇动框架时,竹棍就与竹筒互相碰撞而发出“格隆、格隆”的声音。
连续摇奏时音色颤动,华丽悦耳,宛如流动不息的潺潺溪水,十分动听。
3.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情绪a)带着问题完整听赏歌曲。
b)歌曲的情绪怎样?节奏有什么特点?你能找出与众不同的一句吗?都用弱起节奏,情绪明快,幽默。
c)着重唱准7---4这对增四度音程以及变化音。
这里的变化音与后半拍进的节奏,将歌曲俏皮、幽默的音乐风格表达得淋漓尽致。
d)简单介绍简谱中出现的变化音。
e)用听唱法学唱。
f )用已学过的音乐知识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
(速度、力度)4.对比歌曲《哎哟,妈妈》与《阿里朗》,完成表格感受不同的速度、力度对音乐情绪影响。
5.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编创歌词,并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三.课堂总结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不尽相同,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作品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佳美兰》吹奏《通巴曲》【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器乐曲《佳美兰》欣赏及《通巴曲》吹奏中,让学生了解印度尼西亚及巴勒斯坦的异域风情和音乐文化特征。
【知识与技能】在欣赏《佳美兰》作品中,了解佳美兰这种表演形式,在《通巴曲》吹奏、演唱过程中感受阿拉伯音乐风格。
复习变音记号,唱准变化音。
【过程与方法】欣赏《佳美兰》,了解佳美兰这种表演形式。
通过节奏模仿感受印尼传统音乐文化的特色。
在《通巴曲》吹奏、演唱过程中感受阿拉伯音乐风格。
并能进行组合表演。
【教学重点与难点】唱准《通巴曲》第一声部的变化音《通巴曲》的组合表演【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口风琴【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二.新课教学(一)欣赏印度尼西亚最有代表性的音乐形式佳美兰音乐1.欣赏佳美兰片断2.介绍佳美兰音乐。
3.欣赏佳美兰。
你听到了哪些乐器的音色?4.课件展示这些乐器图片。
(二)西亚——巴勒斯坦音乐文化介绍1.课件展示巴勒斯坦国家概况2.作品《通巴曲》吹奏a )学生用口风琴吹奏第二声部,要求速度均匀,节奏准确。
b)教师弹唱第一声部,学生感受旋律——阿拉伯的音乐风格,带有东方神秘色彩,注意其中出现的变音记号。
c)学生分别视唱两声部的旋律,唱准变化音。
d)学唱第一声部。
e)吹奏第二声部f)组合表演,创设一种异国情调。
(阿拉伯风)一组:吹奏二声部二组:用手拍击典型节奏三组:演唱第一声部四组:律动从同学们精彩的组合表演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浓浓的阿拉伯风,如果同学们有兴趣对巴勒斯坦的音乐有更深的了解,课后老师愿意与你们一起找资料共同学习。
四.布置作业通过网上查找资料,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以及音乐的风格特征。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欣赏《伐木歌》欣赏印度笛独奏《水姑娘》听辩音乐片断(“自我测评”活动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伐木歌》管弦乐曲和印度笛独奏《水姑娘》欣赏中,了解日本和印度的风土人情、音乐文化特征。
在欣赏、听辩等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亚洲各国的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网上查找资料、听赏、拍打节奏等活动,让学生对日本的风土人情,音乐的风格有所了解。
欣赏印度笛独奏《水姑娘》,能感受乐曲美轮美奂的意境。
能从听辩音乐片断中,正确判断出相应的国家名称,以及音乐的拍号与速度。
【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民谣的分类了解常用的装饰音【教学重点与难点】能从听辩音乐片断中,正确判断出相应的国家名称,以及音乐的拍号与速度。
【教具】多媒体课件鼓【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课件播放日本民歌《樱花》导入新课。
大屏幕上展示日本人民,在五月二.新课教学(一)欣赏《伐木歌》1.说说你眼中的日本2.教师展示课件发表个人意见并进行补充。
3.欣赏《伐木歌》第一、二部分a)不出示曲名,学生带着问题欣赏《伐木歌》的第一、二部分。
民谣是日本传统音乐中最为大众化、最富有生活气息的品种,它直接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劳动、生活和各种习俗,表达了他们丰富多样的思想感情。
按照民谣的表现内容和演唱场合可以划分为五大类,即劳动歌曲、祭典歌、祝仪歌、娱乐歌和儿歌。
日本很多的声乐和器乐作品都取材于日本民谣。
那么,我们欣赏的这首管弦乐作品取材于哪一类民谣?你听到哪些音响的模拟?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你能为它取个名字吗?b)学生回答问题c)教师小结、点评课件出示曲名,并合着《伐木歌》的音乐播放伐木的场景。
d) 拍击下列节奏为乐曲的第二部分作伴奏(学生先用手拍击节奏,后分发给每组两个鼓合奏)先分组练习再进行合奏。
感受日本人民特有的集体舞----盆舞的热闹场景。
d)结合课件完整欣赏全曲,第二部分出现时请学生打节奏为乐曲的作伴奏。
(二)欣赏印度笛独奏《水姑娘》1.课件播放一段典型的印度舞蹈,导入要欣赏的曲目。
2.带问题,欣赏《水姑娘》片段。
你听到了什么乐器的声音?乐曲描绘了怎样的意境?根据音乐能说说你心目中水姑娘的形象吗?3.学生根据问题展开讨论4.教师介绍印度笛。
5.富有变化的装饰音印度古代名著《乐舞论》中所述:一首旋律没有了装饰音就好象夜里没有月亮,河里没有流水,树上没有花朵,妇女没有了珠宝。
你能模拟哼唱的其中的一句吗?可以请舞蹈基础好的同学领跳。
三.听辩音乐片断(“自我测评”活动1)请学生根据以往所学习的内容听辩音乐作品并与相应国家名称、拍号、速度记号相连接。
拉网小调朝鲜中速2/4卖花姑娘中国稍快3/4梭罗河印尼稍慢4/4三.教学小结在亚洲这片热土上,不同的国家风土人情、文化背景不尽相同。
从这几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这些国家的音乐文化,感受了这些国家的音乐风格特征。
同时也体验到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反思】本单元通过欣赏、演唱、吹奏、律动等音乐实践活动,学生能初步了解亚洲不同国家的人文背景、音乐风格特征。
但仅从一首作品来了解一个国家,似乎有很大的局限性。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音乐用能力进行深入的探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是我一直在思索的一个问题。
设计者:上海市市北初级中学赵艾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