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平面控制测量图根闭合导线测量
- 格式:doc
- 大小:115.50 KB
- 文档页数:5
全站仪测量实习报告7篇全站仪测量实习报告篇1教学实习设备:全站仪对中杆三脚架棱镜卷尺等实习过程及具体内容:一、平面控制测量(闭合导线测量)1、导线测量仪器:全站仪、棱镜、棱镜架、记录手簿等。
2、全站仪的使用方法:(1)水平角观测(2)边长测量(3)导线定向3、导线测量原理:用已知控制点的坐标和仪器测得的水平角,斜距,垂直角来算未知点的坐标。
4、5、导线测量步骤:(1)在测区的地形情况选择一定的导线点。
选点时要注意a,相领点之间要通视。
b,点要选在地质坚实的地方。
导线测量方法:闭合导线C,导线边长要大致相等,使测角的精度均匀。
d,要分布均匀以便控制整个测区。
(2)水平角观测,首先将仪器架在T2点,盘左瞄准T1置零,松开制动螺旋顺时针旋转瞄准T3,读数并记录。
在盘右瞄准T3逆时针旋转至T1测量并记录。
边测量边检核,要求一个测回的盘左盘右只差不大于24″,并取平均值作为最后角度。
(3)边长测量,在测图时测量边长。
(4)导线定向:导线定向的目的是使导线点的坐标纳入国家坐标系或者该地区的统一坐标系中。
当导线与测区已有控制点连接时,必须测出连接角,即导线边与已知边发生联系的角。
测量示意图:5.导线测量注意事项(遇到的问题及分析):1)导线的边长、两结点间点的个数都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2)应在每一个导线点上安置仪器,每一条边都要往返双向观测。
(3)按相应等级水平角测量的测回数和限差要求测量导线点至前、后两点间的水平角(4)一定要边测量边检核,误差超限的要重测。
否则测回去的数据不能用又要重测,浪费人力物力财力。
原始数据:三、数据的内业计算:(1)角度闭合差计算与调整,n边形内角和为:(n-2)X180°观测的内角和与理论的内角和只差为角度闭合差,允许的角度闭合差为:计算水平角改正数如角度闭合差不超过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则将角度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水平角中,也就是每个水平角加相同的改正数vβ,vβ的计算公式为:(2)导线各边坐标方位角的推算,角度闭合差调整好后,用改正后的角值从第一条边的已知方位角开始推算其他边的方位角,计算公式为α前=α后±180°±β全站仪测量实习报告篇2学生现在学习的内容是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是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是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但是现在我们所学的知识大多只是理论上的东西,为此我们应该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积极参加实际工程,这次为期20天的实习教会了我们如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之中,懂得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k"href="/Special/xuexifangfa/" target="_blank">方法,对增加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经历有很大益。
图根平面控制测量重要知识点总结、图示图根平面控制测量一、控制测量的概念所谓控制测量,就是在测区范围内布设少数点,称为控制点,将控制点连成网状,称为控制网,用高精度的仪器和方法测定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测定平面位置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测定高程的工作称为高程测量,合称为控制测量。
图根平面控制测量的基本计算二、直线定向1、概念确定一条直线与标准方向线之间的北夹角关系的工作叫直线定向。
B2、方位角从标准方向线的北端起,顺时针转到某直线的水平角叫方位角,角值0°~360°。
通常用α表示。
3、标准方向1)真北方向即真子午线北端方向,可认为是北极星方向。
2)磁北方向即磁子午线北端方向,是罗盘指北针所指方向。
3)坐标北方向坐标纵轴北端方向,即央子午线方向。
4)三种方位角真方位角、磁方位角、坐标方位角。
4、三种方位角之间的关系1)真方位角与磁方位角之间的关系真北与磁北之间的夹角叫磁偏角,用δ表示,以真北为准,磁北偏向真北以东,称为东偏,δ取+号,反之取-号。
α真=α磁+δ B2)真方位角与坐标方位角之间的关系真北方向与坐标北(x轴)方向之间的夹角叫子午线收敛角,用γ表示,以真北为准, x轴方向偏向真北以东,γ为正,以西γ为负。
北半球,γ与y真北 Bɑ=ɑ+ϒ真A3)坐标方位角与磁方位角之间的关系α真=α+γα=α真-γ =α磁+δ-γ = α磁+(δ-γ)= α磁+ΔΔ叫磁坐偏角。
5、坐标方位角的特性 X同一直线上各点的坐标方位角相等。
NW NE 正反坐标方位角相差180°。
Y αBA =αAB ± 180° (大于180˚—;小于180˚+) SW SE 6、象限角从标准方向线的北端或南端起,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到某直线的锐角叫象限角,用R 表示,应注明象限名称。
三、坐标正算、反算 1、坐标正算公式坐标增量: 坐标: 2、坐标反算计算公式四、方位角推算⎭⎬⎫=∆=∆AB AB AB AB AB AB D y D x ααsin cos ⎭⎬⎫∆+=∆+=AB A B AB A B y y y x x x ()()⎪⎪⎭⎪⎪⎬⎫-=-=-+-=--=AB A B AB A B A B A B AB AB AB ABy y x x y y x x D x x y y αααsin cos arctan21、左观测角与右观测角2、左观测角推算公式αBC =αAB +β左-180° αBC =αAB +β左±180°3、右观测角推算公式αBC =αAB - β右± 1804、总结:五、三角形边长计算公式︒±-+=180右左后前ββαα1、正弦公式编号:推算边a ,已知边b ,间隔边c ,角A 、B 、C 。
图根控制测量图根控制测量分为图根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图根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图根导线形式,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四等水准测量。
因此,图根控制测量实习任务包括图根导线测量和四等水准测量。
图根控制测量实习时间为1个周,一个大组内两个小组协商好,一个小组进行导线测量,另外一个则进行四等水准测量,完成任务后(2~3天),交换仪器。
一图根导线测量(一)使用的设备全站仪、棱镜、目标三角架、水平角记录手薄,计算器,铅笔或碳素笔。
(二)图根导线技术要求表2 导线测量技术要求等级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km)测角中误差(″)测回数角度闭合差(″)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DJ6 DJ2图根≤1.0M≤1.5倍测图最大视距20 1±40n(首级)±60n(一般)1/2 000注:表中n为测角个数;M为测图比例尺分母。
(三)图根导线略图及已知点1.线路1(路桥1)共9个点,成一附合导线,其中36、37、43、44为已知点。
图1 线路12.线路2(路桥2)共9个点,成一附合导线,其中43、44、49、E17为已知点。
图2 线路2(四)图根导线外业工作外业工作包括选择导线点、测量导线各边长度、测量各转折角、定向测量工作。
○1选择导线点,已有,此项工作无需再做。
○2测量导线转折角 由于导线转折角都是单角,因此采用测回法测量(注意:瞄准时要瞄准目标三脚架标签的底部)。
记录清晰、齐全;字码工整;计算准确;绝不能有涂改现象,记错划掉在旁边写上正确的读数或计算数据。
表1 记录表格注意事项:A.若测左角都测左角,测右角就都测右角;B.全站仪水平方向值读数设为HR ;C.测回法测角,上下半测回差限差为36″,若超限,检查对中、整平情况,重新观测,直至符合限差规定。
测站盘位 目 标读数 半测回角值 一测回角值O左A 0 01 12 57 17 3657 17 42B 57 18 48 右A 180 01 06 57 17 48B237 18 54D.每个角观测两个测回,测回差为24″。
控制测量的实习报告范文9篇控制测量的实习报告篇1新学期开始了,从开学到现在为期三个星期的控制测量实训结束了。
通过本次实训,巩固扩大和加深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前在课堂上老师虽然讲得很详细,课后也得到了一定的实际操作,但都是最基本的,本次实训后,我获得了测量工作的初步经验。
我们这次的实训分三个任务:(1)闭合导线测量(2)三等水准测量(3)成果处理(用南方软件算平差)第一周:我们的任务是闭合导线测量,我们共有十六个导线点,通过观测导线的水平角度和测量水平距离通过严密平差得到导线点的平面坐标,必须达到的要求是:测角左右角各两个测回,半测回差24秒,测回差18秒,2c较差18秒。
这一周都是阴雨天气,天气也特别的寒冷,班委决定给每人发了双雨鞋。
但再寒冷的天气也浇灭不了我们的热情,再恶劣的天气也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我们怀着一种对学习的热情来到了工地。
记得刚开始架全站仪的时候,速度特别慢,经常几分钟还调不平仪器,后来随着自己动手次数的增多,发现自己的速度有明显的提高,现在基本上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对中整平了。
对此我们不仅对仪器的对中整平有很大的提高,而且对观测点的熟练程度也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不管是精度还是要求方面。
例如我们最开始操作的时候,我们观测一个点到数据算完得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但是一个星期之后,我们的速度可以在半个小时左右就能完成了,而且误差特别的小,这也是实训带给我们的收获。
第二周:我们的任务是三等水准测量,比以前的四等水准的技术要求更要高一些了,进行三等水准测量的目的和要求是:(1)掌握用双面水准尺进行三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和计算方法。
(2)熟悉三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测量测站及水准路线的检核方法。
在三等水准测量中,我们遇到了比较多的问题,由于每个测站与测站之间必须要测偶数个站,水准尺与仪器之间不能超过七十五米,而且两个水准尺到仪器的距离差不能超过两米,所以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难的问题,但经过熟练之后我们也能看出个相当了。
闭合导线测量实训报告导线测量是电力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本次实训中,我们学习了闭合导线的测量方法与原理,并进行了实际操作。
通过实践,我们深入了解了闭合导线测量的过程与注意事项,提高了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一、实验介绍闭合导线测量实验是通过测量导线的电阻来确定导线接触电阻的,并以此来判断导线的导通情况。
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直流电源、万用表等设备,以及电阻箱、导线等辅助器材。
二、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仪器、器材摆放整齐,确保连接线路无误。
2. 设定电流值: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一定大小的电流,一般为几安到十几安之间。
3. 测量电压:使用万用表测量闭合导线两端的电压,并记录下来。
4. 测量电阻:将电阻箱与万用表相连,改变电阻箱的阻值,通过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寻找合适的电阻值。
5. 计算导线电阻:使用欧姆定律,根据电压和电流的关系计算出闭合导线的电阻值。
6. 分析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判断导线的导通情况以及是否符合要求。
三、实验注意事项1. 保持安全:在实验中一定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在调节电流值的时候,防止电流过大造成触电事故。
2. 严密接触:导线的接触电阻对测量结果有较大影响,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确保导线与接触点之间有良好的接触。
3. 实验环境:实验室环境要干燥、稳定,尽量远离电磁场和屏蔽物,以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4. 仪器校准:在实验前要对仪器进行校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5. 记录数据: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记录数据,以备后续分析和评估使用。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导线的电阻值。
根据国家规定,不同型号和材质的导线对电阻有一定的要求。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判断导线是否正常导通,并对不合格的导线进行更换或修复。
五、实验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了闭合导线测量的重要性,这是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一项关键工作。
实际操作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通过团队合作和老师的指导,我们顺利完成了实验任务。
闭合导线测量方法闭合导线测量是一种常用的电气测量方法,用于测量导线的电阻和电导率。
在电力系统中,闭合导线测量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准确地了解导线的电气性能,从而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文将介绍闭合导线测量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进行闭合导线测量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仪器设备,包括电流源、电压表、接地电极等。
在测量之前,要确保所有设备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接下来,进行闭合导线测量的步骤如下:1. 首先,将电流源连接到待测导线的一端,并设置合适的电流值。
通常情况下,电流值的选择应该考虑到待测导线的额定电流和导线截面积,以避免过大或过小的电流对导线造成损坏或测量误差。
2. 然后,将电压表连接到导线的另一端,并记录下测量值。
在记录测量值时,要注意排除外界干扰,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3. 接着,根据测量得到的电流值和电压值,可以计算出导线的电阻值。
电阻值的计算公式为 R=U/I,其中R为电阻值,U为电压值,I为电流值。
4. 最后,根据测量得到的电阻值,可以进一步计算出导线的电导率。
电导率是导线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反映了导线导电能力的强弱,对于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闭合导线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测量时要保持导线处于闭合状态,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 测量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触电和短路等事故的发生。
3. 测量完成后,要对仪器设备进行及时的清洁和保养,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总之,闭合导线测量是一项重要的电气测量方法,通过合理的测量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准确地了解导线的电气性能,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重要参考。
希望本文介绍的闭合导线测量方法对您有所帮助。
闭合导线测量实训报告导线是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其导电性能则决定了电能的传输效果。
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对导线的质量进行测试和监测是至关重要的。
本报告将介绍我们在闭合导线测量实训中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和分析。
实训实验一:导线电阻测量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万用表测量了闭合导线的电阻。
首先,我们使用万用表的两个探针分别夹住导线两端的引线,将其与万用表相连接。
然后,慢慢调节万用表的档位,直到读数稳定为止。
最后,记录下来的电阻值为闭合导线的电阻。
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导线直径和材质的电阻值。
我们发现,同一种材质的导线,其电阻值和直径呈反比关系。
这是因为导线的直径越大,导线的截面积也就越大,电阻自然就会减小。
实训实验二:导线温度抗阻测量在实验室中,我们使用电阻测量的方法,来研究导线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实验中,我们将导线加热到不同的温度,并测量其电阻值。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导线的电阻值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这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导线的原子和电子都会获得更多的能量,导致电阻增加。
这种现象在实际电力系统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导线的温度升高会导致能量损耗和电流传输能力的降低。
实训实验三:导线电感测量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RLC桥电感表测量了闭合导线的电感。
首先,我们将导线绕成一个线圈,将其两端连接到RLC桥电感表上。
然后,通过调节控制旋钮,直到达到电桥的平衡状态。
最后,读取电桥上显示的电感值。
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发现导线的电感值和导线的长度、截面积和材料性质都有关系。
一般来说,导线的电感值与其长度成正比,与截面积和材料有关系。
这是因为导线长度越长,电感值也会增加;截面积越大,电感值会减小;材料性质不同,导线的电感值也会不同。
因此,在实际电力系统中,我们需要考虑导线的电感值,以避免潜在的电磁干扰和能量损耗。
实训实验四:导线电容测量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LCR电感电容电桥测量了闭合导线的电容。
首先,我们将导线两端连接到电桥的测试接口上,然后通过调节电桥的两个控制旋钮,使电桥进入平衡状态。
闭合导线测量的基本步骤导线测量是工程测量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闭合导线测量是其中的一种常见测量方法。
闭合导线测量是通过对导线的长度和方位角进行测量,来确定导线的位置和形状的方法。
下面将介绍闭合导线测量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确定测量起点和终点闭合导线测量的第一步是确定测量起点和终点。
起点是指测量的起始位置,终点是指测量的结束位置。
通常情况下,起点和终点会选取在地面上容易确定的地标物上,比如建筑物的墙角、柱子等。
确定好起点和终点后,就可以开始进行闭合导线测量了。
第二步:设置测量基线闭合导线测量的第二步是设置测量基线。
基线是指用来测量导线长度的参考线。
在闭合导线测量中,通常会选择一条已知长度的线段作为基线。
基线的选择要考虑其长度适中,方便测量和计算。
设置好基线后,就可以进行导线长度的测量了。
第三步:测量导线长度闭合导线测量的第三步是测量导线长度。
在测量导线长度时,通常会使用测量仪器,比如全站仪、电子测距仪等。
测量仪器会通过测量仪器自身的功能和原理,来精确测量导线的长度。
在测量导线长度时,需要注意测量仪器的精度和误差,并进行相应的修正和校正。
第四步:测量导线方位角闭合导线测量的第四步是测量导线方位角。
方位角是指导线与某一参考方向之间的夹角。
在测量导线方位角时,通常会使用全站仪等测量仪器,通过观测参考方向和导线方向之间的夹角来确定导线的方位角。
测量导线方位角时,需要注意仪器的精度和误差,并进行相应的修正和校正。
第五步:计算导线的坐标闭合导线测量的第五步是计算导线的坐标。
在测量导线长度和方位角后,可以利用三角测量的原理和方法,通过计算来确定导线的坐标。
计算导线坐标时,需要使用三角函数和三角测量的相关公式,并进行相应的计算和推导。
计算导线坐标时,需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和精度,并进行相应的校验。
第六步:检查闭合精度闭合导线测量的最后一步是检查闭合精度。
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测量仪器的精度、人为因素等原因,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闭合导线测量的实习报告闭合导线测量的实习报告(精选8篇)闭合导线是测量学中导线测量的一种,根据测量夹角和边长来推算出平面坐标的测量,是一个精密的工作。
闭合导线这一名词对很多人来说是陌生的,不知道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而对于学习闭合导线的人来说,写一篇关于闭合导线的实习报告无疑是一个难点,不知从何下笔。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闭合导线测量的实习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闭合导线测量的实习报告篇1一、前言1、实习目的教学实习是测量教学的组成部分,除验证课堂理论外,也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有机结合的重要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训练严格的实践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的手段。
通过地形图测绘,可提高应用地形图的能力,为今后解决实际工程中有关测量工作的问题打下基础。
2、实习要求通过教学实习,使学生掌握大比例尺测图的过程,学生在测、绘、算及仪器操作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
测量范围:土木工程系楼和图书馆3、实习任务测绘图幅为40cm 40cm比例尺为1:500的地形图一张4、实习组织第七组组长:成员:5、仪器与工具一、经纬仪一台、水准仪一台、钢尺一盘、卷尺一盘、水准尺两根、测钎两只、记录板一块、比例尺一支、量角器一个、图板一个、三脚架三台、绘图纸一张、红漆一瓶、计算器一台二、选点在所在要求的范围实地踏勘进行布网选点以西南角为第一定点,标为G37-1(表示工程管理3班第七组第一定点),依次类推逆时针方向在所测范围四角标号,其余分别为G37-2、G37-3、G7-4(简称点1、2、3、4)三、高程控制测量(闭合水准路线测量)(一)、方法;变动仪器高法(二)、工具:DS3水准仪、水准尺(三)、测量程序由于测量范围巨大,两点之间我们均设了一个转点(除了定点3与4之间不设以外)(1)、安臵仪器在定点1和定点2之间安臵水准仪,使仪器至点1和转TP1之间距离大致相等(2)、粗略整平先用双手同时向内(外)转动一对脚螺旋,使同水准器气泡移动到中间,再转动另一只脚螺旋使圆气泡居中(3)、竖直水准尺于点1上,瞄准点1上的水准尺,精平后读数。
实验九 平面控制测量(图根闭合导线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全站仪测距测角作业方法。
2、掌握闭合导线外业布设和闭合导线测量的条件。
3、掌握平面控制闭合导线测量的内业计算和成果处理。
二、实训设备及器件:全站仪、三脚架、棱镜、油漆、2H 铅笔、记录本及计算器。
三、课时安排:4学时 四、实验步骤及要求 1、外业布设
(1)踏勘选点(根据实际情况和实训时间选择5-10个点,并做好标记)
相邻导线点间应相互通视,导线点应选在土质坚实处,便于保存标志和安置仪器,导线点周围要视野开阔,便于测图。
导线的边长不宜过长,特别是钢尺量距,相邻边长比一般不超过1/3,点位要有足够的密度,分布较均匀,以便控制整个测区。
(2)闭合路线示例如下:
α01
01=
计
算!!!
图1 闭合导线略图
D
2、外业测量
(1)边长/水平距离测量
光电测距仪测量:图根导线边长可采用单向观测,一站施测的测回数为一测回即可。
(2)角度测量
采用全站仪测角,注意测量左角与右角的差异,一站施测的测回数为一测回即可。
3、内业计算
㈠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角度值改正
(1)计算角度闭合差:n 边形闭合导线内角和的理论值如下:
︒⨯-=∑180)2(th n β ;式中 n ——导线边数或转折角数。
理论上,实测的内角之和∑m β-∑th β= 0,由于观测水平角不可避免地含有误差,致使f β = ∑m β-∑th β ≠ 0,称f β为角度闭合差,即
︒⨯--=-=∑∑∑180)2(th n f m m ββββ ,限差要求βf ≤
n f 06p ''±=β
(2)计算水平角改正数:如角度闭合差不超过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则将角度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水平角中,也就是每个水平角加相同的改正数v β,v β的计算公式为:
n f v β
β-
=,则改正后的水平角βi 改等于所测水平角加上水平角改正数,即
βββv i i +=改
(4)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根据起始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及改正后的水平角,计算公式如下:
测量方向为1
2
3,起始方向1
2通过已知的0点和1点计算方位角α01,通过
α01计算有α12 = α01 + β左 ± 180°,则有α23 = α12 + β左 ± 180°,多点测量可依次类推。
测量中若是右角,β左也可用β右代替。
㈡ 坐标增量的计算及其闭合差的改正
(1)计算坐标增量:根据已推算出的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和相应边的边长,如导线边1
2的坐标增量计算如下:
30
.1830042335cos m 60.201cos 121212+='''︒⨯==∆αD x 92
.830042335sin m 60.201sin 121212-='''︒⨯==∆αD y
(2)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闭合导线,x 坐标增量代数和m x ∆∑和y 坐标增量代数和
m y ∆∑,理论值均应为零,实际测量应有误差,因此称⎬⎫∆=∆=∑∑m
y m x y W x W 为x 坐标增量闭合差,
称⎭⎬⎫∆=∆=∑∑m y m x y W x W 为y 坐标增量闭合差。
而把W D = 2
2y x W W + 称为导线全长闭合差。
计算导线
相对闭合差D
D W D
D W K ∑∑==
1
来衡量导线测量的限差要求,图根导线测量的K ≤1/2000。
(3)计算坐标增量改正数:把坐标增量闭合差W x 、W y 反号,并按与边长成正比的原则,分配到各边对应的x 、y 坐标增量中去。
以v xi 、v yi 分别表示第i 边的x 、y 坐标增量改正数,即
⎪⎪⎭⎪⎪
⎬⎫
⋅-=⋅-=∑∑i y
yi
i x xi D D W v D D
W v 如:m 05.0m 60.201m 80.1137m 30.012
12+=⨯--=-=∑D D W v x x ,0
m 60.201m
80.1137m 09.01212+=⨯--=-=∑D D W v y y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其它各导线边的x 、y 坐标增量改正数。
(4)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各边坐标增量计算值加上相应的改正数,即得各边的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
+∆=∆+∆=∆yi i i xi i i v y y v x x 改改 如:35.183m 05.0m 30.183121212+=++=+∆=∆x v x x 改,m 92.8312
1212-=+∆=∆y v y y 改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其它各导线边的改正后坐标增量。
㈢ 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根据起始点1的已知坐标和改正后各导线边的坐标增量,按下式依次推算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
⎬
⎫∆+=∆+=----改改1111i i i i i i y y y x x x
4、计算校核记录如下:
五、测量成果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