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城市化
- 格式:ppt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58
高中地理城市化问题近年来,城市化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大趋势。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问题也日益突出。
高中地理课程中,城市化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下面我们将从城市化的定义、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来探讨高中地理城市化问题。
一、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的流动和集聚过程。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面积的扩大,城市化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
城市化的定义不仅仅局限于人口的迁移,还包括城市经济、社会结构、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二、城市化的原因城市化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人口增长、农业现代化、工业化进程等因素。
首先,人口增长是城市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有限,许多人选择迁往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
其次,农业现代化也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
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使得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大量释放,这些劳动力往往选择迁移到城市从事非农产业。
此外,工业化进程也是城市化的重要原因。
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城市经济的繁荣,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城市。
三、城市化的影响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城市化加速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城市作为经济中心,集聚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促进了产业的集中和规模化发展。
其次,城市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提高了人们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了城市资源的紧张,交通拥堵、住房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
同时,城市化也加剧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四、应对城市化的措施为了解决城市化问题,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
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加强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服务水平和生活质量。
此外,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城市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如城市化率、城市化速度等。
(2)学生能够掌握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3)学生能够分析城市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城市化进程,关心城市发展的态度。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具有全球视野,关注国际城市化发展趋势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城市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2)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城市化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城市化的魅力。
(2)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城市化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新课:(1)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关于城市化的课文,了解大意。
(2)教师讲解:针对城市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等方面,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4)整体理解:教师带领全班同学共同梳理城市化的知识点,确保每个同学都能理解城市化。
3. 深入探讨:(1)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让学生分析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如产业结构调整、就业创造等。
(2)城市化对社会的影响:让学生分析城市化对社会结构、人口流动等方面的影响。
(3)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让学生分析城市化对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影响。
(4)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对城市化的看法和建议。
专题06 城市化一、基础主干学问理解和牢记【学法提示】课前预习教材,提炼学习重点,做预习笔记;课堂听课理解学问,补充和完善笔记;画思维导图,构建学问体系。
【学习内容】1.城市化内涵(1)城市化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2)城市化的三个标记: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城市化动力因素:推力和拉力。
推力是指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如,乡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的压力大;乡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乡村受自然灾难影响大。
拉力是指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如,城市就业机会多;城市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城市文化设施齐全;城市交通便捷。
概括而言,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主要缘由是经济发展不平衡。
(4)城市化给社会带来的改变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聚落形态的改变;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巨大改变。
2.城市进程(1)世界城市化特点:总体趋势是不断提高;世界城市化水平和发展速度又具有阶段性特点;世界城市化具有地区差异,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在起步、速度和水同等方面存在差异。
(2)城市化进程的阶段和特点70%)至停滞村推动逆城市化等“S”形曲线(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差异国家类型起步早晚城市化水平目前速度所处阶段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早高缓慢后期相适应逆城市化发展中国家晚低快中期不相适应郊区城市化(4)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人口迁移方向乡村向城市;市区向郊区城市向乡村小城镇城市人口改变增加削减(5)英国城市化进程(城市化举例)19世纪城市化起步;20世纪郊区城市化;20世纪下半叶逆城市化;近30年来再城市化。
(6)我国城市化进程(城市化举例)新中国成立至1965年发展速度较快;1965年至1975年发展速度下降,甚至出现停滞;1975年后发展速度加快;目前仍处于中期加速阶段。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不利影响:A使地理环境各要素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如生物多样性削减、土地质量下降、影响水循环、对气候产生影响(如热岛)。
专题13 城市与城市化知识点1.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2、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和特点(1)形成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形成集聚效应。
通过集聚效应,功能区逐渐形成。
(2)特点①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①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主要的城市功能区现分化知识点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称为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模式城市功能区在空间的分布与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内部空间结构模式,具有代表性的三种模式是同心圆模3、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在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影响租金高低的因素是:交通通达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远近。
①距市中心远近: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商业、住宅和工业的付租能力随空间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①交通通达度:一般来说,交通通达度越好,地租越高。
城市内不同区位土地的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2)社会因素:包括收入状况、知名度和因种族宗教、人种的聚居等;①收入是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①知名度对于住宅区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①种族因素对住宅区分化的影响也很大(3)历史文化;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可继承和改造;①城市早期的土地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在的功能分区。
①城市的发展和更新要考虑继承和保持原有特色。
①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原有的功能分区现在也可能完全改变。
潍坊滨海中学高三二轮复习地理学案专题十一——城市与城市化2009.5.18【基础要点归纳】知识网络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形态的概念: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3、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会导致同一种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4、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5、功能区比较6、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7、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
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8、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9、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 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 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 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10、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一定规模后: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二、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以下为县城、建制镇等依据:城市人口规模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城市等级低,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城市等级高,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OA 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 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 工业付租能力最强3、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 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知识点拨]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判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来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通常以过程图、坐标图等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对比。
(2015·安徽高考)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
完成1~2题。
1.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D.生物多样性增加【思维流程】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1.D 2.C第1题,根据图中所示的土地利用类型及柱的高低,可以判断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
路延长,因此居民平均通勤距离会延长;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导致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的人口、工业越来越多,会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势必会造成耕地和林地面积有所减少,很多生物失去了栖息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项。
[对点练习]下图示意安徽省1990~2030年城市化水平统计及预测。
读图,完成1~2题。
1.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表现是( )A.2000~2010年已进入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B.2020~2030年城市化速度最快C.2010~2012年城市化速度减缓D.1990~1995年城市化速度最慢答案D2.目前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 )A.水平较低,发展较快B.水平较高,发展快C.水平低,发展慢D.水平高,发展慢解析从图中看出,安徽省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快,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增长阶段。
因此A项正确。
答案 A下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阶段Ⅰ中,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 )A.初期阶段B.郊区城市化阶段C.逆城市化阶段D.再城市化阶段4.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①交通通达性差②地价昂贵③污染严重④远离商业中心A.① 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第3题,阶段Ⅰ,人口密度由市中心向郊区递减,市中心人口密度远大于郊区,表明城市化进程尚处于初期阶段。
中学地理教案
教学过程:
作业:
练习册P17-19
板画:
专题21 城市化
一、城市化水平的标志
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三、郊区化人口
用地
人口中心郊区
逆城市化化人口
用地
人口城市郊外或小城镇
四、城市问题
附:
学生课堂练习单
1、利用书本P54 表6.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比较)
让我来设计一图表(折线图,柱状图均可)
要求:
✓反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反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简单明了
绘图区:
2、让我找一找:当前世界城市化主流特点以及其证据
3、我所关注到的城市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9.卧城是指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
该市卧城位于该区的()A.东部B.东南部C.北部D.西南部10.下列对图中功能区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为高新产业区B.②为休闲娱乐区C.③为中心商务区D.④为商住混合区(2015·山东青岛5月质检)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通量的比值。
下图为“世界某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与布局方位雷达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中心()A.金融机构较多B.环境质量较差C.日流通人口较多D.商品流通量较大12.若图中有高级住宅区分布,最可能分布在该城市的()A.西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北方向D.东南方向二、非选择题13.(2016·四川成都高三质量调研)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4月,国务院发布《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大省会为中心的特大城市群组合,规划正式定位该城市群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旨在推动中国经济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12.TOD开发模式可以()A.完全用步行替代公共交通B.降低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C.降低土地利用密度D.减少人口“钟摆式”流动导致的交通拥堵(对接2016·北京文综卷,11)图1是我国南方某大城市地铁线分布图,图2是该城市某地铁站一天中部分时段进出站人数统计图,读图完成3~4题。
3.据图1分析,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位于中心商务区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4.据图2分析,该地铁站所在的功能区是()A.中心商务区B.住宅区C.工业区D.文化区命题角度二:城市化及其影响(对接2014·新课标Ⅱ,1~2)城市渠化是指将城市内河河道取直,硬化河堤、河底,改造岸坡为直立砌墙或混凝土墙,把天然河道变成人工明渠。
如图所示。
据此回答5~6题。
5.我国各地在城市化过程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渠化现象,其主要作用是()A.改善城市供水条件B.增加休憩娱乐场所C.提升内河航运能力D.增强排污排涝能力6.城市渠化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是()A.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加重B.底栖生物生存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C.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地下水位上升D.河道取直,水质恶化(对接2015·重庆文综卷,4~5)下图是某权威机构对不同地区城乡人口变化趋势的预测图(单位:亿人)。
专题21 城市化过程及进程测试题1.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单选题] *A. 绿化面积不断减少B. 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正确答案)C. 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D. 耕地越来越少,粮食产量下降答案解析: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历史过程。
在此过程中,大量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必然导致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故B正确;绿化面积不断减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是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化速度过快导致的,并非城市化的必然结果。
所以A、C、D不是与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联系。
2.粤港澳大湾区由珠三角9个城市、香港和澳门组成,人口超过6600万人。
面积5.6万多平方公里,GDP约1.3万亿美元。
作为中国城市化的典范,关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化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 *A.优化城市之间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加强整体规划B.加强户籍管理,限制低收入人群进城务工(正确答案)C.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完善交通建设,形成“一小时生活圈”D.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大研发创新,发展智能制造业答案解析:关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化说法,可以优化城市之间实现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加强整体规划;加强户籍管理,限制低收入人群进城务工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完善交通建设,形成“一小时生活圈”;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大研发创新,发展智能制造业。
3.下图为江苏省主要城市经济指标与城市化率指标。
由图可见,多数城市的城市化发展特点是[单选题] *A. 城市化水平总体较低B. 城市化水平高低与人均GDP呈正比C. 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小D. 第二产业是城市化的主要促进因素(正确答案)答案解析::A、据图可知,江苏省各大城市城市人口比重均在65%以上,城市化水平总体较高,故不符合题意;B、据图可知,城市化水平高低与人均GDP不是呈正比关系,例如常州市,人均GDP较高,而城市人口比重下降,故不符合题意;C、最高达83%,最低为65%,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故不符合题意;D、江苏省各城市第二产业比重较高,因此城市化平均高,因此第二产业是城市化的主要促进因素,故正确。
“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题研修班”培训学习心得体会参加“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题研修班”培训学习的这段时间,我深刻感受到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深入了解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对我个人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带来了很大的启示。
以下是我在培训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培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城市是现代化的引擎和经济发展的中心”这一观点,了解到城镇化不仅是人口城镇化的过程,更是经济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的需要。
城镇化能够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次,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注重人本理念。
在培训中,我们了解到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并通过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等,提高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这让我深思,作为城市建设者,我们需要从人们的需求和利益出发,推动城镇化的深入发展。
再次,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创新思维和实践经验。
培训中,我们学到了很多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创新理念和实践经验,如绿色低碳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
这些都是新时代对城镇化建设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挑战,需要我们以创新思维和实践经验为基础,推动城镇化建设向着更加可持续、生态友好、人文关怀的方向发展。
最后,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多元参与和合作共赢。
培训中,我们讨论了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环境保护、产业布局等众多领域的问题,意识到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各部门的协同合作和多元参与。
只有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才能够实现城镇化建设的目标,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局面。
总之,参加“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题研修班”的培训学习,让我深入了解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基本理论,拓宽了我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我将以学习到的知识和理念为指导,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1、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以你的预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2、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3、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4、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具有重要意义?5、试比较城市规划各层面规划类型在内容和深度上的不同?6、城市用地评价应当考虑哪些因素?在你所居住的城市中,对城市安全影响最大的自然或工程要素是什么?7、城市用地选择的影响要素是什么?如果你所居住的城市需要进一步发展,主导方向应该是什么?为什么?8、选取2-3个你感兴趣的城市,比较城市定位、城市规模、城市形态等方面的异同,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9、你所知道的国外城市战略性规划有哪些?比较他们与我国城市总体规划在内容上的区别?10、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各项指标是如何确定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如何与城市设计相衔接?11、建设生态城市的相关技术要求如何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结合?12、居住区规划结构有哪些基本形式,分别适用于什么类型的的居住区?13、如何确定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规模与布局方式,未来居住区建设中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与布局将产生哪些新的趋势?14、城市居住区更新规划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它对于城市更新具有什么意义?15、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应重点考虑哪些因素?16、雅典宪章对城市规划目的的界定。
17、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意义)和基本任务。
18、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19、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20、对城市用地自然环境条件分析的内容。
21、进行用地评定时要注意哪些因素?22、城市用地选择的影响因素。
23、城市总体规划中有哪些布局方式?并论述其优缺点。
24、城市的发展的根本动因?25、论述田园城市的空间模式及其社会目标26、城市居住区的用地组成分为哪几类?27、城市化具体内容包括哪几方面?28、居住用地选择要考虑那些方面?29、阐述《马丘比克丘宪章》与《雅典宪章》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