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市华蓥林场马尾松人工林生长量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81.82 KB
- 文档页数:5
第8期收稿日期:2012-06-01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公益专项子项目(200804006/RHH04);贵州省林业厅重大项目(黔林科合[2010]重大01)作者简介:许丰伟(1983-),男,山东曲阜人,2012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态恢复与碳储量评价,(电话)158********(电子信箱)xfw21@;通讯作者,丁访军(1969-),男,贵州习水人,研究员,博士,从事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电话)0851-*******(电子信箱)ding3920034@。
第52卷第8期2013年4月湖北农业科学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Vol.52No.8Apr.,2013马尾松不同林龄林分生物量与净生产力研究许丰伟1,高艳平2,何可权3,丁访军2,戴全厚1(1.贵州大学林学院,贵阳550025;2.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阳550005;3.贵州省独山县国有林场,贵州独山558200)摘要:2010年,对贵州省独山县国有林场马尾松人工林幼龄林(七年生)、中龄林(十四年生)和成熟林(三十年生)林分的生物量与净生产力进行了测量研究。
结果表明,3种林龄林分生物量分别为19.11、54.68、108.26t /hm 2,幼龄林和成熟林各层次生物量的高低排序都为乔木层、枯落物层、草本层、灌木层,中龄林各层次生物量的高低排序为乔木层、枯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
乔木层生物量占林分生物量的43.49%~93.70%,并随着林龄的增加不断提高;而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则与乔木层相反,生物量所占的比例随着林龄的增加有所下降;不同林龄马尾松林林分中乔木层生物量占有绝对的优势。
在不同林龄单株生物量方面,幼龄林单株生物量的高低排序为树干、枝条、针叶、根系,而中龄林、成熟林单株生物量的高低排序都为树干、根系、枝条、针叶,且均以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大,占整株生物量的52.00%~72.46%。
不同密度和坡度人工落叶松林的生长状况调查报告摘要:对15a生人工落叶松的生长状况、虫害现象进行调研,结果发现人工落叶松林的死亡、发育不良、虫害危害与密度和坡度有关。
胸径、冠幅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虫害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多。
关键词:造林密度和坡度;生长及虫害状况;人工落叶松林调查地设在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李子园林场的138林班,选择了具有不同代表性的滩地、坡地、疏林地3块地作为样地。
人工落叶松林近20a在我国西北成为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山地,均有落叶松的分布。
在甘肃小陇山林区分布较广,有针阔混交、针叶混交和成片的纯林。
人工落叶松林又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用材林之一。
调查者在2008-2009年对不同密度、不同坡度的人工落叶松林的生长发育和虫害状况进行调研。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人工林由于密度设置不当,致使林木个体生长不良,害虫入侵,群落衰退。
调研人工林的密度、坡度,对培养高品质的木材和发挥森林公益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落叶松是甘肃省小陇山林区广泛栽植的人工林树种,落叶松耐干旱、瘠薄,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栽植成活率高。
但近年来落叶松的造林密度相当大,虫害危害十分严重。
所以对调研落叶松的造林密度,适地适树,虫害发生原因很有必要。
因此本调研选择了李子园林场为调研对象。
通过对李子园林场138林班全面踏查,样地取证和室内分析,在不同密度、坡度条件下对人工落叶松林的生长不良状况、虫害现象找出根源,为当地人工落叶松林的经营提供参考。
1调研区概况调研区设在甘肃省小陇山林区李子园林场范围,本区属温带半湿润气候。
根据天水气象站资料记载,年平均气温10.90 ℃,7月平均气温23 ℃,1月平均气温-18 ℃,极端最高气温38.30 ℃,极端最低气温-24 ℃,年平均降水量507.60mm,年平均相对湿度69%,无霜期184.80d,年平均日照时数 2 098.70h,年平均蒸发量 1 420.20mm,最大冻土深度37cm,土壤主要是山地褐土和山地棕壤。
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养分积累过程与分配格局的
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马尾松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林种,其人工林面积广泛,经济效益
显著。
然而,马尾松人工林在生长过程中对土壤养分的大量消耗,会引
起土壤贫瘠化、土壤侵蚀等问题,进而影响林地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
因此,研究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养分积累过程与分配格局,可以为合
理管理和经济利用马尾松人工林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于改善林地生态
环境也有重要的意义。
2. 研究内容:
(1)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变化过程以及生长趋势分析;
(2)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叶片中有关养分含量的调查和分析;
(3)马尾松人工林养分分配格局分析;
(4)对马尾松人工林管理措施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3. 研究方法:
(1)对马尾松人工林进行样方调查,测定样方中树木高、胸径、地径等重要参数,并根据样方数据建立生物量方程进行生物量估算;
(2)通过采样、化验等方法对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叶片中的养分含量进行分析;
(3)根据得到的样方数据和解剖学知识,分析马尾松人工林不同部位(例如叶片、根系等)的营养分配格局;
(4)参照已有的马尾松人工林管理经验,分析其对土壤养分消耗的影响,并提出改进建议。
4. 预期目标和成果:
(1)对马尾松人工林的生长特征和养分含量、分配格局进行全面的研究,探索其发展趋势以及不同管理模式对林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2)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可行的马尾松人工林管理措施,以延缓土壤贫瘠化进程,并促进林地经济效益的提高;
(3)产生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成果,为马尾松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马尾松种植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
一、马尾松种植技术:
1. 地点选择:马尾松喜欢生长在光照良好、排水良好的土壤上,选择适宜的地点是
种植成功的关键。
2. 种植方法:常用的种植方法有直播法和育苗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一般选择育苗法育苗效果更好。
3. 施肥措施:马尾松生长快速,对土壤的养分需求较高。
种植前应充分施入有机肥料,并在生长季节进行适时的追肥,以保证马尾松的正常生长发育。
4. 病虫害防治:马尾松常见的病虫害有白粉病、松毛虫等,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
防治措施可以有效避免病虫害对马尾松的损害。
二、马尾松种植的经济效益分析:
1. 木材产量丰富:马尾松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生长周期较短。
从种植到收获一般
需要15-20年左右,每公顷可获得200-300立方米的木材产量,成为一种理想的经济林
木。
2. 材质优良:马尾松木材纹理清晰,质地坚硬,当中含有丰富的树脂物质,使其具
有一定的防腐性能,适合用于建筑、家具等多个领域。
3. 良好的市场前景:由于马尾松木材质优良,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家具等行业,市场需求量大,价格相对稳定,有效保障了种植者的经济效益。
4. 生态环境效益:马尾松具有良好的保水保土功能,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防止
土壤退化,对改善生态环境有积极作用。
马尾松种植技术简单易行,经济效益显著。
在选择适宜的地点、合理施肥和科学防治
病虫害的前提下,马尾松的种植可以有效提高木材产量,获得良好的经济回报,并为生态
环境的改善做出贡献。
马尾松不同林龄林分生物量与净生产力研究摘要:2010年,对贵州省独山县国有林场马尾松人工林幼龄林(七年生)、中龄林(十四年生)和成熟林(三十年生)林分的生物量与净生产力进行了测量研究。
结果表明,3种林龄林分生物量分别为19.11、54.68、108.26 t/hm2,幼龄林和成熟林各层次生物量的高低排序都为乔木层、枯落物层、草本层、灌木层,中龄林各层次生物量的高低排序为乔木层、枯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
乔木层生物量占林分生物量的43.49%~93.70%,并随着林龄的增加不断提高;而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则与乔木层相反,生物量所占的比例随着林龄的增加有所下降;不同林龄马尾松林林分中乔木层生物量占有绝对的优势。
在不同林龄单株生物量方面,幼龄林单株生物量的高低排序为树干、枝条、针叶、根系,而中龄林、成熟林单株生物量的高低排序都为树干、根系、枝条、针叶,且均以树干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大,占整株生物量的52.00%~72.46%。
在净生产力方面,3个林龄的林分净生产力以中龄林最高,达到10.949 5 t/(hm2·a);其次是成熟林,为9.152 6 t/(hm2·a);幼龄林排后,为8.566 4 t/(hm2·a);乔木层净生产力也是中龄林最高,达到5.479 5 t/(hm2·a),大于成熟林的5.040 1 t/(hm2·a)和幼龄林的1.941 4 t/(hm2·a)。
该林场马尾松林林分生物量和净生产力相比较而言在国内处于低水平,因此应加强林场马尾松林的经营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林分结构和密度调整,加大林相改造力度,从而提高林分生产力及群落整体生态效益。
关键词:马尾松;林龄;林分;生物量;净生产力生物量是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重要指标;是指生态系统单位面积上的生物有机体干物质的质量[1]。
森林植物在其生长过程中依靠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并以生物量的形式将其固定在植物体内和土壤中,由此使森林成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碳汇[2]。
马尾松天然次生林生物量的结构与分布马尾松天然次生林生物量的结构与分布对位于重庆铁山坪的46年生马尾松天然次生林的生物量结构与分布特征及生产力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分的初级生产力为8.34 t/(hm2·a),生物量为146.08 t/hm2,其中各层次的生物量分配顺序为:乔木层(87.43%)>枯枝落叶层(5.65%)>下木层(5.46%)>草本层(1.46%)。
乔木层的生物量为127.72 t/hm2,其中各器官生物量比例的顺序是:树干(72.82%)>树枝(11.19%)>树根(9.27%)>树皮(4.43%)>针叶(2.29%)。
在林分的各器官生物量的垂直结构方面,10 m以下树干生物量占其总量的81.13%;树枝的生物量主要集中在12~16 m,占其总量的82.25%;针叶的生物量主要集中在12~18 m,其中1年生针叶占其总量的93.25%;根系生物量主要集中在距地表深40 cm的'土层内,占其总量的76.45%。
当前,该林分生产力低,群落结构不合理,应对该种类型的森林群落进行林相改造,调整乔木层产量结构,以提高群落的综合效应。
作者:张治军王彦辉袁玉欣李志勇曹磊张国增于澎涛王颖ZHANG Zhi-jun WANG Yan-hui YUAN Yu-xin LI Zhi-yong CAO Lei ZHANG Guo-zeng YU Peng-tao WANG Ying 作者单位:张治军,袁玉欣,王颖,ZHANG Zhi-jun,YUAN Yu-xin,WANG Ying(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北,保定,071000)王彦辉,李志勇,于澎涛,WANG Yan-hui,LI Zhi-yong,YU Peng-tao(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1) 曹磊,CAO Lei(承德市环境保护局,河北,承德,067000)张国增,ZHANG Guo-zeng(石家庄市园林局公园处,河北,石家庄,050011)刊名: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ISTIC PKU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年,卷(期):2006 29(5) 分类号: S718.55+6 关键词:马尾松天然次生林生物量初级生产力。
第38卷第1期2020年1月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G u a n g x i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V o l.38 N o.1J a n.2020D O I:10.16088/j.i s s n.1001-6600.2020.01.020h t t p://x u e b a o.g x n u.e d u.c n南亚热带马尾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分布格局宋尊荣1,秦佳双1,李明金2,马姜明1,3*,钟凤跃2,杨章旗3,4,颜培栋3,4(1.珍稀濒危动植物生态与环境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6;2.横县镇龙林场,广西横县530327;3.广西优良用材林资源培育重点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2;4.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用材林研究所国家林业局马尾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南宁530002)摘要:运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取广西南亚热带4种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根系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进而为探究马尾松人工林生长过程中的物质循环和养分流动,以及评价马尾松人工林生长状态提供参考㊂结果表明:(1)在0~60c m的3个土壤层中,根系大部分集中在0~40c m的土壤层中,分别为幼龄林(88.6%)㊁中龄林(92.56%)㊁成熟林(93.67%)㊁过熟林(86.24%)㊂其中在0~20c m深的土壤层中根系生物量最大,在20~60c m土壤层中,由成熟林(0.34t/h m2)到过熟林(1.08t/h m2)的过程根系生物量增幅最大㊂(2)4种林分不同径级根系分布格局有所不同,在幼龄林和中龄林中,细根(0~2mm)与小根(2~5mm)的占比较大,其所占比例之和分别为87.43%和79.32%,而根系径级越大所占比例越小;而在成熟林和过熟林中,中根(5~10mm)与粗根(>10mm)生物量占比相较于幼龄林和中龄林开始增大,中根生物量在由成熟林(0.75t/h m2)到过熟林(1.94t/h m2)的过程中增幅最大,粗根生物量在由中龄林(0.32t/h m2)到成熟林(2.72t/h m2)的过程中增幅最大㊂总体来看,根系总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加呈逐渐增大的趋势㊂根系生物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呈逐渐减少的趋势㊂方差分析表明,土壤深度对根系生物量的影响极显著(F=13.903,P<0.01),林龄对根系生物量的影响不显著(F=1.530,P=0.226)㊂关键词:根系生物量;分布格局;马尾松人工林;广西南亚热带中图分类号:S718.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6600(2020)01-0149-08引用格式:宋尊荣,秦佳双,李明金,等.南亚热带马尾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分布格局[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38(1):149-156.S O N GZ u n r o n g,Q I NJ i a s h u a n g,L IM i n g j i n,e t a l.S t u d y o nr o o t b i o m a s so f P i n u sm a s s o n i a n a p l a n t a t i o n s i ns u b t r o p i c a l C h i n a[J].J o u r n a l o fG u a n g x i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N a t u r e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2020,38(1):149-156.S t u d y o nR o o t B i o m a s s o f P i n u sm a s s o n i a n a P l a n t a t i o n s i nS u b t r o p i c a l C h i n aS O N GZ u n r o n g1,Q I NJ i a s h u a n g1,L IM i n g j i n2,M AJ i a n g m i n g1,3*,Z H O N GF e n g y u e2,Y A N GZ h a n g q i3,4,Y A NP e i d o n g3,4(1.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E c o l o g y o fR a r e a n dE n d a n g e r e dS p e c i e s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G u a n g x i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M i n i s t r y o fE d u c a t i o n,G u i l i nG u a n g x i541006,C h i n a;2.Z h e n l o n g S t a t e-o w n e dF o r e s tF a r m,H e n g x i a nG u a n g x i530327, C h i n a;3.G u a n g x i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S u p e r i o rT i m b e rT r e e sR e s o u r c eC u l t i v a t i o n,G u a n g x i F o r e s t r y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N a n n i n g G u a n g x i530002,C h i n a;4.G u a n g x i I n s t i t u t e o fF o r e s t r y S c i e n c eT i m b e rF o r e s t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M a s s o nP i n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R e s e a r c h C e n t e r o f S F A(S t a t eF o r e s t r y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N a n n i n g G u a n g x i530002,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F o c u s e do nt h eb i o m a s so fr o o ts y s t e m i nf o u rd i f f e r e n ta g e so f M a s s o n p i n e f o r e s t si n G u a n g x i,t h i sr e s e a r c h w a si n v e s t i g a t e di n a w a y o fs p a c e-f o r-t i m es u b s t i t u t i o n.F u r t h e r m o r e,i t收稿日期:2018-09-20基金项目: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广西重大专项)课题(桂科A A17204087-7);广西优良用材林资源培育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2019-B-04-01)通信联系人:马姜明(1976 ),男,江西永新人,广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㊂E-m a i l:m j m i n g03@163.c o m051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8(1)p r o v i d e s ar e f e r e n c ef o re x p l o r i n g t h e m a t e r i a lc y c l ea n dn u t r i e n tf l o w d u r i n g t h e g r o w t ho f P i n u s m a s s o n i a n a p l a n t a t i o na n dt h ee v a l u a t i o no f t h e g r o w t hs t a t u so f P i n u s m a s s o n i a n a p l a n t a t i o n.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1)A m o n g t h e t h r e e s o i l l a y e r s o f0-60c m,t h e r o o t s a r em o s t l y c o n c e n t r a t e d i n t h e s o i l l a y e r so f0-40c m,n a m e l y,y o u n g f o r e s t(88.6%),m i d d l e-a g e df o r e s t(92.56%),m a t u r e f o r e s t(93.67%)a n do v e r-m a t u r e f o r e s t(86.24%).A m o n g t h e m,t h e r o o tb i o m a s s i s t h em o s t i nt h e s o i l l a y e r0-20c md e e p,a n d i n c r e a s e s t h em o s t b e t w e e n t h em a t u r e f o r e s t(0.34t/h m2)a n d t h e o v e r-m a t u r e f o r e s t(1.08t/h m2)i n t h e t w o s o i l l a y e r s20-60c md e e p.(2)T h e r o o t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p a t t e r no f t h e f o u r f o r e s t t y p e s i s d i f f e r e n t i n f o u r d i a m e t e r g r a d e s.I n t h e y o u n g f o r e s t a n d t h em i d d l e-a g e d f o r e s t, t h e p r o p o r t i o no f f i n e r o o t s(0-2mm)a n ds m a l l r o o t s(2-5mm)a r e l a r g e r,a n dt h es u m o f t h e i r p r o p o r t i o n s a r e87.43%a n d79.32%,r e s p e c t i v e l y,w h i l e t h e l a r g e r t h e d i a m e t e r g r a d e,t h e s m a l l e r t h e p r o p o r t i o n;I nm a t u r e f o r e s t a n do v e r-m a t u r e f o r e s t,t h eb i o m a s s r a t i oo fm i d d l e r o o t(5-10mm)t o t h i c k r o o t(>10mm)b e g a n t o i n c r e a s e c o m p a r e dw i t h t h a t i n y o u n g f o r e s t a n dm i d d l e a g e f o r e s t,t h eb i o m a s s o fm i d d l e r o o t i nc r e a s e s t h em o s t b e t w e e n m a t u r e f o r e s t(0.75t/h m2)a n do v e r-m a t u r e f o r e s t(1.94t/h m2),a n d t h eb i o m a s s o f t h i c k r o o t i n c r e a s e s t h em o s t b e t w e e nm i d d l e a g e f o r e s t(0.32t/h m2)a n dm a t u r e f o r e s t(2.72t/h m2).O v e r a l l,t h e t o t a lb i o m a s s o f r o o t s y s t e mi nc r e a s e s g r ad u a l l y w i t h t he i n c r e a s e of f o r e s t ag e.R o o t b i o m a s s d e c r e a s e s g r a d u a l l y w i th t h e d e e p e ni n g o f s o i l d e p t h.B y a n a l y s i s o f v a r i a n c e,t h e e f f e c t o f s o i l d e p t h(F=13.903,P<0.01)o n r o o t b i o m a s s i s e x t r e m e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w h i l e t h e e f f e c t o f f o r e s t a g e(F=1.530,P=0.226)o n r o o t b i o m a s s i s n o t s i g n i f i c a n t.K e y w o r d s:r o o t b i o m a s s;d i s t r i b u t i o n p a t t e r n;P i n u s m a s s o n i a n a p l a n t a t i o n;s o u t h s u b t r o p i c s o f G u a n g x i根系是植物体主要的营养器官之一,在植物体中起到吸收㊁运输和贮藏作用,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水分和养分,并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程度上贮存养分和能量[1]㊂细根周转迅速,需要消耗大量碳水化合物,而且每年通过枯死细根向表层土壤归还大量养分有机质[2],而直径大于2mm的根系在碳和其他营养物质的运输与储存方面起到关键作用㊂此外,径级较大的根系还可以将林木地上部分固定,起到机械支撑的作用[3]㊂根系功能的发挥与其数量㊁分布㊁寿命㊁形态和构型密切相关,而这些特性又受到植物自身特性与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根系对土壤质量及环境变化的反应也较为敏感[4]㊂马尾松是我国东南部湿润亚热带地区种植面积最广泛,资源最大的森林群落,也是广西典型代表群落之一,同时在广西的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5]㊂在马尾松生长过程中,根系的分布和结构决定了树木吸收土壤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反映出植物适应环境的状态与能力[6]㊂但根系分布的复杂性与根系野外取样工作的困难性等条件对根系的研究产生了限制㊂目前国内外对马尾松根系生物量的报道较少,而且多集中在不同造林密度㊁不同优势度和特殊地理土壤环境下根系生物量的分布结构等方面[7-8],但对根系在不同土层的生物量随林龄的变化情况,不同径级根系随林龄的生长规律的研究很少见㊂本文研究通过对比不同林龄的马尾松根系生物量㊁不同径级和不同土壤层次的根系分布格局,得出不同径级和不同土壤层中的根系随林龄的生长规律,为进一步探究马尾松生长过程中的物质循环和养分流动,以及评价马尾松人工林生长状态提供参考㊂1研究地概况研究地选在国有镇龙林场进行,地处广西横县北部,低山丘陵,地理坐标为23ʎ02' 23ʎ08'N,109ʎ08' 109ʎ19'E,海拔400~700m㊂该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5ħ,极端低温-1ħ,极端高温39.2ħ;年均降雨量为1477.8mm;年平均日照时数1758.9h,日照充足,热量充沛㊂林地土壤多为赤红壤,呈酸性或微酸性㊂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的土壤理化性质见表1㊂h t t p://x u e b a o.g x n u.e d u.c n表1研究地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T a b.1S o i l p h y s i c o c h e m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a g e s o f P i n u sm a s s o n i a n a林分类型土壤容重/(g㊃c m-2)土壤全C/(g㊃k g-1)土壤全N/(g㊃k g-1)碳氮比含水量/%幼龄林1.3821.621.7312.5025.29中龄林1.3523.862.0111.8725.95成熟林1.3326.901.8814.3126.26过熟林1.1537.802.3216.2928.492研究方法2.1样方设置分别选择幼龄林㊁中龄林㊁成熟林㊁过熟林这4种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各林龄样地概况见表2)㊂在每个不同林龄的林分样地中,选择立地条件基本一致的地段,按同一林龄森林类型设置20mˑ20m样方3个,共计12个样方㊂表2不同林龄马尾松样地概况T a b.2G e n e r a l s i t u a t i o n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a g e s o f P i n u sm a s s o n i a n a林分林龄/a海拔/m坡向平均胸径/c m平均树高/m郁闭度密度/(株㊃h m-2)幼龄林3313NW10.555.650.71300中龄林15435S W22.2219.080.8820成熟林29262N28.2325.120.8598过熟林55258S E41.2726.550.81972.2根系生物量调查采用平均木土柱取样法㊂在样地中选取生长良好的平均木3株,按每株平均木生长的坡向,确定平均木与相邻树木的树冠交点位置,然后在交点处和交点同平均木连线的中点之间分别挖取0.3mˑ0.3m土柱3个[9]㊂根据不同的土壤层测定根系生物量,即分别以0~20㊁20~40㊁40~60c m土壤深度为标准分层挖取根系,去除石砾并分层装袋,带回实验室用自来水冲洗,细心分拣根系,自然晾干㊂参照文献[8,10]和高祥对根系径级分类的方法,结合调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将不同径级的根系分成:粗根(根径>10mm)㊁中根(10mmȡ根径>5mm)㊁小根(5mmȡ根径>2mm)㊁细根(根径ɤ2mm)4类径级,测定各径级根系鲜质量㊂取不同径级的样品根系于烘干箱80ħ烘至恒质量后,称量㊂通过计算根系含水量,将样品全部换算成干质量,最后把生物量单位换算成t/h m2㊂2.3数据处理使用M i c r o s o f t E x c e l2010计算各径级根系生物量的平均数和百分比㊂依据S P S S20.0软件中O n e-w a y A N O V A来评价不同林龄和土层深度根系生物量的差异显著性㊂利用S i g m aP l o t12.5软件作图㊂3结果与分析3.1根系总生物量马尾松不同林龄根系生物量计算结果见表3㊂由表3可知,幼龄林㊁中龄林㊁成熟林和过熟林根系生物量分别为2.40㊁3.75㊁5.39㊁7.87t/h m2,最大值出现在过熟林㊂4种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根系生物总量随林龄的增加逐渐增加(图1)㊂方差分析得出土壤深度对根系生物量的影响极显著(F=13.903,P<151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8(1)0.01),而林龄对根系生物量的影响不显著(F =1.530,P =0.226)㊂3.2 不同土壤层次根系分布由表3可知,不同林龄马尾松林其根系生物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均呈逐渐减少的趋势㊂根系分布主要集中在0~40c m 土层中,占所有各林分根系总生物量的89.82%㊂幼龄林㊁中龄林㊁成熟林和过熟林在0~40c m 土层的根系生物量占各自林分根系生物量的百分比分别为88.6%㊁92.56%㊁93.67%㊁86.24%㊂不同林龄根系生物量在0~20c m 土层占比最大,根系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过熟林的0~20c m土壤层中,为4.80t /h m 2,根系生物量最小值出现在幼龄林40~60c m 的土壤层中,为0.27t /h m 2㊂图1为同一土层各林龄马尾松林根系分布的统计情况㊂由图1可知,同一土层根系生物量总体上随着林龄的增长逐渐增大㊂在0~20c m 土壤层中,成熟林与过熟林根系生物量占比较大,生物量占比分别为31.53%和34.98%,在20~40c m 和40~60c m 土层中,过熟林根系生物量占比较大,在这2个土层中占比分别为53.57%和54.74%㊂幼龄林㊁中龄林和成熟林在20~40c m 和40~60c m 土层中的根系生物量占比与增长幅度均较小㊂表3 不同林龄马尾松在各个土层的生物量分布T a b .3 R o o t b i o m a s s a n d r a t i o o f d i f f e r e n t f o r e s t a ge s of P i n u sm a s s o n i a n a p l a n t a t i o n s a t d i f f e r e n t s o i l l e v e l s 土层深度幼龄林生物量/(t ㊃h m -2)百分率/%中龄林生物量/(t ㊃h m -2)百分率/%成熟林生物量/(t ㊃h m -2)百分率/%过熟林生物量/(t ㊃h m -2)百分率/%总量生物量/(t ㊃h m -2)百分率/%0~20c m1.5866.123.0180.284.3380.374.8061.0613.7370.7620~40c m 0.5422.480.4612.280.7113.301.9825.183.6919.0640~60c m0.2711.400.287.450.346.341.0813.751.9810.19总量2.40100.003.75100.005.39100.007.86100.0019.40100.00图1 马尾松林同一土层各林龄根系占比F i g .1 P r o po r t i o no f r o o t s o f P i n u sm a s s o n i a n a p l a n t a t i o n sw i t hd i f f e r e n t s o i l l e v e l a t t h e s a m e s o i l l e v e l 3.3 不同径级根系分布在不同林龄的马尾松林分之中(表4),对于不同径级的根系,其分布规律也不相同㊂其中最大值与最小值均出现在粗根这一径级中,分别为成熟林(2.72t /h m 2)㊁幼龄林(0t /h m 2)㊂幼龄林和中龄林中径级越大的根系所占比例越小㊂幼龄林根系生物量从小到大排列顺序为中根<小根<细根,中龄林为粗根<中根<小根<细根,成熟林为中根<细根<小根<粗根,根系径级>10mm 的粗根生物量占比最大,为50.51%,过熟林为小根<中根<粗根<细根,各径级根系生物量均较大,其中根系径级<2mm 的细根占比最多,为32.33%㊂在成熟林与过熟林根系中,粗根与中根的占比相较于幼龄林与中龄林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其生物量之和在各自的林分中的占比分别为成熟林64.49%㊁过熟林50.73%㊂251h t t p ://x u e b a o .gx n u .e d u .c n 表4 不同林龄马尾松根系各个径级的生物量分布T a b .4 B i o m a s s a n d p r o p o r t i o no f v a r i o u s d i a m e t e r c l a s s e s o f r o o t s a t d i f f e r e n t a g e s o f P i n u sm a s s o n i a n a p l a n t a t i o n s 林分径级土壤层次0~20c m20~40c m40~60c m总量幼龄林(3a)细根1.13(71.01)0.35(64.13)0.14(50.43)1.61(67.11)小根0.38(23.94)0.03(6.34)0.07(26.93)0.49(20.32)中根0.08(5.06)0.16(29.53)0.06(22.64)0.30(12.56)粗根0(0)0(0)0(0)0(0)总计1.59(100.00)0.54(100.00)0.27(100.00)2.40(100.00)中龄林(15a)细根1.43(47.58)0.20(44.3)0.07(24.83)1.71(45.49)小根0.98(32.45)0.23(51.04)0.06(20.34)1.27(33.83)中根0.28(9.39)0.02(4.66)0.15(54.83)0.46(12.19)粗根0.32(10.58)0.00(0.00)0.00(0.00)0.32(8.49)总计3.01(100.00)0.46(100.00)0.28(100.00)3.75(100.00)成熟林(29a)细根0.63(14.45)0.08(11.37)0.05(13.82)0.75(14)小根0.73(16.81)0.23(31.73)0.20(59.58)1.16(21.51)中根0.62(14.36)0.04(5.64)0.09(26.6)0.75(13.98)粗根2.35(54.37)0.37(51.26)0.00(0.00)2.72(50.51)总计4.33(100.00)0.72(100.00)0.34(100.00)5.39(100.00)过熟林(55a)细根1.56(32.45)0.65(32.75)0.34(31)2.54(32.33)小根0.79(16.45)0.34(16.93)0.21(19.18)1.33(16.95)中根1.16(24.2)0.59(29.74)0.19(17.53)1.94(24.68)粗根1.29(26.89)0.41(20.58)0.35(32.29)2.05(26.04)总计4.80(100.00)1.98(100.00)1.08(100.00)7.87(100.00) 注:表中为各个林分数据的样本均值,单位t ㊃h m -2,括号内为根系生物量所占百分比,单位%㊂由图2可知,细根中,从整体上来看4种林分的占比相差不大㊂其中过熟林相较于其他各林分的细根与小根的根系在同一径级中占比最大,为38.44%㊂小根中,幼林占比最小,其余3个林分占比相差不大㊂中根中,幼龄林㊁中龄林㊁成熟林㊁过熟林根系的生物量占比分别为8.74%㊁13.23%㊁21.8%和56.22%㊂粗根只在15年㊁29年和50年林龄的林分中出现,按照林龄从小到大其根系的生物量占比分别为6.25%㊁53.49%和40.26%㊂各径级根系生物量整体上随着林龄的增大逐渐增大,其中,从幼龄林到中龄林的过程中小根生物量增幅最大,成熟林到过熟林的过程中中根生物量增幅较大,中龄林到成熟林的过程中粗根生物量增幅最大㊂图2 马尾松林同一径级水平各林龄根系占比F i g .2 P r o p o r t i o no f r o o t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a ge s of P i n u sm a s s o n i a n a p l a n t a t i o n s a t t h e s a m e d i a m e t e r l e v e l 351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8(1)3.4 不同径级根系在不同土层中的分布在不同土层中(表4),0~20c m 和40~60c m 土层最大值分别为成熟林的粗根(2.35t /h m 2)与过熟林的粗根(0.35t /h m 2);在20~40c m 土壤层中最大值为成熟林的细根(0.65t /h m 2)㊂各土层中最小值为0,且都出现在粗根这一径级中㊂0~20c m 土层中幼龄林的粗根生物量为0,20~40c m 土层中幼龄林和中龄林的粗根生物量为0,40~60c m 土层中幼龄林㊁中龄林和成熟林的粗根生物量为0㊂通过比较4种林分不同径级根系的垂直分布(图3),各径级的根系生物量随土壤深度的加深整体上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这在成熟林中尤为明显㊂细根与小根的根系生物量分布主要集中在0~20c m 土层中,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减少幅度相对较大㊂中根生物量也主要集中在0~20c m 土层,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其分布规律并不明显㊂粗根在中龄林的0~20c m 土层中开始出现,在成熟林的0~20c m 和20~40c m 这2个土层中均有分布,在成熟林的3个土层中均有分布,这表明粗根首先在表层土出现,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向深层土延伸㊂图3 马尾松林各林龄中不同径级根生物量的垂直分布F i g.3 V e r t i c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r o o t b i o m a s s a t d i f f e r e n t d i a m e t e r s i ne a c h P i n u sm a s s o n i a n a p l a n t a t i o n 4 讨论随着林龄的增大,根系生物量逐渐增大,而且在不同径级与不同土层根系生物量均随着林龄的增大而整体上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㊂这与高祥等[10]㊁韩畅等[11]对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研究中获得的结果类似㊂这是由于随着林龄的增长人工林生物量迅速增加,进而其根系生物量和碳汇量也逐渐增大[12]㊂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深度对根系生物量的影响极显著(F =13.903,P <0.01),根系生物量在不同土壤深度的分布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逐渐减少㊂4种林分中,有89.82%的根系分布在0~40c m 土层,451551h t t p://x u e b a o.g x n u.e d u.c n这与张艳杰等[13]和高祥等[10]在贵州对马尾松林的研究结果类似㊂这可能是由于土壤中根系的空间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土壤资源的分布和植物对土壤资源竞争力的大小[2],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土壤温度㊁土壤养分降低㊂土壤表层所含养分较多,故根系在0~40c m土壤层中的分布较多[14-15]㊂通过对比分析这4种林龄马尾松林在同一土层根系生物量的占比发现,根系生物量在0~20c m土壤层的增长在成熟林后开始变缓,而在20~40c m与40~60c m土壤层中,根系的大量生长主要集中在成熟林之后,这是由于表层根系主要功能是获取水分与养分,而下层根系主要是吸收水分[16],随着演替的进行,根系在土壤表层的竞争阻碍变大并趋于平衡,对养分等物质的竞争由土壤表层转向深层,植物根系开始向深层土壤发展[17]㊂不同林龄的林分中不同径级的根系结构有所不同,在幼龄林和中龄林马尾松人工林中,细根与小根的占比较大,而在成熟林和过熟林中粗根与中根的占比较多,这可能是随着林龄的增大马尾松的胸径㊁树高与冠幅都逐渐增大,其优势度也逐渐增加,而优势度越大,起支撑作用的粗根所占比例越大[18-19]㊂4种林分中,细根生物量相差并不大,而小根㊁中根和粗根生物量随林龄增大呈明显地递增变化㊂其中,从幼龄林到中龄林的过程中小根生物量增幅最大,成熟林到过熟林的过程中中根生物量增幅较大,中龄林到成熟林的过程中粗根生物量增幅最大㊂这表明小根可能在幼龄林到中龄林的生长过程中才开始大幅度生长,中根可能在成熟林到过熟林的生长过程中才开始大幅度生长,粗根可能在中龄林到成熟林的生长过程才开始大幅度生长㊂出现这一结果,一方面可能是随着林龄的增长,植物地上部分的生物量越来越多,需要更多的粗根来为其提供支撑作用,另一方面随着林龄的增加,马尾松个体需要更多的粗根来起到连接大量的具有吸收作用的细根和小根的作用[9]㊂在4种林分中,不同径级的根系整体上呈现出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的趋势㊂细根与小根主要集中在0~20c m的表层土,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大幅减少㊂这可能与细根与小根是地下根系中最为活跃的功能根,对土壤环境较为敏感[20]有关㊂由于细根与小根不光起到吸收水分和矿质营养的作用,而且具有旺盛的呼吸功能和地下周转能力,从而决定其分布规律主要在表层土壤中㊂本文选择4种不同林龄的马尾松为研究对象,研究其不同径级根系的空间分布格局,同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不同径级根系和根系在不同土壤层中的生长规律㊂但若想更加精确地了解马尾松林各径级根系在不同土壤层中的生长规律,还需要设置更多不同的林龄梯度林分,去探讨根系在不同林龄阶段的生长规律㊂参考文献:[1]刘丽娜.水曲柳根系径级和序级结构特性分析[J].山西林业科技,2015,44(1):18-23.[2]沈小雪,李瑞利,柴民伟,等.深圳湾红树木榄根系生物量及空间分布格局[J].广西植物,2016,36(4):379-386.[3] L I Y a n z h u a n g,WA N Q i n y a n g,F U Z h o n g w u,e ta l.D i a m e t e r-r e l a t e dv a r i a t i o n si nr o o td e c o m p o s i t i o no ft h r e ec o mm o n s u b a l p i n e t r e e s p e c i e s i n s o u t h w e s t e r nC h i n a[J].G e ode r m a,2018,311:1-8.[4]黄林,王峰,周立江,等.不同森林类型根系分布与土壤性质的关系[J].生态学报,2012,32(19):6110-6119.[5]苏宗明,李先琨,丁涛,等.广西植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97-98.[6]李子敬,陈晓,舒健骅,等.树木根系分布与结构研究方法综述[J].世界林业研究,2015,28(3):13-18.[7]张治军.重庆酸雨区马尾松生物量和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6.651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8(1)[8]张治军,王彦辉,于澎涛,等.不同优势度马尾松的生物量及根系分布特征[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4):71-75.[9]马姜明,刘世荣,刘兴良.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恢复过程中根系生物量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3):56-60.[10]高祥,丁贵杰,翟帅帅,等.不同林分密度马尾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及空间分布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4,34(6):71-75.[11]韩畅,宋敏,杜虎,等.广西不同林龄杉木㊁马尾松人工林根系生物量及碳储量特征[J].生态学报,2017,37(7):2282-2289.[12]徐冰,郭兆迪,朴世龙,等.2000 2050年中国森林生物量碳库:基于生物量密度与林龄关系的预测[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0,40(7):587-594.[13]张艳杰,温佐吾.不同造林密度马尾松人工林的根系生物量[J].林业科学,2011,47(3):75-81.[14]A D AM E M F,T E U T L IC,S A N T I N INS,e t a l.R o o tb i o m a s sa n d p r o d u c t i o no fm a n g r o v e s s u r r o u n d i n g ak a r s t i co l i g o t r o p h i c c o a s t a l l a g o o n[J].W e t l a n d s,2014,34(3):479-488.[15]C O R M I E R N,TW I L L E Y R R,E W E L K C,e ta l.F i n er o o t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v a r i e sa l o n g n i t r o g e na n d p h o s p h o r u sg r a d i e n t s i nh i g h-r a i n f a l lm a n g r o v e f o r e s t s o fM i c r o n e s i a[J].H y d r o b i o l o g i a,2015,750(1):69-87.[16]杜明新,周向睿,周志宇,等.毛乌素沙南缘紫穗槐根系垂直分布特征[J].草业学报,2014,23(2):125-132.[17]尹继清.滇东南峰林湖盆区次生林表层水文地球化学效应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8.[18]苏炳霖,何东进,洪伟,等.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天然马尾松种群优势度增长规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7(1):57-60.[19]黄春华,周光益,赵厚本,等.广东天井山成熟杉木人工林根系生物量的测定[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33(9):80-86.[20]程瑞梅,王瑞丽,肖文发,等.三峡库区马尾松根系生物量的空间分布[J].生态学报,2012,32(3):823-832.(责任编辑马殷华)。
四川盆地北缘马尾松人工林生长过程研究付梦渠;左明华【摘要】为了研究四川盆地北缘马尾松人工林生长过程,在广元市利州区黑石坡林场采集3株平均木进行树干解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树高连年生长量速生期在6a~15a,连年生长量与年平均生长量均在10a生时达到最大值,并于14 a生时相交;胸径连年生长量在第10 a和35 a时两次达到峰值,胸径的速生期出现两个阶段,分别在10 a~14a和30a~45 a间;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在40 a生时达到最大值0.024 00 m3,而平均生长量在48 a生时仍未达到最大值,表明材积生长仍未达到数量成熟;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马尾松人工林的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与林龄的生长方程,分别为YH=19.16936/(1+exp(-0.087 94×(x-24.54944))、YD=34.83104/(1+exp(-0.07936×(x-33.77692))、YV=0.63636/(1+exp(-0.14732×(x-40.06183)),拟合精度均在0.98以上,拟合效果显著,预估模型较科学,有实用价值.【期刊名称】《四川林业科技》【年(卷),期】2018(039)001【总页数】5页(P72-76)【关键词】马尾松;人工林;生长过程;四川盆地【作者】付梦渠;左明华【作者单位】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四川成都61000;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四川成都6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1.248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我国南方主要的优良用材造林树种,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材质好、松脂产量高等优良特性[1]。
马尾松大径材在木材加工业中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但天然林大径材资源较少,人工林大径材的培育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2]。
同一树种在不同地理条件,其生长过程表现出较大差异[3,4],这主要是林分生长与自身遗传特性、立地条件、气候因子密切相关,同时也受人为经营管理的影响,因而研究林木生长规律对林分经营管理等生产实践有重要意义[5~7]。
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特征研究林文锋;林狄显【期刊名称】《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5【摘要】采用"径阶平均标准木法"和"样方收获法"分别调查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的生物量,对福建永春大荣国有林场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与生产力以及其生长过程进行研究。
据调查数据,用"相对生长法则"建立了乔木层单株立木各器官生物量干重的回归方程,同时还研究了林分平均净生产力。
结果表明,40a 生马尾松人工林林分生物量为137.516t/hm2,净生产力为3437.888kg/hm2.a。
其中,乔木层生物量为118.793t/hm2,占总生物量的86.39%,生产力为2969.838kg/hm2.a。
灌木层生物量为13.082t/hm2,占总生物量的9.51%,净生产力为327.05kg/hm2.a。
草本层生物量为0.759t/hm2,占总生物量的0.55%,净生产力为18.975kg/hm2.a。
凋落物层生物量为4.881t/hm2,占总生物量的3.55%,净生产力为122.025kg/hm2.a。
【总页数】3页(P19-21)【关键词】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生产力【作者】林文锋;林狄显【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罗山国有林场;福建省永春大荣国有林场【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相关文献】1.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Ⅰ.不同造林密度生物量及密度效应 [J], 丁贵杰2.不同龄组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 [J], 刘茜3.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研究进展 [J], 张林林;刘效东;苏艳;夏文杰;梁京威;李吉跃4.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变化规律Ⅲ不同立地生物量及生产力变化 [J], 丁贵杰5.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变化规律研究Ⅱ.不同林龄生物量及生产力 [J], 丁贵杰;王鹏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尾松成熟人工林分乔木层碳含量分析
卢娜
【期刊名称】《园艺与种苗》
【年(卷),期】2022(42)7
【摘要】[目的]了解马尾松的碳汇量及其植株碳的分布格局,分析和评价其碳汇潜力。
[方法]以广西环江县华山林场30年生马尾松成熟期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乔木层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进行研究。
[结果]马尾松成熟人工林同一植株不同部位其含碳量有所不同,不同植株相同部位含碳量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马尾松成熟期的干皮上、中、下部碳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干材部分上、中、下部碳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
马尾松植株不同器官平均碳素含量介于463.9~493.5 g/kg,各器官平均含碳量高低顺序为细根>干材>树叶>根蔸>中根>粗根>树枝>干皮。
[结论]针对桂西北喀斯特石山区马尾松成熟人工林乔木层的碳储量进行研究,为其碳汇潜力分析和评价提供了科学的参考。
【总页数】3页(P20-21)
【作者】卢娜
【作者单位】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华山林场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18.5
【相关文献】
1.青羊湖林场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固碳能力研究
2.福鼎市林分乔木层碳储量及碳密度特征分析
3.漳州市乔木层林分碳储量分析
4.黄沙林场人工马尾松林分碳储量及经济价值估算
5.林分密度对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尾松人工林养分循环研究Ⅰ.不同坡位马尾松林生物量与养
分现存量
刘发茂
【期刊名称】《福建林业科技》
【年(卷),期】1995(000)0S1
【摘要】对相同经营措施、同一坡面、不同坡位3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进行林分生长情况、林地概况、生物量及养分现存量等的调查结果表明:坡位对林分的平均树高、胸径、材积、生物量积累和养分现存量的影响显著。
材积、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养分现存量,下坡林分分别是上坡林分的3.0倍、3.3倍和4.0倍,中坡林分分别是上坡林分的2.4倍、2.6倍和3.0倍。
【总页数】5页(P7-11)
【作者】刘发茂
【作者单位】福建省林业技术发展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1.248
【相关文献】
1.不同坡位7a生乐昌含笑人工林生物量分布研究 [J], 林文
2.不同坡位高产脂马尾松人工林地上部分生物量及其分配研究 [J], 翁闲
3.黄土高原不同坡位苹果林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动态变化研究 [J], 邱梅;张海;张宇;张志强
4.不同坡位杉木—闽粤栲混交林及杉木纯林养分循环特征的比较 [J], 魏重和
5.不同坡位马尾松人工林的生长差异研究 [J], 宋志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