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养猪场主要疫病免疫效果评估模型的建立
- 格式:doc
- 大小:166.50 KB
- 文档页数:5
山东畜牧兽医2017年第38卷浅谈猪场免疫程序的制定及免疫监测孙晓伟(山东省临朐县农业局 262600)中图分类号:S851.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17)08-0044-02猪场免疫程序的制定应首先考虑常发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国家强制免疫的病种、本地区最近流行的主要疫病、本场是否有发病史以及本场的日常生产情况等。
在免疫过程中,应随时注意免疫效果,正确建立猪群免疫监测机制;进行免疫效果监测能判定免疫程序制定是否合理科学,全面了解整个猪群抗体水平高低,能够根据免疫程序作合理的规范调整,以便获得理想的免疫效果。
1 猪场制定免疫程序的基本原则1.1 根据本场实际确定所需要免疫的病种一般要按照国家当年强制免疫计划和本地区流行的主要疫病确定必免病种;根据本场的发病史确需免疫病种;根据疫病的发病规律确定免疫病种。
1.2 选择有效疫苗,并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首先选择有效、合法、安全的优质疫苗;先接种病毒性疫苗,再合理接种细菌性疫苗;重点做种猪群的免疫;再根据本场疫病流行和种猪群的免疫水平确定疫苗种类与免疫计划。
1.3 疫苗配伍禁忌原则需间隔免疫的疫苗,应间隔1至2周分开免疫。
不同时接种同类型活疫苗;不同类的疫苗,可同时免疫,但必须不同部位。
别同时接种两种副反应大的疫苗。
在潜伏期的或亚健康的猪不适宜接种疫苗。
细菌苗免疫前后2~3d禁用抗菌素。
不要受母源抗体的干扰,注射免疫与局部免疫可以同时进行。
2 猪场免疫程序的制定猪场制定免疫程序时要按照基本原则,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猪场发病的背景,疫病的流行特点,猪场生产方式以及可供选择的疫苗来制定,严格按照免疫程序,保证达到相应的免疫效果。
2.1 正确了解和熟悉传染病的重要环节以及猪场的疫病情况我们做免疫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易感动物,减少发动物的排毒。
在全面做好生物安全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监测全面了解本场重点防控的疫病,对免疫程序进行适当的调整或者进行有目的的制定,正确确定合理的免疫时机和疫苗种类,确保猪群有足够的抗体水平。
养殖场中的疫病预防措施和风险评估养殖业是农业中的重要部分,对于保障人类食品安全和满足人们对动植物产品的需求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各种疾病威胁,因此,采取科学的疫病预防措施和风险评估对于保障畜禽的健康和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一、疫病预防措施:1.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养殖场应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定期检查,对畜禽的体温、体重、粪便等进行检测,及时发现病变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
2. 严格控制来源:选择信誉好、养殖条件优良的种畜禽进行购买,避免选择来源不明或养殖环境不合格的种畜禽,以减少疫病传播的风险。
3. 加强饲养管理:合理控制畜禽的饮水和饲料,保证其营养需求,增强免疫力。
严格消毒,保持养殖环境卫生。
加强饲养环境的通风和排泄物的处理,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4. 实施疫苗接种:根据需要,养殖场应进行疫苗接种来预防常见的畜禽疫病,例如禽流感、猪瘟等。
疫苗接种应按照正确的方法和剂量进行,确保免疫的有效性。
5. 畜禽健康管理:加强畜禽的健康管理,定期进行体检和防疫接种,注重畜禽的年龄和健康状况的配对,避免疾病的传播。
6. 提高员工卫生意识:培养员工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避免疾病通过人员传播给畜禽。
7. 防止跨物种传播:减少不同物种的接触,避免疫病通过跨物种传播,例如疟疾、禽流感等。
二、风险评估:1. 疾病流行程度评估:对养殖区域内常见的疾病进行评估,了解病源、传播途径、感染率等,科学确定防病策略。
2. 养殖环境评估:对养殖场的环境条件进行评估,包括卫生状况、通风情况、消毒措施等,确保养殖环境无病原体滋生和传播的风险。
3. 动物健康评估:对动物个体的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包括体温、体重、行为等,及时发现有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避免疾病的传播。
4. 牲畜产品安全评估:对养殖畜禽产品进行安全评估,确保产品无病原体和残留药物,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5. 采食安全评估:对饲料原材料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饲料无有毒有害物质,避免通过饲料传播疾病。
养猪场生物安全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方法养猪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但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养猪业现代化的发展,养猪场生物安全风险也逐渐凸显。
疫病的爆发或者传播不仅对养猪场经济效益构成威胁,更可能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生态造成重大危害。
因此,识别和评估养猪场生物安全风险是至关重要的。
一、风险识别1. 病原体入侵识别病原体是养猪场最主要的威胁之一。
在风险识别中,首先需要对可能引起疫病爆发的病原体进行识别。
通过对养猪场环境、生物材料等样本的采集和实验室检测,可以确定养猪场潜在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2. 动物健康状况评估了解养猪场动物的健康状况对于风险识别至关重要。
通过对养猪场动物的临床观察、检测其体温、生长速度、食欲等指标,可以了解动物的整体健康状况。
同时,还可以通过动物屠宰检验和疫情调查,对养猪场现有疫病进行排查和判断。
3. 养殖管理及生产过程评估养殖管理及生产过程对于养猪场生物安全风险的发生和传播具有直接影响。
评估养殖场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包括动物的饲养密度、饲料及饮水管理、疫苗接种情况等,识别潜在的安全隐患。
二、风险评估1. 风险权重评定对于已确定的风险因素,根据其危害程度和潜在影响,进行风险权重评定。
例如,不同病原体的致病能力、传染性、潜伏期等特征,以及动物健康状况和养殖管理制度对风险的控制能力等。
2. 风险路径分析通过对风险路径的分析,确定风险传播的途径和机制。
例如,通过养猪场环境的监测和病原体的检测,确定病原体进入养猪场的途径,如人员、物体、空气、水源等。
在风险路径分析中,还需要考虑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频率。
3. 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模型,结合风险权重和路径分析的结果,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
通过指标体系的建立,综合考虑病原体的威胁、动物健康状况和养殖场管理等要素,对风险进行评估和排序。
三、风险控制1. 加强养猪场生物安全管理通过建立健全的养殖场管理制度,落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措施,加强疫苗接种和检测,提高养猪场的生物安全性。
猪的疫病监测与养猪场疫病防控对策猪的疫病监测与养猪场疫病防控对策一直是养猪行业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
在当前的环境下,猪病毒传播的风险不断增加,因此要加强疫病监测和防控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猪疫病监测和养猪场疫病防控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疫病监测1.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疫病监测是及时发现疾病的重要手段,只有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才能更好地保障猪的健康。
养猪场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疫病的种类和范围,建立监测网络,对养猪场的猪只进行定期监测。
监测体系要包括猪只的健康状况、疫苗接种情况、用药情况等方面的监测。
2.加强疫病信息的收集和汇总养猪场要通过多种途径,如动物卫生监督、兽医疫病监测等,加强疫病信息的收集和汇总工作,及时了解猪只的健康状况和疫病的传播情况,及时对疾病进行分析和预测。
3.加强猪只疫病监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猪只疫病监测技术是保障猪只健康的基础。
养猪场要加强研发新的疾病监测技术,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及时发现猪只患病的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控对策。
二、疫病防控对策1.严格的养猪场环境管理制度疫病的传播往往与环境卫生状况密切相关。
养猪场要建立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做好环境的卫生消毒工作,保持猪舍的干净整洁,减少疫病传播的风险。
2.加强猪只的免疫接种工作猪只的免疫接种是预防疫病的重要手段,养猪场要定期对猪只进行全面的免疫接种,确保猪只的免疫力处于较高的水平,从而降低疫病的发生几率。
3.加强猪只的饲养管理良好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疫病的关键。
养猪场要合理安排饲料的配比和喂养数量,保证猪只的饮食营养均衡。
要定期对猪只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猪只的异常情况,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4.加强疫病防控知识的普及疫病防控知识的普及对于养猪场的管理和工作人员至关重要。
养猪场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防控意识,使其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疫病监测和防控工作。
5.积极应对突发疫情在疫情突发情况下,养猪场要能够迅速响应和应对,采取有效的措施,隔离患病猪只,防止疫情的扩散,并通报相关部门,及时进行疫病监测和对疫情的处置。
猪场健康评估报告的模板
猪场健康评估报告模板
一、背景介绍
请在此部分简要介绍猪场的基本情况,如猪场规模、养殖方式、饲养品种、生产水平等内容。
二、健康评估目的
请在此部分明确本次健康评估的目的,例如发现疾病风险、评估猪群生产能力、提出改进措施等。
三、猪群健康状况评估
1. 疫苗接种情况评估
请在此部分详细说明猪群接种主要疫苗的种类、接种时间、接种方法等,评估其接种情况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 疾病监测情况评估
请在此部分说明猪群常见疾病的监测方法、监测频率以及近期监测结果,评估猪群的健康状况是否稳定。
3. 饲料与营养评估
请在此部分描述猪场的饲养管理措施,分析饲料配方是否合理、供给是否充足,
评估猪群的营养状况是否良好。
4. 环境与卫生评估
请在此部分评估猪场的环境卫生状况,包括猪舍的通风情况、温度控制、消毒措施等,评估猪群的生活环境是否达到健康标准。
四、健康评估结果
请在此部分综合分析以上评估内容,得出猪场健康状况的评估结果,可以通过类似得分系统、等级划分或文字分析的方式进行。
五、改进建议
请在此部分列出针对猪场健康状况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可包括疫苗接种调整、饲养和营养改进、环境卫生控制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六、总结与结论
请在此部分总结本次健康评估结果和改进建议,提出对猪场未来发展的展望,并强调评估报告的重要性及其对猪场健康管理的意义。
七、参考文献或数据
请在此部分列出本次健康评估报告所参考的相关文献、数据来源等,以便读者核查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八、附录
可根据实际需要,在此部分附上猪场的照片、监测数据、疫苗接种记录等相关资料,以丰富报告的内容。
养猪场防疫制度模版一、引言养猪场防疫工作是保障猪群健康、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环节。
为了加强养猪场的防疫管理,制定本防疫制度,旨在规范养猪场的防疫工作,确保猪群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养猪场防疫管理机构1.养猪场防疫管理机构应设立防疫管理部门或组织,明确负责防疫工作的人员和职责。
2.防疫管理部门或组织应确保专业人员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组织和指导防疫工作。
三、疫病监测与预警1.养猪场应建立完善的疫病监测与预警制度,定期对猪群进行疫病监测,并及时反馈结果。
2.养猪场应与当地畜牧兽医部门建立联系,及时获取疫情信息和防疫技术支持。
四、养猪场入场检疫1.养猪场应建立严格的入场检疫制度,对外购猪进行检疫,确保猪只的健康和养殖环境的无病毒。
2.入场检疫应包括猪只的身体状况、免疫情况、病原学检测等内容,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检测和评估。
五、养猪场内部防疫1.养猪场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养猪环境,保证猪只的合理密度、通风条件、温度湿度等,创造适宜的养殖环境。
2.养猪场应建立规范的饲养管理制度,确保猪只饮食合理、饮水干净、饲料无污染。
3.养猪场应定期进行消毒工作,包括猪舍、设备、消毒池等,以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和繁殖。
六、养猪场疫苗接种1.养猪场应根据疾病的流行情况和免疫规划制定疫苗接种计划,并建立相应的疫苗接种档案。
2.养猪场应选择合格的疫苗供应商,确保疫苗质量和效果。
3.养猪场应严格按照疫苗的使用说明进行接种,确保接种的时间、剂量和方法正确。
七、猪只发病处理1.养猪场应建立健全的猪只发病处理制度,包括疫病的发现、报告、隔离、治疗和消毒等环节。
2.养猪场应设立隔离区域,对发病猪只进行隔离治疗,并按疾病的不同采取相应的防疫措施。
3.发病猪只治疗结束后,养猪场应对治愈猪只进行检查,并重新进行入场检疫。
八、防疫记录和报表1.养猪场应建立防疫记录和报表制度,及时记录防疫工作的相关信息,包括疫苗接种记录、疫病监测记录、猪只发病处理记录等。
猪场疫病风险评价规程一、目的本规程旨在明确猪场疫病风险评价的原则、方法和程序,帮助猪场管理人员科学评估和管理疫病风险,保障猪场生产安全和生物安全。
二、评价原则1. 科学性原则:评价过程应基于科学理论和实际数据,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准确。
2. 全面性原则:评价应涵盖猪场生产全过程,包括饲料管理、饲养管理、免疫接种、疫病监测等方面。
3. 实用性原则:评价方法应简单易行,具有可操作性,评价结果应具有实用价值。
三、评价方法1. 指标体系法:根据猪场疫病风险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每个指标进行量化评分。
2. 风险矩阵法:将猪场疫病风险因素按照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进行分类,形成风险矩阵,评估整体风险水平。
3. 专家调查法:邀请猪病专家、兽医人员等组成专家组,对猪场疫病风险进行调查评估。
四、评价程序1. 确定评价目标:明确猪场疫病风险评价的具体目标,如评估疫病发生概率、预测可能造成的损失等。
2. 收集数据:收集猪场生产数据、疫病监测数据等,了解猪场疫病发生情况和流行趋势。
3. 风险评估:根据收集的数据和评价方法,对猪场疫病风险进行评估,形成风险评估报告。
4. 制定防控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疫病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5. 实施防控措施:按照制定的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降低猪场疫病风险。
6. 监测与调整:对实施防控措施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防控措施,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五、结论本规程为猪场疫病风险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法指导,有助于猪场管理人员提高疫病防控意识和能力,保障猪场生产安全和生物安全。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和程序,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可靠。
同时,加强与兽医机构、科研院所等部门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猪场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
猪场评估是如何评估的引言猪场评估是农业行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评估猪场的各项指标和条件,可以帮助农业从业者提高认识猪场现状以及改进空间,并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猪场评估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以及评估结果的分析和应用等相关内容。
目的猪场评估的主要目的是评估猪场的经营状况和效益,为猪场主或经理提供决策参考。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猪场的生产能力、运营管理水平、动物健康状况等,帮助发现问题、改进管理,进一步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
内容猪场评估的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猪圈环境评估:评估猪圈的设计、设备、通风、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以及猪舍内部清洁情况、饲料存储条件等,检查是否存在疾病传播的风险,评估环境对猪群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2.饲养管理评估:评估饲养管理水平,包括饲料与水的供给状况、饲喂方式和饲喂量、饲喂时间和频率、疫病防控措施等,以及猪只隔离、繁殖、育肥、保育等方面的管理情况。
3.疾病监测评估:评估疾病监测和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如定期进行疫苗接种、疾病检测等,并根据动物的健康状况和疾病历史,评估猪场潜在的疾病风险。
4.生产性能评估:评估猪场的生产性能,包括生产规模、猪只存栏量、猪只死亡率、出栏体重、饲料转化率等,以及猪群的生长性能、繁殖性能、育肥性能等。
方法猪场评估通常采用以下方法:1.实地考察:评估师会实地考察猪场,观察猪圈环境、设备设施、饲喂管理、动物健康状况等,对现场情况进行直观、全面的了解。
2.数据收集:评估师会收集猪场的相关数据,包括猪只存栏量、疫苗接种情况、生产性能数据等,通过数据分析来评估猪场的经营状况和效益。
3.调查访问:评估师会与猪场主或经理进行交流,了解猪场的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等,帮助全面评估猪场的整体情况。
4.综合评估:评估师会综合考虑实地考察、数据收集以及调查访问的结果,对猪场进行整体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
分析和应用猪场评估的结果可为猪场主或经理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
模养殖场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效果监测评价方案案例一:一、开展免疫抗体监测(一)监测病种、方式及任务监测病种:为牲畜口蹄疫(O型、WY型)、禽流感、猪瘟、鸡新城疫4种疫病。
监测方式:为集中监测和日常监测2种方式。
监测任务:见附表(二)监测范围及采样时机1、口蹄疫:监测范围为9个乡镇(牧场),每个乡镇监测4个行政村(春秋季免疫后每个乡镇各监测2个行政村),重点监测奶牛、种畜场、规模饲养场、屠宰场,与外省相邻地区以及边境地区的家畜。
集中监测应在免疫后20至40天内采血进行抗体监测,日常监测范围根据情况随时进行。
2、禽流感:监测范围为9个乡镇(牧场),每个乡镇监测2个行政村(春秋季免疫后每个乡镇各监测2个行政村),重点监测种禽场商品禽场、活禽市场所在地的家禽进行监测。
集中监测应在免疫后20至40天内采血进行抗体监测,日常监测范围根据情况随时进行。
3、猪瘟:监测范围同猪口蹄疫。
采样时要重点对种猪场、规模猪场、农村散养猪进行监测。
集中监测应在免疫21天后采血进行抗体监测,日常监测根据情况随时进行。
4、新城疫:监测范围同禽流感鸡的监测。
采样时要求重点对种禽场、规模养禽场、活禽交易市场的家禽进行监测。
集中监测应在免疫21天后采血进行抗体监测,日常监测根据情况随时进行。
(三)监测分工以上4种动物疫病,春秋两次集中免疫抗体监测由县动物防疫站负责采血,1/2送市动物防疫站监测,1/2留县动物防疫站化验室监测,日常监测采样及监测分工视情况而定。
(四)监测及送样时间4种动物疫病的春、秋两次抗体集中监测分两批送样,每次送检样品数详见附表1—3。
具体送检及监测时间如下:上半年:4月25日前,下半年:11月5日前。
日常监测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五)免疫抗体水平合格标准1、口蹄疫:牛、羊、猪О型免疫抗体滴度应≥510g2;牛、羊WY型免疫抗体滴度应≥610g2;2、禽流感:家禽免疫抗体滴度应≥410g2;3、猪瘟:免疫抗体滴度应≥510g2;4、新城疫:免疫抗体滴度应≥510g2;(六)监测结果处理存栏畜禽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必须等于或大于70%(以畜禽场或自然村为单位),否则以行政村为单位重新免疫。
养猪场如何有效做抗体水平检测采样猪群的疫苗免疫是防疫传染病的有效途径,免疫检测是判断和评估猪群免疫效果的主要手段。
对一个养猪场的免疫效果做出科学的评价,首要的结构性问题就是要做到有效采样,这涉及到以下八个方面:一、采样采哪些猪?猪场的公猪和后备粪是采样的重点,常言道“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足可见种公猪在一个鹿霍的重要性,此外后备母猪是猪场的源头,公猪和后备母猪的抗体水平基本上反映出一个猪场的抗体水平。
同时采样怀孕猪、哺乳猪、断奶母猪和小猪,以达到对生长大幅提高流程的各个发展阶段进行监控。
二、采样采多少?计算结果要有一定数量,才有统计学意义,采样品数量太少,不足以代表整个养猪场的抗体水平,样品数量多,不经济。
根据统计学一般规律,采样量20头时可信度可达98%,30头时可信度达99%,40头时可信度达到99.5%,50头时可信度达到99.9%,每个因此建议每个关键期分别至少采样30头,就基本上可以代表者整体水平。
由于考虑到种公猪的特殊脆弱性,最好每头公猪甚至需要采样。
三、采样怎么采?采健康的猪,不采病猪,同时也要保证是常量采样,保证各个胎次都比较均衡。
采血时候尽量避免污染物,采血部位用酒精棉擦拭办证消毒,采血量至少2毫升,才能保证析出来足够量的血清用做检测。
采集的样品标记要清楚,编号要有规律,样品的堆叠要有顺序,便于检测,统计结果。
采集密封样品装放有冰袋的保温盒及时送到实验室,在运送途中一般说来摇晃,以免溶血。
采集点出的样品要有详细的说明,包括:日龄,胎龄,猪群种类,健康状况,最后免疫参考资料时间和疫苗的来源等数据资料。
建议有条件规模化猪场一年可以检测2次,如果鉴别有很好的条件可以每年检测4次。
只有采样科学合理了,检测出来的数据才能真实地反映出猪场的免疫效果和抗体水平。
规模养猪场主要疫病免疫效果评估模型的建立随着我国规模养猪的不断发展、壮大,疫病传播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规模养猪场虽然有较强的防疫意识,但免疫接种仍然是其控制疫病发生的主要手段之一,免疫程序的制定由于缺乏动物疫病免疫效果评估的有效手段,不清楚疫苗免疫后猪场猪群的整体免疫效果,存在盲目性,使得养猪业在疫病面前总是“被动挨打”。
基层动物疫控机构和养猪场主迫切需要一种简单明了、简便易行的动物疫病免疫效果评估方法,用来指导生产。
为了让规模养猪场通过运用综合的疫苗免疫效果评估手段使免疫程序更加科学、有效,有针对性的防控猪主要疫病,我们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一个“规模养猪场主要疫病免疫效果评估模型”,供基层动物疫控机构和养猪生产者使用。
规模养猪场主要疫病免疫效果评估模型是采用种猪分阶段、仔猪按周龄采集样本,分别进行主要疫病的免疫抗体、感染抗体或病原学检测,依据检测结果运用Excel或SPSS数据统计分析功能绘制抗体消长曲线、感染抗体分布曲线,以此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对主要疫病的防治效果进行评估,并对防疫措施、免疫程序进行修订和调整,以达到提高免疫效果,降低疫病发病率的目的。
1 评估方法1.1建立防疫档案对参与评估的养猪场建立防疫档案,详细记录生产状况,发病情况,诊断情况,免疫程序,免疫时间,所用疫苗生产厂家和疫苗批号,监测时间,监测病种和检测结果等有关生产和防疫的相关内容。
有条件的规模场还可使用了养猪场管理软件,对生产和疫病防疫状况进行监控。
1.2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采用Elisa法或间接血凝试验。
具体操作按试剂使用说明进行,但每板均做阴阳性对照,只有阴阳性对照全部成立时,检测结果才为有效数据。
每种疫病检测方法确定后,要相对固定,以利多次检测结果比较,也有利于多个养猪场间、不同免疫程序之间、不同厂家生产的疫苗之间进行比较。
1.3 采样方法按分层随机采样方法进行采样,公猪最好全部采样(尤其是进行猪瘟、伪狂犬病病原学检测时要全检,对阳性公猪应及时进行淘汰处理),种猪分阶段、仔猪按周龄具体可按下列分群,后备公猪、种公猪、后备母猪、1-2胎母猪、3-4胎母猪、5-6胎母猪、7胎以上母猪、2周龄仔猪、4周龄仔猪……22周龄育肥猪;各周龄上下浮动天数不得超过3天,每一阶段采样至少5份以上。
具体编号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猪场采样编号日龄2W 4W 6W 8W 12W 14W 16W 19W 23W P1-2 P3-4 P5-6 P7- 公猪后备编 1 6 11 16 21 26 31 36 41 46 51 56 61 66 71号2 7 12 17 22 27 32 37 42 47 52 57 62 67 723 8 13 18 23 28 33 38 43 48 53 58 63 68 734 9 14 19 24 29 34 39 44 49 54 59 64 69 74 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注:W 代表周龄;P 代表胎次。
1.4 监测结果分析以某猪场猪瘟监测结果为例,分析如下: 1.4.1免疫抗体监测结果分析按采样分组分别计算免疫合格率、平均值和离散度,按周龄顺序制作免疫抗体消长曲线图,以上3项指标前2项指标高于临界值,离散度低于40%为免疫状况良好,反之免疫状况不理想;除免疫注射后1个月左右,免疫抗体平均值出现高出或低于前后坐标20%以上的,要追查原因。
具体情况如表2、图1和图2所示。
从以下结果可以看出,该猪场4W 、8W 、14W 、19-23W 的猪免疫效果差,其他阶段猪瘟免疫状况良好。
表2 某猪场猪瘟抗体检测结果日龄2W 4W 6W 8W 12W 14W 16W 19W 23W P1-2 P3-4 P5-6 P7- 公猪 后备 抗体值 10 5 4 4 4 5 6 7 3 12 11 8 12 7 12 105 4 3 4 126 3 6 12 11 10 10 12 12 115 4 7 5 5 9 4 3 11 12 7 11 8 12 96 47 5 3 7 7 3 10 11 12 10 10 9 106 6 3 97 7 4 3 11 9 128 12 10 平均值 10 5 4 5 5 6 7 5 4 11 11 10 10 10 11 样本数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12 5 合格数 55 1 2 3 4 5 2 1 5 5 5 5 12 5 合格率% 100100204060801004020100100100100100100离散度CV%7.07 10.14 20.33 42.70 38.40 53.67 17.50 37.42 37.27 7.47 10.14 23.27 14.54 23.11 12.86注:采用正向间接血凝实验,抗体值≥5为合格图1 猪场猪瘟抗体整体保护率柱形图图2 猪场猪瘟抗体离散度值柱形图1.4.2 野毒感染抗体监测结果分析野毒感染后一般需要1周-3周产生抗体,依据检测方法和疫病特性,将感染时间相应向前推,如蓝耳病感染后2-3周产生酶联抗体,伪狂犬病感染后1周即可产生感染抗体,然后按采样分组分别计算感染率,对出现阳性的组别(或各组别均有阳性,某组别阳性率突出的)要追查原因,并定位为免疫程序调整的重点。
见表3和图3以下结果显示,该猪场6-12周为野毒感染高峰期。
公猪和后背母猪存在野毒感染,应淘汰阳性猪。
表3 猪场伪狂犬感染抗体(gE)检测结果日龄2W 4W 6W 8W 12W 14W 16W 19W 23W P1-2 P3-4 P5-6 P7- 公猪后备抗体值1 1 23 49 1 1 1 1 1 1 1 1 1 1 46 1 1 46 5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35 61 46 1 1 1 1 1 1 1 1 52 1 1 1 48 72 3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44 58 25 1 1 1 1 1 1 1 1 1 48平均值 1 1 39 58 21 1 1 1 1 1 1 1 1 11 19 样本数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12 5 感染数0 0 2 5 1 0 0 0 0 0 0 0 0 1 2 感染率% 0 0 40 100 20 0 0 0 0 0 0 0 0 20 40 注:采用间接ELISA实验,抗体值≥45为阳性。
1.5防控措施的制定国家一类传染病一经确诊,按国家有关灭疫措施执行;其它疫病或猪瘟、蓝耳病呈慢性感染的,依据养猪场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病原学监测结果,首先确定其某种疫病的高发时段,然后依据所用疫苗剂型(剂型不同,注射后产生有效抗体的用时不同)在高发时段向前推一定的时间做为免疫注射时间点。
一般情况下,油乳剂灭活苗产生有效抗体需21天-30天,水剂注射用疫苗产生有效抗体需7天-10天。
该免疫时间点确定后,按抗体消长规律确定加强免疫甚至三免时间;有2个以上高发时段的均在高发时段前确定免疫时间,待疫情控制后再行调整。
新出生仔猪即为高发时段的(如猪瘟、伪狂犬病等),可于产前21天-30天免疫母猪或仔猪出生后进行超前免疫,或两项措施同时使用。
当某一阶段免疫抗体检测结果与野毒感染抗体结果不一致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以我们的经验,多数情况下野毒感染抗体结果与发病情况相符。
某一阶段有2种以上疫病高发时,且2种疫苗相互间有干扰作用的(如猪瘟和蓝耳病),以控制死亡率高的疫病为主(猪瘟)。
无病原感染时,按免疫抗体消长规律调整免疫程序,以免疫合格率低于70.00%或平均值接近临界值或离散度大于60.00%为需进行免疫的临界点。
1.6 评估时间间隔通常为2次/年,有突发疫情时,可针对确诊或疑似病种进行检测和评估。
2 评估模型应用我们通过对河北省部分规模养猪场的多次评估和免疫程序调整,均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通过评估、总结,制定出如下参考免疫程序。
2.1猪瘟以野毒感染抗体结果分析,以5胎以上母猪、4周龄以内仔猪和10-16周龄育肥猪带毒率较高;以免疫抗体结果分析,仔猪20日龄首免,60日龄加强免疫适用于猪瘟清洁场且种猪免疫效果好的养猪场;0、20、60日龄三次免疫适用母猪隐性带毒率高的养猪场;20日龄、50日龄、110日龄三次免疫适用60日龄附近和120日龄以上有零散疫情发生的猪群,也适用于夏季高温热、其它疫病多发等应激状态下的免疫。
2.2 口蹄疫种猪3次/年,仔猪1月龄、2月龄、4月龄三次免疫效果较为理想;全场3次/年集中免疫,母源抗体可维持至6周龄,仔猪至下次免疫留有2个多月的免疫空白期。
2.3伪狂犬病以野毒感染抗体监测结果分析,高龄母猪群、2-4周龄和10周龄以上猪群野毒感染率较高;以免疫抗体结果分析,推荐的免疫程序为:公猪、母猪首免后间隔21天加强免疫1次,以后1次/4个月;仔猪:出生后1周内滴鼻,40日龄2免,90日龄3免。
2.4蓝耳病多数猪场采用上海海利弱毒疫苗进行免疫,多采用母猪产前40天、仔猪15-30日龄、公猪2次/年的免疫程序。
监测结果表明种猪免疫比较确实,但抗体离散度较大,有隐性带毒的可能。
仔猪4周龄、10周龄、24周龄离散度高达90%以上,按感染后2-3周产生酶联抗体计,1-2周龄、7-8周龄、19-20周龄为最易感阶段。
推荐的免疫程序为:后备母猪配种前20-30天免疫1次,母猪产前40天免疫1次,公猪2次/年;仔猪3-4周龄首免,7-8周龄2免,18-19周龄3免。
2.5 气喘病仔猪5-9日龄使用辉瑞产瑞倍适旺免疫1次,可保护至12周龄。
推荐的免疫程序:仔猪5-9日龄首免,留作后备母猪的12周龄左右加强免疫1次。
3 讨论与小结3.1评估结果如与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厚,再对免疫程序进行修订免疫效果较好;3.2通过在规模养猪场近5年的推广应用,不但使我省规模猪场猪主要疫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而且同时为社会散养提供了大量优质种猪和仔猪,降低了整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了我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该模型简单明了,简便易行,适合在基层动物疫控机构和养猪生产者使用。